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代版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之比较(最终五篇)
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比较研究
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比较研究作者:田甜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2期摘要:从原始社会起,绘画这一艺术形式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与劳动,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财富。
鉴于中国明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是绘画发展史上重要时间段,本文从中西绘画作品的双重角度,对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深度分析和比较研究,以期对此阶段能中西绘画发展能形成一个比较概况和系统论述,并能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述自己的观点,以期在学术层面上能有所建树。
关键词:中西绘画;山水画;人物画;传统绘画一、时代背景概述(一)中国明代明代自1368年建朝至184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也是我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初期,社会稳定程度不高,朝廷严格维护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将勤俭淳朴的社会风气作为关系国家兴亡的头等大事。
这样的环境下,仍有少数画家承袭元代画风,但此时并没有设立画院,有的只是宫廷画家和少数名家画家。
明代的中期是我国历史上商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奢侈的消费行为盛行,社会风气不再简朴。
再加上朝廷对文化的重视,市民文化与市民审美意识逐渐增长。
书院等的设置如雨后春笋,绘画艺术上出现大量的名家名作,影响深远。
明代晚期,商人与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古典主义的作品,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
这一时期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趣味变形的人物画、讲究笔墨的山水画影响力极为深远。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它的产生对西方艺术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包括达芬奇、拉斐尔等。
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时期的艺术不再受宗教的束缚,在艺术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画家们对自然、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科学方法的崇尚。
文艺复兴时期与明代肖像画的对比
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比较研究
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比较研究关键词:中西绘画;山水画;人物画;传统绘画一、时代背景概述(一)中国明代明代自1368年建朝至184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也是我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初期,社会稳定程度不高,朝廷严格维护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将勤俭淳朴的社会风气作为关系国家兴亡的头等大事。
这样的环境下,仍有少数画家承袭元代画风,但此时并没有设立画院,有的只是宫廷画家和少数名家画家。
明代的中期是我国历史上商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奢侈的消费行为盛行,社会风气不再简朴。
再加上朝廷对文化的重视,市民文化与市民审美意识逐渐增长。
书院等的设置如雨后春笋,绘画艺术上出现大量的名家名作,影响深远。
明代晚期,商人与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古典主义的作品,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
这一时期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趣味变形的人物画、讲究笔墨的山水画影响力极为深远。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它的产生对西方艺术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包括达芬奇、拉斐尔等。
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时期的艺术不再受宗教的束缚,在艺术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画家们对自然、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科学方法的崇尚。
二、中国明代山水画与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画差异(一)中国明代山水画特点明代绘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明代初期大部分的绘画作品是出自于宫廷画家之手。
作品主要服务于政治,能够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较少。
后来由于画家和文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画坛上出现了文人山水画。
初期的代表作品有戴进的《春游晚归图》、吴伟的《柳下读书图》。
明代中期是商品经济发展时期,经济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文人士大夫开始作画自娱,但此时期的绘画以复古为主。
中国明清时期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对比 精品
明清时期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分析指导老师:潘茹姓名:吕华雄 201043194目录摘要 (3)一.明清时期的绘画 (3)<一>.明清绘画特点 (3)<二>.代表作品 (4)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5)<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点 (5)<二>.代表作品 (5)三.明清和文艺复兴两个时期绘画对比 (6)四.结论 (7)五.参考文献 (7)六.致谢 (7)中国明清时期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指导老师:潘茹老师姓名:吕华雄201043194摘要明清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人画体在艺术思想,创作态度,艺术风格上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也与当时的政治思想变化相随。
在这个时期,宫廷绘画开始复兴,文人画的暗转和绘画商品化的兴起,西洋绘画开始传入中国,形成了各个画派和画家们对画科题材的全能。
外国的绘画,论艺术成就和影响,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艺术最突出。
