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防治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E聊的中医病因病机
ETM与中医学“温病”、“瘟疫”、“热毒”过程中的一些
症状相似,各医家对本病的病机曾作过具体的阐述。李筠嘲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ETM之病因病机多为血瘀血热所致。
2中药对ETM的治疗
ETM在病机上属于“正虚邪实”。对应的治疗原则则 是“扶正”与“祛邪”并举,清热解毒、通里攻下、凉血活血、 扶正固本是E1'M发展不同阶段的基本治则。 2.1单味中药及其成分对E1’M的防治 单味中药及其成分抗内毒素的研究多集中在清热解
成分变化和凝血变化的炎症反应,然后表现为引起微循 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这说明ETM与中医的温病热 毒血瘀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综合各医家之说可知, ETM由内毒索引发,与中医学的“温毒”、“热毒”相符,即 所谓“热由毒生,变由毒起”,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均不 同程度存在ETM,其中医病因病机无外乎热、毒、虚、瘀4 个方面。中医药对内毒索导致的机体损伤主要是通过清 除体内的内毒素、拮抗中和或抑制内毒素及其诱发的细 胞因子或炎性因子、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及保护脏 器细胞的作用而起到防治效果嘲。
【收稿日期)2010—03一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47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0删2034);湖南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资助。
(作者简介)胡久略(19r77一),男,河南信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方剂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
万方数据
80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30卷
内毒素拮抗作用与抗凝作用的共同结果。黄增峰等Ill】i苴过 实验发现人参皂苷能明显提高烫伤脓毒症大鼠外周血中 CDl9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有效恢复其功能。从而 达到纠正创伤脓毒症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作用。 2.2中药复方及其成分对ETM的防治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各医家往往更 重视中药复方对E’IM的防治。 2.2.1清热解毒法大量研究表明,清热解毒法对内毒

中医药防治肠道细菌及内毒素易位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肠道细菌及内毒素易位的研究进展
群失调的过程 中,常常会伴随着肠道细菌及 内毒素的定向
障保 护作 用,魏宏建 等 应 用大 鼠肠 缺血再灌注损 伤模 型 ,研究结果显示 P NS对大 鼠肠 粘膜 有明显 的保护作用, 提示 P NS能显著降低肠粘膜通透性 ,抑制肠道细菌 易位 。
21 .5雷公藤 多甙 .
汪 洁等 通 过实验证实雷公藤多甙联
1 细 菌及 内毒素易位的原 因与机 制
B r[ eg 1 为肠道细菌易位 的 3个基本要 素即肠粘膜 3 等认 屏障破坏、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和肠道细菌微生态平衡 的破坏。 各种创伤 、 出血 、 大 心源性 或感 染性 休克 发生时 , 造成 胃肠道粘膜组织低灌注、 低血氧 、 细胞 无氧代 谢增加、
维普资讯
中华临床 医学 杂 志 ,2 0 年 5月 。第 9卷 ,第 5期 08
51

综述 与讲 座 ・
中医药防治肠道细菌及 内毒素易位的研究进展
王 顺 明
中图分类号:R2 4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2 —3 62 0 )50 5—3 7 95 8 (0 80 —0 10 障本身的损害 ,造成恶性循 环 ,引起 SR I S和 MO DS的发
21 .. 2穿心莲
吴春明等” 采 用穿 心莲成药作 用于实验性
肝硬化大 鼠, 结果显示穿心莲可使肠道细菌含量降至正常
水平 ,抑制 I O、降低血 浆 T ・ NO水平 ,并因此改 B NF叭 善肠源性 内毒素血症 ,显著降低细菌移位 的发生率。 21 .3丹参 . 田诗政等 采用 3 %T S 0 B A深度烫大鼠模型 ,
维普资讯
5 2
比值 下降 ,表 明丹参能有效 防治烫伤 后内毒素移位 ,其机 制 可能 与丹参影响肠 组织 E 、NO含量 ,优化 E / O 比 T TN

