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文言词语和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编写意图
一、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是为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结合所学过的五个必修模块中的文言文,掌握积累并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三、尝试以专题研究和小论文写作的方式,探究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现代汉语修养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建议
一、在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教学中,不必过多地讲解文言知识的概念和术语。要让学生明确,教材已经提供了一个“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知识框架,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利用这个框架积累、梳理文言知识,掌握方法,养成习惯上。
二、文言实词的教学,要指导学生关注那些在古文中经常出现,而且容易跟现代汉语相混淆的词语,提高对这些词语的敏感性,注意把握它们和现代汉语的细微差别。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其中的“速”字,古文中有“迅速”的意思,如:“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也有“召请”(不速之客)、“招致”的意思,“迅速”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最普遍。“始速祸焉”中的“速”字当“招致”讲,但学生一不留神就容易理解成“迅速”。这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明确只有讲成“招致”,才能准确地把握苏洵对燕国灭亡原因的看法。而对那些没有普遍意义的字词则不必追求字字落实。
三、文言虚词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虚词用法的理解上。要帮助学生懂得常见虚词在上下文里的具体作用,并能进行分析和比较。学生对某一虚词的用法能随口说出几个课文中的句子加以解释,这最能表现出学生的文言虚词掌握情况,教师不要要求学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些
虚词具有哪些种用法。虚词的教学常常借助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指导学生深刻准确地理解古文的原意。例如,比较“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并序》)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列传》)两句中的“遂”字。“遂”一般解释为“于是、就”,带入前一句,顺理成章;带入后一句,粗看似乎也行,细看则不足以表现屈原的精神品格。指导学生再查工具书,“遂”字还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终于、竟”,《屈原列传》一例正是这一解释的最好体现。
四、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句式的语法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句子形式,自然会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不同,文言句式教学的重点就应放在这“不同”上。目前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也在日渐贴近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实际,不少试题都涉及到文言句式的知识。如2004年广东卷中有一题要求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中一句是:“不识吾子奚以知之?”这就是一个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奚以知之”翻译时应按“以奚知之”的顺序,全句的意思是“不知道您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呢?”像这样一些内容都为一般文言文所常见,具有典型的意义,值得学生认真掌握。
有关资料
一、部分练习参考答案
1.《孔雀东南飞》中的“相”字
(1)副词,互相:“相见常日稀”,“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2)副词,单指一方:“登即相许和(她,代媒人)”,“会不相从许(你,代仲卿)”,“嬉戏莫相忘(我,代兰芝)”,“誓天不相负”(你,代兰芝)
(3)名词,相貌:“儿已薄禄相”
2.名词用如动词的用法
(1)“吾师道也。”(《师说》)师,学习。“师”和“道”两个名词连用,根据句意,不能构成主谓或并列的关系,则可能是动宾
关系。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游水。紧跟在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由此推论,用在副词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如“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3)“以叔隗妻赵衰,生盾。”(《重耳之亡》)“妻”,给……做妻子。紧跟在介词结构后面的名词常用如动词。
(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舍”,修筑房舍。后面紧跟着介词结构的名词常用如动词。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之”,尊他为王。后面紧跟着代词的名词常用如动词。
3.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用法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常前置。
(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否定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
(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否定句中,代词作谓语动词的宾语,常前置。
(5)“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当强调宾语时,常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加“之”作标志。
(6)“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左传》)当强调宾语时,常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加“是”作标志。
4.文言文中省略句的用法
(1)“相如前进缶,(相如)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语承前省略。
(2)“权起更衣,肃追(权)于宇下。”(《赤壁之战》)动词宾语承前省略。
(3)“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蛇)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主语
承前省略,介词宾语承前省略。
(4)“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主语蒙后省略。
5.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用法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用“见……于”表示被动。
(2)“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用“见”表示被动。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用“为”表示被动,“七庙隳”,无标志被动句。
(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用“为……所”表示被动。
(5)“使不辱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用“于”表示被动。
二、关于“课外延伸”
1.这是一个探究性的练习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虚词在表达中的作用。学生可直言己意,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当以鼓励。一般地说,“朱雀之门”较之“朱雀门”,语气舒缓,有强调“朱雀”之意。
2.这一题通过断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熟悉虚词的使用规律。
参考答案: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孟子·梁惠王下》)
三、参考资料
关于词语教学
1.实、虚词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比重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文言文教学目的是:“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是词汇。所以词语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杨树达在《词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