它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它的成熟和繁荣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这时期一般是指15、16世纪。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的意大利,则可上溯到14世纪。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an important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literati paintings at the art ideas, creative attitude, change a new artistic style, which along with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the time change. During this period, imperial court painting began to Renaissance, the blackout of literati paintings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ainting, western painting began to spread to China, formed the school division of the subject of painting and painters of the almighty. Theory of foreign painting, artistic achievement and influence in Europe as the center of the western painting art is the most prominent. Its unique, sui generis. It's mature and boom began in Europe during the Renaissance. This period is usually referred to 15, 16 century. In the birthplace of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center of Ital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14th century.一.明清时期的绘画明清时期(1368-1840)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虽然趋于保守,但是在绘画领域却涌现出许多富有特色的流派和个性鲜明的画家,各领风骚,树织画坛。
中国明代版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之比较
中国明代版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之比较版画的存在主要依附于社会、经济、技术等背景,在其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西版画的不同的发展脉络。
中西方人文、地理等环境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中西方版画的差异。
中国明代版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差异主要可以分为:1、表现形式上的差异;2、版画印刷技术上差异;3、版画创作者社会地位的差异。
而这些差异最终都要归结于中西绘画、审美上的差异。
表现形式上的差异1. 工具材料的不同版画是在不同材料上,制作出可以或不可以涂抹颜料和油墨的版面,在用纸进行转写的绘画表现形式。
在木板上,用雕刻刀来制造出凹凸部分,在凸起的部分加以颜料和油墨来传达形象的叫木版画。
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称铜版画。
鲁迅说过;“木刻的图画,原是中国早先就有的东西。
”中国古代版画主要指的就是木刻版画,木版画是中国传统版画的主流形式。
明朝的版画也是在原有的木刻版画的基础上对宋、元时期版画的继承和发展。
特别要指出的是十竹斋的水印木刻,它是明代版画的辉煌成就,丰富了版画的表现形式,是中国版画迈出了新的一步。
《十竹斋笺谱》共四卷,这些作品从风格上来说,具有图案性,从内容来说,它是富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图册。
“坐在十竹斋的画谱前,无酒人亦醉。
”可见十竹斋版刻精良,画面清新。
欧洲版画也是从木版画为起点,在欧洲木版画出现后的30年中,作为木版画的延续——铜版画便出现了。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兼传记作家瓦萨里的《文艺复兴画人传》的《马卡托尼奥.莱莫第专》一节对铜版画有详细的记载。
2. 绘画语言的不同中国绘画强调线条的造型作用,古代版画更是强调线的作用,阳刻成为我国传统木刻的一个特点。
我国版画镂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阳刻,阳刻就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交代清楚,面面俱到。
明代的刻工对于镂刻十分讲究,刀刻线条力求节奏感,转折顿挫,点画起伏的美感,画面构成上不受视点、时间的限制,画面组织上带有舞台性。
欧洲绘画注重写实,用透视和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
中国明朝木版画与文艺复兴时期木版画比较研究
三、 印 刷 技 术 语 言上 的差 异
版 画 印 刷技 术 的选 择 , 就 是 印 刷表 现语 言 的选 择 。 中西 方 初
期版画 同源于木版 , 在题材和画面的表现形态上有相似之处 , 之
影响, 有着各 自独特 的艺术表现形 式。
无声的演绎 着三段 时间内的故事 , 各 自独立 , 画面 中多 以平行 的
直排线 、 均匀 的方形 、 菱形 、 鱼鳞形 、 工整 的建构起 中国传统楼 台 亭榭 、 砖、 瓦、 地砖 。丢勒作品的场景基 于西方绘 画的焦点透视 ,
版画作 品里的教堂是 庄严神圣 的, 它 占据画面的上半部 , 高大宽 敞, 笼罩着 画面人物 。 中国传统版 画观察 的多点 、 游离 、 开放 的视 角, 丢勒则是 固定于一点 , 光的弓 l 入更加把 场景瞬间 固化 , 明暗 把人物 的背景统一在一起 ,人 文主义者 的丢勒有浓厚 的表 现人 的兴趣 , 丢勒 一生追求深入观察 自然和钻研透视 、 解 剖学科 的知 识, 他对衣服纹理 和褶皱起伏做 了极其认真的描绘 , 远处 的云朵
的绘画复制市场 , 推 动了版 画向绘画发展 , 使复制版 画和原 创版 画成 为 其 突 出代 表 , 其 形 态 特 征 自然 为 绘 画 的形 制 , 明 暗 与 色 彩
的绘 画语 言 , 丰 富 肌 理 与 多版 种 的 印刷 技 术 语 言 。 所 以版 画 形 态
暖的过 渡变化表现 。 在用恒版技术复制水墨时 , 为了达到和原画 逼真的印刷效果 , 将原作置于旁边供刻工 随时校正 。 所印色彩鲜 华温润 , 浓淡干湿 , 极其 自然 。 文艺复兴 时期 , 西方版画印刷的表 现效果 , 同样 以西方绘画表现为范本 。 德 国画家丢勒用雕版技术 方式刻制了大量 的木板插 图。丢勒 的木刻效果完 全用 西方素描 的排线方式来表现人 物或 场景 的体积和光影效果 。印刷材料上
明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比较研究
明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比较研究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中国和西方的艺术发展一直是绵延不断的,在并驾齐驱的过程中相互交融,但是各种艺术门类又因为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背景及文化环境的影响,又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散发出的无穷魅力,打动我们每一个观者的心。
版画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类,根据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样式,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中西方明朝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版画艺术做一个比较和研究。
