7.1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组织学教案

交通运输组织学教案

教案2015 - 2016 学年第二学期系、教研室管理系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组织学专业、年级物流管理 2013级主讲教师教案编写说明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按每章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每章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教学课题:指与该课程相联系的研究方向,是体现大学教育特色的一个依据。

4、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5、课时分配:要注明本章的总课时,并具体注明其中每节的授课课时。

6、教学目的:要能体现大纲和本章节两个层次的教学目的。

7、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8、教学方式、手段、媒价: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9、板书设计:可根据课程性质、内容,自行设计。

10、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11、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并具体标明,参考书目的哪个章节和页码。

12、日期的填写系指本章授课的起讫时间。

13、教学后记:指心得与体会,可课后填写入本表格。

14、教案必须严格按本表格格式填写清楚,若出现哪个模块不够填写,可在该模块下进行延伸。

备注:1、每位教师做完每门课程的教案后,即在每学期当门课程考试前两周,必须把该教案的电子版本上交到各系(部),系(部)将每学期结束前三周进行汇总,同时上交至教务处师资科存档。

交教案的方式为直接把电子版教案用U盘拷贝或通过邮箱发到各系(部)教学秘书处。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PPT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PPT
在BOT模式之下,还衍生出两类新的模式:BOO(BuildOwn-Operate)模式和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 模式。
7.4.2 移交一经营一移交模式(TOT)
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达到提前收回投资的目的,另一方面 也为政府与私人之间的投资合作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借助私营 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运行效率。
(1)社会公益性; (2)级差效益; (3)商品属性; (4)不可分割性; (5)规模效益; (6)投资与成本比重不对称性; (7)沉没成本性; (8)费用难以依附性; (9)互补性与替代性。
7.1.2 公路基础设施
1.道路
分类、等级。
2.汽车站
(l) 客运站 一、二、三级 (2)货运站有些汽车货运站既是运输组织中心,又是货运信息中心。 (3)客货兼营站一般设在客运业务和货运业务都不太多的城镇。
交通规划制度的主要组成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规划分级分类方式的规定; 对相应规划主体及责任与权力的规定; 对规划编制、评价、审批、实施、修改等程序的规定; 对规划实施所需资金来源及分配方式的规定。
规划必须具有可实施性和能被决策者和公众接受。
7.3.2 美国的交通规划制度
美国的交通规划制度有下面几项主要内容: (1)规划主体和分级体系 (2)规划要素 (3)规划编制与实施程序 (4)资金保障 (5)公众参与
由于固定设施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交通运输供给的形成不完全是市 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交通运输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完全由市场决定。其 中必然混合了政府的作用。参见图7-1。
7.2.1 资源配置中的规划机制
2.规划的本质与概念
本质:规划是为克服市场理性的缺陷而出现的资源配置方式。

《运输组织学》学习指南

《运输组织学》学习指南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属于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主要专业特色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交通运输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对运输组织原理及其发展的总体认识,掌握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目的与组织原理、基本组织方法、组织优化方式等主要内容,为其专业选择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

了二、与教材关联的课程知识架构及学习内容(一)运输组织概述(6学时)1.重点掌握内容:现代交通系统概念和特征、运输组织基本框架、对客货运输运输生产过程的描述、运输流程再造的概念和方法、运输市场结构、运输产业公益性企业性的双重特性、运输管制的概念、目的和方法。

2.建议补充学习内容:运输流程再造的应用案例、国内外运输管制和运输补贴的实例、运输组织现代化的前沿知识等。

(二)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4课时)1.重点掌握的内容:运输需求概念与特征、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2.建议补充学习内容:不同要求条件下的某城市需求管理采取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三)交通运输组织的总体规划(6课时)1.重点掌握的内容:交通运输组织总体规划理论,通道和运输线路规划的一般方法,运输场站与枢纽规划的原则,载运工具运用方式及其配置原则,交通运输产品的层次结构及其规划过程,交通运输时刻表的表现形式。

2.建议补充学习内容:我国路网、港站的规划和建设情况,我国主要载运工具运用和检修制度,我国主要交通方式运输产品,各交通方式客运时刻表。

(四)交通运输能力(8课时)1.重点掌握的内容:交通运输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运输能力计算的特点,间断流、连续流、港站交通运输能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公路交叉口通过能力、不同道路服务水平下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铁路车站通过、解编能力计算思路,客货运站、港口、机场能力计算思路。

