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的地名空间特点

合集下载

关西新围 赣南客家方围的经典

关西新围 赣南客家方围的经典

关西新围赣南客家方围的经典关西新围堪称客家方围的经典,不仅规模宏伟、布局讲究、功能齐全,而且具有严密的防御体系,对于天灾人祸有着极其周密的应对之道。

围屋总共花费百万银两,历时29年方才建成,在这项巨大的工程背后,有着太多的故事,而围屋的建造者徐老四,更是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

如今,围屋中的年轻一代大多在外工作、读书,围屋寄托着他们浓浓的乡愁。

而对于海内外的客家人而言,这座古老的围屋则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大约在1600年前,为躲避战乱,客家先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原故土,开始了艰难的南迁之路。

追溯客家人南迁的历史,太多细节已经模糊,但是,回望这条曲折、漫长的迁徙之路,有一个地方不能不说,那就是江西赣州,因为这里是他们南迁途中最早的落脚之处――他们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印记,其中的围屋就是最好的见证。

赣州的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县,共有370多座,以“方围屋”为主。

在这些围屋中,最著名的要数关西新围,它是迄今国内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结构和功能最齐全的赣南客家围屋,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古堡”。

走进其间,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客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还能从主人传奇的人生中去感知客家人的精神与情怀。

客家方围的经典规模宏大、布局讲究、防御性强关西新围坐落在龙南县关西镇环抱的群山中,这座围屋建于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由赣南名商徐名均所建。

围屋呈长方形,长约94.6米,宽约83.3米,为三层土木结构,占地总面积约0.8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宏伟,堪称客家方围的经典。

从高处俯瞰,整座建筑的结构像一个巨大的“回”字,中间的“口”字部位,就是围屋的祠堂。

祠堂是围屋的中心,也是整座建筑档次最高、装饰最华丽的地方,犹如“圣殿”一般。

祠堂分为上、中、下三厅,即客家民居讲究的“三进”。

以祠堂为中轴线,围内建筑对称布局,主房结构由“三进三开”扩大为“三进六开”,所以形成了九幢十八厅的建筑布局,共有14个天井,124间主房,是一座豪华大宅。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潮汕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

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

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据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为壮丽。

”“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

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潮汕民居主要样式有以下几种:(1)“四点金”建筑“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

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

“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

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

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住进去就是大不敬。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

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

天井阔狭得中,聚财”。

“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四点金”的构式建筑还有许多种。

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厝手房”和“八尺房”的,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

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特点总结

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特点总结
皇城之北分八厢,有68坊
筑堤防潮,疏浚美化西湖,河湖纵横,构成水上交通系统。水系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元大都
三套方城:外城、皇城、宫城
皇城位于全城南部中央地区,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制度。环琼华岛设三宫殿:大内、后宫(兴圣宫)太子宫(隆福宫)。沿大内中轴北跨湖设置中心台,作为全城中心点,中心到南部衙署为南北半径,到积水潭为东西半径,确定城市规模。中轴线南起丽正门,穿皇城灵星门、宫城崇天门和厚载门,经万宁桥,直达万宁宫中心阁
4集中设市,经济活动以市为中心,多在城外
5道路采用经纬涂制,城旁三门,道路分级
6闾里制,主要以职业和阶层来划分,为加强统治,官署与居住相杂,相互干扰
7国子监的出现,都城成为文化中心
西汉长安
以宫殿为主体,多居南部高亢之地
有宫城而无外郭
城市东北部为手工作坊区和少量闾里
有城门12,城内道路呈网格状,道路与城门相接
采取街巷制,以户籍管理居住地带,按职业划分居住地带
1中国城市中典型的不规则都城,顺应地形,从防御角度出发修建
2皇城、都城为中国传统都城形式,规则的方形,有中轴线,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3南京历代建都,应天府城是在历史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因而整个城市布局不严整,分三个区,相互联系不紧密
4南京城在自然环境环绕中,建筑、环境、山水融为一体
南为洛水,北为邙山,地形北高南低,呈南北九里东西六里的长方形
有宫城无外郭,实行南北宫制
共12门,南四北二,东西各三。道路为经纬涂制,均与城门相通
城内设有一出市场,另外在城东城南设有两处市场
南北宫之间为方整的闾里
宫城附近建有几处皇家苑囿和私家园林,南临洛水
城内出现了我国第一座国家级学院——国子监
曹魏邺城

