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翻译的标准,过程及对译作的要求

合集下载

文学翻译的标准

文学翻译的标准

文学翻译的标准文学翻译作为一项重要的翻译形式,在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同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文学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著的内容和风格,同时也需要在传达作者思想的同时,为读者呈现出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表达。

下面将从准确性、语言美感和文化传达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学翻译的标准。

首先,文学翻译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著的内容和意图,将其精准地表达出来。

这不仅包括对文字的逐字逐句的翻译,更需要理解作者的用词、句式和语境,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保持对原著的尊重和敬畏,力求将原著的精髓和内涵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其次,语言美感是文学翻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语义的转换,更需要将原著的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传达给读者。

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准确性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流畅,尽可能地保留原著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恰当的词语选择和句式调整,使译文在保持忠实原著的前提下,呈现出与目标语言文学传统相契合的美感。

最后,文学翻译需要注重文化的传达。

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将这些文化元素传达给读者。

这不仅包括对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习语、典故等的恰当处理,更需要对原著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以便将这些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标语言的读者。

总之,文学翻译的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翻译者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注重语言美感和文化传达。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得到充分考虑和处理的情况下,翻译出的作品才能被认为是优秀的文学翻译。

希望翻译者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为文学翻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翻译实践报告总结 翻译实践报告范文3篇

翻译实践报告总结 翻译实践报告范文3篇

翻译实践报告总结翻译实践报告范文3篇当一个好的翻译不仅需要强大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验证。

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翻译实践报告总结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一起学习吧!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翻译实践报告总结1一. 实习目的:为了使自己更加深入了解英语在社会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内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在语言应用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为了更好地为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为了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实习,还应了解英语在外贸,及涉外和服务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和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热爱专业,献身国家建设的思想。

我们使用相关专业课教材,及实习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通过参与一个完整的笔译过程(资料,情报翻译)或口译过程(涉外接待,贸易谈判等), 使自己掌握和提高熟练使用英语的技能。

实习单位的介绍:翻译公司是本市的一家经工商局审批注册的专为国内外各机构和个人提供专业翻译服务的企业。

拥有各行业的专业翻译人员、高级审译顾问、外籍专家、审译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组成的优秀工作团队。

本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本着“团结拼搏,勇创一流”的精神,恪守“追求卓越挑战极限”的原则,积极为焦作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公司长期对外承接的翻译服务有:英、日、法、俄、德、韩、蒙、越南、阿拉伯、西班牙、意大利,等近40种语种与汉语不同形式的笔译,陪同口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等业务。

涉及机械、化工、汽车、金融、文学等各个领域。

我们实行的是“翻译—副译审—总译审”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合理的翻译运作流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独特的译员审核标准以及完善的跟踪回访服务是我们优质翻译的保证。

我们始终信守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

秉承“竭诚为客户服务”的宗旨,用我们的辛勤工作换来沟通无限和您的微笑。

二.翻译过程的基本环节与具体要求(一)实际翻译程序可以归纳如下:1.快速翻译,侧重文体。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一、翻译的标准1.清代翻译家严复1895年在其《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

2.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译文取明深意,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文本。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4.在严复的翻译标准里,“信”就是译文意义“不倍原文”。

为了能“达”,译者应“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至于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为了求“雅”,严复主张“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反对“用近世利俗文字”。

在严复看来,“信”、“达”、“雅”三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达”是为了“信”、“雅”是为了“达”。

5. “信”就是忠实原文。

忠实原文的前提是读懂原文;此外还要让读者通过你的译文去理解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如果你的译文人家看了如在云里雾里,半天不知所云,那么人们就不知道原作者在说些什么。

6.”达”就是通顺。

“达”不仅要语法正确,最重要的是要看语感。

凡是符合中国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中文;同样,凡是符合说英语的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英文。

(如译文过分拘泥于原文就不会达到“达”的要求。

)7.”雅”即是“美”。

翻译中对“雅”的追求就应表现为努力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来表现原文的风格。

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把翻译标准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

这翻译的三重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之难”大体上是正相比符的。

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至于翻译与艺术文(诗文戏曲)的关系,当然不是“雅”字所能包括。

但为叫起来方便起见,就以极典雅的“信、达、雅”三字包括这三方面,也无不可。

但是我们须记得所以求“信达雅”的道理,却不是如是的简单。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流方式,旨在将一种语言的信息准确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

翻译的标准取决于不同的因素,如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读者的需求以及翻译目的和用途等。

