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上数学第3单元 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 教学背景本单元主要是围绕角的度量展开,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学习角的度量,初步培养学生对不同角的感知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角的概念,能够用适当的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记录和比较角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进行角的度量实践。
2.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直角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图中的这个角是什么角?这个角叫做什么名字?怎么表示这个角呢?”•引导学生理解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度量角的基本知识。
•逐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或者其他角度测量工具。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角度测量练习,逐渐提高难度,巩固所学内容。
•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实际角度测量问题。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化知识点。
•指导学生如何巩固所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练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角的度量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角度量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对于角度量器的使用方法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反复训练。
五、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设计一些角度量的拓展活动,比如结合实际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求解问题,或者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掌握角的度量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了解 1°角实际有多大,认识量角器。
2.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角的表象,会估测生活中角的大小。
3.尊重数学直觉,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学习准备】学习单、附页中的图【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测量∠1 和∠2 的大小学习指导: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一量∠1 和∠2学习任务二:测量∠1 和∠2 的大小学习指导:1.选择不同的角(见附页 1)量一量∠1 和∠2。
2.你能表示∠1 和∠2 的大小吗?学习任务三:描一个 10°的角。
学习指导:1.在圆上描一个 10°的角(见附页 2)。
2.闭眼想一想它的大小,再睁眼看一看。
学习任务四:按要求剪角学习指导:1.在附页(二)的圆中找一个 10°的角和一个任意度数的角剪下来。
2.画弧线标出它的度数。
学习任务五:画 1 个 50°的角。
【作业设计】1.在数学书第 40 页的量角器上画一个 30°的角。
2.数学游戏:估一估露出的角有多大。
【参考答案】1.在数学书第 40 页的量角器上画一个 30°的角。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度数的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
2.经历量角的探索的过程,能正确量角,体会度量的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量角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学习准备】量角器【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这些都是 30°的角吗?学习任务二:量一量∠2 的度数学习任务三: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填数学书 P41)学习任务四:挑战量角1.任意画两个比较难测量的角。
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们的度数。
学习任务五:量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1.量其中一条边的长度。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度量)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整单元教案
最新精品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角的度量)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含教学反思)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内容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三、具体内容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
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
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
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
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
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
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角的度量》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
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认识常用的几种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1)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2)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共 4课时)1.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2.角的度量。
1课时3.角的分类。
1课时4.画角。
1课时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1)射线、直线的概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角的度量”教案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集体教案)
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一、区别“错误”与“误差”
1、画一个角,量一量,比如:在30°-40°之间
指出:当发现这个角不是正好几十度的时候,就可能产生误差,像这个角,可以说成35°或是34°、36°,允许有一、两度的误差,都能算对。但不能有太大的误差,比如明显觉得在30-40之间,却说成是四十几或是二十几度都是错误的。
用这个规律,算一算6个点的情况。
三、测量并设疑
1、观察第21页第8题的四张图,你有什么发现?
(边都一样长,角越来越大,角也一样大……)
动手量一量,说说每个图形的角各是多少度?
交流:正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度。
问:你还有别的方法验证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么?
