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代建筑时期的对比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代建筑时期的对比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代建筑时期的对比放眼世界建筑史,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七个主要建筑体系,这些体系所使用的主体材料不外石、木、土三大类。

其中,古埃及建筑、古代欧洲建筑、古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以石为主;而使用木材作为主体结构材料的,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建筑。

如今,东亚建筑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建筑体系。

他们当中,又以东亚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成就也最为辉煌。

东亚建筑体系以古代中国为中心,影响遍及亚洲东部众多国家,如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做个体系的建筑既有统一风格,又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

东、西方建筑特色鲜明、各有不同且时间延续都很长,下面我就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代建筑时期为出发点,通过时代背景,宗教与代表建筑,建筑技术、结构与施工,建筑类型与服务对象,建筑装饰,建筑师及著作,园林,建筑体量、空间与造型,感性、理性与理论传承,建筑与环境关系等多方面的阐述与对比,总结两者的特点,让我们以小见大,了解东西方建筑史的不同。

1时代背景“文艺复兴”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本意为再新或复兴。

13——14世纪,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资本主义关系逐渐形成,资产阶级悄然崛起。

在文化艺术领域,代表新兴政治力量的知识分子开始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才是文明发达的典范。

于是,他们掀起了一场气势磅礴的文艺复兴运动。

这场运动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鼎盛。

在这期间,人们力争通过“复兴”古典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来发扬新的时代精神;以人性的复苏来反对中世纪的教会禁锢一切的统治。

提倡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鲜明宗旨。

这场运动实际上就是一次对人类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和再生创造。

中国明代1368~1644年,明朝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基础上建立的汉族地主阶级政权。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来自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浅析。

一、历史传统的影响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的根源之一来自于不同的历史传统。

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受到古希腊文艺复兴的影响,追求表现个体形象和客观真实,重视透视和光影的表现,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

而中国绘画起源于古代壁画和甲骨文,受到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追求表现内在意境和情感境界,强调对心灵世界的表达和抒发。

这种深刻的历史传统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表现方式上,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和光影,追求客观真实和形象的表现,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和空间感,追求内在情感和神韵的表达。

在审美观念上,西方绘画强调个体表现和理性思维,注重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分析,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情感共鸣和心灵交流,注重对内在世界的体验和领悟。

二、题材和题材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题材和题材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绘画中,人物、风景、静物等是常见的题材,而中国绘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等则是常见的题材。

在西方绘画中,人物和风景的表现往往更加具体和写实,注重个体形象和外在景物的表达,而中国绘画中,山水和花鸟的表现往往更加抽象和意境,注重自然景物和物象的意蕴。

三、艺术表达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绘画的艺术表达方式更注重色彩和造型的表现,追求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描绘,而中国绘画的艺术表达方式更注重墨彩和笔墨的表现,追求对内在世界的体验和领悟。

四、审美观念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观念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绘画中,理性和实用主义是常见的审美观念,追求客观真实和形象的表现,而中国绘画中,情感和意境主义则是常见的审美观念,追求内在意蕴和情感的表达。

五、当代艺术的发展和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西方绘画在当代艺术中已经逐渐融合和交融。

浅谈明清时期中西绘画的交流与融合

浅谈明清时期中西绘画的交流与融合

浅谈明清时期中西绘画的交流与融合明清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颇具特色的时期,同时也是中西绘画交流与融合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中国绘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中西绘画交流与融合愈发频繁。

本文将从明清时期中西绘画的交流与融合方面展开讨论,探究这一时期绘画领域的变革与特色。

我们不得不提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明代末期,西方传教士开始进入中国,传播西方文化和艺术。

虽然基督宗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并不算深入,但西方绘画技法和艺术观念却对中国绘画有了较大的影响。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透视法的引入。

透视法的运用使得画面的空间感更加丰富,画面更加真实,这一技法对当时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中国绘画自此逐步步入现实主义的门槛。

在绘画题材方面,明清时期的中国绘画中也出现了大量新的题材,如人物画、风俗画等,这些题材的出现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西方人物画的引入,使得中国画家开始尝试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栩栩如生。

而西方绘画中的风景画也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绘画师开始尝试用西方的透视法去表现山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山水画变得更加立体和写实。

在明清时期的绘画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可波罗的《万历西洋图》。

这幅画是中国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位画家绘制的,画中描述了大量西方传教士的生活以及西方的建筑、船只等。

这幅画被认为是中西绘画融合的典范之作,不仅在画面构图上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风格,也传达了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从《万历西洋图》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中西绘画的融合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这种融合不仅仅在技法和题材上有所体现,更在绘画观念和审美情趣上发生了深刻的交融。

除了在绘画技法和题材上的融合之外,明清时期的中西绘画交流还在绘画理论和审美观念上有所交融。

西方绘画强调逼真性和写实性,而中国绘画则注重情趣和意境。

这种不同的审美观念在明清时期开始有了一定的融合和交流。

浅析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朝的美术作品差异

浅析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朝的美术作品差异

浅析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朝的美术作品差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朝在历史时间上属于同一时期,它们在中西艺术史上都具有代表性,且对后世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朝在美术题材、表现形式、造型、色彩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与不同之处,这种中西对碰的异同主要是由中西不同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习俗、审美及艺术家自身思想情怀所致。

