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L变化及其监测价值
ACAT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评估价值
ACAT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评估价值作者:周慧李文超黄少卓萧展毅哈睿南熊志勇刘波胡昆鹏来源:《新医学》2021年第02期【摘要】目的分析乙酰輔酶A酰基转移酶1(ACAT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371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和50例癌旁组织基因表达数据及临床信息,使用t检验分析ACAT1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利用方差分析检验ACAT1与患者肿瘤分期[2017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标准]、病理分级间的关系;根据ACAT1表达量中位值将患者分为ACAT1高、低表达2组,采用Kaplan-Meier 法分析ACAT1对肝癌的预后价值;Cox回归分析探讨ACAT1是否为判断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实时定量PCR法验证76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ACAT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差异,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4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ACAT1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
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在371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中,ACAT1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 < 0.001),并随着肿瘤临床分期(StageⅠ~Ⅲ期)及病理分级(G1 ~ G4级)的升高而降低(P均< 0.001),ACAT1低表达组肝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P < 0.001),且ACAT1表达可成为判断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P = 0.029)。
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无论是在mRNA转录水平还是蛋白表达水平上,肝癌组织ACAT1的表达量都低于癌旁组织。
结论 ACAT1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下降,可作为肝癌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关键词】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肝癌;诊断;预后The expression pattern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ACAT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Zhou Hui,Li Wenchao, Huang Shaozhuo, Xiao Zhanyi, Ha Ruinan, Xiong Zhiyong, Liu Bo, Hu Kunpe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Hu Kunpeng, 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cetyl-Coenzyme A acetyltransferase 1 (ACAT1)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RNAseq and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371 HCC and 50 paracancerous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database.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ACAT1 in the HCC and paracancerous samples was statistically compared by t-tes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AT1, tumor staging (AJCC staging criteria) and pathological grading was analyzed by using ANOVA. All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low-and high-ACAT1 expression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dian value of ACAT1 mRNA expression.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ACAT1 for HCC was assessed by Kaplan-Meier method. Whether ACAT1 could be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of HCC patients was evaluated by Cox’s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ACAT1 mRNA between 76 paired HCC and paracancerous tissues was analyz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RT-PCR).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ACAT1 protein between 4 paired HCC and paracancerous tissues was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CGA database reveal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ACAT1 were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371 HCC tissues (all P < 0.001), and remarkably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higher tumor clinical staging (stage Ⅰ-stage Ⅲ) and pathological grading (G1-G4)(all P < 0.001). The overall survival of HCC patients with low ACAT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ose with high ACAT1 expression (P < 0.001). The expression of ACAT1 could serve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HCC patients (P = 0.029). qRT-PCR and Western blot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ACAT1 in the HCC sampl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aracancerous samples at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CAT1 is down-regulated in HCC tissues, which can be a molecular biomarker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assessment for HCC.【Key words】 Acetyl-coenzyme A acetyltransferase 1;Hepatocellularcarcinoma;Diagnosis;Prognosis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现已成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实验室诊断指标在肝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疗效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一些常用实验室诊断指标。
1.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等。
肝癌患者常常伴有肝功能异常,ALT和AST水平升高,TBIL水平增加,ALB水平降低。
这些指标的异常水平提示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减退,对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肿瘤标志物:肝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是肝癌诊断和疗效监测的重要手段。
甲胎蛋白(AFP)是最常用的肝癌标志物之一,其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AFP的检测对于早期肝癌的筛查和诊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升高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相关。
除AFP外,其他肝癌标志物如α-胎球蛋白(AFP-L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也常用于肝癌的辅助诊断。
3. 炎症指标:肝癌常伴有肝炎、肝硬化等炎症性疾病,因此一些炎症指标的检测对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常用的炎症指标,其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肝癌的存在。
血沉(ESR)和白细胞计数(WBC)也是常用的炎症指标,其升高可能与肝癌相关。
4. 凝血功能指标:肝癌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延长和血小板计数降低等。
因此,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
总之,肝癌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炎症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水平可以为肝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重要参考,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综合评估。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和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及临床意义
20 2 , hn ) 3 02 C ia
【 bt c】 O jcv T e ct eat e y tni t r o r f A S1 ee n epe l l m n m r A s at r bete o t th a rn mt li e o t SF g r hr a aadt o i d e e b h ao n h p m e o R A n ip i ap s u
2 安徽 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
3 香 港 中文 大 学 病 理 学 系 .
w t C we e d tc e y meh lt a s e i c p l me a e c an r - i HC r e e t d b ty ai ・p cf oy rs h i e h m ・ i ・
参 考 文 献
