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两汉时期(上)
两汉时期PPT课件 人教版
二,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
黄老之学 汉初选择黄老之学的原因 董仲舒的思想核心 董仲舒的创造
黄老之学
战国时期形成的一个学派 帛书《老子》甲卷本、乙卷本 《经法》、《十六经》、《称》、《道原》 “先德后刑以养生”、“先德后刑顺于天” (《十六经· 观》) “文武并用则天下从也”(《经法》)
汉初选择黄老之学的原因
太初(104BC-101BC)
天汉(100BC-97BC)
太始(96BC-93BC)
征和(92BC-89BC)
后元(88BC-87BC)
汉武帝的功绩
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
经济上:新经济政策
思想文化上:独尊儒术
军事外交上:制匈奴,通西域,开边兴利
田余庆《论轮台诏》,《历史研究》84.2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资治通鉴》卷22汉 武帝征和二年(前91BC) “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史记· 太史公自 序》)
1.
“自是(元光二年133BC)始征伐四夷,师出三十 余年,天下户口减半。”《汉书· 五行志》
2.
“是时军旅连出,师行三十二年,海内虚耗。”
《汉书· 西域传》 (三十二年指:元光二年
133BC-太初三年102BC)
前期与匈奴交锋 元光二年(133BC)——元狩四年(119BC) 后期打通西域( 119BC之后) 元封三年(108BC) 灭楼兰、车师 太初元年(104BC)出师大宛 太初三年(102BC)降大宛 征和三年(90BC),三路向西向被进攻匈奴
秦的教训。 “繁刑严诛,吏治深刻” (贾谊《过秦论》)
“秦非不欲为治理,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而用刑太极故
也。”(陆贾《新语•无为》) 汉初社会现实。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 (《史记•平准书》)
《两汉发展概况》课件
乡村状况
两汉时期的乡村以自耕农经济为主,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 。此外,随着豪强大族的形成,庄园经济也逐渐兴起,成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衣食住行
服饰特点
两汉时期的服饰以宽衣大袖、束发为髻为主要特点,不同 阶层的人穿着也有所不同。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外来服 饰元素逐渐融入汉服。
居住条件
两汉时期还涌现出众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如张衡、蔡伦、司马迁、 班固等。
02 政治制度
郡县与封国
郡县制的确立与推行
郡县与封国的互动关系
汉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制度,郡 县制逐渐成为主导的地方行政体制。
郡县与封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互动,共同构成了两汉时期地方 行政制度的多样性。
两汉时期的住宅以土木结构为主,城市中的住宅多为高楼 大厦,而乡村则多为平房或窑洞。此外,随着佛教的传入 ,塔寺建筑也逐渐兴起。
饮食文化
两汉时期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食材种类增多,烹饪技术 也有所提高。同时,酒肆、茶楼等饮食场所也开始出现。
出行方式
两汉时期的出行方式以马车、牛车、步行等陆路交通为主 ,同时也有船只等水上交通工具。道路建设逐渐完善,如 驰道、栈道等。
与西域的关系
西域指的是现今甘肃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两汉时期与西 域的关系十分密切。
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 辟了“丝绸之路”。
两汉时期,西域各国与汉朝的交往频繁,西域各地的特产如玉石、葡萄 、石榴等也传入中国,同时中国的丝织品、铁器等也传入西域,促进了 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两汉时期国家财政支出庞大,主要用于基 础设施建设、国防、教育、赈济等方面, 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思想史2、课程类别:限选3、适用专业:历史学4、课程地位:一般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2学分7、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二、课程目标选取每一个时代影响范围较广、影响程度较深的思想,作为学习的内容。
通过学习,了解西周时期礼乐思想和文化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的特点、汉代经学的形成与思想特点、魏晋玄学与南北朝宗教思想、唐代儒家道统的建立与三教融合、宋代新学及理学思想的创新性、明代心学及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创新性、近代以后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等思想潮流。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以考古资料为例,推断先民的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意识。
重点是占、筮、女神庙遗迹中反映出的古人的精神世界,难点是神徽中体现的原始思维。
一、占和筮二、神徽三、女神庙第二章周代礼乐思想(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周公制礼作乐的基本情况;、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礼与乐的关系;礼的分类及各类别的基本内容;礼法、礼义、礼器、等差等礼的基本要素;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礼乐思想的历史影响等等。
重点是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
难点是礼与乐的关系,儒家学派有关音乐的理论。
