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D_二聚体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_万波

合集下载

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

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

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妊娠期妇女体内激素发生变化,导致机体凝血与纤溶系统发生明显改变,出现生理性妊娠期高凝状态,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也显著增加[1]。

这种高凝状态有助于产后快速、有效地止血,但又使母体血液处于易发生血栓形成状态。

为了解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本文对120例不同孕期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了检测分析并与40例非孕育龄妇女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分析对象:正常妊娠妇女按妇产科学孕期分类标准分成早孕(12周前)、中孕( 13~27 周)、晚孕(28周后)三组。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各孕期妇女共120例,每组各40例,年龄19~36岁。

孕周根据末次月经以及超声结果确定。

另外,随机选取体检正常的非孕育龄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0~38岁。

以上分析对象体格检查正常,无心血管、出血及血栓性疾病史,采集標本前1周均未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及出凝血功能的药物。

1.2D-二聚体的检测:空腹抽取静脉血2.7ml,注入含0.3ml 109mmol/ L枸椽酸钠的试管中(抗凝剂与血的比例为1:9)混匀,4000 r/min离心15分钟分离血浆备用。

D-二聚体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仪上进行, 试剂盒及定标血浆均为美国Dade Behring公司产品。

D-二聚体参考值为0~500μg/L。

1.3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用SPSS 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表1 各组妇女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μg/L)组别例数(n)D-二聚体对照组40 152.2±78.4早孕组40279.5±105.6中孕组40 392.8±144.8晚孕组40 923.2±308.6各组妇女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见表1。

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料的表示方法为(曾依s)表示,试验为 t 试验;计量资 料的表示方法为[n(%)],试验为 字2 检验,若(P<0.05) 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对两组试验者 D-D 及 FiB 的指标,得出结论 是观察组不同孕期,D-D、FiB 检测水平均高于常规 组不同孕期水平,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 P约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1。
妊娠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痉挛引发血管横径变窄, 1.2 检验方法
增加血管周围压力,血管细胞因子合成障碍和血管
观察组与常规组在常规孕检时,行空腹抽血,用
内皮细胞的损伤、凝血功能亢进,凝血因子活性增 高,从而激活凝血机制[2],因此检测 D-D 和 FiB 指标 可直观反映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程度。本文将以 180 例试验者为对象,探究妊娠 期高血压患者不同孕期 D-D 水平及 FiB 指标的变 化对临床的指导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家:美国 IL,型号为:TOP700)。该仪器采用多功能检 测原理(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FiB 指 标运用凝固法,D-D 运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一
作者简介:王美华,1977 年生,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学历,主管,主要从事检验科方面的工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圆园员9 年 4 月 第 9 卷 第 11 期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不同孕期;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前言
此次研究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1月-2018 年 7 月,在本单位妇产科门诊就诊的病人。选取的研究对
临床妊娠期可分为妊娠早期(13 周以前)、妊娠 中期(14-27 周末)、妊娠晚期(28 周至分娩),以《妇 产科学》为诊断标准。妊娠高血压是一种妊娠期特有 疾病,在临床中发病率大概达 10%左右[1],但产生的 严重后果可造成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因此对妊娠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一种纤溶系统的参数,是指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在凝血系统激活后,被凝血酶裂解产生的产物。

它反映了体内纤溶过程的活性和程度,因此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机体炎症、血栓形成及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和临床意义。

1.血栓疾病的评估: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作为评估血栓疾病风险的指标。

例如,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等血栓相关疾病的风险程度。

一般来说,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但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血栓形成已经发生,因此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炎症反应的监测:炎症反应的激活也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于监测炎症疾病的病情进展和疗效评价。

例如,在感染、炎症性肠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3.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一些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活性增加,导致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此外,通过监测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还可以评估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4.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作为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D二聚体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临床医生在解读检测结果时应综合考虑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此外,D二聚体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病理过程,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仍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D二聚体的检测和临床意义主要包括评估血栓疾病风险、监测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以及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分析

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分析

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分析吴娟弟(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卫生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目的探讨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2月于我院待产的健康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及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非孕妇女各86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

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的FIB、D-D水平显著均高于健康孕妇、健康非孕妇女(P<0.05);健康孕妇的FIB、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非孕妇女(P<0.05)。

