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菌质提取物抗菌活性研究

合集下载

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提取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的提取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近在 国外 被 分离 出 了新 的三萜 类化 合 物类 型 , 通 过对 三萜 类化 合 物 的研 究 显示 , 在体 外 可抑 制人类 免 疫缺 陷病 毒 ( h u m a n i m m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 v i r u s , H I V) 逆 转 录 酶 和蛋 白质 活性进 而 抑 制 HI V增 殖 , 另 外 还具 有
2 0 1 7年 l 2月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 2 9 9 5 ( 2 0 1 7 ) 0 6 - 0 4 6 0 - 0 3


述 ・
桦 褐 孔菌 活 性成 分 的提 取 与药 理 活 性研 究 进 展
徐 妍 , 白 羽 , 崔桂花 , 李文亮 , 关 博 ( 1 . 吉林医药学院 , 吉林 , 吉林 1 3 2 0 1 3 ; 2 . 吉林师范大学环
1 3 2 0 1 3 ) 境 友好 材 料制 备与 应用 教育 部重 点实 验室 , 吉 林 四平 1 3 6 0 0 0; 3 . 北华 大学 , 吉林 , 吉林
摘 要 :总结 了桦 褐 孔菌 的 活性 物质 多糖和 三 萜类 化合 物最 新 提取 参 数 , 以及 对 桦 褐孔 菌 中多糖 和 三 萜 类化
1 桦褐 子 L 菌活性 成 分提取 2 桦 褐 孔菌 多糖 的药理 活性
1 . 1 白桦 茸 多糖 的 提 取
已知 提取 多糖 的方 法有 热 水浸 提法 、 超声 波辅 助
2 . 1 抗 氧 化
提取法 、 微波辅助提取法 、 酶提取法 、 高压脉冲电场辅
助提 取法 。高压 脉 冲 法优 点 是 提 取 时 问 短 、 得率高 、 提取 物 中杂质 少 , 但 因其 电源 发 生 器 造 价 较 高 , 无 法

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_赵芬琴

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_赵芬琴

・96・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Feb.2005 Vol.12 No.2 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赵芬琴,朴惠善 (延边大学药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关键词:真菌;桦褐孔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5304(2005)02-0096-03 桦褐孔菌,学名为Fuscoporia obliqua(Pers:Fr.) Aoshi或Inonotus obliquus(Fr.)Pilat,俗名为Black Birch touchwood, Birch mushroom, Clinker polypore, Tschaga pilz,Crooked schiller-Porling,Kofukisarunokoshikake。

 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无褶菌目=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纤孔菌属)。

桦褐孔菌分布于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堪察加半岛)、中国黑龙江和吉林省(长白山)、日本(北海道)。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

生于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的树皮下或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筏后树木的枯干上。

桦褐孔菌是生长在寒带的木腐菌,引起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的白腐。

在木材中的桦褐孔菌菌丝在零下40℃也不会冻死,是极耐寒的种类。

  16-17世纪以来,东欧、俄罗斯、波兰、芬兰等民间广泛利用桦褐孔菌来防治各种疑难杂症,如各种癌症(胃癌、肝癌、肠癌、各种消化器官癌症)、心脏病、糖尿病。

近年来,对于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经日益引起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

此外,国内外研究者也进行了桦褐孔菌人工培养的研究[1-3],并发现了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最适温度、最适pH以及最适的碳源、氮源和有机酸源。

桦褐孔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19.36科学技术创新桦褐孔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李建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为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别名白桦茸,是一种生于白桦树上的食药真菌,其子实体呈炭黑色的块状形态,表面有不规则沟痕,质地坚硬[1]。

主产于主要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北海道,中国黑龙江和吉林地区[2]。

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和癌症,我国有关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对糖尿病和癌症有较好的疗效[3],据此对桦褐孔菌的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为桦褐孔菌的进一步研发和临床使用安全提供参考。

1药理作用桦褐孔菌在近些年成为国外研究的热潮,对其药理的研究更为深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桦茸主要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和免疫作用等[4]。

对桦褐孔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较为丰富,但很多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1.1降血糖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导致糖尿病人群逐渐升高。

徐正哲等[5]研究发现,通过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发酵桦褐孔菌发现空腹血糖水平和肝糖原含量明显降低,可显著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此研究给予发酵桦褐孔菌,很难确定出桦褐孔菌发挥降血糖的活性成分。

王飞雪等[6]研究发现,注射链脲佐霉素(STZ )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其结果表明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其机制可能包括修复胰岛素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肝糖原的合成,降低血乳酸含量五个方面。

此类研究为桦褐孔菌治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2降血脂作用血脂升高会引起高脂血症。

梁丽雅等[7]研究发现,通过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予大鼠桦褐孔菌醇提物,结果表明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 )、高三酰甘油(TG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水平,其机制可能通过提高大鼠血清、肝脏和心脏中的SOD 和GSH-Px 活力、降低MDA 含量有关。