本文通过浅析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朝在美术作品上的差异,希望能给现代艺术家、教育者以启示,给现代的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带来新思路。

标签:文艺复兴;明朝美术;中西美术差异1.文艺复兴与明朝历史背景的对比文艺复兴发生在14-16世纪,兴起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浪潮瓦解了长达千年控制的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艺术家在这场浪潮中开始怀疑和推翻中世纪神学,提倡尊重人权、解放人的思想,主张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

中国明朝是1368-1644年,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立国,明朝时,商业和手工业也开始发展,经济较繁盛,社会风气逐渐从俭朴到开始出现奢侈情形;文化方面:由于明朝经济繁荣,政局稳定,再加上朝廷对文化的重视,明朝出现了大量的名家名作,大量的民间书院也涌现,用来研究学术、培养人才、传播文化。

在美术绘画代表人物方面,它们分别出现了各自代表的画家。

文艺复兴有“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明朝有“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2. 美术题材的对比意大利从中世纪一直到17世纪,几乎所有的美术题材都是以宗教为主,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文主义的倡导,美术题材方面明显具有了世俗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美术作品中的圣母形象更加人性化。

圣母玛利亚形象是最为被画家喜欢和用来描绘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作品与中世纪圣母作品相比,明显的具有了凡间的人性、母性的特点。

如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圣母与圣婴》,达·芬奇的《圣母、圣婴与圣安妮》;二、选取世俗的人物形象为绘画对象。

明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比较研究

明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比较研究

明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版画的比较研究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中国和西方的艺术发展一直是绵延不断的,在并驾齐驱的过程中相互交融,但是各种艺术门类又因为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背景及文化环境的影响,又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散发出的无穷魅力,打动我们每一个观者的心。

版画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类,根据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样式,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中西方明朝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版画艺术做一个比较和研究。

关键词:版画;文艺复兴;明朝;造型艺术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04-01一、规模明代被称为古代版画的黄金时代。

戏曲小说所供给的生活内容是版画插图艺术的生命,故而到了晚明,大量兴起的便是这一类艺术欣赏版画了。

小说、戏曲、故事、传记、地理、谱录等都有大量的版画。

木版年画与木刻连环画在这时逐渐形成,版画更加普及于广大群众之中,并且随着出版量的增大,逐渐形成了以江苏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版画,以苏州为中心的苏松版画以及历史悠久的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版画。

欧洲的版画也很繁荣,如德国艺术大师丢勒所处的十五世纪下半期至十六世纪中期,正当中国明代中叶,当时的纽伦堡印刷术就很发达,并给予他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在考包格尔当印刷工人时,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对他在版画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发挥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题材和功能中国是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同时也是发明木刻画的国家。

明初的版画主要是宗教题材,但随着印刷事业的发展,它的比重逐渐缩小,应用版画有所发展,版画插图被越来越多的用来形象地介绍科学和技术性知识,称为一种具有说明作用的图解。

为版画插图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真正基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市民文学的戏曲小说,它有丰富多样的内容,揭示了社会矛盾对一些社会现象做了善恶的判断。

文艺复兴时期是木刻版画和铜刻诞生的时代,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版画和其他艺术一样,同样具有人权战胜神权、民主战胜军权、科学战胜愚昧的色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中国绘画的比较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中国绘画的比较

