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生命琴弦,走进学生心灵论文
用爱拨响心灵琴弦论文
用爱拨响心灵的琴弦【摘要】要想教育好学生,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首先要爱教育,热爱学生,还要用心观察,培养学生自律,把无限的信任给予学生,相信学生能自己当家做主人,塑造一个成功的自我。
【关键词】热爱,平等,一视同仁,用心观察,自律,信任现在,学生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小皇帝”、“小公主”,使班主任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老师对“班主任”这个称呼望而生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个担任了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我愿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班主任心得——用爱拨响学生心灵的琴弦,弹奏最美的青春乐章。
1.拨响琴弦,首先要爱教育要想用爱拨响学生心灵的琴弦,首先要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原则。
许许多多的全国著名优秀教师都能从艰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快乐与自豪,在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执著追求,不断进取。
班主任要热爱班级管理工作,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如果不做班主任,就尝不到当老师的真正滋味。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
我总觉得,做老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
”许多班主任正是怀着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满腔热情,无私奉献,书写了人生辉煌的篇章。
我在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努力向那些优秀的教师学习,用满腔的热忱来干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热爱学生,平等对话,弹响心灵之弦除了热爱教育事业工作之外,我们还要热爱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去真正地喜爱他们,他们才会感受到教师无私真诚的爱。
当前,我们面对的是在网络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眼界开阔,个性鲜明,他们不喜欢声色俱厉的威严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因此,在班务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搭建师生对话的平台,真正用心去爱学生,关心学生,让师生在民主、平等的对话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分享彼此的情感与观念,达到情交融、心贴心的境界。
用爱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用爱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是用一颗心去唤醒、激励另一颗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真正地爱孩子。
”班主任工作就是用心的言传、爱的身教、独特的唤醒教育艺术,细致入微地关爱欣赏每一个孩子,激励感染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把心灵的呵护和智慧的培育作为教育的两翼,助推孩子们跑起来、跳起来、飞起来……用爱轻轻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倾听生命花开的声音,真正让班主任工作长出“妈妈的味道”。
一、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唤醒激励每一颗心灵爱是教育的永恒前提。
爱之于教育,犹如大海之如水,没有水的大海不能称之为大海,同样,没有爱,绝不会有真正的教育!为人师者,必须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生的心灵,每一天都应从关爱开始,爱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把一切爱给孩子”,相信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你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以爱的春风绽放每一朵蓓蕾,以信任的目光开启每一个心灵的宝库,让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
从教师的角度,就是:爱——信任、期待——唤醒教育的主体自觉;从学生的角度,就是:被爱——自信——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尤其对心灵有创伤的孩子,“教育者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和关切的态度,会在受教育者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苏霍姆林斯基)。
他们犹如背阴山坡上的小草,冷寂的心里更需要爱的阳光照耀。
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用“显微镜”看他们的成绩,用“放大镜”看他们的长处,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都会在这些孩子的情感世界里激起更强烈的波澜,产生更灿烂的阳光效应。
二、真爱自己的学生,让每一个细节充满“妈妈”的味道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把自己当成孩子情感路上的朋友、求知路上的伙伴,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是一种纯粹之爱、理智之爱、科学之爱。
真爱,是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
“妈妈”这一角色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当中都无可替代,教育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让每一个细节充满“妈妈”的味道,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
润物细无声 拨动心灵深处琴弦论文
润物细无声拨动心灵深处的琴弦摘要:近几年的品德课堂好不热闹。
为了鼓励学生,老师们煞费苦心,把能吸引学生眼球的金灿灿的“奖杯”、“王冠”,以及各式各样的贴画一股脑地搬进课堂。
