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理论发展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事业
第八讲 改革开放以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闻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事业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新闻事业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介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政治上: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经济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新闻传播观念的转变

新闻传播观念的变化:从摒弃“阶级斗 争工具”到继续发展“喉舌论”。
媒介功能的转变

刊登广告,服务经济


1978年,中央政府开始实行“事业性质, 企业管理”的原则,赋予传媒一定的经 营自主权 1979年中宣部肯定了传媒恢复商业广告 的做法,开始了中国广告业与传媒经济 的发展
刊登广告,服务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业已经成为一 个重要的产业,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 镇。 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包括报刊、 图书、广播、电视、影像、移动媒体、 网络媒体等多种技术平台及服务,总产 值将近5440亿元。

一、报道新闻,提供信息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三、实施舆论监督 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五、刊登广告,服务经济
新闻本位的回归

媒介的基本功能:报道新闻,传播信息。 新闻本位: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尊重读者需 求。
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
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新闻媒体还 承担着宣传社会主流意识的职能。
媒介经营管理


1985年《洛阳日报》成为第一家尝试自 办发行的报纸 1995年《华西都市报》开启都市报序幕 1996年我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 业集团正式挂牌运行
广播电视事业

中央台的改革 《新闻联播》的改革:街访、《寻人启 示》等
网络媒体

特点:速度快、海量信息、互动性 从起步向纵深发展,再到逐步规范发展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严重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严重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新闻事业的改革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新闻史经历了多次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其中以五四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的四次改革最为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广泛使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三)新文风的出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四)副刊的革新;改变副刊原来格调不高,不少副刊还充斥低级趣味的、黄色的内容的情况,改为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

(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设为最新发生的国内重大新闻,多设了专栏。

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六)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经过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工作,我国的新闻事业渐渐的向现代化转化。

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我们先谈谈有关《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的相关内容。

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

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尤其是清算王明的错误并肃清其流毒,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

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

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

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秦朝。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业也逐渐壮大起来。

以下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些重要历史时期:
1.清朝(1644~1911):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正式开展报刊业。

最早的报纸是位于上海的《上海字林洋行大报》,该报刊于1872年。

2.民国时期(1912~1949):
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中国进入民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
国的报刊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有很多著名的报纸和杂志在这一时期创立,如《民国日报》、《燕京日报》、《新民报》等。

3.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闻事业开始
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并成立了一系列国营报纸和新闻机构,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4.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今):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新闻事业也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媒体形式不断丰富,电视、广
播、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总的来说,中国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既见证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也为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宣传和支持。

中国新闻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发展历程中国新闻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

当时,各地的政府官员负责将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消息传达给皇帝,并通过使用木刻印刷术将这些消息传播给更广大的人民。

然而,这种形式的新闻传播极其有限,仅限于皇宫和特定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

唐朝时期,官方的新闻传播开始使用手抄本和传递员,使得消息可以更快速地传递。

宋朝时,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大的新闻传播范围。

报纸成为主要的新闻传媒工具之一,但仍然受到官方的严格控制。

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的新闻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40年,第一份中文报纸《顺天时报》诞生于上海,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报业的起源。

20世纪初,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报纸的发行量迅速增加。

同时,无线电和电报的出现使得新闻可以更快速地传递到不同地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闻传播进一步发展。

成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政府开始对新闻传播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

在这个时期,新闻主要由政府控制,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宣传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传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经济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使得新闻市场更加多元化。

民营媒体开始崛起,新闻的选择和报道变得更加多样化。

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更加迅速和全球化。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使得普通公众可以参与到新闻报道和评论当中。

然而,中国的新闻传播仍然受到政府的控制和审查。

政府对新闻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和干预,媒体自由度相对有限。

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新闻自由和言论权的争议。

总体而言,中国新闻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的官方控制到市场化多元化的过程。

尽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新闻传播在中国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公众提供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