作品欣赏
《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 达 ·芬奇画 壁画484 × 880厘米 1495 - 1497年 米兰圣玛利亚· 格拉契修道院藏
作品欣赏
77 《 53 蒙 厘娜 米丽 莎 15 》 03 意 大 15 利 05 年达 巴 黎芬 卢奇 浮画 尔 宫木 博板 物油 馆画 藏 ·
×
-
自画像
作品欣赏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壁画(36.54×13.14米) 约480平方米 1508.5-1512.10 梵蒂风西斯廷教堂藏
作品欣赏
最初,米开朗琪罗对这一壁画的设计是比 较简单的,只是在屋顶四周画些基督教的先知 和圣徒,中央则以图案作装饰。后来经过反复 考虑。才决定以这一教堂宏伟的建筑结构作框 边,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成中央和周围 两个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以基督教的 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于基 督教的“创世纪”,即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故 事。故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也称为《创世纪》壁 画。按照基督教“创世纪”的传说,上帝创造 世界是在六天完成的;第一天是分开宇宙中的 光暗;第二是把水分成了天上的水和地下的水; 第三天创造了陆地和各种植物;第四天创造了 日、月和星辰;第五天创造鸟类与鱼类;第六 天创造各种兽类以及男人和女人。米开朗琪罗 创作的天顶画则在这基础上增加了“亚当、夏 娃被逐出乐园”、“洪水”等情节,根据整个 屋顶的平面划分,分别绘制了名为《神分光 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 《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 乐园》、《挪 亚献祭》、《洪水》、《挪亚 醉酒》等九。
《椅中圣母》 拉斐尔(意大利) 木板油画 直径71厘米 1515年作 佛罗伦萨比蒂美术馆藏
作品欣赏
拉斐尔(1483-1520)和达·芬奇、米开 朗琪罗一样,是文艺复兴时期盛期意大利的 艺术巨匠,人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他比达·芬奇小30岁,比米开朗琪罗年轻8岁。 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7岁,但他善于吸收包 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在内的艺术前辈之 长,融汇贯通,创造了被后来的古典主义者 尊奉为典范欣赏的《椅中圣母》外,还有 《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椅中圣母》是拉斐尔一系列圣母像中最 精致的一幅作品。在这一作品中,一位善良、 和蔼的母亲取代了神圣、庄严的圣母。她像 普通的母亲一样,把自己的孩子耶稣抱在膝 盖上,静静地用脸颊亲着孩子,从中可以体 会到母亲的一片温情。据说这一画中的圣母 的形象,是拉斐尔根据自己的恋人弗尔娜丝 创作的。拉斐尔通过对恋人的描绘,创造了 理想美的典型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 红与蓝两大鲜明的色块之间,恰好是小耶稣 的位置所在。小耶稣的衣服是黄色的,

中国明清文人画与西方现代派绘画之比较

中国明清文人画与西方现代派绘画之比较

中国明清文人画与西方现代派绘画之比较尹文,刘凡(东南大学艺术学系,江苏南京210096)[关键词]中国;西方;文人画;现代派绘画[摘要]中国明清文人绘画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欧洲现代派绘画则表现为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科学的进步与光学、色彩学研究的成果影响了绘画的发展。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东西方绘画走了不同的发展之路。

西方艺术用的是色彩,中国文人用的则是笔墨。

东西方绘画在色彩上取之两极色阶与色立体;在造型上取之线、面、书法与几何体积。

东西方绘画在冲突和差异中,在碰撞与交融中,突出了各自的艺术面貌,产生了新的艺术观念,促进了艺术运动的发展。

在世界绘画史上,以中国文人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与西方现代派绘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绘画体系。

明清中国文人绘画将中国绘画推向了一个更加文学性、生活性和世俗性的艺术高度,在绘画上往往以真、草、隶、篆的诗文题跋和写意绘画来表达他们的才情,侧重于画家内心的感怀世界与绘画传统的传承和积淀,开启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大门。

而西方现代派绘画大师们则以光学的色彩学为绘画艺术语言革命的突破口,使西方绘画远离了圣经故事和文学性的描述,从而在视觉上更为纯粹,更加有冲击力。

由于东西方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以文人画为代表的艺术潮流和西方以现代派为代表的现代派绘画,在艺术表现方面各有特点,往往在相同问题上持有不同的观点,进一步拉开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距离。