(三角形三个角的总度数是180,180÷3=60)
正方形每个角是90度,五边形每个角的度数是110,六边形每个角是120
二、正确测量:
1、判断下面的量法是否正确,并量出各角的度数(p.20第6题)
分别要求学生说出错误的地方,如:第1题点没对齐,第2题0刻度线没对齐,第3题另一条边没有对齐某条刻度线,第4题是正确的
再说说每个角的正确的度数
2、大家动手量,分别指名说说量得的度数(p.20第4、5题)
3、生活中很多物品上也是有角,请大家找一找,量一量(p.20第7题)
补充: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180+180=360,360÷4=90
说明通过计算,同样能得到每个角是90度
考考大家,用分割成三角形,再算一算的方法,我们会检查出后面的图形中有的角是有误差的。看谁爱动脑,课后可以试一试。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能够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培养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角的度量还是一个新的内容。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量角器的使用不熟悉;2. 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3.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如何正确量取角的大小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度量方法,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学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3.课件:角的度量相关图片、动画、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复习旧知识:回顾三年级学习的角的概念,让学生说说对角的认识。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角的大小是如何度量的吗?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呈现(10分钟)1.展示角的度量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_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_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程。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角的概念和各种类型的角,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整个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角的概念和各种类型的角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角的度量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角的度量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角的概念和各种类型的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3.度量方法:讲解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4.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测量不同角度的角,并进行角的比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 角的度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角的度量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度量”主要包括角的度量方法、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以及角的分类。
本单元通过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度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角的度量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角的概念理解不深;2. 不知道如何使用量角器;3. 对角的分类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的概念,熟练使用量角器,并加强角的分类的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大小,并能对角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
2.教学难点:熟练地使用量角器,对角进行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量角器、练习本、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角的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角的大小是如何度量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量角器,向学生介绍量角器的结构和作用。
讲解并演示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初步掌握量角器使用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量角器度量教材中给出的各种角的大小,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并说出角的分类。
3.3《角的度量》(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3《角的度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量角器,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重点正确地使用量角器测量角。
三、学习难点正确地使用量角器测量角。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角的分类,让学生回顾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角的度量》。
2. 探究新知(1)认识量角器教师出示量角器,引导学生观察并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让学生了解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等部分,并明确它们的用途。
(2)学习量角的方法教师示范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详细讲解操作步骤:① 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使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② 观察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这个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③ 如果角的另一边在量角器的外部,就读取外刻度上的度数;如果在内部,就读取内刻度上的度数。
(3)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大小的角,并相互交流测量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类型的角,让学生独立使用量角器测量,并说出角的度数。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强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培养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用家中的量角器测量一些常见的物品上的角,并记录下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合作能力,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角的度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角的大小;2.能够使用量角器等工具来测量角的大小;3.能够理解角的度量单位“度”的概念,掌握度的大小关系;4.能够运用度量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角的度量概念的理解;2.角的度量单位“度”的概念和大小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黑板、粉笔、量角器、角的模型等教学工具;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角的复习与导入(15分钟)•复习上节课角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和分类。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角,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点。
2. 角的度量介绍(20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的概念,解释度的大小关系。
•设计角的度量练习,让学生运用量角器测量给定角度。
3. 角的度量练习(2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角度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用度表示角的大小,巩固度量角的概念。
4. 实际问题解决(2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角的度量知识解决问题。
•强调角度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方向、时间等。