第一节周公制礼乐是历史的进步一、周公对殷亡教训的总结二、周公制礼作乐第二节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一礼的根据是“人性”二、因俗以制礼第三节礼与乐一、唯君子为能知乐二、声音之道与政通三、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第四节礼的要素一、礼法二、礼义三、礼器四、等差第五节礼的分类一、吉礼二、凶礼三、军礼四、宾礼五、嘉礼第六节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一、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二、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三、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四、礼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形态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目的与要求:诸子学兴起的地域文化背景;孔子对古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墨子的思想;《老子》的理论思维;《孟子》的仁政说;《庄子》的“逍遥观”;荀子的思想;韩非及其集大成的法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对中国民风习俗的影响
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修 行成佛等一套说教。这些 说教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 大冲击,并逐渐形成庙神 膜拜和超度亡灵的信仰民 俗。
14
五台山
普陀山
山西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
浙江普陀山,传为观音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
四川峨眉山,传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
安徽九华山,传为地藏菩萨的道场。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神仙思想,把“长生不死”、“肉体成仙”作为道教追求的最高目的。 道教是把神仙思想、道家学说、方士之术以及民间巫术综合起来,理论化、宗教化的产物。
道教认为人可以长生不死的观点,迎合了 封建统治者的愿望。
道教修行的最高理想是得道成仙,认为人 只要返本还源,与道合一,就能成为灵魂常在、 肉体永生的神仙。
24
阿炳与“二泉映月”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 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 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 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代表作品《二泉映 月》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 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 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 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 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8
隋唐时期,佛学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八宗: 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密宗、律宗、三论宗和禅宗。 禅宗是最典型的中国佛教,也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派。
唐代宗派佛教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成熟的标志。
9
二、佛、佛法、佛经和佛寺
佛教认为佛是对宇宙、人生彻底明了的智慧,是对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无所不知的智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幼教名著选读》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
A 《苍颉篇》 B 《史籀篇》 C 《博学篇》 D 《为吏篇》 E 《爰历篇》 答案:ACDE 2、下列记载有胎教内容的是( )。 A 《童蒙须知》 B 《周室三母》 C 《胎教》 D 《保傅》 E 《本性》 答案:BCDE 3、下列属于《保傅》观点的是: A 教育的早期性 B 施教者的多样性 C 强调“选左右”的重要性 D 介绍保傅的职责及古代的胎教之法 E 教育环境的选择性 答案:ABE 4、《颜氏家训》中《教子》篇专论家庭教育中如何教养子女,其主要观点是: A 应从“婴稚”时就及早施以正面的家庭教育 B 提倡早教与晚学 C 处理好爱与教、慈与严的关系 D 讲究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E 反对“偏爱”,提倡“均爱” 答案:ACE
C “以事教”的教育内容论 D “行为重”的教育方法论 E 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ABCD 4、以下属于《童蒙须知》关于训蒙内容的是( )。 A 衣服步履 “三、百、千”指的是( )。 A 《三字经》 B 《百家姓》 C 《千诗文》 D 《千字文》 E 《教童子法》 答案:ABD
二、多项选择题 1、“孺子室”将当时的教养、保育人员分为哪四种?( ) A 教师 B 慈母 C 少傅 D 奶妈 E 保母 答案:ABDE 2、以下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 A 为学日益,其道日损 B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C 故染不可不慎也 D 严家无悍虏,慈家有败子 E 明德慎罚 答案:BE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理”一元论的是( )。 A 程颐 B 朱熹 C 张载 D 程颢 E 王守仁 答案:AB 2、《温公家范》是司马光的家教著作,其观点主要有:( )。 A 以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为指导 B 主张对孩子必须既知爱,更知教 C 应当重视周围环境和人事对孩子的影响 D 教育子女要有好的方法 E 儿童教育必须注重志向、人品的修养 答案:ABCDE 3、下列属于朱熹幼儿教育思想的观点的是( )。 A “学其事”的教育目的论 B “打坯模”的教育环境论
中外建筑简史—上篇-第四章
章
孔子庙
即孔庙,又称作文庙,是纪 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祠庙建筑,在中国各 地都有,在历代王朝更迭中 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等。
九进院落,完全享受国家的 规格。目前仅有曲阜孔庙有 此规格。从曲阜孔庙的布局 可以看出横轴线上两侧几乎 全是一一对称的建筑,充分 显示出等级森严的气氛。
P82图21
通高达20.3米,面宽28.2米,进深达 16.2米,为国内明代建筑中不可多得之 瑰宝。
第 四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章
第 四
元、明外,西藏、 甘肃、内蒙等蒙藏族聚 居的地区喇嘛教建筑尤 多。
