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学案

合集下载

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一历史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编制人:郭兰波 复核人: 使用日期:2012.10.22编号:14【授课模式】目标导航 双主高效【学习目标】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

【教学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展示提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水利: 农业的进步 农具:农作物: 丝织业: 手工业的新成就 冶铁技术:长安:商业的繁荣洛阳:【展示探究】1、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两汉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上?又有哪些世界领先的成就?【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农业是古代中国的发展基础,而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

东汉时期,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A、郑国B、李冰C、王景D、杜诗2、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有着数量众多的皇帝。

他们的个人行为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A、反击匈奴B、治理黄河C、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D、兴办太学3、丝织业使用提花机是在()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两汉时期4、2012 年华英学校美术特长班举办了一期“古代城市建设图片”展,其中有一道研究题:西汉长安平面图中,东市、西市都位于城市布局的边缘,而且都用墙围住,这样布局的主要理由是()A、减少城市噪音污染B、长安城是政治中心C、由汉政府实行抑商政策决定D、便于居民随意交易5、规定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到处罚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6、水排的出现,提高了冶炼质量,发明水排的是A、秦国的李冰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白公【课后反思】。

第13课教案

第13课教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的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并了解汉武帝经济上的大一统措施。

2、过程与方法:1)思考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

2)思考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也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的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在学习古代生产史的科技知识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课型:综合课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生产,提倡节俭,出现“文景之治”。

东汉初年统治者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光武中兴”。

正是由于汉朝统治者对经济的重视,使两汉的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有哪些表现和成就?讲授新课: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两汉农业的表现:①水利方面:在农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中,水极其重要。

但水有时不但不能带来利益,反而成为祸害。

如养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在历史上经常决口,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汉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治水,多次对黄河进行治理。

主要有哪几次?a: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很多地方那个遭受洪灾。

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自去视察监督,并且命令文武百官背柴草去堵塞决口。

小字,动脑筋:汉武帝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治理黄河?因为田蚡为了个人私利。

而武帝有迷信思想,认为是上天的意思。

后来看到水患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才下决心治理黄河。

经过这次治理,此后80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了解农业发展进步的表现:包括治理黄河、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农作物的主要分布。

知道两汉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丝织业的进步和冶铁业的发展。

知道两汉商业发展的概况,以及国家政策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归纳两汉经济发展的表现,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经济史的能力。

通过对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逐渐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两汉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原因的学习、探究,使学生了解我国汉代经济发展的较高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对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表现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探究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课:同学们,在前一节课我们讲到汉初经过几代统治者的努力,到了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于此同时,汉朝的国力也达到了鼎盛。

究竟当时汉朝的社会经济是怎样一派繁荣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板书: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预习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大家分三组,这一组的同学负责农业方面的成就,第二组同学负责查找手工业的成就,第三组同学归纳商业的成就。

大家边预习边思考这两个问题:1、农业、手工业、商业,汉朝经济的三大领域,它们各自取得了哪些成就?2、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生:分别预习。

一、两汉经济发展表现1、农业师:好,下面我们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说说,两汉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

生:黄河的治理。

农具的进步。

耕作技术提高。

师:好,这位同学归纳的很完整。

两汉时期农业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兴修水利、也就是对黄河的治理上。

板书:发展表现:1 兴修水利师:请大家看看西汉和东汉都是哪两位皇帝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生:西汉汉武帝,东汉明帝。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备课人:王建辉知识回顾:1.公元前202年, 建立汉朝,定都 。

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实行“ 、 ”,就是把 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 举办全国最高学府 。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重点与难点知识:重点知识: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3.东西二京难点知识: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课前预习,课内探究】:一.治理黄河与农业的进步(请同学仔细阅读教材P72——P73页前三段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西汉时期,哪位皇帝曾经下令治理黄河?2.东汉时期,哪位皇帝曾经下令治理黄河?主持修河的水利专家是谁?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1.汉代,已经使用什么机器生产丝织品?2.根据《东汉冶铁水排模型》,回答框中的问题:探究与交流一(动脑筋):阅读左边这段文字,说一说,田蚡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治河的。

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的田地免除水患。

武帝有迷信思想,所以才会听田蚡的话。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页最后三段文字,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1.汉武帝中央集权的经济是什么?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这项措施在当时具有什么重要作用?东汉冶铁水排模型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东西二京是指:和。

由学生介绍“长安”和“洛阳”繁盛:探究与交流二(动脑筋):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精选3篇)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精选3篇)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精选3篇)《两汉经济的进展》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学问方面:通过同学回答犁壁、耧车、水排对生产进展的作用使同学感受到生产工具对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

