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词大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词大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8d62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d.png)
初中诗词大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春夜喜雨》?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A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B二、填空题1. 请填写《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答案:一览众山小2. “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从军行》。
答案:黄沙百战穿金甲三、默写题1. 默写《登鹳雀楼》全文。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默写《春夜喜雨》全文。
答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简答题1. 请简述《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认为春雨是及时的,它在最需要的时候降临,滋润了大地,为万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2. 《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意是什么?答案:这句诗寓意着人们要追求更高的目标,需要不断努力和提升自己,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五、鉴赏题1. 阅读《望岳》并分析其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
答案:《望岳》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高远目标的追求。
2. 请对《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进行鉴赏。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他们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勇气。
“黄沙百战穿金甲”描绘了将士们在艰苦的战斗中磨砺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意志。
初中古诗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古诗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99ed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0.png)
初中古诗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首诗的开头?A. 《春夜喜雨》B. 《春晓》C. 《春日》D. 《春望》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A. 春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重阳节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以下哪首诗?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 《望岳》C. 《登鹳雀楼》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王安石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王之涣的《》。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中的名句。
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王安石的《》。
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悯农》一诗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内容。
2. 描述《出塞》这首诗的意境,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3.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4. 请解释“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的含义,并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四、默写题(每题5分,共10分)1. 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
2. 默写杜甫的《春望》全诗。
五、赏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赏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说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B二、填空题1. 《登鹳雀楼》2. 《山行》3. 《水调歌头》4. 《泊船瓜洲》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简答题1. 《悯农》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却生活贫困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社会不公的批判。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2014245f0e7cd184253661.png)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决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5.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B.南京C.扬州D.镇江淮海居士,正确的解释是。
13.语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中的“共4分)14.阅读下边文言文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上文“庄宗”指的是王朝的帝王李存,的正确解释是。
(1分)3)作者用“虽曰……,岂非……”的表述方式,强调的是的中心论点。
(2分)第二部分一.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每题2分,共8分)15.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_、__和曹植。
16.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_、__并称为“三苏”。
17.北宋文学家__、_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18.《二十四史》中大多是后人修撰前朝历史,但其中《__》和《__》则是例外。
二.解释下列各成语中加点词语(每题1分,共10分)19.蹉跎岁月( ) 20.大巧若拙( ) 21.洞若观火( )22.反唇相稽( ) 23.飞扬跋扈( ) 24.匪夷所思( )25.负隅顽抗( ) 26.功亏一篑( ) 27.孤芳自赏( )28.既往不咎( )三.下面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每一组均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错项(每题2分,共6分)29.A.“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乾隆”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
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阅读大赛(高中组)试题
![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阅读大赛(高中组)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cb7419ff00bed5b9f31d16.png)
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阅读大赛(高中组)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三部分,试题共20小题(均为选择题),总分100分,比赛时间45分钟。
2、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在试题后的答题卡中。
一、诗歌鉴赏(20分,每小题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凤凰台上忆吹箫“宋”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①金猊:香炉的一种,炉盖作狮形。
②宝奁:梳妆镜匣的美称。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年第?期)1.对词中句子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起首五句,香炉已冷无烟,红被如浪堆叠,髻鬟蓬松却懒得梳理,宝镜蒙尘却无心拂拭。
