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2西方跨国公司理论
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
2018/11/14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6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 提出者: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 2. 基本观点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贸易与投资相互替代; 每个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生产具有比较优势 的一定生命周期产品; 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特殊优势,还 取决于企业在东道国所获得的区位优势。
第一:产品创新阶段 产品特征:投入大,研发密集型产品;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产品的 设计功能(技术)为关键;竞争不激烈; 贸易特征:发达国家内生产、国内销售,一部分出口。 第二:产品成熟阶段(技术扩散) 产品特征:生产成本成为关键,资本和熟练工人密集性产品;需求扩 大,技术成熟并开始扩散,模仿者多;竞争激烈 贸易特征:发达国家出口下降,到类似国家投资,次发达国家出口。 第三:产品标准化阶段(技术停滞) 产品特征:产品完全成熟,技术重要性消失,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成本价格为关键; 贸易特征: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返销产品。
2018/11/14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7
净出口
产品技术周期与贸易的演进方式
发达国家
次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t2 t1
t3
t4
t5 时间
净进口
2018/11/14
第二阶段:技 第一阶段:创新国 术扩散跟随者 出口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出口
第三阶段:技术停滞, 发展中国家出口
8
3. 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
无论何时、何地、何人来操作、产品无差异
科学的管理手段
严格的采购程序
独特经营理念: Q,S,C,V
2018/11/14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第2章 跨国公司基本理论
第二章 跨国公司基本理论
11
二、垄断优势理论
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跨国公司垄断优势是外部市场不完全的结果。 (二)市场不完全有四种形态 1、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2、产品市场的不完全; 3、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4、政府关税贸易限制等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具备的两个条件:1、企业必须拥有垄 断优势,以抵销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2、不完全市 场的存在使得企业拥有和保持这种优势; (四)跨国公司有垄断优势: 1、知识资产优势; 2、规模经济优势;
第二章 跨国公司基本理论
25
一、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理论贡献 第一、从投资国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跨国公司角 度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克服了以前传统的国 际投资理论只注重微观而忽视宏观的缺陷,能较好 地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动机,具有开创性和独 到之处; 第二、用比较成本原理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分析对 外直接投资活动,从而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 的关系作了有机结合的统一解释,克服了垄断优势 理论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局限性,较好地解释了二战 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第二章 跨国公司基本理论
21
三、内部化理论
局限性: 第一、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论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一致的 ,都是从跨国企业的主观方面来寻找其对外投资的动因和 基础。内部化的决策过程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特点,忽视 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市场结构、竞争力量的影 响等。因而对于交易内部化为什么一定会跨国界而不在国 内实行,仍缺乏有力的说明; 第二、在对跨国公司的对外拓展解释方面,也只能解释纵 向一体化的跨国扩展,而对横向一体化、无关多样化的跨 国扩展行为则解释不了,可见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产品创新 阶段
2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以创新为基础的垄断优势消失,规 模经济成为其垄断优势的基础。为了在竞争中 处于有利地位,各国的跨国公司到双方的主要 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削弱对方的竞争力;
精品课件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修正后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衰老的寡占阶段 跨国公司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垄
2、产品差异优势 跨国公司必须生产东道国不能生产供应的产
品,否则会受当地消费者抵制。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垄断优势理论
二、垄断优势
3、规模优势 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4、管理优势 现代公司制 5、资本优势 公司利用各种优势,可使其长 期保持较大资金流量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垄断优势理论
三、市场不完全性
东道国民族企业的优势: 更适应投资环境,有优惠和保护政策,成本
少,风险小 跨国公司成本和风险: 远距离经营的各种费用等附加成本,汇率风
险,政治风险等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垄断优势理论
二、垄断优势
1、知识优势 即一种无形资产,具备这些可使企业的生产、
管理、成就均不一般。其生产成本高,利用成本 低,使得跨国公司极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超 额利润。是跨国公司的主要优势,其他优势的基 础和源泉。
第一阶段
应用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俄林的要素禀赋 理论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
要素禀赋理论: 一国倾向于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
产要素的产品。
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 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异又取决于
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丰裕程度。
精品课件
第二阶段
