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工科理念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芦学志张达
![新工科理念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芦学志张达](https://img.taocdn.com/s3/m/125592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a.png)
新工科理念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芦学志张达发布时间:2021-10-06T08:34:47.361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芦学志张达[导读] 新工科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核心内容即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天津市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450摘要:新工科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核心内容即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
就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而言,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对于我国国防实力的增强、海洋工程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工科理念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引言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程度较高的学科,在某些知识的传授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重点发展内容,对我国总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根据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在卓越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构建融合素养与技能的育人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高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1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定位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遵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而且还要结合我国海洋资源的特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着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培养出我国所需的、优秀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
企业对于该行业人才主要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技能,而企业对一线的高技能人员需求量十分大,良好的技能和全面化的操作技术是当前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在未来船舶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用型人才能够在船舶的设计、管理、建造等方面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同时还应当具备创新精神,在研究开发过程中能够及时、敏锐地捕捉到发展的前景,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1]。
面向船舶行业的机制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面向船舶行业的机制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e144652312b3169a451a4d5.png)
轻设计 、 缺 实践 , 对 学 生 的创 新 教 育 和创 业 训 练 重 视和投 入不 足 , 产学 政 合 作 不 到 位 , 企 业 不 重视 人
才 培养过程 的参 与 等 问题 。最终 使 本 专 业 学 生 得 到知 识 、 能 力 和素质 的训练 和提 升 。 三、 卓 越 人才培 养模 式的 改革
一
应企 业发 展需 要 的 多种类 型
为贯彻 落 实《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改革 和发 展规 划
优 秀工程 师 。
纲要 ( 2 0 1 0 -2 0 2 0年 ) 》 和《 国家 中长期人 才 发展 规
依据 “ 卓 越 计 划 ”的 内涵 , 确 定 学 校 机 制 专 业
一
道路、 建设创 新 型 国家 和人才 强 国战略服 务 。
为实 现上述 培养 目标 , 要求本 专 业 学生 在掌 握
社科、 自然 科 学基 础 知 识 和 目前 , 江苏科 技 大 学 “ 机 械设 计 制 造 及 其 自动 大 学生所 必备 的人 文 、 主要 系统 地 学 习机械 设 化” 专业 已被列 为国家 “ 卓 越 工 程 师 教 育 培 养 计 理论 以及 外 国语 的基 础上 , 专 业知 识 划” 项 目, 迫 切需 要制定 全新 的培养 模式 , 在 各个 方 计 制造及 其 自动化 系统方 面 的基础 理论 、 培养 进 行 机 械 产 品设 计 、 制造 及 设 备 面培 养学 生 的工 程 意识 和创 新 意 识 。本 课 题 立 足 和 基本技 能 , 加 工 自动化和 生产组 织 管理 的基 本 能力 和素 学校 机械设 计制 造及 自动化 专业 实 际情 况 , 主要 从 控 制 、 卓 越计 划 ” 解 决 如下 问 题 : 人 才 培 卓越 人才 培养 目标 与规格 、 卓越 人 才培 养模 式 改革 质 。通 过实 施 “ 欠 缺 多样 性 和 适 应性 , 工 程 教育 中工 和卓 越人 才 的校 企 联合 培 养 机 制 等方 面探 讨 卓 越 养 模式 单一 , 评 价 体 系 导 向重论 文 、 人才 培 养模式 实现原 理 与方法 , 也 为江 苏科 技 大学 程性 缺失 和实 践环 节 薄 弱 , 其 他专 业 的“ 卓 越计 划 ” 人 才培 养工 程积 累经验 。 