一、绘画的文学性中国文人绘画发展到明清时期,诗文题跋在画面上占据了相当位置,这种情况是唐宋绘画中所罕见的,也构成了中国明清文人画的文学性特征。

画之不足,发之以诗。

无论是在诗风文脉的传承上,还是在艺术手法的借鉴方面,由书法、诗词、绘画和印章四个部分组成的中国文人绘画艺术都具有相当的文学性色彩。

画家石涛在写给弟子高翔的隶书轴中说:/书画印章本一体,老丑精雄贵传神0,提出了书画印章一体论。

石涛的观点来源于苏东坡论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0的诗画一律论。

中国明朝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语言对比

中国明朝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语言对比

Vol 42/No 02/Westleather-137㊀-中国明朝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语言对比李笑影作者简介:李笑影(1994-)ꎬ女ꎬ汉族ꎬ黑龙江哈尔滨人ꎬ研究生在读ꎬ云南师范大学ꎬ研究方向:美术学版画ꎮ(云南师范大学ꎬ云南昆明650000)摘㊀要:版画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艺术门类ꎬ版画的门类决定着版画的形态特征ꎬ版画所存在的文化环境也影响着版画的形式ꎮ西方所处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绘画语言表现形式ꎬ同时也决定了西方的版画语言形式ꎮ中国古代版画的形式也同样受中国所处的人文环境和绘画表现形式影响ꎮ而中国印刷术与版画的发展更是密不可分的ꎮ本文以同时期中西版画艺术语言进行对比分析ꎮ关键词:版画ꎻ文艺复兴ꎻ明朝中图分类号:J127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2-0137-01㊀㊀纵观历史长河ꎬ中西艺术发展是连续的㊁并置的㊁有序的㊁融合的ꎮ当欧洲开始文艺复兴时ꎬ中国进入了明朝ꎬ这是历史上另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帝国ꎮ随着14世纪西方文艺复兴的兴起㊁15世纪的全面发展和16世纪的繁荣ꎬ它们经历了相似的时代变迁ꎮ明朝统治后ꎬ为了迅速恢复元朝的经济ꎬ经过100多年的经营ꎬ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提高ꎮ版画㊁年画等作为艺术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ꎮ明代统治者为了使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相互渗透和交流修复了元代废弃的皇家艺术机构ꎬ还从民间搜集了专业的艺术家们ꎮ在美术领域ꎬ它直接带动了与城市文学同步发展的木版年画和民间工艺美术的蓬勃发展ꎮ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文明史上最完美的古典创作时期ꎮ文艺复兴文化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ꎬ具有反封建㊁反宗教的特点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潮ꎮ它以人为本ꎬ反对中世纪的精神导向ꎬ所以又称为人文主义ꎮ随着意大利工商业的繁荣发展ꎬ极速膨胀和崛起的市民阶层希望看到的艺术品更符合自己的审美标准ꎬ对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ꎮ人们希望看到具有新的生命个性和创造的艺术ꎮ版画是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门类ꎮ中国是发明印刷术的国家ꎬ同时也是发明木刻画的国家ꎮ也是世界版画的起源地ꎮ英国人查理德 卡莱茵曾说: 欧洲版画艺术的发展ꎬ应当归功于中国发明木板印刷 [1]ꎮ中国第一个现存的木刻年画是金刚经的头版(见右图)ꎮ明代初期ꎬ版画表现形式多数以宗教题材为主ꎬ随着印刷业的发展ꎬ版画的应用也得到发展ꎮ印刷插图多数起到辅助更全面的介绍和帮助理解相应知识的作用ꎮ由此木版年画与木版漫画也逐渐的形成ꎬ版画在大众中也越来越广泛的流行开来ꎮ随着出版量的增加ꎬ以苏州为主的宿松派㊁南京为主的金陵派㊁福建建阳为核心的建安派的版画派系们逐渐形成ꎮ到了晚明时期是中国版画的鼎盛时期ꎬ也被称为古代版画的黄金时期ꎮ文艺复兴是西方版画艺术主要的诞生时期ꎮ版画和其他艺术相同ꎬ拥有着同样独特色彩:神权政治低于人权ꎬ民主高于军事力量ꎬ科学高于无知ꎮ一部分来自民间艺人的作品就更侧重于乡土气息的表现ꎬ缺少一定的品味ꎬ其宗教题材的作品也缺少对宗教的理解和认知ꎬ宗教观念不够完善ꎮ木刻版画形成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ꎬ铜版画形成于15世纪中期ꎮ从艺术风格上看ꎬ意大利版画更侧重绘画的特点ꎬ重视透视ꎬ着重呈现光影造型ꎬ更注重色彩的表现ꎮ由于东西方版画创作理念侧重不同ꎬ所以即使同是运用线的方式表现ꎬ最终创作出的艺术作品风格也大不相同ꎮ早期的西方版画多用于宗教的宣传ꎬ例如德国的部分感恩画ꎬ还有一些因民间需要而制作用来装饰的卡片㊁日历㊁书籍等ꎮ中国版画主要由画家开始ꎬ由雕刻家雕刻ꎮ许多著名画家都亲自为这幅版画绘制了样本ꎬ如«西厢记»中的唐寅和«烈士传»中的邱英ꎮ明代时期ꎬ由于印刷术越发提高ꎬ版画技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ꎬ彩色套印由此诞生ꎮ明朝时期彩色套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ꎮ而对国内外印刷业都具有深远影响的金陵版画派系中的一些水印木刻技法ꎬ在当时也是中国独有的ꎮ它们确实是印刷史上的伟大创举ꎮ版画艺术是人类社会文明艺术重要的一部分ꎮ任何国家㊁民族都有属于自己审美属性和表现手法ꎬ所创作出的版画艺术作品也是其国家㊁民族独特宝贵的版画艺术遗产ꎮ由于其艺术发展所属的社会㊁地域㊁环境以及文化属性的不同ꎬ所以中西方版画艺术所面对的受众对象㊁风格取向㊁发展模式㊁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ꎬ这正是中西版画艺术的差异ꎮ通过比较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㊁研究和融合ꎬ为往后艺术创作的提高提供帮助ꎮ参考文献:[1]㊀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ꎬ2002:87.。

文艺复兴对明朝文化的影响

文艺复兴对明朝文化的影响

文艺复兴对明朝文化的影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文化高峰之一。

与此同时,文艺复兴在欧洲也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

两个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时期,它们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影响,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文艺复兴对明朝文化的影响吧。

一、艺术方面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成为了热点。

而在明朝,绘画、雕刻、工艺品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明朝初期,中国画逐渐融入了西方的绘画风格,绘画技法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

同时,明朝的雕刻技术也非常出色,尤其是岫岩石刻和木雕,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艺品方面,明朝的青花瓷、珐琅器和铜器等瓷器制造技术也深受西方文艺复兴的影响,不断推陈出新,注重细节的描摹,成为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二、科学方面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为中心思想,倡导实验和观察,发展数学和天文学等基础学科。

