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发育毒性试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殖毒性试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床而导致不孕外,尚可影响胚胎的发生及发育,如胚胎死亡导致自然流产、胎仔发育迟缓以及胎仔畸形。 如果对母体造成不良影响会出现妊娠、分娩和乳汁分泌的异常,也可出现胎仔出生后发育异常。
4 试验方法 4.1 受试物
受试物应使用原始样品,若不能使用原始样品,应按照受试物处理原则对受试物进行适当处理。将 受试物掺入饲料、饮用水或灌胃给予。 4.2 实验动物
个体在出生前暴露于受试物、发育成为成体之前(包括胚期、胎期以及出生后)出现的有害作用,表 现为发育生物体的结构异常、生长改变、功能缺陷和死亡。 2.3 母体毒性
受试物引起亲代雌性妊娠动物直接或间接的健康损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少、功能异常、中毒体征, 甚至死亡。
3 试验目的和原理 凡受试物能引起生殖机能障碍,干扰配子的形成或使生殖细胞受损,其结果除可影响受精卵及其着
将每窝仔鼠于出生后第4天调整至相同数量(每窝8只~10只),尽量做到每窝内雌、雄数量相等, 也可以窝内雌、雄数量不等,但各窝之间两性别的鼠数应分别相同。原窝中多余的鼠应随机取出,而不 应按体重选择。 4.4.4 观察代数
在受试物理化和生物特性允许的条件下,最高剂量应使F0 代动物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但不引起 动物死亡;中间剂量可引起轻微的毒性反应;低剂量应不引起亲代及其子代动物的任何毒性反应(可按 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的1/30,或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倍)。 4.4 实验动物处理 4.4.1 受试物的给予 4.4.1.1 试验期间,所有动物应采用相同的方式给予受试物;每日在同一时间段给予受试物,每周7d。 受试物应在交配前连续给予两种性别的各代大鼠至少10周,并继续给予受试物至试验结束,其中子代 的 雌 鼠 和 雄 鼠 在 断 乳 后 每 日 给 予 。 各 代 大 鼠 给 予 的 受 试 物 剂 量 (按 动 物 体 重 给 予 ,mg/kg 体 重 或 g/kg 体重)、饲料和饮水相同。 4.4.1.2 根据受试物的特性或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给予方式。首选掺入饲料,若受试物加入饲料或饮 水中影响动物的适口性,则应选择灌胃给予受试物。 4.4.1.3 受试物灌胃给予,要将受试物溶解或悬浮于合适的溶媒中,首选溶媒为水,不溶于水的受试物 可使用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油等),不溶于水或油的受试物可使用羧甲基纤维素、淀粉等配成混悬液 或糊状物等。受试物应新鲜配制,有资料表明其溶液或混悬液储存稳定者除外。应每日在同一时间灌 胃 1 次 ,每 周 称 体 重 2 次 ,根 据 体 重 调 整 灌 胃 体 积 。 灌 胃 体 积 一 般 不 超 过 10 mL/kg 体 重 ,如 为 水 溶 液 时 ,最 大 灌 胃 体 积 可 达 20 mL/kg体 重 ;如 为 油 性 液 体 ,灌 胃 体 积 应 不 超 过 4 mL/kg 体 重 ;各 组 灌 胃 体 积一致。 4.4.1.4 受试物掺入饲料或饮水给予,要将受试物与饲料(或饮水)充分混匀并保证该受试物配制的稳 定性和均一性,以不影响动物摄食、营养平衡和饮水量为原则,受试物掺入饲料比例一般小于质量分数 的5%,若超过5%时(最大不应超过10%),可调整对照组饲料营养素水平(若受试物无热量或营养成 分,且添加比例大于5%时,对照组饲料应填充甲基纤维素等,掺入量等同高剂量),使其与剂量组饲料 营养素水平保持一致,同时增设未处理对照组;也可视受试物热量或营养成分的状况调整剂量组饲料营 养素水平,使其与对照组饲料营养素水平保持一致。受试物剂量单位是每千克体重所摄入受试物的毫 克(或克)数,即 mg/kg体重(或 g/kg体重),当受试物掺入饲料其剂量单位也可表示为 mg/kg(或 g/kg)饲料,掺入饮水则表示为 mg/mL水。受试物掺入饲料时,需将受试物剂量(mg/kg体重)按动物 每100g体重的摄食量折算为受试物饲料浓度(mg/kg饲料)。 4.4.2 交配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说明:1.需注明融入了哪些思政元素、如何融入;2.需注明包含了哪些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如何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
四、课程考核
注:各类考核评价的具体评分标准见《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说明:1.评价依据主要有:平时表现、作业、案例分析、实验/实习/调研报告、上机、考试等,应根据该课程实际设置的考核方式填写,不够可以加列;2.各考核方式逐一填写评分标准表)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食品毒理学》张立实,李宁主编,科学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食品毒理学》李宁等,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
六、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XXXXX评分标准
注:评分标准的分数段划分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自行设计。
可在表格上下用文字或其他方式细化其他应明确的要求,比如报告、作业、考试之类的,细化考核要求,如一共需交几次作业,分别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提交。
与前面的教、学方式对应。
及格标准体现课程目标达成的“底线”。
评分方式可操作,标准明确,分数有区分性。
除了对专业知识点掌握的要求外,还应体现出对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食品中化学物风险评估的原则和方法
本报告包含的是国际专家工作组的集体观点,并不代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劳工组织(ILO)或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决策或政策。
This report contains the collective views of an international group of experts and does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the decisions or the stated policy of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or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环境健康基准 240Environmental Health Criteria 240食品中化学物风险评估的原则和方法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S IN FOOD本专著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出版物,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符合政府间化学品良好管理规划组织(IOMC)的框架内容。
A joint publication of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ublished under the joint sponsorship of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produc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r-Organization Programme for the Sound Management of Chemicals. © 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9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授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翻译并出版本专著的中文版。
卫生部公告2005年第4号——关注食品中的丙烯酰胺,采取措施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
卫⽣部公告2005年第4号——关注⾷品中的丙烯酰胺,采取措施减少⾷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号:卫⽣部公告2005年第4号颁布⽇期:2005-04-13执⾏⽇期:2005-04-13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2005年3⽉2⽇,世界卫⽣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警告公众关注⾷品中的丙烯酰胺,呼吁采取措施减少⾷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确保⾷品的安全性。
丙烯酰胺是⼀种化学物质,是⽣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可⽤于污⽔净化等⼯业⽤途。
淀粉类⾷品在⾼温(>120℃)烹调下容易产⽣丙烯酰胺。
动物试验结果显⽰,丙烯酰胺是⼀种可能致癌物。
职业接触⼈群的流⾏病学观察表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伴随末梢神经病(⼿套样感觉、出汗和肌⾁⽆⼒)。
尽管丙烯酰胺对⼈体健康的影响还有待进⼀步研究,但此问题应引起关注。
卫⽣部⾷品污染物监测⽹监测结果显⽰,⾼温加⼯的淀粉类⾷品(如油炸薯⽚和油炸薯条等)中丙烯酰胺含量较⾼,其中薯类油炸⾷品中丙烯酰胺平均含量⾼出⾕类油炸⾷品4倍,我国居民⾷⽤油炸⾷品较多,暴露量较⼤,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潜在危害。
卫⽣部建议如下:1、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温烹饪淀粉类⾷品。
2、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改变油炸和⾼脂肪⾷品为主的饮⾷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
2005年4⽉13⽇附件:丙烯酰胺危险性评估报告⾷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丙烯酰胺(CH2=CH-CONH2)是⼀种⽩⾊晶体物质,分⼦量为70.08,是1950年以来⼴泛⽤于⽣产化⼯产品聚丙烯酰胺的前体物质。
聚丙烯酰胺主要⽤于⽔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及管道的内涂层等。
在欧盟,丙烯酰胺年产量约为8-10万吨。
2002年4⽉瑞典国家⾷品管理局(National Food Administration,NFA)和斯德哥尔摩⼤学研究⼈员率先报道,在⼀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品,如炸薯条、炸⼟⾖⽚、⾕物、⾯包等中检出丙烯酰胺;之后挪威、英国、瑞⼠和美国等国家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结果。
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 防腐剂 增稠剂 膨松剂……)
一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
(添加剂不等于食品添加剂!)另外,根据《食品安全法》,“为增强营养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称为"强化剂”。
因此,在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2.食品安全性毒理学实验有哪些内容10个试验内容: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2.遗传毒性试验3.28天经口毒性试验4.90天经口毒性试验5.致畸试验6.生殖毒性试验和生殖发育毒性试验7.毒性动力学试验8.慢性毒性试验9.致癌试验10.慢性毒性和致癌合并试验四大毒性检验1.急性毒性实验2.遗传毒性试验3.亚慢性毒性实验4.慢性毒性实验二.防腐剂防腐剂:一类能防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藏期的物质。
主要用于防止食品在储藏、流通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的腐败变质。
(防腐剂又叫抗微生物剂)1.食品变质:是指在某些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下,食品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2.食品变质的原因:①空气的氧化作用②食品内部所含氧化酶的作用③污染了微生物(最重要的原因)④昆虫的侵蚀、繁殖和有害物质的直接或间接污染3.防腐剂种类(共26种)天然防腐剂:纳他霉素、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化学合成防腐剂:主要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及其盐类、脱氢Z酸及其钠盐、硫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
(占多数)最常用的是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三.抗氧化剂1.什么是食品氧化含油量高的食物在空气中放久了会出现“哈喇味"哈喇味是富含油脂的食物腐败变质的信号。
大豆制品有豆腥味也是脂类氧化的结果。
切开后食物中的多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在氧气作用下很快发生反应酶促褐变2.食品氧化危害:01.感官品质变化02.影响风味03.影响营养价值04.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等物质,危害人体健康3.防止氧化方法:01密封避光包装02隔离氧气03.真空包装04.低温存放05.添加抗氧化剂4.添加抗氧化剂的优势可以直接添加到油脂中,清除自由基,不受包装开不开启的影响;并且用量少,对食品的感官品质(包括气味、口感、色泽)没有影响大多数抗氧化剂可以配成溶液,然后对食品进行浸泡5.抗氧化剂种类列入GB2760-2014里的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钙.没食子酸丙酯(PG)、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茶多酚、植酸及植酸钠、甘草抗氧化物、磷脂、维生素E(即生育酚)、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29种。
《保健食品及其原料安全性毒理学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版)》
保健食品及其原料安全性毒理学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版)1 依据本指导原则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5193系列标准制定。
2 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保健食品及其原料的安全性毒理学的检验与评价。
3 受试物3.1 受试物为保健食品或保健食品原料。
3.2 资料要求3.2.1 应提供受试物的名称、性状、规格、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申请单位名称、生产企业名称、配方、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保健功能以及推荐摄入量等信息。
3.2.2 受试物为保健食品原料时,应提供动物和植物类原料的产地和食用部位、微生物类原料的分类学地位和生物学特征、食用条件和方式、食用历史、食用人群等基本信息,以及其他有助于开展安全性评估的相关资料。
3.2.3 原料为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时,还需提供该成分的含量、理化特性和化学结构等资料。
3.2.4 提供受试物的主要成分、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及可能含有的有害成分的分析报告。
3.3 受试物的特殊要求3.3.1 保健食品应提供包装完整的定型产品。
毒理学试验所用样品批号应与功能学试验所用样品批号一致,并且为卫生学试验所用三批样品之一(益生菌、奶制品等产品保质期短于整个试验周期的产品除外)。
根据技术审评意见要求补做试验的,若原批号样品已过保质期,可使用新批号的样品开展试验,但应提供新批号样品按产品技术要求检验的全项目检验报告。
3.3.2 由于推荐量较大等原因不适合直接以定型产品进行试验时,可以对送检样品适当处理,如浓缩等。
为满足安全倍数要求,可去除部分至全部辅料,如去除辅料后仍未达到安全倍数要求,可部分去除已知安全的食品成分等。
应提供受试样品处理过程的说明和相应的证明文件,处理过程应与原保健食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步骤保持一致。
4 毒理学试验的主要项目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5193的相关评价程序和方法开展下列试验。