桦褐孔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R9 9 6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4 8 20 )5 18 — 2 0 1 0 0 (0 7 2 — 9 3 0
桦褐孔菌属于真菌门、 担子菌亚 门、 层菌纲、 非褐菌 目、 多孔 菌科、 褐卧孔菌属 , 学名 : uc p r biu ( esF . Aoh F so o io l aP r .r) s i a q 或 Io ou biu sF . i t俄 语 名 : h g 【 自 1 世 纪 至 n n ts l u( r) l , o q Pa C aa1 】 。 6 今, 东欧一些国家 的民间一直应用这种菌的菌核来防治癌症 、 心 脏病 、 肝病 、 胃病等。 近年来 , 对该菌 的研究引起 了很多国家相关 学者的重视 , 已经分离出栓菌酸、 三萜类化合物、 类固醇 、 桦褐孔 菌醇等成分 , 并试 图找出其它活性成分 , 将其用于恶性肿瘤 、 糖 尿病 、 心血管疾病 、 肝病及艾滋病 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着重将桦 褐孔菌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质的生物合成和抗有丝分裂来影响肿瘤细胞 的分裂生长, 并且 还通过激活免疫系统间接产生抗癌作用 , 还有报道其可通过诱
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引起抗肿瘤作用。笔者在研究中发现 , 桦褐 孔菌提取物对人 胃癌 B GC一8 3细胞株具有抗增殖 与诱 导凋 2 亡作用 [】 1。赵芬琴等 采用色谱法 , 0 并通过 A s me 试验发现 3 , 2 —dh do y—ln sa 8 2 R iy rx a o t 一8, 4 in (n tdo) 2 一de e Ioo i1为 桦褐孔菌的抗突变活性成分 。本实验室经研究发现 , 该抗突变 活性成分对人 肺癌 A5 9细胞株 有桦褐孔菌在抗癌方面的研究 , 日益受到国内、 正 外 学者的重视 , 但其活性成分在诱导凋亡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成分对小鼠免疫功能比较研究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成分对小鼠免疫功能比较研究
t a ur he s almie i o me s e t m l c mm u iy o g n q lt n OD ci i fo d m ie a o su y t m mu un t f n t r a uai a d S y a tvt o l c nd t t d he i y ne f c i o on
茵 多糖 能 通 过 提 高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活性 增 强 老龄 大 鼠机 体 的抗 氧 化 能 力 。 关键词 桦褐孔 茵; 常小鼠 ; 疫功能 ; 正 免 巨噬 细胞
R 1. 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7 2 ( o 7 0 0 2 0 0 5— 0 l 2 o ) 6— 0 0— 4 中图分类号
张 慧 丽 ,杨 松 ,宋雅 娜 ,姜 薇 菲 ,朱俊 丰 ,贾 ,王 宁 ,李 秀瑜 ,刘 宏 生 h
( . 宁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宁 沈 阳 I0 3 2 沈 阳 军 区 药 品检 验 所 , 宁 沈 阳 I辽 辽 10 6;. 辽 10 2 10 6)
F 叩D o l u F c r bi e( O),a do ti eo t z de t cin meh d .Ab o n l co h g h g c tsswa sd q n bant pi e xr t to s h mi a o d mia rp aep ao yo i su e ma
( .C U fL eS i io ig U i h n a g 1 0 3 ; 1 o .o i c f .L nn nv a ,S e y n 1 6
2 Is fr rg C nr , hna gMit o .o I S ey n 0 6) ,nt o u ot l S eyn l.C mm f PA. hnag 10 2 . D o i 1

桦褐孔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糖尿病活性

桦褐孔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糖尿病活性
td b i e e to g ni ov n s T e iue wa xr c e y h twa e .T o o n 0 t n fa - e y df r n r a c s l e t. he r sd s e ta td b o tr he c mp ne tc n e t0 c f tv n r d e t s d tr n d usn t n a d c r e .An ciii swe e e auae y s a e g n fe t ie i g e i n swa ee mie ig sa d r u v s d a tvte r v l t d b c v n i g e c
Pia a h i nt- i b tc a tv t n v to l nd t e r a id a e i c i iy i i r
Z A G H a e g Z N ig LA G T o Z A G P n , I ja H N u p n , HA G Jn , I N a , H N e g LU A u n
( o ee o F o n i eiga d N t t n S i c , h a x N r a U i r t,X n7 0 6 , h a C l g f o dE g e r n u io c n e S a n i om l n es y i 1 0 2 C i ) l n n ri e v i a n
桦 褐 孔 菌 活 性 物 质 的 提 取 工 艺 及 体 外 抗 糖 尿 病 活 性
张化朋 , 张 静 , 梁 涛 , 张 鹏 , 阿娟 刘
(陕西 师范 大学 食 品工 程 与营养科 学 学院 , 西安 7 0 6 ) 10 2