关键词:版画;文艺复兴;明朝;造型艺术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04-01一、规模明代被称为古代版画的黄金时代。
戏曲小说所供给的生活内容是版画插图艺术的生命,故而到了晚明,大量兴起的便是这一类艺术欣赏版画了。
小说、戏曲、故事、传记、地理、谱录等都有大量的版画。
木版年画与木刻连环画在这时逐渐形成,版画更加普及于广大群众之中,并且随着出版量的增大,逐渐形成了以江苏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版画,以苏州为中心的苏松版画以及历史悠久的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版画。
欧洲的版画也很繁荣,如德国艺术大师丢勒所处的十五世纪下半期至十六世纪中期,正当中国明代中叶,当时的纽伦堡印刷术就很发达,并给予他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在考包格尔当印刷工人时,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对他在版画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发挥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题材和功能中国是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同时也是发明木刻画的国家。
明初的版画主要是宗教题材,但随着印刷事业的发展,它的比重逐渐缩小,应用版画有所发展,版画插图被越来越多的用来形象地介绍科学和技术性知识,称为一种具有说明作用的图解。
为版画插图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真正基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市民文学的戏曲小说,它有丰富多样的内容,揭示了社会矛盾对一些社会现象做了善恶的判断。
文艺复兴时期是木刻版画和铜刻诞生的时代,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版画和其他艺术一样,同样具有人权战胜神权、民主战胜军权、科学战胜愚昧的色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中国绘画的比较
作品欣赏
《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 达 ·芬奇画 壁画484 × 880厘米 1495 - 1497年 米兰圣玛利亚· 格拉契修道院藏
作品欣赏
77 《 53 蒙 厘娜 米丽 莎 15 》 03 意 大 15 利 05 年达 巴 黎芬 卢奇 浮画 尔 宫木 博板 物油 馆画 藏 ·
×
-
自画像
作品欣赏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壁画(36.54×13.14米) 约480平方米 1508.5-1512.10 梵蒂风西斯廷教堂藏
作品欣赏
最初,米开朗琪罗对这一壁画的设计是比 较简单的,只是在屋顶四周画些基督教的先知 和圣徒,中央则以图案作装饰。后来经过反复 考虑。才决定以这一教堂宏伟的建筑结构作框 边,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成中央和周围 两个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以基督教的 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于基 督教的“创世纪”,即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故 事。故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也称为《创世纪》壁 画。按照基督教“创世纪”的传说,上帝创造 世界是在六天完成的;第一天是分开宇宙中的 光暗;第二是把水分成了天上的水和地下的水; 第三天创造了陆地和各种植物;第四天创造了 日、月和星辰;第五天创造鸟类与鱼类;第六 天创造各种兽类以及男人和女人。米开朗琪罗 创作的天顶画则在这基础上增加了“亚当、夏 娃被逐出乐园”、“洪水”等情节,根据整个 屋顶的平面划分,分别绘制了名为《神分光 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 《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 乐园》、《挪 亚献祭》、《洪水》、《挪亚 醉酒》等九。
《椅中圣母》 拉斐尔(意大利) 木板油画 直径71厘米 1515年作 佛罗伦萨比蒂美术馆藏
作品欣赏
拉斐尔(1483-1520)和达·芬奇、米开 朗琪罗一样,是文艺复兴时期盛期意大利的 艺术巨匠,人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他比达·芬奇小30岁,比米开朗琪罗年轻8岁。 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7岁,但他善于吸收包 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在内的艺术前辈之 长,融汇贯通,创造了被后来的古典主义者 尊奉为典范欣赏的《椅中圣母》外,还有 《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椅中圣母》是拉斐尔一系列圣母像中最 精致的一幅作品。在这一作品中,一位善良、 和蔼的母亲取代了神圣、庄严的圣母。她像 普通的母亲一样,把自己的孩子耶稣抱在膝 盖上,静静地用脸颊亲着孩子,从中可以体 会到母亲的一片温情。据说这一画中的圣母 的形象,是拉斐尔根据自己的恋人弗尔娜丝 创作的。拉斐尔通过对恋人的描绘,创造了 理想美的典型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 红与蓝两大鲜明的色块之间,恰好是小耶稣 的位置所在。小耶稣的衣服是黄色的,
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差异比较
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差异比拟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艺术风格差异比拟绘画艺术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意识形态,中西方不同时期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绘画艺术风格在形成和表现上的相异。
所以我认为想要了解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首先我们要知道中西方不同时期是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找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内涵,并且保持一个清晰的大脑,并在此根底上更加深切的理解、欣赏和学习中西方绘画艺术。
一、中西方不同时期文化背景差异对于中方文化背景而言,我觉得就我们所了解的在古代文化背景是一种乱世下的文化背景,是一种封建制度下的大统一的文化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艺术的本质是在一种在高度集中统治下形成,其形成的艺术性是畸形的,当然也是一种不完整的艺术意识形态。
而我们静观西方绘画艺术文化时,我们会发现西方绘画艺术是在一种在非常自由的时代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除此之外在绘画时中西方不同民族对艺术形态和审美观念也是不一样的。
就从艺术形式的根源来说,中西方对于世界的根源说法不一。
中方认为世界事物的根源是一种“气〞,因为在中国古代的道家就是这么认为的,在道家中“气〞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人类从生下来就需要空气,而我们身体之中都存在一种气,所以中方在绘画时会将自身的气会聚在其中,将山水田园之间的气宇轩昂描绘的栩栩如生。
而在西方的开展历史时期那么多注重的是西方人自由平等的意识观念,所以绘画风格与中国迥然不同,在绘画艺术上有独特的创作领域。
