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瑶族文化传承的理论意义

瑶族文化传承的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活动积累的成果,不仅可以成为培养现代人认为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而且能够为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

我们若能在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同时,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身的内在教育价值,强调道德理性和人文的重建,就能培养出既有现代科学文化,又有人文素质和传统文化底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们认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瑶族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元素。

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文化是民族特色的体现。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承载着传播和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因此,在初中教学活动中融入瑶族文化意识的观念,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本民族历史,体现本民族精神,更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广大教师要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使命。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当代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严重缺失。

实践意义:
该课题,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举行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取得出显著的教育效果。

我们注重对学生精神的陶冶与升华,从而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内在文化底蕴和谐丰实;让学生富有激情而不缺乏理性思考;让学生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传承者、创新者;让学生在社会中做到规范与个性并存、科学与人文并重。

在各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困境与路径抉择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困境与路径抉择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困境与路径抉择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然而,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路径抉择。

首先,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困境之一是传承问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兴起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现代化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等。

这导致了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逐渐衰退和失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在学校教育中增加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组织相关的传统体育比赛和活动,以及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和推广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

其次,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困境还包括资源匮乏和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限制,瑶族地区的体育设施和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体育发展相对滞后,缺乏专业教练和培训机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瑶族地区体育设施和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鼓励瑶族地区的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困境还涉及到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可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西方体育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往往被忽视或边缘化。

这导致了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认可和传承方面面临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提高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最后,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困境还涉及到商业化和市场化的问题。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商业化程度的提高,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往往被商业利益所驱动,失去了其原有的纯粹性和独特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坚守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倾向。

瑶族历史与独特习俗

瑶族历史与独特习俗

瑶族历史与独特习俗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云南和贵州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习俗,为我们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本文将为你介绍瑶族的历史渊源以及他们独特的习俗。

一、历史渊源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秦朝时期。

相传当时的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征服了瑶族的先民,并将其纳入了中国统治体系。

自此之后,瑶族一直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山区,并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瑶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迁徙和迁居,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点。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瑶族吸纳了许多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二、瑶族习俗的传承与演变1. 婚俗瑶族的婚俗是他们文化传承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注重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和睦,婚姻的选择并不仅限于单方面的意愿。

婚前,双方家庭要进行多次洽谈,确保两个家庭的亲戚关系和社会地位相当。

而婚后,丈夫必须尊重妻子的家族和习俗,妻子也要努力适应丈夫的家庭。

2. 宗教信仰瑶族信仰多元,主要包括本土宗教、道教和基督教等。

他们崇拜自然和祖先,相信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神灵。

在重要的节日和仪式中,瑶族人会举行祭祀活动,祈祷丰收和神灵的保佑。

3. 音乐舞蹈瑶族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而闻名。

他们的音乐多以管乐器为主,如竹笛、唢呐等,多有悠扬的旋律和节奏感。

舞蹈则包括手绢舞、牵手舞等形式,表达了瑶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4. 节日庆典瑶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如瑶族新年、龙船赛等。

其中,瑶族新年是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岜溶节”。

在这一天,人们着传统服饰,进行舞蹈和歌唱表演,共同祈福和祭祀祖先。

三、瑶族习俗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瑶族的历史和独特习俗,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多个瑶族文化保护基地,用以展示瑶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其次,在教育领域,加强了对瑶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瑶族的文化遗产。

瑶族文化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瑶族文化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瑶族文化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地位瑶族是中华民族中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独特群体。

瑶族人民隶属于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在广袤的中国版图中有着着重要的文化地位。

瑶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创造、发展和继承自己独特的文化,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之一。

一. 瑶族的历史和文化瑶族人民是中国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其历史可追溯至几千年以前。

瑶族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湖南、广东等省份。

瑶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1. 瑶族的传统风俗文化瑶族人民在生活中坚守着传统的风俗文化。

瑶族人重视家庭亲情,有着独特的婚姻制度和婚庆习俗,例如,红头绳、喜酒、神鼓等,这些都是瑶族人民婚礼上必不可少的项目。

瑶族人民的耕作技艺也独具特色,例如草编、纺织等,这些技艺在瑶族人民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瑶族的音乐舞蹈文化瑶族人民的音乐舞蹈文化是瑶族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瑶族音乐可以说是深藏不露,传承至今,它以优美动听、华丽瑰丽为特点,这种音乐包含了瑶族人民的丰富经验、文化和知识。

在瑶族人民的生活中,音乐常常会与舞蹈结合,形成各种形式的舞蹈。

瑶族舞蹈特点鲜明,舞者舞姿婀娜多姿,甚至可以说柔美、凄美、优美、热情、豪爽等都有所表现。

二. 瑶族文化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瑶族文化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瑶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融瑶族文化与传统文化在中国内地的广泛传播,不仅促进了瑶族与内地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为瑶族文化的普及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 瑶族文化对现代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瑶族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瑶族文化中强调亲情、伦理,崇尚自然和和谐,推崇传统,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正向的文化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也带有很强的现代活力。