二、 机制 专 业卓越 人才培 养 目标 与规 格 “ 卓 越计 划 ” 是 指 高 等学 校 培 养具 有 工 程 师基 本 能力 并有 获得 工 程 师 执业 资质 或 者 工 程 师 职 称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9ca1ece009581b6bd9ebe7.png)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方案二零一零年三月目录1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基本情况 (1)1.1 办学历史与学科优势 (1)1.2 师资队伍 (1)1.3 学生培养质量 (2)1.4 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 (3)1.4.1 科学研究 (3)1.4.2 教学研究 (3)1.5 实践教学基地 (4)2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总体架构 (6)2.1 指导思想 (6)2.2 培养目标与要求 (6)2.2.1 培养目标 (6)2.2.2 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6)2.3 培养模式 (7)2.4 培养规模与学制 (7)2.5 组织管理体系 (8)3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9)3.1 知识能力培养大纲 (9)3.1.1 科学理论和产品开发理论基础知识模块 (9)3.1.2 工程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模块 (10)3.1.3 参与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管理实践能力模块 (11)3.1.4 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力模块 (13)3.1.5 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模块 (14)3.2 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15)3.2.1 本科培养阶段(3+1模式) (15)3.2.2 工程硕士阶段(1+1模式) (22)3.3 本科培养阶段标准实现矩阵 (24)3.4 硕士培养阶段标准实现矩阵 (24)4 企业合作培养方案 (33)4.1 专业建设委员会 (33)4.2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及合作内容 (33)4.3 企业学习安排 (34)4.4 教师工程经历要求及实现途径 (36)5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37)5.1 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保障体系 (37)5.2 学习过程的质量监控 (38)5.2.1 校内学习阶段 (38)5.2.2 企业学习阶段 (39)5.3 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建议 (39)6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41)附件1 本专业已签署的实习基地协议(部分) (43)附件2 本专业签署的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协议(5份) (43)附件3 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44)1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基本情况1.1 办学历史与学科优势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始建于1946年。
浅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浅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d4b9fc5360cba1aa811da4e.png)
浅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作者:胡杰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1期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新纪元,要想经济发展,就必须拥有先进的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竞争。
目前对于海洋资源的探索正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专业人才的后备力量不断壮大。
船舶海洋发展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很高,专业人才必备素质要求能够很快上手,干劲足。
而且在制造设计船舶海洋工程结构物上需要专业的知识理论,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对于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需要很高的要求,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发展。
把船舶与海洋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
这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达到的目的。
为了满足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专业人才需求,促进海洋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对探索新形势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构想。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不足1.目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一个窄口径的专业,培养的人才大部分都将投身于船舶与海洋产品的制造与设计。
目前关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相关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如下:学校名称专业特色上海交通大学船舶设计和海洋工程大连理工大学船舶设计和建造工艺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建造和内河船江苏科技大学船舶建造与工艺海军工程大学军代表天津大学海洋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设计和军工特色由于地域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差异,目前国内开设有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校并不多。
在开设有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里,专业课程开设一般为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现代造船技术、船体制图、船舶设计原理、船舶结构强度设计、船舶结构力学等,有条件的学校会安排一些相关的实验。
如物理化学金工实验和机械设计,船舶建造设计实验等。
在现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地域的差异,不同地域学校对于教学的安排大同小异,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物理数学知识的要求很高,学习负担比较重,然而教学成果却不显著。
对于海洋工程这种新型的专业,学校设施不完全,不能为学生提高完善的实验应用设备,工程类的学习没有实践是落实不到实处的。
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dca8074011ca300a7c39010.png)
教 育部 和 山东省 陆 续 出 台 了“ 卓 越 工 程 师 教
建设 也是 我 国海 洋 开发 战略 的基 础 之 一 。然 而 ,
摘 要: 通过对 国内船舶 与海 洋工 程专业人 才培养现状 的调研 , 并结 合 中国海 洋大学船舶 与海洋工 程专