二、文艺复兴之前绘画对于古希腊艺术风格我自我认为是一种近乎自然的创作风格。
在古希腊时期模仿被认为是一种求知的手段,是一种人的本能。
表现在绘画中是凭借自然科学的手段再现自然,并加以理想化。
这种精神被文艺复兴继承和发扬,所以在艺术中产生了《命运三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蒙娜丽莎》等高不可及的理想美的范本。
古埃及在绘画中把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空间的四维性,他们所创造的空间形象具有观念、图式特征。
艺术家们凭知觉认为,要在平面中表现完整的人体,必须把多方面观察到的印象结合起来组成一副画面。
中国版画与西方版画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中国版画与西方版画的异同及相互影响一、引言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兴起和发展,版画也逐渐发展起来。
版画作为一个古老的画种,其在人类社会文化传播过程中以及技术交流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印刷术的组成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文字印刷,另外一种也就是图像印刷,最早的版画也就是之中的图像印刷[1]。
中国早于西方国家出现印刷术,因此中国的版画起源也要比西方国家早。
如果想要对中西方版画进行研究,就必须从其起源开始。
二、中国版画和西方版画的起源我国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起源地,那么对于版画的研究就应该先从中国开始。
早在汉代时期已经出现了以雕琢为表现形式的画像砖和画像石这种纸板技术,但是真正版画艺术的形成却是伴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兴起的,并是从图像印刷中演变而来的。
目前所存在的版画中,最早的是咸通九年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
通过此可以大概推测出,印刷品在中欧各国一开始主要是为宗教服务的,这也是以为宗教需要有广泛的普及度,因此也就需要对大量的佛经和佛经插图进行复制,那么也就需要用印刷术来进行支持。
直到唐代之后,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版画也就随其逐渐传入到了民间,到宋元时期,木刻小版画在民间盛行起来。
明清时期,民间版画更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是到清代中期开始走上衰落[2]。
西方版画的兴起是在中国印刷术和造纸术传入西方之后,自成吉思汗西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和经济的正面交流,随之中国的纸币以及纸牌逐渐流入西方,印刷术也逐渐在西方普及起来。
西方版画一开始的出现和中国是一样的,都是为服务于宗教。
当时的西方天主教为了对教义进行广泛的传播,就需要对广大教徒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祭坛图、祈祷书以及《圣经》等,那么这些图形和文字必然也都是一些印刷品,这些也就是西方版画的最早形成[3]。
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始,欧洲一些国家的市民阶层的开始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这些市民本身并不认识太多的字,那么当时的印刷品主要也就是以图像图形为主,大多数表现的也就是宗教故事,例如圣母像等。
中国明清文人画与西方现代派绘画之比较
中国明清文人画与西方现代派绘画之比较尹文,刘凡(东南大学艺术学系,江苏南京210096)[关键词]中国;西方;文人画;现代派绘画[摘要]中国明清文人绘画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欧洲现代派绘画则表现为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科学的进步与光学、色彩学研究的成果影响了绘画的发展。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东西方绘画走了不同的发展之路。
西方艺术用的是色彩,中国文人用的则是笔墨。
东西方绘画在色彩上取之两极色阶与色立体;在造型上取之线、面、书法与几何体积。
东西方绘画在冲突和差异中,在碰撞与交融中,突出了各自的艺术面貌,产生了新的艺术观念,促进了艺术运动的发展。
在世界绘画史上,以中国文人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与西方现代派绘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绘画体系。
明清中国文人绘画将中国绘画推向了一个更加文学性、生活性和世俗性的艺术高度,在绘画上往往以真、草、隶、篆的诗文题跋和写意绘画来表达他们的才情,侧重于画家内心的感怀世界与绘画传统的传承和积淀,开启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大门。
而西方现代派绘画大师们则以光学的色彩学为绘画艺术语言革命的突破口,使西方绘画远离了圣经故事和文学性的描述,从而在视觉上更为纯粹,更加有冲击力。
由于东西方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以文人画为代表的艺术潮流和西方以现代派为代表的现代派绘画,在艺术表现方面各有特点,往往在相同问题上持有不同的观点,进一步拉开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距离。
一、绘画的文学性中国文人绘画发展到明清时期,诗文题跋在画面上占据了相当位置,这种情况是唐宋绘画中所罕见的,也构成了中国明清文人画的文学性特征。
画之不足,发之以诗。
无论是在诗风文脉的传承上,还是在艺术手法的借鉴方面,由书法、诗词、绘画和印章四个部分组成的中国文人绘画艺术都具有相当的文学性色彩。
画家石涛在写给弟子高翔的隶书轴中说:/书画印章本一体,老丑精雄贵传神0,提出了书画印章一体论。
石涛的观点来源于苏东坡论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0的诗画一律论。
中国明朝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语言对比
Vol 42/No 02/Westleather-137㊀-中国明朝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语言对比李笑影作者简介:李笑影(1994-)ꎬ女ꎬ汉族ꎬ黑龙江哈尔滨人ꎬ研究生在读ꎬ云南师范大学ꎬ研究方向:美术学版画ꎮ(云南师范大学ꎬ云南昆明650000)摘㊀要:版画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艺术门类ꎬ版画的门类决定着版画的形态特征ꎬ版画所存在的文化环境也影响着版画的形式ꎮ西方所处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绘画语言表现形式ꎬ同时也决定了西方的版画语言形式ꎮ中国古代版画的形式也同样受中国所处的人文环境和绘画表现形式影响ꎮ而中国印刷术与版画的发展更是密不可分的ꎮ本文以同时期中西版画艺术语言进行对比分析ꎮ关键词:版画ꎻ文艺复兴ꎻ明朝中图分类号:J127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2-0137-01㊀㊀纵观历史长河ꎬ中西艺术发展是连续的㊁并置的㊁有序的㊁融合的ꎮ当欧洲开始文艺复兴时ꎬ中国进入了明朝ꎬ这是历史上另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帝国ꎮ随着14世纪西方文艺复兴的兴起㊁15世纪的全面发展和16世纪的繁荣ꎬ它们经历了相似的时代变迁ꎮ明朝统治后ꎬ为了迅速恢复元朝的经济ꎬ经过100多年的经营ꎬ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提高ꎮ版画㊁年画等作为艺术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ꎮ明代统治者为了使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相互渗透和交流修复了元代废弃的皇家艺术机构ꎬ还从民间搜集了专业的艺术家们ꎮ在美术领域ꎬ它直接带动了与城市文学同步发展的木版年画和民间工艺美术的蓬勃发展ꎮ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文明史上最完美的古典创作时期ꎮ文艺复兴文化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ꎬ具有反封建㊁反宗教的特点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潮ꎮ它以人为本ꎬ反对中世纪的精神导向ꎬ所以又称为人文主义ꎮ随着意大利工商业的繁荣发展ꎬ极速膨胀和崛起的市民阶层希望看到的艺术品更符合自己的审美标准ꎬ对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ꎮ人们希望看到具有新的生命个性和创造的艺术ꎮ版画是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门类ꎮ中国是发明印刷术的国家ꎬ同时也是发明木刻画的国家ꎮ也是世界版画的起源地ꎮ英国人查理德 