表面上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真的“活跃”起来,可是学生的思维已经中断了,转移了,他们在意的是老师送的礼物什么样?是否比别人漂亮?……尽管小脸也洋溢着兴奋,但是这看似热闹的课堂却总是显得有些轻浮。
在我们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品德教师更应充分挖掘品德本身的德育资源,选取恰当的时间,适宜的机会,巧借材料,融德育于其中,纳思想在其里,如春风化雨,于悄无声息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效果,于无声处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
关键词:德育资源;打开心扉;拨动心弦;潜移默化;隐性效果;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86-0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感叹诗人杜甫诗句的绝妙的同时,我不禁想到了全国著名教师李吉林老师的亲切教诲:“是教师,也是诗人。
老师也在用心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
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由此,我思考起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多么渴望品德教师在课堂中,也能用默默温情打开学生的心扉,滋润学生的心田……来,我们一同走进品德课堂!【案例1】课上,冯老师请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美丽的校园是怎样的。
学生们争着高举小手,希望老师能看到自己,爱表现的学生则欠起身子,瞪大眼睛,向老师传递信息。
冯老师微笑着,默不作声,突然,她的目光锁定在后排的一位小女孩身上。
她正心不在焉地望着铅笔盒出神,但此刻她已经注意到冯老师向她投来的期待与鼓励的目光。
她的脸微微红了,怯生生地举起手,头却低了下去。
“看样子,你还没准备好,很不自信!”细心的冯老师觉察到了。
几秒钟的沉默后,传来了老师温柔亲切的话语:“xxx,我想请你说,不过不是现在,想请你来给我们压轴,好吗?”那个学生咬着唇使劲地点点头,腰杆挺直了,一脸严肃,好像接受了“军令状”一般。
走进学生心灵 拨动那根琴弦
走进学生心灵拨动那根琴弦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季永军一位德育专家说过:“凡是有成效、有魅力的教育方法,都是建立在教育者对当代青少年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和深刻理解基础上的。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私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对这些话有着切身的体会。
如果班主任能够以发自内心的爱和开诚布公的态度对待学生,就容易架起师生之间的心桥,走进学生的心灵,也就很容易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独特的琴弦。
一、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心与心的对白,在生活中只有走进对方的心灵,才能感受对方的灵魂。
作为班主任,只有与孩子的心灵对话,才能准确地把握教育的先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这些孩子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
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导致教育的失败。
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有影响的教育呢?案例1:我曾教过一个学生,他叫小宇。
这个学生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父母的责怪,学习成绩的好坏,别人的看法,似乎都与他无关。
他说话特别少,与同学们玩不到一块儿。
在接触中我了解到,虽然他不善于交流,但学习成绩不算太差,同时我也发现他有许多优点。
只是几个原因导致他有自闭倾向:一是父母对他的要求很高,以成年人的想法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便厉声呵斥;二是他胆子比较小,怕说错话别人笑话。
针对他的情况,我决定从四个方面入手:1、有意识地与他交流。
我在作业本上给他留言,比如“你今天的字写得很漂亮”,“明天争取一道题也不错”,同时要他也写一写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
刚开始他没有什么反应,慢慢地他写到“我真高兴”、“谢谢老师”。
话虽然不多,可是我感觉到了他的变化。
每当我微笑着看他的时候,他也开心地笑了。
2、有意识地让他在人多的地方说话。
课堂上让他多回答问题,在故事会上讲故事,让他负责主持升旗仪式。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近年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已经成为了教育界一种普遍的说法,意思是指成功的教学需要触动学生内心深处,如同弹奏一架琴般让学生的灵魂在教学中得到了升华。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是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灵层面的提升。
众所周知,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感到乏味和无聊,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加愉悦地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品德修养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首先,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习惯、兴趣、情感都有所不同。
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把课堂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情感因素。