简析中国新闻思想的发展史

简析中国新闻思想的发展史

论二十世纪中国新闻观念的发展新闻观念的继承发展余圣目录摘要: (2)引言 (3)正文 (4)新闻观念启蒙时代 (4)新闻观念现代化、系统化时代 (6)新闻观念纵深发展时代 (7)新闻观念的曲折演进时代 (8)新闻观念前面演进时代 (9)总结 (10)论二十世纪中国新闻观念的发展摘要:新闻传播在中国的历史大概也就一两百年,但这其中的新闻思想却经历了很多不同的阶段,从新闻观念变化这个角度来审视我国新闻发展的历史,探究其规律。

历史地看,正是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开启了中国人的现代办报观念,一扫传统邸报的陈腐气息,也正是那些或接受西方教育或与外国人接近的中国文人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史新的一页关键词:新闻思想新闻观念发展历史引言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卷入马克思多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潮流之中,中国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宗教信仰等方面与世界发生了广泛的联系。

中国被迫打开国门,然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逐步瓦解,各国在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也进行着文化的侵蚀,以前的“天朝之大,无所不能,无所不有”的思想已经过时,中国的文化心理由一度封闭排外之后由内聚转为外向,从而各阶级纷纷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官僚阶级的自救,“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军事上学习西方,而后的维新派,主张改良政治,但始终没有动摇封建统治,依旧是在保皇,这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后,人们意识到,要想摆脱封建统治,就必须要进行革命,推翻皇帝,所以辛亥革命爆发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但是好景不长,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然后复辟帝制,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先是国共合作进行北伐,然后是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十年,再到抗日战争,以后到内战,新中国成立,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等等,这一系列的历史进程,我们主要从政治角度出发,但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

每个时期的文化主题不同,正如每个时期的新闻思想有所不同一样,如果说中国的政治是一部探索史,那么中国百年的新闻业也是一部探索史,探索着如何拯救中国,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满足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30年--新闻业的变迁

改革开放30年--新闻业的变迁

1996年我国第
一个报业集团 广州日报报业 集团正式挂牌 运行。
期刊业的发展
中国第一本真
正意义的周 刊——《瞭望》 诞生。
先后出现了
《读者》、 《知音》、 《家庭》等发 行达百万的大 刊。
广播电视业的发展
中央台的改革、“珠江模式”与地
方电台的改革等都体现了我国 广播电视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方式……
我们的思考
伴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政治思想 上的不断解放以及科技的飞速超越,
新闻业也将向着高速化、平民化、 多样化、精彩化不断发展……
谢谢!
科技原因: 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
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成 熟,尤其是互联网已成为全球性的 信息资源网,电子报刊进入大发展 阶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新 闻报道如虎添翼。
报业的发展
1985年《洛
阳日报》成 为第一家尝 试自办发行 的报纸。
1995年《华西
都市报》开启 都市报序幕。伟大Βιβλιοθήκη 成就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新闻
史上,也是建国以来中国 新闻史上发展最快的阶段。
迅速发展的原因
政治原因:
拨乱反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使得人们在思 想上获得了大解放。
经济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党的工 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尤其 是入世以后,我国的媒体逐步开始 与市场接轨、与世界接轨,这都是 史无前例的。
30年前的中央台
30年后的中央台
网络媒体业的发展
网络媒体事业从起步向纵深发展, 再到逐步规范发展。在短短30年的
时间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飞跃式的 蜕变。
中国网络的变化
将世界引入中国, 让中国走入世界。

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

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新闻事业的改革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新闻史经历了多次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其中以五四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的四次改革最为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广泛使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三)新文风的出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四)副刊的革新;改变副刊原来格调不高,不少副刊还充斥低级趣味的、黄色的内容的情况,改为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

(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设为最新发生的国内重大新闻,多设了专栏。

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六)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经过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工作,我国的新闻事业渐渐的向现代化转化。