业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 分 别从 专 业 发 展 定位 、 师 资 队伍 建 设 和实 践 教 学 完 善 等 方 面 , 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
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 了思考与探索 。 关键词 : 船舶 与海洋 工程 ; 人才培养模式 ; 应用型创新人才 ; 卓越 工程 师
收稿 日期 : 2 0 1 6— 0 8— 2 9 修 回 日期 : 2 0 1 6— 0 9— 2 9
程本科 专业 , 专业 建 设起 步较 晚 , 但发 展很 快。 2 0 0 8年 山东省 海洋 工程 重点 实验 室获 批 , 2 0 1 3年
基金项 目: 中国海洋大 学 2 0 1 4年度 本科 教育 教学研
创新能力 。分析 当前 船舶 与海 洋 工程 专业 人 才 培
养存在 的一些 问题 , 结合本 校该专业人 才培 养 的特
点和优 势 , 分 析 如何从 专 业 发展 定位 、 师 资 队伍 建
设和实 践教学完善等方 面进行调 整改进 , 研 究和 探 索符合 本校实际情况 的应用型创 新人才 培养模 式 ,
果; ④对 学生 的学 习评价 体 系一 般是 重 考 试成 绩 、
轻学 习过 程 , 重论文研究 、 轻工程设计 , 毕 业 论 文
解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解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f8d80e4482fb4daa48d4b9b.png)
解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摘要:随着海洋运输行业和船舶制造行业的全球化发展,为了能够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船舶和海洋工程相关专业优化课程设施,丰富相关的专业课程,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结合船舶和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采取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中从专业定位、师资队伍、教学体系、实践体系等多个方面开展探索,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船舶和海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船舶和海洋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工程和新兴产业,在海洋产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船舶和海洋工程专业的开展,能够为船舶行业培养和输送专业化人才,提高船舶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
目前,航海运输市场处于低潮期,船舶制造行业也受到影响,发展比较缓慢,船舶和海洋工程行业对于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
因此,相关的院校,应当结合市场需求,采取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明确船舶和海洋工程专业的发展定位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教学中,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根据实际的办学情况,对其专业定位再次明确。
主要有两种办学定位,第一,注重教学和科学水平的专业定位,主要机型船舶科学研究和设计单位,培养相关的船舶设计和研究人才,要求其掌握船舶的性能和结构,并且了解船舶发展的趋势。
主要的院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
第二,船舶建造工艺和船舶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根据现代化造船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为造船企业培养现代化造船专业人才,主要的代表院校如江苏科技大学。
因此,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当坚持行业发展需求的原则,注重学生工程制图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现代化造船技术的培养,适应船舶和海洋工程的发展。
二、加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有着重要的作用。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传授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43c15ce0c22590102029d4f.png)
、
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上 , 人是第一位的因素。 学校应紧 紧围绕学科建设培养人才 , 依托科学研究 , 提高教师的学术 水平。高层次人才 队伍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龙头, 同时 , 学校要以创新学术 团队建设为抓手 ,以中青年骨干教师的 培养为重点 , 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改革人 才工作机制, 构建定位明确、 层次清晰、 紧密衔接 、 促进优秀 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的今天 ,稳定一支高水平有活力 的师资队伍和加速培养优 秀 中青年人才的成长 , 关系到学科能否久盛不衰 , 在人才培 养 和科 学 研 究 方 面 能 否 处 于 国 内领 先 并 赶 上 国际 先 进 水 平。 稳定和充实优秀中青年教师 队伍 已迫在眉睫 , 因此要有 个切实可行的规划以解决教师青黄不接 的问题。 当前 , 我 们除争取国家和学校的支持外 ,应挖掘潜力改善教师的工
一
主要依据之一是质量信息和质量记录。质量信息和质量记 录主要来源于质量计划和质量过程控制。 为体现全员参与 , 课程质量改进需要综合考虑课程承担教师、学生和课程组 的意见。 相关信息收集渠道要覆盖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 既包 括课 程 开始 之前 的 意见 , 也 包括 课程 结 束后 的学 生 反馈 , 甚 至可 以包括毕业学生的意见。学生毕业后对 《 人力资源管 理》 课程学习的反思和建议可能更具参考价值 和指导意义。
一
应逐步从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对 口教育 ,向学科交叉与 综合背景 的通识教育基础上 的宽 E l 径专业教育的转变 , 建 立以加强基础 、 淡化专业 、 提高全面素质为核心的教学培养 模式。目前 , 我院有很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 涉及面比较 广, 作者负责的主要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方向的课程 , 它 们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强度 、 船舶结构规范设计 、船舶波浪载荷、船舶结构有限元分析 等。 这些课程彼此制约 , 相互影响 , 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时 , 不能孤立地着眼于某一环节 , 必须以整体 的综合 的观点 , 运 用系统的方法 , 来处理整个教学过程 中所遇到的问题。 拿船 舶与海洋工程结构专业课程体系为例来说 ,它应是以船舶 与海 洋 工程结 构 力学 课程 为 中心 ,加 上船 舶 与海 洋工 程 结 构与构造,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有限元分析 , 船舶与海洋工 程 结构 物 强度 , 船 舶 结 构疲 劳 , 船舶 结 构 规 范设 计 , 船 舶 结 构系列实验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英语 , 船舶振动 , 结构可 靠性等十余门课程共 同组成。社会需求在变化 ,学科在发 展, 课程体系也不能一成不变。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4cb5b00bb68a98271fefa47.png)