以下是翻译过程中常被认可的标准:
1. 准确性:翻译应尽可能地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翻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并使用合适的词汇、语法和句式来传达正确的信息。

2. 一致性:翻译中的一致性是指在整个文本中使用统一的术语和翻译风格,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翻译结果。

3. 流畅性:翻译应以流畅的语言表达信息,使读者能够顺利阅读翻译文本,而不会感到困惑或疑惑。

4. 信任度:翻译要保持原文的作者意图和原始风格,并尽量避免对原作进行自由演绎或改变。

5. 目标语言适应性:翻译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文化特点,以确保翻译结果能够被目标读者准确理解和接受。

6. 当地化:翻译应考虑目标文化的情境和特点,尽可能地使翻译结果适应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环境。

7. 翻译者的专业素养:翻译者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并了解翻译理论和方法,以确保能够完成高质量的翻译工作。

总之,翻译的标准是以准确传达信息为基础,同时兼顾流畅性、一致性、信任度以及目标语言适应性和当地化。

翻译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工具,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并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翻译的定义

翻译的定义

1.翻译的定义1980年,我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在《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绪论中,从语言学的角度为翻译下了这样的定义:“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冯庆华先生在《实用翻译教程》一书中则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双重角度界定了翻译的本质:“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

”2. 翻译的标准我国比较系统全面论述翻译标准的是清末著名翻译家严复,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易日:“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这三条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一百多年来,中国译界虽然对它的褒贬一直未断,特别是对其中的“雅”字多有异议,因而试图提出一些新的说法,如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的标准,刘重德提出“信达切”的标准,许渊冲提出“信达优”的标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说法能够替代“信达雅”,为大家所接受。

钱钟书先生于1964年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化境”说。

他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十七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二--翻译的基本问题xzb

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二--翻译的基本问题xzb
翻译标准中首要问题。它对原作的风格、内容、语言应有全面的照顾。 在翻译中,忠实与通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 裂。 忠实是翻译的首要问题,因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翻译中要首先解决好。 通顺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第二位的,但在实践中决不可只顾忠实而忽视了通 顺,二者必须“统筹兼顾”。 首先,要正确处理忠实于通顺的关系。 第二,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三,要正确处理克己意识和创造意识的关系。
又是检验翻译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科学的翻译理论是前人翻译 实践的总结,掌握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因此,我 们既要重视翻译实践,又不可忽视翻译理论。
2)翻译活动的范围很广,种类很多。按涉及到的语言来分,有 本族语译成外语和外语译成本族语两种;按工作方式来分,有口 译和笔译两种;按翻译材料来分,有科技材料的翻译,文学作品 的翻译,政论作品的翻译及其应用文的翻译;按处理方式来分, 有全译、摘译和编译。不同类型的翻译有着不同的要求,学习时 应注意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搞好翻译,大量的翻译实践是根本前 提,必须亲自动手,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自己的经验。更要借鉴 别人总结出的、经实践经验是正确的翻译理论,从中受到启迪。
正:小伙子慷慨解囊。
2. 风格的理解 A: how much did you suffer?你吃了多少苦? B: plenty 一言难尽 “I didn’t mean any particular harm, but so long as rebukes are going, I might say it wasn’t quite your affair to jump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e couldn’t change any note that you might happen to be carrying around. On the contrary, we can.” “我可没有什么恶意,可是你要开口教训人的话,那我倒要告诉你, 像你这样凭空武断,认为我们找不开你身边可能带着的什么大钞 票,那未免是瞎操心。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第二章-翻译的原则,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

第二章-翻译的原则,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

to gild the lily
画蛇添足
锦上添花
to call the names 点名
辱骂、谩骂
to eat one’s words 收回前言、认错道歉
食言
to pull one’s leg 拉后腿
取笑、戏弄
A good translator should be good at analyzing the style of writing
5、 了解背景知识
• 在很多情况下,译者尽管能够顺利 地辨析句子结构,认清语法关系, 但仍然不能准确透彻地理解原文内 容。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译者缺 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一定的专 业知识,因而无法确切地理解原文 中的某些词语,致使译文出现错误, 令读者不知所云。
South Africa leopard-spot policy came under fierce black fire …
的主要目的或最重要的方面。
游Har戏d w的ork名is称the是na控me制of 人the口gam。e if you want 问to s题ucc的ee关d in键bu在sin于ess控. 制人口。
• 理解英语习语时,还有一点值得 注意。英语中有些习语表面上看 来同汉语中的某些说法十分相似, 但意义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 异。因此,翻译时要高度警惕这 类“假朋友”(false friends), 切忌望文生义、不求甚解造成误 译。
* 翻译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 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 过程。 -Peter Newmark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 对翻译的定义:
*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英语翻译理论