再着一“任”字,可见女主人公无心无绪的慵态达到极点。
B.“生怕离怀别苦”,慵态原是恨别离,这正是本词题旨所在。
不是病酒,不是悲秋,正因为惜别,诗人容颜瘦损,万千心事欲说还休,更显得深沉委婉,凄凉无限。
C.下片写离愁,纵使离歌唱了千万遍,终是难留,无奈惜别,情深意厚。
“武陵人”越走越远,眼前烟锁雾绕,只剩孤独的女主人公独立“秦楼”。
D.楼头凝望,有谁能理解呢?只有楼前流水记住我终日凝眸。
而最后一句,可想见诗人情思荡漾无边,又添一段新愁,深化了主题,而余韵不尽。
2.对本词所用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词描写了主人公的慵懒之态,叙述了夫妻离别之事,抒发了作者离别之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由物及人,由表及里,借景言情,柔肠百转。
B.词的下片写别后的孤寂,“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从两面着笔,想象夫妻一别两地之境,这正是词人习惯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写法。
C.本词善用浅白的生活语言,如“生怕”“新来”“这回”等,无不是“寻常语度”,但极好地抒写了作者感人至深的离情别恨。
初中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547c4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a.png)
初中诗词竞赛试题及答案1.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下一句。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 处处闻啼鸟。
2.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上一句。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答案:B. 春蚕到死丝方尽。
4.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 停车坐爱枫林晚。
5.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下一句。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答案:A. 化作春泥更护花。
6.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C.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答案:A. 春风又绿江南岸。
7.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上一句。
A.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A. 君问归期未有期。
8.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B. 独在异乡为异客。
9.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填写出下一句。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 一览众山小。
10.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诗句。
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词古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诗词古文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04f92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7.png)
诗词古文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李白《望庐山瀑布》B. 杜甫《望岳》C. 王之涣《登鹳雀楼》D. 王安石《登飞来峰》答案:B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李清照D. 杜甫答案:B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哪首诗?A. 张继《枫桥夜泊》B. 王昌龄《出塞》C. 杜牧《江南春》D. 李商隐《夜雨寄北》答案:A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勃B. 张九龄C. 李白D. 杜甫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王维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出自________的《饮酒·其五》。
答案:陶渊明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夜雨寄北》。
答案:李商隐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词出自宋代词人________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答案:苏轼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诗圣”杜甫的诗歌特点。
答案:杜甫的诗歌以深沉、悲悯、忧国忧民著称,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被誉为“诗史”。
2. 请简述“诗仙”李白的诗歌风格。
答案: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抱负,被誉为“诗仙”。
四、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成英文。
答案:Before my bed, the moon is shining bright, I suspect it's frost upon the ground. I lift my head and watch the moon, then bow it down, thinking of my hometown.2. 请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初高中诗词比赛试题及答案
![初高中诗词比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bf07b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2.png)
初高中诗词比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床前明月光”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2. “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是什么?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花落知多少D. 故人西辞黄鹤楼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清照B. 辛弃疾C. 苏轼D. 王安石4.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一句是什么?A. 每逢佳节倍思亲B. 举头望明月C. 低头思故乡D. 月落乌啼霜满天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首诗?A. 《望岳》B. 《登鹳雀楼》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 《春望》6.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出自哪位词人之手?A. 李煜B. 辛弃疾C. 苏轼D. 柳永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谁?A. 陆游B. 王安石C. 苏轼D. 李白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彩虹9.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指的是什么?A. 太阳B. 白天C. 雪D. 霜10.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作者是谁?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李清照答案:1-5 A A C C B,6-10 A A A A 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故人西辞黄鹤楼12. “________,对海而唱。
”(曹操《观沧海》)答案:东临碣石13. “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答案:月落乌啼霜满天14. “________,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答案:东风夜放花千树15. “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答案:问渠那得清如许16. “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答案:此情可待成追忆17. “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阅读大赛(初中组)试题.