4.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4.2 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精原细胞或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HGPRT 基因突变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DNA损伤修复(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截至2015-01-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截止2015-05-06)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GB 1888-2014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GB 1888-2008 2014-04-29 2014-11-01 2GB 1900-2010 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2010-12-21 2011-02-213GB 1900-2010 食品添加剂二丁基羧基甲苯(BHT)第1号修改单4GB 1975-2010 食品添加剂琼脂(琼胶)2010-12-21 2011-02-21 5GB 2757-2012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2012-08-06 2013-02-01 6GB 2758-2012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2012-08-06 2013-02-01 7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014-12-31 2015-05-24 8GB 2761-2011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2011-04-20 2011-10-20 9GB 2762-201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2012-11-13 2013-06-0110GB 2763-2014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05、GB 2763-2005第1号修改单、GB2715-2005中的4.3.3、GB25193-2010、GB26130-2010、GB28260-2011GB 2763-20122014-03-20 2014-08-0111GB 3150-2010 食品添加剂硫磺2010-12-21 2011-02-21 12GB 4479.1-2010 食品添加剂苋菜红2010-12-21 2011-02-21 13GB 4481.1-2010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2010-12-21 2011-02-21 14GB 4481.2-2010 食品添加剂柠檬黄铝色淀2010-12-21 2011-02-21 15GB 4789.1-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2010-03-26 2010-06-01 16GB 4789.2-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2010-03-26 2010-06-01 17GB 4789.3-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2010-03-26 2010-06-01 18GB 4789.4-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2010-03-26 2010-06-0119GB 4789.5-201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T4789.5-20032012-05-17 2012-07-1720GB 4789.7-201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T4789.7-20082013-11-29 2014-06-0121GB 4789.9-201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2014-12-01 2015-05-0122GB 4789.10-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2010-03-26 2010-06-0123GB 4789.11-201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β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2014-12-01 2015-05-0124GB 4789.13-201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GB/T4789.13-20032012-05-17 2012-07-1725GB 4789.14-201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2014-12-01 2015-05-0126GB 4789.1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2010-03-26 2010-06-01 27GB 4789.18-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2010-03-26 2010-06-01 28GB 4789.26-201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GB/T 2013-11-29 2014-06-014789.26-200329GB 4789.28-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T4789.28-20032013-11-29 2014-06-0130GB 4789.30-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2010-03-26 2010-06-0131GB 4789.31-201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诊断检验GB/T4789.31-20032013-11-29 2014-06-0132GB 4789.34-201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的鉴定GB/T4789.34-20082012-05-17 2012-07-17 33GB 4789.3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2010-03-26 2010-06-0134GB 4789.38-201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GB/T4789.38-20082012-05-17 2012-07-1735GB 4789.39-201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GB/T4789.39-20082013-11-29 2014-06-0136GB 4789.40-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2010-03-26 2010-06-01 37GB 5009.3-2010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38GB 5009.4-2010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39GB 5009.5-2010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40GB 5009.5-2010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1号修改单2014-04-29 2014-04-29 41GB 5009.12-2010 食品中铅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42GB 5009.24-2010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43GB 5009.33-2010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44GB 5009.93-2010 食品中硒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45GB 5009.94-2012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GB/T5009.94-2003、GB/T7630-1987、GB/T22290-2008、GB/T23199-20082012-05-17 2012-07-1746GB5009.139-2014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2014-12-01 2015-05-0147GB5009.148-2014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2014-12-01 2015-05-0148GB5009.190-2014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2014-12-01 2015-05-0149GB5009.204-2014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2014-12-01 2015-05-0150GB5009.205-2013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毒性当量的测定GB/T5009.205-20072013-11-29 2014-06-0151GB 5413.3-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52GB 5413.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53GB 5413.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54GB 5413.9-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55GB 5413.10-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56GB 5413.11-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57GB 5413.12-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2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58GB 5413.13-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59GB 5413.14-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60GB 5413.1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61GB 5413.1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叶酸(叶酸盐活性)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62GB 5413.17-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泛酸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63GB 5413.18-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64GB 5413.19-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游离生物素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65GB 5413.20-2013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胆碱的测定GB5413.20-19972013-11-29 2014-06-0166GB 5413.21-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67GB 5413.22-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磷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68GB 5413.23-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碘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69GB 5413.24-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氯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70GB 5413.2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肌醇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71GB 5413.2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牛磺酸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72GB 5413.27-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酸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73GB 5413.29-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溶解性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74GB 5413.30-2010 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75GB 5413.31-2013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脲酶的测定GB5413.31-19972013-11-29 2014-06-0176GB 5413.33-2010 生乳相对密度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77GB 5413.34-2010 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78GB 5413.3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β—胡萝卜素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79GB 5413.3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2010-03-26 2010-06-01测定80GB 5413.37-2010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81GB 5413.38-2010 生乳冰点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82GB 5413.39-2010 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 83GB 5420-2010 干酪2010-03-26 2010-12-01 84GB 6227.1-2010 食品添加剂日落黄2010-12-21 2011-02-21 85GB 6783-2013 食品添加剂明胶GB 6783-1994 2013-11-29 2014-06-01 86GB 7718-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2011-04-20 2012-04-20 87GB 7912-2010 食品添加剂栀子黄2010-12-21 2011-02-21 88GB 8820-2010 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锌2010-12-21 2011-02-21 89GB 8821-2011 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GB 8821-2010 2011-11-21 2012-12-21 90GB 9684-2011 不锈钢制品2011-11-21 2011-12-21 91GB 9686-2012 内壁环氧聚酰胺树脂涂料GB 9686-1988 2012-05-17 2012-07-1792GB 10287-2012 食品添加剂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2012-12-25 2013-01-2593GB 10765-2010 婴儿配方食品2010-03-26 2011-04-01 94GB 10767-2010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2010-03-26 2011-04-01 95GB 10769-2010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2010-03-26 2011-04-01 96GB 10770-2010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2010-03-26 2011-04-01 97GB 11674-2010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2010-03-26 2010-12-01 98GB 11676-2012 有机硅防粘涂料GB 11676-1989 2012-04-25 2012-10-25 99GB 11677-2012 易拉罐内壁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GB 11677-1989 2012-04-25 2012-10-25 100GB 12487-2010 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2010-12-21 2011-02-21 101GB 12489-2010 食品添加剂吗啉脂肪酸盐果蜡2010-12-21 2011-02-21 102GB 12693-2010 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2010-03-26 2010-12-01 103GB 13102-2010 炼乳2010-03-26 2010-12-01104GB 13432-2013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042013-12-26 2015-07-01105GB 13481-2011 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GB13481-20102011-11-21 2012-12-21106GB 13482-2011 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GB13482-20102011-11-21 2012-12-21107GB 14750-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A 2010-12-21 2011-02-21 108GB 14751-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1(盐酸硫胺)2010-12-21 