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重点总结题目
微生物问答题重点总结
微生物问答题第1、2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1.1.试比试比试比较较G +菌与G -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表一2.2.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1)与染色有关:G +菌的细胞壁致密、肽聚糖厚,脂含量低,酒精不容易透入;G -菌的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脂含量极高,酒精容易透入。
细胞内结合染液中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容易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2)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主要结构基础是肽聚糖。
G +菌的细胞壁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青霉素可抑制肽聚糖四肽侧链与甘氨酸5联桥之间的联结,而干扰肽聚糖的合成;溶菌酶杀菌机理是水解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
G -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少,有外膜保护,对化学药物有抵抗力,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低,青霉素作用效果差。
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G -菌的细胞壁含有磷酸脂多糖(LPS),其中的脂类A 是其主要毒性成分。
4)与抗原性有关:G -菌细胞壁磷酸脂多糖(LPS)中的特异性多糖具有抗原性,属于O 抗原,依其可对细菌进行分群、分型。
3.3.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a 荚膜:是细菌的毒力因素,对干燥和其它因素有抵抗力,同时对溶菌酶、补体等杀菌素有抗性,其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别细菌。
b 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其功能主要是运动,具有抗原性,可依此2点对细菌进行鉴别(鞭毛数目、位置和动力)。
c 菌毛:普通菌毛:有致病作用,主要是与黏膜细胞粘附,如淋球菌;性菌毛:在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如R 质粒。
d 芽胞:使细菌具有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抵抗力;临床上依芽胞的有无作为灭菌、杀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根据芽胞大小、位置和数目鉴别细菌。
4.4.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微生物知识点总结(含例题)
专题: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是指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
2细菌菌落特征:比较(),表面();真菌菌落:比细菌菌落(),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不同的种类。
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4细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
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乳酸菌需要无氧条件。
例题1在探究“洗手对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活动中,有“用手在培养基上轻轻按压”的步骤,这属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A.制作培养基 B.消毒 C.接种 D.培养变式1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培养基的制作配方不正确的是()A. 牛肉汁与琼脂混合B. 牛奶与琼脂混合C. 土壤浸出液与琼脂混合D. 蒸馏水与琼脂混合第二节细菌1细菌的发现:十七世纪,荷兰人()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
微生物学之父:法国()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了肉汤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
例题2适合保存鲜牛奶的方法是()A.腌制法B.脱水法C.巴氏消毒法 D.熏制法2细菌的形态结构:十分微小,外部形态大致分为:()。
按形状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都是单细胞的,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的有鞭毛3细菌的生活:异养。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例题3下列生物中,为单细胞生物且细胞内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A.霉菌B.酵母菌C.细菌D.病毒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变式3大量细菌可使食品迅速腐烂,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时间不腐烂,是因为冰箱中()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D.细菌都冻死了4细菌的生殖:()有的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例题4、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B.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细菌依靠芽孢进行繁殖第三节真菌1.真菌的种类:有单细胞的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有大型的蘑菇,也有小的2.结构:酵母菌: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液泡等青霉:菌体由许多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微生物试题库及答案大总结
微生物试题库及答案大总结第一章习题绪论一、填空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2、1347年的一场由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的同时也来来。
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3、2003 年SARS 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病毒、朊病毒);具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__ ___商人__ ___。
6、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___ 的____,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_、____和__ ___。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详细地记载了制8、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__ __国的_____ ____,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___和__ ____。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 3 大类微生物主要是、及。
二、选择题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1)鼠疫(2)天花(3)艾滋病(AIDS)(4)霍乱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i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的“席位”。
(1)少数(2)非常少数(3)不太多(4)绝大多数3、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的分支学科。
