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人类认知研究的艺术观点和音乐教育的认知主义心理学基础提要本文追溯了哈佛零点计划及其重要成果多元智力理论的形成背景,分析了认知主义心理学视艺术为心灵活动及其作为课程和教学理论之基础的意义,提出了音乐教育的"形而上"观点。

关键词零点计划;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国际比较教育;认知主义心理学

零点计划:人类认知符号体系向艺术领域的拓展及其影响

1967年,由美国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发起,零点计划(Project Zero)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立项。在此之前,哲学界普遍认可和研究的对象,多限于人类的语言和逻辑符号。以艺术为代表的表情和传播体系并未受到哲学和心理学的普遍关注。古德曼认准了哲学和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和人类符号体系问题上的这一缺陷,在其论著《艺术的语言》(Languages of Art)中,提出有关人类运用各种主要符号体系的分类学。这套符号体系分类学描述的范围,涵盖了各门艺术的符号体系,包括音乐、诗歌、体态和视觉图形,以及各门艺术在符号化过程中人类心理赋予的特殊方式,其展示、表情、隐喻和意义的多元性等。

与日内瓦心理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十分相似,古德曼主要是从哲学尤其是认识论的范畴入手来阐释人类符号体系的。由于其研究对象是人的认识,由他发起的零点计划吸引了一大批心理学者和教育学者。他们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对其符号理论展开研讨。这个计划,又由于是符号理论在语言、数理逻辑之外的艺术领域的拓展,其研究重点,必然成为围绕艺术的概念学习和学习过程而展开的多学科研究。

哲学家使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把认识论的研究对象拓展到艺术领域,这一点,首先是心理学的一大进步。它为人类认知研究领域树立起一面艺术观点的旗帜。

零点计划的理论基点,是20世纪中期发展形成的认知主义心理学。其核心是认知--视艺术活动为人类的心灵活动。当然,这个计划也涉及到与认知相关的

其他心理现象,包括对艺术的构成细节的分析和注意,对艺术作品形态的敏感性等。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这个观点,艺术活动者必须能够在内部的心灵过程中,“读”、“写”艺术所含的特性符号,并建构这些符号体系;能够在内部的心灵过程中,认读音乐的多样风格,洞察诗歌、文学作品中隐喻的意义;能够使用经抽象的形式和色彩渲染人类的各种情绪;能够通过对不同音乐材料给予有意义的变形,创造各种情、景的形象。

到了70年代,零点计划在著名心理学家珀金斯和加德纳领导下,成为彻底的心理学研究项目。珀金斯领导的认知技能课题组,主要研究成人的知觉和认知潜能。加德纳领导的发展心理课题组,主要研究正常儿童和天才儿童在符号运用方面的发展特征。到了80年代,零点计划除持续心理学研究外,引进“研一发”(R-D,Research-Development)概念,转向艺术教育的研究和开发。大部分的专项课题涉及从学前到大学教育各阶段艺术教育的分析和应用。在此期间,零点计划的研究规模庞大,参与者逾百。研究成果对艺术和人文科学的多种领域做出显著的贡献。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著作之中:《艺术、思维和大脑》(Arts, Mind and Brain ,加德纳,1982);《艺术与认知》(The Arts and Cognition,珀金斯,1977);《哈佛零点计划总结报告》(Summary Report::Harvard Project Zero,古德曼,1972);《创造的世界》(Invented World,温纳,1982);《意义的形成》(The Making of Meanings,沃尔夫和加德纳,1988);《破碎的智慧》(The Shattered Mind,加德纳,1975);《单脑疾病后的艺术能力》(Artistry after Unilateral Disease,卡普兰和加德纳,1989)等。

上述各种研究,采用的方法基本有三种:其一,是对多种特定能力的横断实验研究;其二,是对儿童各种符号应用能力的早期发展的自然追踪研究;其三,相关的实验室研究。这些研究,不论是儿童发展的自然成长研究,还是赋加实验变量干预的实验研究,对艺术教育实践产生影响较为直接的如下述。

关于早期儿童的艺术潜能及其发展的关键期:一般来说,儿童心理发展在多数领域中,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善的。然而,在某些艺术领域,幼童的能力可达到惊人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儿童早期之后,艺术发展呈反U曲线,神经系统中认知表象能力的可塑性降低。这意味着,儿童的艺术发展存在一个关键期。

关于艺术发展的个性差异:根据经典的发展理论,儿童在某方面的认知能力能够预测其他方面的能力水平。但是,零点计划的研究发现,跨领域同步发展的相关较低。另外,心理学界一度认为的人脑各区域是在均潜质前提下承担各类能力的观点,也被神经心理学的新观点打上一个很重的问号。神经心理学倾向于认为,大脑的特定区域具备特定的认知焦点。这意味着,儿童在不同学术和艺术领域中,成就水平存在差异是正常的。

零点计划的成果对教育学、心理学和艺术教育在观念上最大的冲击,莫过于零点计划的领袖人物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见其著作《心智的结构:一种多元智力的理论》1983;《多元智力:实践中的理论》1993)。在此之前,人类智力,体现在智力的鉴定或说智力测验的建构观点上,有两种基本观点。其一,是G理论。G指General (一般的),这种观点是站在非具体和抽象的立场来看待人类智力的。与之相对的第二种观点是S(Specific,具体的)理论。顾名思义,这种观点从原子论的狭隘科学主义视角,把人类的整体智慧割裂为不可再分的,互不交叠或互不包容的心理对象元素,把元素测量的简单总加作为智力的象征指标。作为智力测量建构的观点基础,这两种观念无论孰优孰劣,都从不同视角为智力测验的实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它们从来没有涉及人类实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心理和行为。换言之,这类测验毕竟不完全具备真正的效度。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念和智力理论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他提出,应该把有关人类认知的多种研究综合成为一种具备神经生物学和文化学意义的形式。起初,他概括出由七种智力,即语言、逻辑与数理、音乐、空间信息、身体动觉、人际关系和自身认识构成的人类智力全貌。其后,又概括出一种自然能力,即人类处理自然和与自然交住的智力,使多元智力理论从"七智"增至"八智"。据称,加德纳最近又在概括人类的"存在"智力,对人类的存在方式赋于心理学的合理阐释。

从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推敲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使心理学向微观世界(神经生物学)和宏观世界(文化学)迈出了巨大的两极步伐。按照他本人的说法,多元智力理论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与视纸笔测验为唯一的智力测量评价形式相对抗,与广为认同的单纯智力信仰相对抗的思维方式。这样,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