2011-02-21 109GB 14752-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2(核黄素)2010-12-21 2011-02-21110GB 14753-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2010-12-21 2011-02-21111GB 14754-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2010-12-21 2011-02-21112GB 14755-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2010-12-21 2011-02-21113GB 14756-2010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α-醋酸生育酚)2010-12-21 2011-02-21114GB 14757-2010 食品添加剂烟酸2010-12-21 2011-02-21 115GB 14758-2010 食品添加剂咖啡因2010-12-21 2011-02-21 116GB 14759-2010 食品添加剂牛磺酸2010-12-21 2011-02-21117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2013-05-24 2014-06-01118GB 14888.1-2010 食品添加剂新红2010-12-21 2011-02-21 119GB 14888.2-2010 食品添加剂新红铝色淀2010-12-21 2011-02-21120GB 14930.2-2012 消毒剂GB14930.2-19942012-04-25 2012-10-25121GB 14936-2012 食品添加剂硅藻土2012-12-25 2013-01-25 122GB 14963-2011 蜂蜜2011-04-20 2011-10-20123GB15193.22-201428天经口毒性试验2014-12-01 2015-05-01124GB15193.23-2014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2014-12-01 2015-05-01125GB15193.24-201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中病理学检查技术要求2014-12-01 2015-05-01126GB15193.25-2014生殖发育毒性试验2014-12-01 2015-05-01127GB 15570-2010 食品添加剂叶酸2010-12-21 2011-02-21 128GB 15571-2010 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酸钙2010-12-21 2011-02-21 129GB 17512.1-2010 食品添加剂赤藓红2010-12-21 2011-02-21 130GB 17512.2-2010 食品添加剂赤藓红铝色淀2010-12-21 2011-02-21 131GB 17779-2010 食品添加剂L-苏糖酸钙2010-12-21 2011-02-21 132GB 19295-2011 速冻面米制品2011-11-21 2011-12-21 133GB 19301-2010 生乳2010-03-26 2010-06-01 134GB 19302-2010 发酵乳2010-03-26 2010-12-01 135GB 19644-2010 乳粉2010-03-26 2010-12-01 136GB 19645-2010 巴氏杀菌乳2010-03-26 2010-12-01 137GB 19646-2010 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2010-03-26 2010-12-01138GB 21703-2010 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139GB 22031-2010 干酪及加工干酪制品中添加的柠檬酸盐的测定2010-03-26 2010-06-01140GB 22570-2014 辅食营养补充品2014-04-29 2014-11-01 141GB 23790-2010 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2010-03-26 2010-12-01 142GB 25190-2010 灭菌乳2010-03-26 2010-12-01 143GB 25191-2010 调制乳2010-03-26 2010-12-01 144GB 25192-2010 再制干酪2010-03-26 2010-12-01 145GB 25531-2010 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2010-12-21 2011-02-21 146GB 25532-2010 食品添加剂纳他霉素2010-12-21 2011-02-21 147GB 25533-2010 食品添加剂果胶2010-12-21 2011-02-21148GB 25534-2010 食品添加剂红米红2010-12-21 2011-02-21 149GB 25535-2010 食品添加剂结冷胶2010-12-21 2011-02-21 150GB 25536-2010 食品添加剂萝卜红2010-12-21 2011-02-21 151GB 25537-2010 食品添加剂乳酸纳(溶液)2010-12-21 2011-02-21 152GB 25538-2010 食品添加剂双乙酸钠2010-12-21 2011-02-21153GB 25539-2010 食品添加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2010-12-21 2011-02-21154GB 25540-2010 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2010-12-21 2011-02-21 155GB 25541-2010 食品添加剂聚葡萄糖2010-12-21 2011-02-21 156GB 25542-2010 食品添加剂甘氨酸(氨基乙酸)2010-12-21 2011-02-21 157GB 25543-2010 食品添加剂L-丙氨酸2010-12-21 2011-02-21 158GB 25544-2010 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2010-12-21 2011-02-21 159GB 25545-2010 食品添加剂L(+)-酒石酸2010-12-21 2011-02-21 160GB 25546-2010 食品添加剂富马酸2010-12-21 2011-02-21 161GB 25547-2010 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2010-12-21 2011-02-21 162GB 25548-2010 食品添加剂丙酸钙2010-12-21 2011-02-21 163GB 25549-2010 食品添加剂丙酸钠2010-12-21 2011-02-21 164GB 25550-2010 食品添加剂L-肉碱酒石酸盐2010-12-21 2011-02-21165GB 25551-2010 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2010-12-21 2011-02-21166GB 25552-2010 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2010-12-21 2011-02-21167GB 25553-2010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2010-12-21 2011-02-21168GB 25554-2010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2010-12-21 2011-02-21169GB 25555-2010 食品添加剂L-乳酸钙2010-12-21 2011-02-21 170GB 25556-2010 食品添加剂酒石酸氢钾2010-12-21 2011-02-21 171GB 25557-2010 食品添加剂焦磷酸钠2010-12-21 2011-02-21 172GB 25558-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钙2010-12-21 2011-02-21 173GB 25559-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钙2010-12-21 2011-02-21 174GB 25560-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钾2010-12-21 2011-02-21 175GB 25561-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钾2010-12-21 2011-02-21 176GB 25562-2010 食品添加剂焦磷酸四钾2010-12-21 2011-02-21 177GB 25563-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钾2010-12-21 2011-02-21 178GB 25564-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钠2010-12-21 2011-02-21 179GB 25565-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钠2010-12-21 2011-02-21 180GB 25566-2010 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2010-12-21 2011-02-21 181GB 25567-2010 食品添加剂焦磷酸二氢二钠2010-12-21 2011-02-21 182GB 25568-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钠2010-12-21 2011-02-21 183GB 25569-2010 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铵2010-12-21 2011-02-21 184GB 25570-2010 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钾2010-12-21 2011-02-21185GB 25571-2011 食品添加剂活性白土GB25571-20102011-11-21 2012-12-21186GB 25572-2010 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2010-12-21 2011-02-21 187GB 25573-2010 食品添加剂过氧化钙2010-12-21 2011-02-21 188GB 25574-2010 食品添加剂次氯酸钠2010-12-21 2011-02-21 189GB 25575-2010 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钾2010-12-21 2011-02-21 190GB 25576-2010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2010-12-21 2011-02-21 191GB 25577-2010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2010-12-21 2011-02-21 192GB 25578-2010 食品添加剂滑石粉2010-12-21 2011-02-21 193GB 25579-2010 食品添加剂硫酸锌2010-12-21 2011-02-21 194GB 25580-2010 食品添加剂稳定态二氧化氯溶液2010-12-21 2011-02-21 195GB 25581-2010 食品添加剂亚铁氰化钾(黄血盐钾)2010-12-21 2011-02-21 196GB 25582-2010 食品添加剂硅酸钙铝2010-12-21 2011-02-21 197GB 25583-2010 食品添加剂硅铝酸钠2010-12-21 2011-02-21 198GB 25584-2010 食品添加剂氯化镁2010-12-21 2011-02-21 199GB 25585-2010 食品添加剂氯化钾2010-12-21 2011-02-21200GB 25586-2010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2010-12-21 2011-02-21201GB 25587-2010 食品添加剂碳酸镁2010-12-21 2011-02-21 202GB 25588-2010 食品添加剂碳酸钾2010-12-21 2011-02-21 203GB 25589-2010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钾2010-12-21 2011-02-21 204GB 25590-2010 食品添加剂亚硫酸氢钠2010-12-21 2011-02-21 205GB 25591-2010 食品添加剂复合膨松剂2010-12-21 2011-02-21 206GB 25592-2010 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铵2010-12-21 2011-02-21207GB 25593-2010 食品添加剂N,2,3-三甲基-2-异丙基丁酰胺2010-12-21 2011-02-21208GB 25594-2010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2010-12-21 2011-02-21 209GB 25595-2010 乳糖2010-12-21 2011-02-21 210GB 25596-2010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2010-12-21 2012-01-01211GB 26400-2011 食品添加剂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2011-03-15 2011-05-15212GB 26401-2011 食品添加剂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2011-03-15 2011-05-15213GB 26402-2011 食品添加剂碘酸钾2011-03-15 2011-05-15 214GB 26403-2011 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2011-03-15 2011-05-15 215GB 26404-2011 食品添加剂赤藓糖醇2011-03-15 2011-05-15 216GB 26405-2011 食品添加剂叶黄素2011-03-15 2011-05-15 217GB 26406-2011 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2011-03-15 2011-05-15 218GB 26687-2011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2011-07-05 2011-09-05 219GB 26878-2011 食用盐碘含量2011-09-15 2012-03-15 220GB 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2011-10-12 2013-01-01 221GB 28301-2012 食品添加剂核黄素5'—磷酸钠2012-04-25 2012-06-25222GB 28302-2012食品添加剂辛,癸酸甘油酯2012-04-25 2012-06-25 223GB 28303-2012 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2012-04-25 2012-06-25 224GB 28304-2012 食品添加剂可得然胶2012-04-25 2012-06-25 225GB 28305-2012 食品添加剂乳酸钾2012-04-25 2012-06-25 226GB 28306-2012 食品添加剂 L-精氨酸2012-04-25 2012-06-25 227GB 28307-2012 食品添加剂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2012-04-25 2012-06-25 228GB 28308-2012 食品添加剂植物炭黑2012-04-25 2012-06-25 229GB 28309-2012 食品添加剂酸性红(偶氮玉红)2012-04-25 2012-06-25 230GB 28310-2012 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发酵法)2012-04-25 2012-06-25 231GB 28311-2012 食品添加剂栀子蓝2012-04-25 2012-06-25 232GB 28312-2012 食品添加剂玫瑰茄红2012-04-25 2012-06-25 233GB 28313-2012 食品添加剂葡萄皮红2012-04-25 2012-06-25 234GB 28314-2012 食品添加剂辣椒油树脂2012-04-25 2012-06-25 235GB 28315-2012 食品添加剂紫草红2012-04-25 2012-06-25 236GB 28316-2012 食品添加剂番茄红2012-04-25 2012-06-25 237GB 28317-2012 食品添加剂靛蓝2012-04-25 2012-06-25 238GB 28318-2012 食品添加剂靛蓝铝色淀2012-04-25 2012-06-25 239GB 28319-2012 食品添加剂庚酸烯丙酯2012-04-25 2012-06-25 240GB 28320-2012 食品添加剂苯甲醛2012-04-25 2012-06-25241GB 28321-2012 食品添加剂十二酸乙酯(月桂酸乙酯)2012-04-25 2012-06-25242GB 28322-2012 食品添加剂十四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2012-04-25 2012-06-25243GB 28323-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香茅酯2012-04-25 2012-06-25 244GB 28324-2012 食品添加剂丁酸香叶酯2012-04-25 2012-06-25 245GB 28325-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丁酯2012-04-25 2012-06-25 246GB 28326-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己酯2012-04-25 2012-06-25 247GB 28327-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辛酯2012-04-25 2012-06-25 248GB 28328-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癸酯2012-04-25 2012-06-25249GB 28329-2012 食品添加剂顺式-3-己烯醇乙酸酯(乙酸叶醇酯)2012-04-25 2012-06-25250GB 