3. 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变得非常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羊角舞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羊角舞为例

要 :羊 角舞是 一项 具有 民族 特 色的 民 间体 育 活动 , 也是 瑶族 人 民珍 贵 的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 本 文采
用文献 资料 、 实地 考察 、 逻 辑分 析 等方 法 , 在 非物质 文 化遗 产视 野 下 对广 西恭 城瑶 族 自治县传 统 羊 角舞 来 源传说 、 功能 、 社 会基 础进行 了深入 分 析 , 对 羊 角舞发展 遇 到的 问题 和 困境 进行 了深度 解剖 , 提 出在 非 物质
果有 人能 取下 高王 的人头 , 就将 自己的女 儿许 配给 他. 平 王 的部 落 之 中 , 有 一 只神 犬 , 白天是 一 只 犬 , 晚上会 变成人 , 神犬早 就对 平王 的女 儿 产生 爱慕之 情. 告示 贴 出 以后 , 他 决 定试 一 试 . 有 一 次 高王 打 了 胜仗 回来 , 与部下 喝酒庆 祝 , 到 了夜 里 , 神犬 突然 变 成一 人 , 把高 王 的头颅 砍下 , 送 到 了平 王家 . 平王 以
不仅 能够促 进 人 的体 能发展 和体 质增 强 , 达到健 身
约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英俊 的青年. 但第二天清
功效 , 而且有极强愉悦身心的功能. 2 . 2 壮族人民民族团结 、 社会交往的纽带 瑶族羊角舞体育文化蕴含着 巨大 的民族 同心 力 和凝 聚力. 瑶族人 民居住相对分散 , 这样 的生活 居住形式让他们与外界接触很少 , 不能很好的与外 界联系交流 , 只有在祭祀 、 节庆等大型的民族节 E t
物质 文化遗 产之 一 ,在非物 质文 化遗 产视 野下 , 得
即带领儿女们找山羊报仇. 他们一起逮住了山羊 ,
剥 其皮 , 锯其 角 , 以解 怨恨 . 后来 为 了纪 念先 人就 形 成 了一 种 舞 蹈 , 把剥 来 的 山羊 皮做 鼓 面 , 以山羊 角

研究广西瑶族文化的意义

研究广西瑶族文化的意义

研究广西瑶族文化的意义
研究广西瑶族文化的意义在于:
1.了解多元文化:瑶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个,其文化特点独具特色。

研究瑶族文化可以加深人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增加人们对世
界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2.保护传统文化:广西瑶族文化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是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瑶族文化的研究,可以促进对传统文化
的认识和传承,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

3.推动文化旅游: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瑶族传统文化成为了广西
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研究瑶族文化可以为文化旅游的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促进社会和谐:研究瑶族文化,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特点,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推动构
建和谐的多民族关系。

瑶族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瑶族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瑶族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瑶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云南、湖南、贵州、广东等地,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

瑶族文化是瑶族人民长期的生活和劳动经验的积累,是他们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瑶族经历了各种变迁和磨难,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文化传统。

瑶族文化以其多元、丰富、充满活力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瑶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集体主义和亲情为基础,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助。

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宗教和信仰体系,包括崇拜自然物、祖先崇拜和巫术等元素。

这些信仰体系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宗教活动,而且对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瑶族文化以歌舞、音乐、服饰、节日、手工艺等表现形式展示出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瑶族人民以歌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声,歌曲通常伴随着优美的舞蹈动作,形成了瑶族的特色艺术形式。

此外,瑶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华丽多样,富有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也以独特的技术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瑶族文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年轻一代的瑶族人逐渐远离传统文化,更加接受现代化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瑶族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

其次,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的影响,使得瑶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文化多样性面临威胁。

此外,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城乡发展的差异,也使得传统的瑶族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传统的农耕生活逐渐衰退。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瑶族文化也在逐渐发展和变革中。

首先,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瑶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为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政府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强了对瑶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其次,瑶族人民的自觉性和自我认同感增强,他们更加重视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逐渐在社会中发声,争取自己的权益,为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呐喊。

再者,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瑶族文化传承和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

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使得瑶族文化的宣传更加广泛和便捷,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

瑶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

瑶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

瑶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广东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从古至今一直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融入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之中。

本文将深入探讨瑶族的历史文化以及他们如何传承和保护这些传统习俗。

第一部分:瑶族历史文化概述瑶族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瑶族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语言、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

他们以耕作为主要生活方式,发展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此外,瑶族还对山林有着深厚的情感,将山水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并赋予其神圣的意义。