如,西藏布达拉宫。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 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 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 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 代宫堡建筑群。
天坛与祈年殿的设计运用了多种象征手法。祈年 殿作为祈谷丰收场所,多处使用与农业节历有关的数 字,如用12根外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用12根 内柱,象征一年12个月;用内外共24根柱,象征一年 24个节气;用4根“龙金柱”代表一年4季等。
第 四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章
祈年殿
大祀殿初为三重檐,上檐青色表示天,中檐黄色表示地, 下檐绿色表示万物。嘉靖时,改大祀殿称祈谷坛,降为 雩(yú )祭(求雨、求丰年)之所,另设圜丘为祭天之 坛,形成今天所见的平面布置。在城北增设地坛,实行 天地分祭。嘉靖时,建朝日坛及夕月坛分别位于北京东 郊和西郊。清乾隆时,改建天坛,加大圜丘尺寸,重新 雕琢全部地面、台基、栏干石作;祈谷坛易名祈年殿, 三重檐不同色改为一律青色。这一改使祈年殿获得纯净 统一的色调,更为庄重鲜明。现存祈年殿是雷火焚毁后 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 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全部重量都依靠28根巨大 的楠木柱支撑着。殿内地面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 上面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中央的盘龙藻井遥遥相 对。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章节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章节总结
本文旨在对高一历史必修一的重点章节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第一章远古人类与文明的萌芽
本章主要介绍了远古人类的起源、生活方式以及早期文明的萌芽过程。
重点掌握文明的四大发明:农业、手工业、文字和城市。
第二章夏商周与春秋战国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战争和变迁。
第三章秦汉之际的政治制度
本章主要介绍了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特别是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和统一大业,以及汉武帝的察举制度和推行儒术。
第四章两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包括文学、哲学、科技等方面,重点了解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
第五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本章主要介绍了唐朝和元朝的历史,特别是唐朝的开元盛世和
元朝的龙图阁丞贡禹。
第六章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医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
了解中国古代数
学对世界数学史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各项中华发明的具体情况。
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重点章节总结,充分掌握这些内容对
考试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章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二、城市、宫殿: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什么是城市?
以非农业性人口为主的人群集中居住的地方 ◆城市史研究什么? 空间,关联,秩序 选址 城市的布局结构 工程建设、(城防水利)
中国古代城市建制 1.商周-分封制
2.秦以后-郡县制 金字塔式的城市体系
城市的组成与布局 城:子城,内城,阙城 郭:罗城,外城,国城 筑城以卫君,筑郭以卫民
2 “礼”的思想 “礼”的核心思想就是等级、秩序。 它不仅要求整个社会在政治生活中要体现“君 仁臣忠”的政治伦理,在家庭生活中,也要体 现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顺” 的宗法人伦。 因而在这种制度下,形成了一整套的、严格的 不容许改变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
3、“礼”的描述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 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 也。----荀子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 之于方圆也。----礼记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左传 天尊地卑,乾坤定业;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易传
其它高台建筑:
三、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1、铁制工具——斧、锯、锥、凿等的使用促 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 2、筒瓦、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使用,并在 瓦上涂朱色。 3、出现了装修用的砖,墓室中出现 0.3~0.4x1.0M的空心砖用作墓壁与墓底, 墓顶仍用木料作盖。 4、木工技术精美
战国时期贵族墓仍用木 材作墓室(木椁)
棺:关也,所以掩尸。
椁:棺外的套椁。
河南及长沙等地出土的木 椁用厚木板组成数层棺椁, 外填白土、沙土、木炭等 构成防水层,有的还在墓 底设置排水管。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第三章汉1,汉代法制思想:(一)汉高祖至文景时期汉朝初年的黄老思想的流行,帝国刚从战乱中恢复,急需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是这一时期的法制思想基础。
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就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
(二)汉武帝以后西汉中期的汉武帝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转型。
这一时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
其中心是“德主刑辅”。