要: 对桦 褐 孔 菌 活性 物 质 的提 取 工 艺及 其体 外 抗 糖 尿 病 活 性 进 行 研 究 。桦 褐 孔 菌 子 实体 用 乙醇 浸 提 后 , 乙醇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张旭;赵芬琴;韩光;刘蕾;高昕【摘要】本实验研究了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是采用溶剂法和柱色谱法提取分离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然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腹膜炎模型对所得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进行考察.最终从桦褐孔菌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羊毛脂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羊毛甾醇(1)、inotodiol(2)和trametenolic acid(3).化合物1、2、3在10 mg/kg均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化合物1和2在10 mg/kg时显著降低血管通透性.由此得出化合物1~3均有抗炎活性,其中trametenolic acid(3)的抗炎活性最强.【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0(022)003【总页数】4页(P433-436)【关键词】桦褐孔菌;化学成分;羊毛甾醇;inotodiol;trametenolic acid;抗炎【作者】张旭;赵芬琴;韩光;刘蕾;高昕【作者单位】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河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开封,475004;河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开封,475004;河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开封,475004;河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开封,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Q58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Pers.:Fr.)Pilat,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分布于北半球45°~50°的地区,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两省资源较丰富。

桦褐孔菌中主要含有羊毛脂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已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得到了10余种新化合物,如 inotodiol[1,2]、3β-hydroxy-lanosta-8,24-dien-21-al、3β,22-dihydroxy-lanosta-7,9(11), 24-triene、3β,22-dihydroxy-lanosta-8,24-dien-7-one、25-methoxy-21,22-cyclolanosta-8-ene-3β,21-diol、3β, 22α-dihydroxy-lanosta-8,23E-diene-25-peroxide、3β, 22α,25-trihydroxy-lanosta-8,23E-diene、以及 3β-hydroxy-8,24-dien-lanosta-21,23-lactone、3β,22,25-trihydroxy-lanosta-8-ene、21,24-cyclopentalanosta-3β, 21,25-triol-8-ene[3-12]等均为仅存于桦褐孔菌中的羊毛脂烷型化合物。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与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与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中国食用菌 2010, 29 (4): 3~4, 16 EDIBLE FUNGI OF CHINA
CN53-1054 / Q ISSN 1003-8310
〈综述〉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与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李根培, 朴惠善
(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 介绍了桦褐孔菌在抗癌、预防艾滋病、治疗糖尿病、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研 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桦褐孔菌;药用真菌;功能特性;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6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310 (2010) 04-0003-03
桦 褐 孔 菌 外 表 面 黑 色 部 分 提 取 物 在 质 量 浓 度 40 μg·mL-1 时, 对人流感病毒 A 和 B 及马的流感病毒 A 有完全的活 性。 抗病毒成分主要是桦木醇、 羽扇豆醇和真菌甾醇。 3.4 防治糖尿病
桦褐孔菌的菌丝和菌核中的多糖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都有降血糖作用, 尤 其 是 桦 褐 孔 菌 多 糖 提 取 液 , 其 降 血 糖 作 用 时 间 可 持 续 48 h。 此外还发现栓菌酸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效, 其 活性成分主要是各葡聚糖、 杂多糖和蛋白复合物, 菌丝多 糖并没有明显的抗酶特性, 但在给小鼠注射了桦褐孔菌的 菌丝和菌核中提纯的多糖之后其降低血糖的作用维持了 3 h~48 h[22]。 俄罗斯 Komsollllshi 制药公司的桦褐孔菌精粉对 糖尿病的治愈率为 93%。 3.5 其它作用
免疫功能衰退是衰老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在免疫器官 中, 胸腺和骨髓调控的 B 细胞功能及其分泌免疫球蛋白的 能力下降, 这些变化导致中老年人对外抗原的免疫功能减 弱, 对突变的抗原监视功能降低。 现代研究证明, 衰老所 致免疫功能衰退是可以延缓的, 也可以部分恢复。 在防治 免疫功能衰退的诸多措施和药物中, 扶正补益中药已被证 明是有效的。 研究发现, 桦褐孔菌的 水 提 取液 可 使 LDH、 HBDH、 MDH、 GCT 的 活 性 降 低 , 过 氧 化 氢 酶 的 活 性 增 强, 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保护细胞、 延长传代细胞的分 裂代数, 增进细胞寿命, 促进代谢, 因而能有效地延缓衰 老, 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17]。2002 年 Rasina LN 发现, 桦褐 孔菌子实体乙醇提物对 wista 鼠 90Sr 的定位及从体内导出 有积极效果, 能使连续 2 个月受射线体外照射的小鼠平均 寿命延长, 并且使血液中和关键性组织中的脂类过氧化物 的 氧 化 作 用 和 血 清 的 R-蛋 白 质 保 持 在 一 定 水 平 。 Babitskaia VG 等 由 子 实 体 提 取黑 色 素-儿 茶 酚 , 发 现 其 具 有 抗 氧化和基因保护功能[19]。 2004 年 Yong cui 等报道桦褐孔菌 中含有的水溶性多酚类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20]。 2005 年 崔基成等报道, 桦褐孔菌 (采自长白山山区) 取物对 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自 由 基 和 过 氧 自 由 基具有很强的清除活 性[21]。 此外 还 发 现 桦 褐 孔 菌 的 细胞 组 成和继发的新陈代谢都影响用药者的免疫系统, 能有效抑 制传染性病毒, 可预防感冒, 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桦褐孔菌甲醇提取物抗氧化及抗炎作用研究