指 导模 式 , 大部 分学 生 只在 团 队 内部进 行 考 核 对
是 一 种可行 途 径 。应 该 看 到 , 队指 导教 师 对 对 团
学生 在毕业 设计 过程 中的表现 及 完成 的毕业设 计 工 作 比较 了 解 , 学 生 的评 价 比较 公 正 和 全 面 。 对 通过 制定 统一 的考核 体 系 , 团 队 内完 成对 学 生 在
维普资讯
第 3 7卷 第 4期 20 0 8年 8月 文 章 编 号 :6 17 5 (0 8 0 —100 1 7—9 3 2 0 ) 40 5— 3
船 海 工 程
S P&OCEAN HI ENGI ERI NE NG
Vo . 7 No 4 13 .
1 O 5
专业毕 业 设 计 模 式 探 讨 E ] J .湖 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2 0 ( )4 —3 0 8 5 : 14 .
维普资讯
正性 并确 保毕 业设 计成 绩考 核 的严肃 性 。
参 考 文 献 [ ]张 亦 静 , 1 何 杰, 肖芳 林 .基 于 团 队协 作 的 土 木 工 程
参 与毕 业答 辩小 组对 学生 成绩 有影 响 , 等 , 似 等 类
现象 在学生 和 老师 中都 曾引起 了较 大争议 。 作 为适 应现 代设 计发 展趋 势 的团 队毕业设 计
工 大学 、 连理 工大 学 、 大 天津 大学 、 中科技 大 学 、 华
高 级专 业技 术人 才 , 国 内培 养船 舶 与海 洋 工程 是 本 科学 生最 多 的专业 之一 。毕业 生深 受用 人单 位
欢 迎 , 多毕 业 生 已成 为 船 舶 与 海 洋工 程 领 域 的 许 技 术骨 干与 优 秀管理 者 。
船舶类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与进展
![船舶类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d72bbdd195f312b3169a57c.png)
摘要“卓越工程师”计划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有194所高校被列入试点名单,其中有5所高校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纳入试点,分别是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
经过1-2年的研究与实施,相关高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都积累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高校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必定能为我国船舶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船舶与海洋工程高校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Engineers Plan on Ship-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anChao,JiChunyan,GuanYifeng,ZhaoHongjiangAbstractTheexcellentengineersprogrambeganinJune2010.194collegesanduniversitieshavebeenlistedinthepilotstage,includingfivecollegesanduniversitieswithnavalarchitectureandoceanengineeringmajor.TheseuniversitiesareTianjinUniversi-ty,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WuhanUniversity,ShanghaiMaritimeUniversity,andJiangs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After1or2yearsof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relatedcollegesanduniversitieshaveaccumulatedalargenumberofthe-oreticalandpracticalexperiences.Excellentengineersplanisacomplexsystemengineering.Thecollegesanduniversitieswithsamemajorandexperiencecanlearnfromeachother.Exchangeandthepromotionofexcellentengineersplanshouldbecon-ducivetothedevelopmentofChina'sshipbuildingindustry.Key wordsexcellentengineers;navalarchitectureandoceanengineering;collegesanduniversitiesAuthor's addressJiangs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212003,Zhenjiang,Jiangsu,China1序言“十一五”期间,船舶工业被国家列为“十大振兴行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期过后,中国的船舶工业跃居世界前列,现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02920e7998fcc22bcd10d1d.png)
生刻 苦 钻研 、 勇于 创新 和 团结 协作 的 精神 , 向卓 越 工程 师 培 养 , 船 舶 与海 洋 工 程 专 业 学 、 项 目教学 、 讨 论 式 教 学 。教 研 室 高 度 重 增 强船 舶 类 专 业 学 生 的 实践 能 力 和 创 新 能 主 要从 以下 四 方面进 行重 点 发展 : 视实验、 实训 、 实习等实践性 环节, 以 案 例 力。 围绕 弘扬 科 学 精 神 的主 旋 律 , 提 高专 业