28330-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异丁酯2012-04-25 2012-06-25 251GB 28331-2012 食品添加剂丁酸戊酯2012-04-25 2012-06-25 252GB 28332-2012 食品添加剂丁酸己酯2012-04-25 2012-06-25253GB 28333-2012 食品添加剂顺式-3-己烯醇丁酸酯(丁酸叶醇酯)2012-04-25 2012-06-25254GB 28334-2012 食品添加剂顺式-3-己烯醇己酸酯(己酸叶醇酯)2012-04-25 2012-06-25255GB 28335-2012 食品添加剂 2-甲基丁酸乙酯2012-04-25 2012-06-25 256GB 28336-2012 食品添加剂 2-甲基丁酸2012-04-25 2012-06-25 257GB 28337-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薄荷酯2012-04-25 2012-06-25 258GB 28338-2012 食品添加剂乳酸 l-薄荷酯2012-04-25 2012-06-25259GB 28339-2012 食品添加剂二甲基硫醚2012-04-25 2012-06-25 260GB 28340-2012 食品添加剂 3-甲硫基丙醇2012-04-25 2012-06-25 261GB 28341-2012 食品添加剂 3-甲硫基丙醛2012-04-25 2012-06-25 262GB 28342-2012 食品添加剂 3-甲硫基丙酸甲酯2012-04-25 2012-06-25 263GB 28343-2012 食品添加剂 3-甲硫基丙酸乙酯2012-04-25 2012-06-25 264GB 28344-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酰乙酸乙酯2012-04-25 2012-06-25 265GB 28345-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肉桂酯2012-04-25 2012-06-25 266GB 28346-2012 食品添加剂肉桂醛2012-04-25 2012-06-25 267GB 28347-2012 食品添加剂肉桂酸2012-04-25 2012-06-25 268GB 28348-2012 食品添加剂肉桂酸甲酯2012-04-25 2012-06-25 269GB 28349-2012 食品添加剂肉桂酸乙酯2012-04-25 2012-06-25 270GB 28350-2012 食品添加剂肉桂酸苯乙酯2012-04-25 2012-06-25 271GB 28351-2012 食品添加剂 5-甲基糠醛2012-04-25 2012-06-25 272GB 28352-2012 食品添加剂苯甲酸甲酯2012-04-25 2012-06-25 273GB 28353-2012 食品添加剂茴香醇2012-04-25 2012-06-25 274GB 28354-2012 食品添加剂大茴香醛2012-04-25 2012-06-25 275GB 28355-2012 食品添加剂水杨酸甲酯(柳酸甲酯) 2012-04-25 2012-06-25 276GB 28356-2012 食品添加剂水杨酸乙酯(柳酸乙酯) 2012-04-25 2012-06-25277GB 28357-2012 食品添加剂水杨酸异戊酯(柳酸异戊酯)2012-04-25 2012-06-25278GB 28358-2012 食品添加剂丁酰乳酸丁酯2012-04-25 2012-06-25 279GB 28359-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苯乙酯2012-04-25 2012-06-25 280GB 28360-2012 食品添加剂苯乙酸苯乙酯2012-04-25 2012-06-25 281GB 28361-2012 食品添加剂苯乙酸乙酯2012-04-25 2012-06-25 282GB 28362-2012 食品添加剂苯氧乙酸烯丙酯2012-04-25 2012-06-25 283GB 28363-2012 食品添加剂二氢香豆素2012-04-25 2012-06-25284GB 28364-2012 食品添加剂 2-甲基-2-戊烯酸(草莓酸)2012-04-25 2012-06-25285GB 28365-2012 食品添加剂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2012-04-25 2012-06-25286GB 28366-2012 食品添加剂 2-乙基-4-羟基-5-甲基-3(2H)-呋喃酮2012-04-25 2012-06-25287GB 28367-2012 食品添加剂 4-羟基-5-甲基-3(2H)呋喃酮2012-04-25 2012-06-25288GB 28368-2012 食品添加剂 2,3-戊二酮2012-04-25 2012-06-25 289GB 28401-2012 食品添加剂磷脂2012-05-17 2012-07-17 290GB 28402-2012食品添加剂普鲁兰多糖2012-05-17 2012-07-17291GB 28402-2012 食品添加剂普鲁兰多糖第1号修改单2014-04-29 2014-04-29292GB 28403-2012 食品添加剂瓜尔胶2012-05-17 2012-07-17293GB 28404-2012 保健食品中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2012-05-17 2012-07-17酸的测定294GB 29201-2012 食品添加剂氨水2012-12-25 2013-01-25 295GB 29202-2012 食品添加剂氮气2012-12-25 2013-01-25 296GB 29203-2012 食品添加剂碘化钾2012-12-25 2013-01-25 297GB 29204-2012 食品添加剂硅胶2012-12-25 2013-01-25 298GB 29205-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2012-12-25 2013-01-25 299GB 29206-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铵2012-12-25 2013-01-25 300GB 29207-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镁2012-12-25 2013-01-25 301GB 29208-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锰2012-12-25 2013-01-25 302GB 29209-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钠2012-12-25 2013-01-25 303GB 29210-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铜2012-12-25 2013-01-25 304GB 29211-2012 食品添加剂硫酸亚铁2012-12-25 2013-01-25 305GB 29212-2012 食品添加剂羰基铁粉2012-12-25 2013-01-25 306GB 29213-2012 食品添加剂硝酸钾2012-12-25 2013-01-25 307GB 29214-2012 食品添加剂亚铁氰化钠2012-12-25 2013-01-25308GB 29215-2012 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木质活性炭)2012-12-25 2013-01-25309GB 29216-2012 食品添加剂丙二醇2012-12-25 2013-01-25 310GB 29217-2012 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钙2012-12-25 2013-01-25 311GB 29218-2012 食品添加剂甲醇2012-12-25 2013-01-25 312GB 29219-2012 食品添加剂山梨糖醇2012-12-25 2013-01-25313GB 29220-2012 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司盘65)2012-12-25 2013-01-25314GB 29221-2012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吐温20)2012-12-25 2013-01-25315GB 29222-2012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40)2012-12-25 2013-01-25316GB 29223-2012 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2012-12-25 2013-01-25 317GB 29224-2012 食品添加剂乙酸乙酯2012-12-25 2013-01-25 318GB 29225-2012 食品添加剂凹凸棒粘土2012-12-25 2013-01-25 319GB 29226-2012 食品添加剂天门冬氨酸钙2012-12-25 2013-01-25320GB 29226-2012 食品添加剂天门冬氨酸钙第1号修改单2014-12-01 2014-12-01321GB 29227-2012 食品添加剂丙酮2012-12-25 2013-01-25322GB 29681-2013 牛奶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23GB 29682-2013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24GB 29683-2013 动物性食品中对乙酰氨基酚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25GB 29684-2013 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3-09-16 2014-01-01326GB 29685-2013 动物性食品中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大观霉素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2013-09-16 2014-01-01327GB 29686-2013 猪可食性组织中阿维拉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3-09-16 2014-01-01328GB 29687-2013 水产品中阿苯达唑及其代谢物多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29GB 29688-2013 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3-09-16 2014-01-01330GB 29689-2013 牛奶中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31GB 29690-2013 动物性食品中尼卡巴嗪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3-09-16 2014-01-01332GB 29691-2013 鸡可食性组织中尼卡巴嗪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33GB 29692-2013 牛奶中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34GB 29693-2013 动物性食品中常山酮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35GB 29694-2013 动物性食品中13种磺胺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36GB 29695-2013 水产品中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多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37GB 29696-2013 牛奶中阿维菌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38GB 29697-2013 动物性食品中地西泮和安眠酮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2013-09-16 2014-01-01339GB 29698-2013 奶及奶制品中17β-雌二醇、雌三醇、炔雌醇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2013-09-16 2014-01-01340GB 29699-2013 鸡肌肉组织中氯羟吡啶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2013-09-16 2014-01-01341GB 29700-2013 牛奶中氯羟吡啶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2013-09-16 2014-01-01342GB 29701-2013 鸡可食性组织中地克珠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43GB 29702-2013 水产品中甲氧苄啶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44GB 29703-2013 动物性食品中呋喃苯烯酸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3-09-16 2014-01-01345GB 29704-2013 动物性食品中环丙氨嗪及代谢物三聚氰胺多残留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2013-09-16 2014-01-01谱-串联质谱法346GB 29705-2013 水产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47GB 29706-2013 动物性食品中氨苯砜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013-09-16 2014-01-01348GB 29707-2013 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49GB 29708-2013 动物性食品中五氯酚钠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2013-09-16 2014-01-01350GB 29709-2013 动物性食品中氮哌酮及其代谢物多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2013-09-16 2014-01-01351GB 29921-2013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2013-12-26 2014-07-01 352GB 29922-2013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2013-12-26 2014-07-01353GB 29923-2013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2013-12-26 2015-01-01354GB 29924-2013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2013-11-29 2015-06-01 355GB 29925-2013 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2013-11-29 2014-06-01 356GB 29926-2013食品添加剂磷酸酯双淀粉2013-11-29 2014-06-01 357GB 29927-2013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2013-11-29 2014-06-01 358GB 29928-2013食品添加剂酸处理淀粉2013-11-29 2014-06-01 359GB 29929-2013食品添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2013-11-29 2014-06-01 360GB 29930-2013食品添加剂羟丙基淀粉2013-11-29 2014-06-01 361GB 29931-2013食品添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2013-11-29 2014-06-01 362GB 29932-2013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2013-11-29 2014-06-01 363GB 29933-2013食品添加剂氧化羟丙基淀粉2013-11-29 2014-06-01 364GB 29934-2013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2013-11-29 2014-06-01 365GB 29935-2013食品添加剂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2013-11-29 2014-06-01 366GB 29936-2013食品添加剂淀粉磷酸酯钠2013-11-29 2014-06-01 367GB 29937-2013食品添加剂羧甲基淀粉钠2013-11-29 2014-06-01 368GB 29938-2013食品用香料通则2013-11-29 2014-06-01 369GB 29939-2013食品添加剂琥珀酸二钠2013-11-29 2014-06-01 370GB 29940-2013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亚锡二钠2013-11-29 2014-06-01 371GB 29941-2013食品添加剂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2013-11-29 2014-06-01372GB 29942-2013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l-α-生育酚)2013-11-29 2014-06-01373GB 29943-2013食品添加剂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2013-11-29 2014-06-01374GB 29944-2013食品添加剂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纽甜)2013-11-29 2014-06-01375GB 29945-2013食品添加剂槐豆胶(刺槐豆胶)2013-11-29 2014-06-01 376GB 29946-2013食品添加剂纤维素2013-11-29 2014-06-01377GB 29947-2013食品添加剂萜烯树脂2013-11-29 2014-06-01 378GB 29948-2013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2013-11-29 2014-06-01 379GB 29949-2013食品添加剂阿拉伯胶2013-11-29 2014-06-01 