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我们先谈谈有关《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的相关内容。

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

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尤其是清算王明的错误并肃清其流毒,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

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 新闻传播事业的总体变化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 新闻传播事业的总体变化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 新闻传播事业的总体变化
第一节 新闻传播观念的变化 第二节 新闻传播内容的变化 第三节 传播者和受众的变化
第四节 制约因素和传播体制的变化
第五节 各类新闻事业的发展状况
1
第一节 新闻传播观念的变化
一,从“阶级斗争工具论”到“喉舌论”: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05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光明日报),冲破“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 2,党性与人民性的争论:1979-1989。 3,喉舌论的继承与加强:1995江泽民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讲 话;1996舆论祸福论;1998朱镕基“舆论监督、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4
四,提供信息,满足社会需求:
重大新闻的动态消息;软新闻的增长;调查新闻、数字新闻、 图表新闻;新闻竞争等。
五,扶正祛邪,实行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卓有成效(80-89-90中后);上下协同,高层 重视;新兴媒体(互联网)的优势等。变化
一,新闻传播者的地位、素质、水平逐步提高:
一,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宣传主流意识形态
解放思想;社会主义理论;冤假错案的平反;市场经济;南 巡讲话;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等。
二,宣传促进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 入世等。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
文件法规、正面典型、批评报道、普法、科技报道、反伪 科学迷信等。
二,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
1,人事制度:聘任制,竞争上岗;年轻化;党委对内部人 事管理介入渐少。 2,新闻业务管理:核心—宣传至上,以正面宣传为主,掌 握批评报道的量和度,严格遵守规定的报道准则。
8
三,新闻立法:历程与现状。 四,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

国内新闻学理论发展与研究方向

国内新闻学理论发展与研究方向

国内新闻学理论发展与研究方向国内新闻学理论发展与研究方向广泛而多样,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新闻学理论与研究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和创新。

本文将全面探讨国内新闻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新闻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新闻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新闻现象的学科,其理论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我国,新闻学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传统新闻观念的倾向性阶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入和国产化阶段、全球化与新媒体时代的崛起等阶段。

最早的新闻学理论在西方以报道型新闻为主导,强调客观中立的报道和传播信息的功能性。

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新闻学理论进一步拓宽了视域,关注媒介的阶级属性和新闻的社会功能。

进入21世纪,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新闻学理论也在适应这一变化中不断发展。

二、国内新闻学理论的研究方向1. 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新闻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在这一领域,可以开展关于社会变迁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以及新闻传播对社会变迁的反作用的研究。

例如,可以研究新媒体对公共舆论形成的影响,以及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可信度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关注新闻传播在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影响。

2. 媒介融合与新闻创新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之间越来越多地发生融合。

因此,如何将传统新闻思维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推动新闻创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可以关注跨媒体报道、多媒体新闻制作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编辑和传播中的应用等问题。

同时,可以研究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如虚假新闻、隐私保护等。

3. 新闻认知与媒介素养新闻认知是人们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公众具备正确新闻认知能力和媒介素养至关重要。

因此,新闻学理论的研究也应该关注公众对新闻的理解和评价。

可以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公众对不同报道方式的理解差异,并提出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历史发展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历史发展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历史发展摘要:新闻理论是在新闻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人们对新闻活动规律的认识以及对新闻活动性质等的了解。

综观我国的新闻理论发展历史轨迹,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对我国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01一、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发展轨迹我国的新闻理论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并不算长,而且中间又经历了社会政治等的影响曾一度产生过停顿甚至倒退,学界一般认为真正繁荣起来的我国新闻理论是从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几年。

由于新闻事业同一定阶级、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新闻理论在基本观点上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性或阶级性。

中国社会主义的新闻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它和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相联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进行新闻实践的产物。

丁柏铨教授认为“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从纵向来说,它继承了以往新闻理论中的精华,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理论,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这是中国当代新闻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中国历史上的新闻理论中至今依然有价值的部分。