跨国公司理论真正产生是始于美国经济学家斯蒂 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
第二讲跨国公司理论
成本;品牌 成本;价格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
这一理论认为,美国企业对外投资活动与 产品生产周期有关。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产品 导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和产品衰 减期四个阶段。
在产品导入阶段,生产一般都集中在国内。 在产品成长阶段,产品逐渐标准化 。在产品 成熟阶段,产品的生产程序,工艺完全标准 化。在产品衰减期,该产品因在国际市场逐 渐失去销路而遭淘汰。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产品周期理论的优点在于从动态角度,揭示了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PLC提供了一套适用的营 销规划观点。它将产品分成不同的策略时期,营 销人员可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 营销组合策略。此外,产品生命周期只考虑销售 和时间两个变数,简单易懂。
这一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它侧重于解释 以开拓新市场为动因的对外直接投资。其次 ,该 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美国向西欧发达国家及 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研究得出的,对其他国家 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普遍意义。
PLC具体缺点分析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起止点划分标准不易确认。 并非所有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都是标准的S型,还有很
多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无法确定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到底适合单一产品项目层
次还是一个产品集合层次。 该曲线只考虑销售和时间的关系,未涉及成本及价格
等其它影响销售的变数。 易造成“营销近视症”,认为产品已到衰退期而过早
产品生命周期是可以延长的。 产品生命周期用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对解释国际贸易有重要参考作用。它引导人们通过产品的生命周 期,了解和掌握出口的动态变化,为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产品战 略,市场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它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每一国在进行产品创新、或 模仿引进、或扩大生产是,都要把握时机。而进行跨国经营,就 可以利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势。 它还反映出当代国际竞争的特点,即创新能力,模仿能力,是活 的企业生存能力和优越地位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
二、关于小岛清理论的评价
1.存在问题 (1)日本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出现了与美国 式对外直接投资“趋同”的趋势 (2)关于“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将最具 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至国外”的观点也是 站不住的 (3)全盘接受了完全竞争的假设 (4)回避“边际产业扩张”模式对于发展中 国家经济发展消极影响 2.合理之处
9
鲁特:收益分析(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 跨国公司的知识优势(或称为知识资产)有些 可以通过许可证交易转让给国外企业,如专利 技术决窍和商标等,公司可从中收取特许权使 用费而获得收益。 但有些知识资产如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与销售 技能等则难以转让,跨国公司不能获得这些知 识资产的新增收益。 为了获得来自全部知识资产的收益,跨国公司 就要寻找长期投资机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利用全部知识。 是否具备长期投资条件
3
一、基本观点
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性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垄断优势:企业对某些经营要素大量占有或 者完全独占而形成的优势 市场不完全:市场受到垄断优势的企业影响 而呈现出不完全竞争或寡占型局面的性质。 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原因:在东道国具有不完 全性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就可以在那里利用 其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 获得超额利润。 以美国的跨国公司为对象
4
东道国民族企业拥有跨国公司所有的优势 有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性,跨国公司可与 东道国国内企业的竞争 垄断优势: (1)商品市场: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 技术与价格联盟 (2)生产要素市场:专利 技术秘密 特殊的 管理技能 资本市场 商誉 (3)规模经济
5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往往是先在其母国内获 得,然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而在国外市场上 得以利用和强化。使跨国公司获得那些垄断 优势,并使之得以利用和强化的市场环境条 件就是市场不完全性。 垄断优势论为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
内部化理论的缺陷
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时机、地理方向 及其与跨国经营战略的联系,缺乏对世界 经济环境或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
2.6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特点和基本观点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特点
(1)吸收了过去20年中出现的各种对 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精华,尤其是继承和发 扬了内部化理论; (2)与直接投资的所有形式都有关系; (3)能够解释企业进行国际经济活动 的三种主要形式: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 易和许可证交易。
衰老的寡占阶段
寡占反应理论
一些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对其他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所作出的反应。其目 的是防止竞争对手可能获得新的市场机会 和竞争优势,保持彼此间竞争力的均衡, 维护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 任何一家寡头企业都不可能排挤掉另一家 寡头企业
关于产品周期理论的评价
合理性 缺陷
Demand Conditions
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LOGO
2.2 垄断优势理论
基本观点
海默利用两个基本观点来解释对外直接投 资,即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性
对跨国公司各种垄断优势的进一步论证 知识优势 产品差异优势 规模优势 管理优势
资本优势