桦褐孔菌甲醇提取物抗氧化及抗炎作用研究

P a n G u i l i n g , H a n Q i a n g ( D e p a n m e n t o f P h a r m a c y , T h e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X u z h o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X u z h o u , J i a n g s u , 2 2 1 0 0 2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n d a n t i — i n l f a m m a t o r y e f e c t s o f I n o n o t u s o b l i q u u s me t h a n o l e x t r a c t , t o p r o v i d e a s c i -
e x t r a c t o f c a r r a g e e n a n — i n d u c e d r a t p a w e d e ma i n h i b i t i o n i n r a t s t a mp o n g r a n u l a t i o n t i s s u e ;l O O mg / k g I n o n o t u s o b l i q u u s me t h a n o l e x - t r a c t D P P H r a d i c a l s c a v e n g i n g .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I n o n o t u s o b l i q u u s me t h a n o l e x t r a c t h a s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n d a n t i — i la f n mma t o r y e f e c t s . Ke y wo r d s : An t i o x i d a n t An t i — i n f l a mma t o y r I n o n o t u s o b l i q u u s

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 功能特性及结构表征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 功能特性及结构表征研究进展

第5期(总第527期)2021年5月农产品加工Farm Products ProcessingNo.5May.文章编号:1671-9646(2021) 05a-0072-07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功能特性及结构表征研究进展李振江1,郎双静蔦姜秀杰2,王欣卉3,李天文4, **王立东2收稿日期:2021-01-22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223011);大庆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ZD-2019-3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三纵”基础培育项目(ZRCPY202008)。

作者简介:李振江(1999—),男,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

*通讯作者:王立东(1978—),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谷物健康食品及淀粉资源的深度加工与利用。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319; 3.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4.山东龙大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5200)摘要:桦褐孔菌多糖是桦褐孔菌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在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的食药价值。

综述了桦褐孔菌中多糖的现代常用提取方法及辅助手段,脱蛋白和色素等初步纯化方法和色谱分离等分级纯化方法,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疲劳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功能特性,以及多糖多级结 构的表征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针对桦褐孔菌多糖研究与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以期为桦褐 孔菌资源及其组分中多糖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功能特性;结构表征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A doi : 10.16693/ki.1671-9646(X ).2021.05.019Advances in Extraction Function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sLI Zhenjiang 1, LANG Shuangjing 1, JIANG Xiujie 2, WANG Xinhui 3, LI Tianwen 4, *W ANG Lidong 1,2(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Daqing , Heilongjiang 163319, China ;2. Department of National Coarse Cereal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Daqing , Heilongjiang 163319, China ; 3. College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 Qiqihar University , Qiqihar , Heilongjiang 161006,China ; 4. Shandong Longda Meat Foodstuff Co., Ltd., Yantai , Shandong 265200, China)Abstract : Polysaccharide is the main bioactive component in Inonotus obliquus . 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s plays animportant role in lowering blood sugar , lowering blood fat , anti-oxidation , anti-tumor , improving immunity and so on ,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food and drug value. The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Inonotus obliquus at home and abroad. Firstly , the modern common extraction methods and auxiliary means of polysaccharide extraction were dis ­cussed. Secondly , the crude polysaccharide deproteinization and pigment purification an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hirdly , the biological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reviewed about hypoglycemia , hypolipidemia , anti-tu-mor , anti-fatigue and immune regulation. Fourthly, the multistage structure of polysaccharides was characterized. And finally th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are analyzed and prospected. The paper was to provide a refer ­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Inonotus obliquus .Key words : Inonotus obliquus ; polysaccharide ; extraction ; functional properties ;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Fr.) Pilat),又被称 为白桦茸、斜管纤孔菌、桦癌褐孔菌,属真菌门 (Eumycota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褐卧孔 菌属(纤孔菌属)(Inonotus )叫天然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如俄罗斯、日 本、芬兰、波兰和中国等地叫早年间,桦褐孔菌作 为一种传统药用真菌被用来治疗和预防肿瘤、糖尿 病等疾病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桦褐孔菌的功效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俄罗斯政府批准开发 桦褐孔菌相关药品,美国十分重视桦褐孔菌这个 “特殊的天然物质”,日本研究者将桦褐孔菌称为 “万能药”,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了多项专利。