专业, 专业 培 养 目 标 主 要 是 配合 上海 经济 建 业 工 作 模式 , 了解 生 产实 际 , 实 现 理 论 和 实 些 项 目能 够 使毕 业 设 计 ( 论文) 教 学 环 节 理 设 及 国 际航 运 中心 建设 , 同时 又考 虑 到把 我 践 的 互补 。 此 外, 还 让 教 师 积 极 参加 船 舶 与 论 联 系 实 际 , 提 高 学 生 的 思 考 能 力和 动 手 国建 设 成 为 世 界 造 船 大 国 和 造 船 强 国的 战 海 洋 工 程 的各 类 会 议 和 提 供 不定 期 的 进 修 能 力。 略 目标 。 专 业 的发 展 理 念 是 立 足 上 海 、 面 向 培 养 机 会 , 以 开拓 视 野, 把 我 专 业发 展前 沿 长三角 、 兼 顾 国 家经 济发 展 , 为 船 舶 和 海 洋 发 展 动态 。 4 丰富 课 余 时间 的专业培 养 工 程 人 才 市场 培 养 素质 好、 基 础 知 识 扎实 、 有 较 强 实 践 能 力的 高质量 人 才。 专业 成立 之 3 完全 实践 教学 资源 初, 适 逢 船 舶 工业 处 于 低 谷 阶 段 , 但 学 校 一 ( 1 ) 课程教学 : 以 卓 越 工 程 师 的 培 养 为 直 坚持 危中求机的思想 , 坚 持 以 培 养 符 合 导 向, 课 程 教 学采 取 “ 教、 学 做 合 一”的原 社 会 发 展 需 求 的 人才 为 导 向。 当前 , 为了 面 则 , 根据课程特点, 采 用 现 场 教学 、 案 例 教 船 舶 与海 洋 工程 专 业 学 生 发 挥 专 业 特 色, 积 极参 与 “ 全 国大 学 生 船 舶 与 海 洋 工 程设计大赛 ” ,“ 绿色造船” ,“ 水 上 乐 园 设 计” 等 多项 创 新 项 目。 通 过 这 些 活 动 引导 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策略探究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8396dd5727a5e9846a61b7.png)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策略探究摘要:在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院校应当从教学目标、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改革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就此围绕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这一中心展开了论述,详细分析了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达到这一目的,实现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船舶;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
在海洋经济时代,院校更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创新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使其能够致力于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最终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完善教学体系只有完善教学体系,才能高效开展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工作,才能明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转型方向,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具备足够专业知识,较强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的海洋科技人才。
首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
在新的形势,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人才培养环境、条件都发生了变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卓越计划”,应当明确专业教学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调整专业课程使其能夠适应现代化人才需求,同时还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提高船舶与海洋专业人才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其次,应当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改革,更无法满足“卓越计划”的需求。
因而院校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转变为对口教育,并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配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
目前院校的教学课程涉及较广,因而在系统教学时,必须立足于整体,优化课程设计。
最后,应当完善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的管理也是船舶与船舶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当前情况下,各院校的实验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无法配置合理的教学资源等。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7e9dc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d.png)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 引言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是航海、造船、海洋工程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船舶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方向不明确、教学内容滞后、实践教学不足等。
有必要对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以满足航海、造船、海洋工程等领域对高素质船舶专业人才的需求。
2.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1)培养方向不明确当前,一些学校在船舶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准确定位和就业。
(2)教学内容滞后船舶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不符合船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3)实践教学不足很多学校在船舶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经验和能力。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培养模式。
(1)培养方向的明确性为解决培养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学校应当加强与行业的对接,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建立与行业合作的机制,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培训方案,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就业。
(2)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内容应当及时更新,与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引进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结合。