形容燕翼围

形容燕翼围

燕翼围,位于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北距县城60千米,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为杨村富户赖福之所建,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是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

燕翼围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对角四边有守阁炮楼,占地面积1367.58平方米,内空面积334.17平方米。

全围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每层对称建房34间,共136间房,建筑面积3741.12平方米。

燕翼围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客家围屋,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最为坚固的围屋,在布局上注重营造严谨的结构,着重于提升楼体的防御能力,从而使燕翼围在打仗时能充当碉堡,放下土炮又成为宜居建筑。

燕翼围布局科学,结构严谨,是生活功能完善、防御体系突出的多功能建筑,充分体现了客家人为争夺生存空间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一部生动的客家变迁史。

2001年,燕翼围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形三面被围描述用语

地形三面被围描述用语

地形三面被围描述用语地形三面被围是指一个地方在三个方向上都被陆地或其他物体所包围,只有一面是开放的。

这种地形通常会给人一种封闭、安全或困难逃脱的感觉。

以下是一些描述地形三面被围的用语。

1.高山环绕:这个地方被高山环绕,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给人一种被保护的感觉。

2.深谷包围:这个地方位于深谷之中,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壁,给人一种被困住的感觉。

3.森林环绕:这个地方被茂密的森林所包围,密集的树木给人一种封闭、陌生的感觉。

4.大海包围:这个地方位于海边,三面都是广阔的海洋,只有一面是通向外界的出口。

5.沼泽围绕:这个地方四周都是沼泽地,湿滑的地面和浓密的植被给人一种陷入困境的感觉。

6.岛屿被围:这个地方是一个孤立的小岛,四周都是大海,只有一处可以进出。

7.高墙包围:这个地方被高高的城墙所包围,给人一种困在监狱中的感觉。

8.沙漠环绕:这个地方被广袤的沙漠所包围,沙丘和缺水给人一种被困在荒无人烟之地的感觉。

9.冰川环绕:这个地方被冰川所包围,寒冷的气候和冰雪给人一种被困在冰天雪地中的感觉。

10.峡谷包裹:这个地方位于两座陡峭的峡谷之间,给人一种被夹击的感觉。

11.平原包围:这个地方周围都是广阔的平原,看似开放但却没有遮蔽物,给人一种暴露、易受攻击的感觉。

12.盆地被围:这个地方位于盆地之中,四周都是山脉,给人一种被封闭在山谷中的感觉。

13.极地环绕:这个地方位于极地地区,冰冷的气候和大片冰雪给人一种孤寂、困难逃脱的感觉。

14.城市包围:这个地方被高楼大厦所包围,看似开放但实际上难以逃脱,给人一种被困在城市中的感觉。

15.矿山围绕:这个地方四周都是矿山,火山灰和矿石给人一种险峻、危险的感觉。

总结:地形三面被围描述用语可以通过描述地理环境、自然屏障或人造结构等多种方式来表达。

这些用语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被围地形的特点,并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困惑、安全或封闭感。

无论是山脉、森林、海洋还是高墙、沙漠、冰川,都可以在描述中体现出地形三面被围的独特性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

一围的意思

一围的意思

一围的意思
哎呀,“一围”这个词啊,你想想看,就好像是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的圈圈,那就是一围呀!比如说大家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这就是一围人呀,难道不是吗?又或者是好多小朋友围着老师听故事,这也是一围呀!这不就很形象嘛!
它也可以表示一个大概的数量范围呢。