2.建议补充学习内容:各环节具体的能力计算方法及应用。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09.11.23•【文号】交公路发[2009]713号•【施行日期】2009.11.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7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为建立健全公路网运行监测、协调管理和应急处置平台,保障国家高速公路、重点干线公路以及重要站点的稳定运行,提高公路网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以及应急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现将部制定的《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〇〇九年十一月目录1. 总则2. 指导思想3. 基本原则4. 建设目标5. 平台体系6. 主要建设任务7. 功能总体要求8. 保障措施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1. 总则1.1 编制目的目前,我国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主体、县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加快建立健全公路网运行监测、协调管理和应急处置平台,保障国家高速公路和重点干线公路以及重要站点的稳定运行,提高公路网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以及应急处置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是当前以及今后各级公路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

为指导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公路管理部门加快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平台建设,为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提供支撑,特制定本意见。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规和文件,并参考《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制定本指导意见。

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教学重点:
1.交通运输网的概念及其组成。

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不同类型及其作用。

3.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4.结合实例,理解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选择。

5.了解铁路的重要性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6.公路和航道的建设。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交通运输线、交通运输点、交通工具共同组成的一个网络,叫交通运输网。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交通运输线,即: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7.1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概述

7.1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概述

长度L 极限偏 差mm 0/-10 0/-10
最大 总重 (kg ) 30480 30480
ⅠAA ⅠA
2438 2438
12192 12192
ⅠAX <2438
ⅠCC ⅠC 2591 2438
0/-5
0/-5 0/-5 0/-5
2438
2438 2438 2438
0/-5
0/-5 0/-5 0/-5
2.国际多式联运的特点
• • • • • • 1、根据国际多式联运合同进行。 2、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化运输。 3、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货物运输时间。 4、运输、结算手续统一化、简单化。 5、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主承担全程的运输责任。 6、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费用。
3、国际多式联运的形式
海陆联运 陆桥运输
12192
6058 6058 6058
0/-10
0/-6 0/-6 0/-6
30480
20320 20320 20320
ⅠCX <2438
10D
5D
2438
2438
0/-5
0/-5
2438
2438
0/-5
0/-5
4012
1968
0/-5
0/-5
10000
5000
3)地区标准集装箱

按照地区标准制造的集装箱。地区标 准一般是由地区组织根据该地区的特殊 情况制定。如欧洲国际铁路联盟(UIC) 所制定的集装箱标准适用于欧洲地区。
4.设计时应注意便于货物的装满和卸空; 5.具有一立方米或一立方米以上的容积。
(一)集装箱运输的概念
• 集装箱运输——就是将货物装在集装箱内,以 集装箱作为一个货物集合单元,进行装卸、运 输的运输工艺和运输组织形式。 • 集装箱运输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已于2018年5月14日经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2018年5月21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障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当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舒适的原则。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导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所在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城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运营基础要求第五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征求意见阶段,应当综合考虑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运营安全保障等因素,对线网布局和规模、换乘枢纽规划、建设时序、资源共享、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线路功能定位、线路制式、系统规模、交通接驳等提出意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审批征求意见阶段,应当对客流预测、系统设计运输能力、行车组织、运营管理、运营服务、运营安全等提出意见。

第六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当设置运营服务专篇,内容应当至少包括:(一)车站开通运营的出入口数量、站台面积、通道宽度、换乘条件、站厅容纳能力等设施、设备能力与服务需求和安全要求的符合情况;(二)车辆、通信、信号、供电、自动售检票等设施设备选型与线网中其他线路设施设备的兼容情况;(三)安全应急设施规划布局、规模等与运营安全的适应性,与主体工程的同步规划和设计情况;(四)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力衔接配套情况;(五)其他交通方式的配套衔接情况;(六)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

第七章 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第七章  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第七章交通线网运输组织第一节交通运输流概述一、交通运输流的概念在公路、铁路、航空及水运各种交通方式中连续运行的交通工具,往往表现出某些类似流体的特征,称为交通运输流。