1 张雷达 . 阻塞性黄疸大鼠耐 受入肝血藏号 3 5 1 ,2 0 3 26 . 2 何 晓顺 , 吴金浪. 大鼠肝脏缺血损 伤后组织学 与超 微结构 变化的 动态观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0 2 1 ( ) 29— 5 . 20 ,9 3 .4 2 1 3 杨进城 , 王志伟 , 李朝龙 . 大鼠肝肠淤血再灌注对远 隔器官损伤作 用的实验研究.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0 4,4 2 18— 0 2 3 2 0 2 ( ):9 2 0,0 . 4 熊成龙 , 常温肝缺m再灌注肝血窦 内皮细胞损伤 , 中华外科杂志 ,
【 作者单位 】. 1安徽 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 合肥 202 at n MS ) h orl i e enme yao t u n p s 30 2 ci ( P .T ecr a o bt e t l i s tsi l ma o e tn w h tn a a
免疫科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免疫科考试题库及答案471.不与SPA结合的成分是( )A.IgG1B.IgG2C.IgG3D.IgG4E.HRP答案:C472.制备免疫球蛋白片段时,不属二硫键的解离方法的是( )A.氧化法B.还原法C.改变PHD.酶裂解法E.溴化氰裂解法答案:C473.调节内皮细胞-结肠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 )A.整合素B.选择素C.VCAM-1D.CD19E.CD45答案:B474.在对流免疫电泳中,向阴极移动的IgG亚类是( )A.IgG1和IgG2B.IgG2和IgG3C.IgG3和IgG4D.IgG1和IgG4E.IgG1和IgG3答案:A475.可刺激T细胞生长,被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的是( )A.IL-1B.IL-2C.IL-3D.IL-4E.IL-6答案:B476.粘附去除法去除PBMC中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后,淋巴细胞的纯度与活性能分别达到( )A.85%,95%B.95%,85%C.90%,90%D.95%,大于95%E.100%,100%答案:D477.关于超抗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应答B.超抗原无MHC限制性C.超抗原的作用有严格的抗原特异性D.超抗原可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和病理效应E.超抗原的过强刺激可导致机体继发免疫抑制状态答案:C478.体内试验法测定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健康人白细胞在皮肤窗处2~3h开始聚集B.在皮肤窗处6小时细胞数可达1000以上C.初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单核细胞逐渐增多D.初期以单核细胞为主,以后中性粒细胞逐渐增多E.中性粒细胞的定向运动表现为趋化运动答案:D479.与配体结合后,对T细胞活化有负调节作用的CD分子是( )A.CD2B.CD4C.CD8D.CD28E.CD152答案:E480.标记蛋白质氨基的活化生物素是( )A.BHZB.MPBC.BNHSD.生物素脱氧核苷三磷酸E.光生物素答案:C481.下列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抗原抗体反应有交叉反应,故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不强B.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抗体量略大于抗原量时,形成的复合物最大C.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为游离的抗原与抗体后其生物学活性将发生改变D.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复合物又可解离为游离的抗原与抗体E.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答案:D482.以下关于中枢免疫器官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B.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C.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中枢免疫器官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答案:E483.下列有关沉淀反应第二阶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B.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C.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D.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E.可用透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答案:D484.在用生物素标记酶时,酶活性会降低的是( )A.HRPB.β-GalC.APD.LDHE.葡萄糖氧化酶答案:C48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特点不包括( )A.标记物荧光衰变时间长B.测定范围较窄C.标记物为镧系元素D.能排除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E.荧光强,灵敏度高答案:B486.抗体融合蛋白主要用来( )A.特异性治疗B.特异性诊断C.定位作用D.不受MHC限制E.以上都是答案:E487.均相酶免疫测定的优点不包括( )A.多用于小分子激素和半抗原的测定B.勿需分离游离的酶标抗原C.易于自动化分析D.不易受样品中非特异的内源酶的干扰E.灵敏度可达10~9mol/L答案:D488.细胞增殖法适用于下列哪类细胞因子的检测( )A.促进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B.TNFC.IFND.具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E.细胞因子基因答案:A489.在T细胞的活化中,最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是通过下列哪一组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所提供( )A.CD28/CD80或CD86B.CD8/MHCⅠ类分子C.CD4/MHCⅡ类分子D.CD2/CD58E.LFA-1/ICAM-1答案:A490.Ficoll分层液法分离的PBMC理想时层位于( )A.管底B.稀释的血浆与分层液交界处C.局限在稀释的血浆层D.分层液中部E.稀释的血浆层顶部答案:B491.用于血清或其他体液中可溶性粘附因子的ELISA方法( )A.一般采用双抗体夹心测定模式B.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与其他蛋白类抗原的ELISA方法有较大差异C.一般采用双抗原夹心测定模式D.是一种均相免疫测定方法E.一般采用竞争法测定模式答案:A492.小分子抗体的优点,说法错误的是( )A.可在大肠杆菌表达B.易于穿透血管或组织到达靶细胞C.生产成本低D.不含Fc段,副作用小E.半衰期长答案:E493.血液中哪种可溶性粘附因子水平的测定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辅助诊断指标( )A.P-选择素B.E-选择素C.L-选择素D.整合素E.粘蛋白样家族答案:B494.T细胞与SRBC形成E花环主要是因为其表面有( )A.CD4B.CD3C.CD28D.CD2E.CD8答案:D495.人IgG各亚类活化补体的能力依次是( )A.IgG1>IgG2>IgG3B.IgG2>IgG3>IgG1C.IgG3>IgG1>IgG2D.IgG3>IgG2>IgG1E.IgG2>IgG1>IgG3答案:C496.细胞病变抑制法适用于下列哪类细胞因子的检测( )A.促进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B.TNFC.IFND.具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E.各种细胞因子答案:C497.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和器官的途径是( )A.通过胸导管B.通过上腔静脉C.通过毛细血管的后微静脉D.通过毛细血管的后微动脉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C498.Ⅱ型干扰素的主要活性是( )A.抗病毒B.免疫调节C.抗肿瘤D.免疫排斥E.抗感染答案:B499.采用放射性核素法检测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时,3H-TdR加入至培养基的时间是( )A.G1期B.G0期C.M期D.G2期E.S期答案:E500.对于X-性联高IgM综合征发生机制表达正确的是( )A.继发B细胞表达CD40L缺陷B.继发T细胞表达CD40L缺陷C.X染色体CD40L基因正常表达D.B细胞活化缺乏APC的辅助E.为X性联显性遗传答案:B501.CDC试验作HLA血清学分型的方法学评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简便易行B.结果可靠,重复性好C.需花大量时间去筛选抗血清D.HLA-DQ、-DR抗原分型所用的抗血清须经血小板吸收以除去针对Ⅱ类抗原的抗体E.待检细胞应为纯化的B细胞答案:D502.对SLE的诊断价值极大,且提示病情活动的ANA荧光图形是( )A.均质型B.斑点型C.核膜型D.核仁型E.胞浆型答案:C503.有关NK细胞杀瘤的叙述,以下错误的是( )A.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引起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B.无需预先活化,即可直接杀瘤C.可依赖抗体通过ADCC方式杀瘤D.通过Fas/FasL途径诱导肿瘤细胞调亡E.受MHC限制性答案:E504.系统性血管炎的血清标志性抗体是( )A.ANAB.ENAC.APLAD.ANCAE.ASMA答案:D505.可用于检测不同Ig类型的RF的方法( )A.胶乳颗粒凝集实验B.速率散射比浊法C.ELISAD.免疫比浊法E.定时散射比浊法答案:C506.抗原抗体反应中,前带现象是指( )A.抗原过剩B.抗体过剩C.pH的变化而引起D.温度的变化而引起E.离子强度的变化而引起答案:B507.下列哪型超敏反应与细胞免疫过程相似(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无答案:D508.下列属于隐蔽抗原的物质是( )A.AFPB.ABO血型物质C.甲状腺球蛋白D.受药物影响的细胞E.免疫球蛋白答案:C509.抗胰岛细胞抗体(APICA)的靶抗原是( )A.T细胞B.B细胞C.β细胞D.C3补体E.肾皮质上皮间质细胞答案:C510.当前较公认的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最高的自身抗体是( )A.抗SSA/SSB抗体B.抗dsDNA抗体C.抗RNP抗体D.抗核小体抗体E.抗Sm抗体答案:D512.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其肿瘤抗原的显著特征是( )A.个体特异性B.种类多C.数量多D.不稳定E.特异性不强答案:A513.A.具有同种异体特异性B.具有种属特异性C.CD4结合点D.CD8结合点E.是HLA复合体表达的产物答案:B514.下列关于IgE的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B.IgE的合成受遗传因素的调节C.为亲细胞抗体D.参与抗寄生虫感染E.引起Ⅱ型超敏反应答案:E515.通常质控符号以AL表示,其中A表示( )A.质控测定次数B.控制限C.控制限的测定值D.超出质量控制限的测定值的个数E.误差答案:D516.有关Ⅳ型超敏反应的组织损伤机制,应除外( ) A.B.C.TNF对靶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D.巨噬细胞活化和释放溶酶体酶E.补体的激活产生补体裂解产物的过敏毒素作用答案:E517.介导Ⅰ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 )A.组胺B.白三烯C.肝素D.腺苷酸环化酶E.血小板活化因子答案:B518.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为( )A.HLAC.H-2D.AgBH-1E.RLA答案:C519.在形成的连串均匀液滴中,大量液滴是( )A.含有细胞B.含有淋巴细胞C.含被荧光染色的淋巴细胞D.不含细胞的空白液滴E.以上都不是答案:D520.免疫检测自动化的首要目的是( )A.提高工作效率和检测的精密度B.