好比说那里有一围的鲜花,就是说有那么一片、一堆鲜花。

就像你去花园,看到那一大片盛开的花朵,你就可以说那是一围鲜花呀,对不对?
反正我觉得“一围”就是一种很有趣、很形象的表达呀,能让我们更生动地去描述一些场景和事物呢!
我的观点结论:“一围”是个很有意思且形象的词,能丰富我们的表达。

始兴满堂围

始兴满堂围

始兴满堂围作者:***来源:《广东园林》2021年第04期满堂围,也称满堂客家大围,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南部的隘子镇,为始兴清代乡绅官乾荣所建,始建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至咸丰十年(1860年)建成,历时28年。

其是一处依山傍水、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客家围楼建筑群。

围楼是客家各类民居中防御性最强的类型,围内布局基本上是采用堂横屋、杠屋的一般建筑组合,所不同的是在民居外围采用高大墙体的围楼建筑,以突出其防御功能。

粤北与粤东北等地的围楼在外观上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还是方形和圆形等形式。

而方形角楼民居主要分布在粤北始兴、翁源、新丰、连平一带以及粤东兴宁、五华等地,因围楼在四角建有碉楼,所以称之为“四角楼”。

这种方形的四角楼与一般呈方形或圆形的围楼有一定的区别,其外形和内部平面结构,也有较大的差异。

粤东北与粤北两地的角楼又有各自的特点:粤东北四角楼内一般中轴为堂屋,以三堂居多,左右横屋和上堂外墙相连成围,四角建高出横屋和堂屋一至二层,即二至三层的碉楼,碉楼凸出檐墙1 m左右。

正面三门,中间堂屋为入口正门,左右两侧横屋有小门,门前与客家围龙屋的布局相同,有禾坪、前护墙、半月形池塘等,禾坪两头建有出入的“龙虎门”。

粤北四角楼大多外围四周围合成口字状,内部平面布局多为堂横屋,整个建筑平面有如汉字的“国”字状。

粤北四角楼内部平面布局除了堂横屋外,也有杠屋、排屋等其他建筑屋式,还有将四周围屋做成两重围,呈回字形,或者围屋做成二层围楼等。

满堂围建在黄水河与石下水两河交汇的滩地上,坐西北向东南,背靠马尾狮山,朝向七重山,面向东南方的水口方向。

其占地面积1.3万多 m2,建筑面积有3万多m2,围楼总面阔178.8 m,进深83.4 m,共有大小房间777间,规模宏达,围中有围。

当年官乾荣写道:“余年来迫于小警,时有戒心。

爰度地拓基,新建围居一所,以图栖止、以避群嚣。

”应该是建围初心。

整座大围分别由中、左、右3座四角带碉楼的方围楼连接而成,即由中心围、上新围和下新围3部分组成。

中国传统村落北村围堡式建筑格局成因和特点探析

中国传统村落北村围堡式建筑格局成因和特点探析

中国传统村落北村围堡式建筑格局成因和特点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北村围堡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村落建筑的一种特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围堡式建筑,这些建筑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堡式建筑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是中国古代村落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由内外两重城墙构成,内外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空间。

围堡式建筑既是居住地,也是集体防御的重要设施,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围堡式建筑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

在中国传统村落中,围堡式建筑通常建造在地势较高的位置,形成了村落的主体建筑群。

这些建筑在布局和结构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村落的规划和建造技艺,展示了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围堡式建筑不仅是村落的居住地,更是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居住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 研究意义研究北村围堡式建筑格局的意义在于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村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从中发现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

围堡式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农村建筑的典型形式,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活安全和社会秩序的重视,体现了农村社会生活组织的规范与秩序。