第二部分:瑶族的宗教信仰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

其中,瑶族的主要信仰为黄帝教、土地神和雷神信仰。

瑶族人民认为黄帝是他们的共同祖先和精神领袖,因此,他们经常通过举行祭祀仪式来表达对黄帝的崇敬之情。

此外,瑶族人还信奉土地神和雷神,认为他们是自然界的保护神,可以保佑人们的农作物丰收和生活安宁。

第三部分:瑶族的传统习俗瑶族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祭祖、婚嫁和节日庆典等。

祭祖是瑶族人民非常重视的一项活动,他们通过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福泽。

婚嫁在瑶族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婚礼过程中举行丰富多彩的仪式,体现了瑶族人民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

此外,瑶族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祭祖节、板儿节等,人们通过庆祝这些节日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第四部分:瑶族习俗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瑶族的习俗,瑶族人民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们利用口头传统的方式将文化和习俗代代相传,通过祖辈和父母的教育,将自己的文化意识灌输给下一代。

其次,瑶族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加强人们对习俗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瑶族习俗的保护和支持,通过设立瑶族文化展览馆、推广瑶族文化旅游等方式,加强了对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结论:瑶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习俗传统。

瑶族的典型文化

瑶族的典型文化

论文摘要: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及逻辑分析法,对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现实价值进行总结和分析。

研究表明,民族性、艺术性、节庆性、健身娱乐生等是其主要文化特征。

具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及文化传承等重要现实价值。

“扬弃”是唯物辩证法中关于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哲学观点,即对旧事物要“辩证的否定”。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的储存和再现,是各少数民族文化模式的外在表现和历史文化知识的延续。

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采用“扬弃”的态度,亦即批判其落后的东西,继承其积极的东西并加以改造和发扬,使其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及实地考察法,对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和现实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考察从前、服务现在、着眼未来”,希望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瑶族传统体育瑶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关于瑶族来源说法不一,但大多数人认为瑶族源于“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原始居地在长沙、武陵两郡,即现在湖南的湘江、资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早在秦汉时期,瑶族先民就活动在了这一带。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为了躲避统治阶层的剥削,寻找美好的家园,瑶族人民曾经过着频繁的游耕生活,大部分瑶胞经过漫长的迁徙后,散居在海拔lO00m以上的高山和密林中,集散在广西、广东与湖南接壤的五岭南北地区,因此,形成了“南岭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

“大分散、小集中”是瑶族人口分布的特点。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瑶族总人口为263.74万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最主要的聚居地,共有147.19万人,占瑶族总人口的55.81%。

在广西的87个县市中,有69个县市都有瑶人居住,其中都安、巴马、金秀、富川、大化、恭城是瑶族自治县。

1988年12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考察南岭地区,提出了建立南岭瑶族地区经济开发区的构想,开发区范围共包含了湖南的江华、江永,广西的富川、恭城、贺州市8步区、钟山,广东的连山、连南、连州、乳源,一共3省(区)1O县(市)。

瑶族的研究报告

瑶族的研究报告

瑶族的研究报告1. 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对中国瑶族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等地区。

瑶族以其独特的语言、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瑶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瑶族的发展和传承,并为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瑶族的历史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份子,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

瑶族起源于南方的古代土著民族,后来随着汉族、壮族等其他民族的南迁而逐渐形成。

在历史长河中,瑶族曾经历过多次的迁徙和文化交流,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

3. 瑶族的文化3.1 语言瑶族具有独特的瑶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

瑶族语言分为红瑶、白瑶、青瑶等多个方言,各方言之间存在差异。

瑶族语言是瑶族人民传承和表达文化的重要方式,代表着瑶族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3.2 宗教信仰瑶族信仰主要包括土地神, 祖神和自然神。

他们认为大自然万物都有灵性,崇拜自然神,并作为祖先崇拜的一部分。

此外,他们还有一些与民俗相伴随的崇拜习俗,如在主要节日中进行祭祀活动以及向祖先祝福等。

3.3 艺术与手工艺瑶族人民热爱艺术和手工艺。

他们擅长织布、编绳、雕刻等技艺,并且继承和发展了许多独特的手工艺品,如瑶族绣球、银饰品等。

瑶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歌舞、戏曲、绘画等,在表达美好生活和传递文化的同时,也是瑶族人民心灵的寄托。

4. 瑶族的社会结构瑶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族。

瑶族人民重视家族观念,家族成员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内部的互助合作。

在瑶族社会中,男女平等,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重要地位,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瑶族社会也存在着村落组织、社区组织等社会结构。

5. 瑶族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瑶族人民面临文化传承不易、语言濒危、生活环境改变等问题。