英语翻译理论

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

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

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

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翻译的标准所谓翻译标准,亦曰翻译原则,即指导翻译实践、评价译文质量的尺度。

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建立科学的翻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严复的三字标准中国清末思想家严复的三字标准“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说:“译事之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后来一般就把“信、达、雅”当作翻译的标准。

用今天的话来说,“信”就是忠实准确,“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字古雅。

严复的“信、达、雅”被公认为翻译标准,其影响深远。

它对商务英语的翻译同样指导作用,商务英语要求语言严谨、准确就要做到“信”,同时在“信”的基础上追求“达、雅”。

严复的三字标准在中国翻译界讨论翻译标准时,几乎无不提及。

正是在三字标准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和翻译家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翻译研究和实践。

翻译准则及对译者的要求

翻译准则及对译者的要求

翻译准则及对译者的要求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主要任务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化内涵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本文就文化翻译的概念及其对译者的要求及原则实行了论述,指出译者要有文化意识并能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翻译过程中本着文化交流的原则,要优先采用异化策略。

翻译曾一度被看作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者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交流行为,即它不但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因为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实行的,它总是涉及到特定的文化。

其主要任务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化内涵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中去,译文忠实与否取决于译者对两种语言及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的细微差别的掌握水准。

作为翻译的媒介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描写和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语言,文化就无法传承;另一方面,文化也影响和塑造着语言,“夫唱妇随”和“妇人之见”这些词语反映了历史上汉文化中妇女地位的卑微。

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文学翻译与文化的密切相关性。

一、文化因素要求译者要有文化意识众所周知,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的功能之一是促动文化交流,使人们通过译文了解他民族文化。

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掌握两种语言,还要熟知两种文化,才能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

王佐良教授曾断言,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也就搞不好翻译,所以,译者必须具备文化意识。

译者要深入了解使用源语和目的语的人民的过去和现在,即详细了解他们的历史地理,哲学思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点,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等,并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敏感性,避免文化内涵的误译或缺失。

二、译者对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应持平等态度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对于不同文化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

任何文化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产生、发展、高潮和衰落这几个时期,任何文化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所以,文化间的交流也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这种尊重是对源语文化和作者的创造活动的尊重。

英汉翻译绪论

英汉翻译绪论
3. It was Friday *and soon they'd go out and get drunk. 星期五发薪日到了,他们马上就要上街去喝得酩酊
大醉。 *星期五[Friday]为英国的发薪日。如不解释,译
入语读者就不会明白英国人为什么要在这一天上街去大 吃大喝。
3.翻译的过程
• 1)(准确)理解(语言现象、逻辑关系、原文所指涉 的事物),要求译者进入细致地进行语法分析、语 义分析、语体分析和语篇分析。
1.That’s all Greeks to me.
2.If you see any green in his eye, you are wrong.
3.Today I welcomed the opportunity of exchanging views with the leaders of Chinese Government about the world scene.
Translation implies the rendering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of something written or spoken.
Eugene A. Nida: Translating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
《辞源》:用一种语言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
4. Last night 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to market. 5.When John was talking about the affairs, we smelled
a rat..6.He bent solely upon profit.7. If we want your cents, we’ll ask for it.

翻译标准

翻译标准

翻译标准中外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曾经就翻译的原则与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的经典:1.严复的“信、达、雅”1898年,清代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Evolution and Ethics)中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政治目的就是用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反对顽固派的保守思想,向国人敲响祖国危亡的警钟。

“信”主要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达”指语言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雅”就是要使译文流畅,有文采。

2.傅雷的求“神似”而非“形似”傅雷在1951年9月撰写的《<高老头>重译本序》一文中提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他在1963年1月致罗新璋的复信中又再次提到:“愚对译事实看法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

”傅雷在此以自己深厚的文艺素养和长期的译事经验,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将中国古典美学运用于翻译理论,借助绘画和诗文领域里的“形神论”来探讨文学翻译的艺术问题,将译论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其独到之处就在于“把文学翻译纳入文艺美学的范畴,把翻译活动提高到审美的高度来认识”。