通过对围堡式建筑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村落社会的组织结构、居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为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围堡式建筑的格局特点还可以为现代农村建筑规划和设计提供借鉴,发掘传统建筑的智慧与价值,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建筑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北村围堡式建筑的意义不仅在于弘扬传统文化,更在于引领当代农村建筑的创新与进步,为中国村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魅力。

"2. 正文2.1 北村围堡式建筑背景北村围堡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村落建筑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如山西、河北、陕西等省份。

客家方言地名“围”

客家方言地名“围”

客家方言地名“围”马显彬【期刊名称】《嘉应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0)003【摘要】广东"围"字地名较多,有508个,分布也比较广泛。

通过分布情况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名主要分布在客家方言地区,有客家人的地方基本上都有这类地名。

不仅广东客家人居住区有这类地名,就是福建、江西客家人居住区也有这类地名。

"围"字地名是客家方言地名。

"围"字地名起源于客家围屋。

这类地名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也很有特点。

%There are 508 place names with "Wei"("围")in Guangdong with a broad distribution.Through the survey of distribution,we found that these place names mainly distribute in the Hakka dialect region,and where the Hakka people settle basically have these place names.Not only Guangdong Hakka settlements have such place names,Fujian,Jiangxi Hakka settlements also have such place names.The place name with "Wei"("围") is the Hakka dialect place name.It originated in the Hakka Round Houses.This way of naming is various and very characteristic.【总页数】3页(P20-22)【作者】马显彬【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6【相关文献】1.普通话的推广与客家方言的传承——基于广西客家方言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J], 黄南津;李金阳2.试论客家方言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广东河源地区客家方言为例 [J], 刘立恒3.“围”的地名空间特点 [J], 周尚意4.客家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原因与弊端浅析——以客家方言电视节目《民生820为例》 [J], 谭科宏5.从日语与客家方言的比较中看客家民系形成时间r——以瑞金客家方言为例 [J], 杨瑞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地理第3章城乡规化第3节城镇总体布局3.3表格打印湘教4湘教高二4地理

高中地理第3章城乡规化第3节城镇总体布局3.3表格打印湘教4湘教高二4地理

12/11/2021
第三页,共三页。
典型案例: 中国现代的
城市,例
如合肥 第二页,共三页。
内容(nèi以
来划分城市各个地段
(dìduàn),比较。路线多
布局,。和
等自然因素。中国现代的
城市,例
如合肥。城市交通网道路由 通通达度
No 向外呈 延伸,再围绕
设计成。向城市外围交
Image
缺点:由于放射状线路大多集中在市中心,如果
没有环行线路,势必造成

典型案例: 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最典型,我国
城市和
城市较普遍。
混合式
特点: 城区主题采用
布局,外设
(方格(fānɡ ɡé)-环形-放射式)

环路,再加上
直通道路。
12/11/2021
原因:
、、
等。
优点: 有利于缓解(huǎn jiě)疏散中心区的交通
方格(fānɡ ɡé)棋盘式特点(tèdi基比ǎn):本较以
来划分城市各个地段,

原因(yuá地nyī形n): 、城市规模
,交通量 。
优点: 城市各部分可达性 ,

较好。有利于
的划分和
的布局。
缺点:网络空间形式简单,
方向交通

较差。
典型案例:中国
和现代 城市。
自由式
12/11/2021
特点: 路线多
原因:

布局,

等自然因素。
优点:

缺点:

差,
任何两点间道路的
较。
典型案例: 第一页,共三页。
多,城市内

,例如重庆市。

客家方言地名“围”

客家方言地名“围”

客家方言地名“围”作者:马显彬我们对《广东省交通地图册》[1]中的地名进行了统计,共得到27392个市县、乡村地名。

然后将这些地名输入电脑进行分析统计,共得到2082个单字,也就是说,这些地名是由2082 个不同的单字组成的。

在这些单字中,我们发现“围”字地名较多,有508个,分布也比较广泛,占地名总数的1.9%。

而相邻的海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很少有“围”字地名,“围”应该是具有广东特色的地名用字了。