2,九章律的篇目: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3,汉代立法的概述:(一)立法指导思想(1)汉初黄老思想与“约法省刑”的原则。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确立了黄老学派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约法省刑”的指导思想。
(2)汉武帝“德主刑辅”思想确立与封建正统法律的产生。
汉初经过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已经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决心改“无为而治”为“有为而治”,儒学思想家董仲舒适时地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系统地阐述了“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法制指导思想。
.(二)制定法律(1)“约法三章”。
(2)《九章律》。
(3)汉律六十篇的形成。
(三)法律形式两汉时期,以律、令、科、比为基本的法律形式。
4,上请原则:汉代上请适用的对象既有皇室宗亲、外戚、享有一定秩禄的官吏,也有老人、小孩,以及因亲情触犯法律的人;上请须遵循严格的程序,不准越级上请。
5,汉代削弱地方势力的法律:酌金律;推恩令;左官律;阿党附益法6,汉代的罪名:一,危害中央集权犯罪:对应罪名有阿党附益罪,非正,左官罪,僭越罪,出界罪,漏泄省中语,酬金二,危害君主专制:对应罪名有左道,欺谩-诋欺-诬罔,废格诏书,怨望诽谤政治(后三个里面主要字都是“言”字旁,所以我就总结为三言)三,危害皇帝尊严和安全罪:对应罪名有阑入与失阑罪,不敬与大不敬罪四,危害国家政权罪:对应罪名有沈明,见之故纵,通行饮食,群饮酒7,首匿原则:指在直系三代血亲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减免刑罚。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
3、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容隐原则)
源于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 其中” 内容:“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 父母,皆 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 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4、先自告除其罪即自首 (1)先自告除其罪(谋反罪除外) (2)一人犯数罪,只免自告之罪
5、上请原则
如贵族官僚犯罪,治狱之吏通常须上请皇帝 裁决, 然后再下法司。凡上请,一般都会减免刑。 从 而体现封建贵族的特权 上请的范围 :从令郎中到600石到墨绶长吏均 属上 请之列
一、立法概况 (一)立法概况 1、“约法三章”和《九章律》 (1)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2)《九章律》:汉王朝建立后,感“三章之法 不足以御奸”,于是命萧何参照秦律,“取其宜于 时者”制定《九章律》。 它是在秦律六篇基础上 增加了 “户律”、“兴律”、 “厩律”三章,合为 九章。
• 本章知识点 • 两汉的主要法律形式 • 汉朝的定罪量刑原则 • 汉代的主要罪名 • 汉初的文、景帝刑制改革 • 汉代的民事立法和婚姻立法 • 汉代的诉讼制度
• 一、两汉时期的法制思想 • 1、西汉前期------ 汉承秦制。 • 2、西汉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的主张被发展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 • • •
6、故意犯罪从重、过失犯罪从轻 7、共同犯罪-----首犯从重、从犯从轻。 8、允许正当防卫----无防卫过当之规定 9、严惩诬告
(三)刑罚制度 1、死刑 沿用前朝的枭首、腰斩、弃市,同时出 现“殊死”, 即斩首。 2、肉刑,沿用秦制,汉初的墨、劓、非、 宫、笞 ——宫、斩右趾、笞(文景刑制改 革后) 3、徒刑, 髡钳城旦舂、鬼薪白粲、司寇、 罚作, 出现 “顾山”,即女子犯罪,定罪 后 放回家,每月出三百钱
高中历史书目录整理
高中历史书目录整理高中历史书目录必修一: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1、鸦片战争2、鸦片战争的影响3、第二次鸦片战争4、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6、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7、新思想的萌发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1、清朝政局的变动2、洋务运动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4、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5、甲午中日战争6、瓜分中国的狂潮7、戊戌变法8、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2、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3、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4、中华民国的成立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1、袁世凯独裁统治2、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共产党的诞生1、新文化运动2、五四爱国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3、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4、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高中历史书目录必修二: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1、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3、九一八事变4、红军的长征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的爆发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4、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2、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3、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四章:中国近代文化1、清朝晚期文化(一)2、清朝晚期文化(二)3、民国时期文化(一)4、民国时期文化(二)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七章:“----”的十年1、全国大动乱2、