(1)几个不同(2)少数有差别(3)许多不同(4)4个不同4、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微生物重点总结题目
微生物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益生菌(probiotics):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能抑制对宿主有害的微生物的生长。
(2)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微生物的动物。
(3)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霉菌孢子在内的全部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4)消毒(disinfection):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仅要求达到消除传染性的目的,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5)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品。
(6)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7)半数感染量(ID50):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致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
(8)毒力因子(virulence factor):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称为毒力因子,主要有侵袭力和毒素。
(9)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e):是指某些细菌通常并不主动入侵宿主,但当宿主的免疫屏障被打开或免疫功能异常时,这类细菌就会进入机体的血液或组织,造成感染并治病。
(10)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多为环状双螺旋DNA分子。
质粒可以自身复制,随宿主菌分裂传到子代菌体。
(11)毒力岛(pathogenicity island):PAI是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群,分子结构和功能有别于细菌基因组,但位于细菌基因组之内,因此称之为“岛”。
(12)转化(transformation):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
(13)转导(transduction):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菌的DNA 小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称为转导。
微生物考试总结重点
绪论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类群: 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答:①.体积小, 面积大;②.吸收多, 转化快;③.生长旺, 繁殖快;④.适应强, 易变异;⑤.分布广, 种类多。
其中, 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 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 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 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2. 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 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3. 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 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 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 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 在加上它不含类脂, 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 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 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 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 遇脱色剂乙醇后, 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 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 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 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 就使G-细菌呈红色, 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此法证明了G+和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 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 也可鉴别古生菌。
4. 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答: 菌落即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微生物考试重点及答案(附有重点笔记)
一、判断题1.原核微生物比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2.路易·巴斯德年轻时完成的实验证实了肉变酸的缘由。
(√ )3.病原菌学说最初是由科学家柯赫提出来的。
(√ )4.病原菌学说建立之后,阻断流行病的发生成为可能。
(√ )5.真菌是遗传工程中最喜欢使用的工具。
(×)6.微生物和其他各界生物中共有的特征是都有细胞器。
(×)7.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都属于原核生物界。
(×)8.病毒是由一团缠绕的核酸和碳水化合物外壳所包围构成的。
(×)9.微生物的双名法是由属名加上种的加词构成。
(√ )10.蘑菇、霉菌和酵母菌都属于原生动物界。
(×)11.细菌是缺少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 )12.藻类是一群有点类似动物的微生物。
(×)13.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鼠疫都是由病毒造成的疾病。
(√ )14.虎克用微动体这个术语,特指他所观察到的微生物。
(√ )15.现公共健康事业中对付病毒已采用抗生素。
(×)16. 酵母菌进行有性生殖时产生的有性孢子是孢囊孢子。
(×)17. 大多数嗜热菌的G-C含量高于中温菌。
(√)18. 大肠杆菌属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其遗传物质只是一条松散的环状双链DNA,不存在DNA 高级结构。
(×)19. 当菌体生长、氧吸收和糖利用的比速度下降时,青霉素的合成达到最高值。
(√ )20. 病毒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21. 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22. 渗透酶属于诱导酶,而其它种类的酶往往属于组成酶。
(×)23. 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24. 将HR病毒的外壳蛋白与TMV病毒的RNA混合,去感染烟草,则会出现TMV型病灶。
若在感染前,用TMV抗体处理,则会钝化病毒,不出现TMV型病灶。
医学微生物重点总结、必考 大题 简答题 名解 老师划的重点