浅议急下存阴法与内毒素血症

浅议急下存阴法与内毒素血症

证疗效显著。凡病机 为 内热 炽盛伤 阴重证 , 无论是否有里 实均应尽早应用急下存 阴法, 截 断扭 转病 情的发展 。 目前 时急下存
阴法 的研 究主 要 集 中在 “ 急下” 功效上 , 对其 “ 存 阴” 仍 缺 乏 系统 的研 究 。
关键词 : 急下存 阴法; 内毒 素血症 ; 伤寒论
J I A NG XI J OURN A L OF T RA DI T I ON AL C HI NES E MED I CI NE
浅议急下存 阴法与 内毒素血症
★ 汪德超 谢斌 ( 江 西 中医学 院 南昌 3 3 0 0 0 6 )
摘要 : 急下存 阴法源 自《 伤寒论》 , 其以“ 急下” 肠 中邪热 内结 , 从 而“ 存 阴” 救护机体 垂绝真 阴, 用 于 内毒 素血症等 热盛伤 阴重
《 伤寒论 ・ 辨少阴病脉 证并治》 第3 2 0条原文 日 : “ 少阴
病, 得 之二 三 日, 口燥 咽 干 者 , 急下 之 , 宜大 承气 汤。 ” 第3 2 1
条原文 日: “ 少阴病 , 自利清水 , 色纯青 , 心下必痛 , 口干燥 者 , 急下之 , 宜大承气 汤。 ” 第3 2 2条原文 日: “ 少阴病 , 六七 日, 腹 胀不大便者 , 急下之 , 宜大 承气 汤。 ” 此 3条讲述 少 阴三急下
胃, 急投 大承 气 汤 ” , 病 情 顷 刻缓 解 , “ 傍晚大下 , 至夜半热 退 ,
先试投小承气 。而后 “ 身微热 , 大便 难” 、 “ 发热 , 汗多 ” 、 “ 发
汗不解 , 腹满 痛” , 则 急用 大承气 汤泻 下 , 是 因 为 “目 中 不 了
了, 睛不和” 、 “ 汗多”、 “ 发汗不解” , 均提示 阴液 、 阴精耗损之

重症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防治进展

重症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防治进展
改变 了 细胞 膜 的通 透 性 ,而 释 放 出大 量 的溶 酶
后无汗出 ,体温虽高 ,但全身中毒症状不重 ,精 神饮食不受影响 ; 有过敏表现 ,为全身 出现多形 态 皮疹 ,对 抗生 素 、血 制 品有 过 敏反 应 ;周 围血 象与基础血象 比无变化 ;通过 多种检查找不到感 染灶 ( 胸片 ,血、尿、便 、痰培 养 ,腹水 常 如 规及培养) ,用任何抗生素治疗不仅无 效 ,反而 可使病情加重 。因此对重症肝炎 ,若不 明原因的 发热 ,在未弄清原因前切忌用抗生素 ,以免使病
情 恶化 。
内毒素血症 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氨基 糖甙类或头胞三代抗 生素加 甲硝咪唑 联合应用 ,
抑制肠道细菌 ,以减轻 内毒素的来源 ;②用乳果 糖和鹅去氧胆酸等,减少和拮抗 内毒 素 ;③多粘

1 91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维普资讯
第l 9卷
维普资讯
第1 9卷 第 3期
20 06年 9 月
黔 南 民
族 医 专 学

V0 _I No l 9 .3 Se 2 06 p. 0
Junl f i n n M del o eefr ai aie o la o a a e i l g t n lis ‘ Q n aC l o N o t
肝炎 为 3. % ,慢 性 重 症 瘀 胆 性 肝 炎 及 慢 性 重 75
型肝 炎 为 10 。 0%
细菌 ,再产生大量内毒素而发生内毒素血症 。内 毒素血症的临床特点之一是发热 ,发热时间大都
为午 后 2~4时 开 始 ,晚 8~1 热 退 ;主要 为 2点
内毒素对人体的损伤是多面的,在肝内首先 是损伤血窦 ,然后累及肝细胞 。内毒素能直接引