傅雷是“神似说”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什么是“神似”?《中国翻译词典》认为,翻译上的“‘形似’,一般理解为保留原文的形式,具体说,如保留原文的体裁、句型、句构和修辞手段等”。

“‘神韵’(神似)一词,似指译文要惟妙惟肖地再现原文中的颇具神采的意象和韵味无穷的语句”。

总之,从字面上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即“形似”;从内涵上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即“神似”。

对傅雷颇有研究的罗新璋先生对“神似”阐述得更为具体,他说:“神似,也即传神,顾名思义,就是传原文的精神,透过字面,把字里行间的意蕴曲达以出。

……各种文字各有特色,有许多难以互译的地方,而翻译决不是直线似的字当句对,而是多层次的传神达意。

”由此可见,“形”是“原文语言形式的美”,即语言美的“表素现象”是由原语语言的词汇、语法、文体与修辞构成的语言结构的美,可以通过直观看到,是显性的东西;“神”是“文章气质方面的美”,即语言美的“非表素现象”,是原作者所表达的“意在言外却又是无处不在的神思、气度”,是高层次的、深度的审美体会活动,看不见但能感觉到,是“隐性”的东西。

翻译过程中词语选择的标准与方法

翻译过程中词语选择的标准与方法

翻译过程中词语选择的标准与方法
翻译是把一种语料从原语言转换为目标语言的过程,该过程可能涉
及多种语言以及文化的因素,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合
适的词语。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翻译过程中词语选择的标准与方法:
一、词语选择的标准
1. 意义准确
翻译过程中应该恪守核心原则,即使用精准而准确的词语,展示原文
的意义和句子结构,以保证信息传达的完整性。

2. 文化准确
翻译过程中,词语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因此在选择词语时应当十分
谨慎,不能就义陋实之,防止因文化的差异引起不必要的混淆和冲突。

3. 合乎语言习惯
翻译时应当遵循当地语言习惯,使文章易于理解,表达准确、自然,
并且与目标语言表达地道熟悉。

4. 避免歧义
语言中有许多双关语、成语都有可能产生歧义,因此,翻译时应避免
使用歧义词语,以免产生混乱。

二、词语选择的方法
1. 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筛选
翻译时,可以根据原文语境来搜索和筛选合适的表达,从而准确地传
达原文信息,避免误解。

2. 借助翻译软件
现如今有许多优秀的翻译软件,翻译者可以把原文直接粘贴在这些软
件上,快速获得相应的翻译结果,但也要注意翻译软件可能不足以完
全传达原文中的复杂意义,因此,一定要再做进一步的翻译审查工作。

3. 查阅字典与术语表
在选择翻译词语时,有时需要查阅一些专业字典或术语表,尤其对于
技术名词,就更需要根据原文中的定义精准地把握词义,确保翻译准确。

总之,作为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词语的准确性和合乎情理,
切勿滥用词语,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信息传达。

英语翻译标准

英语翻译标准

英语翻译标准英语翻译标准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以确保译文准确、流畅、符合语言习惯并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进行英语翻译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以保证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下面将从准确性、流畅性和符合语言习惯性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翻译的标准。

首先,准确性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包括对原文语义、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准确把握,以及对专业术语和行业背景的准确理解。

译文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翻译质量,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确保译文能够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其次,流畅性也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

译文的流畅性指的是译文在语言表达上的通顺和自然度。

译者需要注意句子的连接和过渡,避免译文中出现生硬、拗口或不通顺的表达。

同时,译文的语言风格也需要与原文相符合,保持一致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特色。

流畅的译文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译文内容。

最后,符合语言习惯性也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避免直译和生搬硬套。

译文需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具地道性和可读性。

同时,译者还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避免出现与目标读者文化背景不符合的表达,确保译文能够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

总之,英语翻译标准是确保译文质量和准确性的重要依据。

准确性、流畅性和符合语言习惯性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标准,以确保译文能够准确、流畅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并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只有遵循这些标准,才能够产出高质量的英语译文。