1.LPS(脂多糖→G-菌内毒素)组成:脂质A、核心多糖(属)、特异多糖(种)2.革兰染色影响因素:菌细胞壁的结构3.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G+菌4.高压蒸汽灭菌:灭菌最常用最彻底的方法,103.4kpa,121.3℃,15~20min5.干烤:160~170℃、2h、杀死一切病原微生物包括芽胞6.毒性噬菌体以复制方式增殖,增值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7.肺炎链球菌:G+,是细菌性大叶肺炎、脑膜炎、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菌,多成双排列;兼性厌氧,血平板上菌落细小、形成草绿色a溶血环,菌落呈肚脐状(脐凹状);鉴别:胆汁溶菌试验8.奈瑟菌属:可用乳糖发酵实验鉴别①脑膜炎奈瑟菌:流脑的病原菌,肾形或豆形G-双球菌,专性需氧,巧克力培养基,菌落似露滴状②淋病奈瑟菌:G-球菌,常成双排列,淋病的病原菌9.霍乱弧菌: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G-,细菌呈弧形或逗点状,人工培养后呈杆状而不易与肠道杆菌区别,菌体一端有一根单鞭毛,运动非常活泼,镜检可见排列如鱼群状,兼性厌氧,耐酸不耐碱,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或碱性琼脂平板,菌落呈黄色;致病物质:霍乱肠毒素10.幽门螺杆菌:G-,专性寄生于人胃黏膜上,细菌常排列成S形或海鸥状;微需氧,需CO2;不分解糖类,尿素酶丰富,可迅速分解尿素释放氨(鉴别依据);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导致的疾病特征包括胃部的炎症,胃酸产生的改变和组织的破坏11.厌氧芽胞梭菌属:G+,能形成芽胞,大杆菌①破伤风梭菌:细菌呈鼓槌状,严格厌氧;能产生两种外毒素: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属神经毒);破伤风典型症状:咀嚼肌痉挛造成的苦笑貌及持续性背部痉挛(角弓反张)②产气荚膜梭菌:被感染的人或动物体内有明显荚膜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θ毒素引起的完全溶血)和外环(α毒素引起的不完全溶血);汹涌发酵③肉毒梭菌:致病物质为神经外毒素-肉毒毒素;与破伤风杆菌的不同点:a.肉毒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迟缓性麻痹 b.毒素经内化作用进入细胞内由细胞膜形成的小泡中,不像破伤风毒素从外周神经末梢沿神经轴突上行,而是留在神经肌肉接头处c.只有C型和D型毒素由噬菌体编码,其它型毒素均由染色体决定d.肉毒毒素前体分子先与一些非毒性蛋白形成一种大小不等的复合物12.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病原体;用齐-尼抗酸性染色(红,其余蓝);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无内毒素,不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致病作用主要靠菌体成分,特别是细胞壁中所含的大量脂质;卡介苗;结核菌素试剂有两种-旧结核菌素(OT)和纯蛋白衍生物(PPD)13.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炭疽病;个头最大、最早发现、致病最强、需氧或兼性厌氧G+大杆菌,有氧条件下形成椭圆形芽胞,菌落白色粗糙型,低倍镜观察可见卷发状边缘;主要致病物质为荚膜和炭疽毒素;传播途径-接触、食用、吸入。
医学微生物学 简答题 总结
微生物学简答题总结1、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3 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裹哪些种类的微生物?(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仅只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菌器,只有核糖体,DNA和 RNA同时存在。
它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
如真菌属于此类。
(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 DNA或 RNA)存在。
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要在活细胞内增殖。
如病毒属于此类。
2、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功能及意义?荚膜功能:①抗吞噬②抗有害物质损伤③抗干燥。
鞭毛功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功能:①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
②性菌毛: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
芽胞功能:芽胞对理化因素(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高强度的抵抗力。
此外,当芽胞成为繁殖体后,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3、简述病毒感染的类型①根据有无症状, 分为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②根据病毒在机体内感染的过程、滞留的时间 , 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③持续性感染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持发并发症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1)热原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发热反应药品制剂、手术器械的污染(2)毒素及侵袭性酶外毒素和内毒素是构成细菌毒力的重要致病因素;侵袭性酶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菌体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鉴别细菌(4)抗生素抑制或杀灭多种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5)细菌素作用范围狭窄,仅对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6)维生素合成的 B 族维生素 K 对人有益5、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生理学作用:⑴生物拮抗,其作用机制为:①受体竞争;②产生有害代谢产物;③营养竞争;④合成细菌素。
⑵营养作用: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物质转化和合成。
⑶免疫作用⑷抗衰老作用⑸抗肿瘤作用:①降解致癌物质;②激活巨噬细胞——抑制肿瘤细胞。
微生物总结-13-15
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一.选择题1. 厌氧芽胞梭菌能耐受恶劣环境条件是因为有(D)A.菌毛B.鞭毛C.荚膜D.芽胞E.内毒素2. 厌氧芽胞梭菌在自然界中存在特点是(C)A.释放毒素量少于动物体内B.产生多种侵袭性酶C.以芽胞形式存在D.以具有感染性的繁殖体形式存在E.致病性强3. 无芽胞厌氧菌的特点是(D)A.形态特征有鉴别意义B.只能用抗酸染色C.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D.在肠道内数量是大肠埃希菌的1000倍E.菌体内形成异染颗粒4. 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A)A.无芽胞厌氧菌感染B.厌氧芽胞杆菌感染C,结核杆菌感染D.链球菌感染E.副溶血性弧菌感染5. 厌氧芽胞梭菌与无芽胞厌氧菌具有的共性是(B)A.形态染色性B.专性厌氧C.在人体内的分布D.致病性E.对人体的危害6. 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毒素是(B)A.破伤风痉挛毒素B.肉毒毒素C.卵磷脂酶D.炭疽毒素E.鼠疫毒素7. 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极强,仅次于(C)A.金葡菌TSST-1B.霍乱肠毒素C.肉毒毒素D.白喉毒素E.溶血毒素8. 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为(C)A.细菌芽胞污染伤口B.菌群失调C.伤口的厌氧微环境D.细菌繁殖体污染伤口E.机体免疫力低下9. 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其目的是(D)A.抑制破伤风梭菌生长B.阻止细菌产生毒素C.中和结合在神经细胞上的外毒素D.中和游离于神经细胞外的外毒素E.中和进入血液中的外毒素10. 紧急预防破伤风最好注射(B)A.破伤风类毒素B.破伤风抗毒素C.丙种球蛋白D.抗生素E.破伤风死菌苗11. 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其中最重要的是(A)A.α毒素B.β毒素C.ε毒素D.κ毒素E.ι毒素12. 对于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E)A.属神经毒素B.化学性质为蛋白质C.该毒素可被肠道蛋白酶所破坏D.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E.该毒素毒性最强,对人致死量小于0.1µg13. 属于破伤风梭菌形态染色方面的特性是(D)A.有荚膜B.无鞭毛C.菌体呈竹节状排列D.菌体呈鼓槌状E.