——流体理论交通运输流的要素一般包括流量、流向、流程、流时、流距。

道路交通流的特性参数包括:流率、速度和集中度,且均为统计分布值。

1、流量(单位时间通过的车辆数)流率可以由点测量直接获得流率q=N/T2、速度(单位时间走行距离)表示交通流流动的快慢3、密集度(Concentration)——表示交通流的疏密程度,即道路单位长度上含有车辆的数量。

密集度包括占用率和密度。

密度指单位距离的车辆数,是空间集中度的量度。

占有率一般指道路上某个地点有车辆占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百分比例,是相同车辆流在时间集中度的测量。

二、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是:交通流量为交通流速度和交通流密度的乘积。

(1)道路上车辆很少时,驾驶员可选择较高速度,这时交通流速度较大,但因交通流密度小,所以交通流量也比较小。

(2)随着路上的车辆增多,交通流密度增大,车辆的行驶速度虽受到前后车辆的约束而有所下降,流速降低,但交通流量还是增加,直到某一种条件下,流速和密度的乘积达到最大值,即交通流量为最大时为止。

这时的流速称为最佳速度,密度称为最佳密度。

(3)如果路上车辆再增加,密度继续增大,流速继续下降,尽管密度较大,但因流速较小,所以流量反而下降,直到密度为最大值(这时称之为拥堵密度),造成道路阻塞,车辆无法行驶,流速等于零,交通流量也等于零为止。

速度和密度的关系有人用直线表示,也有人用曲线表示。

因此流量和密度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表示方式。

研究前提:要注意用于获取数据的测量方法和获得测量数据的位置对交通流各要素的可能影响。

下面以道路交通流为例,对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做一说明。

1、速度-流量图模型存在的问题:(1)首先,并非利用高速公路的数据进行研究,然而后来不少研究者却直接将其结论应用于高速公路。

第二部分运输组织学

第二部分运输组织学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一、运输过程的基本情况 二、旅客运输组织 三、货物运输组织 四、交通运输流组织 五、交通场站作业组织 六、运输流程再造 重点:运输生产过程,了解研究领域前沿, 理解课程脉络。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一、运输过程的基本情况 1、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实现人和物的有目 的的空间位移。 2、运输活动的本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 种经济行为。 3、现代社会的运输活动:主要由提供运输服 务的专门的运输企业完成。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2、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和 社会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对运输多样化 需求的带动,有力地促进运输需求特征的发展 和演变。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 速世界经济的运输化。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3、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开拓作用 •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新的发展观,是以新的人文 理念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思维方式 的审视和扬弃,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人类自 身的生存和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等自然关 系的正反历史经验的总结。 • 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和发展,理 所当然地必须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 从市场特征看,是运输企业、用户、中介机构 (运输代理)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运输企 业提供运输服务,组织并实现运输过程;用户 提出运输需求,通过需求的变化影响运输企业 的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运输代理是用户与运 输企业的联系媒介,通过运输代理,实现用户 对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不仅获得高效方便的 服务而且降低了流通成本;政府则是运输市场 的监督者与管理者。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在运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运 输的资源利用,主要是能源、土地合理利 用的技术、交通运输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大 气、噪声、电磁、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技术; 智能交通理论和技术,清洁运输和无公害 运输技术等等。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3.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的提高使交通运输网伸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在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时代,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有些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尽管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但有许多不可逾越的自然障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自然条件影响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二、铁路的建设
说明: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设京九铁路最大的意义在于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这说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对铁路区位的影响,已经超过了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当然,在铁路选线时,自然因素仍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因素,济、社会因素对铁路区位的影响,已经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当然,在铁路选线时,自然因素仍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因素,从而使选出的线路方案既能够满足铁路运输能力的要求,又能减少铁路工程量,并便于维修护养。
3.京九铁路的区位因素
京九铁路(北京一香港九龙)是我国20世纪90年
板书
讲述
板书
板书
讲述
阅读
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及备注
代修筑的一条现代化铁路。它纵贯我国南北,是目前我国南北方向最长的一条铁路线,对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有:
(1)经济因素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我国的铁路运输一直非常紧张,特别是南北方向的铁路运输尤为紧张。修建京九铁路,会使铁路运输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一是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是活跃整个路公路布局的一般原则
公路类别
布局原则
国道
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交通运输规划与路线设计作业指导书