引导同学观看书中《东汉牛耕图》、《耧车》,分析两种工具的功能,熬炼同学识图力量同时意识到历史文物的价值。

力量方面:通过同学自己填写“战国秦汉经济进展简表”熟悉到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并培育同学归纳力量。

通过了解“两汉农业和手工业有哪些新的成就”培育同学分析、归纳的力量。

思想方面: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进展时期,农业、手工业有很大进展,涌现出很多领先世界的成就,我们应当为之傲慢和骄傲。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的新成就、手工业的兴盛。

教学难点:农具的改进、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三、教学思想: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资料吸引同学的爱好,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同学思索,使同学把握汉朝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新”在哪里。

四、教学过程: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进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冲突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

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讲授新课:一、农业的新成就1.兴修水利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进展离不开水利建设。

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

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

(出示《关中水利图》) 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峻的水灾。

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察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

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沉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闻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退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阔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浇灌大片土地,为进展农业生产制造了条件。

此后8XX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削减了。

七年级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教案
(六)完成同步训练
(七)预习14课
执教人
重点
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进步。
备课
时间
.11、26
难点
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上课
时间
.11、30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课前准备
小组检查预习案的完成情况,记录分数。
教师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作为二次备课的依据。
二、导入新课: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主备人
李秀荣
老师的问题:
1、通过学习,你如何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你能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出来吗?(小组内讨论
2、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试分析一下。
(三)拓展延伸
1、黄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害河”,两汉时期曾治理黄河取得很大成效;你认为我们今天应如何有效地治理黄河,使它造福与人类?
2、看教材84页《西汉长安平面图》,联系你所在城市,比较一下,有什么明显区别?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类别
成就
农业
兴修水利
汉武帝时期治理黄河;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生产工具
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耕作技术
牛耕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农作物
南北方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桑麻广泛种植
手工业
丝织品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冶铁业
南阳太守杜诗发明鼓风冶铁的工具——水排
商业、城市
长安洛阳规模宏大,称东西二京,专门商业区叫市
6.西汉的都城__________和东汉的都城___________,规模宏大,人称东西二京。
7.西汉长安城里专门的商业区叫_________。
8.列举两汉时期两项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入:首先我们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来回顾一下,经过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风雨夹击,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西汉之初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怎样的景象?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又是如何做的呢?(P67)生: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一片荒凉的景象。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徭役、兵役负担,注重农业发展。

汉武帝时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大一统。

[师]经过统治者的治理,西汉经济有了发展。

东汉时期统治者也励精图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节。

首先,请同学们分成三组自由阅读,了解本课的大致概况,然后分别进入实况:以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国家和生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师适当加以指导。

(10分钟)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师]:在两汉时期,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使黄河之水变的水旱从人,统治者都采取了什么措施?生: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学生复述)[师]:由此看来,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板书]汉武帝时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补充: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

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

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

下游气候湿润,湖泊较多。

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

到了秦始皇时期,因大兴宫室,砍伐殆尽。

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

因此,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

汉武帝与东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正是认识到了“农业是天下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

不过同学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汉武帝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治理黄河的,他对黄河水患的认识有一个可以说是相当漫长的过程。

听任黄河水泛滥了二十多年,直至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他才下决心治河的。

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动脑筋题目?生: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治河的。

山东省滕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山东省滕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一、教材内容分析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时期,长达400年的统一局面,两汉经济也使封建经济出现了一个发展高峰。

这一课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我国今天经济的建设也有借鉴作用。

二、课程标准了解两汉经济成就。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2 、体会“两汉盛世”名不虚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2、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2)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四、重难点重点: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在学习古代生产史中的科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课堂总结(设计意图:本课文化史知识涉及面广泛,知识琐碎,因此在总结本课时,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文化史知识提供借鉴,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六、课堂检测工具的发明与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下列图片是汉代两项重要的发明。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1) 图一中新型播种工具的名称是什么?它是何时发明的?它的发明有什么作用?(2)图二中的机械叫什么?是谁发明的?有何作用?它的利用比欧洲早多少年?七、板书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1、汉武帝时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2、农业工具:犁壁、二牛抬杠法、耧车3、农作物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1、提花机、染色2、水排三、商业的兴盛八:教学反思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运用生活实际的经验作为切入点,抓住学生对炒钢技术的好奇,在课堂导入时激发学生学习两汉经济发展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利于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两汉经济的发展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取得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与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三、教学方法1.问题导学法。