芽胞正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14. 破伤风梭菌培养后的菌落特点为B(B)A.形成花菜样菌落B.血平板上形成薄膜状爬行生长物C.形成脐状菌落D.血平板上无溶血环E.血平板上菌落周围有双层溶血环15. 注射TA T的目的是(C)A.对易感人群进行常规预防B.杀灭伤口中繁殖的破伤风梭菌C.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16. 以神经外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A.肉毒毒素B.产气荚膜梭菌C.链球菌D.霍乱弧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17. 气性坏疽的典型症状之一是组织气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B)A.细菌产生透明质酸酶B.细菌能分解多种糖类C.细菌产生卵磷脂酶D.细菌产生细胞毒素E.细菌产生肉毒毒素18.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极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是(A)A.从深部创口取材直接涂片镜检B.取坏死组织做动物试验C.取坏死组织进行分离培养D.取标本做“汹涌发酵”试验E.以上都不是19.下列细菌在牛奶培养基上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的是(B)A.破伤风梭菌B.产气荚膜梭菌C.肉毒梭菌D.大肠杆菌E.霍乱弧菌20.血平板上能形成双溶血环的细菌为(D)A.肉毒梭菌B.炭疽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产气荚膜梭菌E.破伤风梭菌21.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点是(C)A.血平板上无溶血环B.分离培养用SS培养基C.牛奶培养基中产生“汹涌发酵”现象D.培养基中要加入胆盐E.在TCBS培养基上因分解蔗糖呈黄色菌落22.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C)A.炭疽病B.假膜性肠炎C.食物中毒D.烫伤样皮肤综合征E.破伤风23.Nagler反应原理是因为产气荚膜梭菌(D)A.分解乳糖产酸产气B.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C.能液化明胶D.分解卵黄中卵磷脂E.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H2S24.能引起食物中毒,但很少有胃肠炎症状的细菌是(A)A.肉毒梭菌B.产气荚膜梭菌C.肠炎沙门菌D.副溶血性弧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25.肉毒毒素的特点是(C)A.可完全被肠道蛋白酶水解B.可致组织大块坏死C.进入小肠后解离,被吸收进入血循环D.引起骨骼肌强直性收缩E.该毒素具耐热性26.肉毒梭菌的芽胞特点是(B)A.椭圆形,位于菌体顶端B.椭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C.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D.正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E.椭圆形,小于菌体27.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机理是由于(A)A.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B.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C.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D.激活腺苷酸环化酶E.直接导致细胞变性坏死28.气性坏疽发病多见于(B)A.节肢动物叮咬B.战伤C.食用污染食物D.吸入污染的空气E.平时的工伤、车祸29.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于(C)A.肠粘膜上皮细胞B.红细胞C.神经细胞D.中性粒细胞E.白细胞30.肉毒毒素作用的主要部位是(E)A.肠上皮细胞B.脊髓前角运动细胞C.脑神经细胞D.胃粘膜细胞E.外周胆碱能神经二、填空题1.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将厌氧性细分为两大类:即___厌氧芽胞梭菌属__________和______无芽胞厌氧菌__________。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完整版)微生物实验考试重点
1.微生物的纯培养物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形成。
2.菌落: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3.灭菌:是指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都被杀死或消除。
4.消毒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消毒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作用5.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
6.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特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征性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
7.选择培养基: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将所需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分离出来。
8.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9.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为化学限定培养基。
10.平板划线法:用接种环在培养平板表面划线接种微生物,使微生物细胞数量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开。
保温培养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1.稀释倒平板法: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C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制成可能含菌的培养平板,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和里面。
12.平板菌落计数法:将适当稀释的样品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活细胞能形成菌落,通过计算菌落数能知道样品中的活菌数,该方法称为平板计数或菌落计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倒平板法。
2.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
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在固体培养基上,部分菌丝深入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称为营养菌丝体;另一部分则向空中生长,称为气生菌丝体。
微生物重点大题(承医)
微生物重点大题及名词解释 09级临本一班 1. 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各有何特点?举例说明二者结构差异导致哪些后果。
格兰阳性菌 G+ 格兰阴性菌 G-结构 肽聚糖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坚韧 15-50层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二维平面结构)疏松 1-2层 磷壁酸(重要的菌体表面抗原) 外膜(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化学组成 外膜:脂蛋白 脂质双层(外膜蛋白简单描述) 脂多糖:是G-菌内毒素 脂质A :是内毒素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 核心多糖特异多糖:革兰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 抗原,有种的特异性)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脂磷壁酸)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表面抗原,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为非菌毛黏附素。