交通运输规划与路线设计作业指导书

交通运输规划与路线设计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交通运输规划概述 (3)1.2 路线设计基本原理 (4)1.3 交通运输规划与路线设计的关系 (4)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4)2.1 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 (4)2.2 交通需求分析 (5)2.3 交通供给分析 (5)第3章交通网络规划 (5)3.1 交通网络规划的基本理论 (6)3.1.1 交通网络构成 (6)3.1.2 交通网络规划目标 (6)3.1.3 交通网络规划原则 (6)3.2 交通网络规划的方法 (6)3.2.1 定性方法 (6)3.2.2 定量方法 (6)3.3 交通网络规划的实践应用 (7)3.3.1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 (7)3.3.2 道路交通网络规划 (7)3.3.3 铁路网络规划 (7)3.3.4 水运网络规划 (7)3.3.5 航空网络规划 (7)第4章路线设计原理 (7)4.1 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7)4.1.1 合理布局 (7)4.1.2 安全优先 (7)4.1.3 经济合理 (7)4.1.4 环保节能 (7)4.1.5 适应发展 (8)4.2 路线设计的主要内容 (8)4.2.1 路线走向 (8)4.2.2 路线纵断面 (8)4.2.3 路线横断面 (8)4.2.4 交叉口设计 (8)4.2.5 辅助设施设计 (8)4.3 路线设计的技术指标 (8)4.3.1 设计速度 (8)4.3.2 设计交通量 (8)4.3.3 道路等级 (8)4.3.4 纵断面指标 (9)4.3.5 横断面指标 (9)第5章路线几何设计 (9)5.1 线形设计基本原理 (9)5.1.1 设计目标 (9)5.1.2 设计原则 (9)5.1.3 设计内容 (9)5.2 线形设计方法 (10)5.2.1 平面设计方法 (10)5.2.2 纵断面设计方法 (10)5.2.3 横断面设计方法 (10)5.3 线形设计实例分析 (10)第6章路面结构设计 (11)6.1 路面结构设计基本理论 (11)6.1.1 路面结构概述 (11)6.1.2 路面结构的组成 (11)6.1.3 路面结构设计原则 (11)6.2 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11)6.2.1 经验法 (11)6.2.2 解析法 (11)6.2.3 数值法 (11)6.2.4 综合法 (12)6.3 路面结构设计实践 (12)6.3.1 交通荷载分析 (12)6.3.2 结构层材料选择 (12)6.3.3 结构层厚度确定 (12)6.3.4 结构组合设计 (12)6.3.5 路面结构功能评价 (12)第7章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 (12)7.1 交通组织设计原理 (12)7.1.1 交通组织设计目标 (12)7.1.2 交通组织设计原则 (12)7.1.3 交通组织设计方法 (13)7.2 交通信号设计 (13)7.2.1 交通信号设计目标 (13)7.2.2 交通信号设计原则 (13)7.2.3 交通信号设计方法 (13)7.3 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的实践应用 (13)7.3.1 城市快速路交通组织设计 (13)7.3.2 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设计 (14)7.3.3 交叉口信号设计 (14)第8章交通安全与环境保护 (14)8.1 交通安全设计原理 (14)8.1.1 交通安全概述 (14)8.1.2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14)8.2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14)8.2.1 道路安全设施 (14)8.2.2 交叉口安全设施 (15)8.2.3 隧道及桥梁安全设施 (15)8.3 环境保护与绿色交通 (15)8.3.1 环境保护概述 (15)8.3.2 绿色交通发展策略 (15)8.3.3 环境保护措施 (15)8.3.4 生态保护与景观设计 (15)第9章交通运输规划与路线设计的经济评价 (16)9.1 经济评价方法 (16)9.1.1 投资回收期法 (16)9.1.2 净现值法 (16)9.1.3 内部收益率法 (16)9.1.4 成本效益分析法 (16)9.2 投融资分析 (16)9.2.1 投资估算 (16)9.2.2 融资方案 (16)9.2.3 资金筹措 (16)9.2.4 财务分析 (17)9.3 敏感性分析与风险评价 (17)9.3.1 敏感性分析 (17)9.3.2 风险评价 (17)9.3.3 风险应对措施 (17)第10章案例分析与实践 (17)10.1 案例分析概述 (17)10.2 案例一:城市快速路规划与设计 (17)10.3 案例二:城乡公交路线优化设计 (17)10.4 案例三:物流园区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 (18)第1章绪论1.1 交通运输规划概述交通运输规划是指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目标、策略、布局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设计,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过程。