明朝在科技方面也非常出色,例如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多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同时,明朝还借鉴了西方的导航、地图学和印刷术等技术。

由此可见,文艺复兴的科学思想对明朝也有着很大的支持和引领作用。

三、人文思想方面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重视人的尊严和自由,尊重人的个性和能力,促进知识的传播,鼓励创新和实践。

明朝大儒陆九渊、胡应麟等人士也提倡人文主义思想,注重文化繁荣和普及,励志于将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推动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由和平等思想,也影响到了明朝社会中士人和文人的意识形态,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和平等,尊重个性和多样性。

四、教育方面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学校开始成为重要的教育场所,并呈现出多样性。

此外,文艺复兴也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求知,强调向前推进的重要性。

在明朝,文化教育普及得非常广泛,尤其是富商和小地主对子女居多,所以学历比较高,文化素质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保证。

在这种背景下,文艺复兴思想对明朝的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注重开放性和多元性。

五、社会制度方面的影响文艺复兴尊重创新和实践,注重实验和观察,反对权威和封闭。

浅谈明清时期中西绘画的交流与融合

浅谈明清时期中西绘画的交流与融合

浅谈明清时期中西绘画的交流与融合明清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西绘画交流与融合的时期。

自明朝洪武年间起,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而文艺复兴的欧洲也正在经历着繁荣的黄金时期,这种历史背景促使中西绘画交流与融合的出现。

首先,中西绘画交流与融合在技法方面开始显现。

明代初期,欧洲从意大利开始普及油画技法,油画的中心体现了色彩的重要性,与中国绘画的传统比较相似。

而西方油畫的方式也一度获得广泛的应用,且表现力逐渐被人所广泛接受。

在明末清初时期,明确的油画传入中国,随后出现了一批中国油画绘制家,他们所绘制的油画,尤其是描绘人物肖像的作品,被认为是在进行西洋艺术和中国艺术的对话。

这也为中国美术史上奠定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和工具。

其次,中西绘画交流与融合在美学理念方面开始发挥影响。

明朝时期,在绘画方面,文人画正处于繁荣时期,他们追求虚实、写意、墨法,对于象征和抒情手法十分敏感。

在这种理念下,他们虽然在技法上和西洋绘画差异很大,但在审美上却十分契合。

而十六世纪初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出现的人性主义,在中西绘画交流中也产生了影响,中国文人开始注重绘制和人物相似,于是人物画就成了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

在名家谱那些描绘了一家族历史和成就的作品中,往往能看到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对话,这些作品也被称为留洋派的代表作。

最后,在主题和题材上,中西绘画交流与融合也得到了发展。

随着西方教育和西方艺术思想的推广,中国学习了西方的绘画和视觉艺术思想,同时在绘画题材上也有了更多想象和创造力。

在《西厢记》和《牡丹亭》等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中国人在绘画中开始描绘众多的爱情场景,这些绘画中加入了更多表现节日、人物情绪和传统节日的元素,也借鉴了西方传统绘画对于表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

这样一来,中西绘画的交流和融合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中西绘画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趋势,也是绘画发展的重要方向。

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会带给绘画不同的技法、美学和主题,中国美术史上完成了多次这种跨文化交流。

中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

中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

中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开始,分别探讨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中西方绘画艺术都以宗教和宫廷为主题。

在中国,古代绘画以壁画和国画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唐朝的洛阳壁画和宋朝的北宋花鸟画。

这些作品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注重细腻的笔墨和色彩的运用。

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壁画和马赛克艺术是西方古代绘画的代表。

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代文明的宗教仪式和英雄人物。

中世纪时期,中西方绘画艺术都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在中国,佛教艺术成为了主导,寺庙壁画和佛像成为了主要的绘画形式。

而在西方,宗教画成为了主要的绘画题材,表现了圣经故事和宗教人物。

著名的西方中世纪绘画家有高更、达·芬奇和拉斐尔等。

文艺复兴时期,中西方绘画艺术都迎来了重要的发展。

在中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明代是国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文人画和工笔画成为了主流,注重形神兼备和笔墨的表现力。

而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荷兰是绘画的中心。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了人体和透视的精湛技巧。

近代时期,中西方绘画艺术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在中国,近代绘画以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为主,形成了新式绘画的风格和技巧。

著名的近代绘画家有齐白石、徐悲鸿和张大千等。

而在西方,印象派、立体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运动的出现,使西方绘画摆脱了传统的限制,呈现出更加多元和自由的表现形式。

现代时期,中西方绘画艺术继续向前发展。

在中国,现代绘画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艺术家们尝试着将传统文化与当代问题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表现方式。

而在西方,艺术家们继续探索不同的风格和媒介,包括超现实主义、装置艺术和数字艺术等。

总结起来,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变革和创新。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绘画艺术都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和情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是世界两大文明的绘画,它们在表现手法、题材、情感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作为古代艺术的精髓之一,在绘画领域中,中西方在创作思想、技法表现和审美价值等方面都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本文将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从中西绘画的历史渊源、审美观念、题材及技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中西方绘画的历史渊源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绘画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承载了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最早的绘画作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壁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绘画体系。