减低操作者劳动强度C.减少操作程序D.自动检测及校对E.提高检测的可靠性答案:A521.白细胞粘附缺陷病的发病机制是( )A.B.Btk缺陷C.IL受体突变D.DAF和CD59缺陷E.造血干细胞成熟障碍答案:A522.免疫测定中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准确度反映的是测定值与其真值之间的关系B.准确度好,精密度就好C.精密度反映的是测定值之间的关系D.精密度好的结果,准确度一定好E.准确度与精密度是平行关系答案:A523.半抗原的特性是(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B.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C.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D.只有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能与抗体结合E.只有与蛋白质结合才具有免疫反应性答案:C524.目前免疫比浊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A.散射比浊法B.速率透射比浊法C.分光光度计比色法D.免疫透射比浊法E.肉眼比浊法答案:A525.抗原抗体反应需要合适的温度才有利于二者结合,其范围一般为( )A.4℃~10℃B.11℃~15℃C.16℃~20℃D.15℃~40℃E.41℃~50℃答案:D526.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有( )A.DiGeorge综合征B.XSCIDC.WASD.Bruton综合征E.ATS答案:B527.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D528.下列ANA中以第一位检出该抗体的患者命名的有( )A.抗dsDNA抗体B.抗SSA抗体C.抗RNP抗体D.抗DNP抗体E.抗Sm抗体答案:E529.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分选时采用高压静电场,则( )A.分选细胞充电,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和空白液滴不充电B.分选细胞不充电,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和空白液滴充电C.分选细胞和空白液滴充电,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不充电D.分选细胞和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充电,空白液滴不充电E.分选细胞、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及空白液滴均充电答案:A530.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Ig是( )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答案:A531.目前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A.FPIAB.荧光酶免疫分析C.TRFIAD.ELISAE.免疫比浊分析答案:A532.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中国D.日本E.俄国答案:C533.花生四烯酸可通过脂氧合酶途径合成下列哪一种物质( )A.LTsB.C.PAFD.DAGE.答案:A534.流式细胞仪光学系统的组成为( )A.激光系统B.激光光源与分光镜C.激光光源、分光镜与光束成形器D.激光光源、分光镜、光束成形器和透镜组E.激光光源、分光镜、光束成形器、透镜组、滤片和光电倍增管答案:E535.OCV需连续测定同一浓度同一批号质控物( )A.30批次以上B.25批次以上C.20批次以上D.20批次以下E.15批次以下答案:C536.下列哪项是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合酶作用的产物( )A.B.5-羟色胺C.组胺D.PAFE.LTs答案:A537.不属于Ⅰ型超敏反应预合成介质的是( )A.组胺B.蛋白水解酶C.NCFD.ECF-AE.PAF答案:E538.抗原的基本性质是( )A.异物性和特异性B.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C.抗原性与异物性D.理化复杂性与特异性E.异物性和免疫反应性答案:B539.与骨髓瘤患者基因相关位点主要存在于( )A.3号、13号和16号染色体B.2号、12号和15号染色体C.1号、11号和14号染色体D.4号、6号和17号染色体E.5号、15号和18号染色体答案:C540.青霉素可能导致( )A.Ⅰ、Ⅱ型超敏反应B.Ⅰ、Ⅱ、Ⅲ型超敏反应C.Ⅱ、Ⅳ型超敏反应D.Ⅰ、Ⅱ、Ⅳ型超敏反应E.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答案:E。
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标准——改良RECIST标准更可靠
s me a h tb f r h r a me t o v n b c me n a g d T e e o e a s t a e o e t e t t n , r e e e o s e lr e . h r f r , t d t n lrs o s v u t n e r i o a e p n e e a ai a i l o
rl bejd m n rh eae t eut o t vni a teayadtre n rgcnb band ( ei l u g e t et rpui rsl fne e tn rp n gt gd a eo t e . J a o f t h c s i r ol h a i u i
于 介 人 治 疗 和 靶 向药 物 等 治 疗 , 良 R CS 改 E IT标 准 的 评估 结果 更 可 靠 。
【 键 词 】 肝 细 胞 癌 ; 体 瘤 评 估 标 准 ; 效 评 价 关 实 疗
中 图分 类 号 :7 57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章 编 号 :0 87 4 2 1 ) 307 —3 R 3. A 1o —9 X(0 2 - —170 0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及答案(1)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及答案501.CDC试验作HLA血清学分型的方法学评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简便易行B.结果可靠,重复性好C.需花大量时间去筛选抗血清D.HLA-DQ、-DR抗原分型所用的抗血清须经血小板吸收以除去针对Ⅱ类抗原的抗体E.待检细胞应为纯化的B细胞答案:D502.对SLE的诊断价值极大,且提示病情活动的ANA荧光图形是( )A.均质型B.斑点型C.核膜型D.核仁型E.胞浆型答案:C503.有关NK细胞杀瘤的叙述,以下错误的是( )A.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引起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B.无需预先活化,即可直接杀瘤C.可依赖抗体通过ADCC方式杀瘤D.通过Fas/FasL途径诱导肿瘤细胞调亡E.受MHC限制性答案:E504.系统性血管炎的血清标志性抗体是( )A.ANAB.ENAC.APLAD.ANCAE.ASMA答案:D505.可用于检测不同Ig类型的RF的方法( )A.胶乳颗粒凝集实验B.速率散射比浊法C.ELISAD.免疫比浊法E.定时散射比浊法答案:C506.抗原抗体反应中,前带现象是指( )A.抗原过剩B.抗体过剩C.pH的变化而引起D.温度的变化而引起E.离子强度的变化而引起答案:B507.下列哪型超敏反应与细胞免疫过程相似(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无答案:D508.下列属于隐蔽抗原的物质是( )A.AFPB.ABO血型物质C.甲状腺球蛋白D.受药物影响的细胞E.免疫球蛋白答案:C509.抗胰岛细胞抗体(APICA)的靶抗原是( )A.T细胞B.B细胞C.β细胞D.C3补体E.肾皮质上皮间质细胞答案:C510.当前较公认的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最高的自身抗体是( )A.抗SSA/SSB抗体B.抗dsDNA抗体C.抗RNP抗体D.抗核小体抗体E.抗Sm抗体答案:D512.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其肿瘤抗原的显著特征是( )A.个体特异性B.种类多C.数量多D.不稳定E.特异性不强答案:A513.A.具有同种异体特异性B.具有种属特异性C.CD4结合点D.CD8结合点E.是HLA复合体表达的产物答案:B514.下列关于IgE的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B.IgE的合成受遗传因素的调节C.为亲细胞抗体D.参与抗寄生虫感染E.引起Ⅱ型超敏反应答案:E515.通常质控符号以AL表示,其中A表示( )A.质控测定次数B.控制限C.控制限的测定值D.超出质量控制限的测定值的个数E.误差答案:D516.有关Ⅳ型超敏反应的组织损伤机制,应除外( ) A.B.C.TNF对靶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D.巨噬细胞活化和释放溶酶体酶E.补体的激活产生补体裂解产物的过敏毒素作用答案:E517.介导Ⅰ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 )A.组胺B.白三烯C.肝素D.腺苷酸环化酶E.血小板活化因子答案:B518.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为( )A.HLAC.H-2D.AgBH-1E.RLA答案:C519.在形成的连串均匀液滴中,大量液滴是( )A.含有细胞B.含有淋巴细胞C.含被荧光染色的淋巴细胞D.不含细胞的空白液滴E.以上都不是答案:D520.免疫检测自动化的首要目的是( )A.提高工作效率和检测的精密度B.减低操作者劳动强度C.减少操作程序D.自动检测及校对E.提高检测的可靠性答案:A521.白细胞粘附缺陷病的发病机制是( )A.B.Btk缺陷C.IL受体突变D.DAF和CD59缺陷E.造血干细胞成熟障碍答案:A522.免疫测定中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准确度反映的是测定值与其真值之间的关系B.准确度好,精密度就好C.精密度反映的是测定值之间的关系D.精密度好的结果,准确度一定好E.准确度与精密度是平行关系答案:A523.半抗原的特性是(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B.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C.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D.只有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能与抗体结合E.只有与蛋白质结合才具有免疫反应性答案:C524.目前免疫比浊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A.散射比浊法B.速率透射比浊法C.分光光度计比色法D.免疫透射比浊法E.肉眼比浊法答案:A525.抗原抗体反应需要合适的温度才有利于二者结合,其范围一般为( )A.4℃~10℃B.11℃~15℃C.16℃~20℃D.15℃~40℃E.41℃~50℃答案:D526.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有( )A.DiGeorge综合征B.XSCIDC.WASD.Bruton综合征E.ATS答案:B527.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D528.下列ANA中以第一位检出该抗体的患者命名的有( )A.抗dsDNA抗体B.抗SSA抗体C.抗RNP抗体D.抗DNP抗体E.抗Sm抗体答案:E529.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分选时采用高压静电场,则( )A.分选细胞充电,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和空白液滴不充电B.分选细胞不充电,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和空白液滴充电C.分选细胞和空白液滴充电,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不充电D.分选细胞和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充电,空白液滴不充电E.分选细胞、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及空白液滴均充电答案:A530.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Ig是( )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答案:A531.