我们的情感体验是人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与学是情感交互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充满了感情,才会真正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所以,教师应该寻求与学生产生共情,感受到学生的愉快和痛苦,快乐和沮丧,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第三,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个人价值和学校的整体价值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强化对共同体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在课堂上加入一些集体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不仅促进学生成长,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最后,教师需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将学生的问题抓在萌芽状态时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并启发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自学能力。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需要教师的发掘、呵护和培养,也需要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和自我申诉。
打开学生心扉,走进学生心灵论文
打开学生心扉,走进学生心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走进学生的心灵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大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频率,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
师生合作互动推动个别化教学。
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各种状况,与学生沟通的几率提高,这就有利于教师发现并且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后,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成为学生心灵的真正朋友,作到真正的师生沟通,塑造学生的灵魂呢?我想这是许多老师一直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而我在此想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验,谈谈自己的心得、作法。
一、用激情去感化学生的心灵只有有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才会有学生的接受热情,才会有课堂上师生双方的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教学气氛。
教学激情是一枚火种,而教师首先得燃烧自己。
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师是育人的人,他必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充实、伸展与升华。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文的表层,而必须带领学生走进作品或显现或蕴含的思想高境中,引导学生在先哲先贤那一篇篇充满睿智的文章和一部部感人肺腑的作品中去感悟社会与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精神的觉醒,灵魂的提升。
而“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总是能‘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以文中内在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拨动学生的心弦,可以既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和文中生命力,又受到文中情与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语文教师就是要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于漪老师说“教师在教一堂课时首先以坚定的自信、充足的知识储备、周密的课堂设计、全神贯注的工作热情为前提,对所授课程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由此产生的强烈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语言、表情乃至动作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把他们逐步引入作品所规定的情境”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前必须饱满激情认真备课。
走近学生 走进心灵 论文
走近学生走进心灵河北沧州市二中:周庆心灵的理解和沟通能够达到最有效的交际效果,在学生的管理和教学中,心灵的理解和沟通更是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诸多教育专家在这方面无不演绎的更加成熟和有效。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学生不仅作为一个自然人,更是一个社会人,再加上自身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特点,其诸多思想和行为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压力和挑战,而心灵的理解和沟通却能化解工作中的很多难题,也更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从教八年来,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探索和成长,无论作为一名班主任,还是一名普通任课教师,我都感受到心灵的理解和沟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无穷魅力。
一、心灵的理解和沟通体现尊重与公平。
陶行知先生的“三块糖”的教育案例启发着无数教育工作者,我也感受到它的魅力。
我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每到学期末或学期一开始就转来一些外校的学生,近两个学期,陆续转来十几个学生,转来的学生中有很大部分是被其他学校劝转或开除的问题生,因此,我的工作压力也陡然大增。
有一次上自习课,我刚走到教师的门口,听到里面有起哄的声音。
我走进教室,里面顿然安静了下来。
学生们在等待着我的爆发,而我的表情却很平静,我在教师缓缓地走了一圈站定下来,一直到下课。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那几个学生有些羞愧。
下课后,我把其中的几个叫到办公室,说:“咱们还是有些不成熟,首先,你们犯错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你的言行不是个人的事情,影响到班级,也影响到我的工作;再者,今天没有在班上严厉的批评你,也是给咱们足够的自尊。
今天,我们好好谈谈吧…….”就在这样缓和的气氛中攀谈了好久。
他们也谈到自己有时做得不对,和现在很多学生共有的抵触家长和老师的心里很多都是因为缺少心灵的沟通……。
这之后,班上也有违纪的同学,但我始终和他们耐心的沟通,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心灵的理解和沟通体现爱与智慧。