因此,保护和传承瑶族的语言、文化和传统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能和修炼方法,有着悠久的 历史。在岭南地区,武术功夫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 色彩。
流派与分类
岭南武术功夫流派众多,包括南少林、北少林、太极、形 意、大成等。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武术特点和修炼方法 。
文化内涵
武术功夫不仅是一种技能和运动方式,还蕴含着深厚的文 化内涵。它代表着修身养性、道德修养和哲学思想,是岭 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 发展
传承方式与途径
01
02
03
家庭传承
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 化传递给下一代。
社区传承
通过社区活动、民间组织 等方式,将岭南民族传统 体育文化在社区范围内进 行传承。
学校传承
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 式进行传承。
参与人群
龙舟竞渡的参与人群广泛,包括青年 男子、中老年男性、妇女和儿童等。
文化内涵
龙舟竞渡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还蕴 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代表着团结 、拼搏、进取和荣誉,是岭南民族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狮表演
起源与历史
舞狮表演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岭南地区,舞狮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 俗色彩。
台。
04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代 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
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1 2 3
促进身体健康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打陀螺、踩高跷、滚铁 环等,能够锻炼青少年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对 生长发育有益。
培养积极心态
传统体育活动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竞争,有助于 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激发积 极向上的心态。
01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述

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及社会价值研究

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及社会价值研究

静 的江河进 行 ,全靠水 上技 术 ,用 手 中的竹 竿 作桨 身 吆喝 ,表 演 者 围成 一个 圆 圈 ,用 木棒 有 节 律 地 、 使独 木 飞 快 地 向前 滑 行 ,最 先 到 达 终 点 的 人 为 优 不停 地敲击 地 面 ,发 出有 节奏 的声 音 ,人们 模仿 打
胜 o3 [ ] 1 3 瑶拳 .
G n—y a J ANG Do g—s e g HE L n E Xi un I n h n i
( o eeo P yi l d ct na dH a hC r , unx U i rt f a oa ts N n i 3 0 6 C i ) C l g f hs a E ua o n el a G agi nv sy o N t nli , ann 5 00 ,hn l c i t e e i r i ie g a
能 以最 快 的速 度 到达 终 点 。有 些 比赛 在 急 流 漩 涡 、 这 一传 统体 育项 目。 险滩 、礁石 的河 段进 行 ,只有那 些 身体 素 质好 、滑 瑶族 打猎操 的表 演 由瑶族 身强 力壮 的男 青 年 完
水技术 娴熟 的人 ,才 能赛 出好成 绩 。有 些 比赛 在平 成 。表演 时 ,表演者 穿上 坎肩 ,手 持木 棒 ,随着一
A bsr c Ya to a i s al n so ia u t e,a d t p tsc hur r ae h o p o l sp o o d t a t: o Nai n lt ha o ghitrc lc lur y n hes o u ec e td byt eYa e p eha r fun
发 力急 暴 、击 打猛 烈 ,集 体套 路 动作 衔接 紧 密 ,编 号 ,再 现 了瑶族 生产 、生活 的情 境 。如广 西 金秀 县 排 合理 ,突 出技法 ,气 势雄 浑 。5 _

瑶族传统文化变迁论

瑶族传统文化变迁论

瑶族传统文化变迁论瑶族民间信仰的历史演变瑶族虽然是一个多神信仰的民族,但其信仰主体和核心还是祖先崇拜,即始祖崇拜和家祖崇拜。

盘王始祖崇拜从产生到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已经发展成为有严密组织、有严谨程序、有举办期限、有丰富内容的祭祀娱乐活动。

就其演变发展的过程来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产生与形成阶段;限制与废止阶段;恢复与创新阶段。

(一)产生、发展与形成阶段1、从远古到隋唐,为始兴阶段。

瑶族的始祖盘王崇拜产生于远古时期的“盘瓠神话传说”,兴起于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祭祀盘瓠的内容很少,形式简单,兴起的时间长,发展的速度慢。

汉代王逸《楚辞章句》记载:“昔楚国之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做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这说明在楚蛮(包含瑶族先民)之地流行“信鬼而好祠”的习俗,他们在祀神时,也只是“作歌乐舞以乐神”这类比较简单的祭祀活动。

汉代应邵《搜神记》也记载:瑶族先民“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

瑶族的《过山榜》中也记载莫瑶:“聚一脉男女,摇动长鼓,吹笙歌、鼓乐。

”以上所引史料就是瑶族先民最早的最简单的盘瓠祭祀活动。

2、从唐末到明朝,为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瑶族祭祀盘王活动,从单一的祭祀娱乐活动演变成了祭祀酬谢、祈福消灾、庆贺丰收、传承文化等多元一体的内容丰富的集体性的瑶族文化活动,形成了在内容、形式、仪程、舞蹈、歌谣等方面自成一体的比较固定的模式和比较完整的体系。

这一时期,在瑶族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次民族生死存亡的“漂洋过海”的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对瑶族的民间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

瑶族过山版《评皇券牒》有明确记载:“交过寅卯二年,天灾大旱,官仓无粮,深塘无鱼,蕉木生烟,瑶人吃尽万物,无得投靠。

正月飘湖过海,一千里路,过了三个月,行船不到岸,水路不通行。

子孙思量无奈何,又怕着风吹落大海龙门。

思量圣王,前来杀死,后来救生。

在落船中,求献五旗兵马,祖宗家先,许歌堂薄书良愿,三朝一夕,船行到岸,马行到乡。

瑶族传统体育项目

瑶族传统体育项目

瑶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瑶族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