桦褐孔菌菌核提取物对细菌抑菌活性研究

桦褐孔菌菌核提取物对细菌抑菌活性研究

桦褐孔菌菌核提取物对细菌抑菌活性研究刘迎秋;熊红霞;包海鹰;Irina A.Gorbunova;李玉【期刊名称】《中国食用菌》【年(卷),期】2009(028)002【摘要】采用纸片法研究了桦褐孔菌的水、甲醇、丙酮、氯仿、石油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R cat、EnR £、ATCC25 92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 923、O41 ermc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R cat、ATCC25 92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O41 ermc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在10 mg·mL-1浓度下对大肠杆菌ER cat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高达84.1%;石油醚提取物对除大肠杆菌EnR £以外的其它供试菌株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另外,浓度为10mg·mL-1的丙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nR £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2.5 mg·mL-1的甲醇提取物和浓度10 mg·mL-1的石油醚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 923的抑菌作用较为明显.【总页数】5页(P31-35)【作者】刘迎秋;熊红霞;包海鹰;Irina A.Gorbunova;李玉【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18;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中心植物园,俄罗斯,新西伯利亚,630090;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2【相关文献】1.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J], 黄纪国;余雄涛;谢意珍;潘鸿辉;蓝宇虹;吕静2.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 [J], 师苑;朱红薇;张运洋;林冰枫;李咏欣;朱长俊3.桦褐孔菌提取物影响α-糖苷酶活性研究∗ [J], 沈心怡;刁苗璐;方妤露;张梦婷;陈涛;朱长俊4.桦褐孔菌菌质提取物抗菌活性研究 [J], 郭佳佳;李东文;姚慧莹;谢小梅;苏明声;梁永红5.斜生褐孔菌液体发酵产物及菌核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J], 王秋雯;王秋颖;邱文娜;唐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桦褐孔菌的研究

桦褐孔菌的研究

桦褐孔菌的研究桦褐孔菌是俄罗斯、芬兰和日本等国常用的民间药物,在我国的知晓率还很低。

近些年来我国也陆续出现了相关的保健产品,但该药物开发和使用多数还是处于切块、打粉的简单使用方式。

桦褐孔菌目前确处于野生资源匮乏、人工栽培研究进展缓慢和开发不足的状况。

标签:桦褐孔菌;白桦茸;野生资源;人工栽培桦褐孔菌是一种寄生真菌,主要寄生于白桦树银桦、赤杨等的树干或树皮下,形成不育的木腐菌。

桦褐孔菌的生物学特征显著,子实体呈现瘤状,直径可达20 cm,黑色,深裂,表面不规则,像砖块;菌肉红褐色,木栓质;菌管3~10 mm,质脆,常前端开裂,菌孔6~8个/mm2,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孢子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5.5~6.5μm,有刚毛[1]。

16世纪至今,东欧一些国家的民间就用这种菌的菌核来防治癌症。

1桦褐孔菌的分类和分布1.1分类桦褐孔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锈革孔菌科、褐卧孔菌属,学名Phaeoporusobliquus(pers:Fr.)J.Schroet.,在外文资料中,其学名常以Inonotusobliquus或Fuscoporiaobliqua出现。

1.2分布桦褐孔菌主要分布于北纬40°~50°地区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以及远东地区)、日本(北海道)及中国,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

它寄生于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活立木或砍筏后树木的枯干上,木材中的樺褐孔菌菌丝极其耐寒,在-40℃时也可以存活。

2野生和人工栽培现状2.1野生资源现状桦褐孔菌子实体只有在活的桦木上生长10~15年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且平均每20000棵桦木中只有一棵生长桦褐孔菌,资源十分稀少[2]。

范宇光等以地区分布频度、子实体维持时间、子实体发生频率、子实体发生形式、寄主基物的选择、种型情况、特有情况、保护现状、保护难易程度、人为干扰倾向度、火山危害、生境安全性为评价指标评价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38种大型真菌的濒危程度和保护级别,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濒危系数为0.4655,处于濒危等级,优先保护系数为0.6593,属于一级保护等级[3]。

桦褐孔菌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2021,29(3):202~207桦褐孔菌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杨珺尧孟利(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摘要桦褐孔菌是一种珍贵的天然食药兼用真菌,富含桦褐孔菌醇、羊毛甾醇、黑色素等多种活性成分。

在抗肿瘤、治疗糖尿病等方面效果突出,被大量应用于医药和临床,致使野生资源被大量利用而极度匮乏。

参考有关文献综述桦褐孔菌的生物形态特征、生长环境、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对国内外桦褐孔菌的作用机制、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在治疗肿瘤和糖尿病、人工培养技术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述评。

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桦褐孔菌;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码:2095-0934(2021)03-202-06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of Inonotus obliquusYang Junyao Meng Li(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Agricultural Microbiology 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Heilongjiang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150080,China)Abstract Inonotus obliquus is a kind of precious natural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us which contains rich inotodiol, lanosterol,melanin and many kinds of active ingredients.Because I.obliquus shows outstanding effects on anti-tumor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it has always been deeply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edical and clinical fields.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wild resources are used and extremely scarce.In this paper,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growth environment,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the I.obliquus were reviewed with reference to relevant literature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mechanism,active ingred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I.obliquus at home and abroad,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 and diabetes,and artificial culture technology were reviewed and reviewed.In addition,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I.obliquus was prospected.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黑龙江大学专项资金项目“基于免疫纳米金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测定食品中呋喃丹”(KJCX201817)作者简介:杨珺尧(1997—),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检测研究。