380GB 29950-2013食品添加剂甘油2013-11-29 2014-06-01 381GB 29951-2013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2013-11-29 2014-06-01 382GB 29952-2013食品添加剂γ-辛内酯2013-11-29 2014-06-01 383GB 29953-2013食品添加剂δ-辛内酯2013-11-29 2014-06-01 384GB 29954-2013食品添加剂δ-壬内酯2013-11-29 2014-06-01 385GB 29955-2013食品添加剂δ-十一内酯2013-11-29 2014-06-01 386GB 29956-2013食品添加剂δ-突厥酮2013-11-29 2014-06-01 387GB 29957-2013食品添加剂二氢-β-紫罗兰酮2013-11-29 2014-06-01 388GB 29958-2013食品添加剂l-薄荷醇丙二醇碳酸酯2013-11-29 2014-06-01 389GB 29959-2013食品添加剂d,l-薄荷酮甘油缩酮2013-11-29 2014-06-01 390GB 29960-2013食品添加剂二烯丙基硫醚2013-11-29 2014-06-01391GB 29961-2013 食品添加剂4,5-二氢-3(2H)噻吩酮(四氢噻吩-3-酮)2013-11-29 2014-06-01392GB 29962-2013食品添加剂2-巯基-3-丁醇2013-11-29 2014-06-01393GB 29963-2013 食品添加剂3-巯基-2-丁酮(3-巯基-丁-2-酮)2013-11-29 2014-06-01394GB 29964-2013食品添加剂二甲基二硫醚2013-11-29 2014-06-01 395GB 29965-2013食品添加剂二丙基二硫醚2013-11-29 2014-06-01 396GB 29966-2013食品添加剂烯丙基二硫醚2013-11-29 2014-06-01 397GB 29967-2013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三乙酯2013-11-29 2014-06-01 398GB 29968-2013食品添加剂肉桂酸苄酯2013-11-29 2014-06-01 399GB 29969-2013食品添加剂肉桂酸肉桂酯2013-11-29 2014-06-01 400GB 29970-2013食品添加剂2,5-二甲基吡嗪2013-11-29 2014-06-01 401GB 29971-2013食品添加剂苯甲醛丙二醇缩醛2013-11-29 2014-06-01 402GB 29972-2013食品添加剂乙醛二乙缩醛2013-11-29 2014-06-01 403GB 29973-2013食品添加剂2-异丙基-4-甲基噻唑2013-11-29 2014-06-01 404GB 29974-2013 食品添加剂糠基硫醇(咖啡醛) 2013-11-29 2014-06-01 405GB 29975-2013食品添加剂二糠基二硫醚2013-11-29 2014-06-01 406GB 29976-2013 食品添加剂1-辛烯-3-醇2013-11-29 2014-06-01 407GB 29977-2013食品添加剂2-乙酰基吡咯2013-11-29 2014-06-01 408GB 29978-2013 食品添加剂2-己烯醛(叶醛) 2013-11-29 2014-06-01 409GB 29979-2013食品添加剂氧化芳樟醇2013-11-29 2014-06-01 410GB 29980-2013食品添加剂异硫氰酸烯丙酯2013-11-29 2014-06-01411GB 29981-2013 食品添加剂N-乙基-2-异丙基-5-甲基-环己烷甲酰胺2013-11-29 2014-06-01412GB 29982-2013 食品添加剂δ-己内酯2013-11-29 2014-06-01 413GB 29983-2013 食品添加剂δ-十四内酯2013-11-29 2014-06-01 414GB 29984-2013 食品添加剂四氢芳樟醇2013-11-29 2014-06-01 415GB 29985-2013 食品添加剂叶醇(顺式-3-己烯-1-醇) 2013-11-29 2014-06-01416GB 29986-2013 食品添加剂6-甲基-5-庚烯-2-酮2013-11-29 2014-06-01 417GB 29987-2013 食品添加剂丁苯橡胶2013-11-29 2014-06-01 418GB 29988-2013 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钾(褐藻酸钾)2013-11-29 2014-06-01419GB 29989-2013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左旋肉碱的测定2013-11-29 2014-06-01420GB 30601-2014 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2014-04-29 2014-11-01 421GB 30602-2014 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2014-04-29 2014-11-01 422GB 30603-2014 食品添加剂乙酸钠2014-04-29 2014-11-01 423GB 30605-2014 食品添加剂甘氨酸钙2014-04-29 2014-11-01 424GB 30606-2014 食品添加剂甘氨酸亚铁2014-04-29 2014-11-01 425GB 30607-2014 食品添加剂酶解大豆磷脂2014-04-29 2014-11-01 426GB 30608-2014 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钠2014-04-29 2014-11-01427GB 30609-2014 食品添加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2014-04-29 2014-11-01428GB 30610-2014 食品添加剂乙醇2014-04-29 2014-11-01 429GB 30611-2014 食品添加剂异丙醇2014-04-29 2014-11-01430GB 30612-2014 食品添加剂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2014-04-29 2014-11-01431GB 30613-2014 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铵2014-04-29 2014-11-01 432GB 30614-2014 食品添加剂氧化钙2014-04-29 2014-11-01 433GB 30615-2014 食品添加剂竹叶抗氧化物2014-04-29 2014-11-01 434GB 30616-2014 食品用香精2014-04-29 2014-11-01 435GB 31620-2014 食品添加剂β-阿朴-8´-胡萝卜素醛2014-12-01 2015-05-01 436GB 31623-2014 食品添加剂硬脂酸钾2014-12-01 2015-05-01 437GB 27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面筋制品2014-12-31 2015-05-24 438GB 2712-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2014-12-31 2015-05-24 439GB 271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酿造酱2014-12-31 2015-05-24 440GB 709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2014-12-31 2015-05-24441GB 9678.2-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2014-12-31 2015-05-24442GB 1013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调味品2014-12-31 2015-05-24 443GB 1310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2014-12-31 2015-05-24444GB 15193.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程序2014-12-31 2015-05-24445GB 15193.2-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2014-12-31 2015-05-24446GB 15193.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急性经口毒性试验2014-12-31 2015-05-24447GB 15193.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2014-12-31 2015-05-24448GB 15193.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2014-12-31 2015-05-24449GB 15193.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小鼠精原细胞或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2014-12-31 2015-05-24450GB 15193.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2014-12-31 2015-05-24451GB15193.1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外哺乳类细胞DNA损伤修复(非程序性DNA合成)2014-12-31 2015-05-24452GB15193.12-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外哺乳类细胞HGPRT基因突变试验2014-12-31 2015-05-24453GB15193.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毒物动力学试验2014-12-31 2015-05-24454GB15193.2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外哺乳类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2014-12-31 2015-05-24455GB15193.2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受试物试验前处理方法2014-12-31 2015-05-24456GB 15203-201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糖2014-12-31 2015-05-24 457GB 1674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2014-12-31 2015-05-24 458GB 1740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膨化食品2014-12-31 2015-05-24 459GB 1929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2014-12-31 2015-05-24 460GB 1930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2014-12-31 2015-05-24461GB 2998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胶基及其配料2014-12-31 2015-05-24462GB 3161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酪蛋白磷酸肽2014-12-31 2015-05-24463GB 3161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棉子糖2014-12-31 2015-05-24464GB 3161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决明胶2014-12-31 2015-05-24465GB 3162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2014-12-31 2015-05-24466GB 3162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水杨酸苄酯(柳酸苄酯)2014-12-31 2015-05-24467GB 3162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香芹酚2014-12-31 2015-05-24468GB 3162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高岭土2014-12-31 2015-05-24469GB 3162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酰胺2014-12-31 2015-05-24470GB 3163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乙烯醇2014-12-31 2015-05-24471GB 3163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氢气2014-12-31 2015-05-24472GB 3163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2014-12-31 2015-05-24苯乙烯473GB 5009.1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5009.15-20032015-01-28 2015-07-28474GB 5009.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锡的测定GB5009.16-20032015-01-28 2015-07-28475GB5009.12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GB5009.123-20032015-01-28 2015-07-28476GB5009.22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GB5009.223-20032015-01-28 2015-07-28477GB 827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甜菊糖苷2015-01-28 2015-07-28478GB 15193.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2015-01-28 2015-07-28479GB 2225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三氯蔗糖(蔗糖素)的测定2015-01-28 2015-07-28480GB 31622-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杨梅红2015-01-28 2015-07-28481GB 3162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然胡萝卜素2015-01-28 2015-07-28482GB 3162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氢茉莉酮酸甲酯2015-01-28 2015-07-28483GB 3163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氢化铵2015-01-28 2015-07-28484GB 31632-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镍2015-01-28 2015-07-28485GB 3163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珍珠岩2015-01-28 2015-07-28。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三)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三)5.1.1 急性毒性实验了解受试物的急性毒性强度、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测定LD50,为进一步举行毒性实验的剂量和毒性观看指标的挑选提供依据,并按照LD50举行急性毒性剂量分级。
5.1.2 遗传毒性实验了解受试物的遗传毒性以及筛查受试物的潜在致癌作用和细胞致突变性。
5.1.3 28天经口毒性实验在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受试物毒作用性质、剂量-反应关系和可能的靶器官,得到28天经口未观看到有害作用剂量,初步评价受试物的平安性,并为下一步较长久毒性和慢性毒性实验剂量、观看指标、毒性尽头的挑选提供依据。
5.1.4 90天经口毒性实验观看受试物以不同剂量水平经较长久喂养后对试验动物的毒作用性质、剂量-反应关系和靶器官,得到90天经口未观看到有害作用剂量,为慢性毒性实验剂量挑选和初步制定人群平安接触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5.1.5 致畸实验了解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畸作用和发育毒性,并可得到致畸作用和发育毒性的未观看到有害作用剂量。
5.1.6 生殖毒性实验和生殖发育毒性实验了解受试物对试验动物繁殖及对子代的发育毒性,如性腺功能、发情周期、交配行为、妊娠、分娩、哺乳和断乳以及子代的生长发育等。
得到受试物的未观看到有害作用剂量水平,为初步制定人群平安接触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5.1.7 毒物动力学实验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汲取、分布和排泄速度等相关信息;为挑选慢性毒性实验的合适试验动物种(species),系(Strain)提供依据;了解代谢产物的形成状况。
5.1.8 慢性毒性实验和致癌实验了解经长久接触受试物后浮现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确定未观看到有害作用剂量,为受试物能否应用于食品的终于评价和制定健康指导值提供依据。
5.2 各项毒理学实验结果的判定 5.2.1 急性毒性实验如LD50小于人的推举(可能)摄入量的100倍,则普通应放弃该受试物用于食品,不再继续举行其他毒理学实验。
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2)的公告
[ [ [ [ [ [ [ [
c e l l s [ J ] .N e u r o l o g i a , 2 0 0 4, 1 9 ( 2 ): 7 3 - 7 6 .
