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

⑥学.学半:前一个“学”:

2、一词多义

①其.此之谓乎:

②不知其.旨也: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4、期此之谓乎:

四、课内简答题: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⑥学.学半:前一个“学”: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

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翻译: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然后就才能自我反省

4、期此之谓乎:

翻译:大概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课内简答题: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

《大道之行也》习题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四、课内简答题:

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

社会能存在吗?

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四、课内简答题:

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

答: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那里的人们有着纯洁无邪的心理,互助合作,和睦相处,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盗窃乱贼,人与人之间平等,公正,互爱。这样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答:“大同”与“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人与人之间都是自由,平等互爱,和睦相处,是一个理想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