桦褐孔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

桦褐孔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

r i c a c i d me t h o d,f o r i n t p he n o l ,a l u mi n u m c hl o r i d e c o l o r i me t r i c me t h o d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p o l y s a c c ha r i de i n
c r u d e e x t r a c t s,p o l y p h e n o l s a n d f l a v o n o i ds c o nt e nt a n d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c r u d e e x t r a c t s o n DPPH ・ s c a v —
s i s t a n c e,h i g h a n t i o x i d a n t c o mp on e n t s p o l ys a c c h a r i d e ,wi t h a c l e a r a n c e r a t e o f DPPH
r e d u c i ng p o we r 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i s 0 . 8 5 l a n d 0 . 7 0 6,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Ke y wo r d s :I n o n o t u s o b l i q u u s ;Ex t r a c t i o n;A n t i o x i da n t ;Po l y s a c c h a r i de
第 1期 ( 总第 1 2 8期 )
2 0 1 4年 2月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桦褐孔菌的功能及应用研究

桦褐孔菌的功能及应用研究

70・
桦 褐孔菌 的 几十种 化 学成 分 中 , 目前认 为有 药
理作 用 的主要 成分 为 :① 羊毛 甾醇 型和 氧化 三 萜类 两 类化 合 物 具有 多 种 药物 作 用 ,大 都 是 混 合 作用 , 还 没 有 证 明某 一 种 单体 的作 用 。② 木 质 素 类 衍 生 物 ,有抑 制 H V —l 白酶 活性 的作用 。③ 桦褐 孔 I 蛋 菌醇 和桦 褐孔 菌素 ,桦 褐孔 菌 醇 中含 有抗 癌 特效 成
桦 褐 孔 菌 一 直 是 俄 罗斯 民 间 治 疗 癌 病 的药 用
菌 ,美 国、 日本 、韩 国 已加 大 了对其研 究 力度 。我
国对 桦褐孔 菌 的研 究起 步较 晚 ,也不 够深 入 。但 近
些 年来 已认 识 到桦褐 孔 菌 的优 良性状 , 因此桦褐 孔 菌 的系统研 究及 产 品的开发 具有广 阔 的发展 前景 。
参 考 文 献
31 抗 肿 瘤 作用 。桦 褐孔 菌 对 多种 肿 瘤 细胞 ( 乳 . 如
腺癌 、 胃癌 、肺 癌 、皮肤 癌 、直 肠癌 、霍 金 斯淋 巴 癌) 明显 的抑 制作用 ,能 防止 癌 细胞 转移 、复发 , 有
『1黄年 来. 罗斯神 秘 的 民 用 药用真 菌 一 桦 褐 孔 1 俄
基 ,延长 传代 细 胞的分 裂代 数 ,增 进细 胞寿 命 , 因

o l u 【 】 . Boc it h o ic e bi e q J isi oe n l o h m, B c B 19 ,6 () 7 ~57 9 8 2 3 :5 5 7 . 0 3 0 河 北 省 衡 水 学 院 生 命 科 学 系 赵 娟 娟 500
由于桦褐 孔 菌 的诸多 良好 的生 物活 性功 能 , 目

桦褐孔菌多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桦褐孔菌多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桦褐孔菌多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桦褐孔菌(Phellinus baumii)是一种珍贵的药用菌,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桦树上。

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保
健品以及医药领域。

其中,桦褐孔菌多糖作为主要有效成分,在药理活性方面具有重
要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对桦褐孔菌多糖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仍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其进行初步探究,为深入开发利用桦褐孔菌的多糖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 多糖组成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桦褐孔菌多糖进行组成分析,以确定其多糖组成及含量。

2. 理化性质研究:通过对多糖的溶解性、分子量、荧光光谱等进行测试,探究其理化特性与结构特点。

3. 生物活性评价:利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等方法,开展对桦褐孔菌多糖的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评价,以评估其医药应用价值。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
本研究将初步探究桦褐孔菌多糖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预计确定其多糖组成及含量,并分析其结构特点、理化特性等,同时评估其化学活性和生物活性,为桦褐孔
菌多糖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拓展了药用菌的应用领域和开发空间。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探讨了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潜在活性以及应用前景。

首先介绍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和对策意义,以及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研究意义。

接着详细分析了提取方法和化学成分,以及该提取物对糖尿病的活性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并展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能性。

最后讨论了该提取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研究,强调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的必要性。

结论指出,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新途径,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选择。

【关键词】关键词: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糖尿病、活性研究、治疗、副作用、安全性、疗效、临床验证、新途径。

1. 引言1.1 糖尿病的流行及对策意义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已有4.65亿人罹患糖尿病,而这一数字预计将在未来继续增加。

糖尿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可能引发许多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面对糖尿病这一全球性健康挑战,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外,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以及微生物发酵产物也备受关注,被认为具有潜在的抗糖尿病活性。

开展针对糖尿病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疾病发病机制,还能为未来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本文将重点关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对糖尿病的活性研究,探讨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和应用前景,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研究意义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是一种新型的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功效。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对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潜在疗效。