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第八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居面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第九章: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第十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高中历史书目录选修一: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2、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3、文艺复兴4、宗教改革第二章:资本主义革命时代的东西方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3、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4、欧洲的启蒙运动5、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6、美国的建立7、拉丁美洲独立运动8、16~18世纪的亚洲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6、亚洲革命风暴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第二次工业革命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4、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5、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章: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1、自然科学2、文学和艺术高中历史书目录选修二: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4、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第四章: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4、美苏争霸5、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6、亚洲经济的发展第五章:世界格局的变化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世界政治的发展3、世界经济的发展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科学技术2、学术思潮和教育3、文学艺术高中历史书目录选修三: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2、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3、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4、夏、商、西周的文化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7、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1、秦朝的统治2、两汉的统治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4、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6、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7、秦汉时期的文化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类和民族融合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1、短暂的隋朝2、唐朝的开国和盛世3、唐朝后期的政局4、隋唐制度的革新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6、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7、隋唐时期的交往友好8、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1、五代十国2、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3、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4、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5、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6、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7、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2、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3、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7、明清时期的文化高中历史书目录整理。
第四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
清 白玉俏色蓝采和渡海
清代玉器雕琢: 达到历史最高点,用玉来源扩大,琢玉技艺提高, 制作十分发达,并设置造办处管理玉器制作。 主题内容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仿古思潮; 二是仿生写意类型; 三是仿痕都斯坦玉器类型。
二、玉器造型工艺美术
1、史前时代:
依其功能和造型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发展序列: 一是礼玉,如琮、壁、圭等,表现为规矩、对称、稳定的 造型; 二为饰玉,主要为动物和鸟兽造型,或是具有装饰趣味的 图案雕饰,一般形体生动,技法多变,更具观赏价值。
宋
玉飞鸟
宋
白玉雕花鸟带板
辽
动物形玉佩 元 白玉雕天禄佩
金
玉“春水”饰
元
玉透雕海冬青捕鹅带饰
元
白玉巧色双螭纹带板 宋 雕螭纹璧
7、明清时期:
形成北京和苏州两大制玉中心。
翡翠双桃子母洗(清) 高3.9厘米,长12.8厘米,宽9.2厘米
明代玉器雕琢三阶段: 早期:自洪武至天顺(1368-1464),注重选料,以器物和装饰玉为主,雕琢细 润精工,纹饰图案与宋元风格变化不大; 中期:自成化至嘉靖中(1456-1544),仿古玉大兴,雕工较粗犷; 晚期:自嘉靖中到满族入关(1545-1644),不注重玉质选择,造型粗放浑厚, 以大、重取胜,只重外观造型,不求内部精工。
商周 夔龙纹璧
3、春秋战国时期:
双龙佩 春秋晚期
造型以片雕为主,圆雕少见,讲究对称。 春秋玉器造型以虎形、龙形、凤形为主要形式。 战国时期玉器造型丰富多样,尤以人形佩最具造型特色, 成组佩玉造型也极富特色,在满足实用需要造型的同时, 富有造型艺术的作品逐渐增多。
4、两汉时期:
总体风格雄浑豪放、气势昂扬,艺术性得以加强。出现了一批精致的 圆雕玉器,造型构思活跃,不流于形式。不仅有充满时代感的独佩(玦形 佩、刚卯、玉环、舞人形佩等),还有富有战国遗风的形神兼备的组佩。
两汉文学发展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 录
1 两汉背景及文学发展史 2 东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3 西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两汉背景及文学发展史
请输入标题
两汉时期即汉朝时期,分 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前202—220年 )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 朝,楚汉相争后,刘邦正 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 汉王,便以“汉”为国号, 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
东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请输入标题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 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 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 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请输入标题
谢谢观看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 汉,定都长安,又 称前汉。汉室宗亲 刘秀称帝,诛杀刘 玄,为汉光武帝, 沿用汉朝国号,称 建武元年,定都洛 阳史称东汉。
请输入标题
汉朝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东汉西汉。 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来命名的。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 文,诗歌。从文化上看,汉代文学 有着浓厚的因袭复古之风,此与整 个汉代以五经为祖祢,以圣贤为准 则,和重师法传承、章句治经的学 术风气有关。这也就造成了后世一 些文学史家批评汉代文学的双向模 式,即儒家正统思想支配下的教化 文学观是复古保守的,道家异端思 想支配下的自然文学观是创新进取 的。
西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请输入标题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 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 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 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 的历史。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请输入标题
两汉时期PPT课件-人教版(2024版)
人之所为,与天地流通而往来响应。 《春秋繁露•尧舜汤武》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生灾异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而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秦的教训。 “繁刑严诛,吏治深刻” (贾谊《过秦论》) “秦非不欲为治理,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而用刑太极故 也。”(陆贾《新语•无为》) 汉初社会现实。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史记•平准书》)
董仲舒的思想核心
天是宇宙及人世间最高主宰 天子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人事(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君王服从天意,民众服从天子
扭转局面
汉武帝133BC-119BC,汉匈战争 汉宣帝时,匈奴内讧,五单于争位 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 宣帝甘露三年(51BC),呼韩邪单于归汉 汉元帝竟宁元年(33BC),呼韩邪单于要求和亲,元帝赐宫女王嫱。
昭君出塞
匈奴:逐水草迁徙,毋城郭。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第四章 两汉时期(上)
一,加强中央集权:从分封到削藩 二,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 三,经学与谶纬:两汉社会思潮 四,民族关系与和亲问题 五,关于对汉武帝的评价
一,从分封到削藩
三个阶段: 1, 高祖: 分封异姓王——>分封同姓王 2, 景帝削藩 3, 汉武帝进一步削藩
推恩令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汉书•主父偃传》 左官律 附益法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指各地的民间曲调。
“雅”是周王畿所在地的曲调。
“颂”宗庙祭祀时配合舞蹈的曲调。
这三部分内容中,哪个部分成就最高?
你能说出《诗经》中关于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吗?
(1)酸酸甜甜的单恋
这样的作品还有一些,你能说出一首吗?
(2)怦然心动的邂逅:野有蔓草
(3)芳心暗许的忧伤与羞怯:
《诗经·郑风·子衿》
(4)缠缠绵绵的思念
我们常会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吗?
(5)约会的甜蜜:《木瓜》
《诗经》中写甜蜜约会的诗歌还有一些,你能说出一首吗?
(6)喜出望外的重逢:《郑风·风雨》
中国古代写久别重逢的诗歌很多,你还能举出几首吗?问,并将自己的答
案发送教学平台。
同学抢答有关《诗
经》的知识。
学生抢答:风、雅、
颂的内容。
学生回答“国风”
的内容。
学生谈谈自己对
《子衿》的理解。
用语言描绘一下
《子衿》所描写的
画面和情感。
学生赏析《木瓜》,
说说《木瓜》描绘
了怎样的画面和情
济南“二安”。
两汉 高中历史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演讲者:楚汉相争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胜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西汉建立:前202年,高祖刘邦,定都长安西汉建立:前202年,高祖刘邦,定都长安汉承秦制: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史记·平准书》西汉建立:前202年,高祖刘邦,定都长安汉承秦制: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文景之治:吸取秦亡教训;因经济凋敝,实行黄老无为,与民休息西汉建立:前202年,高祖刘邦,定都长安汉承秦制: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文景之治:吸取秦亡教训;因经济凋敝,实行黄老无为,与民休息七国之乱:汉初郡国并存,异姓诸侯到同姓诸侯,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