“围”字地名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只有司徒尚纪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围”字地名,他认为: “平原河网低地或滩涂必须围垦造田才能开发利用,所以以基、围为通名的地名在这类地形分布区很常见,尤以珠江、韩江、潭江、鉴江、漠阳江三角洲地区为著,如珠江三角洲所属各县有桑园围、长利围、赤项围、罗格围、景福围、龙利围、大有围等,难以一一列举。

甚至城市也颇多与堤围有关地名,如广州长堤、东堤、新基路、黎家基、长堤街、水松基、水盛围等,皆是在水利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地名。

”[2]根据司徒尚纪先生的说法,“基、围、堤”等地名都与水利工程有关,但是,在这三字构成的地名中,根据我们的统计,“基”字地名49个,“堤”个字地名只有4个,而“围”字地名则有508个,既然都是与水利工程有关,但是,形成的地名比例竟如此悬殊,这种说法显然不合理。

①一、“围”字地名的分布根据对“围”字地名的分布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围”字地名是客家方言地名。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客家语、客语等,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等地南迁赣南、闽西、粤北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

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分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

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

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客家人及客家方言由此得名。

围的意思解释

围的意思解释

围的意思解释
“围”是一个汉字,可以指以下几种意思:
1. 包围:用障碍物、军队、资源等将某个地方或目标包围起来。

例如:他发动了包围战,企图将敌人围歼。

2. 围绕:在某个地方或目标周围转圈或徘徊。

例如:他围绕着公园散步,欣赏着周围的风景。

3. 防守:在某个地方或目标周围布置军队或其他防御设施,以保护某个目标或地区。

例如:中国军队正在边境附近布置包围圈,以防止敌军入侵。

4. 人口统计:用来衡量某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

例如: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总数超过了 14 亿人。

“围”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途。

中国城建史名词解释

中国城建史名词解释

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都: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都,无曰邑。

市:中等规模的邑设市,这时的市相当于墟、场等。

城:“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廓:“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国: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

国在周代即“或”字,或字象形以戈守土,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城同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利。

书上解释为:“或”字的“口”,指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

市井: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城市:筑城以卫军,筑廓以守民城市: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点的居民点。

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的娱乐场所。

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贸易城市外国人多聚居于城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坊地区。

蕃坊地区没有明显界限和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接受中国官方管理。

(泉州1、城与廓: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

城为贵族王宫,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廓主要是工商业者、平民、农民居住的地方,以及商市的集中地。

城是保护国君的。

郭是看管人民的。

也就是说,城是国君所住的地方,也称子城、内城、厥城。

郭是外城,人民住的地方。

2、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街巷制:沿用里坊制的方格网街道,并把坊内的街改造成以东西向的巷,形成沿横列的巷道排列住宅的居住区组织形式。

闾里制: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

院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

围组词有哪些

围组词有哪些

围组词有哪些什么是围组词?围组词(pangram)指的是包含了一个字母表中所有字母的句子或短语。

围组词被广泛用于测试打字机、计算机键盘或字体的排布是否正常。

此外,围组词也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能够反映出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句法规则。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围组词的来源、分类以及一些有趣的例子。

围组词的来源围组词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代拉丁文,当时人们为了测试手写或打字的能力而创造了一些包含了全部字母的短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围组词成为了测试键盘布局和字体渲染的工具。

如今,在各种语言中,人们都创造了自己的围组词。

围组词的分类围组词可以根据它们的内容和特点分为几种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围组词分类:1. 字母顺序围组词(Alphabetical Pangrams):这类围组词是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排列的。

例如,“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快速的棕色狐狸跳过那只懒狗)是一个英语中常见的字母顺序围组词。

2. 随机顺序围组词(Random Order Pangrams):这类围组词的字母顺序是无规则的,字母出现的次序没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Jazzed vixen who claimed my fox might be a speedy pro.”(宣称我的狐狸可能是一只快速的职业选手的爵士音乐女人)是一个随机顺序围组词。