教师质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疑,培养学生通过两汉经济的发展,认识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统一、文化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2.图文结合法。

充分利用图片和文字,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3.归纳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

比如两汉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成就等运用此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板书设计第14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两汉经济的发展七、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激情导入:同学们,你知道炒菜、炒饭,可你知道炒钢吗?炒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冶炼的方法是先将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然后鼓风或加进精矿粉,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

由于在冶炼中要不断搅拌,好像炒菜一样,因而得名,而欧洲的炒钢技术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

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在汉代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经济。

(板书:第14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设计意图:)初一起始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运用生活实际的经验作为切入点,抓住学生对炒钢技术的好奇,在课堂导入时激发学生学习两汉经济发展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利于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两汉经济的发展历史教案范文

两汉经济的发展历史教案范文

两汉经济的发展历史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2.掌握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两汉经济发展的背景2.两汉农业的发展3.两汉手工业的发展4.两汉商业的繁荣5.两汉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要回顾秦朝统一六国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两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两汉经济发展的背景1.分析两汉时期政治稳定、民族融合、科技进步等有利条件,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2.讲述两汉时期人口增长、土地开垦、水利工程等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两汉农业的发展1.讲解两汉时期农业生产的进步,如:耕作技术的改进、农具的革新、肥料的使用等。

2.介绍两汉时期粮食作物的种植范围扩大,产量提高,如:水稻、小麦、粟等。

3.分析两汉时期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等。

四、两汉手工业的发展1.讲述两汉时期手工业的繁荣,如:纺织、陶瓷、漆器、铁器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2.介绍两汉时期手工业技术的创新,如:丝织技术的改进、瓷器制作技术的提高等。

3.分析两汉时期手工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如: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商品流通等。

五、两汉商业的繁荣1.讲解两汉时期商业的快速发展,如:城市商业的繁荣、市场的扩大、货币经济的发展等。

2.介绍两汉时期商业交流的加强,如:丝绸之路的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等。

3.分析两汉时期商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如:繁荣市场经济、推动科技进步等。

六、两汉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2.分析两汉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如: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等。

七、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强调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深入了解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其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 两汉是指哪两个王朝? • 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 他在政治上、思想上了分别采取了什 么措施?
• 1、农业的进步:①两汉时期有哪两位皇帝对 黄河进行了治理?取得了怎样的成效?②汉代 的农具、耕作技术有什么新变化? • 2、手工业的发展:汉代的丝织业和冶炼技术 有哪些提高?其中最让我们自豪的发明成就是 什么? • 3、商业的繁荣:①汉武帝实现经济上的大一 统采取了什么措施?②东、西二京指的是两汉 时期的哪两座城市?汉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 对商业实行怎样的政策?
三、商业与城市
东汉集市画像砖
1.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内容:
• 铸币权与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 钱币:五铢钱 秦朝已统一了 货币,西汉时 为什么又统一 (铸造)?
“五铢”钱
(2)作用:
①抑制奸商牟取暴利 ②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③实现经济的大一统
2.繁华的二京: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什么叫“市”?
汉 明 帝 刘 庄 画 像
你去修河吧。 结果: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 有改道。
是,臣遵旨
王景
一、农业
1.治理黄河
思考:书本 P72“动脑筋”
①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 ②东汉明帝时期: 王景修筑黄河大堤, 使黄河八百多年未改道。


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二牛抬杠耕犁法,始于西汉, 优点是节省劳力。
二、手工业
1.丝织业: ①提花机
②染色技术提高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漏印敷彩纱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素纱衣(仅重49克)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人 也)。”“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 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 力少,具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上课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上课版)


学会总结
两汉时期促使农业进步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杜诗发明的水排
犁壁
二牛抬杠
水排
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 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 (货币不统一)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经济大一统) 意 义:
五 铢 钱
①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
②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③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洛阳
规模宏大,被称
为东西二京。长安城里还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

”。
试一试,你肯定能行!
1.东汉时,负责治理黄河的著名水利专家是( ) A 卫青 B 王景 C、张骞 D 张角 2.耧车是一种新型( ) A交通工具 B播种工具 C收割工具 D灌溉工具 3.铁器数量大为增加,铁制兵器已取代青铜是在( ) A汉代 B秦代 C战国 D春秋 5、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的钱币是( ) A圆形方孔铜钱 B五铢钱 C铲形钱 D刀形钱 6.水排的发明者是( ) A.李冰 B.杜诗 C.商鞅 D.王景 7.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一种鼓风冶铁的工具,它的名称是( A.提花机 B.耧车 C.水排 D.犁壁 8.被称为“东西二京”的城市是:( ) ①咸阳 ②长安 ③洛阳 ④长平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B
B A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冶铁工具
C
)
水灾。
2.东汉汉明帝令水利专家 王景 主持修筑黄河。
3.汉代的丝织品不仅已经使用 提花机 ,而且染色的技术也很高。 4.东汉的南阳太守
杜诗 发明了水排,它是一种 冶铁 工具。 汉 朝。 五铢钱

