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1篇】课题 1.1反比例函数(1)主备人陈春莲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②会求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程序性目标:①从现实情景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②使学生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中感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意识以及确立良好的认知观;②学生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简单应用,使其初步形成数学的建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反比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例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媒体准备教学设计过程(①教学程序设计;②教法设计;③学法设计;④教材的处理与媒体。
)一、通过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的讨论和探究,使学生感受彼此之间特殊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创设情境写出下列各关系:1.长方形的长为6,宽y和面积x之间有什么关系?2、长方形的面积为6,一边长x和另一边长y之间要有什么关系?)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个变量的积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我们就说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借助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的类比,为问题的后续探究构建感性的氛围。
(请看下面几个问题:探究:问题1:北京到杭州铁路线长为1661km。
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杭州,记火车全程的行驶时间为x(h),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y(km/h),?(1)你能完成下列表格吗?X(h)12151722y(km/h)87.4(2)?Y与x成什么比例关系?能用一个数学解析式表示吗?)(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请写出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关系式.根据矩形面积可知x?y=24,即……)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为知识的内化和正迁移创造了条件。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第【1】篇〗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
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说教学准备表格、课件、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说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一)比的知识:1. 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2. 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 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出示:a∶b=()(())=()÷()(b≠0)教师问:1. 你会填写这个的等式吗?学生填好后,再问:2. 你的根据是什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3. 那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呢?4. b为什么不能等于0?小组议一议,再交流。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第【1】篇〗《反比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反比例教学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体会变化的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师:出示问题:解决问题:节日期间去公园游玩的人数和所付门票费如下表所示:人数/人 1 2 3 4 5 6 ……门票费/元 5 10 15 20 25 30 ……利用上图,说一说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哪个量是不变的,题目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生(仔细读题后回答):人数和门票费是相关联的量,每人应付的门票费是不变的,人数和门票费成正比例,因为人数和门票费是相关联的,并且门票费与人数的比值不变。
师:谁能说一下什么是相关联的量?生:如果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是相关联的。
师: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生:如果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不变,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师: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回顾了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个量的另外一种关系:反比例。
(板书课题:反比例)请同学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
生:阅读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教材46页表1和表2。
用x,y表示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表1是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表2是周长为24 cm的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的变化关系。
请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单位:cm)表 1 x 1 2 3 4 y 24 12 表2 x 1 2 3 4 y 11 10(2)生独立填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47~48例2,完成教科书P51“练习九”中第8、10、1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2.使学生在建构反比例意义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初步感受函数、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在探究中抽象出反比例的意义,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对比感知,初步了解反比例关系1.课件出示两个表格。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成正比例关系的量,请大家观察两个表格,判断每个表格里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观察两个表格中数量的变化情况,感知两个量背后的不变量。
【学情预设】预设1:第(1)题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增加,另一种也增加,而且=速度(一定),所以这道题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2:第(2)题中的两种量不成正比例关系,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
预设3:我发现第(2)题中的两种量所对应的一组数相乘都得300。
2.对比感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的发言有理有据,非常棒!第(1)题中的两种量符合正比例的变化规律,而且两种量的比值一定,成正比例关系;第(2)题中的两种量不符合正比例的变化规律,那它们之间成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反比例)【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观察表格中的两种量,发现其变化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组织学生复习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通过学生对原有正比例知识的回忆,初步感受正比例与反比例的不同变化规律。
二、构建反比例概念,理解反比例的意义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7例2。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4.4 反比例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4.4 反比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反比例关系。
在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反比例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孩子们要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反比例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2.能够判断一组数据是否呈反比例关系。
3.能够应用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实际问题的求解。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思考性,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
五、学情分析在学习反比例的前提下,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函数图象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反比例关系的学习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自主思考。
六、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每秒钟可以跑50米,那么他跑完100米需要多长时间?”来引出反比例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跑1000米需要的时间。
2. 确定反比例关系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可得出,小明跑完1000米需要20秒的时间。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明跑1000米需要20秒,但是跑100米只需要2秒呢?”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据来确定反比例关系。
3.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师可向学生阐述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比如函数值的范围、单调性、性质等。
4.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状,因此教师可通过画出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特征有更直观地了解。
5. 实际问题的求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反比例的应用。
例如:有一辆45吨的货车,怎样摆放货物,才能让货车的重心尽可能低?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自主思考。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4、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教学用具:直尺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1、从实际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我们在小学学过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从函数的观点看,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可以分别看成自变量与函数,写成:(s是常数)(s是常数)一般地,函数 (k是常数, )叫做反比例函数.如上例,当路程s是常数时,时间t就是v的反比例函数.当矩形面积s是常数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下面的例子仅供2、列表、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与的图象解:列表说明: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反比例函数,无法推测出它的大致图象.取点的时候最好多取几个,正负可以对称着取分别画点描图一般地反比例函数 (k是常数, )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3、观察图象,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前面学习了三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可视学生的程度或展开全面的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显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出问题:你能从图象上发现什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呢?并能从解析式或列表中得到论证.(下列答案仅供参考)(1)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可以扩展到k 0时的情形,即k0时,双曲线两支各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xy=k,即x与y同号,因此,图象在第一、三象限.的讨论与此类似.抓住机会,说明数与形的统一,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2)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从左向右变化时,图象呈下坡趋势.从列表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趋势.有理数除法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被除数一定时,若除数大于零,除数越大,商越小;若除数小于零,同样是除数越大,商越小.由此可归纳出,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同样可以推出的图象的性质.(3)函数的图象不经过原点,且不与x轴、y轴交.从解析式中也可以看出, .如果x取值越来越大时,y的值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如果x取负值且越来越小时,y的值也越来越趋近于零.因此,呈现的是双曲线的样子.同理,抽象出图象的性质.函数的图象性质的讨论与次类似.4、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性质.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学习要求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找出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能数学地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给以一定的解释.即数学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5、布置作业习题13.8 1-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2】篇〗一、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学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课本有关市煤气公司在地下修建煤气储存室等).2.学生准备:(1)复习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尝试收集有关本节课的情境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复习: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反比例函数 y?kx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 随x的增大而减少;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二、讲授新课[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