实用翻译技巧:翻译的过程

实用翻译技巧:翻译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是理解和表达的有机结合。
1、翻译的关键在于对原文的理解,要真正理 解原文,译者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相关 专业背景知识,并熟知英汉两种文化知识, 否则译者就the Real Thing.(美国可 口可乐广告)
不能打败真正的商品。
四、翻译的标准
• 翻译的标准就是衡量翻译质量的尺度。 • 19世纪末,严复提出的“信达雅”。
faithfulness, smoothness, elegance • 到鲁迅提出的“信与顺”,一直到现在翻译
界普遍接受的“忠实与通顺”,是一脉相承 的。
• 文学作品:文字修养细腻、优美、手法灵活。 • 科技文章:简明、术语性强。 • 应用文:格式较固定,有自己的常用句型和用词方法。 它的原则精神是注重“7C”。即: • ①completeness(完整) • ②clearness (清楚) • ③concreteness(具体) • ④conciseness (简洁) • ⑤courtesy (礼貌) • ⑥correctness (正确) • ⑦consideration(体谅)
• 现任行政人员在作风上与前任大不相同。
• 上面讲的翻译过程,同样适用于汉译英。但 由于两种语言上的差异,汉译英的步骤是:
• ①首先弄清汉语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弄 清翻译要求;
• ②确定该用什么英语句型来翻译; • ③确定关键词的译法; • ④检查译文英语句子是否符合英语语法; • ⑤检查拼写和标点符号。
挡不住的诱惑!
后者简单明了地把原文的真正含义表达了 出来,从而达到打动消费者的目的。
• 2、表达阶段就是译者把自己从原文所理解 的内容用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
• 表达的好坏主要取决与对原文的理解深度 和对译文语言的修养程度,在理解的基础上 ,用贴切的语言进行表达。

2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及过程

2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及过程

4.灵活
• 要使用灵活的翻译策略、翻译思路和翻译 方法。 • 在处理英汉两种语言以及国际和汉语商务 文化时,要灵活机动地在译文中予以对应 在翻译过程中要善于从不同视角去观察、 审视、切入并最终解决翻译问题。
--We continue to make essential investments in our drive for more competitive products and services, delivered on shorter cycles. 译文一:寻求于更短时间内推出更具竞争力产品和 服务的驱使之下,我们持续进行重要的投资。 译文二:由于一心想着要提供周期更短、竞争力更 强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就不断进行着各种基础的 投资。
二、翻译的标准
• 商务活动直接涉及交易双方的经济利益。任何 一方都想从谈判、合同、协议及随后的交易中 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商务文体又涉及双方的权 利和义务, 双方在言辞中要尽可能地礼貌客气。 基于这些原因, 商务体裁的文章、资料无论从措 辞、结构及行文方式上都格外严谨和正式。对 于这种情况, 译者应忠实地模拟原作内容及原文 的语气和文体, 从而避免产生歧义现象, 避免由 于措辞不严谨而引起贸易纠纷。
( 一) 术语规范 术语规范是初探商务英语翻译者首先要关注的问题。由于商务英语 翻译涉及到经济、贸易、法律等多个方面, 而每一个领域都会有 其独特的术语表达, 跨行业者难以理解。在翻译过程中, 更应倍加 注意。对于无法理解的术语, 不能想当然地进行翻译, 而是要查找 资料或是咨询相关行业内人士, 避免出现“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之结果。比如说贸易谈判中最常见的offer 和counteroffer 这两个 单词就不能按照字面常规意思翻译成“提供”和“反提供”, 而 应翻译成“报盘”和“还盘”。如: We are in receipt of your fax reminder dated today . The remittance from our bank to yours was made yesterday and you should be able to confirm receipt in your account today. 译文: 我们已收到贵方今日的传真催款单。汇款已于昨日由我方银 行汇给贵方银行, 贵方确定能在今日贵方的帐户上收到汇款。 如果不知道行业表达, 译者很容易把reminder 翻译成提醒者, 让ange is the core concept of marketing. For an exchange to take place, several conditions must be satisfied. Of course, at least two parties must participate, and each must have something of value to the other. Each party also must want to deal with the other party and each must be free to accept or reject the other’s offer. Finally, each party must be able to communicate and deliver.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一、翻译的标准1.清代翻译家严复1895年在其《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

2.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译文取明深意,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文本。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4.在严复的翻译标准里,“信"就是译文意义“不倍原文"。

为了能“达”,译者应“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至于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为了求“雅”,严复主张“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反对“用近世利俗文字”。

在严复看来,“信”、“达”、“雅”三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达"是为了“信”、“雅”是为了“达”。

5. “信”就是忠实原文.忠实原文的前提是读懂原文;此外还要让读者通过你的译文去理解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如果你的译文人家看了如在云里雾里,半天不知所云,那么人们就不知道原作者在说些什么。