(3)实践教学的加强学校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程和实习环节,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获得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并结合行业实际,开设项目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以上研究成果,为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1)教学改革学校应当加强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引入行业专家进行课程设计,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当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配备一支专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69c70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2.png)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一、引言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各个船舶相关教育机构和企业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和船舶技术的不断更新,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围绕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研究和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船舶专业人才。
1. 现状分析目前,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上,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船舶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但难以适应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有必要对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整。
2. 研究方向为了更好地满足船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向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向进行调整和转变。
在国际化视野方面,船舶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化管理能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竞争的环境。
在创新能力方面,船舶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自主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推动船舶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实践能力方面,船舶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实际操作和应用技能,能够在船舶领域中胜任各种工作。
为了研究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调研、访谈调研等。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和现状,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措施。
1. 实践基地建设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船舶专业人才,需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通过与船舶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际船舶工作中进行实习和实训,锻炼实际操作和应用技能。
2. 课程设置调整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船舶专业人才,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国际化管理和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内容。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创新实验室建设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船舶专业人才,需要建设创新实验室,提供先进的船舶技术设备和实验平台,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自主创新和实际问题解决。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6c9e66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9.png)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随着船舶产业的迅猛发展,对船舶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而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船舶专业人才,已成为船舶相关院校和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船舶专业人才。
一、船舶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目前,船舶专业领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船舶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船舶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也对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船舶行业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要求船舶专业人才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船舶专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人才培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模式。
1.理论研究为了更好地培养出船舶专业人才,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论研究。
这包括对船舶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改进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探索除了理论研究外,对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需要进行实践探索。
这包括深入了解船舶行业的实际需求,与企业和行业组织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船舶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实践基础。