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布置相关的习题作业,巩固角的度量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角的度量展开,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度的概念和角的度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度概念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朇能帮助老师更好地准备和实施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版⼩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度量》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的度量》教学设计邹城市看庄镇柳下⾢⼩学杨伟德⼀、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四年级上册40-41页内容。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的度量单位和量⾓器,会在量⾓器上找出⼤⼩不同的⾓,并知道它的度数,会⽤量⾓器量⾓。
(2)在活动中进⼀步加深对⾓的认识,经历和体会度量的本质。
2、数学思考⽅⾯:发展学⽣的空间观念,让学⽣初步建⽴1度⾓、30度⾓、60度⾓、120度⾓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学会与他⼈合作交流,通过⼀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的动⼿操作能⼒。
4、情感态度⽅⾯:引导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使学⽣获得成功个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的度量》是⼈教版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度量》中第⼆课时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学⽣由⼀维到⼆维的再⼀次转折,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的⼀个知识点。
在长度、⾯积等度量中,都把度量单位放在了⾸要位置。
⾓的度量,也要重点突出度量单位,向学⽣继续渗透“单位”思想。
在教学中要增强学⽣度量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度量是相同单位的累加。
让学⽣通过⾃主探究,同伴交流互助来掌握测量⾓的技能,⽽且还把量⾓与建⽴学⽣头脑中⾓的⼤⼩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四、学情分析:学⽣对于⾓的⼤⼩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有部分学⽣已经知道了量⾓器,但对于⼤部分学⽣来说⽤量⾓器来测量⾓⼏乎没有体验,部分学⽣的空间观念⽐较差,对度量的本质不能理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度量的本质是度量单位的叠加,经历量⾓器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现器量⾓的使⽤⽅法,并能⽤量⾓器正确测量⾓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角的度量∣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角的度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度量方法2. 量角器的使用3. 角的大小比较三、教学重点1. 角的度量方法2. 量角器的使用四、教学难点1. 角的度量方法2. 量角器的使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定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角的度量方法a. 教师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并示范量角器的使用。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
c.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角的度量方法。
(2)量角器的使用a. 教师讲解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
c.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角的度量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角的度量的理解。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度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正确使用量角器,提高了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角的度量方法”和“量角器的使用”,因为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首先,对于“角的度量方法”,教师应该详细解释角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公共端点形成的图形,而角的大小是通过量角器来测量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经历角的度量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对生活中的角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还没有学习过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因此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角的度量方法有一定的好奇心,但也可能因为初次接触量角器而感到困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经历角的度量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角的度量产生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并能准确地读出角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直观教学法:使用量角器模型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度量过程。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量角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发现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模型、实物图片、课件等。
2.学具:量角器、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如钟表、自行车、房屋等,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个、180个?(课件依次显示每个整十度角的边,同时显示相对应的度数)。
师: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认识量角器。
(1)师: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半圆仪。
(课件出示量角器的图形),同时,让学生拿出学具“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此处重点说明量角器的组成: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90°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
(板书: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师:请你指出量角器上1°角的顶点及它的两条边。
10°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20°、100°、180°(课件依次显示每个整十度角的边,同时显示相对应的度数)。
(4)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里所有角的顶点都在哪里?(中心);所有角的一条边都在哪里?这共同的一条边也就是0°刻度线,而另一条边所指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3、认识几度角(1)课件显示:在量角器上出示30°、150°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30°,另一个却表示150°,(此处可以多出几组这样的度数。
)那么我们在量角器上读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2)量角器上找出60°,100°,145°的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4、尝试量角的方法师: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请大家用量角器试一试,看看能不能量出它的角度?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动手量一量,然后,学生汇报结果。
角的度量量角器: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量角的方法: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边1、角的知识。
第3单元“角的度量”整理和复习(以复习线段、直线和射线为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以复习线段、直线和射线为例)学情分析本次片段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整理与复习(授课以复习线段、直线和射线为例展开复习),其目的是运用多种整理与复习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线段、直线、射线的理解,巩固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验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工具本次片段教学内容的概念性知识较多,经过新课的学习,本班学生对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在课后作业中经常将线段、直线、射线混淆,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理解不够深刻,再加之部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记忆和理解起来有难度。