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依据与条件
但不是充分条件 直交易成本时,才应当选择直接 投资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观点
(1)企业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垄断 优势,如技术知识优势。 (2)企业通过内部市场来扩大对这些 优势的利用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公司更有 利。 (3)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 来利用其拥有垄断优势比利用母国要素投 入更有利。
企业优势
企业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但外国企业无
跨国公司理论
寡占反应论(F.T.Knickerbocker)
FDI可分为进攻性投资和防御性投资 FDI的战略性动因
与跨国公司主要理论流派不同的理 论
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 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理论 厂商增长最大化理论
现有跨国理论的不足
垄断优势理论无法解释不具有垄断优势的 企业所进行的FDI 内部化理论无法解释FDI的区域分布以及跨 国公司的外部化趋势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难以解释技术创新的双 向流动 折衷理论不具备动态性分析
内部化优势理论强调的是中间产品市场特 别是知识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 企业实行内部化动机的强弱取决于产品的 性质和市场结构
二
(Raymond Vernon)
第一阶段,新产品开发研制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产品成熟、市场标准化 第三阶段,产品高度标准化、很多竞争者进入, 竞争集中在价格和成本上。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局限性:
暗含固定不变的生产函数 没有解释为何发达国家没有进行针对发展中国 家的技术改造 没有解释为何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 司的FDI集中在资本密集而且技术先进的产业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基本思想: FDI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入比 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模型 日本:顺贸易导向 (贸易投资互补) 美国:按照比较优势的顺序进行FDI, 逆贸易导向(以国外生产替代本国出口)
一、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 论--垄断优势理论
前提假设:市场不完全竞争 垄断优势的来源: 产品市场的不完全 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政府干预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由市场不完全带来的垄断优势具体包括 核心资产优势 先进的管理经验 规模经济 资本和货币优势
欧美跨国公司经营管理共同特点与启示
欧美跨国公司经营管理共同特点与启示欧美跨国公司是指总部在欧美地区,而拓展业务覆盖世界各地的企业。
这类公司在全球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之所以能够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其经营管理共同特点密不可分。
本文将分析欧美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共同特点及其启示,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参考。
一、企业文化欧美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共同特点之一是企业文化的重视。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共同理念等,它是企业的精神内核和驱动力。
欧美跨国公司注重构建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树立起了诸如“以客户为中心”、“开放、尊重、创新”等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些价值观不仅滋养着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吸引了许多高素质人才向其靠拢。
在跨文化环境下,企业文化也是欧美跨国公司站稳世界市场的重要法宝。
启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决定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他企业应该注重构建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树立起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行为准则,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品牌建设欧美跨国公司的另一个经营管理共同特点是品牌建设的重视。
品牌是企业的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品牌建设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和信任,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欧美跨国公司注重跨国市场下品牌的一体化推广,他们会将适合中外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在各国推广统一品牌,使品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启示:品牌建设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他企业可以从欧美跨国公司的做法中吸取经验,将适合本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产品,集中推广同一品牌。
以此提升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三、科技创新欧美跨国公司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投入。
在当前不断发展的信息科技和互联网背景下,欧美跨国公司一直在推动着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他们积极跟进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着最新的技术和信息,不断推陈出新,以此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启示: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核心驱动力。
其他企业应该积极投入科技创新,不断跟进技术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创新动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跨国公司大纲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西方经济学中的跨国公司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 20世纪以后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俄林) 该学派用要素禀赋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他们认为国际资 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之间的差异。而利率差异又取 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充裕程度。当利率存在差异时, 资本会从利率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转移。 评论:该学派的不足之处在于,其解释的对象主要是借贷 资本或证券资本的国际流动,而非国际直接投资。