结论孕期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有利于观察孕妇血浆高凝状态,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及保证胎儿顺利娩出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孕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临床意义DOI:10.19435/j.1672-1721.2019.14.052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凝血因子Ⅰ,为在凝血过程中由凝血酶切除血纤蛋白原中血纤肽A、B生成的凝血功能蛋白质[1],FIB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生长、增殖、收缩,增加血液黏滞性及外周阻力,引起内皮损伤,促进红细胞黏着及血栓形成[2]。

D-二聚体(D-D)是由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Ⅻ交联后,再由纤溶酶水解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可反映机体纤维蛋白溶解功能[3]。

孕妇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状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1]。

有研究证实,FIB、D-D是血栓形成的分子标志物,其水平波动与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3]。

本研究探讨了孕妇FIB及D-D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以期为预防妊娠期血栓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8年2月于我院待产的健康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及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非孕妇女各86例为研究对象。

健康孕妇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②孕周≥36周;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1.检测原理概述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存在反映了体内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检测D-二聚体的原理主要基于其抗原-抗体反应,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血浆中的D-二聚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通过比色法、免疫比浊法或荧光免疫法等手段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2.检测方法介绍目前,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免疫比浊法:最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检测反应体系中浊度的变化来推算D-二聚体的浓度,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乳胶凝集法:利用乳胶颗粒与D-二聚体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发生凝集反应,通过观察凝集程度来判断D-二聚体的存在与否,适用于快速筛查。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通过酶促反应放大信号,定量检测D-二聚体浓度,适用于科研及特定临床需求。

3.正常参考值范围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因检测方法、实验室条件及人群差异而略有不同,一般健康人群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小于0.5mg/L( 具体数值需参照各实验室标准)。

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正常范围可能会有所调整。

4.临床应用领域D-二聚体检测广泛应用于多个临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识别与病情监测。

妊娠并发症:如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风险的评估。

溶栓治疗监测:评估溶栓药物的效果及安全性。

5.(疾病诊断价值D-二聚体升高往往提示体内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对于上述疾病,尤其是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但其特异性不高,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6.(治疗监测指标在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溶栓、抗凝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之一。

有效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通常会逐渐下降,若持续升高则可能提示治疗无效或存在新的血栓形成风险。

低危妊娠女性孕晚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参考值范围及意义

低危妊娠女性孕晚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参考值范围及意义

低危妊娠女性孕晚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参考值范围及意义郑园园;徐晓敏;张翔;王叶平【摘要】目的建立低危妊娠女性孕晚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参考区间,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健康产妇共21788例(28 ~42周),分别统计其分娩前1周内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分析其与年龄、孕周的关系.D-二聚体参考区间采用百分位数(P95)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采用双侧百分位数法表示(P2.5 ~P97.5).并以此评估618例产后出血和5例围生期静脉血栓的病例.结果孕晚期女性D-二聚体随着孕周增加而逐渐上升(r=0.07,P=0.000)而纤维蛋白原浓度水平随孕周逐渐下降(r=-0.09,P=0.000).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水平均与女性分娩年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05和0.02,P=0.000).孕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为≤3.16mg/L,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为3.23 ~ 6.06g/L.高于此D-二聚体参考区间或低于此纤维蛋白原参考区间的病例中,产后出血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的5例围生期静脉血栓病例,4例阳性.结论建立低危妊娠女性孕晚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参考值范围,指导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孕晚期D二聚体升高对孕产妇的意义,对预防产后出血及围生期静脉血栓具有指导意义.%Objective To establish D-dimer and fibrinogen reference range in Low risk pregnant women during third trimester,and explor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D-dimer and fibrinogen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21788 pregnant women (gestational age 28-42weeks)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6 in Wenzhou People's Hospital.D-dimer and fibrinogen were measured antepartum(less than one week before delivery).The normal reference intervals(one tails) ofD-dimer reference range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95% percentile method,while fibrinogen were defined as 2.5%-97.5%.We analyze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ference range for predicting the postparturn hemorrhage And the results of 5 patients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established normal values.Results D-dimer increased physiologically with gestational age in late pregnancy(r =0.07,P =0.000),while fibrinogen decreased with gestational age (r =-0.09,P =0.000).The levels of D-dimer and fibrinogen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ge of the pregnant women.Reference intervals of D-dimer and fibrinogen at late pregnancy in healthy pregnant women were as following:the D-dimer levelswere≤3.16mg/L,the fibrino gen levels were 3.23-6.06g/L.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was higher in group with abnormal D-dimer and fibrinogen.And four of five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sis showed positive results with the D-dimer normal value.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reference intervals for D-dimer and fibrinogen in late pregnancy will help to distinguish abnormal D-dimer and fibrinogen in late pregnancy,which will improve the use of the value of D-dimmer and fibrinogen in pregnancy and the D-D.The fibrinogen levels in the third trimester could be helpful to predict postpartum hemorrhage,and venous thrombosis.【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7(046)010【总页数】5页(P166-170)【关键词】孕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参考值【作者】郑园园;徐晓敏;张翔;王叶平【作者单位】325000 温州市人民医院;325000 温州市人民医院;325000 温州市人民医院;325000 温州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妊娠期女性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各组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增加,同时纤溶系统的活性也相应的增加,这种变化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加剧,以利于孕期清除子宫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内的血栓及产后胎盘剥离面的止血。