电商物流行业快递网络优化与提速方案

电商物流行业快递网络优化与提速方案

电商物流行业快递网络优化与提速方案第1章引言 (3)1.1 快递网络优化背景 (3)1.2 提速方案研究意义 (3)第2章电商物流现状分析 (4)2.1 我国电商物流行业概况 (4)2.2 快递网络发展现状 (4)2.3 现存问题及挑战 (4)第3章快递网络优化策略 (5)3.1 网络规划与设计 (5)3.1.1 构建多级配送网络 (5)3.1.2 优化运输路径 (5)3.1.3 提高网络节点间的协同性 (5)3.2 运输资源配置 (5)3.2.1 优化运输工具选择 (5)3.2.2 提高运输设备利用率 (5)3.2.3 引入绿色环保理念 (6)3.3 仓储布局优化 (6)3.3.1 仓储选址优化 (6)3.3.2 仓储设施优化 (6)3.3.3 仓储网络协同 (6)第4章快递网络提速技术 (6)4.1 信息化技术 (6)4.1.1 电子面单技术 (6)4.1.2 路由跟踪系统 (6)4.1.3 信息共享平台 (6)4.2 智能化技术 (6)4.2.1 自动分拣技术 (7)4.2.2 无人配送技术 (7)4.2.3 智能仓储技术 (7)4.3 绿色物流技术 (7)4.3.1 节能减排技术 (7)4.3.2 循环包装技术 (7)4.3.3 废弃物处理技术 (7)第5章末端配送网络优化 (7)5.1 末端配送模式分析 (7)5.1.1 直配模式 (8)5.1.2 共享配送模式 (8)5.1.3 社区配送模式 (8)5.2 网点布局优化 (8)5.2.1 网点选址优化 (8)5.2.2 网点规模优化 (8)5.3 配送路径优化 (8)5.3.1 路径规划算法 (8)5.3.2 实时调度策略 (9)5.3.3 多样化配送方式 (9)5.3.4 配送任务分配 (9)第6章物流仓储环节提速 (9)6.1 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9)6.1.1 作业流程现状分析 (9)6.1.2 优化措施 (9)6.2 仓储自动化技术应用 (9)6.2.1 自动化技术概述 (9)6.2.2 应用案例及效果分析 (9)6.3 库存管理优化 (10)6.3.1 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10)6.3.2 优化措施 (10)第7章运输环节优化与提速 (10)7.1 公路运输优化 (10)7.1.1 提高配送车辆利用率 (10)7.1.2 优化配送时效 (10)7.1.3 引入智能调度系统 (10)7.1.4 强化司机培训与管理 (10)7.2 铁路运输优化 (10)7.2.1 优化铁路运输组织 (11)7.2.2 提升铁路运输能力 (11)7.2.3 发展高铁快递 (11)7.2.4 创新铁路快递服务模式 (11)7.3 航空运输优化 (11)7.3.1 加强航空枢纽建设 (11)7.3.2 优化航班安排 (11)7.3.3 发展货运航空 (11)7.3.4 创新航空快递服务 (11)7.3.5 提高货物安检效率 (11)第8章电商物流协同发展 (11)8.1 产业链协同 (11)8.1.1 上下游企业联动优化 (11)8.1.2 产业集聚发展 (11)8.1.3 产业生态构建 (12)8.2 企业协同 (12)8.2.1 强化企业内部协同 (12)8.2.2 企业间合作与联盟 (12)8.2.3 跨界合作与创新 (12)8.3 政策协同 (12)8.3.1 完善政策体系 (12)8.3.3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12)第9章快递网络提速方案实施与评估 (12)9.1 实施策略与步骤 (12)9.1.1 实施策略 (13)9.1.2 实施步骤 (13)9.2 评估体系构建 (13)9.2.1 