3. 多语言围组词(Multilingual Pangrams):这类围组词包含了多种语言中的字母。

例如,“Cra zy Fredericka bought many very exquisite opal jewels.”(疯狂的弗雷德里卡买了许多非常精美的蛋白石珠宝)是一个多语言围组词,其中包含了英语、法语和德语中的字母。

4. 专业领域围组词(Specialized Pangrams):这类围组词由特定的行业或领域所使用,其中包含了该领域专有的术语。

围柱廊的名词解释

围柱廊的名词解释

围柱廊的名词解释围柱廊是一种建筑结构,常见于古代中国的寺庙、宫殿、园林等地方。

它是以柱子为支撑的廊子,四周被墙壁或其他结构所包围。

围柱廊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美学理念和装饰风格,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宗教的意义。

围柱廊的构造特点是柱子支撑,墙体包围。

柱子通常由石、木或砖石等材料制成,形式多样,如圆柱、方柱、八角柱等。

柱子的排列方式依据建筑需求和设计原则,通常采用等距离或不等距离排列,分为单柱、双柱、多柱等形式。

墙体的包围方式也多种多样。

有的围柱廊的墙壁由实心的砖石墙体构成,具有较高的稳固性和保暖性能。

另一些围柱廊的墙壁则采用了雕刻精美的木质栏杆或石雕扶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墙体的高度、形状和装饰图案等因地域、建筑风格和功能需求而有所不同。

围柱廊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它是建筑空间的缓冲区,连接了主体建筑与外部环境,形成了过渡区域。

围柱廊的设置使室内外的空间产生了一种自然和谐的过渡,让人在进入建筑内部之前能够先适应室外的环境。

其次,围柱廊也是展示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窗口。

在围柱廊的柱子和墙壁上,常常出现了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雕塑和装饰。

这些图案和装饰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也传递着寺庙、宫殿等场所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例如,佛教寺庙常在围柱廊上雕刻佛陀的形象,道教宫殿则以龙、凤等图案寓意吉祥。

此外,围柱廊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它给建筑提供了支撑和稳定,增加了建筑物的结构强度。

同时,围柱廊也提供了一定的遮阳和雨蔽功能,为使用者创造了一个凉爽宜人的休憩空间。

在园林建设中,围柱廊被用作走廊、长廊、亭台和观景台等,从而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