晚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晚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计量 资 料 用 互± 5表 示 , 组 间 比较 采 用 t检 两
收 稿 日期 :2 0 — 0 —1 06 7 4
维普资讯
・12 6 ・
江 西 医学 院学 报 2 0 0 6年 第 4 6卷 第 5期 A t c d m a e i n e i n x 0 6 V l 6 N 5 ca a e i e d c a a g i2 0 , o , o A M i J 4
两组 比较 , P< O 0 .5
3 讨 论 1 资 料 与 方 法
【 二 聚 体是交 联 纤 维 蛋 白 的特 异 性 降解 产 物 , ) -
1 1 研 究对象 .
是一 个特 异性 纤溶 过 程 的存在 , 含 量 增 高 提示 体 其
内有 血栓 形成 及溶 解 发 生 , 助 于 血栓 形 成 疾病 如 有 弥 漫血管 内凝 血 等 的早 : 断u 。纤 维 蛋 白原是 期诊
叶艺 萍 魏 , 明。
(. 1 江西省 妇 幼保键 院输 血科 , 昌 3 0 0 ;2 南 昌大学 第二 附属 医院检 验科 , 南 30 6 . 南昌 3 0 0 ) 3 0 6
摘 要 :目的 探讨 晚期 孕妇凝血与纤溶活性 的变化 。方法 随机选取 1 3例在我 院产科住院 的待产晚期孕妇 , 8 定
2 结 果
晚孕 待 产组 F B 和 D - 聚体 明 显 高 于非 妊 娠 I -' - _
对 照 组 , 表 1 见 。
表 1 晚 孕待 产 组 与 非 妊 娠 组 FB D -聚 体 检 测 I、 -
结 果比较(士s )
检测 指标 以便对妊 娠产 生 的高危 并发 症 如弥 散性血

随机 选择 2 0 0 4年 1 1 ~ 2月 江 西 省妇 幼 保 健 院

孕晚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孕晚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孕晚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张锡清;张静;侯雅萍【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2(009)013【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孕32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为子痫前期患者的高凝状态和严重程度提供敏感性指标.方法采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配套试剂,来检测孕32周的孕妇血浆中FIB和D-D 含量,共1 481例.用minitab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用SPSS统计软件将1 407例健康妊娠组和47例子痫前期组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FIB的参考范围为(4.42±1.25)g/L,D-D的参考范围为(1.09±0.66) μg/mL.健康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孕妇的FIB和D-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得到的参考范围大幅度降低因孕妇生理性增高而导致的异常判断.提示健康孕妇已处相对高凝状态;子痫前期组患者FIB含量显著下降而D-D明显高于健康孕妇,有血栓形成倾向,提示FIB和D-D可作为监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液纤溶和凝血状态的重要指标,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2页(P1615-1616)【作者】张锡清;张静;侯雅萍【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200051;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200051;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20005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浆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AE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肝素干预特点 [J], 周芳;王琪2.血浆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J], 荀顺芹3.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在COPD抗凝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J], 李林阳;董有睿4.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Ⅲ水平在临产孕妇血浆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J], 邹前芽;曾晓燕5.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J], 王美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晚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及临床价值研究苏东越