1.课程设置船舶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是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结合船舶行业的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使之更好地符合市场需求。
可以加强对船舶工程、船舶设计、船舶动力系统、船舶材料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船舶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可以与船舶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能力。
3.多元化培养船舶专业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元化的培养。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81c5fe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b.png)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满足航海工程和船舶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
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法,培养具备良好船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
对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船舶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应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在培养模式中应该加强
实践课程的设置,增加实习、实训等环节,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船舶专业工作的实际操作,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国际化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航海工程和船舶相关行业需
求的人才往往要求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英语水平。
在培养模式中应
该加强对学生的英语培训,并增加对国际航运行业的了解和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国际视
野和综合素质。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与行业需求相结合。
航海工程和船舶相关行业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在培养模式中应该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及时调
整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并顺应行业的新变化。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航海工程和船舶相关
行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培养模式中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
兴趣,并提供独立研究和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与学科交叉能力培养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与学科交叉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8ebad789b84ae45c3a358c96.png)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与学科交叉能力培养为了提高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尤其为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国家教育部于2009年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
该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项目,其目的在于全面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以“三海一核”为特色的重点大学,是该计划首批申请并获准实施的院校之一。
经过几年以来的改革和试点研究,目前已经在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标准、校企合作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突破。
在2008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华人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指出: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当不同的学科、理论相互交叉结合,同时一种新技术达到成熟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理论上的突破和技术上的创新。
目前,以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多领域技术群体突破和交叉融合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未来技术变革的重要趋势。
船舶制造也正朝着设计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等方向发展,世界造船强国已经提出打造智能船厂的目标。
为了加快推进船舶工业、海洋资源开发乃至为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明确了今后10年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指明了方向。
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其创新能力是一个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标志。
创新能力主要指人们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形成物质产品或非物质产品的能力。