目前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A.FPIAB.荧光酶免疫分析C.TRFIAD.ELISAE.免疫比浊分析答案:A532.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中国D.日本E.俄国答案:C533.花生四烯酸可通过脂氧合酶途径合成下列哪一种物质( ) A.LTsB.C.PAFD.DAGE.答案:A534.流式细胞仪光学系统的组成为( )A.激光系统B.激光光源与分光镜C.激光光源、分光镜与光束成形器D.激光光源、分光镜、光束成形器和透镜组E.激光光源、分光镜、光束成形器、透镜组、滤片和光电倍增管答案:E535.OCV需连续测定同一浓度同一批号质控物( )A.30批次以上B.25批次以上C.20批次以上D.20批次以下E.15批次以下答案:C536.下列哪项是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合酶作用的产物( ) A.B.5-羟色胺C.组胺D.PAFE.LTs答案:A537.不属于Ⅰ型超敏反应预合成介质的是( )A.组胺B.蛋白水解酶C.NCFD.ECF-AE.PAF答案:E538.抗原的基本性质是( )A.异物性和特异性B.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C.抗原性与异物性D.理化复杂性与特异性E.异物性和免疫反应性答案:B539.与骨髓瘤患者基因相关位点主要存在于( )A.3号、13号和16号染色体B.2号、12号和15号染色体C.1号、11号和14号染色体D.4号、6号和17号染色体E.5号、15号和18号染色体答案:C540.青霉素可能导致( )A.Ⅰ、Ⅱ型超敏反应B.Ⅰ、Ⅱ、Ⅲ型超敏反应C.Ⅱ、Ⅳ型超敏反应D.Ⅰ、Ⅱ、Ⅳ型超敏反应E.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答案:E541.下列可能影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 )A.溶血B.碱性磷酸酶C.高血脂D.高血糖E.肌酸肌酶答案:A542.通常用ELISA测定的OCV应( )A.<5%B.<10%C.>10%D.<15%E.>15%答案:D543.抗骨骼肌抗体(AMSA)最常见于( )A.成年型重症肌无力B.SLEC.D.自身免疫性肝炎E.系统性血管炎答案:A544.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 )A.IgAB.IgDC.IgMD.IgEE.IgG答案:E545.高滴度的均质型主要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RAB.SLEC.慢性肝脏疾病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药物性狼疮答案:B546.下列关于自身抗体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B.病人血液中存在低效价自身抗体是免疫病特点之一C.某些自身抗体对疾病判断有高度特异性D.有些自身抗体与疾病活动性有关E.少数自身抗体被证实参与了免疫病理性损伤答案:B547.下列哪一类疾病是由于CⅡTA或RFX-5基因突变引起的( ) A.MHCI类分子缺陷病B.MHCⅡ类分子缺陷病C.ADA缺陷病D.WASE.AT答案:B548.目前临床诊断淀粉样变性的“金标准”应当是( )A.尿蛋白检查B.血清蛋白免疫电泳分析检查C.血液中某些前体蛋白的检查D.利用组织学或免疫组化技术做组织学检查E.血液常规分析检查答案:D549.流式细胞仪的全程质控,选择的质控品是( )A.FlowcountB.Immuno-TrolCellsC.Flow-SetFluoropheresD.Flow-checkFluoropheresE.以上均不对答案:B550.人类IgA的开始合成时期是( )A.胚胎15周时期B.胚胎30周时期C.新生儿期D.出生后3个月E.出生后4~6个月答案:E551.肾移植时,HLA配型最为重要的是( )A.HLA-DP、HLA-CB.HLA-B、CC.HLA-DQ、HLA-CD.HLA-A、B、CE.HLA-DR、HLA-A、B答案:E552.外分泌液中含量最高的Ig是( )A.IgMB.IgGC.IgAD.IgEE.IgD答案:C553.人类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占血浆蛋白总量的( )A.5%B.10%C.15%D.20%E.30%答案:D554.一台好的流式细胞仪每秒钟可测定荧光染料粒子( )A.5000个B.4000个C.3000个D.2000个E.1000个答案:E555.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EPOB.GM-CSFC.TGF-βD.IL-2E.TNF-α答案:E556.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又称为( )A.沉淀反应B.凝集反应C.补体结合实验D.标志的抗原抗体反应E.补体依赖的微量细胞毒试验答案:E557.具有J链的Ig是( )A.IgG1B.C.sIgAD.IgEE.IgD答案:C558.流式细胞仪的绝对计数的校准,选择的质控品是( )A.FlowcountB.Immuno-TrolCellsC.Flow-SetFluoropheresD.Flow-checkFluoropheresE.以上均不对答案:A559.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技术有( )A.理化检测技术B.补体参与技术C.抗球蛋白检测技术D.细胞技术E.以上均是答案:E560.诊断特异性是指下列哪项的百分率( )A.阳性B.阴性C.真阳性D.真阴性E.假阳性答案:D561.携带HLA-DR2基因的个体与下列哪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A.类风湿关节炎B.寻常性天疱疮C.多发性硬化症D.桥本甲状腺炎E.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答案:C562.病毒性肝炎酶免疫检验中,下列质控物最重要的是( )A.高值B.中值C.低值D.阴性值E.空白值答案:C563.A.B.Syk蛋白酪氨酸激酶C.Fyn蛋白酪氨酸激酶D.磷酸酯酶DE.组胺酶564.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时,容易发生( )A.移植排斥反应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感染E.肿瘤答案:D566.阳性分型法进行HLA-D、DP分型时,其反应细胞是( )A.预致敏淋巴细胞B.待测细胞C.纯合子分型细胞D.具有SD抗原的细胞E.淋巴细胞答案:A567.MHC-Ⅰ类分子的结构域分为( )A.B.C.D.E.答案:D568.下列哪项属于HLA复合体的非经典Ⅱ类基因区( )A.HLA-E、F、GB.HLA-DN、DO、DMC.HLA-A、B、CD.HLA-E、F、G、H、XE.HLA-DP、DQ、DR569.AchR检测常采用的方法是( )A.ELISAB.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C.RIAD.双向免疫扩散法E.免疫电泳答案:A570.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完全抗原B.TD抗原C.TI抗原D.半抗原E.自身抗原答案:D571.位于HLA复合体Ⅰ类基因与Ⅱ类基因之间的Ⅲ类基因是( )A.HLA-E、F、GB.编码补体、某些炎症因子的相关基因C.HLA-A、B、CD.HLA-E、F、G、H、X等E.HLA-DP、DQ、DR答案:B572.肿瘤细胞表达的能介导肿瘤特异性T细胞凋亡的是( )A.CD28B.FasC.FasLD.TAP-1E.B7答案:C573.SLE患者的特征性标志抗体是( )A.抗RNPB.抗dsDNAC.抗PM-Sc1D.抗DNP抗体E.抗SSA答案:B574.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防御D.免疫识别E.免疫耐受答案:C575.从免疫血清中粗提γ球蛋白最简便的方法为( )A.亲和层析B.离子交换层析C.凝胶过滤D.超速离心E.硫酸铵盐析答案:E576.有关引起Ⅱ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应除外是( )A.ABO血型抗原B.某些药物C.变性IgGD.Rh抗原E.HLA抗原答案:C577.对pH工作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染料是( )A.得州红(TexasRed)B.FITCC.罗丹明XD.藻红蛋白E.藻青蛋白答案:B578.冷球蛋白出现沉淀时的温度是( )A.25℃B.37℃C.20℃D.4℃E.8℃答案:D579.携带HLA-DR5基因的个体与下列哪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A.类风湿关节炎B.重症肌无力C.多发性硬化症D.桥本甲状腺炎E.系统性红斑狼疮答案:D580.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可达100%的抗平滑肌抗体(ASMA)的滴度是( )A.1:10以上B.1:50以上C.1:100以上D.1:500以上E.1:1000以上答案:E581.当前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最常见的因素是( )A.免疫抑制疗法B.感染性疾病C.淋巴系组织的恶性肿瘤病D.反复注射免疫球蛋白E.营养不良答案:B582.免疫缺陷的病人易发生( )A.肿瘤B.过敏性休克C.接触性皮炎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强直性脊柱炎答案:A583.HLA细胞学分型方法属于( )A.细胞毒性试验B.细胞增殖试验C.细胞凋亡试验D.细胞形态观察E.细胞溶解试验答案:B584.流式细胞仪测定时,激发光与稳态单细胞液柱成哪种相交( )A.方向一致B.平行C.垂直D.成45度角E.成30度角答案:C585.下列哪一种疾病ADCC效应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A.系统性红斑狼疮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风湿性关节炎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E.对移植肾的排斥反应答案:D586.体内抗病毒、中和毒素、抗真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A.IgAB.IgMC.IgGD.IgEE.IgD答案:C587.作HLA-Ⅱ类分子分型时,下列哪种方法是应用最广泛且最简便、快捷和精确的方法( )A.SBTB.PCR-SSOC.PCR-SSPD.RFLPE.PCR-SSCP答案:B588.实验本身即可避免内源性非特异荧光干扰的检测方法是( )A.TRFIAB.FPIAC.荧光酶免疫分析D.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E.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答案:A589.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亲和力的Ig是( )A.IgGB.IgAC.IgDD.IgEE.IgM答案:D590.下列几种细胞因子中,与多发性骨髓瘤关系最为密切是( )A.TNFB.IL-2C.IFND.TGFE.IL-6答案:E591.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中设置的同型对照是( )A.免疫荧光标记中的阳性对照B.免疫荧光标记中的阴性对照C.免疫荧光标记中的光校正D.免疫荧光标记中的流路校正E.免疫荧光标记中的绝对计数校正答案:B592.关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不同之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不同B.激发能源不同C.发光的物质不同D.检测系统不同E.检测原理不同答案:E593.若TP为真阳性,FN为假阴性,TN为真阴性,FP为假阳性,阴性预测值计算公式是( )A.TP/(TP+FN)×100%B.TN/(TN+FP)×100%C.(TP+FN)/(TP+FP+TN+FN)×100%D.TP/(TP+FP)×100%E.TN/(TN+FN)×100%答案:E594.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志抗体是( )A.抗Sm抗体B.抗SSB抗体C.抗环瓜氨酸抗体D.抗dsDNA抗体E.抗RNP抗体答案:C595.肥大细胞膜上与IgGFc结合的受体是( )A.FcεRIB.FcεRⅡC.FcγRID.FcγRⅡE.FcγRⅢ答案:A596.免疫系统不包括( )A.免疫细胞B.免疫分子C.免疫原D.中枢免疫器官E.外周免疫器官答案:C597.即刻法质控经常应用于( )A.荧光免疫实验B.免疫比浊实验C.化学发光实验D.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免疫电泳答案:D598.预防骨髓移植GVHR有效方法是( )A.AB0血型配型B.