海默指出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 于资本程度高、技术先进、产品差异化盛行的一 些制造部门,这些部门都具有高度寡占。美国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注重于选择能充分利用其垄断 优势、国内市场不完全性较高的那些东道国,在 那里他们更容易排斥对手。
民族企业具有跨国企业没有的一些优势, 例如,民族企业更能适应本国政治、经济、 法律、文化等因素构成的投资环境,常常 会得到本国政府的优惠和保护。然而如果 跨国公司拥有更为显著的垄断优势,能够 抵消掉上述不利影响,则可以排斥民族企 业的竞争。
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划分
金德伯格将跨国公司拥有的各种垄断优势划分为三类: 商品市场上的垄断优势:由于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
技术与价格联盟等。 生产要素市场垄断优势:由于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的管
理技能、资本市场的有约条件和商誉等。 规模经济带来的垄断优势: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
经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营销的规模经济实力增强, 从而充实了企业市场营销的经济基础;二是管理的规模经 济效应;三是研究开发的规模经济效应。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往往都是先在母国运用,然后通过直 接投资在国际市场进行利用和强化,这些垄断优势的利用 依赖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规律的驱动和政府行为(例 如,三星的政治献金和西门子的行贿)。
跨国公司理论word版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折衷理论包容了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三个要素变量,以三个要素的组合情况判断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条件,同样也是跨国公司进行FDI的理性动因。
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的而他国企业没有或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区位特定优势是东道国拥有的优势,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等;另一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灵活等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内部化优势,指企业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内部化过程中所能拥有的优势。
也就是说,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内部化转移给国外子公司,可以比通过交易转移给其他企业获得更多利益。
内部化的根源在于外部市场失效。
邓宁把市场失效分为结构性市场失效和交易性失效两类,结构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东道国贸易壁垒所引起的市场失效,交易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交易渠道不畅或有关信息不易获得而导致的市场失效。
企业必须同时兼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能从事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
如果企业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不具备区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加以利用,而后依靠产品出口来供应当地市场。
如果企业只有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则说明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难以在内部利用,只能将其转让给外国企业。
如果企业具备了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扩张无法成功。
折衷理论的分析过程与主要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不完全导致跨国公司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该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二是所有权优势还不足以说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还必须引入内部化优势才能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优于许可证贸易。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
40
二、维农理论的修正
• 20世纪70年代,维农对其理论作出了修正, 引入国际寡占行为理论解释跨国公司的对 外直接投资。
41
1、以创新为基础的寡占阶段 • 在这一阶段,企业不惜支出高昂的研究与 开发费用,集中力量在母国进行新产品的 研究与开发工作,重点是向市场推出新产 品,或者对现有产品进行差异化,以维护 其垄断地位。 • 新产品生产主要以母国资源禀赋和市场特 点为基础,因而各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也有 所不同。
34
•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跨国公司在 产品生命周期运动中,根据竞争条件和生 产条件的变化而制定的生产区位决策。
35
1、创新阶段 • 新产品投入市场,处于创造需求的阶段。 • 该阶段的特点: (1)企业对新产品具有独家垄断优势,所关 心的主要是产品设计是否受消费者欢迎, 并非成本。 (2)新产品的需求主要在国内。 (3)消费者受新产品、新功能的吸引,一般 不在乎价格,也没有比较机会,市场对新 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较低。
31
2、鲁特的收益分析观点
• 比较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之间的选择问题。 • 观点:跨国公司的知识优势有些可以通过许可证 交易转让给国外企业,如专利、商标、技术诀窍 等。公司从中收取特许权使用费而获得收益。 • 有些知识资产如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与销售技能 则难以转让,跨国公司为了获得这些优势的收益, 就必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15
• 在东道国市场具有不完全性的条件下,跨 国公司就可以在那里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 自由竞争,维护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 • 这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16
• 海默的结论: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某种优 势的寡头垄断企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 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
17
02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1 垄断优势论)
2. 理论的不足
• 企业的特殊优势如何产生?如果是由垄 断产生,那么企业何以达到垄断地位? • 为什么企业不对其他资产、而对优势资 产进行投资? • 创新或专利似乎以单一的形式存在,那 么转让专利应该更有利。 • 如何判断当地运营成本,如何比较不同 的东道国的成本?