——《史记·平准书》阅读材料,找出武帝面临的统治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思想不一丞相擅权豪强膨胀诸侯势大匈奴犯境设刺史用酷吏察举制设中朝成功削减了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察举制设中朝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设刺史推恩令用酷吏设中朝自上而下推选人才的制度推选标准:“孝”和“廉”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亡秦者胡也 陈胜王
❖ 马良怀《崩溃与重建之间的困惑——魏晋风 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 纬:纬书、纬学,从神学角度解释经 典,托名孔子,大多荒诞不经。
《春秋纬》:孔母梦中与黑帝交而孕, 故生孔子,曰“玄圣”。孔子作成 《春秋》、《孝经》,向天祷告,天 降宝玉,上刻“卯金刀,字禾子,天 下服”等字,暗指刘邦得天下是神的 旨意。
❖ 《春秋繁露》:谓一元者,大始也。……《春秋》 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始终 也。……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 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 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治。五者俱正,而化大行。 (《春秋繁露•玉英篇》)
哲学意义上的“天”
❖ 大雩者何?旱祭也。难者曰:大旱雩祭而请雨,大 水鸣鼓而攻社。天地之所为,阴阳之所起也。或请 焉,或怨焉者何?曰:大旱者,阳灭阴也。阳灭阴 者,尊厌卑也,固其义也。虽大甚,拜请之而已, 敢有加也?大水者,阴灭阳也。阴灭阳者,卑胜尊 也,日食亦然,皆下犯上,以贱伤贵者,逆节也, 故鸣鼓而攻之,朱丝而协之,为其不义也。此亦 《春秋》之不畏强御也。故变天地之位,正阴阳之 序,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难,义之至也。(《春秋繁 露•精华篇》)
刘敬的“和亲”建议 “高祖患之,乃使刘敬奉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
氏,(师古曰:“诸王女曰翁主者,言其父 自主婚。”)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 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汉 书·匈奴传》上) 198BC 第一次和亲 198BC-135BC,有不下十次的“和亲”协定
孝惠、高后时,冒顿浸骄,乃为书,使使遗高后曰: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 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 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高后大 怒,……(高后)令大谒者张泽报书曰:“单于不 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气 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 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 奉常驾。(《汉书·匈奴传》上)
经学
❖经学产生于独尊儒术 ❖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繁琐注经与皓首穷经
❖ 灵帝乃诏诸儒正定《五经》,为古文、 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验,树之学门, 使天下咸取则焉。 (《后汉书•儒林列传》)
繁琐注经与皓首穷经
❖ 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后 汉书•艺文志》)
❖ 汉兴,诸儒颇修艺文。及东京,学者亦 各名家。… …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 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 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 正。(《后汉书•郑玄传》)
人之所为,与天地流通而往来响应。 《春秋繁露•尧舜汤武》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 而天生灾异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 以惊骇之,惊骇之而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
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 《春秋繁露•无行对》
太初(104BC-101BC) 天汉(100BC-97BC) 太始(96BC-93BC) 征和(92BC-89BC) 后元(88BC-87BC)
汉武帝的功绩
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 经济上:新经济政策 思想文化上:独尊儒术 军事外交上:制匈奴,通西域,开边兴利
田余庆《论轮台诏》,《历史研究》84.2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资治通鉴》卷22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BC)
秦的教训。 “繁刑严诛,吏治深刻” (贾谊《过秦论》) “秦非不欲为治理,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而用刑太极故
也。”(陆贾《新语•无为》) 汉初社会现实。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
(《史记•平准书》)
董仲舒的思想核心
天是宇宙及人世间最高主宰 天子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人事(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君王服从天意,民众服从天子
和亲,元帝赐宫女王嫱。
昭君出塞