![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阅读大赛(初中组)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505746a76e58fafbb00305.png)
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阅读大赛(初中组)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三部分,试题共20小题(均为选择题),总分100分,比赛时间45分钟。
2、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在试题后的答题卡中。
一、诗歌鉴赏(20分,每小题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9年第8期)1.对词中句子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B.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C.“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明亮。
D.词人把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2.对本词所用写作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上阕写牛郎织女相会,采取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子迢迢暗度”三句,展现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美景,营造了表现牛郎织女圣洁永恒爱情的冰清玉洁的环境氛围。
B.此词体现了作者从一而终的爱情观,揭示了爱情的真谛。
C.此词借写牛郎、织女这个人所共知的传说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构思极为巧妙,表达极为自然。
字面上处处写天上、写牛郎织女,实际上句句写人间、写人间爱情。
D.结尾画龙点睛。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既是对牛郎织女爱情的深情赞美,也是作者理想爱情观的集中表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3—4题。
送春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来。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9年第8期)3.对《送春》一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B.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
初中诗词大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词大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6e859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f.png)
初中诗词大赛试题及答案1. 请填写下列诗句中的空白部分。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答案:A. 孟浩然《春晓》B. 李白《静夜思》C. 王维《相思》2. 以下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 《春夜喜雨》B. 《登鹳雀楼》C. 《望岳》答案:A. 《春夜喜雨》3. 请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A.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说,独自在外地作为异乡人,每到节日时更加思念亲人。
B.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意思是说,我一定要登上最高峰,从那里俯瞰,所有的山都显得渺小。
4. 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答案:B. 杜甫5.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提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提到了“柳”和“花”。
答案: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6. 请默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以下哪首诗是王安石的作品?A. 《元日》B. 《春夜喜雨》C. 《江雪》答案:A. 《元日》8. 请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A.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答案:A. 这句诗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是春天的景色如此美丽,以至于园子里的景色都关不住,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
B. 这句诗出自柳宗元的《江雪》,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没有鸟飞,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人的踪迹,形容非常寂静和荒凉的景象。
9.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提示: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10. 请默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bcc9b3ec3a87c24028c4ed.png)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决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5.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B.南京C.扬州D.镇江7.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
A.白石道人B.青莲居士C.易安居士D.淮海居士8.韩愈散文《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中的“道”,正确的解释是。
A.道理B.正道C.风尚D.世俗9.苏轼《石钟山记》句子“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有,,文言现象。
A.名词作状语B.宾语前置C.意动D.使动10.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浮图”一词意思。
A.僧人B.塔C.寺庙D.禅师封号三、解释题(每题2分,共6分)11.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选自陆游《书愤》)12.“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请指出其原始意义。
13.语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中的“《书》”是指哪一部书,(选自《伶官传序》)四.综合题(共4分)14.阅读下边文言文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上文“庄宗”指的是王朝的帝王李存,他因重用伶人而荒废朝政以至身死国灭。
初中古诗文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古诗文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e3b26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5.png)
初中古诗文竞赛试题及答案初中古诗文竞赛试题注意:1.本试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竞赛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3.考生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处,答在试卷、草稿纸等其他位置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各句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忘乡。
C.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D.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下列各句与课文不同的一项是()A.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B.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C.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D.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下列诗句中,不是咏梅花的一项是()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B.微风微风春风东风好风北风C.微风秋风东风春风疾风秋风D.春风东风好风微风北风秋风5.下列各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⑤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A.①重阳节②元宵节③春节④清明节⑤中秋节B.①春节②重阳节③元宵节④冬至⑤端午节C.①元宵节②春节③端午④重阳节⑤七夕节D.①重阳节②元宵节③春节④七夕节⑤中秋节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君”指的是()A.王维B.孟浩然C.王昌龄D.高适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3页(共4页)8.填入下面五律横线处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送友游吴越【唐】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一)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bb5b10ed9e31433239689340.png)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