减少供体骨髓中的T细胞C.HLA配型D.使用免疫抑制剂E.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答案:E599.免疫功能不包括( )A.免疫防御B.免疫监视C.免疫稳定D.免疫记忆E.免疫逃逸答案:E600.免疫电泳的结果,主要是观察( )A.沉淀环的直径B.沉淀峰的高低C.沉淀弧的长短D.沉淀弧的方向E.沉淀线的数目、形状和位置答案:E601.细胞DNA合成主要途径的重要辅酶是( )B.辅酶ⅠD.HGPRTE.叶酸答案:E602.胶乳法检测的RF是( )A.血清中的IgG型RFB.血清中的IgM型RFC.血清中的IgA型RFD.血清中的IgD型RFE.血清中的IgE型RF答案:B603.下述哪种粘附因子测定可作为已分化的甲状腺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A.LI-钙粘素B.整合素C.免疫球蛋白超家族D.E-钙粘素E.E-选择素答案:D604.CD28分子主要表达在哪一种细胞上( )A.肥大细胞B.单核细胞C.NK细胞D.T细胞E.MΦ答案:D605.CD8分子主要表达在哪一种细胞上( )A.Tc细胞B.B细胞D.单核细胞E.巨噬细胞(MΦ)答案:A606.在荧光显微镜检查中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是( )A.抗原荧光染色B.抗体荧光染色C.补体荧光染色D.特异性荧光染色E.非特异性荧光染色答案:E607.ELASA板包被后,最常用的封闭物质是( )A.人白蛋白B.人球蛋白C.牛血清白蛋白D.牛血清球蛋白E.鼠白蛋白答案:C608.免疫电泳是( )A.区带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B.电泳与单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C.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D.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E.电泳与环状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答案:A609.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中,抗体含量较大,反应沉淀线应( )A.在两孔之间B.靠近抗原孔C.靠近抗体孔D.沉淀线弯向抗原孔E.呈多条沉淀线答案:B610.间接凝集试验和被动凝集试验( )A.是同义词B.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试验C.二者均属凝集试验,但有区别D.前者属玻片凝集反应范畴,后者属试管凝集反应范畴E.是近义词答案:A611.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检查可用( )A.胶乳凝集试验B.间接血凝试验C.抗人球蛋白试验D.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E.协同凝集试验答案:C612.放射免疫分析常用的分离法是( )A.活性炭吸附B.抗原抗体沉淀C.树脂交换,色层分析D.凝胶滤过法E.活性炭吸附及抗原抗体沉淀答案:E613.荧光抗体保存3~4年,应选择( )A.小量分装、4℃B.瓶分装、4℃C.瓶分装、-10℃D.小量分装、-20℃E.瓶分装、-20℃答案:D614.作为荧光标记物的荧光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须具有化学的活性基团,能与蛋白质稳定结合B.荧光素标记后改变抗体的活性C.荧光与背景组织色泽相同D.易淬灭E.有较宽的激发光谱答案:A615.制备蛋白质抗原时破碎组织细胞最简便的方法为( )A.反复冻融法B.超声破碎法C.表面活性剂处理法D.自溶法E.酶处理法答案:A616.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用( )A.冷凝集试验B.抗“O”试验C.抗人球蛋白试验D.嗜异性凝集试验E.外斐试验答案:D617.制备ABC复合物时,HRP-B的浓度不能高于( )A.2μg/mlB.4μg/mlC.6μg/mlD.8μg/mlE.10μg/ml答案:E618.亲和素在50%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与何种物质相似( )A.白蛋白B.球蛋白C.铜蓝蛋白D.C反应蛋白E.血红蛋白答案:A619.福氏完全佐剂的组成( )A.液体石蜡+羊毛脂B.羊毛脂+氢氧化铝C.液体石蜡+羊毛脂+卡介苗D.卡介苗+氢氧化铝+羊毛脂E.液体石蜡+羊皮脂+卡介苗答案:C620.冷凝集素与红细胞结合最好的温度是( )A.37℃B.20℃C.15℃D.10℃E.4℃答案:E621.目前细胞因子最常用的免疫学测定方法是( )A.ELISAB.流式细胞分析法C.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APOT)D.RIA法E.免疫印迹法答案:A622.第二次免疫接种后,免疫接种的间隔时间最好为( )A.1周内B.10~20天C.7~10天D.20~30天E.30天以上答案:C623.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A.异种抗原B.隐蔽抗原C.类属抗原D.异嗜性抗原E.变应原答案:D624.在放射免疫分析中,使标准曲线呈正比例双曲线,横坐标是测定物标准品浓度,纵坐标是( )A.B/FB.B/TC.F/BD.B/BoE.B答案:C625.放射性核素的选择原则不包括( )A.高比活度B.容易标记C.适宜半衰期D.标记物易于保存E.对抗原或抗体活性没有影响答案:E626.FITC的最大发射光波长为( )A.490~495nmB.520~530nmC.595~600nmD.365~435nmE.410~650nm答案:B627.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 )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分子间结合力答案:D628.酶免疫方法测定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缺点是( )A.由于内源性酶的干扰和固定剂的使用所致的非特异性显色的增加B.特异性差C.测定灵敏度差D.测定不够简单方便E.以上均是答案:A629.可作为定量测定的免疫电泳技术是( )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电泳C.交叉免疫电泳D.免疫电泳E.免疫固定电泳答案:B630.间接法ELISA中,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 )A.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B.固相二抗-IgM-抗原-酶标抗体C.固相抗体-酶标抗原D.固相二抗-抗体-酶标抗原E.固相抗原-抗体-酶标二抗答案:E631.需制备10ml抗血清,应选择何种动物( )A.家兔B.小白鼠C.马D.绵羊E.猴答案:A632.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抗体与融化琼脂混合的温度( )A.大约45℃B.37℃C.大约50℃D.室温E.大约60℃答案:C633.有关放射性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指结合于抗原上的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分率B.是指单位质量标记物的放射强度C.是指标记抗原结合于抗体的放射强度占总放射强度的百分率D.放射化学纯度测定方法是加10倍量抗体和标记抗原反应,测算出B/(B+F)百分率E.标记后放射性标记物的分离纯化程度不影响其放射化学纯度答案:A634.火箭免疫电泳终点应( )A.火箭峰呈云雾状B.火箭峰呈圆形C.火箭峰顶部与基底同宽D.火箭峰尖而清晰E.火箭峰呈纺锤状答案:D635.1mg纯的亲和素的活性约为( )A.5UB.7UC.10UD.13~15UE.20~22U答案:D636.蛋白质抗原首次免疫接种后,最好间隔多长时间进进行第二次免疫( )A.7~10天B.10~20天C.20~30天D.30~60天E.3个月答案:B637.下列哪项不是粘附分子结构( )A.活化区B.疏水区C.胞浆区D.胞内区E.胞外区答案:A638.ELISA间接法通常用来检测( )A.抗体B.抗原C.免疫复合物D.抗抗体E.半抗原答案:A639.E-选择素主要表达在哪一种细胞上( )A.中性粒细胞B.红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E.活化内皮细胞答案:E640.将抗体吸附于红细胞上检测抗原的试验是( )A.直接凝集B.间接血凝C.间接凝集D.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E.协同凝集答案:B641.凝集反应是( )A.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现象B.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现象C.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pH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D.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E.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答案:E642.用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 )A.抗原B.相应抗体C.抗免疫球蛋白抗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抗C3抗体答案:B643.酶免疫化学发光测定方法的实质是( )A.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B.液相酶免疫测定方法C.为酶的底物显色测定D.均相酶免疫测定方法E.以上均不是答案:A644.免疫电泳最常用的载体是( )A.醋酸纤维薄膜B.琼脂糖凝胶C.淀粉凝胶D.果胶E.葡聚糖答案:B645.HRP(用于标记)的RZ值应大于( )A.3.0B.3.1C.3.2D.3.3E.3.4答案:B646.已知有关细胞的粘附能力中,最大的是( )A.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B.树突细胞C.B细胞D.T细胞E.红细胞答案:A647.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 )A.温度B.电解质C.pHD.适当振摇E.以上全是答案:E648.可溶性抗原制备的抗体,其效价测定常采用( )A.间接凝集试验B.单向免疫扩散法C.双向免疫扩散法D.免疫亲和层析法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答案:C649.叶酸的拮抗剂是( )A.次黄嘌呤B.胸腺嘧啶核苷C.胸腺嘧啶核苷激酶D.氨基蝶呤E.次黄嘌呤核糖转化酶答案:D650.将融合细胞稀释,实际是每个培养孔为( )A.一个细胞B.没有细胞C.没有或一至几个细胞D.几个细胞E.一至几个细胞答案:C。
α-L-岩藻糖苷酶(AFU)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α-L-岩藻糖苷酶(AFU)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概述
1、α-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AFU)又称α-L-岩藻糖苷水解酶,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分子量 220~240kDa,存在于许多哺乳动物细胞的溶酶体内以及血液和体液中,参与体内糖脂、糖蛋白和寡糖的生化代谢。
2、以往主要用于遗传性AFU缺乏引起的岩藻糖贮积病的诊断。
经研究发现原发肝癌患者血清AFU 活力增高,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认为是原发肝癌的新血清标志物。
二、检测方法
血清 AFU 定有荧光法、比色法、速率法等,前两者难以自动化,目前已很少使用。
目前使用较多的速率法。
三、参考区间
目前使用较多的成人血清AFU参考区间为<40U/L。
不同方法测定结果可能有一定差异。
四、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U活性明显升高,AFP 阴性的肝癌患者血清中 AFU 活性也可升高。
特别对小细胞肝癌,其阳性率显著高于AFP因此,AFP与AFU 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
2.血清AFU 活性的动态观察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预后评估和复发监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其他肿瘤,如子宫癌、胃癌、胰腺癌等也可见血清 AFU 活性的升高。
4.急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糖尿病患者中也可见 AFU 活性升高