北师大版6年级反比例说课稿5篇
北师大版6年级反比例说课稿5篇北师大版6年级反比例说课稿5篇说课稿的撰写过程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清晰准确地阐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北师大版6年级反比例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北师大版6年级反比例说课稿(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99~102页例1~例3。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3.说一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4.引入新课。
如果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2。
出示例2某运输公司要运一批300吨的货物。
让学生计算并完成填表任务。
每天运的数量(吨)1020304050所需的天数在本上填表,并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按学习正比例的方法观察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得出:(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反比例》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反比例这一节内容是在本单元学习了"变化的量""正比例及正比例图像"等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知识的深化,也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知识,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两个情境,在这两个情境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比较教材中实例的共同点,引出“反比例”。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成反比例的量的特征,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具体问题理解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难点: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能否成反比例。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比例,那么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生:看这两种量之间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比值一定,那么就成正比例,否则不成正比例。
师: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时间(一定),也就是速度和路程的比值一定,所以生1:因为路程速度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
=数量(一定),也就是单价和总价的比值一定,所以生2:因为总价单价单价和总价成正比例。
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在速度一定的条件下,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
生1:速度=路程时间,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
生2:时间=路程速度师:如果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反比例)板块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46页第1个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说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二、自主探究(一)教学例1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说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说板书:零件总数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3.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二)教学例21.出示例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教师说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说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教师说板书: xy =k(一定)三、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反比例的概念,理解反比例的性质,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以及会运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的关系,并通过对比例和反比例的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反比例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知识,对比例有一种初步的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能够通过实例来理解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反比例的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已知的比例知识为基础,通过实例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反比例的概念,理解反比例的性质,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反比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概念,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问题驱动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黑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的关系。
2.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析实例中的反比例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的性质。
3.讲解:通过对比例和反比例的对比,讲解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深入理解反比例的概念。
4.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判断一些实例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让学生运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它们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反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3.难点的突破方法:用函数观点解实际问题,一要搞清题目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看看各变量间应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式(包括已学过的基本公式),这一步很重要;二是要分清自变量和函数,以便写出正确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三要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图象和性质,特别是图象,要做到数形结合,这样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要让学生领会这一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教材第57页的例1,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根据基本公式很容易写出函数关系式,此题实际上是利用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同时也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材第58页的例2是一道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此题的实际背景较例1稍复杂些,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函数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补充例题一是为了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二是为了提高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2篇】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
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五、教学过程(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随宽x 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反比例》的说课稿
观察、分析、体验——《反比例》的说课稿说课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反比例》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反比例》是小学数学(北师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
是在学习了“变化的量”、“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渗透函数思想。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这一系列的情境也为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实际生活、图形)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反比例意义的情境。
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反比例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平时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此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什么是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这一切都为探究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做好了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预设: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和人分享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所说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大领域。
其中数与代数分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和函数,我今天想说的是函数中的反比例函数专题。
这个专题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
总体目标,二。
内容标准,三。
教材编写意图,四。
体例安排,五。
知识与技能,六。
立体式整合,七。
教学建议,八。
评价建议,九。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
说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函数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数学思考:经历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解决问题:学会从函数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人合作。
情感与态度:体会函数的思想,积累了经验,感受数学的广泛联系和应用价值。
二、说内容标准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3、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三、说教材编排意图1、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的关系),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达形式,明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通过例题和学生列举的实例可以丰富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具体展现了反比例函数的整体直观形象,为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供了思维活动的空间,通过对反比例函数(K>0和K4、结合实例经历列表、描点、连线等活动,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逐步明确研究函数的一般要求。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反比例函数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1一、说教材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节课,是继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之后,二次函数之前的又一类型函数,本节课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因此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2、学情分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经对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应用有所掌握,但他们面对新的一次函数时,还可能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变量之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如何从事例中领悟和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和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1、从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法本节课从知识结构呈现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建立了“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清晰地再现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于是,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结构:创设出电流、行程等情境问题让学生发现新知,把上述问题进行类比,导出概念,获得新知,最后总结评价、内化新知。