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A.《采桑子》B.《天仙子》C.《生查子》D.《鬼谷子》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荣誉B.盛装C.光阴D.女子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A.蓬莱、峨眉、方丈B.蓬莱、方丈、瀛洲C.瀛洲、峨眉、九华D.峨眉、方丈、九华6.《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B.杨万里C.陆游D.杜甫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A.中书省的别称B.尚书省的别称C.枢密院的别称D.秘书省的别称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河南境内B.湖南境内C.安徽境内D.山东境内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A.李商隐B.秦观C.周邦彦D.元稹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A.风波B.风雪C.风雨D.风浪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B.渡口C.湖泊D.道路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章炳麟D.顾炎武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A.《浣溪沙》B.《雨晴》C.《谒金门》D.《定风波》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B.易安居士C.青莲居士D.东坡居士17.“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A. 心有灵犀一点通B.走马兰台类转蓬C.分曹射覆蜡灯红D.画楼西畔桂堂东18.“莫谴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A.草地B.苔藓C.浮萍D.爬山虎1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 断肠人在天涯B.月是故乡明C.愁见河桥酒幔青D.独怆然而涕下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21.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阅读大赛(高中组)试题全套
![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阅读大赛(高中组)试题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4a6b8279cc22bcd127ff0c72.png)
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阅读大赛(高中组)试题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第三届全国中学生阅读大赛(高中组)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三部分,试题共20小题(均为选择题),总分100分,比赛时间45分钟。
2、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在试题后的答题卡中。
一、诗歌鉴赏(20分,每小题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凤凰台上忆吹箫〔宋〕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①金猊:香炉的一种,炉盖作狮形。
②宝奁:梳妆镜匣的美称。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年第?期)1.对词中句子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起首五句,香炉已冷无烟,红被如浪堆叠,髻鬟蓬松却懒得梳理,宝镜蒙尘却无心拂拭。
再着一“任”字,可见女主人公无心无绪的慵态达到极点。
B.“生怕离怀别苦”,慵态原是恨别离,这正是本词题旨所在。
不是病酒,不是悲秋,正因为惜别,诗人容颜瘦损,万千心事欲说还休,更显得深沉委婉,凄凉无限。
C.下片写离愁,纵使离歌唱了千万遍,终是难留,无奈惜别,情深意厚。
“武陵人”越走越远,眼前烟锁雾绕,只剩孤独的女主人公独立“秦楼”。
D.楼头凝望,有谁能理解呢?只有楼前流水记住我终日凝眸。
而最后一句,可想见诗人情思荡漾无边,又添一段新愁,深化了主题,而余韵不尽。
2.对本词所用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词描写了主人公的慵懒之态,叙述了夫妻离别之事,抒发了作者离别之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由物及人,由表及里,借景言情,柔肠百转。
B.词的下片写别后的孤寂,“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从两面着笔,想象夫妻一别两地之境,这正是词人习惯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写法。
C.本词善用浅白的生活语言,如“生怕”“新来”“这回”等,无不是“寻常语度”,但极好地抒写了作者感人至深的离情别恨。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d4545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c.png)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A组)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___是唐朝的诗人,他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广为流传。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传统节庆无关。
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南宋___的《青玉案·元夕》,描写了元宵节的景象。
4.___的词《如梦令》中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比喻美好的事物应该及时珍惜。
5.“___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出自唐代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的“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
6.《书愤》是唐代___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___的词作,他与___、___、___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8.___的《无题》中有“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的“兰台”是指尚书省的别称。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唐代___的词作《如梦令》。
10.___的《夏日绝句》中有“至今思___,不肯过江东”,描述了___在乌江自刎的情景,乌江位于今天的湖南境内。
1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___的名句,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赞美。
1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浪里”出自唐代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述了舟行于波涛汹涌的海上的情景。
13.“怕有渔郎来问津”出自唐代___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的“津”指的是渡口。
14.《狱中赠邹容》是清代思想家___的诗作,表达了对___的敬意和对自由的渴望。
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唐代___的《归去来兮辞·送别》,描写了离别的悲伤。
16.___的“号”是易安居士。
17.“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___”是唐代___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
18.“___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苔藓。
19.___《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___然而涕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 ()满船。 (吹雪积落铺) 注:瓷瓯引满:斟满一瓷瓯酒。瓷瓯,一种酒杯。睡觉:一觉醒 来。 三、根据要求填空(10 分,每题 2 分) 27.江上即事郭武 绿水桥边酒家,白鸥沙上渔家。山前山后()雨,江北江南落花。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季节的字。) 28.农家六言杨万里 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水光。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动词。) 29.劳劳亭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 (在括号里填入一个表示颜色的字。) 30.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红()! (在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拟人化的形容词。)
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③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
介胄操戈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君何
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乐之。”
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盅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
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
司
马
穰
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
.