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古典理论(1960年代——理论的开创) • 海默——垄断优势论 • 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尼克伯格——寡占反应论(战略行为论) 二、理论的发展(1970年代——跨国公司诞生的机制) • 伯克利、卡森——内部化理论 • 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Fayerweather,J. & Robinson.R.D.)——资源移动论 三、理论的进化(1980年代——“走出去”以后如何开展跨国经营) • 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论 • 波特——全球经营战略 • 多兹与普拉哈拉德——跨国公司的战略决策论与核心能力 • 巴特利特与戈萨尔——跨国模式 四、理论的新潮流(1990年代~) • 资源基础理论与跨国公司 • 多兹、桑托斯、威廉——超国家经营论
(一)海默的问题意识
1. 对以往理论局限的认识
A.新古典经济学派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
国际贸易理论解释国与国之间专业化分工的逻辑,即 为什么一些国家在某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中占较大 的份额?
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新贸易理论等。
—国际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特定企业的占有率;以及贸
易为什么受跨国公司的控制?(轻视所有权问题)
国内企业熟知当地的商业环境(市场性质、商业 习惯,法律)。而所有这些,外国企业必须花费 很多时间和成本才能掌握。 远距离经营需要支付各项管理控制费用。如旅差 费用、沟通费用,信息传递费用,决策需要时间 等,甚至要冒失败的风险。
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率先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贝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
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
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目录一、产生背景二、主要思想三、垄断优势理论的结论四、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直接投资的解释五、对跨国公司各垄断优势的补充六、垄断优势理论的扩展七、评价一、产生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呈如火如荼迅速发展之势,利润差异论的局限性暴露无疑,因而迫切需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出现。
二、主要思想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企业面对的海外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参与者所面对的市场条件均等,且无任何因素阻碍正常的市场运作。
完全竞争市场所具备的条件是:①有众多的卖者与买者,其中任何人都无法影响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涨跌;②所有企业供应的同一商品均是同质的,相互间没有差别;③各种生产要素都在市场无障碍地自由流动;④市场信息通畅,消费者、生产者和要素拥有者对市场状况和可能发生的变动有充分的认识。
海默认为,对市场的这种描述是不正确的,“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论研究上的假定,现实中并不常见,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受企业实力、垄断产品差异等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有阻碍和干预的市场。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商品市场不完全,即商品的特异化、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以及价格联盟等;②要素市场不完全,表现为获得资本的不同难易程度以及技术水平差异等;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即企业由于大幅度增加产量而获得规模收益递增;④政府干预形成的市场不完全,如关税、税收、利率与汇率等政策。
跨国公司理论的主要内容
浅谈跨国公司理论的最新发展00025062 经济学院国际经贸陈军二战以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引人注目。
到80年代初,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已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2/3左右,它们所经营的产品和劳务价值,约占西方国家总产值的1/3,产品销售额则占到世界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目前世界已拥有跨国公司(仅指母公司)3.5万家,海外子公司1.5万家,分布在16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经济领域的这一新现象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
他们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各异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东道国的当地企业具有与当地社会联系较广泛,熟悉消费者嗜好,了解当地政策法规,产品与原料购销运输距离较短等便利条件,而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则在这些方面处于劣势。
但由于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外国公司能够凭借其拥有的来自生产秘密,市场营销技能,组织管理技能及规模经济等方面垄断优势同当地企业进行有效地竞争。
生产秘密主要是指企业拥有的专利及技术秘诀。
它是企业产品自然差别的来源。
市场营销技能则指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产品推销及促销等手段的运用,使消费者在心理上产生对本厂产品的偏爱,即形成产品的心理差别。
通过这种差别产品,外国公司便可在一这程度上获得对产品市场价格及销售量的控制。
管理组织技能则是指跨国企业优于当地企业的组织管理技术,它使跨国公司获得更高的经营效率。
规模经济包括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它是产生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市场力量的来源。
跨国公司通过水平的或垂直的一体化经营,可以达到当地企业所不能达到生产规模,从而可以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当一体经营达到一定程度后,公司成为本行业的寡头企业(在行业中占统治地位),对价格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从而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压低原材料价格,获得垄断利润。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美国企业对外投资活动与产品生产周期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与上述顺序相反,从Z、Y、X等日本最具 比较优势的产业开始,逆着比较优势进行FDI, 那就是逆贸易导向的美国式FDI。投资的结果, 其成本虽然低于Z′、Y′、X′,但是高于本 国的Z、Y、X。这样只不过是国外的生产替代 本国的出口,非但没有节约成本,反而造成 生产资源的浪费。 问题:为什么要按边际产业为序进行FDI?