尽管围柱廊在传统建筑中广泛应用,但是在现代建筑中也有所体现。

许多文化古迹和景点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格和元素,使游客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一些现代建筑也在设计中融入了围柱廊的元素,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围柱廊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桑 园围为例 ,《 东 溟文后集 》卷十二记载 : ( 西 B 2江经广 州入海 )“ 滨河 民筑围堤自 卫。南海桑 园围九干五百余丈 ,险要石 工一 百五十七 丈,里民岁修数 决” 。但是在 《清 实 录 》同治 朝 《 穆宗 实录 》卷 一百 四十 二 中却这 样描述 :“ 桑 园围为粤省 粮命最 大之 区” ,意 思是 说这围堤形成的地区是该省上缴粮税最多 的地 区。又如 ,清光绪 《广州府
“ 九 围” 、“ 草 围” 、“ 联 围” 等 地 名 ,也 是 指 村 落 的 范 围 。 如 今 我 们 在 广 州 还 可 以看 到
许多含 “ 围 ” 的 地 名 . 人 们 便 是 将 之 作 为 了 空 间点 .例 如 “ 万 胜 围 ” 是 火 车 站 名 , 而
不 是 一 片 地 区或 道 路 的 名 字 。
的通 名,那么就更有利于人们体会当地人地关系。 圈
1 4 2 l M N
围 ”的地 名 空 间特 点
文/ 周 尚意 图 / 理池
地 名 是 重 要 的 文 化 景 观 之 一 。有 一 类 地 名 景 观 可 以 展 现 当 地 的 人 地 关 系 。今 年 国 庆 节 ,我 与 家 人 到 广 州 度 假 。就 看 到 了 当 地 的这 类 地 名 景 观 。
志 》卷六十九 《 江防 》记 : ( 桑园围 ) “ 包络西樵 山,东西基形如箕 。西 、北两江左右环
绕 ,北 为 箕 腹 。东 南 为 箕 口 。 最 北 界 三 水 县 飞 鹅 山 .自 山 而 东 丘 阜 数 十 … … 其 障 西 边
江 潦 者 名 西 围 。 自 南海 、 三 水 交 界 马 蹄 围 起 ,至 顺 德 县 甘 竹 堡 、甘 竹 滩 、牛 山止 。 障 东 边 江 潦 者 名 东 围 .自 吉 赞横 基 旁 仙 菜 乡 起 ,至 顺 德 县 龙 江 堡 河 澎 围尾 止 。 ” 番 禺 区 的
在 自 驾 去 广 州 长 隆 飞 鸟 乐 园 的途 中 ,我 们 经 过 一 段 公 路 ,发 现 它 建 在 “ 围”上。
周 尚意
北京 师范 大 学地 理学 与
遥感 科学 学 院教 授
“ 围 ”是 珠 三 角 地 区 非 常 典 型 的 地 名 ,所 谓 “ 围” .指 的是 人们 在 江 湖 岸 边 修 建 的 带 状 水利 设施 .形如堤坝 。“ 围 ” 的 修 建 .一 为 防 水 患 。二 为 排 水 为 陆 。 我 们 途 经 的 那 段 “ 围 ”与 河 流 平 行 ,“ 围 ” 内 侧 的 农 田地 势 低 洼 ,有 的地 方 甚 至 低 于 江 面 。 如 今 广 州 城 郊 的 旅 游 业 拓 展 到 此 地 ,许 多 旅 游 开 发 公 司 将 这 里 一 部 分 低 洼 地 开 辟 为 湖 泊 , 围 绕 着 湖泊又修建起野生动物世界和百鸟乐园。 历 史 上 。珠 江 三 角 洲 的 很 多 地 方 都 不 是 陆 地 。 古 人 以 珠 江 入 海 口 的 许 多 岛 屿 为 基 础 ,在 外 围 修 建 一 圈 围 堤 .海 水 涨 潮 时 ,江 水 被 顶 回 . 同时 将 河床 的 泥 沙 卷 入 围堤 , 日复 一 日 ,年 复 一 年 ,堤 围 内 的泥 沙 就 会 高 出江 面 ,形 成 陆地 ,人 们 再 将 之 辟 为 良 田 , 继 而 再 往 外 修 一 圈 更 大 的 围 堤 , 陆 地 面 积 再 逐 渐 扩 大 。 如 此 反 复 .也 增 加 了 珠 三 角 地 区土 地 的 人 口承 载 力 。 再 仔 细 观 察 ,还 可 以 发 现 在 我 们 经 过 的这 段 公 路 的 内侧 , 还 有 其他平行的公路建在 “ 围”上。 “ 围 ” 理 应 是 一 个 线 状 地 名 .但 有 时 又 被 人 们 看 作 是 面 状 地 名 或 点 状 地 名 。 以 南
每 个地 名 都是 由专 名 和 通 名 组 成 的 ,如 “ 草 围 ”中 的 “ 草 ”是 专名 ,“ 围 ”是 通 名 ;
“ 长洲岛” 中的 “ 长洲 ”是专名 ,“ 岛”是 通名。据此 ,我们在保护珠三角地 区传统地
名 时 ,如 果 首 先 将 “ 围 ” 用作 区 域 ( 面 状 )的 通 名 部 .其 次 将 之 作 为 道 路 等 线 状 地 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