有一次,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班主任段惠民老师的演讲。
段惠民那激情幽默的话语,真实感人的事例,热情率直的性格,让我领略到了她那纯真的人格魅力,尤其对教育的一腔爱心让人感动。
触动孩子心灵深处的琴弦四年级作文
触动孩子心灵深处的琴弦四年级作文引言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根琴弦,只要触动它,就能奏响美妙的旋律。
近来,我在学校的音乐课上学会了弹奏钢琴,深深感受到了音乐的奇妙之处。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段我与琴弦的故事。
让我与琴弦成为朋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音乐比赛。
比赛中,我第一次接触了钢琴,并立刻被它的优美音色所迷倒。
从那一刻起,我决定要学会弹奏这件充满魅力的乐器。
我向音乐老师请教,老师详细地告诉我如何读谱、如何摆放手指、如何配合自己的节奏等等。
我一边听着老师的指导,一边默默记住了每一个细节。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每天都坚持练习琴,与琴弦逐渐成为了朋友。
琴弦给我带来的快乐通过不断地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弹奏钢琴的技巧,并能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
每当我弹奏钢琴时,琴弦就像是一位倾听者,用它那独特的音色陪伴我,让我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有一次,在学校的文艺演出上,我有机会与其他同学们一起表演钢琴独奏。
当我坐在钢琴前,双手轻轻触碰琴键,琴声渐渐响起。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动与自豪。
观众们的掌声如同夹杂着赞赏与鼓励,给予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动力。
琴弦教会了我耐心弹奏钢琴需要耐心和坚持。
当我在练习时遇到困难,琴弦教会了我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咬紧牙关,继续努力。
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一次锻炼我的意志力和耐心的过程。
通过不断地磨炼和坚持,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不断提高自己的弹奏水平。
琴弦也教会了我欣赏美,并将这种美通过我的指尖传递给世界。
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演奏技巧,还学会了理解和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
琴弦的共鸣,让我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情感,让世界听到我的声音。
结语琴弦四年级作文相信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分享,每个人都能够理解我的感受。
弹奏钢琴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方式。
通过琴弦的陪伴,我学会了欣赏美,学会了耐心,更学会了与琴弦共舞,奏出属于自己的旋律。
音乐的世界充满无限的可能性,正如琴弦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根琴弦一样。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要]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会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出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孩子的心弦,让青春奏出美妙的乐章。
[关键词]:关注;品德;心理健康;情感;青春期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关注起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被摆到重要的议程上来,填补了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为子尽快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就成了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要把学生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严格区分开来在学校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学生在上课时总坐不住,老师批评一下,好一些,过了没多久又来了,老师又进行批评……如此循环往复。
开始时,教师还能比较宽容地对待,但随着批评的次数越来越多,一些奥妙的变化就出现了。
首先是教师忍受不了,他的宽容态度变得严历了;其次学生问题的性质也出现变化了,“坐不住”演变成了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态度了;第三步甚至影响到师生关系演变成一种紧张的对抗。
促进这连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学生的品德问题吗?还是我们错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学生当成品德问题来诊治、来处理?区分不清,诊断不准,很容易就改变了问题的性质,自然也就直接影响我们所采取的教育对策、措施和成效。
因此,我们强调要把“严格区分”的问题作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提出来。
每当我们在课堂上遇到如此情况,就必须先弄清学生为什么“坐不住”,再进行有目的的批评教育。
这样,所收到的教育效果则事半功倍。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任何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有时生生气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不把握好分寸,失去理智,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正如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一切顽固学生的忧郁和焦急都会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包括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
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
”当我们看到这些孩子如花朵般绽放时,心中的成就感、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一、案例呈现一天中午,我刚进教室,小周同学立刻向我告状:“老师,小羽手里有很多橡皮、尺子,都是从你的办公桌里拿的。