2 7 3 3. 2 7 4 7.
示 青 霉素 G、 D P H和 5 . F u 的神 经 发 育 毒 性 依 次 为 无、 弱、 强, 该结 果与受试 物发育毒性 特点一致 , 评
价 模 型 的有 效 性 得 到 初 步 验 证 。该 评 价 模 型 可 用
Ge r ma i n N, B a n d a E, G r a be l L. Emb yo r n i c s t e m c e l l
a c e t a t e a n d a r o c l o r 1 2 5 4 u s i n g a n e w e n d p o i n t o f t h e e mb yo r n i c
s t e m c e l l t e s t [ J ] .I n t J T o x i c o l , 2 0 1 1 , 3 0 ( 5 ) : 4 9 8 - 5 0 9 .
e m b yo r n i c s t e m c e l l t e s t [ J ] .J Ap p l T o x i c o l , 2 0 1 2, 3 2( 8) :
6l 7 _ 6 2 6.
B a c k D H,P a r k S H,P a r k J H,e t a 1 . E mb yo r t o x i c i t y o f l e a d( 1 I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征求意见稿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本标准代替GB 15193.1—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本标准与GB15193.1-2003相比,主要修改如下:——修订“范围”中受试物的具体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评价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的安全性,检验对象包括食品及其原料、食品添加剂、新资源食品、辐照食品、食品相关产品(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及食品污染物。
”;——在“术语”中增加“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用于食品的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和“食品污染物”;——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改为“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内容”,删去四个阶段的划分。
急性毒性试验增加“限量法(Limit test)、上-下法(Up-down Procedure)”,遗传毒性试验删除“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增加“体外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试验”并明确了试验组合,将“30天和90天喂养试验”改为“28天经口毒性试验”和“90天经口毒性试验”,将“繁殖试验”改为“生殖毒性试验”,增加“生殖发育毒性试验”,将“代谢试验”改为“毒物动力学试验”;——在“对不同受试物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中:细化“新资源食品”、“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用于食品的的洗涤剂和消毒剂”的原则,修改兽药残留的参照方法;——在“毒理学试验的目的”中:将“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分成两条:“90天喂养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在“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中:将“试验指标的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和“生理作用与毒性作用”合并改为“试验指标的统计学意义、生物学意义和毒理学意义”;将“人的可能摄入量”改为“特殊人群和敏感人群”;“安全系数”改为“不确定系数”。
完整毒理学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毒物单纯扩散正确的是AA.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不消耗能量 B.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消耗能量C. 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不消耗能量 D.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消耗能量2.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一般需要经过BA.一个阶段 B.两个阶段 C.三个阶段 D.四个阶段3.食品毒理学研究食品中化学物的毒性主要采用BA.体外试验 B.体内试验C.流行病学研究 D.人体观察4.影响化学物毒性的实验条件主要是DA.实验动物的物种、实验动物的品系以及实验动物的个体因素与毒性反应B.温度与湿度、昼夜节律以及动物的饲养条件C.实验动物的性别、年龄、生理状况和营养状况D.途径和溶剂、染毒次数以及动物的饲养条件5.外源化学物致敏作用研究的首选动物为AA.豚鼠 B.大鼠 C.家兔 D、小鼠6.亚慢性毒性试验染毒期限一般为BA。
24小时 B.1—3个月 C.1年 D.2年7.慢性毒性试验中,高、中、低各剂量组间的剂量组距一般相差不小于CA.4倍 B.3倍 C.2倍 D.1倍8.基因中DNA序列的改变.通常称为A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畸变C.染色体的结构改变 D.染色体的数目改变9.细胞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叫做BA.整倍体 B.非整倍体 C.断裂 D.断片10.有些化学物质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其原形或其化学水解产物就可以引起生物体的突变,该化学物称为DA.染色体畸变剂 B.间接诱变剂C. 基因突变剂 D.直接诱变剂11.化学致癌的多阶段学说认为,化学致癌一般包括CA。
致癌和促癌阶段 B.致癌、促长和进展阶段C.引发、促长和进展阶段 D.促癌、致癌和进展阶段12.哺乳动物致癌试验中,整个试验结束后,患瘤动物总数在有效动物总数中所占的百分率,称为DA.癌变发生率 B.癌变发生数C.肿瘤发生数 D。
肿瘤发生率13.从孕体的主要发育阶段来看,对外源化学物损伤极为敏感的胚胎时期是BA.着床期 B.器官形成期C.胎儿期 D.原肠期1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第三阶段试验中的最敏感指标所得的NOAEL,若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倍,则说明CA.该受试物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 B.该受试物毒性较弱C 该受试物毒性较强 D.该受试物应进行慢性毒性试验15.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AA,解磷定 B.石灰水 C.乙酰胺 D.美兰16.动物试验结果已证明,黄曲霉毒素主要诱发CA.皮肤癌 B.淋巴癌 C.肝癌 D.肺癌·17.在进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时,凡属毒理学资料比较完整,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日允许摄人量或不需规定日允许摄人量者,要求进行CA.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B.急性毒性试验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C 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D.急性毒性试验18.慢性锌中毒的临床表现是CA. 便秘 B.神经性皮炎C.顽固性贫血 D.血红蛋白含量升高19.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DA.神经系统症状 B.心血管病变C.胃肠道症状 D.牙齿和骨骼的损害20.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BA.微生物 B 外来化学物质C.寄生虫或虫卵 D.环境污染物21.若想定性描述一种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宜选用AA.危害性 D.毒性 C.危险性 D.毒效应22.一般认为,外源化学物的致突变作用属于AA.迟发毒性作用 B.可逆毒性作用C.一般毒性作用 D.无阈毒性作用23.在生物体内可测量的生化、生理、行为、病理组织学或其他方面的变化,称为DA.接触生物学标志 D.反应生物学标志C.效应生物学标志 D.易感性生物学标志24.苦杏仁中毒属于AA.氰苷中毒 B.皂素中毒 C.真菌中毒 D.霉菌毒素中毒25.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著名水俣病是由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引起的,主要含重金属( B )A.铜B.汞C.铅D.铁26.按照丙烯酰胺来源推断,下列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最高的是( D )A.大米B.面粉C.黄瓜D.薯片27.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 A )A.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B.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28.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类是( A )A.B1B.G1C.M2D.G229.就营养因素而言,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属于有效促长剂的是( ?A )A.碳水化合物合理脂类B.维生素AC.维生素CD.维生素B2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B.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C.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31.致畸指数是( ?C )A.母体LD50与胎仔最小摄入量之比B.母体LD50与胎仔最小致畸作用剂量之比C.母体LD50与胎仔最大致畸作用剂量之比D.母体LD50与致畸危害指数之比32.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是1993年投放美国市场的( B )A.大豆B.西红柿C.玉米D.马铃薯33.下列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 A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B2D.维生素C34.危险度是( ?A )A.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能力B.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C.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性估计D.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量估计二、填空题1.毒理学中的剂量通常是指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量或给予机体化学物质的量,一般以mg/kg 表示。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5.07•【文号】国卫办食品函[2014]386号•【施行日期】2014.05.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食品安全正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食品函〔2014〕3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各有关单位: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工作部署,为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我委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2014年-2015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4年5月7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2014年-2015年)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为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关于食品标准清理整合的工作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15年底,完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整合工作,基本解决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形成标准框架、原则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基本一致,主要食品安全指标和控制要求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和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二、工作原则(一)确保安全,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