晚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及临床价值研究苏东越

晚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及临床价值研究苏东越发布时间:2023-06-14T06:35:55.06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苏东越[导读] 目的:分析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在晚期孕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将选择本院内妊娠晚期孕妇80例入组分析,另选取80例体检健康未孕女性作为对比组,各成员入组时间在2019.5-2021.5区间,并对于孕妇实施孕周分组、年龄分组,对于所有入组成员实施血浆D-二聚体含量、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对比检测结果。

结果:对比组、孕妇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凝血功能比较中,APTT、TT、FIB、D-D指标差异化明显(P<0.05),PT指标无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D-D指标伴随孕周时间越长,指标越高,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功能APTT、PT、TT、FIB结果无差异性(P>0.05),18-25岁、26-30岁、31-45岁APTT、PT、TT指标差异性明显(P<0.05),26-30岁组与31-45岁组FIB、D-D结果有对比意义(P<0.05)。

结论:妊娠晚期孕妇机体保持高凝状态,应对于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实施动态监测,以便及时为孕妇进行合理用药治疗。

赤峰市妇产医院检验科内蒙古赤峰市 024000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在晚期孕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将选择本院内妊娠晚期孕妇80例入组分析,另选取80例体检健康未孕女性作为对比组,各成员入组时间在2019.5-2021.5区间,并对于孕妇实施孕周分组、年龄分组,对于所有入组成员实施血浆D-二聚体含量、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对比检测结果。

结果:对比组、孕妇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凝血功能比较中,APTT、TT、FIB、D-D指标差异化明显(P<0.05),PT指标无统计学对比意义(P >0.05),D-D指标伴随孕周时间越长,指标越高,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功能APTT、PT、TT、FIB结果无差异性(P>0.05),18-25岁、26-30岁、31-45岁APTT、PT、TT指标差异性明显(P<0.05),26-30岁组与31-45岁组FIB、D-D结果有对比意义(P<0.05)。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精选全文完整版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FXIIIa交联形成纤维蛋白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表明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

D-二聚体检测对于诊断凝血纤溶系统疾病、溶血栓治疗的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静脉血栓对D-二聚体检测具有高敏感性,但特异性不高,故不能单凭D-二聚体水平升高来诊断静脉血栓。

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就在于其有高度阴性预测值,主要用于1、排除深静脉血栓;2、排除肺血栓栓塞;3、DIC诊断;4、溶血栓药物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检测阴性患者,仍有极少数患者(约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是1、血栓体积很小或远端小血栓,放射线/超声检查出现阳性;2、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时间相隔太长(>14天),纤溶活性降低;3、陈旧性血栓。

D-二聚体检测假阴性原因分析
D一二聚体检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素,常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归纳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以下7个方面的因素:1、受检者状态的影响,2、标本采集,3、抗凝剂,4、检测试剂盒和仪器,5、检测方法,6、操作者技术,7、干扰物质
对照上面的影响因素,我们分析出现假阴性的主要原因为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资料显示,D-二聚体检测阴性者,仍有极少数患者(<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是血栓体积很小或血栓位于远端小血栓,或为陈旧性血栓,D-二聚体含量太低。

D-二聚体检测只能反应当时机体是否有血栓,不能预测今后是否会发生血栓。

孕妇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孕妇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维普资讯
中 国 现代 医药 杂志 20 0 7年 3月 第 9卷 第 3期 MMJ , r20 , l9 o3 C Ma 0 7 Vo ,N .

