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性特征
政治: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
民兴起反侵略反封建运动(双重革命任 务)。 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近代工业体系 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 生。 外交: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中国近代史历史阶段
1. 轰出中世纪的彷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19C中期—19C60、70年代
首先要充分提取材料信息,如刘锡鸿批 判洋务派“忘治道之本”,即他反对学 习西方,而郭嵩焘批评洋务派忘记“西 洋立国以政教为本”,而仅仅学习西洋 技术,即他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 度;然后运用近代化史观进行分析。
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 “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 方技术的做法;(5分) 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 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 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5分)
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 来”的思路,对西方扩张所带来的破坏性 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进行辩证分析。 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2分) 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 (2分) 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3分)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2分)
(2012·四川文综卷·37)材料二 1872年,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 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 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 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 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 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 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 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 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 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 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 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 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 的积极作用。(6分)
要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如资本主义入侵、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等, 阐述长江三角洲村镇经济的变化。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分) 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 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分)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 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 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 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 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 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 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 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 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 陈代谢》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 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 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 影响。(9分)
结合材料信息,如“十八省游历”、 “宾礼相待”、“随时照料”等角度分 析,如没有确定的有效期、“随时照料” 的措辞含混、未提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 守的法律和义务。解答此问的关键在于 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最大程度的利用。
护照上所填游历地区很广,也没有确定的有效期,等于 让外国人持此一照,周游全国,为其侵略活动提供方便; 护照上要求地方官“随时照料”的措辞十分含混,给外 国人敲诈地方官吏提供了口实; 护照上要求地方官对外国人“宾礼相待”,却只字未提 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守的法律和义务,如果外国人寻衅 滋事,地方官难以裁办。
4、外交: 闭关锁国、朝贡外交到被迫开放、 屈辱外交 天朝上国到向西方学习(夷务到 洋务) 总体:两半社会,并不断加深;反侵略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开始沦为西方附庸 同时期的西方:工业革命及迅速扩展
由材料“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 济贸易的中心”可以判断出“变化”, 再对比18、19世纪欧洲和中国的政治、 经济状况分析原因。 欧洲上升;中国下降。(2分) 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分)进行工业 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 (3分) 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2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3分)
一、轰出中世纪的彷徨 19世纪
中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政治:侵略 抗争 阅读《步步高》第24页 一、列强 侵略和农民阶级的抗争 1.第一次 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太 平天国运动
侵略 一鸦《南京条约》及影响(背景、 目的、条约、内容) 二鸦及影响 抗争 清爱国官兵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人民自发) 太平天国运动(1851—1964)
回答历史背景时,注意迁移洋务运动创 办民用工业的原因和西方资本主义工业 革命技术的示范作用分析;积极作用注 意从两个方面调取答案,一是注意材料 中提供的作用,二是根据所学知识归纳。 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 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 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 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 利益;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 用。
倭仁是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反对学习西 方,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认为 国家的根基在于礼义和人心,不在技艺, 中国的天文、算学比西方先进,而且洋人 “诡谲,未必传其精巧”。 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课程,聘请西人教授科举出身人 员。 理由:(1)国家的根基在于礼义和人心,不在洋人的 “术数”和“技艺”。(2)洋人未必真心实意地传授 他们的知识。(3)中国也有能胜任此类课程的人才。
(2011〃上海单科〃37)一份护照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 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 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 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 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准许法国 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 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 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 照给本咸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 (9分)
注意“厂里出的纱和布”“还有外国运来 的纱和布” 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3、思想文化:阅读《步步高》第 24页 三、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二、 4.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战前,经世致用 鸦战后,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时代、 阶级局限) 二鸦后,洋务思想(中体西用) 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内容、特点、评价) 社会生活:传统受冲击
(2013〃广东文综〃39)(1)洋务运动 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 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指导思想”即可;对 比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和洋务派的思想回 答思想来源。 中体西用。(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 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 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 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10分)
2、经济:阅读《步步高》第24 页 二、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 洋务运动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被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经济主权,客观带来 先进生产方式 买办、租界、洋行出现,近代城市兴起 洋务运动,刺激近代民族工业起步
(2013·广东文综·38) 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 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 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 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 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 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 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 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 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 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 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 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 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 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 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
2. 世纪之交的震荡:19C末—20C初
3. 近代化的新曙光(五四与中共成立之初):1919—1923
4. 兄弟联手“打倒列强除军阀”(大革命时期):1924—1927
5. 兄弟反目,外族侵入(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 6. “筑起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抗日战争):1937—1945 7.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解放战争):1945—1949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 刘锡鸿 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 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
郭嵩焘 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 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2013〃浙江文综〃38)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 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 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 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 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 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 经十之六。遂使家家臵纺车,无复有心种 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 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 生的重大变动。(7分)
(2013·上海单科·38)同文馆之辩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 时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由此,同 文馆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1867 年,保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奏道: 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 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 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 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 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 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 袭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 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 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筹办夷务始末》 (1)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理由 是什么?(6分)
(2011〃江苏单科〃22)材料一 我们 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 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 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 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 (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 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 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 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 (1932年初版)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 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中国近代史
近代的历史, 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 历程,更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2.注意理清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北 洋军阀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 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等时间概念与近代化历程的 关系。 3.本专题以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为 指导,揭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 (了解近代化【现代化】史观的基本内 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