6.”达”就是通顺。

“达"不仅要语法正确,最重要的是要看语感。

凡是符合中国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中文;同样,凡是符合说英语的人说话行文感觉的,就是通畅的英文。

(如译文过分拘泥于原文就不会达到“达”的要求。

)7。

”雅”即是“美”.翻译中对“雅”的追求就应表现为努力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来表现原文的风格。

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把翻译标准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

这翻译的三重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之难"大体上是正相比符的。

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至于翻译与艺术文(诗文戏曲)的关系,当然不是“雅”字所能包括。

但为叫起来方便起见,就以极典雅的“信、达、雅”三字包括这三方面,也无不可。

英语翻译标准

英语翻译标准

英语翻译标准英语翻译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此,为了确保翻译质量,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文将就英语翻译标准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翻译工作。

首先,准确性是英语翻译的首要标准。

翻译人员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包括对词语、句子甚至段落的准确理解和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原文的语境和语气,尽量做到忠实于原文的意思,避免出现歧义或误导性的翻译。

其次,流畅性也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

翻译不仅要准确,还要通顺自然,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句子的连贯性和语言的流畅性,避免生硬、生涩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此外,文化因素也是英语翻译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标准。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会对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产生影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原文所处的文化环境,尽量做到不脱离原文的文化内涵,避免产生文化冲突或不当的表达。

另外,专业性和规范性也是英语翻译的标准之一。

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涉及专业领域的翻译时,需要对相关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规则,比如遵循语法规则、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总的来说,英语翻译标准涉及到准确性、流畅性、文化因素、专业性和规范性等多个方面。

在翻译工作中,我们需要全面考虑这些标准,确保翻译质量,提高翻译水平,更好地为国际交流服务。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在英语翻译工作中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全昌波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原则、方法。

2、运用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与内容:下面我们以高中教材课文片断为范例,一起来学习理解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文言文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忠实、通顺、美好)。

▲信,即“忠信、忠实”,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注意通假字,注意偏义复词,注意一词多义,最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文言文词语的释译要做到“信”,一是要根据语境加以推敲,使词语的解释恰切入理;二是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寻求释译的依据。

信的要求是考试起码要求,平时在做题时要注意“采分字词”。

▲达,即“通顺、流畅”,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把简要的语句中省略的字眼补出来,而后译。

二是要把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使之翻译起来“顺溜”。

三、对于某些文言语句的翻译须用“被字句”、“把字眼”来译。

达的要求是考试的另一要求,平时我们做题后,要读一下自己译出来的句子,看是不是病句,句子通了没有。

首先要力求自己译的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

▲雅,即“优雅、美好”,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这也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文言文翻译既要做到“信”,“达”,又要保持原文的文辞美,音韵美,即做到“雅”。

例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

《谏太宗十思疏》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八字: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基本要求

翻译的基本要求

翻译的基本要求————————————————————————————————作者:————————————————————————————————日期:翻译的基本要求第一讲:翻译的基本要求、原理、理解与表达、可读性1. 翻译的基本要求(一)透彻理解英文意思下面的例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有不同的含义:例1. It’s getting hot in here.如直译:这里热起来了。

如作为语用含义,可译为:请求某人打开门窗。

如作为反语:抱怨这地方太热。

如作为比喻:指争论在升级,吵闹激烈起来了。

语用含义不是揭示人们说了些什么,而是告诉人们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语用学中语境在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语用含义往往比词语本身所具备的意义更为重要。

这种翻译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等效翻译。

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准确理解原文的内涵,那么译者就要根据原著所提供的语境依从读者的文化习俗,在忠实原著的前提下将原作化为读者乐于接受的译文形式即可。

在实际操作中,“意译法”是常用的手法。

所谓意译(free translation),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解构打破和重组,尔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解构,“意译法”的核心是灵活变通。

为了追求全面的、整体的和真正的意义等效和功能相当,通过打破原文架构的方法,以便寻找最佳表达。

吕叔湘先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

原文如下:例2. She knew I knew and she knew if she got funny I’d either ruin the romance or make her marry him, so she was very friendly.误译:她很了解我,我很了解她;要是她遭遇困难,我的牺牲我们的浪漫,让她同他结婚,因为她待我太好了。