桦褐孔菌菌质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桦褐孔菌菌质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桦褐孔菌菌质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研究李东文;苏明声;龙凯;梁永红;谢小梅【摘要】目的:研究桦褐孔菌菌质不同溶剂提取组分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桦褐孔菌菌质醇提后分别梯度萃取获得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物,将残渣沸水浸提醇沉得粗多糖;将获取的各活性组分分别用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同时与桦褐孔菌菌核进行比较.结果:桦褐孔菌菌质和菌核各组分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其质量浓度的递增而增强(其中石油醚提取组分的抑制率为0);菌质和菌核粗多糖组分对这两种酶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各自的其它组分(P<0.01);菌质粗多糖对这两种酶的抑制率比菌核粗多糖低(P<0.05).结论:运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获得的桦褐孔菌菌质粗多糖有较好的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期刊名称】《食用菌》【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桦褐孔菌菌质;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作者】李东文;苏明声;龙凯;梁永红;谢小梅【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4【正文语种】中文桦褐孔菌学名为Inonotus obliquus(Pers.:Fr.)Pi⁃lat,又名斜生褐孔菌、白桦茸,是一种珍稀药用真菌,菌核外形呈现出瘤状,表面深褐色并有许多深的裂痕,质地硬且脆[1]。

桦褐孔菌提取物 标准

桦褐孔菌提取物 标准

桦褐孔菌提取物(INONOTUS OBLIQUUS (MUSHROOM) EXTRACT)在化妆品和护肤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关于桦褐孔菌提取物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1. 成分标准:桦褐孔菌提取物主要包含桦褐孔菌素、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有机酸等多种成分。

这些成分在化妆品中具有抗氧化、舒缓抗敏等作用。

2. 质量标准:对于桦褐孔菌提取物的质量,可以通过检测其多糖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来确保产品质量。

例如,产品中的多糖含量应大于10%,重金属含量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3. 安全性标准:桦褐孔菌提取物已被证明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衰老等作用,且无毒副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接触眼睛等敏感部位,以确保使用安全。

4. 应用标准:桦褐孔菌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抗氧化剂、舒缓抗敏等。

在产品配方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桦褐孔菌提取物含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桦褐孔菌菌质提取物抗菌活性研究郭佳佳;李东文;姚慧莹;谢小梅;苏明声;梁永红【摘要】目的:探讨桦褐孔菌菌质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比较桦褐孔菌菌质的水层、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粗多糖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并与桦褐孔菌菌核比较.通过连续倍比稀释的方法,观察桦褐孔菌菌质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桦褐孔菌菌质正丁醇层和乙酸乙酯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桦褐孔菌菌质正丁醇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025,0.0125,0.025,0.025 g·mL-1.MBC分别为0.05,0.025,0.1,0.05g·mL-1.桦褐孔菌菌质乙酸乙酯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0125,0.00625,0.025 g·mL-1,MBC分别为0.025,0.0125,0.05 g·mL-1.结论:桦褐孔菌菌质不同极性部位的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的活性.【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7(030)005【总页数】5页(P949-953)【关键词】桦褐孔菌菌质;牛津杯法;连续倍比稀释法;抑菌与杀菌【作者】郭佳佳;李东文;姚慧莹;谢小梅;苏明声;梁永红【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Fr.)Pilat)是一种在俄罗斯,芬兰等国家广泛应用的药用真菌,桦褐孔菌属担子菌亚(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褐卧孔菌属(纤孔菌属)在俄语中桦褐孔菌被称作chaga[1]。

自16世纪以来,东欧的许多国家民间就开始使用桦褐孔菌的菌核来治疗癌症。

俄罗斯医学研究院证明桦褐孔菌能够治疗胃部和肺部的肿瘤[2]。

然而,目前桦褐孔菌野生资源枯竭,人工驯化栽培尚未成功,液体发酵的发酵条件要求严格、发酵过程容易染菌、设备投资大、且干物质含量低、生产成本高,致使桦褐孔菌资源匮乏。

本实验室已运用中药固体发酵技术,将桦褐孔菌分别接种于多种中药渣基质上进行固体发酵,获得了桦褐孔菌菌质,对该菌质进行了初步化学成分提取分析和药理学作用研究,表明该菌质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本实验对该菌质的抗菌作用进行研究,以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作为试验菌株来研究比较桦褐孔菌菌质与菌核的抑菌活性,以期为桦褐孔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桦褐孔菌菌核,延边华夏桑黄菌业有限公司;桦褐孔菌菌质,本实验室发酵;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广州某制药厂,批号:1140025;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青岛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HB0108-4、HB5222。

YXQ-LS-100STI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上海某实业有限公司;LRH-150生化培养箱,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

将桦褐孔菌菌质用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后,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进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层三个部位。

将得到的提取液旋蒸浓缩真空干燥烘干。

粗多糖的制备则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真空干燥箱烘干。

桦褐孔菌菌核的提取方法同菌质。

将水提物、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粗多糖配制成0.1g·mL-1,阳性药(盐酸左氧氟沙星片)配制成0.01g·mL-1,121灭菌20 min备用。

营养肉汤培养基:取营养肉汤培养基固体18g,加热溶于1000mL的纯化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备用。