评估指标 (13)9.2.2 评估方法 (13)9.3 效果评估与分析 (14)9.3.1 时效性评估 (14)9.3.2 经济效益评估 (14)9.3.3 服务质量评估 (14)9.3.4 网络稳定性评估 (14)第10章展望与挑战 (14)10.1 电商物流发展趋势 (14)10.2 快递网络提速新技术 (14)10.3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5)第1章引言1.1 快递网络优化背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线上消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道路交通流理论
其它交通方式交通运输流理论的发展历程与道路 系统类似,但比较而言,道路系统交通流理论已初步 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道路交 通流理论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1、描述交通流变量即速度、流量和集中度 (concentration)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一般 涉及无干扰的交通流,比如高速或高等级公路交通流 问题,重点在于测量能力与交通流理论间的联系。
交通运输流的要素
密度计算公式 k q / us
(7-1-5)
值得指出的是,交通流测量方法对改进上述交通要
素模型精度有很大的影响,交通流测量方法包括点测
量、短距离测量(一般不超过10米)、全路段测量(至
少0.5公里)、在交通流中移动观察测量、利用ITS技术
同时获取大量车辆数样本测量等。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交通运输流的要素一般包括流量、流向、流程、流 时、流距等,当然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交通运输流 要素也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如道路交通流的特性参数 包括:流量、速度和集中度,且均为统计分布值,这 些特征参数一般也可以借鉴到其它交通方式,下面以 道路系统为例对此做一说明:
交通运输流的要素
1、流量(单位时间通过的车辆数)
流量可以由点测量直接获得,其计算公式为:
流量q=N/T
(7-1-1)
其中:N为测定时间T内通过的车辆数。
交通运输流的要素
流量一般可表示为每小时通过的车辆数,1985年美 国道路通过能力手册(HCM1985)建议使用15分钟测 定时间,有时5分钟或者1分钟的数据也被采用。
交通运输流的要素
2、速度(单位时间走行距离):
四、交通运输流分布原理
沃氏第二原理是:车辆在网络上的分配使得网络上所 有车辆的总出行时间最小。因此,被称为系统最优平 衡原理(System-Optimized Equilibrium)。交通 网络平衡意味着交通网络上的交通需求和交通条件 (供应)达到某种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理论上讲 是合理的,沃氏二大原理的提出揭开了现代交通规划 学迅猛发展的序幕,目前国际上有许多对交通问题感 兴趣的数学家,系统科学和运筹学专家致力于这方面 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和报告,在寻求交通规 划师们所接受的实用模型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其 具体方法、模型可参见有关文献。