她还送给我了一把尺子。
”小周一边说,一边把尺子拿给我看。
我一看,还真和我买给孩子们的奖品一样。
为了方便,平时我买的学生奖品都放在教室的一个抽屉里。
接着,小林同学马上跑上来,把小羽的书包打开来给我看,说:“老师,你看,这些都是。
”小金同学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老师,我昨天看到小羽趁我们都不在的时候,在你的办公桌那里,不知道在干什么。
”我愣了一下,心中突然闪过一丝不安,难道真的是小羽拿的?这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爸爸到处打工,身体也不好。
妈妈是外地人,在她很小的时候就逃走了。
她基本是奶奶抚养长大。
平时的穿着也不大讲究,有时候甚至不分季节。
但是这个孩子平时还是比较听话的,在家里爸爸也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没有证据之前,不能妄下结论,所以我打算先和孩子谈谈。
下课后,我把小羽叫到走廊里一个没人的角落里询问。
一开始,孩子怎么都不承认。
后来在我的苦口婆心之下,她终于承认了。
但是有些奖品已经被她送人了。
介于孩子是初犯,而且平时也比较老实,所以我和她约定好,今后她不再拿别人东西,我就不告诉她爸爸。
为此,我还专门在班级里上了一节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
但是没想到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
班里一个女孩刚买不久的笔记本不见了。
这本笔记本很漂亮,当时还有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欣赏了一番呢。
之后就有学生反映说是小羽拿的,曾看到那本笔记本在她的书包里。
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即找来了小羽。
在我的不断追问下,她不得不承认事实。
初二作文《拨动生命的琴弦》500字(共9页PPT)
拨动生命的琴弦
500字
拨动生命的琴弦 天使的翅膀碎了,将雪白
的鹅毛撒向人间;上帝的 眼睛湿了,任莹洁的泪珠流在 心田。蝴蝶飞翔,黄鹂歌 唱,任纯洁的少女、美丽的天 神呱呱坠地,而又残忍地夺走了她
明亮的眼睛、敏锐的听觉和那清脆的
嗓音。
关键词:拨动,生命,琴弦,天使,
翅膀,雪白,鹅毛,撒向,人间,上帝, 眼睛,莹洁,泪珠,心田,蝴蝶,飞翔, 黄鹂,歌唱,纯洁,少女,美丽,天神, 呱呱坠地,残忍,夺走,明亮,眼睛,敏 锐,听觉,清脆,嗓音。
初二作文《拨动生命的琴弦》
还是那只手,让她非但没有倒下,反
而获得了正常人都难以获得的荣
意志 誉;还是那只手,让她用
拨
动了生命的琴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听着琴声,天使的翅膀
碎了,上帝的眼睛湿了……
关键词:还是,只手,非但,没有,
倒下,反而,获得,正常人,难以获得, 荣誉,还是,只手,意志,拨动,生命, 琴弦,琴声,天使,翅膀,上帝,眼睛。
初二作文《拨动生命的琴弦》
只有纤白的双手,告诉忠实的 上帝 安妮:我要飞!——多么希望 能赐予她三天光明,多么希望天 使能让她会说能听!但是,没有— 云 —没有。这些希望就像缥缈的 雾一般,弥弥漫漫。
还是那只手,将它轻轻地拨开; 还是那只手,让她感到温暖;
关键词:只有,纤白,双手,告诉,
忠实,安妮,多么,希望,上帝,赐予, 三天,光明,多么,希望,天使,但是, 没有,没有,这些,希望,缥缈,云雾, 一般,弥漫,还是,只手,轻轻地,拨开, 还是,只手,感到,温暖。
初二作文《拨动生命的琴弦》
第一次,……
美丽的女孩,却永远处在了
世界 黑暗的
;欢乐的女孩,却永
论文《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河南省滑县四间房乡第三完全小学和慧娟以前,我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的语文。
这学期学校领导要我担任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及班主任工作,面对一年级学生那天真可爱的面孔,心里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要把年幼无知的孩子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任教一年级已经半年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每当我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有差异的学生,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得发挥创造性,用自己的真心和学生交流。
让他们处处感受到爱的存在。
每当我成功的组织一次次主题班会,成功地探索出了学生世界的奥秘,成功的挽救了一个误入歧途的学生,成功的培养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这时我就会享受到无比的欢乐和喜悦,就会由衷的体验到班主任工作的幸福。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
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追求上进、团结温馨、协调一致,互帮互助的氛围;必须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班级风气;然而要营造这样的氛围,树立这样的班风,“爱”是极为重要的。
爱学生就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学生就是期望他们成才,仔细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和变化,主动为学生的成长开辟可实现的途径;爱学生还表现在对学生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培养其才干,陶冶其情操,养成其高尚的品质。
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走进他们的心灵呢?一、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理我们要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
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高二散文:拨响生命的琴弦
拨响生命的琴弦本文是高中关于高二散文的拨响生命的琴弦,欢迎阅读。
谁动了我的琴弦,拨响了生命的嘹亮;琴弦无情,琴音却荡起生命的涟漪。
——题记我是一株长在沙漠中的小草,骄阳喷洒在我几乎黄透的身上。
风沙吹进我干涸的双眼,但我没有流泪,因为我的眼泪已被风沙和骄阳所剥夺;劲风吹着我柔弱的身躯,我已无法反抗了。
我好累,好想就这样沉沉的睡下去。
“爸爸,你看。
它好可怜啊!”“乖,这只是一棵普通的小草,快走吧!”“不,爸爸我们把它带回家好不好?”“好啊!不过你可要好好照顾它哦!”温暖的阳光轻柔的爱抚着我,清凉的水滋润着我,我慢慢张开双眼,忽闪着水灵的大眼睛四处张望。
我换新衣服了,我又拥有了活力与生机,我又找回了生命的绿衣。
重生,我的脑海中只印着这个词。
我重生了,我可以自由的呼吸空气了,我可以享受鸟语花香了。
我似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更似一轮明月,想照耀每一寸土地。