5.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教案

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教案

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教案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及其特点,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

二、教学内容:1.两汉时期的背景介绍2.两汉时期的经济情况3.两汉经济的特点4.两汉经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两汉时期的背景介绍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长的一个统治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

经历了秦朝的灭亡,之后由汉武帝在反秦斗争中建立了汉朝,共计持续了超过400年。

在这个统治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2.两汉时期的经济情况(1)农业在两汉时期,中国农业经济是经济生活的中心。

中国当时的主要农作物包括稻谷、小麦、豆类、甘蔗等,另外还种植了许多果树,比如桂、李、枣等。

两汉时期的农业生产非常发达,农民们不仅会利用水力灌溉,还会进行早期的畜牧业。

在繁荣的城市中,过去没有经济地位的农民们开始拥有了他们自己的市场,使农业生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2)手工业两汉时期,中国的手工业非常发达,近千年来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许多精美的手工制品。

两汉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主要以纺织品为主,如绸缎、锦缎、丝绵等。

此外还有陶瓷、铜器、铁器、甲胄、雕塑等艺术品。

(3)商业和贸易在两汉时期,商业和贸易也十分繁荣。

东汉时期出现了长安、洛阳、成都、襄阳等重要的商业城市,成为中国经济活动的中心。

同时,官府开始开设官营店铺,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受到人们的欢迎。

3.两汉经济的特点(1)农业生产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发展。

(2)商贸行业获得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3)手工业和工匠技艺获得了极高的技艺和艺术水平,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4)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在不断地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同时,还是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的重要时期。

4.两汉经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时期开创了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新篇章,被称为中国的“商业大繁荣时期”,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教案

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教案

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掌握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2)运用历史资料,探讨两汉时期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通过展示两汉时期的历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述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分析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探讨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围绕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作用展开讨论。

(2)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总结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2. 分析两汉时期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探讨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查漏补缺。

2. 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3. 针对教学难点,加强自身的学术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发展情况。

(2)分析两汉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两汉经济的发展历史教案范文

两汉经济的发展历史教案范文

两汉经济的发展历史教案范文教案:两汉经济的发展历史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形态的发展情况。

3.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两汉时期的经济特点。

2.农业的发展。

3.手工业的发展。

4.商业的发展。

5.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特点。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形态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的发展历程。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经济形态进行研究,包括发展情况、特点等,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

4.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全班共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5.拓展练习(10分钟):提供一些与两汉经济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测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6.课堂小结(5分钟):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掌握了核心内容。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讨论能力等。

2.收集学生完成的拓展练习,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遗址,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两汉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背景。

掌握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实资料,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运用比较法,探讨两汉时期与先秦时期经济发展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两汉时期经济发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资料进行科学分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两汉时期与先秦时期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资料。

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文内容,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背景。

搜集与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学生思考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2. 教学内容与活动:讲述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通过比较法,分析两汉时期与先秦时期经济发展的差异。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对后世的重要意义。

4. 总结拓展:总结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和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对后世影响的理解深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观点的独到性等。

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延伸学习和理解。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续)1. 讲述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农业: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业产量提高。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人教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人教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一、教学方针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孕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了解汉武帝经济上大一统的法子。

2、过程与方式:通过思考和概括总结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及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感化与反感化有一个初步认识。

3、感情、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时炎黄子孙的骄傲。

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二、教学重点: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在学习古代生产史中科技知识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浮现欲、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

但是相对来说,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缺乏,对理性的思考有畏难情绪,要想把课堂引向深入,必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泛起,在不知不觉中引领学生步入历史的天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想一想: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从这里能看见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开垦者的铁锹举起多如云,渠水流灌像雨一样滋润,泾水夹带着河泥流过来,灌溉田地又施肥,促进禾苗快快发展,京师众多的人口,全靠这条水渠啊。