卡莱茵曾说: 欧洲版画艺术的发展ꎬ应当归功于中国发明木板印刷 [1]ꎮ中国第一个现存的木刻年画是金刚经的头版(见右图)ꎮ明代初期ꎬ版画表现形式多数以宗教题材为主ꎬ随着印刷业的发展ꎬ版画的应用也得到发展ꎮ印刷插图多数起到辅助更全面的介绍和帮助理解相应知识的作用ꎮ由此木版年画与木版漫画也逐渐的形成ꎬ版画在大众中也越来越广泛的流行开来ꎮ随着出版量的增加ꎬ以苏州为主的宿松派㊁南京为主的金陵派㊁福建建阳为核心的建安派的版画派系们逐渐形成ꎮ到了晚明时期是中国版画的鼎盛时期ꎬ也被称为古代版画的黄金时期ꎮ文艺复兴是西方版画艺术主要的诞生时期ꎮ版画和其他艺术相同ꎬ拥有着同样独特色彩:神权政治低于人权ꎬ民主高于军事力量ꎬ科学高于无知ꎮ一部分来自民间艺人的作品就更侧重于乡土气息的表现ꎬ缺少一定的品味ꎬ其宗教题材的作品也缺少对宗教的理解和认知ꎬ宗教观念不够完善ꎮ木刻版画形成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ꎬ铜版画形成于15世纪中期ꎮ从艺术风格上看ꎬ意大利版画更侧重绘画的特点ꎬ重视透视ꎬ着重呈现光影造型ꎬ更注重色彩的表现ꎮ由于东西方版画创作理念侧重不同ꎬ所以即使同是运用线的方式表现ꎬ最终创作出的艺术作品风格也大不相同ꎮ早期的西方版画多用于宗教的宣传ꎬ例如德国的部分感恩画ꎬ还有一些因民间需要而制作用来装饰的卡片㊁日历㊁书籍等ꎮ中国版画主要由画家开始ꎬ由雕刻家雕刻ꎮ许多著名画家都亲自为这幅版画绘制了样本ꎬ如«西厢记»中的唐寅和«烈士传»中的邱英ꎮ明代时期ꎬ由于印刷术越发提高ꎬ版画技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ꎬ彩色套印由此诞生ꎮ明朝时期彩色套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ꎮ而对国内外印刷业都具有深远影响的金陵版画派系中的一些水印木刻技法ꎬ在当时也是中国独有的ꎮ它们确实是印刷史上的伟大创举ꎮ版画艺术是人类社会文明艺术重要的一部分ꎮ任何国家㊁民族都有属于自己审美属性和表现手法ꎬ所创作出的版画艺术作品也是其国家㊁民族独特宝贵的版画艺术遗产ꎮ由于其艺术发展所属的社会㊁地域㊁环境以及文化属性的不同ꎬ所以中西方版画艺术所面对的受众对象㊁风格取向㊁发展模式㊁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ꎬ这正是中西版画艺术的差异ꎮ通过比较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㊁研究和融合ꎬ为往后艺术创作的提高提供帮助ꎮ参考文献:[1]㊀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ꎬ2002:87.。
浅谈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朝时期宫廷绘画之异同
浅谈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朝时期宫廷绘画之异同作者:李艺峥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10期摘要:一个时代的艺术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中法两国不同地域的艺术差异更突显出两国的社会文化差异,14至16世纪,法国处于鼎盛的文艺复兴时期,中国也处于艺术呈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本论文从这一时间段入手,对两国宫廷绘画艺术浅作比较,进一步了解中法两国的社会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宫廷绘画;文艺复兴;明朝;审美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051-01欧洲的文艺复兴和我国明朝在历史发展上大致处于同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和中国在思想文化上都出现了崭新的动向。
而法国虽不是文艺复兴的领航者,但在文艺复兴中也展示了其独特的不可或缺的魅力。
宫廷绘画作为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这两个不同国度上体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是当时两国社会精神文化的一种折射。
两国的宫廷绘画在绘画风格特点上存在相同之处。
构图优美而精致,线条高雅而优美,笔法细腻工整是中国明朝时期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宫廷绘画所追求的共同风格特点。
原因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讲,这一历史时期两个地域的宫廷绘画都是围绕着帝王和皇室贵族的生活而进行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绘画创作,功用多为迎合帝王皇室审美口味。
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的王室贵族,他们效仿意大利的王室贵族的奢侈生活,追求风雅和高尚的艺术品位,要求艺术品品位高雅、细腻、工整。
中国明朝宫廷人物画在艺术内容上有鲜明的御用美术性质,人物画创作上则强调协调上下、雍荣华贵、细腻工整,并强调思想统治的宣教功能。
两者的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首先,社会环境不同。
法国文艺复兴是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转折点,领导者的开化和王权的巩固,社会的稳定,经济飞速发展,这是发生文艺复兴的首要前提。
文艺复兴是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以文学艺术为先导展开的,人文主义宣扬个性的发挥,追求现世的享乐,强调人的本性意志与情感。
浅析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朝的美术作品差异
浅析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朝的美术作品差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朝在历史时间上属于同一时期,它们在中西艺术史上都具有代表性,且对后世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朝在美术题材、表现形式、造型、色彩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与不同之处,这种中西对碰的异同主要是由中西不同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习俗、审美及艺术家自身思想情怀所致。
本文通过浅析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朝在美术作品上的差异,希望能给现代艺术家、教育者以启示,给现代的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带来新思路。
标签:文艺复兴;明朝美术;中西美术差异1.文艺复兴与明朝历史背景的对比文艺复兴发生在14-16世纪,兴起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浪潮瓦解了长达千年控制的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艺术家在这场浪潮中开始怀疑和推翻中世纪神学,提倡尊重人权、解放人的思想,主张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