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是瑶族人民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和意义吧。

瑶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包括踩稻秧、鸡蛋拼、斤柿子、狗滚球、拔河、竹蛇舞等几种。

其中踩稻秧是瑶族人最为喜欢的一种体育项目,通常在农历六月初六或六月初七这两天进行。

参赛者要将双脚踏在稻田里,踩稻秧时要尽量利用力量,最终踩出的痕迹越深,就越能够证明踩稻秧者的力量越强。

鸡蛋拼则是瑶族传统的赌博游戏,参赛者要在一定时间内将不同颜色的鸡蛋两两拼接成一整个蛋,最后凭借点数和速度来决定胜负。

斤柿子则是一种考验手臂力量的竞技比赛,参赛者需要将等重的柿子放在木板上,然后用一把斧头将柿子劈成两半,劈得越多,得分越高。

狗滚球是一项极具观赏性的比赛,参赛者将一只正在发情的母狗放在中间,然后放出两只公狗在周围围着母狗打转,最后公狗将球扔到终点,先到达的公狗即为获胜者。

拔河则是一项非常考验团队合作精神的体育项目,参赛者需要通过团队协作的力量,尽可能地将对方拖到己方的领域。

竹蛇舞则是瑶族传统音乐和体育项目的完美结合,参赛者裹上竹叶,手持竹竿,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舞来,既体现了瑶族人喜庆的性格,也是瑶族文化的一种体现。

瑶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着瑶族人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具有与其他传统体育项目不同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这些比赛往往与瑶族人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比如踩稻秧、斤柿子等,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够在赛场上展示自己的农业技能和智慧。

其次,在这些比赛中,团队合作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比赛都是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的,而且团队内部的默契和紧密程度,往往决定了比赛的胜负。

再次,这些比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瑶族人对自然界和动物的热爱和尊重。

比如狗滚球中,严格控制了公狗和母狗的数量,保证了动物的福利和生态平衡。

最后,这些比赛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弘扬。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岭南体育文化发展模式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岭南体育文化发展模式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岭南体育文化发展模式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地域概念,该地区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

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岭南地区的体育文化一直以来都十分活跃。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岭南地区的体育文化发展模式也在逐步调整和完善。

首先,岭南地区正在打造以普及全民健身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发展模式。

作为中国南方繁华的区域,岭南地区的城市化率较高,人口密度大,这就为全民健身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在岭南地区,政府加大了对全民健身的推广力度,不仅在社区、学校等地方建设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还开展了系列全民健身活动,鼓励人们参与健身运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岭南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积极参与到各种运动项目中去,形成了“健康、快乐、向上”的全民健身新文化。

其次,岭南地区注重体育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中心,岭南地区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

在体育领域,岭南地区也注重推广和研究自己的体育文化,特别是传统武术、民间体育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

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推动武术、拳击、跆拳道等项目的普及和发展,同时,岭南地区还重视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扩大了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再次,岭南地区重视体育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旅游业作为岭南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业和体育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岭南地区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例如野外探险、山地登攀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同时也鼓励人们积极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推广了岭南体育文化。

最后,岭南地区正在推动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岭南地区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体育文化产业体系,其中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赛事服务业、体育娱乐产业等等。

政府加大对体育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体育经济的转型升级。

广西瑶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的文化解析与传承

广西瑶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的文化解析与传承

广西瑶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的文化解析与传承*解少康 马少坤 周家金(玉林师范学院 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Cultural Analysis and Inheritance of Folk Traditional Sports Dance of Yao Nationality in GuangxiXIE Shaokang, etal.(Yulin Normal College, Yulin 537000, Guangxi, China)摘要:瑶族长鼓舞动作和服饰文化的民族特色非常浓郁,先后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

文章对广西瑶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进行研究,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角度分析瑶族民间舞蹈的成因,探讨其文化要素,包括物态文化、民间信仰、节庆文化等,分析广西瑶族民间舞蹈的价值以及传承的措施,以促进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瑶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解析与大众健身舞创编应用”资助(项目编号:2019KY0588)。

作者简介:解少康(1990—),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与民族体育文化。

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体育类舞蹈兼具艺术性和文化性及体育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瑶族广泛的分布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并主要集中在两广地区、云南、湖南等地,其中,广西省是瑶族主要聚集省份,60%的瑶族自治县分布在广西。

在瑶族人民生生不息、顽强奋斗的历史长河中,仍保存着完好的民族舞蹈文化。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瑶族民间舞蹈是黄泥鼓舞,也被称之为长鼓舞,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而且民族特色显著。

羊角舞也是具有代表性的瑶族民间体育类舞蹈,并广泛的流传于恭城瑶族自治县,该类型舞蹈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承载了该民族流传已久的祭祀文化。

瑶文化书籍读后感

瑶文化书籍读后感

瑶文化书籍读后感瑶族文化书籍读后感作为一名热衷于探寻各民族文化的爱好者,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关于瑶文化的书籍,深受启发。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瑶族的起源、发展以及独特的文化特点。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和学习心得。