改良马丁培养基:取改良马丁培养基固体28.5g,加热溶于1000mL纯化水中,121高压灭菌15 min,备用。

取干净的4支试管,3支分别加入5 mL的营养肉汤培养基1支加入5 mL的改良马丁培养基,硅胶塞封口,121灭菌30 min。

将灭菌的试管在超净工作台放冷后用接种环取适量的4种菌放入试管中,混匀,置于培养箱中培养18-24 h后观察结果,其中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放置于37培养箱中,白色念珠菌放置于26.5培养箱中。

取4支无菌试管,分别加入5 mL的无菌生理盐水,用移液枪吸取1 mL活化的菌液,分别倒入试管中,混匀。

再用移液枪吸取300 μL菌悬液至固体培养基中,用涂布器涂布均匀。

用无菌镊子夹取牛津杯放至涂抹均匀菌液的培养基上,使牛津杯与培养基充分接触,不得留有缝隙。

牛津杯放置位置要适中。

每种菌做3个重复。

向各牛津杯中加入150 μL药液后,小心将培养皿放置培养箱中,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置于37培养箱,白色念珠菌置于26培养箱中,培养18-24 h,观察其抑菌圈大小,并用直尺量其直径。

将1.6中筛选的具有抑菌作用的提取物进行肉汤稀释法,确定其MIC和MBC。

取无菌试管10支,除第1管加入4 mL的浓度为0.1 g·mL-1提取物外,其余每管加入营养肉汤培养基2 mL(白色念珠菌的加入2 mL的改良马丁培养基),然后吸取第一管2 mL至第2管,混匀后再吸取2 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8管,并从第8管中吸取2mL弃去,第9管为不含药物的生长对照,第10管为不含药液也不含菌的空白对照。

制备菌悬液:将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菌液浓度调至1*106mL-1。

每支试管加入调整好浓度的菌悬液2 mL,使其终浓度为5*105mL-1,混匀后,放置培养箱培养,16-18 h后观察结果,以肉眼见不到浑浊的那管药物浓度为该药的MIC。

选取MIC结果中,MIC值以及比MIC值浓度高的,未见菌生长的几管含药菌液进行平皿培养,完全未见菌生长的那管对应的浓度即为MBC浓度。

抑菌圈直径的计算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实验结果以()表示。

由表1可知,桦褐孔菌菌质的水提物、粗多糖对4种菌均无抑制作用;菌质的正丁醇提取物对4种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最强;菌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菌核的水提物对白色念珠菌有抑菌作用;菌核的正丁醇提取物对4种菌均具有抑菌作用,菌核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抑菌作用;菌核的粗多糖不具有抑菌作用。

桦褐孔菌菌质正丁醇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025,0.0125,0.025,0.025 g·mL-1,桦褐孔菌菌质乙酸乙酯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0125,0.00625,0.025 g·mL-1,桦褐孔菌菌核水层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025 g·mL-1。

桦褐孔菌菌核正丁醇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025,0.00625,0.0125,0.05 g·mL-1,桦褐孔菌菌核乙酸乙酯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025,0.025,0.025 g·mL-1,详见表2至表5。

桦褐孔菌菌质正丁醇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BC分别为0.05,0.025,0.1,0.05 g·mL-1。

菌质乙酸乙酯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BC分别为0.025,0.0125,0.05 g·mL-1。

桦褐孔菌菌核水层对白色念珠菌的MBC为0.1 g·mL-1。

菌核正丁醇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BC分别为0.05,0.0125,0.05,0.1 g·mL-1。

菌核乙酸乙酯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BC分别为0.05,0.1,0.1 g·mL-1,详见表6至表9。

从本实验可得出桦褐孔菌菌质提取物具有抑菌的效果,菌质正丁醇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MIC分别为0.025,0.0125,0.025,0.025 g·mL-1,MBC分别为0.05 ,0.025 ,0.1,0.05 g·mL-1。

桦褐孔菌菌质乙酸乙酯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0125,0.00625,0.025 g·mL-1,MBC分别为0.025,0.0125,0.05 g·mL-1。

桦褐孔菌菌核水层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025 g·mL-1。

桦褐孔菌菌核正丁醇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IC 分别为0.025,0.00625,0.0125,0.05 g·mL-1,MBC分别为0.05,0.0125,0.05,0.1 g·mL-1。

桦褐孔菌菌核乙酸乙酯层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 分别为 0.025,0.025,0.025 g·mL-1,MBC 分别为0.05,0.1,0.1 g·mL-1。

由实验结果可知,桦褐孔菌菌质的抑菌活性与菌核相当,在未来有可能在抗菌活性方面替代菌核。

桦褐孔菌含有多糖、三萜类、色素、生物碱等多种化合物。

有研究表明酚类、多糖、生物碱、香草酸具有抑菌活性。

其酚类发挥抑菌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壁及细胞膜的完整性,促使细胞释放胞内成分从而引起膜的电子传递、营养吸收、核苷酸合成及ATP活性等功能障碍,进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