第七章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第七章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5
第七章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铁路车流组织的任务
车流组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货物列车开行方案; 2)每一列车去向的车流吸引范围; 3)列车运行径路; 4)各去向列车的开行频度; 5)线路和技术站的负荷水平。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5
第七章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货车组成列车方法
✓迂回行驶造成行驶距离增加 ✓影响紧急车辆及公交车辆的行驶 ✓增加公交车的乘车步行距离 ✓不利于沿线商业设施的经营 ✓实施初期由于人们不适用有导致临 时交通混乱的可能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5
第七章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专用车道管理
用车道包括:公共交通车辆专用车道和自行车专用车道。
如公共汽车专用道类型如下:
狭窄道路上设置时,应和单向通行一起考虑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5
第七章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4.区域交通管理
区域交通管理是一种以道路交通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以 通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支撑,以全区域所有 车辆的运输效率最大为目标的现代交通管理模式。
•区域交通管理形式
•区域信号控制系统
•智能化区域控制系统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5
第七章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影响车流径路选择的主要因素
(1)货车经由铁路线路的运输距离,可根据《货物运价里程表》 所公布的里程加算。
(2)货车经由铁路线路运输所需的时间T
(3)各区段的通过能力、各技术站的改编作业能力以及能力的利 用程度。
(4)货车经由铁路线路所需的总费用
PPT文档演模板
•公共汽车
•顺行
•公共汽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流的要素一般包括流量、流向、流程、流
时、流距等,当然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交通运输流
要素也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如道路交通流的特性参数 包括:流率、速度和集中度,且均为统计分布值,这 些特征参数一般也可以借鉴到其它交通方式,下面以 道路系统为例对此做一说明:
交通运输流的要素
1、流率(单位时间通过的车辆数) 流率可以由点测量直接获得,其计算公式为:
在线性速度—密度关系和方程:流量=速度×密度的基础
上,推导出下面的抛物线方程:
q k j (u u u
2
)
f
(7-1-6)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式中 u f 是自由流速,k
j
是拥挤密度。图7-1-1绘
制了该方程所基于的曲线和数据。图中接近数据点的 数字代表1934年劳动节那天,在双向双车道道路上一 个方向,所观测的100辆车为一车组的车组的数目。 在计算道路上的车辆数时,每隔10辆车开始新的一组 (每组100辆),因此相邻两组之间有90%的重叠。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Edie可能是第一个指出通常的经验流量——密 度数据在最大流量附近具有不联系性,因此这个不 连续的曲线对于流量和密度关系可能是所必需的人。
行了研究。实验使用芝加哥市艾森豪威尔高速路上的中
间车道,瓶颈上游800米(1.5英里)处的数据,该处的
容量仅比研究地点的容量有少许的减少。特别选取这一
地点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运行范围内的数据。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原始收集了1224组1分钟的观察值。观测数据包 含了容量,即时速度和占有率。密度由容量和即时速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同时它的R2是倒数第二低的,它的标准误差是所 有假定中最低的。”关于图7-1-5有趣的一点是,Edie 的模型是7个模型中唯一一个在流量——密度和速度— —密度图线上可以复制接近容量时情况的。其他模型 往往是低估了最大流量,通常留有相当大的空白。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从Drake等人的研究中可得出的一个全面的结论 是:他们所测验的7个模型中没有一个可以做到显著的 数据吻合和给出好的解释。应该指出试验者并没有这 样呈述他们的结论,而是分别处理各个模型。
然而还是有研究声称证实了该模型,例如在图7-1-4a (Huber 1957)中,他们在数据的全部范围内选取了同
样稀疏的部分,通常忽略了最低的流量和接近容量范围
的流量。也有其他的一些研究找到了相反的证据,最重
要的是Drake等人1976年的研究,后面将详细的对此进
行讨论。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Greenberg(1959)提出另外一种表现为对数关系
交通运输流的要素
2、速度(单位时间走行距离):
每一车辆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
ut dx dt lim ( t 2 t1 ) 0 x 2 x1 t 2 t1
(7-1-2)
雷达或微波测速装置可以提供车辆瞬时速度的测量结 果,但是象诸如感应线圈提供的是车辆通过短的检测距 离如6m的时间,由此获得的速度仅仅是瞬时速度的一种 近似。
的模型:
u c ln( k / k j )
(7-1-8)
他的研究证明该模型适合两类数据组,直观上看起来两 类都非常合理。然而,第一类数据组来自单个车辆的速 度和车间距数据,这“接着被分成速度等级,对每级速 度 计算其平均车间距”。换句话说,出现在一个数据点
(速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密度通常被计算为平均车间距的倒数,当平均值 是由可能没有一起行驶的车辆得出的时候,密度代表
交通运输流的要素
除了瞬时速度,还有不少办法可以确定车辆的平均 速度,比如算术平均值法。
ut 1 N
u
t 1
N
t
(7-1-3)
us
D 1 N