瑶族,一个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族,自古以来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繁衍生息。

这本书从瑶族的起源入手,讲述了瑶族先民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其中包括丰富的民间故事、优美的歌舞、神秘的宗教信仰以及独特的传统习俗等。

瑶文化的特点及价值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瑶族文化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瑶族的民间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既有神话传说,也有寓言故事,体现了瑶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

其次,瑶族的舞蹈和歌唱艺术独具特色,如长鼓舞、盘王歌等,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此外,瑶族的宗教信仰也颇具特点,既有对自然神的崇拜,也有对祖先的敬仰。

最后,瑶族的传统习俗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如婚俗、节庆、民间工艺等。

读完这本书,我对瑶文化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和传承瑶文化,不仅有助于丰富我国民族文化的研究,还能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读后感的总结与反思阅读这本书,让我对瑶族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感叹于瑶族文化之美的同时,我也意识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文化传播者,我有责任将瑶族文化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播给更多的人。

同时,我也反思了当前民族文化面临的一些问题。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一些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困境,如传统技艺后继无人、民族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等。

为此,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一方面,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为民族文化传承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要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

总之,这本书让我对瑶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使我更加坚定地肩负起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

连南瑶族长鼓舞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连南瑶族长鼓舞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连南瑶族长鼓舞的历史与现状分析摘要:长鼓舞作为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

本文着重探讨了瑶族长鼓舞的起源、发展及长鼓舞的现代价值“民族性、交融性、健身性、经济性”,对长鼓舞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连南瑶族、长鼓舞、历史发展、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项目基金:广东省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东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编号:pdjh2016a0287。

] 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在广东省的西北部,有瑶、汉、壮等14个民族,瑶民大多居于崇山峻岭之中,烟雾缭绕、风景秀美,且民族风情独特,有“锦绣瑶山”、“百里瑶山”之称。

瑶族是歌舞之乡,被誉为是一个“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民族,瑶族还有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耍歌堂、开唱节等,其中耍歌堂、长鼓舞等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延续民族生命力的精神命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瑶族长鼓舞的起源与发展瑶族长鼓舞早在宋代就开始有史料记载,世代相传、历史悠久。

清?姚柬之所著《连山绥瑶厅志四?风俗》中就有对长鼓舞的详细记载,曰:“上元日吹牛角,歌瑶歌,具金鼓。

其鼓皋陶,亦以木为之,但两端圆径如一,中细如腰,然不与诸鼓同,上下皆蒙猴皮,以组络之,横系于项。

手拊之,金则以莛击,乐作且逃舞以为节[2] (p64)。

”长鼓舞的由来有很多的传说流传,据《盘王大歌》记载,相传瑶民在迁徙过程中,漂洋过海时刚好碰到大风大浪、狂风暴雨,于是请求盘王保佑,保佑他们渡过此劫,之后被盘王显灵救出,因此瑶民每年都会“还盘王愿”报答盘王,每次“还盘王愿”时都会跳起长鼓舞、唱盘王歌,以此记叙迁徙的辛苦及感谢盘王的保护[3](p168)。

记叙长鼓舞来源的除了漂洋过海说外还有盘瓠神话说,从《过山瑶》可知,相传盘瓠打败了高辛帝,娶了其三公主,有一天盘瓠外出打猎,被山羊撞入悬崖,死在一棵泡桐树旁边,三公主悲痛万分,于是让其子女把那棵泡桐树砍了做成长鼓,相向而跳,祭祀盘王[4](p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及其影响作者:赵苏喆李金梅余卫平来源:《体育学刊》2015年第02期摘要:探讨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及影响因素。

研究认为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建国后变化明显,侧重于娱乐功能,而其他的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传统体育项目的数量在缩减,竞技项目器材更先进,仪式类项目趋向于娱乐和审美化的改变。

这些变化引起了岭南瑶族各阶层不同的反应。

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在建国后处于主动变迁状态,但也出现了“异化”现象,个别项目有逐渐消退的趋势,因此以保护为基础,与学校教育、旅游等相结合,注重社会培训的力量。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变迁;瑶族;岭南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2-0115-05岭南原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由于历代行政区划分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县市则并不包括在内。

而岭南的瑶族主要集中在广东和广西两省,占中国瑶族人口的62.3%[1],几乎包括瑶族的所有支系。

岭南瑶族大部分的地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是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体验着与其他民族交往的经历,但由于山区的偏僻、地形的复杂、民族融合进程缓慢,因此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生产生活习俗。