肝衰竭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辨治探析

肝衰竭内毒素血症的中医辨治探析
与研 究 , 特 别 是 并 发 内 毒素 血 症 时 的病 因 病 机 特 征 , 总 结 了肝 衰 竭及 并 发 内毒 素 血 症 时 的 西 医研 究 进 展 。 提
出肝 衰 竭 内毒 素 血 症 的 基 本 病理 因素 是 毒 、 瘀、 虚, 热毒 内盛 、 瘀血内阻、 气 阴 两 虚为 其 基 本 病 机 特 点 , 清热 解
临床 用 药特 点 。同时人 体 的各项 生理 功能 正 常发 挥需
要 五脏 六腑之 间 的生克 制化 协调 配合 ,如 肝 的生 理功 能正 常发 挥要 靠母 脏 肾水来 滋养 肝体 , 脾 土之 运化 , 肺
金之 克制 , 则 可成 其条达 之性 , 柔 和之 体 。 另一 方 面 , 肝
生 发展 的必 须条件 和 主要原 因所 在 ,这就类 似 于 中医
肝 为风 木之 脏 , 主疏泄 而条 畅气 机 , 又 藏 血而 调节
血运 . 调 节血 运则 可养 筋脉 润爪 甲. 肝 受血 而 能上 养二 目, 肝体 阴而 用 阳 , 能调 节 全身气 机 , 周转 气血 , 促 进消 化 吸收 , 维持 筋脉 的营养 , 这些生 理 特性决 定 了肝 病 的
降 :全身 气机 失调 波及肺 脾 肾而致 水 液代谢 失 常 而 出
现腹水 。
总之 , 肝 的这些 病理 特点 总 以肝气 易郁 为始 发 , 肝 火 易盛 是 重要 因素 , 最终 导致肝 “ 体 用 同病 ” 。 这 为笔 者 分 析肝 衰竭 内毒 素血 症 的基本 病理 因素 及治 法 治则 提 供 了重 要 理论依 据 。
1 肝 的生 理病 理特 征
要 弄 清这 一 过程 , 首 先 应分 清 “ 内毒 ” 、 “ 外毒” 的不 同 . 以及传 统 医学所论 之 毒与现 代 医学所 说之 毒 的异 同。 毒 邪作 为肝 衰竭 发病 的重要 原 因之一 。包 括 了外 毒 和 内毒两 方面 的含 义 。外 毒 主要指 疫疠 、有 毒 的物 质, 如肝 炎病 毒 、 酒精 、 化 学毒 物 等 ; 内毒 指湿 热 毒 、 瘀 毒等 , 是 因外毒入 侵导 致机体 脏 腑功 能紊乱 、 气 血 阴 阳 失 调 所产 生 的对 机 体造 成 进 一步 损 伤 的病 理 产 物 。 对 机 体功 能造 成 “ 二 重 打击 ” 。 而 现代 医学认 为 H B V感 染 变 异与肝 衰竭 的发 生直 接相 关 .病 毒 复制是 肝 衰竭 发

内毒素在肝衰竭形成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

内毒素在肝衰竭形成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

2 0. 6
传染病信息
21 0 0年 1 0月 3 0日 第 2 3卷 第 5 期
Ifc Ds no V 12 , o 5 O t e 0 2 1 net iIf o. 3 N . , c b r , 0 0 , o 3
内毒素在肝 衰竭形成 中的作用及 中医药治疗
李 筠
【 要】 内毒素是慢性 肝病 重症化和造成肝衰竭 的重要 因素。本 文揭示 了内毒素血症 的产生 、 摘 临床特点及 其发病机制 , 对 内毒 素血症 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 【 关键词】 内毒素类 ; 肝功能衰竭 ; 治疗 学 ; 中医药疗法 【 国 图 书 资料 分 类 号 】 R 7 .; 2 2 中 5 53 R 4 【 献标 志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 142 1)5 06 — 3 文 0 7 8 3 (0 00 — 2 0 0
外部 结构 中 , 动物 实验 证 实各种 实验 性肝 损伤 多伴
另 外, 临床 上 还 常 见 肝 硬 化 、 衰 竭 ( 型 肝 肝 重
有 内毒 素血 症 [2 11 种 肝 损 伤 因素 ( 括 肝 炎 病 -。各 包
炎) 患者 由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如原发性腹膜炎、
胸 膜 炎 、 血症 等 ) 用 抗 生 素 后 所 产 生 的 内毒 素 败 应 血 症 , 多为 患者 使 用 广 谱 抗 生素 所 致 , 为抗 生 此 因 素杀 灭 大 量革 兰 阴性细 菌 , 再产 生大量 内毒素 而发 生 内毒 素血 症 。我们 在 临床 上遇 到 的大 多数慢 性肝 病 合 并 内毒 素 血症 的 患者 , 因失 代 偿 期肝 硬 化 、 多 肝 衰 竭 和 慢 性 重症 淤胆 型肝 炎 以及 合 并 感 染 而使 用 抗 生素 , 生 素 的不合 理使 用 加 重 了 内毒 素血 症 抗

