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众所周知,小学生作文教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把情感因素融入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如果选取学生熟悉的、愿意写的东西,作为学生作文的素材,学生就能“情动而辞发”。教师设计文题,也要与小学生的具体生活、思想实际紧密联系,让他们能写他们所喜闻乐见,或正是心里想要说的话,同时还要注意带点矛盾冲突,灵活多变,要有新鲜感,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样做,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选择所要表达的内容,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

标签:拨动;情感;学生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一种高难度的思维活动。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尽管命题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他们也毫无兴趣,觉得无话可说。原因在哪里呢,主要是没有写作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与研究,忽视了情感的作用和情感因素的培养。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文中写了最可爱的人告别朝鲜人民的动人情景:“战士们赶紧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车站,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战士们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上几句离别话,然而距离遥远,战士们只能默默地在心头呼喊——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们读着,一定会被这催人泪下的语言强烈感染,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深厚的抒情基调,已经回荡在我们的心间。“文学所以增人感”就是指以情感人,一切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真切地写了自己既独特又普通的审美情感体验。

文学是情学。历史上人们对文学创作中的情感因素的重视不是偶然的。在我国古典美学中,一直把情感放在创作的最重要、最突出的地位。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径”,《知音》中又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写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对于创作的意义在哪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创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时,生动地进行了诠释,他说:“在那些漫漫的长夜里,我沉湎于兴奋的希望和幻想以及对创作的热爱之中,我同我的想象,同亲手塑造的人物共同生活着,好像他们是我的亲人,是实际活着的人,我热爱他们,与他们同欢乐共悲伤,有时甚至为他们的心地单纯的主人公洒下最真诚的眼泪。”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情感滋生着某种创造力,没有作者火一样炽热的情感,艺术生命的产生是不可能的。

小学生的习作与作家的创作活动虽然有所不同,但写作的心理规律是大体一致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内在的心灵的运动过程。小学生一旦对所写的事物和文章题目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乐于表达的欲望,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习作任务。

写作的第一步便是“积累材料,感受生活”,即把客观生活里的东西录入心中。

但儿童往往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冷淡,观察时漫不经心,浮光掠影,未必达到留心的地步,这就很难有写作欲望。美学告诉我们,用热情的眼光趣味盎然地观察现实生活,观察周围景物,能使观察更主动、更持久、更深入。

人的情感源于外在客观现实。学生沉浸在物我交流的愉悦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深了,能感受到平日所没有感受到的美好的情感,在司空见惯的平凡之处看到动人的美,这样就形成生动、真切、完整地浸染着学生情绪色彩的新表象。有感情地注视,还可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能力,巩固观察成果,使感知的形象能持久的储存在学生记忆里,只有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才生动感人。如指导学生观察小草时,让学生融入思想感情,喜欢对象,亲近对象,或扮其形,或思其情,这样多数学生对这随处可见不惹人注意的小草都能有新颖的发现和独特的感受。一个学生发现暴风雨后“瘦弱的小草被打得歪歪斜斜,身上溅满了泥,我想小草一定完了,谁知太阳一晒,她们就抖掉了脸上晶莹的泪珠,慢慢地又挺直了腰。”有学生惊喜地发现了岩缝里生长的小草,并在文中写道:“我也要做一株顽强不屈的小草。”这些词句所抒写的,不再是一般的对景物的观感,而是饱含着情感的体察。注意观察与写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把情感移到观察感知的对象上,通过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加工综合观察事物所得的各种情感信息,能为学生在获得作文素材通向表达作文内容间架起一座桥梁。

学生有了厚积的写作材料,在构思时还必须根据写作目的进行选择。选择哪些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关系着写作活动的成败。

客观世界、万象纷呈、人物形象、场面情景、人文风情……该怎样选取记忆表象呢?这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态度。叶圣陶说:“事事物物,与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情感者,均可为文题之材料。”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一定是学生所喜爱的人、事或活动。只有选取学生熟悉的、愿意写的东西作为学生作文的素材,学生才能“情动而辞发”,因为此事此物独特的性质、状态、发展变化,在特定环境中的影响,能启动学生情感的开关,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索,所以才成为选择的对象。一定要选择最感兴趣、最吸引他们的东西写,也就是说,让学生写那些最能动人感情的东西。因为他能使人最动感情的去写。

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达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情,顺着这两个倾向,自然会情不自禁。现在学生作文一般都是“逼出来的”,真正有写作欲望的很少。重视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学生则能淋漓尽致地表述。

教师既是情感的体验者又是情感的诱发者,在指导中,一方面要以声情并茂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讲述,以及适时地赞赏、评价,为学生作文提供最佳情绪背景。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情感总是被生动的对象引起,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如做一个游戏,欣赏一幅图画,听一段音乐等,使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通过分角色表演“表白自我”“鸣发内心感兴”,让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产生符合情境的情感,形成一个有利于作文的氛围。学生的写作情感燃烧起来时,在内心情感的驱动下,就能展开联想,文思泉涌,滔滔不绝,斐然

成章。

比如指导《考试失败的滋味》这一题目的写作时,让学生分别扮家长和学生,进行表演,再让学生讨论事情发展的背景,展示事情的经过,揭示人物的心理,表达人物的感情,最后可抽取学生与老师配合表演考试失败后挨批评时的对话片段,为该次作文更好地按题目要求将内容形成语言文字创造条件。在这种宽松、有趣、愉快的情感化的气氛中,学生写起来则有话想说,有情想抒,有理想辩。

总之,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将索然无味,难以成篇。因此作文教学应注意在”情”字上下功夫,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学生怀着感情,充满乐趣,就能“自由地呼吸”,自然能写出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M].李霁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