1 ・ 3
孕 妇 D 二 聚体 测 定 的 临床 意义 一
陆 秀芳 李晓红 李 美芬
【 要 】 目的 摘 探讨 正常 孕 妇 、 娠期 高血 压 病 患 者 血 浆 D 二 聚体 水 平 及 其 检 测 意 义 。 方 法 妊 一 采 用 免 疫 比浊 法 分
测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关键 词 】 D 二 聚体 一
妊 娠
C ii l au f - i rts n rg a c L i ag L i hn, i n D p r e tfO s tc n y e l c leo D me t gi p en n y uX u n , i a og L n av D ei n f X o Me . e a m n bt r sadG n — t o ei
cl y S zo opt , ajn d a nnri, uhu2 50 o g, uhuH silN nigMei lU iesy S zo 10 8 o a c t
【 src 】 O jcie T esr teD dm r ocnrt na dt e p r evleo D Dme sn o e Abtat bet om aue h — ie ne t i n x l et a f — i ret gbt i t v c ao o o h u t i hnh
t n a oeo ot l ru (< .1. o c s n N r l rga c a ss r rsi nraei cru t gD— i st nt s fcnr o p P 00 )C n l i o e nycue p ges eices i l i o h h og uo ma p n a o v n c an dm rT eh pr niedsre o pi t gpe ac a i s f iuei rv clr lt g( I) curne.- i e. h y e e s i dr m lai rg nyh ah hrko f s t a ua o i D C oc r c D t v o c c n n s g i d n as c tn e

孕妇d_d二聚体检测的是什么

孕妇d_d二聚体检测的是什么

孕妇d_d二聚体检测的是什么孕妇d_d二聚体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孕产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孕妇血液中d_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

d_d二聚体是一种血浆蛋白,当人体受到创伤或炎症时,该蛋白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其浓度升高。

在孕妇的情况下,高水平的d_d二聚体可能是子痫前期或其他妊娠并发症的迹象。

在孕产期间,孕妇的身体会发生许多变化,包括血压和血流的改变,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等。

这些变化可以导致许多妊娠并发症,如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

d_d二聚体检测是一种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妊娠并发症筛查的方法。

它可以检测和确定妊娠中早期出现的妊娠并发症,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母婴风险。

根据研究,孕妇血液中d_d二聚体水平的正常范围是250ng/ml以下,如果检测结果超过这个值,就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妊娠并发症。

此外,在孕期早期进行d_d二聚体检测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孕妇未来是否存在高风险的妊娠并发症。

对于孕妇d_d二聚体检测的结果,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和病史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例如,如果d_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值,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如超音波检查、血液检查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妊娠并发症。

如果确诊有高风险妊娠并发症,医生会建议孕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使用药物降低血压、进行早产等,以保证母婴的安全。

在日常育婴中,除了孕妇d_d二聚体检测外,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帮助孕妇避免妊娠并发症,例如适当的营养补充、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饮酒和烟草等。

此外,在孕期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遵医嘱进行孕检和治疗,提高身体免疫力等方法同样可以有效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孕妇d_d二聚体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孕产检查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孕妇是否存在妊娠并发症高风险,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母婴的安全。

除了正常的孕检外,孕妇还应注意饮食、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睡眠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早产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早产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研 究 中心 , l 9 9 0 : 3 7 - 5 1 .
人 等 有 体 液 接 触 的检 查 前 的感 染 情 况 , 必 需 进 行 梅 毒 螺 旋 体 抗
体筛查 , 使 得 大量 隐性 梅毒 感 染 人 群 暴 露 , 老 年 人 比列 增 大 l 6 ] 。 还 有 老 年 人 患 者 可 能 以 前 经 过 临 床 治 疗 但 未 能 达 到 血 清 治 愈l 7 ] 。但 是 TP - E I I S A 检测结 果不 是诊 断梅 毒 的唯 一依 据 , 《 全 国 临 床检 验操 作 规 程 ( 第 3版 ) 》 中明 确 指 出 : 梅 毒 的 血 清 学
・4 8・ 检测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检 验 医 学 与临 床 2 0 1 3年 第 1 O卷增 刊 1 I L a b Me d C l i n , 2 0 1 3 , Vo 1 . 1 0 S u p p l 1 I
综 上所 述 梅 毒 的 诊 断 特 别 是 老 年 梅 毒 诊 断 , 不 能 单 纯 以 梅 毒 血 清 学 检 测结 果 作 为 诊 断 唯 一 依 据 , 应结合 患者 临床症状 、 体征 、 既往 病 史 等综 合 判 断 , 疑 似 患 者 做 好 定 期 随 访 复 查 。实 验室检测到 T P — E I I S A 阳性 特 别 是 老 年 人 TP — E l I S A 阳性 , 应 用T P P A确诊试验复 检 , 必 要 时 加 强 与 临 床 医师 沟 通 。 参 考 文 献 [ 1 ] 王英 , 倪根 新. 2 0 0 4 2 0 0 7年 中 国法 定 报 告 性 传 播 疾 病 流
E 5 ] 施辛 , 乐嘉豫 . 梅毒 诊 断 的几 个 注 意点 [ J ] . 临 床 误 诊 误