从横向来说,中国当代新闻理论广泛借鉴世界范围内新闻理论研究的许多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从中汲取营养;不仅如此,还放开眼光,从传播学、舆论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相关学科中广为吸收学理的养料,借此拓宽研究视野,提高本领域的研究水准。

”这段话是对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全面而准备的总结。

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研究,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无产阶级报刊的创办开始的。

有许多党的领导人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闻理论。

1922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在北京大学记者同志会上发表演说,提出“新闻事业是一种活的社会事业”、“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

新闻学基本概念的艰难回归——从词汇表达看我国改革开放30年新闻学的变革轨迹

新闻学基本概念的艰难回归——从词汇表达看我国改革开放30年新闻学的变革轨迹

关键词:新闻学基本概念传媒职能客观公正作为商品的新闻[摘要]:本文通过阐述1978年以后几个新闻学基本概念回归本学科的历史进程,说明对新闻、新闻传媒的认识是否科学,对于传媒业的发展、新闻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在社会变迁的转折时期。

作者认为,推动我国新闻学基本概念回归的动力,与其说是不同意见长期争论,一方说服了另一方,不如说是1978年的那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实践,不断推动着人们对以往认识的转变。

如果现在我们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传媒的主要职责是向公众及时报告新闻;传媒应当反映社会舆论;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新闻具有商品性;报纸要为读者服务,等等,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感觉这是不言而喻的,还用再说什么吗?但是,如果把这些说法放在30年前,说出哪句话都要冒着受到批判的风险。

现在研究“新闻自由”、“表达自由”的文章很多,专著都出版了数本。

然而在30年前,若不是为了批判资产阶级,新闻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等词写出来、说出来本身,也是要冒风险的。

观念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社会的变迁,只是在这种变迁基本完成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一些观念才会与现实情况逐渐吻合;然而,随着新的环境变化,可能好容易接受了的观念或认识,接着又面临更新的观念的挑战。

我国新闻学在改革开放30年中,便经历着这样的变化过程。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痕迹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但是当时只是在指导思想上宣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很多具体的观念认识,不可能,也来不及一一清理。

像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事,一年前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还在说这是毛泽东一生做的两件大事之一,仍然对它持肯定态度,当然不能指望一年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能对此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明确结论。

“文革”是在三中全会以后三年,由《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其做出了完全否定的结论。

如此重要的问题尚要经过数年的党内思想交锋才能最终得出结论,更不要说一个小小的学科领域内的事情了。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导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在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下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动力。

通过对这些历史阶段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系统地探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文章。

一、鸦片战争后的新闻事业蓬勃发展阶段1. 在这一阶段,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蓬勃发展,受到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

2. 近代报纸的出现:洋务派的倡导者们开始引进西方的印刷技术和新闻观念,鼓励中国近代报纸的兴起。

3. 主要特点:这一阶段的新闻事业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大量的民族资本家和政治家开始办报刊,积极宣传民族独立和自力更生的思想。

4. 影响:这一阶段的新闻事业为中国近代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尊心的觉醒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转型发展阶段1. 新闻事业的成熟阶段:民国时期,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经历了由蓬勃发展到成熟发展的转型阶段,新闻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2. 政治局势的变动: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新闻事业也受到了政治因素的极大影响,新闻观念和新闻监管制度出现了较大变化。

3. 新闻事业的多元发展: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新闻事业开始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传媒,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等,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

4. 影响:这一阶段的新闻事业进一步扩大了舆论自由的空间,推动了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开放,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事业现代化发展阶段1. 对外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出了封闭和落后的局面,新闻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新闻业态的多元化: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进一步多元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存,如传统报纸、电视、广播与新兴的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等,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

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

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50年的夏朝,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颇具规模的新闻机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新闻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过程。