而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壁画和壁画。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兴起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文艺复兴时期,则是西方绘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方绘画的历史渊源的不同,为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和题材提供了不同的基础。

中国的绘画更加注重神秘、诗意和意境的营造,而西方的绘画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的描绘和对形式的创新。

二、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绘画被认为是一种超脱现实的表现形式,它追求的是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对意境的营造。

中国绘画常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而在西方,绘画被认为是一种现实的再现,它注重对色彩、形态、光影等视觉现象的再现。

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更加注重对形式和技巧的追求,追求的是对现实的精确再现和对观念的传达。

三、题材:中西方绘画在题材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为主,这些题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中国绘画在题材选择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情感的表达,画家一般需要通过对题材的再现和对画面的构图来表现自己的创作情感。

而西方绘画的题材选择相对更加广泛,除了表现自然的题材外,西方绘画还会表现历史、宗教、神话等各种题材,这些题材的再现通常需要更加注重对形式和技巧的处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Ju  ̄ 0  ̄s d ct nc 《 eS c Sine) o n / f m uE uai dl ( 。j c cs G o e
w l 8No 1 2 0 . 0 2
欧 洲 文 艺 复 兴 时期 文艺 思 潮 与 中 国 明清 之 际文 艺 思 潮 之 比较
申 利 锋
( 中师范大学 中文 系 , 华 蝴北 武汉 4 07 ) 3 0 9
【 中凰分类号 】 19 1 0
1 世纪 至 1 4 7七世 纪中叶 . 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 间里 . 欧洲 出现 了人 类历史 文化 蓬勃 发展 的文艺 复 兴吨动 。与之 相对 应 的. 我 国封 建 文化 和近代 思 是 想处于激烈交替之 际的明末清初 的 文艺运 动 (6世 1 纪 中叶至 1 7世纪 ) 。本文试 运用 比较的方法分析 该 时期东西两大 文艺思潮之间的异 同及 这些异 同产生
的原因 。
欧洲文 艺复兴运动时期 的文艺 思潮与明末清 初 的文艺思潮之 间有许多明显 的相似之处 。 首先 , 两大文 艺 思潮 都肯定 现 实世 界 的世俗 生 活, 歌颂友谊 、 爱情及人 间幸 福 , 对宗教禁欲 主义 、 反 来世 观念及封建 道德 被称 为“ 艺复兴之父 彼 文 的 特拉 克 , 作为文艺复兴最旱 的代表 人物 , 曾极力宣 就 扬现 实世界 的美好 , 为人 应该追 求尘世的幸 福、 认 爱 情和荣誉 :我 自己是凡人 , 只要求 凡 人 的幸 福 ” “ 我 , “ 凡人要先 关怀 世间的事”∞ 卜 。 伽丘则无情地揭露讽 刺了天主教 憎 侣 和封 建责 蕨 的腐 朽 生 活与 败坏 道 德, 并热情 赞美 了男女 青年之 间的纯 真爱 情。1 6世 纪法 国的人 文 主 义“ 巨人 怕 雷 , 拉 以其杰 作 《 巨人 传》 现了反 封建 、 表 反教 会 的严 肃 主题 , 颂 了新兴 歌 资产阶级 锐 不 可挡 的力 量 , “ 人 的灵 魂 充 满真 以 使 理、 知识 和学 闻” 作为贯 穿其作 品的思 想 , 表达 了人

文艺复兴与中国的明清时代:文化复兴的对比

文艺复兴与中国的明清时代:文化复兴的对比

文艺复兴与中国的明清时代:文化复兴的对比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欧洲文化的复兴与繁荣。

与之相对应的,中国的明清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着文化活力的时期。

本文将对文艺复兴和明清时代进行对比,探讨两个时期文化复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一、社会背景及历史环境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正处于中世纪晚期,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商业和城市的兴起带来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

宗教改革的影响使得人们开始对自由思想和个人表达的重视,这也为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相较之下,明清时代的中国被称为封建社会的巅峰之时,由于儒家思想的统治和封建专制的加强,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然而,明清时期的中国也面临着层层官僚机构的压迫和社会固化的问题。

二、艺术与文化在艺术和文化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以自由、人文主义和艺术创新为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追求自由的艺术表达,研究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和文化,重视个体的艺术才能,强调人的价值。

艺术形式上,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注重逼真表现,追求人体、空间和透视的完美再现。

在明清时代,中国的文化着重注重传统、稳定和秩序。

明代的儒家思想尤盛,崇尚礼教和伦理道德。

画家以李时中、仇英、唐寅等为代表,强调传统绘画技法,注重规矩,讲究押韵与行气。

明代文人更加注重诗文的创作,注重修身斋戒,为三绝(绝机、绝情、绝尘)之想。

而到了清代,文化氛围更加趋于保守。

清代宫廷画坛兴起了“徽派”和“扬州八怪”,强调绘画的透视效果和写意风格。

诗文创作上,清代文人着重写意、咏史、田园等题材,强调修身养性。

三、科学与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欧洲学者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和哲学进行了研究。