i
ti
(7-1-4)
其中
tt
D ut
,是车辆通过距离D的时间。
交通运输流的要素
3、集中度(Concentration) 集中度过去一般被视为密度的同义词,密度是指单位 距离的车辆数,但现在它包含的意义除了密度外,还有 占用的意思,占用是现代交通流理论新出现的理念,一 般指道路上某个地点有车辆占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百分 比例。密度是空间集中度的量度,而占用是相同车辆流 在时间集中度的测量。
高速公路)较大的有用价值,Haight(1960;1963) 定义流量——密度曲线为“交通基本图线”。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然而大多数的流量——密度曲线来源于速度——密 度曲线形态的假定。这一节将主要讨论直接集中在流
量——密度关系上的工作,包括使用密度值(density)
和占有率来测量密(concentration)。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Greenshields的模型统治了这一领域50多年。现在 看来其模型至少存在三个问题,最基本的问题是 Greenshields没有对高速公路数据进行研究。然而他的 单车道交通结论却直接被高速公路的情况所采用。(这 并非他本人所为。)第二个问题是按照现在的研究标准, 他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即采用重叠的车组和预先确定 适合曲线的平均值的方法是不能被接受的。第三个问题 是尽管大多数人使用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假日交通的基础 上的,但现在的工作集中在常规的对道路熟悉的通勤人 员上,以便更好的确定道路的能力。
流率q=N/T
其中:N为测定时间T内通过的车辆数。
(7-1-1)
T可以表示为车辆追踪间隔时间之和,有将T带入上述公
式,可以获得流率与平均可表示为每小时通过的车辆数,1985年美
国高速能力手册(HCM1985)建议使用15分钟测定时
间,有时5分钟或者1分钟的数据也被采用。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2 速度——密度模型
Greenshieldsde在1935年给出了如下速度——密度
关系的数学模型
u u f (1 k / k j )
(7-1-7)
该模型可被描述如下:所测得的数据是速度和流量; 密度使用方程7-1-5计算得到。这一特殊模型最有趣的 一方面是,它的经验基础包括接近自由流速的一组值的6 个点,以及拥堵状况下单独的一个观测点(图7-1-
Greenshields的工作对于交通流理论发展曾起到积极
的作用,在过去几十年中他所推导的抛物线图形被接受
作为速度——流量曲线的正确形状。例如,1965年高速 公路容量手册里原样出现了图7-1—1所示的图形,尽管 同年的高速公路容量手册中其他地方显示的数据表明同 一时期经验结果并没有与图形相符合。1985年的高速公 路容量手册保留了同样的抛物线图形,虽然进行了相当 大程度的放大。
第一节
交通运输流概述
相对而言,强调个体的铁路列车、航空飞机以及 水运船舶的离散性特征比较明显,但是应该注意交通
运输流的连续与离散性特征实质仅仅是一个相对的概
念,为简单区别起见,本章提到的交通流主要指连续 化特征比较明显的道路车辆交通流,用运输流特指具 有离散化特征的铁路、飞机和轮船流。
交通运输流的要素
论的某些思路,主要是试图描述不同交通工具、运营
控制环境(如交通运输系统、控制设备、标志、信号 等)及管理者的量化联系。
第一节
交通运输流概述
由于不同交通方式自身的差异,道路中大量行驶 的车辆相对于铁路列车、航空飞机以及水运船舶而言,
通常并不以独立交通工具作为系统的研究对象,更多
表现出一种统计的特性,在行为表现中,具有较强连 续性特征。
度计算所得。为了产生与密度轴线分布一致的数据组,
从1224个数据点中选出一个样本,和基于密度的速度 回归分析所假定的一样。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统 计比较7种速度——密度假定,从而选择最好的一种。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除了Greenshields的线性模型和Greenberg的指数 曲线,其他5项研究是两段分段和三段分段线性模型, Underwood(1961)转置指数曲线,Edie(1961)的
不连续指数形式(结合了Greenberg和Underwood的
曲线),以及一个钟形曲线。在比较中尽管意图“使用 一个严格的虚拟试验结构”,以谨慎的方式进行研究工 作,但统计分析只得出非决定性结论:“几乎所有的结 论都仅基于直觉,因为统计试验毕竟几乎没有提供决定 力”(Drake)。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第七章 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第一节 第二节
交通运输流概述 交通运输流微观分析技术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交通运输流组织原理
弱可控的交通运输流组织 强可控的交通运输流组织
第一节
一、交通运输流概念
交通运输流概述
在公路、铁路、航空及水运各种交通方式中连续 运行的交通工具,往往表现出某些类似流体的特征, 称为交通运输流。 交通运输流理论在早期的框架中,借鉴了流体理
要理解交通流各种参数间的相互关系,首先需要 注意用于获取数据的测量方法和获得测量数据的位置对
交通流各要素的可能影响,对交通流各要素间的关系讨
论是基于此前提的结果。下面以道路交通流为例,对交
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做一说明。
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1 速度——流量图 速度——流量关系是双变量的关系,这一领域开创 性的工作属于Greenshields1935年的一篇论文,文中他
交通运输流的要素
密度计算公式

k q / us
(7-1-5)
值得指出的是,交通流测量方法对改进上述交通要
素模型精度有很大的影响,交通流测量方法包括点测
量、短距离测量(一般不超过10米)、全路段测量(至
少0.5公里)、在交通流中移动观察测量、利用ITS技术
同时获取大量车辆数样本测量等。
二、交通运输流要素间的关系
什么意义就不清楚了。同样因此事实上这是一个单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