5.孕妇血清 AFU 活力升高(因胎肝、胎肠富含AFU),分娩后迅速下降。
肝癌的早期预警标志物
肝癌的早期预警标志物肝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
早期预警标志物的发现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肝癌早期预警标志物相关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医学人员和患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1. 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肿瘤标志物是一种常见的肝癌早期预警指标。
其中,甲胎蛋白(AFP)是目前最常用的肝癌标志物之一。
高水平的AFP浓度与肝癌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然而,由于AFP的特异性较低,其作为单一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理想。
因此,研究人员还在积极寻找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如α-L-岩藻糖苷酶(AF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以提高肝癌早期预警的准确性。
2. 微小RNA近年来,微小RNA(miRNA)作为一种潜在的肝癌早期预警标志物备受关注。
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能够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来参与多种生物过程。
研究发现,某些miRNA在肝癌的早期阶段表达异常,因此可以作为肝癌的潜在预警指标。
例如,miR-2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miR-21在血液中的水平也与肝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miRNA可能成为一种有潜力的肝癌早期预警标志物。
3. 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从原发肿瘤中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
研究显示,CTCs在肝癌的早期阶段就可以检测到,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早期预警标志物。
通过检测CTCs的数量和表型特征,可以评估肝癌的侵袭和转移风险。
此外,CTCs还可以用于监测肝癌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评估。
然而,由于CTCs的检测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其应用在临床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总结起来,肝癌的早期预警标志物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
血清肿瘤标志物、微小RNA和循环肿瘤细胞等都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的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等问题。
2021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单选题与答案解析89
2021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单选题与答案解析89一、单选题(共60题)1.与肝癌有关的真菌产物是A:头孢菌素<br>B:黄曲霉素<br>C:赤霉素<br>D:镰刀菌素<br>E:α毒素【答案】:B【解析】:2.消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中以肠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的是A:EIECB:EPEC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D:副溶血弧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答案】:E【解析】:EIEC、EPE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茵、副溶血弧菌均是以侵袭性为主要致病因素的消化道感染病原卷,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以肠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的消化道感染病原茵。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最重要的特点是A:篮细胞多见<br>B:小淋巴细胞为主,核浆比例高<br>C:PAS反应阳性<br>D: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br>E:以上都不正确【答案】:B【解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最主要的是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核浆比例高。
4.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直接侵犯哪种细胞造成细胞免疫缺陷引起的疾病A:T细胞<br>B:B细胞<br>C:NK细胞<br>D:K细胞<br>E:巨噬细胞【答案】:A【解析】:AIDS是由HIV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IM+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5.与HIV受体有关的抗原是A:CD8<br>B:CD20<br>C:CD3<br>D:CD19<br>E:CD4【答案】:E【解析】:6.监测口服抗凝药的可靠指标是A:凝血酶原时间B: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活动度C:凝血酶原时间比率D: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E:凝血酶时间【答案】:D【解析】:口服抗凝药主要是香豆素类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通过与维生素K竞争.妨碍维生素K的利用.使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因子(FⅡ、FⅦ、FⅨ和FⅩ)缺乏活性,起到抗凝作用。
recist1.1标准
recist1.1标准
Recist 1.1是一种用于肿瘤评估的衡量医学放射学活动性的国际标准,由癌症反应评估协调委员会(RECIST)开发,作为根据CT,MRI,PET等影像学手段作出肿瘤活动性判断的参照标准。
Recist 1.1标准的出发点是结合以往不同的定义,在“可量化的肿瘤活动性”上明确定义,提出“肿瘤直径增长或减少量幅度超过20%即为有病变活动性”的判断标准,进而结合累计变化和累计稳定的理念,明确定义病变活动性的评价。
Recist 1.1标准主要包括远及性肿瘤细胞肿瘤标志物(unidimentional lesions)和多维型肿瘤标志物(multi-dimensional lesions)。
远及性肿瘤标志物包括肿瘤直径大小,体积大小和体积比。
为了准确评价直径大小,recist标准就直径尺度提出了准确测量方式,要求采用完整的厚度截面测量肿瘤直径,计算肿瘤表面到肿瘤边缘的最大长度。
从多州型肿瘤标志物的评价来看,Recist1.1标准要求采用完整的打印体积(Vol.),要求采用不多于3个轴的真实体积(VPC)等方法,只截取活跃的肿瘤部位计算体积。
总的来说,Recist 1.1标准在便捷快速的评估患者不同阶段,特别是治疗前后患者肿瘤活动性时,给出了一个明确可行的肿瘤衡量标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及准确性,有助于癌症治疗过程的更好控制和评估,对提高治瘤效率有重要价值。
靶向fas基因调控
靶向fas基因调控fas基因是参与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之一,也被称为死亡受体基因。
它在正常细胞中具有控制细胞生长和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作用。
但在癌细胞中,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却往往被抑制,从而导致细胞凋亡的受体通路无法正常启动,从而使癌细胞获得生长和扩散的优势。
因此,对fas基因的调控,成为肿瘤治疗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一、fas基因表达的生物学意义fas基因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的核心基因之一。
它的产物,fas受体(CD95/ APO-1)是一种膜表面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家族,与其它TNF相关受体共享相同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fas受体在细胞膜上形成聚集体后,可结合其配体FasL(CD95L/ APO-1L),从而引起细胞凋亡的级联反应。
fas基因的表达与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都存在关系。
在某些肿瘤细胞中,由于fas基因表达水平的下调,所以fas受体无法与其配体结合,细胞凋亡通路也因此受到破坏。
另外,也有研究显示,fas受体通过信号调控机制,能够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二、fas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fas基因的调控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机制实现,主要包括转录水平和翻译后水平。
目前,针对fas基因调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miRNA影响fas基因的表达水平miRNA是一类短小的非编码RNA,在细胞中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
研究发现,多种与肿瘤相关的miRNA,如miR-21、miR-181a、miR-126 等,都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fas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对其细胞凋亡的功能产生影响。
2. 通过DNA甲基化对fas基因进行表观遗传调控表观遗传学是指细胞基因表达和染色体结构的可逆性变化。
在肿瘤细胞中,常常会出现DNA甲基化的现象,从而导致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或者消失。
针对fas基因,一些研究发现,其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程度因肿瘤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别,进而影响了其表达水平。
3. 通过信号转导通路调控fas基因的表达fas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受到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如NF-κB、MAPK、PI3K等信号转导通路。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8 4 ±2 . 1 岁 。 中慢性肝 炎 5 例 ( 3 .2 3 1) 其 8 轻度 1 4例 , 中度 3 2例 , 重度 1 2例) 肝硬 变 2 例 ( , 7 代偿 期 1 , 5例
失代偿 期 1 2例) 肝 硬化并肝 癌 1 。 , 3例 另选 择 乙肝病 毒感染 标志 物 ( 炎 7项 、 V— 肝 HB DNA) 阴性及 肝 功能 正常 的健 康查 体 者 3 O例 为 对 照 组 , 龄 2 ~ 6 年 O 5
白蛋 白呈 正 相 关
[ 关键 词] 转 化生 长 因= ; 脏 疾病 ; 功 能 产 肝 肝 [ 图分 类 号 ] R5 52 中 7 .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 1 0—6 X(0 7 1 —0 90 文 0 22 6 2 0 ) 60 7—2
为进一步 了解 血清转化 生 长因子 a T — ) ( GF a 在肝 炎不 同病变 时期 的变化 及其 与肝功 能损 害的关 系 , 笔
3 讨 论
12 方 法 .