后果 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二者在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面有很大差异。
染色性:例如革兰染色法染色时,G+菌被染成紫色,G-菌被染成红色。
抗原性:例如磷壁酸是G+菌重要表面抗原,G-菌的特异多糖是其菌体抗原(O 抗原)致病性:例如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是G-菌的内毒素,而G+菌没有内毒素对药物的敏感性:例如G+多对青霉素敏感,而G-菌对青霉素多不敏感2、细菌的特殊结构的主要生物学意义。
荚膜:Ⅰ抗吞噬作用;Ⅱ粘附作用;Ⅲ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自由游动,速度迅速。
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作用 性菌毛:中空呈管状,通过接合作用传递遗传物质,仅见于少数G-菌。
芽胞:有强抵抗力3、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和播散的内因和外因1.外因: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消毒剂、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等的不合理使用2.内因:(1)遗传机制: 固有性耐药:天然不敏感获得性耐药:细菌DNA 的改变获得性耐药的产生机制:①耐药基因的来源:产抗生素细菌的自我保护机制:现在已证实耐药基因可从天然耐药的细菌或产生抗生素的细菌中传递到临床分离细菌中;基因突变:在有抗生素的环境中,由于自然选择的进化压力,基因突变产生新的耐药基因,可以使细菌在有抗生素的环境中生存;整合子的基因捕捉能力对细菌多耐药性的演进起着重要影响,整合子是细菌常见的进化装置,是转座子的组成元件。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2篇)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____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变得越发重要。
微生物是指那些单细胞生物,它们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着能量转化、物质循环、生物降解、环境修复等过程。
本文将总结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
一、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深入探究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的机制和途径。
研究人员将重点关注微生物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对污染物的处理和降解能力,探索微生物降解机制,以及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的技术手段。
此外,还将通过研究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发展高效微生物降解新材料和新技术。
二、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微生物多样性是指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____年,研究人员将深入探索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微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采集样品,分析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其在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和环境修复等过程中的功能。
基于对微生物群落的研究,研究人员还将探索如何利用微生物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研究人员将努力发展新型的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也将研究微生物在植物生长促进、养分循环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
通过研究微生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发展高效利用微生物的农业生产技术。
四、微生物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都有重要影响,而微生物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微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将重点关注微生物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气候变化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古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微生物大题重点
1. 梅毒的I、II、III期特征?I期梅毒:发生于感染后3-4周,主要侵犯外生殖器,形成硬下疳II期梅毒:未得到治疗的患者,一般于感染后6周至6个月可发生二期梅毒,全身皮肤黏膜损伤,常出现皮肤梅毒疹III期梅毒:亦称晚期梅毒,出现于感染后2年以上,此期不仅出现皮肤,黏膜溃疡性坏死病灶,并侵犯内脏器官和组织,可危及生命2. 临床上用于检测乙肝患者的“两对半”指什么,试述其临床意义?两对半是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其临床意义为1)HBsAg阳性:是体内感染HBV的指标,表示A)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B)无症状携带者2)HBsAb阳性:曾经感染过HBV但已恢复或接种过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力3)HBcAb:A)HBcAb-IgM阳性表示有HBV复制,为乙肝的急性期或近期感染B)HBcAb-IgG阳性表示以往感染过HBV 4)HBeAg阳性表示:A)病人的血液有传染性B)体内有HBV的复制C)持续阳性容易发展为慢性5)HBeAb阳性表示患者正在恢复,预后较好,同时表示对HBV 有一定的免疫力3. 人被疑狂犬咬伤后,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狂犬病的发生?1)将咬伤人的犬捕获隔离观察,如7-10天内发病应将犬杀死,如不发病,则可认为该动物不是狂犬病或咬人时唾液中尚无狂犬病毒2)对被咬伤的人应采取的措施为:A)伤口处理:立即用20%肥皂水、0.1%新洁而灭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70%酒精和碘酒涂擦B)被动免疫:用高效价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于伤口周围与底部进行浸润注射及肌注C)疫苗接种: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较长,人被咬伤后如及早接种疫苗仍可预防疾发病4. 简述支原体和细菌L型的区别?支原体细菌L型存在自然界独立存在细菌细胞壁缺陷的变异型回复突变无可恢复为细菌原有形态遗传关联与细菌无关与原菌有关培养培养基中需加入胆固一般无需胆固醇醇5. 试比较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主要优缺点?IPV(死疫苗)OPV(活疫苗)免疫途径注射(次数多剂量大反应大)口服(次数少剂量小反映小)免疫产物IgG IgM、G、A sIgA免疫作用抗麻痹抗麻痹+抗感染放大效应+-保存条件一般冷冻运输和保存毒力恢复-+干扰现象-+6. HIV的传播方式:1)同性或异性的性行为2)输入带HIV的血液、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受精、静脉药瘾者公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3)经胎盘、产道、哺乳等方式的母婴传播致病机制:HIV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表达CD4分子的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从而引起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主要表现为1)细胞免疫功能下降:A)淋巴细胞数减少B)迟发型变态反应减弱或消失C)T细胞增生反应低下D)T/NK细胞引起的细胞毒性反应降低2)体液免疫功能受到影响:A)病程早期B细胞多克隆激活,血清抗体水平升高B)病程晚期B细胞对抗原的抗体应答能力下降临床过程:包括原发感染性急性期、无症状感染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及典型AIDS期致死原因:HIV感染后,由于免疫功能严重缺损,抗感染能力大大降低,因而临床表现为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的严重继发感染,或因体内突变细胞不能被清除而继发各种肿瘤,进而导致机体死亡7.