14:20
30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大部分主张绝对优势论 和比较优势论。
绝对优势论:实质上是讲一国企业必须占 有绝对优势或利用绝对优势。如:垄断优势理 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以及邓宁的国际生 产的综合理论。 比较优势论:主要以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建 立在其上的现代比较成本理论。
14:20
31
日本的小岛清教授则一反跨国公司理论的传 统,他根据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独树一帜 地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亦称母国) 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亦即边际产 业依次进行,规避产业劣势,或者说扩张边际产 业,这是小岛理论的核心。 因此,小岛清称他的理论为
FDI是跨国公司形成的必要前提,故跨国公司的 理论应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投资动机(Why),为什么要进行FDI,驱使企业 进行FDI的因素是什么。 (2)投资流向(Where),投资地点(区位)选择,影 响选择的因素是什么。
(3)投资决策(What),出口、技术转让与FDI三种 方式之选择,采用哪种方式更有利。
FDI则是创造新的比较成本优势
两者都是以比较成本优势原则为判断标准。 从这一点说,可以把两者建立在同一个综合理 论基础之上。
14:20
38
2、日本式FDI是补充、创造和扩大了国际贸易,称 为顺贸易导向的投资(Pro-trade oriented investment)
1、相对劳动生产率
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比较优势: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相对劳 动生产率,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100人)
大米 (MT) 中国 美国 100 125 小麦 (MT) 50 100
则
劳动生产率
大米(MT/人) 小麦(MT/人) 中国 美国 1.0 1.25
时是否会发生对外贸易?如果发生,贸易对 双方是否有利? 一个落后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具有绝对优 势时是否会发生对外贸易?如果发生,贸易 对双方是否有利?
14:20
13
主要观点
比较优势决定了一个国家将生产和应该生产某
种产品。当两个国家都分别只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 势的产品时,那么两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相对劳动生产率
0.5 1.0
中国 美国
大米/小麦 2.0 1.25
小麦/大米 0.5 0.8
比较优势产品为:中国-大米,美国-小麦
2、相对劳动成本
用相对生产成本衡量比较优势: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另一国,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100人)
大米 (MT) 中国 美国 100 125 小麦 (MT) 50 100
这就是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主要内容。
14:20 9
2、理论起源
(1)美国理论:二战以后 (2)西欧、日本理论:70年代以后
(3)通论:80年代之后,跨国公司发展
成为世界性、普遍性的趋势。
14:20
10
3、理论体系----两类
Ⅰ、以国际经济学,主要是以国际贸易为 基础的体系
Ⅱ、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体系(西方跨 国公司理论的主流)
“边际产业扩张论”。
14:20
32
小岛理论可用下图来解释:
X`
Z` 高Ⅱ Y` 高III
高Ⅰ
低Ⅱ
a a`
b b`
c c` c*
M
X
Y
Z
低Ⅰ
a* 低III
b*
Ⅰ-Ⅰ 日本:资本富裕,技术先进,劳动力成本较高,资源贫乏
Ⅱ-Ⅱ 东道国:劳动力成本低,技术落后,自然资源 相对丰富
14:20 33
图中:
Ⅰ—Ⅰ线是日本(甲国)的商品成本线,假定其中由a—Z 都是用1万日元投资生产出来的日本商品的成本顺序线。由 a(劣)—Z(优)即由成本高——低。 Ⅱ—Ⅱ线是对方国家(东道国或乙国)商品成本由低到高 的顺序线:两线交点,表示按外汇汇率计算的两国M商品的成 本比率相等。 a、b、c产业是日本的边际产业,应该从这些产业开始进 行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的结果,对方国家的成本可望降至a*、 b*、c*。这样,日本就能从对方国家进口,亦即实现数量更 多、利益更大的贸易。小岛清称这种投资为顺贸易导向的— 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
朝日啤酒“曲线”收购青岛啤酒!