孕妇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孕妇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孕妇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60例正常孕妇及3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 D-二聚体水平随孕周上升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

结论正常妊娠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妊高征患者尤为明显。

【关键词】 D-二聚体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152-02由于正常孕妇处于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增强状态,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更倾向于血栓形成和DIC发生。

因此,动态检测孕妇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妊高症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

妊娠期血液的凝血与纤溶状态一直是产科关注的焦点,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D-二聚体水平作为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孕妇D-二聚体的检测还有助于早期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和妊娠并发症,并能监测抗凝治疗。

本研究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旨在探讨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①对照组:非孕育龄妇女30例,年龄20~45岁,平均25.3岁,经体检均身体健康。

②正常孕妇组:按《妇产科学》孕期分类标准,分成早孕(12周前)组20例,年龄19~31岁,平均25岁;中孕(12~28周)组20例,年龄21~34岁,平均25.5岁;晚孕(28~40周)组20例,年龄20~43岁,平均26.9岁。

③妊娠期高血压病组: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30例,年龄22~42岁,平均26.9岁;孕龄(31.6±4.4)周。

以上3组均排除既往肝、肾疾病,慢性高血压及血液系统疾病史,近期也未用影响凝血纤溶活性的药物。

1.2 标本采集与处理于产前抽取外周静脉血1.8mL加109mmol/L枸橼酸钠0.2mL抗凝,立即混匀,3000r/min离心15min,待测。

孕妇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临床价值分析

孕妇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临床价值分析

孕妇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临床价值分析摘要对孕妇的血浆进行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指标的检测研究,可以帮助孕期妇女在孕期中高凝状态的早期发现,并能有效的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进行预防和预测,从而,降低妊高症的发生率。

方法:本文采用随机抽取在我院(溧水区中医院)建卡及待产的孕妇50例,定量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同时,随机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0-35岁正常非妊娠妇女50例作对照。

结果:发现孕妇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组(P<0.01)。

结论: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有所变化,随着孕月的增加,特别是妊娠中晚期体内会出现一些生理、病理变化,凝血部分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改变就是其中之一,并由此会导致在妊娠期发生某些出血性、血栓性疾病。

关键词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孕妇 DIC妊娠期血液的凝血与纤溶状态一直是妇产科关注的焦点。

在妊娠过程中体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中的某些成分会发生变化。

随着孕期的增加,体内凝血成分和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出现明显改变时,可能发生某些出血性、血栓性疾病。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它是凝血酶作用的底物,参与凝血机制,研究表明:妊高症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病情相一致,故纤维蛋白原可作为妊高症的一个筛查指标。

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均为孕妇产生高凝状态的重要危险因子。

血浆D-二聚体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其含量升高提示体内有血栓形成及溶解发生,有助于血栓形成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的早期诊断。

血浆D-二聚体更是诊断DIC 较新的指标,有较好的特异性。

血浆D-二聚体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D-二聚体作为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分解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证实体内存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的特异性指标。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及D-二聚体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意义(一)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及D-二聚体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意义(一)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及D-二聚体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意义(一)【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摘要〕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以24例妊高征者(妊高征组,其中重度妊高征15例,轻、中度妊高征9例),正常妊娠妇女20例(对照组)为观察对象,采用PT导出纤维蛋白原测定法(PT-der法)定量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采用乳胶凝集法定性测定血浆D─二聚体。

结果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但轻、中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在妊高征患者明显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是一种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的,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的多脏器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本文以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测定及D─二聚体(D-D)为观察对象,旨在了解这些指标在妊高征的表达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妊高征患者24例,来自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均按诊断标准入选。

妊期平均35.5周,平均年龄28.8岁。

对照组20例,妊期平均33.8周,平均年龄24.6岁,均为正常妊娠妇女。

妊高征诊断按照全国妊高征科研协作组制定的标准〔1〕。

本组28例中,重度妊高征15例(先兆子痫2例),中度妊高征5例,轻度妊高征4例。

1.2试剂与仪器PT测定试剂为法国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原装试剂,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为法国STA-R。