这一时期也见证了科学革命的兴起,从传统的宗教和哲学观念中解放出来,开始探索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规律。

与此不同,明清时代的中国知识界主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科学和哲学发展相对滞后。

尽管少数学者如李时中、郭守敬等倡导西方的科学知识,但他们的学术成果没有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明代与文艺复兴时期帝王肖像画的对比研究

明代与文艺复兴时期帝王肖像画的对比研究

明代与文艺复兴时期帝王肖像画的对比研究
邵慧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2()3
【摘要】中西方因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在文化艺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中国明代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具有相似的时代背景,都是肖像画发展的革新时代。

帝王肖像画作为肖像画的一种,不仅能够反映出当时肖像画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对当时帝王统治情况的一种反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该文在剖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比明代和文艺复兴时期帝王肖像画的异同。

【总页数】2页(P14-15)
【关键词】明代;文艺复兴;肖像画;帝王肖像画
【作者】邵慧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
【相关文献】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研究及其启示
2.漫谈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
3.文艺复兴时期与明代肖像画的对比
4.浅析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比较研究
5.谈中西方工匠与艺术家社会地位的比较研究——以中国宋元时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孔令东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绘画艺术是语言与精神的结合体,也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体现。

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具备不同的发展历史,因而也会传达出不同的文化侧重点,这也是中西文化直接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所在。

中国的绘画比较注重意向,强调利用虚拟的方法来为人们描述意境境界,更侧重主观方面的联想;而西方的绘画更侧重摹仿,强调利用模拟的方法来描述现实世界,更加侧重表现具体的事物。

本文主要比较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指明了中国绘画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1.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西方的绘画艺术更加侧重写实,而中国的绘画则更喜欢表现于写意,这是由当地人们不同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

一方面,西方绘画侧重再现,西方更强调人们的自然主宰地位,且要求以模仿为中心,并利用透视、明暗、焦点等内容将绘画整理的如同数字公式一般。

同时,西方绘画也侧重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侧重真实,它可以直接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尤其是可以直接反映社会的发展与演变,因此人们还将西方的绘画成为艺术界的镜子,但科技并不可以完全代表人们的思想感情,西方绘画并不能深层次的反映艺术境界,这与中国的绘画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中国的绘画更侧重于表现,偏重体现人们的精神境界,在整个绘画过程中,画家的思想占据主体的地位。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便是实现天人合一,在绘画中融入了人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中国绘画过程中,色彩、构图以及线条灯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哲学与思维的观念,甚至还会体现人生的哲学伦理。

同时,中国人与生俱来具备一定运动的画面感,为此在绘画中也会进行散点透视。

在色彩与材料的运用过程中欧冠,中国绘画侧重利用墨来着色,这与西方油画的立体感与明暗透视具有很大差异。

除此之外,中国的绘画也侧重利用直觉的方式来感受色彩的表现,但西方绘画则整体上倾向科学方面,侧重利用几何精神进行理性思考。

2.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共同点虽然中国与西方的绘画艺术存在很多差异之处,但这两种艺术也并非是完全截然相反的,不能将其放置于完全对立的局面去比较学习,中西方艺术家观察世界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也存在差异,但这并不代表着两者是完全对立的。

中国明代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明代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明代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和意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的文化和艺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明代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段重要时期,其中绘画艺术也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女性形象在文化艺术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因为女性作为人类社会中的半数人口,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中国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艺术表现、美学理念和社会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1)女性形象的审美观念比较:对两种文化中女性形象的审美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是对于女性容貌、体态等方面的表现形式的审美观念进行考察。

(2)女性角色的社会意义比较:对中国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性别结构和文化背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艺术中女性形象的所代表的社会意义。

(3)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比较:重点分析两种文化中女性形象的艺术呈现方式,包括人物的构图、用色等方面的表现形式,探讨其所反映的美学理念和文化特征。

针对以上内容,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探索。

3.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中国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女性形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深入分析其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探究其所代表的美学观念和社会文化意义。

预期成果包括:(1)对两种文化中女性形象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价值进行较全面、具体的阐释;(2)提供了对于不同文化下女性形象的异同性、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视野;(3)为中国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西绘画;山水画;人物画;传统绘画
一、时代背景概述
(一)中国明代
明代自1368年建朝至184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也是我国绘
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初期,社会稳定程度不高,朝廷严格维护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将勤俭淳朴的社会风气作为关系国家兴亡的头等大事。

这样的环境下,仍有少数画家承袭元代画风,但此时并没有设立画院,有
的只是宫廷画家和少数名家画家。

明代的中期是我国历史上商业和手工业
发展迅速、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奢侈的消费
行为盛行,社会风气不再简朴。