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整合的要求,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确保标准内容涵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要求。
(二)科学合理,以风险评估为基础。
坚持科学制定标准原则,优化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细化各类标准的整合原则和操作方案,以风险监测数据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保证食品安全标准内容的科学合理。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殖发育毒性试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的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受试物的生殖发育毒性作用。
2术语和定义2.1生殖毒性生殖毒性指对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或能力的损害和对后代的有害影响。
生殖毒性既可发生于妊娠期,也可发生于妊前期和哺乳期。
表现为外源化学物对生殖过程的影响,例如生殖器官及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对性周期和性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生育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等。
2.2发育毒性个体在出生前暴露于受试物、发育成为成体之前(包括胚期、胎期以及出生后)出现的有害作用,表现为发育生物体的结构异常、生长改变、功能缺陷和死亡。
2.3母体毒性受试物引起亲代雌性妊娠动物直接或间接的健康损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少、功能异常、中毒体征,甚至死亡。
2.4功能发育毒性经母体给予受试物后,其子代从出生后直到性成熟期间出现的机体或器官功能运用能力的改变或延迟,包括器官系统、生化、免疫等功能的变化。
其中功能的改变或延迟往往要在出生后经过相当时间才能判断,如听力或视力异常、行为发育迟缓等。
3 试验目的和原理本实验包括三代(F0、F1和F2代)。
F0和F1代给予受试物,观察生殖毒性,F2代观察功能发育毒性。
提供关于受试物对雌性和雄性动物生殖发育功能影响:如性腺功能、交配行为、受孕、分娩、哺乳、断乳以及子代的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情况等。
毒性作用主要包括子代出生后死亡的增加,生长与发育的改变,子代的功能缺陷(包括神经行为、生理发育)和生殖异常等。
4 试验方法4.1受试物受试物应首先使用原始样品,若不能使用原始样品,应按照受试物处理原则对受试物进行适当处理。
将受试物掺入饲料、饮用水或灌胃给予。
4.2实验动物4.2.1动物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选择已有资料证明对受试物敏感的动物物种和品系,一般啮齿类动物首选大鼠,避免选用生殖率低或发育缺陷发生率高的品系。
为了正确地评价受试物对动物生殖和发育能力的影响,两种性别的动物都应使用。
2014年发布的食品标准汇总
GB 30612-2014 GB 30613-2014 GB 30614-2014 GB 30615-2014 GB 30616-2014 GB 28402-2012 GB 10789-2007 GB 5009.5-2010 GB/T 27590-2011 GB/T 31273-2014 GB/T 15425-2014 GB/T 31114-2014 GB/T 31115-2014 GB/T 31116-2014 GB/T 31119-2014 GB/T 31120-2014 GB/T 31121-2014 GB/T 31122-2014 GB/T 31123-2014 GB/T 10533-2014 GB/T 10535-2014 GB/T 13210-2014 GB/T 20799-2014 GB/T 30723-2014 GB/T 30767-2014 GB/T 30768-2014 GB/T 30769-2014 GB/T 30762-2014 GB/T 30763-2014
GB 15193.2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 GB 29226-2012 GB 1888-2014 GB 22570-2014 GB 30601-2014 GB 30602-2014 GB 30603-2014 GB 30605-2014 GB 30606-2014 GB 30607-2014 GB 30608-2014 GB 30609-2014 GB 30610-2014 GB 306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氨酸 钙 第1号修改单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铵 辅食营养补充品 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 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 食品添加剂 乙酸钠 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钙 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亚铁 食品添加剂 酶解大豆磷脂 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钠 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 食品添加剂 乙醇 食品添加剂 异丙醇
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丙烯酰胺的控制与预防 避免过度烹饪食品; 提倡平衡膳食,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摄 入,多吃水果和蔬菜;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条件
第一节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 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 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
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法》第二章就“食品安全风险监 测和评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 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 评估。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 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 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 安全风险评估。 对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和饲 料添加剂等的安全性评估,应当有食品安全风险评 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参加。……
暴露评估的目的在于求得某种危害物对人体 的暴露剂量、暴露频率、时间长短、路径及 范围。
暴露评估中主要是根据膳食调查和各种食品 中化学物质暴露水平调查的数据来进行的。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 描述、暴露(量)评估、风险特征描述四 基本步骤。
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 生不良作用的生物、化 学、物理因子 暴露(量)评估:膳食 摄入量的估测
第二节 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当 的措施,尽可能有效的控制食品风险, 从而保障公众健康。
风险管理包括制定和实施国家法律、法 规、标准以及相关监管措施。
二、风险管理的措施
制定最高限量 制定食品标签标准
实施公众教育计划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 描述、暴露(量)评估、风险特征描述四个 基本步骤。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引言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毒理学评价作为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是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规制定的,旨在评估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本文将介绍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
1. 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价食品暴露于高剂量的短期作用下对动物的毒性效应。
常用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包括LD50测定法和急性口服毒性试验。
其中,LD50测定法是通过给予动物不同剂量的食品,观察并计算半数动物死亡的中位数剂量,以此评估食品的急性毒性。
2. 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价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的食品对动物的毒性效应。
常用的慢性毒性试验方法包括90天喂养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
其中,90天喂养试验通过给予动物长期暴露于食品,观察并评估其对动物生理、生化参数以及器官损伤等的影响。
而生殖毒性试验则是通过给予动物长期暴露于食品,观察并评估其对生殖能力、胚胎发育以及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3. 遗传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用于评价食品对遗传物质(DNA)的损伤效应。
常用的遗传毒性试验方法包括细菌反转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通过检测食品对细菌或动物染色体的畸变、突变以及微核的形成等指标,来评估食品的遗传毒性。
4. 致癌性试验致癌性试验用于评价食品对动物致癌的潜在风险。
常用的致癌性试验方法包括饲喂试验和皮肤涂抹试验。
其中,饲喂试验通过给予动物长期暴露于食品,观察并评估其对动物发生肿瘤的影响。
而皮肤涂抹试验则是将食品直接涂抹在动物皮肤上,观察并评估其对动物发生肿瘤的影响。
5. 免疫毒性试验免疫毒性试验用于评价食品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
常用的免疫毒性试验方法包括免疫功能指标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和体内抗体产生等。
这些试验方法通过检测食品对动物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来评估食品的免疫毒性。
6. 毒素检测毒素检测是评价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食品毒理学_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食品毒理学_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按照毒作用发生的部位分为()。
参考答案: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2.到达剂量又称()或生物有效剂量,是指吸收后到达靶器官(如组织、细胞)的外源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剂量。
参考答案:靶剂量3.()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
参考答案:最大耐受剂量(MTD或LD0)4.20世纪60年代,震惊世界的“()”(1961)和Rachel Carson的著作()的出版(1962),极大地推动了毒理学科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反应停事件_《寂静的春天》5.()是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ATA)的病原物质。
参考答案:T-2毒素6.毒物按其来源可分为()。
参考答案:内源性毒物和外源性毒物7.化学物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是()。
参考答案:毒性8.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量或给予机体化学物质的量是()。
单位:mg/kg体重,mg/cm2皮肤。
参考答案:剂量9.Mithridates米塔拉达梯六世(公元前131~前63)可能是系统研究()的第一人,因而被认为是()创始人。
参考答案:人体毒物_临床毒理学10.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为()。