这首歌谣是当年民间歌颂汉武帝接受白公的建议开凿白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

那么,两汉时有哪些水利工程呢?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哪些发展呢?2、教学内容首先我们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来回顾一下,经过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风雨夹击,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西汉之初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怎样的景象?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又是如何做的呢?(生: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一片荒凉的景象。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徭役、兵役肩负,注重农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主备人:迟慎玺时间:2012-10-24
学习目标: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农业的成就:
1、水利:西汉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治理黄河
2、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手工业的成就
1、丝织业:①___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__
2、冶铁业:①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③________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
三、商业繁荣:
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①规模宏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_。

②布局合理。

③商业区___________市
1、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2、根据提示写出问题的答案
(1)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_________________
(2)命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的皇帝是:_________________
(3)发明水排的南阳太守: 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相关的提示写了事件的时间
(1)已经开始使用提花机:_________________
(2)水排发明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
(3)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_________________
(4)统一铸造五铢钱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
(5)钢材发明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相关的提示写出答案。

(1)汉代的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的机器:_________________ (2)东汉南阳太守发明的可以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 (3)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_________________
(4)汉朝时人称东西二京的都城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5、填写下列图表
1.对于黄河的治理,汉朝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武帝光武帝
2.东汉时期,主持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A、杜诗 B.张衡 C.王景 D.郦道元
3.水排是一种()
A.纺织工具 B.冶铁工具 C.灌溉工具 D.耕种工具
4.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汉朝
5.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五铢钱④奖励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大规模治理黄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颁布“推恩令”
7.小红家中收藏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枚钱最早铸于()
A.战国时期 B.秦始皇时期C.汉武帝时期 D.春秋时期
8.东汉时,著名科学家张衡著有《两京赋》,其中的“两京”指的是()
A.咸阳和洛阳 B.长安和洛阳C.长安和镐京 D.咸阳和长安
9.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非常繁华,其根本原因是()
A.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
C.城市人口多 D.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有比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10.长安城里的“市”是指()
A.商业区 B.居住区 C.作坊区 D.宫廷区
11、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D集中财力治理黄河
12、两汉时长安非常繁华,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城市,其繁华的根本原因在于()A城市人口多,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
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 C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D其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还有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
13、我国封建社会,自汉朝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是()
A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社会,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B封建社会商人囤积居奇,使社会不稳定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时代都要以农业为社会发展的根本
D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生存的基础,而商业不能为社会创造什么财富
14、发明水排的是()A.杜诗 B.张衡 C.王景 D.郦道元
15、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什么工具?()
A.水上运输工具B.灌溉工具C.鼓风冶铁工具D.纺织工具
16、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的最多的钱币是()
A.圆形方孔钱B.刀型币C.五铢钱D.银圆
17、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②生产技术得到改进③商业发展繁荣
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阅读材料:
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
姓便之。


材料二:见右图。

(1)材料中的水排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
(2)水排有何优点和用途?
(3)它的发明与欧洲相比有何地位?
22、书75页的西汉长安图,看图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2)图中“西市”和“东市”指的是什么区?
(3)你知道为什么“市”在城市的边缘吗?
(4)与这个城市并称为东西二京的是哪个城市?
23、列举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D 6.A 7.C 8.B 9.A 10.A
11.牛耕普遍采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西汉采用耧车进行播种。

说明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拓展提升: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我国古代历来被称为“害河”,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你认为我们今天应如何有效地治理黄河,以使它造福于人类?
2、假如你生活在西汉,你愿意做一个农民,还是商人,说出理由。

课外作业:
必做题:列表归纳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选做题:1、衣、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课下可以广泛收集资料,结合汉代的衣食情况,再和今天人们的衣食情况做个比较,谈谈古今衣食的变化。

2、到农村去做实地考察,了解现代农具,并同两汉时期的农具做比较。

二、组合列举题
11、汉武帝;汉明帝;杜诗12、汉代;东汉;汉代;汉武帝时;汉代13、提花机;水排;五铢钱;洛阳和长安。

三、材料解析题
14、(1)东汉、杜诗。

(2)以水力为动力。

优点是节约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

用途是冶铁。

15、(1)西汉(2)商业区(3)因为汉朝实行抑商政策。

(4)洛阳(5)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不对,因为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其它的都对,因为有利于环境保护。

建议:如规划城市的楼房建设,多植树,加强城市的绿化,美化环境等。

四、分析探究题
16、(1)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

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

东汉明帝命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

(2)教训:应当保护植被,植树造林,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7、犁壁、耧车、水排。

科技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8、兴修水利: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治理黄河
生产工具:犁壁、耧车
耕作技术: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农作物:南稻北麦。

黄河中下游普遍种桑麻
丝织业:提花机,染色技术高超。

冶铁业:发明了水排
城市繁荣: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是世界性的大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