大黄赤芍汤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大黄赤芍汤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大黄赤芍汤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郭志忠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04(011)001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赤芍汤治疗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内毒素血症的机理.方法将60例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大黄赤芍汤组和思密达对照组,采用鲎试剂偶氮显色定量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肝
功能及TNF-α的水平.结果大黄赤芍汤组的总胆红素、ALT有明显改善,两组总胆
红素、ALT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大黄赤芍汤组血浆内毒素、TNF-α水平下降幅度显著,优于思密达组(P<0.01).结论大黄赤芍汤使内毒素、TNF-α水平下降,保护肝功能.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郭志忠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2
【相关文献】
1.大黄赤芍汤防治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 [J], 冀爱英;张雪;余晓珂
2.大黄赤芍汤治疗肝硬化41例 [J], 李红磊
3.生大黄联合爱西特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J], 裴莉英;高峰
4.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结合大黄赤芍汤对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J], 杨菁
5.大黄赤芍汤治疗病毒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J], 冯红萍;郭西萍;钟基大;张继红;曹启军;刘彦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抗内毒素损伤的研究

中医药抗内毒素损伤的研究

号 4号 均有 明显拈 抗 内 由单棱一 巨噬细胞吞噬 , 内清除的主要 体 内毒素对 机体的 危害是问接 的 , 内毒素 床子和 复方 1 、 毒素的功效 。 刘云海等 经体 内、 外实 途 径 在 R S, 活 R S 提 高 机 体 免 痤 体 E 激 E , 激 活单核一 巨噬 细 胞 产 生 的 内 源 性 炎 性 加速 E T及其诱 生物的廓清 , 是抗 介质 , 它的危害是直接 的。 与感染有关 验中发现大 青叶有抗大肠 杆菌内毒 素的 功能 , 。 T 体 的 炎 性 介 质 主 要 有脂 质 介 质 , 生 四 烯 作用 , 外实验 接细菌 内毒 素捡 查法进 E 的 重 要 途 径 。 清 胆 注 射 液 能 促 进 特 花 结果 大青叶 经氯仿提取 的质 量分数 异 性 抗 体 形 成 强 吞 噬 功 能 。污 热 沥 增 酸( AA) 代 谢 产 物 , 小 板 活 化 因 子 行 , 的 血 4 仍 由大黄、 芒硝 、 元参 、 甘草组 成) 可增强 ( AF , 胞 因 子 中 的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为 1 的溶液 稀释 6 倍 后 , 有破坏 内 ( P )细 能 体 ( F) 自 介 索 (L) 细 胞 黏 附 分 子 毒 素的作用 ; 内实验 接热源 检查 法进 中性 粒细 胞 比例和 吞噬功 能 , 提高血 TN 、 I , ( AMS 和 自由基 等 。 C ) 行 , 药物 作用后 的内毒素接 4 U/ g 清总补体水平而达到抗 内毒 素作用 。 经 0E k 不能产 生典型 的致 刘庆增 等“ 实验结 果提示 : 人参提 中 医药对 内毒索导致机体 损伤的保 剂量 注入家兔体 内, 护作用 主要表现在 4个方 面 : 对 内毒 热 反应 。有学者 报告用 凹板法和 试管 取液对内毒素结构的直接破坏作用不 明 ① 法 ( 外 ) 小 鼠 ( 内) 均 证 实清 胆 显 , 对 其 引 发 的致 热 、 细 胞 骤 降 及 休 体 及 体 法 但 白 素的清 除作用 ; 抗 内毒 素诱发 的细胞 ② 龙胆 泻肝 汤对 内毒 索有直接 破坏作 克死 亡有较强的拮 抗和防护效果 认为 因 子 或 炎 性 园 子 作 用 改 善 微 循 环 和 汤 、 ③ 给 0分钟后 , 用 人参抗 内毒素的作 用是通过 对机体 反应 两 血 液流变性 作用 I 对畦 器组织 细胞 的 用, 小鼠注入 内毒 素 3 ④