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与致病有关;抗生素、维生素与治疗有关;细菌素用于细菌分型及流行病学调查;色素有助于细菌鉴别8. 简述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内毒素外毒素来源多见G-菌细胞壁上多见G+菌分泌菌体外化学性质脂多糖蛋白质抗原性较弱强生物学活性引起发热、白细胞升高、休克、DIC等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临床症状表现不一9. 何为机会致病菌?其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以细菌为主革阴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阳以葡萄球菌常见,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常见!发生的条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常菌群正常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10. 何为结核菌素实验原理,结果判断及应用意义?实验原理:结合免疫与变态反应共存,有免疫力,皮肤实验可表现变态反应阳性结果判断:1)阳性表明已感染过结核,有免疫力,但不一定有结核病2)强阳性提示有活动性结合感染3)阴性表明未感染过结核,但要除外老人,感染初期,严重症状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应用意义:1)卡介苗接种效果观察2)婴幼儿结核病诊断参考3)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4)未接种过卡介苗人群结核病流行情况调查11. 大肠埃希菌的实际意义?细菌总数指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所含的细菌数,每毫升饮水、汽水、果汁不得超100个大肠菌群数指1000ml饮水中的大肠菌群数,每升饮水中不得超过3个,瓶装汽水、果汁等每100ml不得超过5个大肠菌群是指在24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杆菌,柠檬酸菌,克雷佰菌和产气杆菌12. 何为正常菌群?其生理意义?在正常人体体表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不用种类和数量,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群,以细菌为主生理意义:1)生物拮抗作用 1.竞争黏附作用2.营养竞争作用3.产生有害代谢物2)营养作用参与机体物质代谢,营养物质的转化及合成3)免疫作用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 4)抗衰老作用 5)抗肿瘤作用13.简述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1)毒力 1.侵袭力侵袭性酶菌体表明结构2.毒素内外毒素 2)数量 3)侵入途径14.细菌的全身感染有哪几种类型?试述各自概念?1. 毒血症:产生外毒素的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并损害特定靶器官,组织所出现的特征性毒性症状2.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的同时,通过血流扩散至集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病灶3. 内毒素血症:血液中或病灶中的革兰阴性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时可导致的一种感染类型4.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5. 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且无明显中毒症状15.病原性球菌主要有哪些?各引起何疾病?1)葡萄球菌:侵袭性疾病1、皮肤及器官化脓性感染2、全身感染毒素性疾病1、食物中毒2、假膜性肠炎3、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毒性休克综合征)链球菌:化脓性疾病(蜂窝织炎、咽炎、丹毒、痈)中毒性疾病(猩红热)变态反应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冈湿热)3)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4)脑膜炎球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淋球菌:淋病(成人泌尿生殖道化脓性感染)2、新生儿(淋病性眼结膜炎)16.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物质:1、凝固酶2、葡萄球菌溶素3、杀白细胞素4、肠毒素5、表皮剥脱毒素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链球菌致病物质:细胞壁成分、外毒素(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道酶)所致疾病均见丄题17..简述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及其所致疾病?所致病为腹泻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2、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3、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5、昌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18.肠道杆菌中主要病原菌有哪些,各引起何疾病?大肠杆菌:急慢性腹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肠外感染痢疾杆菌:急慢性痢疾、中毒型痢疾沙门菌:伤寒或副伤寒、败血症、食物中毒19.简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和致病特点致病条件: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正常寄生部位改变致病特点:无芽胞厌氧菌是一类寄生于皮肤、黏膜的正常菌群,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机会感染,其特点为:1、内源性感染,慢性感染2、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3、分泌物或脓液粘稠,有恶臭4、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5、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治疗无效20.破伤风的防治原则?1、处理伤口清创,扩创2、免疫学防治:1.特异性预防:类毒素2.紧急预防:A回忆反应:有基础免疫者,在有外伤创口污染时,再次接种类毒素,使血清中抗毒素水平增高B被动免疫:使用纯化破伤风抗毒素3.早期足量抗毒素治疗3、抗生素:选用敏感抗生素21.简述结核杆菌抵抗力特点?结核杆菌耐受因素:1、强酸强碱2、干燥3、某些化学燃料结核杆菌敏感因素:1湿热2、紫外线和70%~75%乙醇3、抗结核药物22.简述病毒特点?1、体积微小2、非细胞结构3、只含一种核酸4、严格活细胞内寄生5、以复制方式增殖23.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1、核心,由核酸组成,DNA或RNA2、衣壳,包绕核心周围,蛋白质组成3、包膜,来自于宿主细胞膜或核膜,又含有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由糖、脂类和蛋白质组成24.持续性病毒感染有哪几种,简述其概念并举例说明?机体持续性或终身携带病毒,经常或反复排出病毒,但可以缺乏持续性临床症状的感染类型种类:慢性感染(HBV)、潜伏感染(HSV)、慢发病毒感染(HIV)、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SSPE)25.试述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及机理?1、广谱,迅速,但对病毒只抑制,不杀灭2、有种属特异性作用机理:不直接杀伤病毒,而是通过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结合,继而触发细胞信号传递,诱导基因转录并翻译抗病毒蛋白质,发挥抗病毒效应26.