中国明朝是1368-1644年,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立国,明朝时,商业和手工业也开始发展,经济较繁盛,社会风气逐渐从俭朴到开始出现奢侈情形;文化方面:由于明朝经济繁荣,政局稳定,再加上朝廷对文化的重视,明朝出现了大量的名家名作,大量的民间书院也涌现,用来研究学术、培养人才、传播文化。
在美术绘画代表人物方面,它们分别出现了各自代表的画家。
文艺复兴有“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明朝有“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2. 美术题材的对比意大利从中世纪一直到17世纪,几乎所有的美术题材都是以宗教为主,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文主义的倡导,美术题材方面明显具有了世俗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美术作品中的圣母形象更加人性化。
圣母玛利亚形象是最为被画家喜欢和用来描绘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作品与中世纪圣母作品相比,明显的具有了凡间的人性、母性的特点。
如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圣母与圣婴》,达·芬奇的《圣母、圣婴与圣安妮》;二、选取世俗的人物形象为绘画对象。
浅析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明代绘画的不相融性
吳血秋濡*1■笼浅析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明代绘画的不相融性□刘智萌朱琪摘要: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绘画黄金时期。
中世纪后,西方画家试图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同时,资本主义的产生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发展,为继承西方现实主义写实绘画奠定了基础。
同时期的中国明代绘画处于重要的传承与转折时期,山水画、花鸟画承袭宋代画院风格,文人画继元代后继续繁荣,浙派和吴门画派在不断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这一时期中西绘画的差异性与兼容性值得人们分析与探讨。
该文从审美的视角分析比较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中西方的时代背景与绘画发展状况,探讨该时期东西方绘画的差异性与不相融性。
关键词:文艺复兴绘画人文主义明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代恰处于同一时期,因受不同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的影响,该时期中西方的绘画存在较大差 异,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西方绘画向科学、严谨的写实主义绘画方向发展,注重理想美与世俗的人文主义形象;中国明代绘画按照统治阶级的要求,复兴宋画院的风格。
文章从审美的视角分析、比较文艺复兴时期中西方的时代背景与绘画发展情况,探讨该时期东西方绘画的差异性与不相融性。
一、绘画背后的社会背景与绘画风格的差异14-17世纪期间,西方发生了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此时,中国正处于明代时期。
中西方虽然处于同时代,但绘画风格不同:中国明代绘画在复兴宋朝画风的同时,逐渐趋向文人画的风格发展;中世纪后,西方人文主义绘画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
显然,东西方绘画风格的差异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及文化密不可分。
1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与绘画的发展14世纪前的欧洲,即中世纪时期,当时的艺术界主张以神为中心,宗教文化色彩浓厚,反对理性、压制个人自由发展的思想盛行,古典主义艺术也遭受扼杀。
于是在中世纪统治阶级和宗教势力的双重压迫下,艺术家需要利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打破传统。
由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交通便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较早,封建等级制度瓦解迅速,意大利成为欧洲的政治重心和经济中心。
对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探析
对中国明代与西⽅⽂艺复兴时期版画的探析2019-10-10摘要:公元14―16世纪版画艺术,由于中西⽅⽂化发展进程、社会经济⽅式、宗教信仰、科技技术等种种条件和背景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特⾊。
东⽅版画呈现以单⼑刻线、考究画⾯组合、重视审美意境;西⽅版画则将版画种类由⽊刻增加到铜版,以造型艺术体系为基础,⼤⼤拓展了版画的表现领域。
关键词:版画;明代;⽂艺复兴中图分类号:J237⽂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5-5312(2012)09-0059-01以公元年表推算,西⽅⽂艺复兴的全程,约略相当于中国的明初、明中期,明晚期。
在欧洲出现⽂艺复兴之时,华夏⽂艺历经了秦汉魏晋、隋唐宋元的各阶段的兴盛,早已逝去。
⽽欧洲在经历了4世纪⾄12世纪的中世纪的“⿊暗时期”后,西⽅的⽂艺复兴则如长夜初醒,光芒万丈,照彻欧洲⽂艺及西⽅⽂明达数百年。
⼀、版画的发展进程中国的版画出现⽐西⽅早,明代之前版画已经有了相当长⼀段时期的发展,进⼊明代后版画在传统版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进⼊版画的⿍盛时期,明代的版画已经相当成熟了。
⽽在同时期的西⽅版画则是刚刚始步。
在明代之前中国的版画经历了:商、周的岩画;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与画像砖,肖形印及⽊刻印符等版画的雏形时期;隋唐、五代的版画成长时期;宋元时代的兴盛时期的四个时期。
我们现在最早有年代记载的⽊版画作品,⼀件是⽐利时布鲁塞尔皇家图书馆所藏的1418年的刊记《四⼈圣⼥和圣母⼦》,⼀件是藏于英国曼彻斯特图书馆的有名的《圣·克利斯多夫》。
⼆、社会经济⽅式明初,⼿⼯业⼯匠从⼯奴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且在较稳定的社会中,⼤⼤提⾼了⽣产的热情,⽣产⼒增加,商业繁荣。
版画之所以有辉煌的成就,雕版印刷的盛⾏,⽆疑是给版画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其次,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于各种书籍需要量的扩⼤和同⾏业的竞争,使得雕版⼿⼯业者不得不提⾼质量,雕版⼿⼯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风格,得以丰富多彩更加的专业化。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中国明清文人画之比较
作者: 魏东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美术系研究生
出版物刊名: 美与时代:创意(上)
页码: 112-114页
主题词: 文艺复兴时期 明清之际 中国画 西方 文人画 中国山水画 绘画 艺术家
摘要:中国明清之际相当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但中国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又不能简单地等而同之。