14:20 7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
step1 何谓西方跨国公司理论 step2 理论起源 step3 理论体系 本章主讲内容: 1、以国际贸易学说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 2、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 3、内部化理论与折衷理论
14:20 8
1、何谓西方跨国公司理论
14:20 3
(2)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在于获取投资企业的 经营管理的控制权;对外间接投资则只是 获取金融资产收益。 (3)对外直接投资的支出属于固定资产、无 形资产等投资项目;对外间接投资的支出 属于企业持有的有价证券项目。 但二者又存在紧密联系!(共存、转化)
14:20 4
在此,我们援引一个案例资料:
14:20 28
4、对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评述
符合美国50~60年代制造业FDI情况,其局限性表现在: (1)这个理论实际上塑造了一个产品区位转移三阶段模式即: 母国生产并出口 到发达国家投资生产,母国减少生产和出口 到发展中国家生产,母国停止生产,改由海外进口 (2)强调美国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了美国企业的创新方向是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然后在发达国家投资生产。 (美国的软饮料、快餐食品业、卫生用品——洗涤剂等)
t2—t5: 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1960-2010) t4: 美国成为净进口国(1990) t5: 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2020)
14:20 25
14:20
26
3、三阶段比较
阶段 优势 劣势 创新阶段
技术优势
成熟阶段
生产成本优势 由技术密集型向资 本密集和劳动密集 型转化,国外模仿者 国内市场饱和,成本 -价格因素在竞争 中的作用加强
14:20 24
2、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图示:
产品寿命周期与贸易格局和FDI。
美国 其他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净出口 t0 t1
净进口
t1—t4: 在美国生产并出口(电视机:1930-1990前后) t1—t3: 其他发达国家进口(1930-1980前后)
t2
t3
t4
t5
t
t3: 在其他发达国家投资设厂生产并出口,成为净出口国
14:20 36
(二)小岛清教授从他的核心理论,推导出 五个重要结论
1、可以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建立国际贸易 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
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说,只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应当出口, 这意味着比较优势产业的增长;而丧失比较优势的产品应当进 口,这意味着比较劣势产业的收缩。 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来说,按小岛清的观点,已经丧
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 资设厂
14:20
27
由上述可以看出: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者条件的变 化是驱使美国FDI的原因。
从产品比较优势方面:由技术垄断 → 技术扩散,
使技术因素在比较优势中的地位削弱。生产成本和规模 效益对比较优势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 从竞争条件来看:国内外部分竞争者增加,动摇了 美国的垄断地位,价格竞争取代了非价格竞争。 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要FDI,同时也解释了FDI先投 入西欧、再投入发展中国家的流向和动机。
(3)理论强调了由于母国垄断优势削弱以至丧失,才到国外 投资生产。
14:20 29
二、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论
(边际产业扩张论)(Japanese Model of FDI) (一)理论观点:
一国企业之所以发展为跨国公司,是为了扩
张本国的边际产业。 这是日本著名国际经济学家小岛清教授着力 揭示的跨国公司理论。国际经济理论界通常称该 理论为“小岛理论”。
14:20
14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定: 一种生产要素: 劳动力(L) 两种产品: A (Qw) 、 B (Qc) 两个国家: 中国和美国 生产要素可充分流动 充分就业, 完全竞争,规模收益不变 不考虑运费 没有关税等贸易壁垒
比较优势的度量:
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 2、用相对劳动成本衡量 3、用机会成本衡量
标准化阶段
生产成本与规模效益 生产技术已标准化,技术 上的垄断优势已完全丧 失,劳动密集型、成本- 价格因素在竞争中起了 决定作用
垄断或寡占优势 比较 生产资本优势(资 优势 本 充 裕 劳 动 力 较 贵)技术密集型产 品
生产 在本国(从生产、 地点 消费方面来看)
到国外投资设厂 (其他发达国家)
美国-买1单位大米少用0.2单位小麦
3 .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生产一种产品而放弃的另一
种产品的产量
机会成本低的产品有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
中国 美国
大米 0.5 0.8
小麦 2 1.25
以上3种衡量比较优势的方法,其结果是 一致的。
举 例
按绝对优势理论
不产生贸易
按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
中国布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更高/单位产品相对劳动耗费更低/
则
生产成本
大米(人/ MT ) 小麦(人/MT )
中国 美国 1.0 0.8
相对生产成本
2.0 1.0
中国 美国
大米/小麦 0.5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