匈奴:逐水草迁徙,毋城郭。毋文书,以言 语为约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 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 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利则进,不利则退, 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 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贵壮健,贱老弱。 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史记》卷110 《匈奴列传》
度与今古文经学合流之渊源》,《北方论丛》 1995年第一期。
西汉的民族关系与“和亲”问题
民族关系与“和亲”问题
汉初主动和亲的背景 冒顿的兴起和扩张 汉初的经济和政治困境
汉武帝汉匈战争扭转局面 昭君出塞
余英时:中国的统一和长城的建设也对匈奴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这两件大事震动、激励了他们的游牧社 会,在其内部唤醒了一种团结意识。这种勃然而兴 的意识必然有助于头曼单于确立他的统治地位,并 且将匈奴各部落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政治组织,这或 多或少是仿效了秦帝国的模式。
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 《春秋繁露•无行对》 君不名恶,臣不名善,善皆归于君,恶皆归 于臣。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
董仲舒的创造
一,哲学意义上的“天” 二,阴阳五行与人事的结合 三,灾异比附人事 四,兴办太学,培养人才
哲学意义上的“天”
❖ 《春秋》: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元 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 谓?谓文王也。
❖ 皮锡瑞:“师法别出家法,而家法又各分颛 (专)家。如干即分枝,枝又分枝,枝叶繁 滋,浸失其本。”
❖ 家越分越多,注越来越详。
❖ 《尚书》:小夏侯张长宾秦延君
秦延君注解《尚书》“增师法至百万言”。 解说《尚书》中《尧典》篇目两字,就注 “十万余言”,注“曰若稽古”四字,用
三万言。
参考书目
❖ 《汉书·董仲舒列传》、董仲舒《春秋繁露》 ❖ 顾颉刚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
黄老之学 汉初选择黄老之学的原因 董仲舒的思想核心 董仲舒的创造
黄老之学
战国时期形成的一个学派 帛书《老子》甲卷本、乙卷本 《经法》、《十六经》、《称》、《道原》 “先德后刑以养生”、“先德后刑顺于天”
(《十六经·观》) “文武并用则天下从也”(《经法》)
汉初选择黄老之学的原因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春秋繁露• 顺命》 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春秋 繁露•为人者天》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春秋繁露•深察 名号》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 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者,取 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叁通之,非王者, 孰能当是?《春秋繁露•王道通三》
第四章 两汉时期(上)
一,加强中央集权:从分封到削藩 二,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 三,经学与谶纬:两汉社会思潮 四,民族关系与和亲问题 五,关于对汉武帝的评价
一,从分封到削藩
三个阶段: 1, 高祖: 分封异姓王——>分封同姓王 2, 景帝削藩 3, 汉武帝进一步削藩
推恩令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 稍自销弱矣。《汉书•主父偃传》 左官律 附益法
《资治通鉴》卷22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
“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 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汉书•董仲舒传》
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 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 露•基义》
经学与谶纬:两汉社会思潮
谶纬
❖ “立言于前,有征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 谶书。”(《后汉书·张衡传》)
逮至孝文,与通关市,妻以汉女,增厚其赂, 岁以千金,而匈奴数背约束,边境屡被其害。
(《汉书·匈奴传》下)
王恢,燕人,数为边吏,习胡事,议曰:“汉 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背约。”
(《汉书·韩安国传》)
扭转局面
汉武帝133BC-119BC,汉匈战争 汉宣帝时,匈奴内讧,五单于争位 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 宣帝甘露三年(51BC),呼韩邪单于归汉 汉元帝竟宁元年(33BC),呼韩邪单于要求
“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史记·太史公自 序》)
1. “自是(元光二年133BC)始征伐四夷,师出三十 余年,天下户口减半。”《汉书·五行志》
2. “是时军旅连出,师行三十二年,海内虚耗。” 《汉书·西域传》 (三十二年指:元光二年 133BC-太初三年102BC)
前期与匈奴交锋 元光二年(133BC)——元狩四年(119BC)
余英时:《汉代的贸易与扩张》,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5年,P236
冒顿的兴起和扩张
在位时间长,个人能力强。
冒顿单于
209BC-174BC 35年
老上单于(稽粥yù)173BC-161BC 12年
军臣单于
160BC-126BC 4年
大举扩张,收复失地。
军事实力强。
白登之围(与汉王朝的较量)
汉主动“和亲”
2005年版。 ❖ 顾颉刚 《汉代学术史略 》,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7年版。 ❖ 龚鹏程 《汉代思潮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
与信仰世界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葛志毅《今古文经学合流原因新探──汉代博士制
地无木植唯荒草,天产丘陵没大川。 五谷不成资乳酪,皮裘毡帐亦开颜。 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
将军仗钺妾和番, 一样承恩出玉门。 死战生留俱为国, 敢将薄命怨红颜? (明)汪循《明妃》
自古边功缘底事? 多因嬖幸欲封侯。 不如直与黄金印, 惜取沙场万骷髅。 (宋)刘颁《咏史》
《解昭君怨》唐• 王睿 莫怨工人丑画身, 莫嫌明主遣和亲。 当初若不嫁胡虏, 只是宫中一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