四、说学法我认为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函数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类比、转化、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亲身经历函数模型的转化过程,为学生攻克难点创造条件,同时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也考虑到概念教学要从大量实际出发,通过事例帮助完成定义。
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说课稿大赛《反比例》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说课稿大赛《反比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反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的定义,掌握反比例的性质,并能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分数等数学知识,对于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和讲解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反比例与正比例的区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例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比例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3.应用拓展:通过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4.总结提升: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反比例与正比例的区别,提高思考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反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反比例的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
小学反比例说课稿范文
小学反比例说课稿范文小学反比例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反比例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反比例说课稿1一、说教材《反比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教学了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时就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采用引探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分为四步:a)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资源重新整合和利用,我从创设观察图形的变化中“找规律”引入,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找出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抽象出关系式,通过对表格的填写、作图象数形结合让学生感到这种变化关系跟正比例关系不同,哪是什么关系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b)通过对“找规律”、“游长城”“分果汁”等不同的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在关系式、表格、图象、三种不同的表现形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逐渐领会反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获取新知奠定基础。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5篇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5篇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学问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法.教具预备投影片四张第一张:(记作5.3A)第二张:(记作5.3B)第三张:(记作5.3C)第四张:(记作5.3D)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象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生]是为了应用.[师]很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毕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一、新授:1、实例1:(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 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答:P=600s (s0),P 是S的反比例函数。
(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答:P=3000Pa(3)、假如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的面积至少要多少?答:至少0.lm2。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5)、请利用图象(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做一做1、(1)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A)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5-8 所示。
(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以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电压U=36V , I=60k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假如以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A,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掌握在什么范围内? R() 3 4 5 6 7 8 9 10I(A )3、如图5-9,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60k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 ,23 )(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你能求出点B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的?与同伴进行交流;1.反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2.函数图像教学设计3.反比的函数教学设计4.六班级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5.二次函数线段最值教学设计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7.高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8.二次函数概念教学设计9.关于《长城》教学设计10.关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精选篇4)目标: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能依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能结合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四节第一课时反比例函数。
一、说教学内容:(一)、本课时的内容、地位及作用:本课内容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八章《函数及其图象》第四节《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课时,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
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我根据新课标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点,心理特点和本课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体会反比例函数的不同表示法。
(3)、会判别反比例函数。
2、能力目标(1)、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在思考、归纳等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说理能力。
(3)、让学生会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3、情感目标(1)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有学有所用的感性认识。
4、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难点: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关键:如何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二、说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分层教学将顾及到全体学生,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小学数学反比例说课稿
小学数学反比例说课稿小学数学反比例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反比例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反比例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
《反比例》内容是前面学习“变化的量”,“正比例”等比例知识的深化,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而学生理解反比例的含义往往比较困难。
为此,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对比例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依据教材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原有正比例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建构新知,最大限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感知、交流、比较、归纳等数学教学活动,探究新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方法与途径:在互动、探究的合作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与评价: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比例》说课稿
李家湾小学
李瑞芬
《反比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反比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教学了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比例初步知识教学中的又一重要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以《新课改标准》为依据,综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反比
例的意义,能够初步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
培
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法、学法
我在教学时就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由被动听转化为主动学,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出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使学生学到探究新知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从而使学
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采用引探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分为四步:
a)从学生购物的生活实际引入能调动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
性。
b)通过“换零钱”和“游长城”两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
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逐
渐领会反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获取新知奠定基础。
c)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表格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得出反比
例的意义。
在学生了解反比例意义后引导学生讨论情境中
成反比例量的原因,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消化。
d)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的意义后,让学生切实去判断24页
的两个表,加法表和乘法表中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做到学
以致用。
练习判断生活中的例子是否成反比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六、说作业设计
作业是“练一练”第2题
作业的设计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训练学生应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