简述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三要素:1、病毒致病性:某一病毒感染特定宿主引起疾病的特性2、病毒毒力:病毒引起宿主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强弱3、病毒致病作用: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在细胞间扩散,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功能障碍27.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的原因?1、营养:培养基—人工培植的适合细菌繁殖的营养物质2、酸碱度3、温度4、气体:根据对氧的需要不同将细菌分为4类,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原因:缺乏细胞色素及细胞色素氧化酶,则不能氧化那些氧化还原电势高的氧化型物质缺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有氧条件下,厌氧菌含有—SH基的易被氧化为S—S基而失活28.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有何不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层厚达50层,占细胞干重50~80%,有磷壁酸无外膜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层薄仅1~2层,占细胞干重10%,有外膜1、脂蛋白2、脂质双层3、脂多糖: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29.什么是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微生物是存在与自然界的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按形态结构不同分为三大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3、元和细胞性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微生物大题重点
微生物大题重点微生物1、脂肪、蛋白质、脂质三者之间是如何相互转换的?答:在同一细胞内,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糖类和脂质、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它们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1).糖类转化成血糖(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过量转化为糖原,再过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也可将分解中间产物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2)脂类在机体能量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血糖(葡萄糖);(3)蛋白质在机体能量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或病变情况下,氧化分解,转化为糖类和脂肪,或者蛋白质摄取过多也会转化为糖类和脂肪储存起来。
异养微生物可以通过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形成各种中间代谢产物;自养微生物则能够利用CO2和游离氮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等。
其中在微生物体内主要是通过以糖酵解途径以及三羧酸循环为中心来完成三大物质之间的转化的。
其关系图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糖类物质主要是通过糖酵解途径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如磷酸二羟丙酮和丙酮酸等,丙酮酸脱羧后形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其中,各中间代谢产物经过一些列的生化反应可以形成以下转化:①乙酰CoA可以转化成脂肪酸,磷酸二羟丙酮转化成甘油,二者结合形成脂肪。
②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如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等能够转化成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二者都可以进一步合成蛋白质。
③其中,三羧酸循环中的草酰乙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催化下形成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并通过糖酵解的逆向途径从而形成葡萄糖。
综上所述,在微生物的分解与合成代谢中,糖类,蛋白质、和脂质是通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形成中间代谢产物进入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进而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2、如何理解两用代谢途径?答:凡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功能的代谢途径称为两用代谢途径,EMP、HMP/TCA循环都是重要的两用代谢途径。
在这代谢途径中,糖酵解系统主要是分解的,而氨基酸和卟啉系统则是合成。
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
微生物考题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2、半孢晶体:指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3、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4、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5、假菌丝:当它们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地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6、半知菌:只发现无性繁殖过程而未发现有性繁殖过程的菌株。
7、前噬菌体(原噬菌体):指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的核酸。
8、选择性培养基:指一类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9、半组合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10、生长因子:指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1、溶源菌:是一类能与温和噬菌体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有害影响的宿主细胞。
12、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13、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这类微生物能以CO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生长,能以硫化氢、硫代硫酸钠或其他无机硫化物等还原态无机化合物作为氢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14、异型乳酸发酵: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及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称为异型乳酸发酵。
15、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糖酵解后全部生成乳酸一种发酵。
16、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7、同步培养:指设法使某一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然后通过分析此群体在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变化,来间接了解单个细胞的相应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益生菌(probiotics):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能抑制对宿主有害的微生物的生长。
(2)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微生物的动物。