但兴奋之余,我又在想,那是谁拨响了我生命的琴弦呢?又是谁给了我重生的机会呢?哦!是爱,是爱溶解了我心中的枷锁,是爱凝聚了水珠,滋润了我,是爱拨动了我生命的琴弦,是爱拯救了我。
爱,是明媚的春光,是柔柔的溪水,是花儿的芬芳,是蝴蝶的翅膀,是潺潺的雨点,是生命的源泉,是我们全部的心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被许许多多爱围绕,它是广阔的,又是自私的,它是一条无限延伸的直线,永远没有尽头,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欢乐,它让我们随时都沐浴着生活的七彩阳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是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我长大了,我有许许多多好朋友,我们快乐的手拉手,唱歌,狂舞,我们共同装点着大地,用心将爱传送。
“爸爸,来看呀!小草开花了!”是的,我开花了,虽然只是一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幽蓝的花,但这是爱的滋润的结果,这是爱的体现。
而我也将永远为爱守侯,为爱绽放。
海是蓝色的,音乐是蓝色的,天空是蓝色的,生命是蓝色的。
我们渴望像海一样蓝色的爱,渴望像贝多芬一样蓝色的爱,渴望像天空一样蓝色的爱,渴望用爱将生命的琴弦拨响。
走进学生心灵论文
走进学生心灵陈懋蓉成都市金沙小学清波分校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涉及到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不同方式和方法之间的交流,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走进你的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能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你,把你当成是他的倾诉者呢?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会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
和家长交流时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学生就听老师的,我们说一百句顶不上老师说一句,好象我们说话他们完全听不进去。
”。
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不管你苦口婆心地耐心引导他,他就是闭口不答;有时越说,他越觉得反感。
让我们仔细想想,为什么孩子们只听老师的话就不怎么听家长的话呢?在学校规规矩矩,在家就和家长“讲价钱”。
我们不排除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但是我想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与学生交流的技巧和策略上,最重要的还是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了他的倾诉者。
魏书生说:“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对孩子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
”小欣(化名)同学是一个性格较内向,学习不积级,经常参与打闹的“问题学生”,他的父亲对他的行为教育往往采取殴打的形式,甚至有时把他的手捆着打,这样的家长我想他和孩子之间是无法沟通和交流的。
我得知此事后,及时与家长进行了交流,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通过平时对他家庭和对这个孩子的性格了解,孩子内心情感的创伤需要得到抚平。
我想试图打开孩子的心灵,听听他的知心话,寻找孩子心灵的脆弱处以进行情感教育。
在与他的谈话中,我以大姐姐的身份与他交流,以一个大姐姐对小弟弟的诚恳的帮助让他从心里接受我。
此时的我已不再是一个老师,而是他能倾诉的知己。
我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打开了他的心灵,并随时找机会抓住孩子情感的脆弱处让他受到教育的感化。
我答应他不管任何时侯,只要需要我,我都会在他的身边帮助他。
小明同学因为我的情感的煽动,触及了他心灵的脆弱处,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正确认识自己打架对同学的伤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文秦金树当过班主任的教师肯定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琐碎、繁杂。
但是,只要是踏进了教育这方圣地,就一定会毫无怨言地热爱这份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只要挑起班主任这份重担,就会爱上这份重复繁琐,但又富于挑战性的工作。
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成就了孩子,也丰富了自己。
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督促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辞的责任,而在这场战斗中冲锋在前且身负重担的是班主任。
上届初三开学伊始,我班上转来了一位有些特殊的学生。
他之前从本校转出去到私立学校就读,后来又从私立学校转了回来。
在入班之初,关于他的问题就不绝于耳,“从私立学校回来的学生,你能‘降’得住吗?”“好多教师都对他束手无策。
”当时,对于从教10年,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的我来说,这样的情况无异于头悬利剑,各种问题每天萦绕在我的脑海。
带着困惑和不安,我开始了战战兢兢的“破冰之旅”。
首次和这名学生见面的情形就让我震惊不已。
当一头黄发,一身牛仔服、高脚裤、鸳鸯鞋,还有各种奇怪的纹身贴纸的他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几乎完全说不出话来。
但是,我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认真分析他这样打扮的原因,这是心理学上典型的表演型人格障碍,于是我决定“冷处理”。
对于他的一系列问题,我只当没发生过,把他当一名普通学生来对待,不给他“表演”的机会。
一周后,他开始了又一轮的表演,剃了一个光头,简直是令全校瞩目,连校领导也开始多次关注,可我依然是“冷处理”,并准备好提供其他的平台让他上演。
体型偏瘦、大长腿、喜欢运动,你来担任课间跑步领跑员;爱干净、爱打扮,你负责协助班干部搞好卫生;语文功底好,会写作,你来担当小组语文课代表。
在我给他布置这些任务之初,他满眼的不相信,不相信他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会受到老师的“重用”,不相信我会给他“表演”的机会,不相信我发现了他的优点。
但他没有辜负我的期望,领跑、卫生、小组语文课代表都做得有声有色,其他学科也随之有模有样,颠覆了众人口中的“混混”形象。
用真情拨动心灵的弦论文