早期中国的新闻通常通过宣讲者口头传播,同时书面新闻也在这个时代开始出现。

封建社会的早期,新闻通常被政府机构用来宣传和维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新闻发展开始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改变。

19世纪,西方新闻在中国开始传播,这是中国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下,一些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开始设立报纸,为中国人民提供新的思想和信息。

这些报纸成为了新闻发展的先锋和催化剂。

20世纪初,中国的新闻发展迎来了重大变革。

这个时代的新闻业非常活跃,新闻机构和报纸数量急剧增加。

新闻机构成为了舆论的重要阵地,并且他们开始发起抗议和社会运动。

《新民报》、《大公报》等一系列报纸成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民众反对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发展迎来了一个新时期。

新的政权对新闻业进行了全面改革,实行了新闻出版的统一管理,并强调新闻的政治性和宣传性,把媒体视为意识形态的工具。

这一时期,中国的媒体绝大多数被国有化,新闻被用来弘扬社会主义思想和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发展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变。

1978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引入市场经济和外资。

在这个新的背景下,新闻业也逐渐向市场化和商业化转型。

国有媒体开始面对来自社会的竞争,并加强了对报道的调查和独立性的要求。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中国的新闻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中国人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在政治上,中国的新闻媒体仍然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和审查。

言论自由和新闻报道的独立性依然受限,被认为是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威胁。

此外,新闻媒体的商业化也增加了媒体的集中化和商业利益的干扰,可能导致报道的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

四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四十年。

这一发展历程充满了辉煌与挑战,堪称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客观而全面的图景。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 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传播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新闻传播体制经历了根本性的改革。

在政策层面上,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新闻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建立和完善了新闻传播行业的法规制度。

2. 传媒机构的多元化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传媒机构开始出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许多新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相继建立,使得我国的新闻传播行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三、新媒体时代的来临1. 互联网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媒体成为新的传播评台,改变了传统传媒的发展模式。

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行业的重要趋势。

传统媒体纷纷开设全球信息站、博博、信信等新媒体评台,通过多渠道传播信息。

四、新闻传播技术的进步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移动智能设备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2. 大数据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帮助传媒机构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精准推送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五、新闻传播行业的挑战与机遇1. 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激烈竞争,广告收入下降、发行量减少等问题成为传统媒体的困扰。

2. 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快速、多元化、互动性强等优势,发展迅猛,成为新的市场主导力量。

六、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前景展望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讲解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讲解

中国新闻史上几次重大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或调整的概括总结新闻事业的改革从五四运动至今,我国的新闻史经历了多次的新闻事业的改革,其中以五四运动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解放区的反“客里空”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的四次改革最为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首先,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闻工作也在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二)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广泛使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三)新文风的出现;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四)副刊的革新;改变副刊原来格调不高,不少副刊还充斥低级趣味的、黄色的内容的情况,改为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思潮。

(五)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设为最新发生的国内重大新闻,多设了专栏。

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六)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经过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工作,我国的新闻事业渐渐的向现代化转化。

有着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我们先谈谈有关《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的相关内容。

1942年春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

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旨在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路线,尤其是清算王明的错误并肃清其流毒,克服党内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

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列主义的教育运动。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列,实行改版,树立了典范。

改版前夕,毛泽东和博古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了有七十多人参加的《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毛泽东在最后作了重要讲话——“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业务之一。

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

请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法制工作的发展历程。《新闻法》是不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所必需的?

请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法制工作的发展历程。《新闻法》是不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所必需的?