D─二聚体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1.3测定方法(1)标本采集常规空腹静脉采血,109mmol/L枸橼酸三钠抗凝(抗凝剂与血V/V为1∶9),于4℃、3000r/min,离心15min,制备乏血小板血浆(PPP),-80℃冻存,(2)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采用PT导出纤维蛋白原测定法(PT-der法),取上述PPP50μl,待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山市重点科研项目;广东省卫生科研资助项目作者单位:中山市博爱医院(528403)1)妇产科2)检验科3)血液科论著文章编号:1005-2216(2004)02-0097-02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万波1)王冬娥2)鞠文东3)白宝敏1)江陵1)霍山3)邓坤仪2)李栓文2)=摘要>目的探讨孕妇血高凝状态相关因子纤维蛋白原(F ib)、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危风险可能阈值范围。

方法2001年12月至2003年3月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Clauss法分别检测孕妇组2672例孕妇和对照组204例非孕妇女的D-二聚体和F ib水平,并对孕妇组中2019例晚期孕妇进行DIC 追踪研究。

结果孕妇组的D-二聚体、F ib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D-二聚体和Fib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早、中、晚孕各组相比(P<0101);晚期孕妇中共6例发生DIC,19例D-二聚体和Fib都分别高于5mg/L和5g/L,有4例发生DIC,2例D-二聚体>5mg/L,F ib<115g/L;2例F ib>5g/L,D-二聚体<015mg/L,各发生DIC1例。

结论D-二聚体>5mg/L和Fib>5g/L同时存在,或者两个指标明显失衡呈分离状态,可作为孕妇发生DIC 高危阈值,两个指标相结合可更有效预测DIC的发生。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C 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level changes of D-dimer and fibrinogen in pregnant women.*W an Bo,W angDong.e,Ju Wendong,et al.*Zhongshan Bo.ai H osp ital,Zhongshan52840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ex plore the chang es of plasma levels of Fib and D-dimers and explore the risk range o f DIC and thrombosis in pregnant w omen.Methods Plasma levels of D-dimers and Fib were measur ed by means of immuno-turbidimetric method and Clauss method.Results T he plasma levels of D-dimer and Fib of pregnant women were hig h-er t han t hose of nonpr egnant women(P<0101).T he lev els of D-dimer and Fib increased w ith the prog ress of pregnan-cy.T here were6cases who developed DIC in late-ter m preg nancy and19cases w hose D-dimer and Fib levels w er e more than5mg/L and5g/L;4cases developed DIC in these19cases;2cases w ere w ith D-dimer>5mg/L and F ib<115g/L and2cases w ith Fib>5g/L and D-dimer<015mg/L,and1case occur ed DI C,respectively.Conclusion D-dimer and Fib lev els t hat ar e more t han5mg/L and5g/L are high-risk threshold v alues,and it is also dang erous when the two lev-els have large discrepancy.Key words Fibrinogen D-dimer DIC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均为孕妇产生高凝状态的重要的危险因子,尤其是D-二聚体是诊断DIC较新的指标,有较好特异性[1~3]。

本文通过大样本测定孕妇和非孕妇D-二聚体和F ib的正常值及发生DI C的高危值范围,利用两个指标协同预测、诊断DIC,以期尽早干预,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1资料与方法111研究对象(1)对照组:随机选取从2001年12月至2003年3月在我院门诊体检正常的非孕育龄妇女204例,平均年龄(33?1175)岁;(2)孕妇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住院的孕妇2672例,平均年龄为(30?1145)岁;按妇产科学孕期分类标准[4]:早期孕妇474例,中期孕妇179例,晚期孕妇2019例。

对晚期孕妇组2019例进行DI C追踪,DIC诊断依据为第7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5]。

以上两组对象均排除纤维蛋白原增高的相关内科疾病。

112方法Fib测定采用Clauss法,D-二聚体测定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均采用法国ST AGO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试制盒、标准品、质控物均采用配套产品,检测样品用枸橼酸钠(01109mol/L)抗凝,与血比例为1B9,样品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浆(2500r/min@10min),取血浆上机测定。