用真情拨动心灵的弦论文摘要:初中作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作文中主动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生活与情感真诚地倾诉在作文之中,通过教师有的放矢的批改,把“做人”与“作文”贯通和统一起来,以适应自身生存、享受和主动发展的需要,并反过来提高自己“做人”质量。
本文结合作文批改实践,探讨了“以作文批改进行心理疏导”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批改策略;心理疏导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人”与“文”严重分离。
教师必须转变固有的不科学的作文教学观念,努力冲破“重技能,轻本体”的作文教学现状,摒弃见文不见人和限制学生个性与生命精神的错误做法,主动研究“做人要求作文,作文促进做人”的有效方式,积极地建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为了人”和“通过人”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主动的作文来提高自己做人的素质。
如今的初中生,由于受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思想复杂早熟,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已的一套自以为是的看法。
他们常常把对人,对事的各种看法闷在心理,碍于各方面情况不轻易地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和家长、老师、甚至同学因缺少交流而形同路人,有的甚至走向极端,引发出不少事故。
如何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和内心的感情世界,让学生有一个宣泄内心郁闷的地方、和老师成为知心的朋友,这是语文老师应该考虑尝试解决的大事。
笔者尝试通过批改作文,与学生积极展开交流:通过写作文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借助作文批改来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让作文批语成为师生交流的渠道、交友的桥梁,成为关注学生成长的平台。
一、打开心窗写与改,宣泄心理解心锁。
笔者在进行作文批改前,先在挑选合适的作文题目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首先,仔细观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经历和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然后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其共同的生活经历和普遍关心的事物,配合课本上的单元作文教学,让学生写出共同关注的话题。
诸如:关于“为什么学习”的话题;关于“分数”的话题;关于“(母)父爱”的话题;关于“重男(女)轻女(男)”的话题;关于“与人相处”的话题;关于“纠纷”的话题;关于“唠叨”的话题;关于“如何处世待物”的话题;关于“早恋”的话题等等,让学生百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和处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拨动生命的琴弦,走进学生的心灵“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
”近期的一次教育经历,让我对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话,有了真真切切的感悟。
开学一周了,星期一的下午第二节课是学校例行的班队课,根据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的有关要求,我结合我班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在班队课上,我让孩子们自己根据平时的观察和体会,说说身边有哪些不安全的现象。
有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小鑫下午放学回家喜欢横穿马路,故意不走斑马线。
”还没等我说话,小鑫就站起来了:“怎么,不可以吗?我横穿马路是我自己的事,关你什么事?多管闲事!”小鑫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愤懑地说着,好象自己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我心想:这个古灵精怪的小鑫呀,又在和大家唱反调了!虽然你很聪明,平时也喜欢标新立异,总希望自己能与众不同,但今天这个事情是事关原则性的问题,我一定不能姑息。
于是,我严肃地对他说:“你怎么能这样说,同学是关心你,提醒你注意安全,你难道不知道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吗?”他噘着嘴,不服气地嘟哝:“珍惜、珍惜,一天就知道珍惜。
死有什么好怕的?”听到一个七岁的孩子竟然说这样的话,我禁不住反问他:“你不怕死吗?”他接过去说:“我不怕,就只有你们女的怕死!老师,你早晚还不是要死,结果都一样。
”这下他可把矛头指向我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脑袋里怎么会有这么可怕的想法。
我环顾一下四周,30多双小眼睛都诧异地看着我,显然,他们也被小鑫的回答震住了,正等着我的反映呢。
我迅速整理了一下思绪,清了清嗓子说道:“孩子们,你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父母那么爱你们,为了你们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你们可不能把生命当作儿戏啊,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幸福地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为自己、也为了父母。
”“我可没有这样的感受!”小鑫又“嗖”地站起来了,“爸爸妈妈整天只知道让我学习,我的表现稍微不如他们的意,他们就打我,凶得不得了,我一点儿也没有觉得生活的美好!现在生命是我自己的,我死了就没有人管我了,我就解脱了!”听他说这话,我真是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轻视生命呢?于是,我决定用老师的威严来压倒他这种不良的思想倾向,“老师有责任对你进行安全教育,横穿马路太危险,是不对的,以后不能这样做,更不能随便说什么死了就解脱的话!我们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可倔强的他似乎没有接受我灌输的观点,脸上写满了不服气,眼睛里溢满泪花……
课后回到办公室,我的脑海里还回响着刚才孩子的一番话语,不由得反思起自己的教育行为来。
在班级管理上,我只注重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靠班主任的威严征服、压倒学生,认为我所说的话,我的一些要求都是为了学生好,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听,应该遵守,很少去思考应该如何用行之有效的、生动活泼的管理方式来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成长,总是在学校的要求下,搞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