请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法制工作的发展历程。

《新闻法》是不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所必需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法制工作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和变革。

主要的发展历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新闻出版法律法规:改革开放初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出版业发展,我国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法》(1987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1991年),为新闻出版领域的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2.推进司法保障:在新闻法制工作中,司法保障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

相继成立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新闻领域进行维权和监督,并审理与新闻传媒相关的案件,保障新闻媒体合法权益。

3.网络媒体立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国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网络媒体立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6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17年),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形式。

4.加强信息公开:近年来,我国重视信息公开的法制化建设,陆续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7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年),为新闻信息的公开透明提供了法律依据。

《新闻法》作为一部关键性法律,对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规定了新闻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新闻传媒的监管管理体制,保护了新闻自由和新闻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新闻法》的存在确保了新闻媒体的合法身份和社会责任,提供了受法律保护的环境,也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了合法权益的保障。

它有利于规范新闻行业的发展,促进新闻媒体的诚信和负责任的报道,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新闻法》只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一部分,还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健全整个新闻法制体系。

同时,新闻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也需要协调和衔接,以确保新闻发展与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之间的平衡。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在去年的第十一届“中国电视榜”,《新闻1+1》荣获“最佳时评节目”, 白岩松也凭借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荣获“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 《新闻1+1》的成功固然有很多因素,但其如此受欢迎有两个 原因是最不容忽视的。 其一是选题的时效性和新闻性。《新闻1+1》的节目定位 是“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 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 展开评论分析。纵观《新闻1+1》的选题,基本上社会热点都包含在内, 而且范围及其广泛,仅以今年6、7两个月为例,其选题就涵盖国际 (奥巴马见达赖,故伎重演?!),体育(李娜:“娜”么不同!), 教育(作文:让“真话”在宽容中飞),军事(中国改建航母), 民生(城市“看海”,怨天还是尤人?)等各个方面。 其二在于主持人白岩松的魅力,其魅力集中表现在清晰而口语化的 表达和独特而深刻的评论角度。 孙玉胜认为对于电视新闻主持人, 魅力、发现能力、表达能力三位一体,“如果把三位一体的主持人 的魅力放在三角形的顶角,那么发现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是这个三角形 的两个底角。如果把主持人魅力看作是一辆汽车飞驶的前轮,发现能力 和表达能力就是支撑它并给与它动力支持的两个平衡的后轮。”
在书中,孙玉胜明确表示,中国电视新闻目前还处在播报阶段, 没有进入评论时代。十年过去了,依我看,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 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高水平专业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匮乏。评论员和主持人在 本质上是有根本区别的。评论员通常具备相对独立和完全的话语 姿态,其主要任务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读性分析、价值判断或者 是形势预测。孙玉胜在书中坦言,《东方时空》培养了中国第一代 电视明星主持人,却没有产生第一代电视新闻评论员。目前中国 大陆的电视新闻评论员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以白岩松为代表的 媒体从业人员;二是以特约评论员身份出现的学者教授专家; 三是带有官方色彩的研究员。 在台湾的电视节目中,还有一种另类的新闻评论员——观众。 观众可以通过在拨打直播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热线电话,也就是 我们平时所说的“CALL IN”的方式,来参与当天新闻话题的讨论, 发表各自的看法。这当然是跟台湾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热线电话观点的很大部分是不同政治立场的百姓的非理性的情感 宣泄。照搬照抄这种模式固然行不通,借鉴却未尝不可。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舆论思想建设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舆论思想建设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舆论思想建设发展路径作者:姚洁来源:《中国广播》2020年第03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带来了理论建设大发展,党的新闻典论体系建设也不断完善,逐步走向成熟。

从“典论宣传”概念的提出到党的十三大的“舆论监督”的话语表达,从“典论导向/舆论引导”理念的形成到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成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的新闻舆论思想不断得到深化。

【关键词】新闻典论观舆论引导新闻规律中国共产党【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经历了“文革”十年的思想桎梏,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开了国内思想解放的大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征程。

经过思想大解放,国内的新闻理论界空前活跃,党的新聞舆论体系构建逐渐完善,走向成熟。

邓小平同志一直是思想解放的倡导者,1958年他强调:“思想解放,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解放,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决定的意义。

后来者可以居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语言。

”①正是党中央在顶层设计上有了新的、正确的指引,中国的新闻事业才得到了大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发展成世界传播大国。