《桂海虞衡志·志蛮》中描述“(瑶族)左腰长刀,右负大弩,手长枪,上下山险若飞。

弩名编架弩,随跳跃中,以一足蹶张,背手傅矢,往住命中。

”[2]由此说明,瑶族先民经常翻山越岭,深入丛林,练就了攀爬能力、射击技能和武术的本领等。

鼓文化是瑶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历史上有“瑶不离鼓”之说。

鼓文化最初是瑶族原始的祭祀仪式,多是源于瑶族社会的祖先崇拜或是古老的丧葬习俗等,边打鼓边舞蹈,成为了瑶族特有风俗习惯。

历史上,岭南瑶胞在生产劳动之余的玩乐、嬉戏,在节日期间得以互相切磋、较量并一决高下,不仅成为瑶族节日表演及比赛节目,更多也是为了吸引异性,以传情娱人。

其代表项目有打陀螺、爬山、爬竿、武术、射弩、射箭、游泳、掷石、抓鱼、打飞靶、抛花包、拔扁担、抛担上肩、打泥仗、打鸡头、打泥脚、打毽球、打旗公、吹牛角、木叶竞赛、独木滑水、吹喇利、顶竹杠、摔跤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脱胎于农耕社会的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历经时代变迁之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对此,着重对岭南瑶族传统体育变迁进行梳理、分析,以期对它的发展提供更理性的思考。

1 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人类学认为文化变迁是文化的常态现象,文化稳定和均衡是相对的,变化发展则是绝对的。

一般来说,文化变迁主要是指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功能(意义)与结构乃至于任何文化事象或文化物质,因内部发展或外部刺激发生的一切改变[3]。

无疑,岭南瑶族传统体育也处在这种变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变迁。

1.1 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变迁广西金秀大瑶山是瑶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共有5个支系,“跳盘王”是过山瑶、坳瑶和山子瑶族群的传统节庆活动。

传统的跳盘王祭典活动复杂且充满神秘性,旁人不能随便进入,入者必先净身,否则被认为是对祖先的不敬。

祭祀仪式的师公是神灵和俗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中介和桥梁,是人们传统观念中享有较高威望、受人尊重的圣人[4]。

跳盘王仪式中娱神舞很多,其中跳黄泥鼓舞贯穿整个仪式的始终。

过去跳黄泥鼓舞时是由一支母鼓配两支公鼓组成鼓队,后来,演变为一支母鼓配多支公鼓。

进入21世纪,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跳盘王活动期间,师公也要表演各种特技,师公这种圣人的角色逐渐弱化,由“圣”还“俗”。

特别是近几年民俗旅游的开展,在政府参与下的跳盘王仪式庆典中,融入了很多展演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盘王节的文化本真。

长鼓舞是瑶族人民最常见,观众人数最多的文化娱乐形式。

以广东排瑶为例,过去排瑶的长鼓舞共36套表演程式,内容十分丰富。

而在文革期间,长鼓舞因耍歌堂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而受到限制。

长鼓舞因为没有文字或音像的形式记载,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淡忘、消失,仅有部分靠一些老艺人的记忆勉强整理挖掘出来。

现在广东排瑶保存较为完整的长鼓舞只有9套。

而艺人的改编也促进了长鼓舞的变迁,如广东连南三排镇油岭村的老艺人唐桥辛二公将原本36套72节动作去粗取精,剔除重复,编成了8套新舞,还打破过去女子不得跳舞的习俗,自创了一套“鸳鸯长鼓”[5]。

可以看出,经历了时代的更迭,国家政策的变化,瑶族传统体育在数量上出现了流失,特别是一些单纯的娱乐项目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打鸡头、打泥脚、打旗公、掷石等;也有些项目在消失多年后,为了吸引游客又重新兴起,如广西红瑶的“打泥仗”项目。

其特点表现为因适应时代的发展,项目自身在发生变化。

1.2 岭南瑶族传统体育形式的变迁1)组织机构。

建国前,岭南瑶族传统体育多是以自发组织的形式开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人数不限,规则自定。

而大型和丧葬活动才会由寨老、宗族族长或是师公组织开展,一般有固定的流程,如盘王节、祝著节等。

建国后,岭南瑶族聚居区先后成立了10个瑶族自治县,设立了文化馆、站、体育组织等政府部门,专门负责瑶族全面的文体工作。

在政府组织下,6个比赛项目(龙舟、射箭、射弩、抢花炮、打陀螺、独木滑水)进入全国的民运会,省、市级比赛的项目就更多些。

具有瑶族传统特色的鼓文化(长鼓舞、铜鼓舞和猴鼓舞)等表演项目更是获奖无数,2013年广东连南的长鼓舞就舞到悉尼,登上了国际大舞台,这在建国前是无法想像的事情,这与组织机构的完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近十几年来民俗旅游的兴起,旅游管理公司的介入,对岭南的瑶族传统体育变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种变迁对岭南瑶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传播和推广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货不对版”的现象。