明清之际中国画的主要题材是山水,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采用的题材主要是人。
中国山水画这种对人生理想的诗意写照,实际反映的是对封建自然经济的农村田园化、牧歌化,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创造的人物,都世俗化、感性化了。
它们是生命的赞美,力的讴歌,表明追求人间的幸福取代了对天国的幻想。
这是新兴势力对自己力量充满信心的表现。
浅析中国明代壁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绘制方法与材料的异同
92浅析中国明代壁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绘制方法与材料的异同内容提要:中国明代壁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的不同点体现了不同的视觉审美。
了解二者在材料与绘制方法上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取长补短,为壁画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壁画;绘制方法;材料文_王桂芸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绘制方法的不同中国明代壁画一般为干壁画,意大利所谓的湿壁画和蛋彩画在中国十分罕见。
中国明代壁画主要是寺庙壁画,在没有绘画之前的准备工作中,需要首先把墙壁表面做好。
虽然说是干壁画,但也不是直接或随意在墙面上涂画的。
在做墙壁的时候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一、用粗泥涂抹墙面,粗泥里面含有麦秸和稻草,这是为了防止开裂。
二、在粗泥上面涂抹细泥,这样能使整个画面更加光滑一点,一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在粗泥层上加水,因为这样可以让粗泥和细泥更加黏合。
三、在细泥层完成之后,需要在细泥层上涂抹沙泥,沙泥会让墙壁更加坚固,细泥层在真正绘画时不易上色,所以需要沙泥层。
不过沙泥层要不断打磨,整个墙壁要非常光滑。
有些对壁画要求严格的大师,他们会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打磨沙泥。
四、打磨完了,一般还会在上面涂上胶水,在胶水上还会刷黄土层,要求刷得极其平整。
在没有绘制之前就有这么多的工作要做,而且这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
这么重要的环节,在研究壁画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壁画可能是艺术家表现自己的最快方式。
“乔托将学自契马布埃的技法传授给许多弟子,其中最有才华之一的卡潘纳从艰辛的摸索中体会到,非有过人毅力者,不适合投身湿壁画这门技艺。
”[1]在意大利流行的是湿壁画,他们觉得湿壁画才是真正的壁画。
而且湿壁画才能显示画家的水平。
什么是湿壁画?首先我们要对湿壁画有所了解。
“湿壁画原文fresco,意为‘未干的’,源于画家总在未干的(湿的)灰泥上作画。
这种作画方式需要完善的事前准备和精准的时间拿捏。
作画前用镘刀在已干的灰泥壁上再涂上一层约0.5英寸(1.27cm)厚的灰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明代版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之比较(最终五篇)第一篇:中国明代版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之比较中国明代版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之比较版画的存在主要依附于社会、经济、技术等背景,在其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西版画的不同的发展脉络。
中西方人文、地理等环境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中西方版画的差异。
中国明代版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差异主要可以分为:1、表现形式上的差异;2、版画印刷技术上差异;3、版画创作者社会地位的差异。
而这些差异最终都要归结于中西绘画、审美上的差异。
表现形式上的差异1.工具材料的不同版画是在不同材料上,制作出可以或不可以涂抹颜料和油墨的版面,在用纸进行转写的绘画表现形式。
在木板上,用雕刻刀来制造出凹凸部分,在凸起的部分加以颜料和油墨来传达形象的叫木版画。
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称铜版画。
鲁迅说过;“木刻的图画,原是中国早先就有的东西。
”中国古代版画主要指的就是木刻版画,木版画是中国传统版画的主流形式。
明朝的版画也是在原有的木刻版画的基础上对宋、元时期版画的继承和发展。
特别要指出的是十竹斋的水印木刻,它是明代版画的辉煌成就,丰富了版画的表现形式,是中国版画迈出了新的一步。
《十竹斋笺谱》共四卷,这些作品从风格上来说,具有图案性,从内容来说,它是富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图册。
“坐在十竹斋的画谱前,无酒人亦醉。
”可见十竹斋版刻精良,画面清新。
欧洲版画也是从木版画为起点,在欧洲木版画出现后的30年中,作为木版画的延续——铜版画便出现了。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兼传记作家瓦萨里的《文艺复兴画人传》的《马卡托尼奥.莱莫第专》一节对铜版画有详细的记载。
2.绘画语言的不同中国绘画强调线条的造型作用,古代版画更是强调线的作用,阳刻成为我国传统木刻的一个特点。
我国版画镂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阳刻,阳刻就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交代清楚,面面俱到。
明代的刻工对于镂刻十分讲究,刀刻线条力求节奏感,转折顿挫,点画起伏的美感,画面构成上不受视点、时间的限制,画面组织上带有舞台性。
欧洲绘画注重写实,用透视和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
这种表现形式直接影响了欧洲版画的状态。
出身金属工匠的铜版画家在作品中传承了金银器具表面装饰技法,大量使用阴刻。
版画印刷技术上差异版画印刷上的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在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段版画历史中版画印刷技术上的差异表现出了两第二篇:诗与画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丢i不相容的苏东坡论唐朝王维《蓝天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中可以有画,但诗不全是画,而那不能直接画出来的或两句恰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
宋人晁以道“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画中有态”王安石《明妃曲》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巧笑倩兮,眉目盼兮若放弃了美艺术可以供给知识,宣扬道德,服务于实际的某一目的,但不是艺术了。
艺术须能表现人生的有价值的内容,这是无疑的,但艺术作为仪式而不是文化的其他部门,它必须同时表现美,把生活内容提高集中精粹化,这是它的任务。
根据这个任务各种艺术因物质条件不同就具有了各种不同的内在规律。
诗和画的区别结构:1、引苏轼句2、解析诗与画的联系区别3、过渡“然而”诗与画的辩证关系,反问句4、通过两个例子证明画与诗的辩证关系“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有千秋”5转折,诗和画各有特殊表现力表现领域6通过莱辛《拉奥孔或论画和诗的分界》证明其各自特点7解释拉奥孔故事。
对这雕塑的分析:镇定静穆8莱辛和温克尔曼的观点9先解释引出观点“应当到各种艺术的材料的不同” 用莱辛的话进一步证明“在所家丁的肉体的巨大痛苦情况下企图实现最高的美。