所 有 实验 对 象均 抽取 清 晨 6 3 ~7 O : O :o
TGF a是 肝细 胞增 殖分 化 过程 中促 进 D — NA 合 成 的必不 可少 的丝 裂 原[ 。本 研 究结果 显示 , 1 ] 中度 、
重 度慢性 肝 炎 患 者 T — 水 平 均较 正 常对 照组 高 , GF a
代 偿 期 、 癌 患 者 血 清 T F 水 平 分 别 为 (2 8 ± 5 2 ) ( 8 ± 5 0 ) (94 ± 5 9) (33 ± 64 )g ml 肝 G 1 . 2 . 3 、 1. 9 。 9 、1. J . 3、 2.8 .6p / , 5
显 著 高 于 对 照组 (. 0 31_ g ml且 慢 性 肝 病 患 者 血 清 T — 平 与肝 功 能 指 标 谷 丙 转 氮 酶 、 草 转 氨 酶 、 8 4 + . 】p / ; ) GFn水 谷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正常值:
酶速率法(37℃):(5.31-8.29)U/L。
AFU的临床意义
血清AFU可以作为血清AFP的良好之互补手段,成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和术后随访的敏感而特异的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血清AFU活性不仅显著高于健康人,而且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胆管细胞癌、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恶性间皮瘤、肝硬化、先天性肝囊肿和其它良性肝占位性病变,对原发生肝癌的诊断阳性率为64-81%不等,特异性在90%左右。
对原发生肝癌手术切除或化疗后的血清AFU 活性的动态随访,发现AFU活性呈下降趋势,AFU活性的重新升高,提示癌症复发。
同时,血清AFU升高,对血清AFP阳性或是阴性的肝细胞癌均有明显的定性诊断意义,尤其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值得重视。
肝细胞癌手述切除后血清AFU 活性动态观察还揭示,测定这一指标有助于对肝细胞癌进行疗效观察和监测术后复发。
1。
FASN在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FASN在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肝炎病毒,全球范围内有约3.5亿慢性感染者,其中大约20%会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疾病(Marcellin, 2005)。
HB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病与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而HSB肝病患者往往伴随有体内脂肪酸合成和胆固醇合成显著增强(He et al., 2010)。
因此,防治乙肝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长链脂肪酸合成酶(FASN)是体内调控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其在脂肪合成和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FASN的表达水平与HBV相关肝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Arentson-Lantz et al., 2014)。
然而,关于FASN在HBV感染状态下的表达及其对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病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充分。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FASN在HBV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乙肝发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肝脏中FASN的表达水平。
通过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技术分析HBV转基因小鼠肝脏中FASN的表达和mRNA 水平是否发生变化,探究HBV感染对FASN的调控作用。
2.利用siRNA技术抑制FASN的表达。
通过在HBV转基因小鼠体内注射siRNA干扰转染FASN基因,检测其是否能够抑制FASN的表达,并观察其对HBV感染和肝病发病的影响。
3.评估FASN在乙肝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对一定数量的临床乙肝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FASN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其与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炎发病的相关性,探讨FASN作为临床诊断标志物的潜力。
三、预期结果本研究将通过检测HBV转基因小鼠中FASN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乙肝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明确FASN在HBV感染状态下的调控作用。
同时,对FASN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疾病的管理和诊断标志物的潜力进行深入探究,提供新的治疗和诊断策略,为HBV相关肝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何昊;郑克春;周友根;漆星【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45)12【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安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9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段该院的体检健康者65例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化疗,对其实施1年电话、门诊随访。
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差异,比较不同疗效、不同预后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差异。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升高(P<0.05)。
与非完全缓解(CR)患者比较,CR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P<0.05)。
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不良患者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升高(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EGF评估急性白血病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sICAM-1、VEGF、sFas单独与联合评估急性白血病预后的AUC分别为0.793、0.729、0.666、0.889。
结论血清sICAM-1、VEGF、sFas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水平升高,sICAM-1、VEGF、sFas联合评估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均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1487-1490)【作者】何昊;郑克春;周友根;漆星【作者单位】安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相关文献】1.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细胞因子、SICAM-1、SFas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窒息新生儿血清sICAM-1和sFas水平变化及分析3.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 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4.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5.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及sICAM-1检测的临床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galad评分参考值
原标题:肝癌的常用血清标志物都有哪些,都代表什么意思?肝癌的常用血清标志物都有哪些,都代表什么意思?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肝细胞癌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肝细胞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因此,肝细胞癌早期筛查和诊断成为关键。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检测和辅助诊断肝细胞癌的血清学标志物有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L3)、异常凝血酶原等。
其中甲胎蛋白是肝细胞癌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中最常用的标志物。
1.1 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最早用来辅助诊断肝细胞癌的血清学指标,血清甲胎蛋白≥400 ng/mL超过1个月,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其他消化道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细胞癌。
1.2 甲胎蛋白-L3甲胎蛋白L3%检测可作为肝细胞癌复发及预后判断指标。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肝硬化高危人群中,甲胎蛋白-L3,可提前预警患者是否存在肝细胞癌。
在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若甲胎蛋白-L3降低不明显,提示存在转移灶或残余癌。
1.3 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患者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水平与肝细胞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复发高度相关,可单独作为早期筛查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在鉴别肝硬化、慢性肝炎和肝细胞癌能力方面,异常凝血酶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甲胎蛋白。
1.4 GALAD 评分GALAD 评分系统主要是基于肝细胞癌常用血清学标志物甲胎蛋白、甲胎蛋白-L3、异常凝血酶原水平等构建的数学模型,可提高早期肝细胞癌的检出率,包括性别、年龄、甲胎蛋白-L3、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 5个指标。
(1)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的肝硬化等肝细胞癌高危患者,尤其甲胎蛋白阴性患者,建议甲胎蛋白、甲胎蛋白-L3%和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同时结合肝脏超声检查结果,以进一步提高肝细胞癌早期筛查检出率。
α- L-岩藻糖苷酶检测的几点临床价值
α- L-岩藻糖苷酶检测的几点临床价值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早期测定本酶主要用于遗传性AFU缺乏症的诊断,并借以与其他遗传性粘多糖贮积病的鉴别。
1980 年Deugnier发现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AFU升高,并被后来研究证实,故有人提出AFU可作为PHC的肿瘤标志物,从此对AFU临床意义有了更多更深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发现,AFU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肝炎、妊娠等多种临床病理、生理中得到应用。
2 生物学特性AFU系统命名为α-L-岩藻糖苷岩藻糖水解酶(EC3.2.1.51)其生理功能是参与含岩藻糖基的各种糖脂、糖蛋白、粘多糖等大分子物质的分解代谢。
AFU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细胞溶酶体和体液中,胎盘、胎儿组织、脑、肺、肝、胰、肾以及血清、尿液、唾液和泪液中均含有AFU。
AFU的化学本质是一种糖蛋白,血清中的AFU分子量为270~390 kD。
用神经氨酸苷酶处理血清AFU,可使其分子量降至37 kD±4 kD,在pH值3.8~5.9酶活性基本消失,而在pH6.2~7.0酶活性增强。
AFU分子具有多态性,这可能由决定这些酶单位形成的结构基因位点的突变引起。
AFU的糖蛋白性质和分子中含唾液酸说明它确实存在核蛋白合成后的修饰,从而使血清中的AFU独具特性[1]。
3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原发性肝癌(PH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血清甲胎蛋白(AFP)曾被认为是PHC的特异性好、阳性率高的标志物,但有30%左右的PHC患者血清AFP阴性。
因此,寻找AFP以外的肝癌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被认为是肝癌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肝癌时AFU升高机制:AFU是一种溶酶体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细胞体液中,参与糖蛋白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分解代谢。
肝脏是富含溶酶体的器官,当肝脏细胞癌变时,AFU合成增加并大量释放入血,其机制可能为:①血清AFU激活物存在影响酶活性。
肝癌ucfs标准
肝癌ucfs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UCSF标准全称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肝癌患者手术疗效和预后的临床指标。
UCSF标准主要根据肝癌患者手术前的病情、肝功能、肿瘤特点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手术切除风险和术后生存率。
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UCSF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估指标:手术前评分和术后评分。
手术前评分主要包括肝功能、肿瘤特点、肝硬化程度等因素,用于评估患者手术前的风险。
术后评分主要包括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等因素,用于评估患者手术后的预后。
通过这两个评分系统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UCSF标准的优点在于其综合性和全面性。
通过多个因素的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肝癌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制定治疗方案。
UCSF标准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除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预后,UCSF标准还可以帮助医生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评分情况,医生可以选择手术切除、肿瘤消融、放疗、化疗等不同的治疗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在肝癌治疗中,UCSF标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开始使用UCSF标准来评估肝癌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UCSF标准将在未来的肝癌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更好的生存质量。
第二篇示例: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根据国际肝癌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Liver Cancer Studying Federation,简称ILCSF)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因肝癌而去世。
在肝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肝癌UCFS标准。
从肝细胞凋亡角度看内毒素在致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从肝细胞凋亡角度看内毒素在致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翁银标;敖平星;高洪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6(33)7
【摘要】细胞凋亡的发现及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人们得以从细胞凋亡的角度解释疾病的发生机制.无论是抗肝细胞凋亡有关的核转录因子κB和bcl-2,还是与促肝细胞凋亡有关的Fas/FasL系统和肿瘤坏死因子,在内毒素诱导的肝细胞凋亡中都起着一定作用.从凋亡的角度阐明内毒素致肝脏损伤的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内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由内毒素引起的相关疾病.