内毒素对肝脏的二次打击及中医药治疗

内毒素对肝脏的二次打击及中医药治疗
发生 。 2 内 毒 素 对 肝 脏 的 二 次 损 伤 机 理
t i ) 在 于 革 兰 氏 阴 性 杆 菌 细 胞 壁 外 膜 。 细 菌 o n存 x 在
死 亡 后 或 快 速 生 长 时 释放 出 来 .是 广泛 存 在 于 自 然 界 的 病 原 。 其 主 要 致 病 成 分 是 脂 多 糖
活 K p e 细胞 ( C ) uf r K s 释放 多 种 细胞 因子 , 肝脏 发 对
此. 除原 发 性 病 因外 . 内毒 素对 肝 脏 的损 伤作 用 不
能 忽视 。 1 内毒素血 症 的产 生
在正 常情况 下 ,肝脏 具有很 强 的 内毒 素 灭活 能 力 , 门静 脉注 射 内毒素 3 4 g 每小 时 由肝脏 灭 活 从 -r 。 a 2 1 ~ 1 5x ; 8 0 3 7 / 灭活 速度 亦很 快 , 门静 脉 注射 的 内 g 从 毒素 1 i 5r n内有 8 %被 灭活 。 a 5 由此看 出 。 肝脏 正 常时
( i叩0 sch r e L S , 是 一 类 具 有 高度 活 性 Lp l ac ai ,P ) 它 y d
的大 分子 物 质 。动物 实 验 证实 , 各种 实 验性 肝 损 伤
多 伴 有 E M。各 种 肝 损 害 因 素 ( 括 肝 炎 病 毒 , T 包 乙 醇 、 学制 剂 等 药 物 及 肝 毒 性 物 质 。 化 自身 免 疫 性 疾 病 。 传代 谢 性 疾 病 等 ) 可通 过各 种 特 异 的 发 病 遗 均 机 制 使 肝脏 发 生 “ 二 次 打 击 ” 即所谓 “ 发 性 损 第 . 继
(I , D C) 消耗 凝血 因子 , 使凝 血 酶原 活 动度 ( A) 致 P 下
降。 抑制 肝 内 N K .T a一 + P酶 、 A 细胞 色素 氧化 酶 、 肝脏

内毒素介绍

内毒素介绍

内毒素简介杨帆成都思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内容n内毒素概念及危害n内毒素防治方法研究进展n中草药拮抗内毒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2毒素无处不在,给的鸭梨好大!其实,我很想一身轻松。

34一、内毒素概念及危害概念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氏阴性细菌(gram negative bacillus,GNB)死亡时裂解出来的细胞壁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成分。

它是脂多糖和各种数量的磷酸盐以及蛋白质的一个混合物。

LPS的基本结构由0-特异性抗原多糖、核心多糖和类脂A(lipid A)三部分组成,其中lipid A是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毒性成分。

5结构6成分•对于革兰氏阴性细菌来说,脂质A是最不易变的组分。

它是由两个氨基葡(萄)糖分子通过α、β(1-6)键连接组成。

•多聚糖O抗原由最多至50个重复的己糖构成,或大约由α1-4,或β1-6键连接的1至8个单糖组群构成。

这使得其成分有很大的变异性,这种特性能帮助逃避宿主的免疫保护并在血清学上用于区分不同的菌株。

78危害内毒素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 LPS 在细菌周围形成稳定的保护屏障以逃避抗生素的作用; 另一方面, LPS 主要作用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使其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 、肿瘤坏死因子(TNF) 、干扰素(IFN)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 、白细胞致热源(LP) 和睫状体促神经因子(CNTF) 等。