[译文]她知道我知道她和他的事,她也明白她要是跟我过不去,破坏或成全他们全在我的一念之间,所以她对我很客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修 改 译 错 的 和 不 妥 的 句子、 句子、词组和词 • 4)拒绝冷僻罕见的词汇 , 拒绝冷僻罕见的词汇, 拒绝冷僻罕见的词汇 力求译文段落、 力求译文段落 、 标点符 号正确无误 • 5) 校 核 两 遍 ( 一 ) 内 容 简介( 简介(二)润饰文字
•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 since I lived in Shanghai. •自从我住在上海以 自从我住在上海以 来 , 彼此就一直没 见过面。 见过面。
•A. 先浏览全文 , 了 . 先浏览全文, 解内容大意 •the Milky Way
• B. 再细读全文, 对复杂 . 再细读全文 , 的句子做适当的语法分析, 的句子做适当的语法分析 , 弄清句法结构 • 如果是主从复合句 , 首先 如果是主从复合句, 应找出主句及其主语和谓 然后找出从句, 语 , 然后找出从句 , 弄清 主句和从句的关系。 主句和从句的关系。
•(2)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 (3)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A.F. Tytl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1791)
• John is now with his parents in NewYork City; it is already three years since he was a bandmaster( 乐队指 ( 挥). • Since从句中的过去式联系动 从句中的过去式联系动 词 was/were是指一种状态的 是指一种状态的 结束。 结束。