再加上朝廷对文化的重视,市民文化与市
民审美意识逐渐增长。

书院等的设置如雨后春笋,绘画艺术上出现大量的
名家名作,影响深远。

明代晚期,商人与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古典主
义的作品,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

这一时期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都有了
较大的发展,趣味变形的人物画、讲究笔墨的山水画影响力极为深远。

(二)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它的
产生对西方艺术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包括达芬奇、拉斐尔等。

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
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
画艺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时期的艺术不再受宗教的束缚,在艺术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出画家们对自然、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科学方法的
崇尚。

二、中国明代山水画与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画差异
(一)中国明代山水画特点
明代绘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明代初期大
部分的绘画作品是出自于宫廷画家之手。

作品主要服务于政治,能够反应
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较少。

后来由于画家和文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画坛
上出现了文人山水画。

初期的代表作品有戴进的《春游晚归图》、吴伟的《柳下读书图》。

明代中期是商品经济发展时期,经济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文人士大夫开始作画自娱,但此时期的绘画以复古为主。

代表作品有沈周
的《江村渔乐图》、文征明的《古木寒泉图》、唐寅的《落霞孤鹜图》仇
英的《桃源仙境图》。

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被称为这一时期的“吴
门四杰”。

到了明代的晚期,吳门画派进入全盛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在此
前基础上偏重对美学的效仿,更增添了淳朴趣味。

很多绘画作品中能够直
接感受到一种大气磅礴的精神气韵,可简单概况成讲究笔墨山水的画风。

明代晚期的绘画代表作有董其昌的《秋兴八首图册》。

明代的绘画艺术上重视情感的表达、追求意境,多寄情寓景,抒发高雅、古拙、天真、洒脱等情怀。

在绘画艺术风格上除了注重笔墨效果之外,还格外追求对艺术形式的概况及审美情趣的处理。

画面空间讲究高远、深远、平远,即所谓的“三远”法。

绘画方法以皴、擦、点、染为主,通过
控制用笔的快慢、轻重,灵活运用笔的正锋和侧锋,把握用墨的轻淡、干湿,从而进行绘画创作。

(二)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画特点
维茨和杨.凡.艾克是文艺复兴最早尝试风景画的两位艺术家。

虽然作
品选材仍与圣经故事有关,但在描绘人物画背景时,却真实的还原了客观
世界中存在的风景其应有的面貌。

16世纪,风景画成为一门独立画科,
代表人物有帕提尼尔、阿尔特多费尔和胡贝尔。

在帕提尼尔的作品中,风
景占据了最主要的画面,人物居于次要地位。

但他的风景画并不是实景写生,而是具有幻想全景画特点和人工雕琢的痕迹。

《多瑙河风景》是由阿
尔特多费尔创作与1520年至1525年间,描绘了雷根斯堡附近美丽真实的
景色,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歌颂,是德国第一幅没有人物的纯粹风景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景画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潜在要求下,绘画内容悄悄
转向世俗生活。

它的出现最初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绘画题材多为耳能熟
详的圣经故事。

当人文主义随着文艺复兴发展到成熟期,人才开始有意识
去观察自然,并尝试自省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想更多的表现自然情趣,
而风景画也顺理成章独立了出来。

画家们追求客观、写实,视三维空间的
表现、不拘常规的构图、体现出对大自然的歌颂。

三、中国明代山水画与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差异
(一)中国明代人物画特点
明代的人物画多以宫廷画师的人物肖像画为主。

明代晚期出现了极为
富于创造精神的人物画家,作品题材多为道释人物。

人物造型夸张变化,
笔法遒劲,设色古雅。

其中陈洪绶的风格最为独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面
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出神入化,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

他的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图》。

除此之外崔子忠所画的人物,描绘精细、
气息古朴,尤其擅长白描人物,颇有创意。

代表作有《云中玉女图》。

(二)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特点
文艺复兴前期人物画的题材以圣经故事为主,创作思想以人文主义的
精神作为指导。

画作的构图充满戏剧性,色彩细腻,运用科学的透视原则
构建成理性的三度空间,重视对体积感的表达,作品中能够体现出对写实
技法的探索。

人物画中注重人物与环境背景的关系,体积感、质感、明暗
关系的表达。

这个时期之后绘画题材从宗教转向了世俗,更多的作品中体
现出科学的精神。

画家们将解剖学、透视学的只是运用于绘画。

代表作品
有马萨乔的《出乐园》、《纳税钱》。

到了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三杰”尤其你是拉斐尔的作品最为突出,画作彻底摆脱了哥特
式美术的消极影响,把写实技巧发展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创造了文艺复
兴美术的典范之作。

他的代表作有《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等。

四、结论
通过对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绘画的比较研究,深入探讨
了相同时期中西传统绘画体系所彰显的绘画特征。

这一整理和归纳具有理
论意义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因为,这将会影响到今后绘画理论和时间的研
究与创作,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创作依据,推动我们绘画的
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