对于学生道德品质、
道德行为形成的最好课堂——班队课,总是用它来对孩子进行一些关于学习方面和纪律方面的说教,有时甚至干脆上语文或数学课,剥夺了学生的诸多需要,使他们感到学校生活的枯燥乏味,再加上现在部分家长在家又实行“高压政策”,以至让孩子从小就产生厌学、恨学心理。
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的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
学生把学习当作是老师、父母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是自己生命成长的需要。
孩子才会出现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珍惜自己生命的现象。
认识到这一点,再想想小鑫刚才所说的一番话,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吗?他并不是刚才我所认为的,故意和我以及全班同学唱反调呀!相反,却是发自肺腑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是信任我的表现,作为孩子的班主任,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我刚才却用那样“残忍”的方法去压制他,我怎么对得起孩子,怎么对得起自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啊?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小鑫那倔强的脸庞、那噙着泪花的眼睛……我下定决心:我要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开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
一、师爱感染,正确引导
在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中,我意识到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尊严的关注,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生命的关爱。
要用自己对学生的真情实感来感染学生。
培育师生互敬互爱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被人爱”和“爱别人”的氛围里,懂得应该如何感
激、报答别人给予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如何去爱别人。
组织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尽可能地充分体现“人情味”“人性化”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使教育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感受、珍爱生命的过程。
作为班主任更要以自身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对人生积极、乐观、进取、向上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起珍爱生命的榜样。
我在后来的几次班会课上,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生命科学的影视教育片,了解生命的起源等知识,还让学生交流自己通过上网查找的有关生命知识的资料,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存在的意义。
之后,我又组织学生观看了《交通安全警示录》,孩子的心灵在一桩桩血淋淋的交通事故面前,在死亡者的亲人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诉中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当死亡真真切切地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小鑫再也说不出“死有什么可怕”的“豪言壮语”。
二、唤起家庭教育的关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形或无形地影响和教育着孩子。
在得知小鑫想法后,我立即与小鑫的母亲进行了联系,诚恳地与她进行了一次长谈,把孩子的一些想法告诉了她,让他们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学习压力,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施以拳脚。
应该好好想想,自己作为家长,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分数,还是要孩子?是要成绩,还是要成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会不会给孩子的童年带来伤害,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之后,我还把自己的一些教育体会,毫无保留地与小鑫的母亲一起分
享,临别时,把《爱的教育》这本书送给了孩子的家长。
[案例评析]:
青少年乃国家之栋梁,然而,青少年各种问题,特别是对生命的轻视让每一个成年人心惊,成为现代社会之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作为成人,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引导孩子去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
如果我们只注重使儿童的全部精力都专注到功课上去,那么,儿童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甚至会出现漠视生命的现象。
可以说,在这种状态下,儿童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你面对的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他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有生命要求和愿望的人。
而小学生对于世界和生命的认识,大多来源于还没有被他们充分理解的书本知识,他们涉世未深,对于生命的体验完全是表象的。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这方面的认识会不断加深,但就在这个过程中,漠视生命的现象可能会发生。
文中的教师就用自己的爱和努力缩短了这种过程,让孩子提前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小鑫由起初的轻视生命,到后来逐渐转变思想,树立了正确的、健全的生命观,学会了尊重生命与爱,面对生活的态度变得十分积极,对自己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让人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