【总页数】3页(PG12-G14)
【作者】翁银标;敖平星;高洪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昆明,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4+4
【相关文献】
1.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内毒素血症在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J], 李泽信;王霄;薛会朝;刘江伟;张永久;冯德元
2.肠源性内毒素及其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J], 刘友生
3.β-arrestin2在内毒素诱导的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J], 蒋梦萍;禤婕滢;徐春;罗千江;尉秀清
4.内毒素血症中肝细胞凋亡与Caspase-3蛋白表达的关系及阳离子A拮抗保护作用的研究 [J], 高洪;屈常林;高利波;陈利平
5.内毒素血症时内皮素、内皮素受体活性变化及其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J], 刘宝华;陈惠孙;胡德耀;王代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3 . 757
肝 细胞 癌 ( eaoelI ac o , C 是 常 见 恶 性 肿 h ptcl a cri ma HC ) ur n
142 统计学处理 : 用 S S 1. .. 应 P S 0 0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所 有 数 据 以 ± s 示 , 均 数 比较 采 用 t 验 或 多 组 方 差 分 表 两 检
1 资 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 法
1 1 病 例 选 择 : C患 者 4 例 , 3 . HC 1 男 4例 , 7 , 龄 3 ~ 女 例 年 8 6 9岁 , 均 5 . 平 6 8岁 , 系本 院 肿瘤 外 科 接受 手 术 治 疗 的住 院 患
者 , 经病 理 确 诊 。病 理 分 级 采 用 E mo do 均 d n s n四级 法 , 中 : 其
系 。有 关 F sF s a/ aL系 统 对 H C细 胞 凋 亡 的 影 响 , C 目前 国 内 外 报 道 较 少 。笔 者通 过 检 测 HC C患 者 外 周 血 液 血 清 可 溶 性
2 结 果
2 1 4 例 HC . 1 C患 者 与 对 照 组 血 清 s a、F s 水 平 比 较 , F s s aL
1 4 方 法 .
1 4 1 血 清 s a、F s .. F ss aL水 平 测 定 :F s s aL 采 用 双 抗 体 s a 、F s 夹 心 E IA 法 成 批 检 测 , 别 将 复 溶 的 血 清 ( 免 反 复 冻 LS 分 避 溶 ) 标 准 品 、 控 、 白 对 照 等 , 双 平 衡 孔 进 行 , Bo 、 质 空 设 以 i -
12 标 本 采 集 和 处 理 : C患 者 术 前 、 后 2周 、 照 组 均 . HC 术 对
常规 空腹 静 脉 采 血 3ml以 15 0rmi 心 5mi, 离 血 , 0 / n离 n分
清置 一4 O℃ 低 温 冰 箱 保 存 待 测 。 13 试剂 和 仪 器 :F s s aL试 剂 盒 (Boc ne公 司 , . s a 、F s e isi c e 美 国) 酶 标 仪 ( i R d 司 , 国 ) , Bo a 公 - 美 。
维普资讯
西 医 科 学 报 J 0UR OFGUANG I NAL X DC ME I ALUNI R I 2 0 r 4( ) VE STY 0 7Ap ; ‘2 2 ’
J 0 NA
DI C
RSI
肝 细胞 癌 患 者血 清 可溶 性 F sF s a 、 aL变化 及 其监 测 价值
4. 1 7岁 。
2 2 4 例 HC 患 者 术 后 3 . 1 C 9例 血 清 s a 、F s F s s aL水 平 明 显
回升 , 2例 较 术 前 下 降 , 降 率 48 , 统 计 学 处 理 , 后 下 .8 经 术
较 术 前 有 显 著 差异 ( P< O O )见 表 2 .5 , 。 表 2 HC C组 治 疗 前 后 血 清 s a、F s F ss aL水 平 比 较 ( x± s )
析 , <O0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5
瘤 之一 , 死 亡 率 居 我 国 恶 性 肿 瘤 的 第 三 位 。近 年 来 研 究 表 其
明 , 织 内 部 细 胞 增 殖 和 凋 亡 的 平 衡 失 调 , 别 是 细 胞 凋 亡 组 特
过 程 的异 常 与 肿 瘤 发 生 、 展 、 移 等 生 物 学 行 为 有 密 切 关 发 转
见 表 1 。
F ss a ) 可 溶 性 F s配 体 (F s 水 平 , 探 讨 两 者 在 a (F s 、 a s aL) 以 HC 的病 理 机 制 及 其 诊 断 价 值 。 C
表 1 HC C组 与对 照组 血清 s a 、F s F ss aL水 平 比较 ( ± s )
I级 2例 , Ⅱ级 9 Ⅲ级 2 例 , 、 1 Ⅳ级 9例 , 前 未 进 行 抗 肿 瘤 术 治 疗 。肿 块 直 径 ≤ 5c 3例 , 5c 8例 ; 巴结 转 移 1 m 2 > m 1 淋 4
例 , 栓形成 1 ; 龄<3 癌 1例 年 0岁 9例 , 3 ≥ O岁 3 2例 。对 照 组 4 O例 , 健 康 体 检 者 , 3 为 男 4例 , 7例 , 龄 2 ~ 5 岁 , 均 女 年 6 1 平
葛益谋 杨 志革
南宁 500) 3 0 1
( 西 壮 族 自治 区 民 族 医 院 检 验 科 广
摘 要 目 的 : 讨 血 清 可 溶 性 F s s a) 可溶 性 F s 体 (F s ) 原 发 性 肝 细 胞 癌 的 诊 断 价 值 。 方 法 : 酶联 免 疫 吸 附 双抗 探 a (F s 、 a配 s aL 对 用 体 夹心 法 ( L s E IA)检 测 和 比较 分 析 4 1例原 发 性 肝 细胞 癌患 者 、O名 健 康 志 愿 者 血 清 s a 、F s 的 水 平 。结 果 : 发 性 肝 细 4 F ss aL 原 胞 癌 患 者 血 清 s a、F s F ss aL含 量低 于对 照组 , 者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1 。s a 、F s 水 平 与 肿 瘤 的 病 理 分 级 、 两 P . 0 ) F s s aL 淋 巴转 移 有 关 ( P< 0 0 ) 与 性 别 、 龄 、 瘤 大小 、 栓 形 成 与 否 无 关 ( .5 ; 年 肿 癌 P> O O ) . 5 。结 论 : a/ aL系 统 在 肝 癌 发 生 、 展 及 FsFs 发 转 归 扮 演 重 要 角 色 , 周 循 环 血 液 s a、F s 平 可 作 为肝 细 胞 癌 病 理 分 级 、 细胞 转 移 的辅 助 衡 量 指 标 之 一 。 外 F ss aL水 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