而实现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智能制造”的卓越工程师就应该不仅在传统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掌握全面的知识,发现或提出新问题、新概念、新见解、新方法,更应该通过对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和机械制造等领域知识的学习,通过创新活动解决智能制造的新问题、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技术、新产品,实现船舶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10e9af914791711cd79170e.png)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陈悦谢云平张瑞瑞刘可峰[摘要]文章分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结合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尝试了一些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 关键词 1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改革;第二课堂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21)35-0101-02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社会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当前国内高校在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当今的生产实际之间有脱节,毕业生上岗后严重缺乏实战经验,适应周期长,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普遍不强,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来满足企业的研发和生产需求。
针对以上现状,结合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分析当前在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一些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卓越工程师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以理论课为主,实践性环节偏少。
“卓越计划”代表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各高校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都很重视,在工作的不断推进中,为加强实践教学做了大量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 以强化增强学生工程 实践能力为主线 , 以校企联合培养 为中心 , 以优化课程结构 、 更新课 程 内容、 调整教 学
方 法为重点 , 以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为辅助手段 , 形成 了一套颇具特 色的“ 卓越 工程 师” 人 才培 养体 系。 关键词 : 卓越工程师 ; 培养模式 ; g k 企联合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4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5 ) 3 4 — 0 1 0 2 — 0 2
武汉理工 大学交 通学 院船舶 与海洋 工程是 国家
一
有 重叠 , 反 映多学科 融合知 识 的课 程开设 较少 , 不适 应学分制改革要求 。( 3 ) 培养学生工程实 践能力 、 工程 设计 能力 、 工程集成 能力 等复合型工程 创新能力 的部 分 课程设 置 和教学方 式不适 应现代 船舶 工业 的发展
需求 。
级重点学科 , 其在 船舶 与海洋工程专 业人才培养 方
面成 绩斐然 , 在 校本科 生近千人 , 是 国 内培 养船舶 工 程各层次专业人数最多的学科之一。该专业于2 0 1 0 年 获批教育部 “ 卓 越计 划” 试点改革 , 从 船舶与海洋工 程
专业 7 个班 级 中选拔 3 5 人 组 建一 个卓 越 工 程师 试 点
际应用 。( 3 ) 增加 实践周 时 , 强化 工程 实践 , 《 认 识实 习》 由I N增加为2 周; 《 毕业设计》 由1 5 周调整为 1 6 周; 新增 《 毕 业实习》 3 周; 原来 的《 船舶建造 工艺学课程设 计》 和《 船舶设 计课程设计 》 两个实践环节共2 周, 新开 设 的《 船舶设计 制造集成 系统 的应用》 实践环 节共计8
《 船舶 与海洋工程专业 “ 卓 越计划 ” 试 点班学生校外 实 践实施方案 》 ; 《 船舶 与海 洋工程专业 “ 卓 越计划 ” 校外 实践安全管理办法 》 ; 《 船舶 与海洋 工程专业 “ 卓越计
划” 专业教师工程实践经历培养 管理规定 》 。 二、 优化课程体 系、 推进教 学改革
一
将原来 的《 计算机辅助船舶设 计》 和《 计算机 辅助船体 建 造》两 门课程 整合为 《 现代船 舶设 计制 造前 沿技 术》 ; 将《 船舶建造工艺学课 程设计》 和《 船舶设 计课程 设计 》 两个 实践环节取 消 , 开设 《 船舶设计 制造集成 系
统 的应 用》 ,强化学生对船舶 设计制造集成 系统 的实
中的相关专业课 程 的教学大纲 进行修改 , 结合 课程特 色 和教学 内容 特点 , 邀请企业 和科研 院所参 与课程建 设, 有 的课程邀 请企业 专家 进行专 题讲座 , 有 的则聘
请 企业 和科研 院所工 程技术人 员承 担部分 课 时的讲 授, 有 的则将 部分课时放 到企 业进行现场讲课 。这些
班, 经过4 年 的探 索 , 以强化增强学 生工程实践能力 和
2 . “ 卓越计划 ” 培养课 程体系 的优化 。针对卓越工
程 师培养 计划兼 顾基 础 , 强 化实践 , 注重 校企 联合 培 养 ,充分 发挥企业在人 才培养 中的积 极性和重要性 ,
创新 能力 为主线 , 以校企 联合 培养为 中心 , 以优化 课
程结构 、 更新课程 内容 、 调整教学方 法为重点 , 以建 立 合理 的管理 制度 为辅助手段 , 形成 了一 套颇具特色 的
“ 卓越计划” 人才培养体 系。 建立“ 卓越计划” 试点班管理制度
一
面向企 业需求开设课程 , 强调学生深入 企业进行实践 和锻炼 的个 性要求 , 主要 体现在 以下几 个方面 : ( 1 ) 新
科类 等多元 知识对人才素质 的培养观念较为淡薄 。 如 工程技 术人才 所需 的人文 涵养 、 领导管 理能力 、 国际 化视野等课程设 置不足或空缺 。( 2 ) 课 程设置 门类 虽
以下 管理制 度 : 《 船舶 与海洋 工程专业 卓越 工程师 班 招生规模 和选拔 方案》 ; 《 船舶 与海 洋工程专业卓越 工 程师班 日常管理办法》 ; 《 船舶 与海 洋工程专业 “ 卓 越
计划 ”教师评聘与考 核办法》 ; 《 船舶 与海洋工程专业 “ 卓越计划 ” 聘请企 业教师暂行办法 》 ; 《 船舶与海洋 工 程专 业 “ 卓 越计划 ” 试点 班学 生校外 实践管 理规定 》 ;
2 01 5年 8 月
教 育教 学论 坛
ED U CA T1 0N TE AC HI N G F OR UM
Au g. 2 01 5 N O. 34
第 3 4期
【 探 索与实践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向祖权 , 刘志会 , 袁 萍 ( 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 院, 湖北 武汉
周 。共计新增实践环节 1 1 周。
3 . 更新课程 大纲 , 强调企业参与课程建设 。 为了使 理论知识 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 对卓越工程 师培养计划
课程体 系 和教学 内容改革 是成 功地进 行卓 越工
程师 培养必须 完成 的一项 至关 重要而 又具有 挑战性
的关键工作 。 1 . 原有课程体系在 “ 卓越计划” 培养上的不足。 ( 1 ) 课 程设置过分强调专业技 术 的专 门化 , 对 通过人文社
增课程 ,适 应行业需求 , 《 科 技英语写作 》 、 《 船舶与海 洋工程 前 沿技 术 》 、 《 有 限元在 船 舶 与海 洋 工程 中应
用》 、 《 毕 业实 习》 。( 2 ) 整合课 程 , 适应技 术发展潮流 ,
、
为推动 “ 卓越计划 ” 教育培养过 程顺 利进行 , 制 定 套相应 的管理 制度是实现船舶与海 洋工程 “ 卓越计 划” 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的 内涵之一 。为此专 门制订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