因此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梳理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深刻理解、掌握各部分知识以及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感知整理与复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感知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学习运用多种方法归纳、整理知识,利用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收获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巩固线段、直线、射线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深刻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孩子们,猜谜游戏,看谁答得快!(播放视频)有始有终——线段、有始无终——射线、无始无终——直线。
师:又快又准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线段、直线、射线。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视频导入的方式,巧设情境,给出图形谜语: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迅速思考,快速抢答,从而引出课题。
在这个环节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让数学回归生活,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自然地导入课堂。
二、知识梳理师:它们三者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四年级上册数教案-学第3单元《第2课时 角的度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2. 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度量。
2. 角的画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角的度量方法。
难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角的初步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角的大小,从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形状,了解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圈刻度。
(2)学习量角的方法教师示范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量角器的放置、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中心的对齐、角的起始边与0刻度线的重合等要点。
(3)学习画角的方法教师示范画角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量角器的放置、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中心的对齐、角的起始边与0刻度线的重合等要点。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量角和画角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巩固提高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5.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改进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细节上多花一些时间,通过详细的讲解、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四上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
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以及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联系;2.掌握正确度量角的方法;3.周角的认识。
四、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1.线段、直线、射线和角………………………………………1课时2. 角的度量………………………………………………………1课时3. 角的分类………………………………………………………1课时4. 画角……………………………………………………………1课时教学内容角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掌握量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
2.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正确度量角。
难点:内、外圈读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大量角器1个、角演示器、每生一个小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图,引导学生比较大小。
2.用活动角比较∠2和∠3的大小,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3.导入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归纳1.认识量角器①出示量角器图②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学案预习指南: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1.要知道68比60多多少,可以用( )知道答案。
2.要想知道一棵树比另一棵树矮多少米,可以用( )、减一减的方法知道。
3.要想知道比大多少,应该用什么测量工具呢?( )4.教材第40-41页。
(1)测量角的单位。
度量长度需要( )单位,度量面积需要( )单位,那么度量角的大小也需要单位,国际上统一规定了角的单位:把圆平均分成( )份,将其中( )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 ),记作( )。
(2)测量角的工具——( )。
(3)测量角的方法。
①对准: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项点。
②重合:压住中心不动,转动量角器,让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
③读数:读出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如图)。
归纳:中心对( ),0°刻度线对( );0刻度在右读( ),0刻度在左读( )。
5.填一填。
(1)测量角的大小用( ),角的单位是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 ),记作( )。
(2)量角时,左边重合读( )圈刻度,右边重合读( )圈刻度。
6.下面读出的角的度数对吗?对的画“ ”,错的画“✕”。
70°() 110°( )参考答案1. 68-60=82. 量一量3. 量角器4. (1)长度面积360 1 1度1°(2)量角器(3)顶点角的一边内圈数字外圈数字5. (1)量角器1度1°(2)内圈外圈6.✕✕每日口算:88 92 11 22 208 636 1600 700 150 4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度量》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比较角的大小教材第40、41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的第2,3,4,7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2.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方法,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向学生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四、教具学具:量角器、三角尺、活动角、抽影仪、一张正方形纸。
课中交流(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知识梳理):
五、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六、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七、教学过程
(一)关于量角器的交流。
1.认识量角器
老师讲述:同学们都知道,度量线段的长短常用的工具是直尺,度量角的大小也有工具,谁知道是什么?
预设一:叫量角器预设二:也叫半圆仪
2.观察量角器
(1)观察量角器,上面都有什么,用语言描述。
预设知识点: 1.中心 2.0刻度线 3.内刻度外刻度教师随机点拨: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和两圈刻度,从中心到各刻度之
间的连线叫做刻度线。
两圈刻度分别是内刻度和外刻度。
量角器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
(2)学生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
(3)质疑:为什么要设计内外刻度?
(二)角的计量单位
有关角的计量单位的知识谁能当一次小老师到黑板前来讲一讲?
预设知识点:(1)计量角的大小常用单位“度”,用符号“O”来表示。
(2)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三)学习角的度量方法。
1.怎样度量角的度数?(小组内测量)
2.交流
预设知识点:(1)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2)“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角的开口不同,量角器上使用的内外刻度也不同。
3、引导学生总结度量角的方法。
量角要从顶点起,顶点放在中心上。
一条边对准零刻度线,内圈外圈要分清。
一边看零在哪里,再看刻度没问题。
(四)实际测量,发现规律
1.出示两个角猜测大小。
(角的度数相同,边的长短不同)
2.学生动手测量
3.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4.拓展延伸通过查阅资料,你还能知道量角器和角的哪些知识。
巩固训练:(巩固训练可以根据学情灵活穿插在“课中交流”环节中)41页做一做1、2、3题。
总结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说说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情况还是可以的,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是:准备不充分。
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
这些都是教学完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