今天,我们又在习近平新闻思想的指引下,向世界传播强国迈进。

一、党的新闻舆论体系建设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进步1979年到1989年是党的新闻舆论体系建设经过拨乱反正后,逐步走人正轨、渐趋成长的时期。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多次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中都提到了“舆论”一词,《邓小平的思想理论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年版,郑兰荪、刘鹏等主编)一书中以“舆论宣传”表述邓小平的新闻思想。

邓小平较早地使用“舆论”一词可以追溯到1979年,他在谈及报纸的宣传教育功效时,以《人民日报》的两篇报道为例,说明“报纸舆论”具有极大的影响。

邓小平的“舆论宣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党报党刊在宣传党的主张上是无条件的。

他在制定党内生活基本标准时明确指出:“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宣传党的主张。

改革开放四十年新闻传播理念的变迁与思辨

改革开放四十年新闻传播理念的变迁与思辨

改革开放四十年新闻传播理念的变迁与思辨作者:沈正赋来源:《声屏世界》 2018年第8期摘要:改革开放40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其中新闻传播理念的变迁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一方面新闻传播理念的变迁不随人们意志为转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它的变迁几乎渗透到新闻传播领域的方方面面,从新闻到媒体,从记者到用户。

本文通过四个维度的考察和分析,立足于线性思维方式和遵循新闻流程的逻辑结构,旨在对新闻传播的理念进行一番审视和思辨。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闻传播理念变迁审视与思辨从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徐徐开启,到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整整40年。

在这40年间,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与社会其他各行各业一样都发生了全方位、脱胎换骨式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逐渐加大,全球化步伐的逐步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新闻传播理念的变迁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理念虽然是行为的先导,但面对过往历史与传统行业的根深蒂固性束缚,理念的变迁也是在积重难返、步履维艰中选择突围和狂奔。

四十年之后,当深情回眸这段新闻传播发展断代史之时,我们发现,一方面新闻传播理念的变迁是不随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这种理念的变迁几乎渗透到新闻传播领域的方方面面。

本文试图以传统媒体时代与新媒体时代为划分标准和比照视野,对新闻传播工作流程中的几大关键要素的变迁进行梳理和阐释,以求探索其变化的轨迹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从事实到图景:新闻定义的纠结与论争何谓新闻?中国新闻史上早期曾有过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一是徐宝璜的定义,“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

”;二是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三是范长江的定义,“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理论发展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的新闻事业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在新
闻业务上还是在新闻理论上都开始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慢慢脱离了外国(尤其
是苏联)新闻模式的模仿。

而在这段时间中国的新闻理论也经过刚开始的艰难起
步到慢慢探索再到现在的繁荣发展这三个阶段的蜕变,构建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关键词:新闻理论改革发展
一、改革开放后新闻理论的艰难起步时期(1978.12一1982.8)
1.党性与人民性的争论
1979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全国新闻工作会议。

在这次会议期间,
有人提出了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问题,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乃至对立起来,
用人民性来否定党性,在新闻界一起了广泛的争论。

当时的中宣部部长胡耀邦在
会议上做了《关于新时期的新闻工作》的报告,重新阐释了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新时期新闻工作的任务等等。

他认为我们的新闻工作有很高端的党性,党性和人
民性是一致的,离开了人民性就不叫党性,从党的根本性质来说,党性和人民性
是一致的。

2.尊重新闻规律,否定新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新闻界变成了四人帮争权夺利的工具,他们随
意捏造事实歪曲新闻,以便打击对手。

新闻在那个时候完全丧失了新闻真实性,
也违背了新闻规律。

因此新闻学在这段时间要做的工作就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拨乱反正的思想动力和学术重构的自主意识下,尊重新闻学的自身规律和科学性,强调“新闻学就是研究新闻事业规律的科学”,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成为
这一时期新闻理论学者不约而同的选择。