梁
丘
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曹操 B.周瑜 C.诸葛亮 D.刘备 二、选择填空题(12 分,每题 2 分) 21.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柳花春叶梅) 22.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窥看见望瞻) 23.不见梅花陈与义 荆楚岁时经尽,今年不见梅花。想得苍烟玉立,都()江上人家。 (长在开藏住) 24.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 危石,日色()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响撞咽轻轰)(暖照盖染冷) 25.三台春曲许棐 昨夜微风细雨,今朝薄雾()寒。檐外一声啼鸟,报知花柳平安。 (晓清风轻淡) 26.渔歌子刘基
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公曰:“乐哉!今夕吾饮也。微此
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晏子
春秋》)
注:①得微:恐怕,莫非。②辱:委屈(你来)。③盅簋:摆设
宴席的器皿。
晏子、司马穰苴和梁丘据在被景公邀请夜饮时,三人各有怎样的
表现?请在文章中摘录写三人表现的词句。(6 分)
53
.
晏
42.以明不与齐也() 43.游仕不遂() 44.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45.是以哭之() 46.吴起对“鲁君”的“疑之”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 分) 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________________ 。(不得超过 4 字) 47.鲁君在鲁人“恶吴起”后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2 分) 鲁君疑之,谢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超过 4 字) 鲁人(第二段)与魏国大臣李克(第三段)都对吴起作了评价, 从评价的目的看有什么不同?请各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48.鲁人的评价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9.李克的评价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50.吴起为士兵吸毒疗伤,而这位士兵的母亲却认为:儿子被“吮” 后将“不知其死所矣”。这位母亲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请在下面 的格子里填上一句俗语。 因为当时的人们崇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 分) 51.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 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 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 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 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 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 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 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 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 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 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 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解释加点的字(16 分) 38.鲁欲将吴起() 39.吴起於是欲就名() 40.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41.鲁君疑之,谢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 分,每小题 2 分)
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被元端,
立于门曰:“诸侯得微①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
而夜辱②?”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 A.六一居士 B.易安居士 C.青莲居士 D.东坡居士 17.“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 A.心有灵犀一点通 B.走马兰台类转蓬 C.分曹射覆蜡灯红 D.画楼西畔桂堂东 18.“莫谴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 A.草地 B.苔藓 C.浮萍 D.爬山虎 1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 A. 断肠人在天涯 B.月是故乡明 C.愁见河桥酒幔青 D.独怆然而涕下 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 人物:
B.湖南境内 C.安徽境内 D.山东境内 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 A.李商隐 B.秦观 C.周邦彦 D.元稹 12.“君看一叶舟,出没 xx 里”,其中“xx”两字为: A.风波 B.风雪 C.风雨 D.风浪 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 A.大海 B.渡口 C.湖泊 D.道路 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炳麟 D.顾炎武 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 A.《浣溪沙》B.《雨晴》C.《谒金门》D.《定风波》
从晏子和司马穰苴向景公的发问,可以判断他们两人各自怎样的
身份?(6 分)
晏子:“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
司马穰苴:“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乎?”
56.晏子:__________________
57.司马穰苴: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 分,每题 4 分)
31.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请从三、四句中各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12 分,每小题 2 分)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月余,粟 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 意咸溺死。 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加点的词语 32.有人置粟于盎() 33.鼠恣啮() 34.人教以术() 35.乃以糠易粟()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36 . 月 余 , 粟 且 尽 , 主 人 患 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30 分,每小题 2 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8、请从“声”和“色”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此诗的文字(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届中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三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A 组) 一、选择题(20 分,每题 1 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 人?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 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 A.《采桑子》 B.《天仙子》 C.《生查子》 D.《鬼谷子》 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 A.荣誉 B.盛装 C.光阴 D.女子 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 A.蓬莱、峨眉、方丈 B.蓬莱、方丈、瀛洲
C.瀛洲、峨眉、九华 D.峨眉、方丈、九华 6.《书愤》的作者是: A.王维 B.杨万里 C.陆游 D.杜甫 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 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 B. 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 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 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 台”是指: A.中书省的别称 B.尚书省的别称 C.枢密院的别称 D.秘书省 的别称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 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 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 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 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 A.河南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