那丑化着一切的强烈情感里,这痛苦是不能和美相结合的”进一步解释莱辛的话,同时更证明自己的观点。
各种艺术物质条件的规定性,在表现美之一特殊目的时,必须遵循。
只有遵循之一内在规律,美的目的才会实现。
上述观点的影响。
启发了以后的艺术研究,虽然有局限性。
距离不符合的例子。
但更肯定。
12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诗画各自独特性观点: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范围13 举相反例子,证明其联系,说观点举例子。
中国元人山水。
画里饱吸着浓情蜜意,14 诗和画各有特点又相互交流交浸。
第三篇:诗与画在西蜀、南唐这两个花鸟画巨匠的诞生地,多有成就较大的词作者。
如西蜀有韦庄、毛文锡、顾夐、牛希济、鹿虔扆等一批词代表作家。
他们的特点是善于借桃花、鸳鸯、莺啼、蝶舞、岸花汀草等花鸟草虫等自然景物来抒发心中曲折之情。
这些词,每一首都是一幅理想意境的花鸟画。
当文溃曲尽之处,也就需要另一种视觉语言——更直观的绘画来表达这种无尽的意。
词境、花鸟境;能解花情、鸟语的人越多,曲折委婉、丰富细腻的情感也就越浓厚,花鸟画的社会心理审美基础也就越广泛。
自中晚唐始,以边鸾为代表逐渐形成工笔花鸟画艺术强进阵势的同时,新的文学体裁——词,也适应着人们细腻微妍的感情而产生、发展着。
在语言形式上,词脱出了唐诗格律的限制,可以用自由、轻松节奏的长短句来抒发内心复杂、曲折、幽婉的情感。
爱情意绪是词表达的主要倾向,唐末温庭筠所创“花间派”的那种纤细柔美,正是此倾向的代表。
多写青楼闺房,惹人情意。
因为情意的关注,目光也越来越聚焦。
在比、兴的传统文学思维中,一下子凝神于最容易喻为美人的艳丽花朵,或是寓意爱情的鸳鸯、鸂鵣(chi4)。
李商隐、杜牧的诗,他们的诗已不再是李白、杜甫的“盛唐之音”,而是“相见时难别以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这些千古传颂的新词丽句。
这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主题以完全不同于盛唐,而是沿着这一主线,走进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
宋代在重“文”的基本倾向下社会比较安定、平稳。
宋在对外政策方面,不象唐朝那样开疆拓土,而采取较为内向的政策。
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必然会体现社会内向的基调,宋词就是艺术内向发展的一个范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从注重外在转向了内心的抒泄。
通过花鸟的细细观取和咏吟来阐发内心深处的心绪。
例如欧阳修的词:“暗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鵣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蝶恋花》。
周紫芝词:“春雨细,开尽一番桃李。
柳岸曲栏花满地,日高人睡起。
绿浸小池春水,沙暖鸳鸯双戏”《谒金门》。
时代、文化的内向,使人越来越细致地发掘内心的微妙爱情意绪。
鸳鸯蝴蝶、莺愁燕苦,惜春伤春、花开花落,目光从满目春色聚焦到翩翩而飞,成双成对的蝴蝶鸳鸯身上。
即使是词境堪称豪放雄壮、有剔除当时词坛“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之称的大文人苏轼,也不免被时代所染,目光也照样转移到杂花折枝之中:“浓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里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因为自古中国人内心就与生俱来的带有迷恋花鸟的浪漫情节。
心境意绪的复杂、细腻,暗渡于花鸟生命之中,借一花一鸟一草一虫来传达心境,是文学艺术给予了绘画艺术——花鸟画的极好契机。
通过对一个折枝花卉、几枝霜天芦花悉心深入的绘画,正是一首词境,绝妙的表达。
或静逸,或淡愁,或焦虑,或欢快,或活泼,或深沉,或生机盎然等等,也就是将作者之神移入鸟禽之形,所有这些,都是画家的诗思、诗意的传达。
花鸟画更要求从观察物象的精细到艺术造型的精微,必须要细心沉入自然之中。
通过花卉鸟禽各部分细致、准确描绘,渲染出它们的神情、神态。
中国的诗词好像天生就与花鸟融为一体。
这种词与花鸟画的同时发展,从一定角度来说,词是花鸟画的构思意绪,花鸟画是词的形象表达。
词的艺术感染力能弥漫整个时代空间,花鸟画能在五代、北宋大盛并成为时代的绘画,这与词的艺术审美环境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
由唐到宋,也由诗变到词。
词,就是通过长短不齐的句型,更为具体,更为细致,更为集中的刻画抒写某种心情意绪。
诗常一句一意或一境,整首含义阔大,形象众多;词则常一首(或一阕)才一意或一境,形象自然更为细腻,含义也更加微妙。
词经常是对一般的、日常的、普通的自然景象,的白描来表现,不是盛唐那种气象万千的景色事物。
从而也就更为具体、细致、新巧,并有更为浓厚更为细腻的主观情感色调,不同于较为笼统、浑厚、宽大的“诗”。
人们各种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也只有通过景物各种微妙细致的比兴,才能客观化地传达出来,词与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有着相同之处——篇幅小、写实,以小见大。
心境意绪的复杂、细腻,借一花一鸟一草一虫来传达心境,通过对一个折枝花卉、几枝霜天芦花悉心深入的绘画,正是一首词境,绝妙的表达。
花鸟画更要求从观察物象的精细到艺术造型的精微,必须要细心沉入自然之中。
通过花卉鸟禽各部分细致、准确描绘,渲染出它们的神情、神态。
或静逸,或淡愁,或焦虑,或欢快,或活泼,或深沉,或生机盎然,将作者之神移入鸟禽之形,所有这些,都是画家的诗思、诗意的传达。
第四篇:诗与画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韩干马》)“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之一)孔武仲:“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
二者异迹而同趣。
”(《东坡居士画怪石赋》)张舜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跋百之诗画》)黄庭坚:“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之一)郭思:“前人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哲人多谈此言,吾人所师。
”(《林泉高致》)钱鍪:“终朝诵公有声画,却来看此无声诗。
”(《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吴龙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
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野趣有声画序》)李贽:“杜子美云:‘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
’此诗中画也,可以作画本矣。
唐人画《桃源图》,舒元舆为之记云:‘烟岚草木,如带香气。
熟视详玩,自觉骨戛青玉,身入镜中。
’此画中诗也,绝艺入神矣。
”(《诗画》)石涛:“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则画不是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
画中诗,乃境趣时生者也,则诗不是便生吞生剥而后成画。
”(《跋画》)叶燮:“昔人评王维之画,曰‘画中有诗’;又评王维之诗,曰‘诗中有画’。
由是言之,则画与诗初无二道。
然吾以为何不云‘摩诘之诗即画,摩诘之画即诗’,又何必论其中之有无哉。
故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
”(《赤霞楼诗集序》)沈宗骞:“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
故凡可以入诗者,均可以入画。
”(《芥舟学画编》卷二)邵梅臣:“诗格画品,一也。
”(《画耕偶录》)徐凝:“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
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