1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0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211各组D-二聚体和Fib水平检测结果(表1)表1各组D-二聚体和F ib检测值( x?s)n D-二聚体(mg/L)Fib(g/L)对照组2040123?01083105?0160孕妇组早期孕妇4740133?01093141?0176中期孕妇1790177?01243171?0165晚期孕妇20191151?11074145?0175表1的结果显示,妊娠各组与对照组相比,D-二聚体和F ib水平都有明显升高(P<0101),对D-二聚体和F ib,各孕期之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101),两个指标的水平随妊娠时间的增加而升高。

212晚期孕妇追踪研究结果我们在追踪中发现,2019例晚期孕妇中有6例发生典型DIC:其中19例D-二聚体和F ib分别高于5mg/L和5g/L,追踪4例发生DIC,2例D-二聚体>5mg/L,Fib<115g/L;2例Fib>5g/L,D-二聚体< 015mg/L,各有1例发生DI C。

6例DIC病例D-二聚体和F ib、PT、APT T测定值,见表2。

表26例DIC病人D-二聚体、Fib、PT和APT T值例序D-二聚体(mg/L)Fib(g/L)PT(s)APT T(s)1514851161216034150251201126101804517030143511316190451004517551101217043100551105170111903316066120511411180331003讨论妊娠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多个凝血因子的水平均升高,而D-二聚体和Fib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4]。

从我们的检测结果中发现,孕妇的D-二聚体、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妇女(P<0101);本课题结合文献报道[1,3],检测了大样本孕妇的D-二聚体和Fib水平,发现孕妇(早、中、晚期)D-二聚体、Fib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101),具有不断升高的趋向,尤其是晚期孕妇组D-二聚体水平[(1151?1107)mg/L],高于对照组615倍;而Fib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是由于孕妇体内出现高凝状态,从而代偿性纤溶性增加,以保持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

故我们认为:孕妇组的D-二聚体和F ib水平不能套用一般健康人的参考范围[5](D-二聚体<014mg/L,Fib2~4g/L),同时以孕产妇中D-二聚体较正常值升高4倍以上作为异常实验室指标[6]诊断DI C欠恰当。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DIC的必备条件,3P试验、FDP、PL T测定目前仍是诊断DIC的常用实验室检查手段,由于其特异性不高,临床上需要用特异性较强的实验室指标来诊断DIC。

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较PT、PL T、AP T T等消耗异常出现早,在DIC早期就有较高的阳性率[1]。

凝血系统激活后生成的F ib再激活纤溶系统,引起纤溶酶的生成和F ib的降解,这种最小片段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就是D-二聚体。

目前认为:D-二聚体的测定是诊断DIC比较新的方法,对诊断DIC有特异性,其可能成为确诊或排除DI C的关键试验。

有文献报道,F ib量的升高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Fib水平升高,提示孕妇血栓形成的危险性[3]。

将两个指标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尽早发现DIC前期阶段并干预DIC及血栓,国内有关孕妇凝血因子变化的权威性文章甚少,尚无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孕妇发生D IC的高危阈值。

目前国内多用EL ISA法检测D-二聚体,正常值为014mg/L[2]。

本研究采用免疫比浊法,正常值为015mg/L,两法基本相符,但后者准确度更高。

D-二聚体在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栓病等测定意义已得到肯定,而在孕产妇D-二聚体测定报道不多。

本实验中,D-二聚体、F ib的检测采用法国ST AGO全身凝血因子分析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结果可靠。

我们动态观察了2019例晚期孕妇中共6例发生D IC,其中有19例D-二聚体和F ib都分别高于5mg/L和5g/L,4例发生D IC,有2例尽管D-二聚体在015mg/L以下,而F ib>5g/L,有1例很快也发生DIC,而有2例Fib<115g/L,但D-二聚体>5mg/L也有1例发生DI C;而此时常规检查凝血功能,6例病人中有5例其PT和APT T均在正常范围内。

这样在临床上参考PT、A PT T来判断DIC的发生意义不大。

结合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除了结合孕产妇的原发基础病、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外,Fib>5g/L且D-二聚体>5mg/L或二者严重失衡呈分离状态是孕产妇发生DI C的高危阈值,要高度警惕DIC的发生,需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等,必要时可适当行干预治疗,避免DIC 发生。

D-二聚体和F ib的检测相结合可更有效地预测并及早期发现DIC,降低孕产妇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