20世纪 年代,我国文学翻 世纪30年代 世纪 年代, 译界曾经有过一场激烈的争 论。一方认为准确比文学的 顺畅更重要,提出了“ 顺畅更重要,提出了“宁信 而不顺”的观点; 而不顺”的观点;另一方则 认为文学的顺畅更重要, 认为文学的顺畅更重要,所 以针锋相对地表明了“ 以针锋相对地表明了“宁顺 而不信”的立场。 而不信”的立场。
• C. 结合上下文 , 理解逻 . 结合上下文, 辑关系, 辑关系,推敲词义 • 理解一个词 、 一个词组或 理解一个词、 一个句子的意义, 一个句子的意义 , 除语法 分析外, 分析外 , 更重要的是要结 合上下文, 合上下文 , 根据逻辑推理 来决定正确的译法。 来决定正确的译法。
• It is good for him to do that • A.这样做对他有好处 这样做对他有好处 • B.他这样做是件好事 他这样做是件好事
1 . 英语中有些专有名
词构成的短语,都可 能有一定的来历或有 趣的故事,但现在已 失去了其本意。因此, 不可照字面意思直译。
•American beauty American • “四季开花的红蔷薇” 四季开花的红蔷薇” 四季开花的红蔷薇 •British warm British • “双排纽扣的大衣 双排纽扣的大衣 •China town China • “外国城市里中国人居住区” 外国城市里中国人居住区” 外国城市里中国人居住区
• 2. You’re more of a scholar than he is, but you’ve got less common sense. • 误 : 你比他更多的是一个学 但你有更少的常识。 者,但你有更少的常识。 • 正 : 作为一个学者你在他之 就常识而论则你不如他。 上 , 就常识而论则你不如他 。
第二章
翻译的标准、过程 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一节:翻译的标准 第二节:翻译的过程 第三节:翻译之大忌 第四节:翻译与外文
学习
•一、翻译及其任务、 一 翻译及其任务、 性质和种类 •二、翻译标准 二 •三、文本的类型与翻 三 译标准
1、翻译 2、性质 3、任务 3 4、种类
•翻译是指用一种语言中 的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 语言中的语言符号,是 指从语义和文体风格上, 在译文语言中采用最接 近而又自然的同义语再 现原文信息。
•Translation: essentially, is the faithful representative,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性质 : 翻译是一种 性质: 性质 融理论、技能、艺 术于一体的语言实 践活动。 践活动。
•3.任务: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3.任务: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3.任务 它涉及两种语言与各种知识, 它涉及两种语言与各种知识, 它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 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 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 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 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翻译 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 流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手段。 流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手段。
•翻译属于交叉学科,它 翻译属于交叉学科, 翻译属于交叉学科 与语言学、符号学、 与语言学、符号学、修 辞学、心理学、 辞学、心理学、人类学 等有密切关系。 等有密切关系。它正在 发展成为一个自成体系 的独立学科――翻译学。 ――翻译学 的独立学科――翻译学
翻译是一种艺术, 翻译是一种艺术,而非科学
•3.“具体标准又有 . 主标准和次标准的区 别。” •4.“多元翻译标准 . 是互补的。 是互补的。”
•I.理解 理解 •II.表达 表达 •III.校核 校核
• I. 理解阶段 • 透彻理解原文是准确表 达的前提。 理解原文, 达的前提 。 理解原文 , 必须从整体出发, 必须从整体出发 , 从上 下文的关系中探求一词 一句的正确含义。 一句的正确含义。
• 所谓的“顺”指译文语言 所谓的“ 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避免逐字死译,生搬硬套, 避免逐字死译,生搬硬套, 使不懂汉语的读者也能看 即所谓的“ 懂,即所谓的“保存着原 作的风姿。” 作的风姿。
• 辜正坤教授在全国首 辜正坤教授在全国首 届翻译理论研讨会上 提出了“ 提出了“翻译标准多 元互补论” 元互补论”,在翻译 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1.“翻译标准 . 是多元的而非一 元的。 元的。”
• 2.“翻译标准既是多元的, . 翻译标准既是多元的, 又是一个有机的然而变动 的标准系统。 的标准系统。在这个系统 中,最高标准是最佳近似 度。最佳近似度是一个形 同虚设的抽象标准, 同虚设的抽象标准,真正 有实际意义的是一大群具 体标准。 体标准。”
翻译的种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划分
• 1)从出发语和归宿 语的角度来看, 语的角度来看,翻 译可分为本族语译 为外语, 为外语,外语译为 本族语。 本族语。 • 2)从翻译的手段来 可分为口译、 看,可分为口译、 笔译和机器翻译。 笔译和机器翻译。
• 3) 从翻译的内 容来看, 容来看 , 可分 为文学翻译、 为文学翻译 、 政治翻译、 政治翻译 、 科 技翻译和事务 性函电翻译。 性函电翻译。
• 翻译标准:所谓翻译标准, 亦曰翻译原则,即指导 翻译实践,评价译文质 量的尺度。翻译标准的 确立,对于建立科学的 翻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 的意义。
•(一)泰特勒的三原则
与严复的三字标准 •(二)鲁迅的“信与顺” 鲁迅的“信与顺” 翻译标准 •( 三 ) 翻译标准多元互 补论
• (1)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顾两面, 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 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 且Hale Waihona Puke 亭杂文集: 姿。”(《且介亭杂文集:
“题未定”草 <一至三 题未定” 一至三 >》) 》
• 所谓的“信”是忠实于原 所谓的“ 文的内容,包括思想、 文的内容,包括思想、感 风格等, 情、风格等,即把原文完 整而准确地表达于译文中, 整而准确地表达于译文中, 对原文内容尽可能不增不 减,即“重视于原作的内 容。”
1、艺术是表现 个性,因人而异; 个性,因人而异; 艺术创作, 2、艺术创作, 千差万别, 千差万别,各具 特色。 特色。 同一题材, 3、同一题材, 同一内容, 同一内容,每个 人的表现方法也 各不相同。 各不相同。
1、科学表现共 不容变动; 性,不容变动; 科学研究, 2、科学研究, 按照一定的规律, 按照一定的规律, 遵循一定的方法, 遵循一定的方法, 方法 不论任何人, 不论任何人,得 出的结论完全相 同。
•3. 听到这话) 他(听到这话) 心里一跳, 心里一跳 , 脸色也变 了。 •At this his heart missed a beat and he became pale.
• Ruth was upsetting the other children, so I showed her the door. • …….我把门指给她看 我把门指给她看 • …….我把她带到门口 我把她带到门口 • …….我就把她撵了出去 我就把她撵了出去
•50年代傅雷在《‹高 年代傅雷在 高 年代傅雷 老头›重译本序》中 老头 重译本序》 重译本序 提出了“ 提出了“所求的不 在形似而在神似” 在形似而在神似” 的重要观点( 的重要观点(神似 论)
• 60年代初,钱钟书在《林纾 年代初, 年代初 钱钟书在 的翻译》中提出了“ 的翻译》中提出了“化境 他认为: 论”。他认为:“把作品一 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 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 即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 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 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 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 算得入于化境。 化境说) 算得入于化境。” (化境说 化境说
• 刘重德修正了严复“信、 刘重德修正了严复 修正了严复“ 的翻译标准, 达、雅”的翻译标准,提 出了“ 出了“信、达、切”的观 所谓“ 就是: 点,所谓“切”就是: 实事求是,酌情处理, “实事求是,酌情处理, 恰如其分,切合原文风 恰如其分,切合原文风 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