参考答案:金属毒物_挥发性毒物和非挥发性毒物_其他毒物(如箭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等)_阴离子毒物11.1994、2003、2014年我国分别正式颁布、实施、修订了()。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12.()指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人体内的特定化学物质的总量,在此剂量下,终生每日摄人该化学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可测量出的健康危害,单位用()表示。
参考答案:mg/(kg bw)_每日容许摄入量(ADI)13.化学物的物理特性在()方面影响毒性效应。
参考答案:脂/水分配系数_电离度_挥发度_分散度14.古希腊人认为,医药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他们对()有着深入广泛的了解。
参考答案:植物毒物、金属毒物和解毒剂15.( ) 又称外剂量,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如人、指示生物、生态系统)的接触剂量,可以是单次接触或某浓度下一定时间的持续接触。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
一、《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GB15193.1-2003)
该程序规定了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总体原则、程序、方法和结果判定,适用于拟用于食品的化学和生物物质,如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用微生物等。
该程序规定的试验方法包括:
* 急性毒性试验
* 蓄积毒性试验
* 亚慢性毒性试验
* 慢性毒性试验
* 致癌试验
* 生殖毒性试验
* 致突变试验
* 免疫毒性试验
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方法标准》
该标准系列包括《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精原细胞或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啮齿类动物显性致死试验》、《28天经口喂养试验》、《6个月经口喂养试验》、《12个月经口喂养试验》、《致癌试验》、《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中常用的试验方法的具体要求,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动物、试验剂量、试验方法、试验评价等。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还发布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2022版),其中第4章“毒理学评估”对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一般原则、方法和结果判定进行了详细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殖发育毒性试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的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受试物的生殖发育毒性作用。
2术语和定义2.1生殖毒性生殖毒性指对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或能力的损害和对后代的有害影响。
生殖毒性既可发生于妊娠期,也可发生于妊前期和哺乳期。
表现为外源化学物对生殖过程的影响,例如生殖器官及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对性周期和性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生育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等。
2.2发育毒性个体在出生前暴露于受试物、发育成为成体之前(包括胚期、胎期以及出生后)出现的有害作用,表现为发育生物体的结构异常、生长改变、功能缺陷和死亡。
2.3母体毒性受试物引起亲代雌性妊娠动物直接或间接的健康损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少、功能异常、中毒体征,甚至死亡。
2.4功能发育毒性经母体给予受试物后,其子代从出生后直到性成熟期间出现的机体或器官功能运用能力的改变或延迟,包括器官系统、生化、免疫等功能的变化。
其中功能的改变或延迟往往要在出生后经过相当时间才能判断,如听力或视力异常、行为发育迟缓等。
3 试验目的和原理本实验包括三代(F0、F1和F2代)。
F0和F1代给予受试物,观察生殖毒性,F2代观察功能发育毒性。
提供关于受试物对雌性和雄性动物生殖发育功能影响:如性腺功能、交配行为、受孕、分娩、哺乳、断乳以及子代的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情况等。
毒性作用主要包括子代出生后死亡的增加,生长与发育的改变,子代的功能缺陷(包括神经行为、生理发育)和生殖异常等。
4 试验方法4.1受试物受试物应首先使用原始样品,若不能使用原始样品,应按照受试物处理原则对受试物进行适当处理。
将受试物掺入饲料、饮用水或灌胃给予。
4.2实验动物4.2.1动物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选择已有资料证明对受试物敏感的动物物种和品系,一般啮齿类动物首选大鼠,避免选用生殖率低或发育缺陷发生率高的品系。
为了正确地评价受试物对动物生殖和发育能力的影响,两种性别的动物都应使用。
所选动物应注明物种、品系、性别、体重和周龄。
同性别实验动物个体间体重相差不超过平均体重的±20%。
选用的亲代(F0代)雌鼠应为非经产鼠、非孕鼠。
4.2.2实验动物数目为了获得具有统计学要求的基本试验数据,正确地评价受试物对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包括F0代动物生殖、妊娠和哺育的过程,子一代(F1代)动物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的吸乳、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子二代(F2代)动物从出生到断乳的生长发育过程相关指标)可能引起的毒性作用,交配的动物数应保证每个受试物组及对照组都能至少获得20只孕鼠。
一般在试验开始时两种性别每组各需要30只(F0代),在后续的试验中用来交配的动物每种性别每组各需要25只(F1代)(至少每窝雌雄各取1只,最多每窝雌雄各取2只)。
4.2.3动物准备试验前动物在实验动物房至少应进行3d~5d环境适应和检疫观察,方可进行生殖发育毒性试验。
4.2.4动物饲养环境室内温度23±3°C,相对湿度40~70%,人工照明的情况下光照和黑夜时间分别为12h。
实验动物按单笼或按性别分笼饲养,自由饮食、饮水。
孕鼠临近分娩时,应单独饲养在分娩笼中,需要时笼中放置造窝垫料。
4.3剂量及分组将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至少设三个受试物组和一个对照组。
如果受试物使用溶剂,对照组应给予溶剂的最大使用量。
如果受试物引起动物食物摄入量和利用率下降时,那么对照组动物需要与试验组动物配对喂饲。
某些受试物的高剂量受试物组设计应考虑其对营养素平衡的影响,对于非营养成分受试物剂量不应超过饲料的5%。
在受试物理化和生物特性允许的条件下,最高剂量应使F0和F1代动物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但不引起动物死亡;中间剂量可引起轻微的毒性反应;低剂量应不引起亲代及其子代动物的任何毒性反应。
如果受试物的毒性较低,1000mg/kg BW的剂量仍未观察到对生殖发育过程有任何毒副作用,则可以采用限量试验,即试验不再考虑增设受试物其它剂量组。
若高剂量的预试验观察到明显的母体毒性作用,但对生育无影响,也可以采用限量试验。
4.4试验步骤4.4.1受试物给予4.4.1.1试验期间,所有动物应采用相同的方式给予受试物;如受试物经灌胃给予,灌胃频次按每天1次,每周7d给予受试物。
各代大鼠给予的受试物剂量(按动物体重给予,mg/kg体重或g/kg体重)、饲料和饮水相同。
4.4.1.2根据受试物的特性或试验目的,可将受试物掺入饲料、饮水或灌胃给予。
首选掺入饲料,若受试物加入饲料或饮水中影响动物的适口性,则应选择灌胃给予受试物。
4.4.1.3 受试物灌胃给予,要将受试物溶解或悬浮于合适的溶媒中,首选溶媒为水、不溶于水的受试物可使用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油等),不溶于水或油的受试物亦可使用羧甲基纤维素、淀粉等配成混悬液或糊状物等。
受试物应新鲜配制,有资料表明其溶液或混悬液储存稳定者除外。
应每日在同一时间灌胃1次,每周称体重2次,根据体重调整灌胃体积。
灌胃体积一般不超过10mL/kg BW,如为水溶液时,最大灌胃体积可达20 mL/kg BW;如为油性液体,灌胃体积应不超过5mL/kg BW;各组灌胃体积一致。
4.4.1.4 受试物掺入饲料或饮水给予,要将受试物与饲料(或饮水)充分混匀并保证该受试物配制的稳定性和均一性,以不影响动物摄食、营养平衡和饮水量为原则,受试物掺入饲料比例一般小于质量分数5%,若超过5%时(最大不应超过10%),调整对照组饲料营养素水平(若受试物无热量或营养成份,且添加比例大于5%时,对照组饲料应填充甲基纤维素等,掺入量等同高剂量),使其与剂量组饲料营养素水平保持一致;亦可视受试物热量或营养成份的状况调整剂量组饲料营养素水平,使其与对照组饲料营养素水平保持一致。
受试物剂量单位是每公斤体重所摄入受试物的毫克(或克)数,即mg/kg BW (或g/kg BW),当受试物掺入饲料其剂量单位亦可表示为mg/kg(或g/kg)饲料,掺入饮水则表示为mg/mL水。
受试物掺入饲料时,需将受试物剂量(mg/kg BW)按动物每100g体重的摄食量折算为受试物饲料浓度(mg/kg饲料)。
4.4.2试验方法选用断乳后7~9周的F0代雄鼠,适应3~5d后开始给予受试物,大鼠给予受试物持续10周(小鼠8周)。
交配结束后,对F0代雄鼠进行剖检。
F0代雌鼠适应3~5d后开始给予受试物,到交配前至少持续10周。
在3周交配期、妊娠期,直到子代F1断乳整个试验期间,F0代雌鼠每天给予受试物。
F1代仔鼠断乳后,给予受试物,并将一直延续直到F2代断乳。
实验期间根据受试物的代谢和蓄积特性,可适当调整给予剂量。
表1 大鼠生殖发育试验程序试验周期亲代(F0)子一代(F1)子二代(F2)第1~第10周末给予受试物第11~第13周末交配(给予受试物)第14~第16周末妊娠(给予受试物),结束后处死雄鼠第17~第19周末哺乳(给予受试物),结束后处死雌鼠出生后4天,每窝调整为8只仔鼠,进行仔鼠生理发育观察第20~第29周末给予受试物第30~第32周末交配(给予受试物)第33~第35周末妊娠(给予受试物),结束后处死雄鼠第36~第38周末哺乳(给予受试物),结束后处死雌鼠出生后4天,每窝调整为8只仔鼠,进行仔鼠生理发育观察第39周~实验结束仔鼠生理发育观察仔鼠神经行为检测4.4.3 交配4.4.3.1生殖发育毒性试验可用1∶1(雌、雄各1)或1∶2(1雄对∶2雌)交配。
4.4.3.2 每次交配时,每只雌鼠应与从同一受试物组随机选择的单只雄鼠同笼(1:1交配),配对同笼的雌、雄鼠应作标记。
所有雌鼠在交配期应每天检查精子或阴栓,直到证明已交配为止,并在证明已交配后尽快将雌、雄鼠分开。
查到精子或阴栓的当天为受孕0d。
4.4.3.3 子代F1大鼠鼠龄13周(小鼠11周)才可交配。
对子代F1的交配,同一受试物组中每窝随机选择与另一窝仔鼠1∶1交叉交配产生子代F2。
参与交配的仔鼠,每窝雌、雄至少各有1只,且应随机抽出,而不应按体重选择。
没有被选中的F1 代雌性和雄性仔鼠至F2代仔鼠断乳时处死。
4.4.3.4 如果经过3个发情期或2周仍未交配成功,应将交配的雌、雄鼠分开,不再继续同笼。
同时应对不育的动物进行检查,分析其原因。
另外,也可将未成功交配的动物与证实过生育功能正常的动物重新配对,并在需要时进行生殖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发情周期和精子发生周期的检查。
4.4.3.5 由于给予受试物作用导致窝仔鼠数目无法达到实验要求,或在第一次交配过程中观察到可疑的变化和结果时,可进行亲代(F0代)或子一代大鼠(F1代)的第二次交配。
第二次交配时,推荐使用未交配的雌(雄)大鼠与已交配过的雄(雌)大鼠进行。
第二次交配一般在第一次交配所产幼鼠断乳后1周进行。
4.4.4每窝仔鼠数量的标准化F0和F1代母鼠妊娠和哺乳期间给予受试物,允许正常产仔并抚养后代到断乳期。
F1代仔鼠出生后第4d,采用随机的方式(而不是以体重为依据),将每窝仔鼠数目进行调整,剔除多余的仔鼠,达到每窝仔鼠性别和数目的统一。
每窝尽可能选4只雄鼠和4只雌鼠,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部分调整(5只雄鼠和3只雌鼠),但每窝应不少于8只幼鼠。
F2代仔鼠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调整。
5 观察指标5.1 对实验动物做全面的临床检查,记录受试物毒性作用所产生的体症、相关的行为改变、分娩困难或延迟的迹象等所有的毒性指征及死亡率。
5.2 交配期间应检查雌鼠(F0和F1代)的阴道和子宫颈,判断雌鼠的发情周期有无异常。
5.3 交配前和交配期,实验动物摄食量可每周记录一次,而妊娠期间可考虑逐日记录。
如受试物通过掺入饮水方式给予,则需每周计算一次饮水消耗量。
产仔后,母鼠的摄食量也应需记录,时间可选择与每窝仔鼠称量体重同时进行。
5.4 参与生殖的动物(F0和F1代)应在给予受试物的第一天进行称重,以后每周称量体重一次,逐只记录。
5.5试验结束时,选取F0和F1代雄鼠的附睾,进行精子形态、数量以及活动能力的观察和评价。
可先选择对照组和高剂量组的动物进行检查,每只动物至少检查200个精子。
如检查结果有提示,则进一步对低、中剂量组动物进行检查。
5.6为确定每窝仔鼠数量、性别、死胎数、活胎数和是否有外观畸形,每窝仔鼠应在母鼠产仔后尽快对其进行检查。
死胎、哺乳期间死亡的仔鼠以及产后第4d由于窝标准化而需处死的仔鼠的尸体,均需妥善保存并做病理学检查。
5.7对明显未孕的大鼠和小鼠(不包含兔),可处死后取其子宫,采用硫化铵染色等方法检查着床数,以证实胚胎是否在着床前死亡。
5.8存活的仔鼠在出生后的当天上午、第4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进行计数和体重称量,并观察和记录母鼠及子代生理和活动是否存在异常。
5.9以窝为单位,检查并记录全部F1代仔鼠生理发育指标,建议选择断乳前耳廓分离、睁眼、张耳、出毛、门齿萌出时间,以及断乳后雌性阴道张开和雄性睾丸下降的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