2)表现形式。

首先,表演器材有所改进。

例如,弩是岭南瑶族的最早狩猎工具,当时叫“编架弩”,宋人范成在其《桂海虞衡志·志器》中写道:“瑶人弩又名编架弩,无箭槽,编架而射也。

”后来才逐渐变成娱乐器材的。

几经变化,现在瑶弩的弩巢用红青㭎木凿成,弩张用密西木为料,弩绳由牛筋和麻线、棕榈丝编制,箭杆用老楠竹制成[6]。

而其他项目,如独木滑水引进了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器材的改进。

其次,表演形式的变迁。

广西红瑶的推竹杠曾是一种最古老的祭祀仪式,叫“挪郎筋”。

它是寨与寨之间,选出人数相等的大力士,在庙中进行的一种竞赛活动。

过去推竹杠妇女是不允许参加的。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大集体时期,在劳动之余休息时,一些年轻人利用挑粪、挑谷子的扁担,模仿“挪郎筋”的形式进行简单的比赛活动。

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加工逐渐演变,到改革开放后,正式成为红瑶的—种传统体育项目,并以这个项目参加过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表演。

从形式来看,过去只是作为群体将竹杠横在胸前用手往前推,而现在不仅可群体进行,还可单打独斗,一对一进行;不仅可用手推,还可用肩或肚顶,还可拉,各种各样的形式层出不穷。

过去参加的对象仅限于成年男性,而现在男女老少皆可参加[7]。

可以说,性别限制的取消是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最大的变化之一。

另外,近年来,岭南瑶族的多数村寨陆续开放接待游客,如广东连南的南岗千年瑶寨,自开放后每年有十几万人次的游客参观,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由于寨里多数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因此寨里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古寨的开放可以为游客提供接待和表演的本族人少之又少。

所以旅游公司多是通过招募非瑶族同胞进行培训,创新和改编了一些传统的体育文化,不仅形式上随意性大,内容往往过于简单、粗糙,无法引起游客的共鸣,反而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1.3 岭南瑶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变迁1)娱乐功能的转变。

在远古时代岭南瑶族的传统体育多是依附于各种宗教祭祀仪式、巫术或节庆之中,很难独立出来。

因此这类身体活动多是与宗教活动有关,其驱兽逐邪、祈神祭祀的色彩很浓,蕴含着浓郁的娱神功能。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宗教色彩已经逐渐减弱,娱神成分也逐渐削弱,娱人成分逐渐增多。

如广西富川等地的“芦笙长鼓舞”,过去主要是为祭盘王而跳,在整个舞蹈过程中,笙声、鼓声、呼声、吟唱经文声与粗犷刚健的舞姿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娱神娱人色彩。

近30年来,舞蹈中吟唱经文声逐渐减弱,娱神成分逐渐消失,娱人成分逐渐增多,从庙宇的殿堂祭神活动中脱离出来,成为瑶族节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8]236。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经过再次改编的瑶族长鼓舞等项目,在脱离了原有的文化生存语境后,多数从表演的审美功能上体现。

2)族群认同功能弱化。

过去,岭南瑶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分散在各个村寨村民互相交流,而且部分瑶族体育与宗教祭祀等传统节日紧密联系在一起,此时,漂泊在外地的瑶族儿女都要赶回家乡[9],身着具有标志性的民族服装参加这些传统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让人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而近年来,大部分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山寨出现“空心化”趋势,参与瑶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群体逐渐萎缩,年轻一代已不愿讲瑶语、唱瑶歌、行瑶礼、跳瑶舞,更热衷于现代体育项目,有的甚至排斥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族群认同感大为降低。

而岭南各地瑶族出现的“舞台化”表演,也得不到瑶族同胞的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族群的凝聚力。

3)传统体育文化所承载的文化教育功能减弱。

以广东为例,建国前,瑶人识字教育唯一途径是从事民间信仰仪式活动,由“师公”、“先生公”带徒弟念瑶经,使部分瑶人粗略识些汉字,抄写瑶族经书、符咒、歌书、医书,代人写婚书、契约等。

直至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开办了6所学校,4年间共有383名瑶童入学,之后停办。

建国后,瑶族地区陆续建立起了小学、中学和中等技术学校[10],目前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7%以上,瑶民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可以说,岭南瑶民的受教育途径转化为有意识、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全面取代了传统的家庭和社会教育,这就意味着瑶族传统体育所承载的文化教育功能减弱。

2 岭南瑶族对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反应2.1 岭南瑶族寨民的反应岭南瑶族村寨是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源地,岭南瑶族村寨最初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血缘村寨,村寨比较小,居住比较分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土地买卖的出现,逐渐出现了多姓杂居的多民族村寨。

明清之后,在汉、壮族水田耕作方式的影响下,部分瑶族人民也在梯田上种植水稻,出现了大量的瑶汉民族杂居的村寨,而这种因种植水稻而形成的民族杂居村寨,与刀耕火种的瑶族村寨相比,其文化内涵也有了变化[8]47。

如广东乳源和广西富川等地的舞龙和舞狮项目,明显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而受到寨民的喜欢。

这说明岭南瑶族文化在与外来文化接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采纳与吸收,以满足当时寨民的精神及娱乐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