(3)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霉菌孢子在内的全部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4)消毒(disinfection):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仅要求达到消除传染性的目的,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5)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品。
(6)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7)半数感染量(ID50):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致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
(8)毒力因子(virulence factor):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称为毒力因子,主要有侵袭力和毒素。
(9)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e):是指某些细菌通常并不主动入侵宿主,但当宿主的免疫屏障被打开或免疫功能异常时,这类细菌就会进入机体的血液或组织,造成感染并治病。
(10)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多为环状双螺
旋DNA分子。
质粒可以自身复制,随宿主菌分裂传到子代菌体。
(11)毒力岛(pathogenicity island):PAI是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群,分子结构和功能有别于细菌基因组,但位于细菌基因组之内,因此称之为“岛”。
(12)转化(transformation):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
(13)转导(transduction):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菌的DNA 小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称为转导。
(14)微生物:(micro live):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有一定形态结构,能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的总称。
(15)菌落(colony):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或内部生长,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菌落。
(16)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须的营养物质。
(17)虑过除菌(sterilization by filtration):是通过机械、物理组留作用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除去的方法。
但滤过除菌常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以及细菌L型等颗粒。
(18)感染(infection):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内持续存在或增殖。
(19)接合(conjugation):是两个完整的细菌细胞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由供体菌将质粒DNA转移给受体细菌的过程。
(20)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
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这种能力称为侵袭力。
二填空题
(1)1683年荷兰人吕文虎克用自制的放大200倍的显微镜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2)八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
(3)巴斯德用曲颈瓶实验证明了自然发生论是谬论。
(4)细菌的大小以生长在适宜的温度和培养基的幼龄对数期培养物为标准。
(5)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球状杆状螺旋状。
(6)细菌的繁殖方式都是简单的裂殖。
(7)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特有的成分,肽聚糖是细胞壁所特有的物质。
(8)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孢等
(9)细菌菌体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物质摄取生物合成聚合作用组装4个步骤。
(10)热力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两大类。
(11)在干热的情况下,由于热空气的穿透力低,需要160摄氏度维持2小时,才能达到杀死所有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的目的。
(12)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于121·3摄氏度维持15-20分钟可杀死包括芽孢之内的所有微生物。
(13)遗传变异一般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转移两个方面,基因突变一
般包括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的一大段发生了变化,包括染色体结构上的缺失重复插入易位和倒置。
(14)2005我国曾有猪链球菌2型大范围感染人和猪的报到。
(15)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 K H 三种。
(16)粘附素包括菌毛外膜蛋白紧密素等
(17)病毒的核酸分为两大类,DNA 和RNA,二者不同时出现,把mRNA的碱基序列作为标准,凡与此相同的核酸称为正链,与其互补的称为负链。
(18)真菌从形态上分为酵母菌霉菌及担子菌三大类。
(19)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细菌,具多形性,可通过细菌滤器。
(20)能形成芽孢的杆菌有:
三简答题
1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有哪些?
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结晶紫2~3’——水洗——碘液2~3’——水洗——95%酒精脱色30’——水洗——复红染色1~2’——水洗——自然干燥——镜检
2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确定?有何意义?
3大肠菌与沙门氏杆菌的生长特性有何区别?
4细菌芽孢有何作用?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是在不良条件下产生、起保护作用(第一,抵抗外界环境;第二,营养充足时分裂)
5确定某种细菌是否致病性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②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③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④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6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水平的科赫法则取得了那几点共识?
第一、应在致病菌株中检测某些基因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株中则没第二、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破坏,则菌株的毒力应减弱或消除第三、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程中表达
第四、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
7内毒素与外毒素的生长特性有哪些区别?
8鸡霍乱与鸡新城疫的区别有哪些?
9溶血分为哪几种?主要特点有哪些?α:菌落周围形成不透明的草绿色溶血环
β:菌落周围形成完全透明的草绿色溶血环
γ: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
10如何鉴别支原体菌落细菌菌落及细菌L型菌落?11抗原性漂移与抗原性转移有何显著特点?
12病毒的一般特征?
一、传染性
二、隐蔽性
三、潜伏性
四、破坏性
五、不可预见性
六、寄生性
七、触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