3.新闻科研和学术成果
成立新闻科研机构:1978年5月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成立;1980年2月6
日北京新闻学会成立。

恢复新闻院校招生:1977年北大、复旦、北广和广西大学的新闻系、专业开始招生;1978年人大、暨南大学新闻系恢复招生;其他一些大学也新设了新闻系、
专业或开设了新闻课程;1978年,社科院研究生院、人大、复旦首次招收新闻学
硕士生。

创办新闻学术刊物:《新闻战线》、《新闻研究资料》、《中国新闻年鉴》、《国际新闻界》、《新闻学论集》、《北京广播学院学报》、《新闻学会通讯》、《新闻大学》、《新闻论丛》、《中国广播电视》等先后复刊或创刊。

二、改革开放后新闻理论的探索时期(1982—1992)
1.喉舌论的继承和加强
1985年2月8日,胡耀邦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做了题为《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发言,指出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是领导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
自己的喉舌。

喉舌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对中国新
闻事业的领导,从不讳言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
喉舌,也就是说,新闻媒介不仅要使上情下达,也要使下情上达、下情互达。

2.新闻无学论的讨论
新闻学的进一步发展,是从驳斥“新闻无学论”开始的。

“新闻有学还是无学”
之争在我国由来已久。

1984年初全国新闻职称评定时,当时职称评定委员会的一
位副主任认为“新闻无学”,使得“新闻有学还是无学”之争再度成为学界焦点,在
全国范围掀起了一场大讨论。

并且经过全国范围内的讨论,“新闻有学”逐渐被新
闻界接受,为新闻学的学科发展澄清了理论障碍。

3.引进信息概念
这是从1983年开始的。

信息概念引入新闻界,导致新闻媒介功能的重新定位,从而引发新闻媒介的巨大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初,信息还是个全新的概念。

我国新闻界历来把新闻媒介当做宣传工具,新闻机构就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
一切与宣传意图无关的,与宣传意图相悖的新闻都不能公开传播,所以当信息概
念以引入新闻界,就立刻和传统观念发生了猛烈地碰撞。

4.新闻教育科研事业
新闻教育科研事业进一步发展,新闻理论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条件显著
改善。

多所高校创办了新闻学系以及专业。

到1991年底,全国新闻学教学点增
加到60多个。

1986年,全国新闻学专业自学考试启动。

1988年,复旦、人大成
立了全国最早的两所新闻学院。

三、改革开放后新闻理论的繁荣发展时期(1992—现在)
1.新闻学出现交叉学科研究
在多元探索时期便有着良好学术积累的新闻法制学、新闻伦理学、新闻心理学、传媒经济学等交叉学科,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除公开发表、出版的论
著显著增多外,日趋频繁地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也显示出交叉学科研究良好的发展
势头。

2.新课题的研究
在这一阶段,还出现了围绕新的研究课题(如关于新闻工作与以人为本、关
于新闻传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新闻传媒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关于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大众传媒关系研究、关于民生新闻研究、关于灾难性事件中
的新闻报道和信息发布研究等等)所作的探讨和形成的成果。

3.学术成果成绩斐然
学术论著数量快速增长,立项科研项目大幅增长。

这一时期新闻理论研究的
学术论著数量快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2年2月至今,发表学术论文已
逾千篇,出版专著(含教材)60多部,新闻交叉学科专著(含教材)40余部,还出版
了几本新闻学科工具书,如《新闻学大辞典》、《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国
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世界新闻出版大辞典》、《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等。

同时,新闻传播学界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文化部、广电总局、各省市自治区的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等也比过去有大幅增长。

三、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相信新闻
理论会出现另一个发展高潮,会更加科学更适合中国国情,也希望中国繁荣发展
的新闻理论能给中国的新闻事业指引好方向,以利于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童兵.《理论新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4.徐宝璜.《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重印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