9Rice 等(2003) 证实极低剂量内毒素(<1ng/m1)便可使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平滑肌细胞(HCASMC)及移植的人脐静脉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释放增加,且HCASMC 对LPS 特别敏感,只要LPS 超过基线水平达到30pg/ml ,其MCP-1释放就可增加约4倍;同样Rice 等发现另一趋化因子IL-8在极低剂量内毒素(<1ng/m1)刺激下释放也显著增加。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病并发症内毒素血症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病并发症内毒素血症的体会
o xmaE T ) E dt e i,M )是一种 巨分子化合物类脂 多糖 o 体, 存在于革兰氏 阴性 菌的胞壁外 膜之最外层 , 当血液 中及组
织间隙内毒素含量 增多并 引起 一系列病 理反应 时称 之为 内毒 素血症 …。人体的内毒素血症可分为外 源性 内毒素血症 ( 主要
内毒素血症 ( 又称肠源性 内毒素血 症 , 由于肠道菌群 代谢 产物
生与转 归 , “ ” 既有 菌 作为发病 的始 因, 又有菌体释放 的 内毒素
作为发病的基础 , 这就 决定 了其治 疗需要 整体 的双向调节 , 而 这恰为中医的长处 , 只对菌的作用是抑制 , 而不是大量 的杀死 。 只有坚持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的方 向,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m li . iAnPa ao,0 15 () 13 u tm B i hr c] 0 ,11 :0 . ao C m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病并发症 内毒素血症的体会
周 逸
关键词 : 内毒 素血症 ; 中西医结合 ; i 临床经验
中 图分 类号 :5 26 R 6 . R 1. 3 12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6 992 1)7— 06 0 10 —07 (000 05 — 2
3 中 医治 疗 E T的 方 法 M
个多或经异常途径进入体循环所致 ) 。各种肝脏疾病都可能合
并 内毒素血症 , 内毒素血症 是肝脏疾 病常见 的并发症 , 急性肝 炎特别是重症肝炎其发生率可达 3 % 一6% , 9 4 急性肝功能衰竭
可达 9 % 以 上 , 性 活 动性 肝 炎 , 硬 化 发 生率 分 别 为 5 %和 0 慢 肝 0
p rn i l ri hnt . J Alry / mm n l 19 ,12: ee na al gc riis l g cn i u o , 9 8 0 l e i e t i

内毒素的检测方法与临床进展

内毒素的检测方法与临床进展

内毒素的检测方法与临床进展发表时间:2018-07-03T09:16:42.6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8期作者:钟伟明[导读] 内毒素如果进入到人体的血液当中,会对人体的机体产生很多方面的致病作用,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钟伟明(贵港市妇幼保健院广西贵港 537100)摘要:内毒素如果进入到人体的血液当中,会对人体的机体产生很多方面的致病作用,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找到内毒素准确可行的检测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

随着医疗的不断进展,内毒素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且在临床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探讨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和临床进展,以此来为医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内毒素;检测方法;临床进展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一种特有的结构,最主要的成分是脂多糖。

细菌在死亡之后,内毒素会从细胞结构当中释放出来,最终进入到人体的血液当中,从而会对机体产生很多致病方面的作用,例如在人体的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当中,会释放出一些内源性的致热源,从而会导致人们出现发热的现象[1]。

在这种致病菌的作用之下,补体也会被激活,从而凝血系统和血压会出现降低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人们出现弥漫性的血管内凝血现象[12]。

一、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内毒素从被人们发现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在1986年的时候,医学研究者首次发现内毒素,并且建立起了相应的实验方法检验细菌的内毒素,主要就是致热源检查法,这种方法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检验血浆内毒素的重要基础方法,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该方法几乎不再使用,但是却为其它方法的但是提供了基础和推动力[3]。

当前在临床医学上,内毒素检测方法最主要是半定量法和定量方法,半定量法也就是常说的凝胶法,定量方法是浊度法、显色法和免疫法[4]。

除此之外,一些生物学方面的方法和流式细胞术等,也会对内毒素进行有效的测定。

1、半定量法半定量法主要通过试剂和内毒素产生凝集方面的反应,以此来完成定性或者半定量的内毒素检测工作[5]。

中西医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筛 选 实 验 , 现 大 黄 、 公 英 、 芩 在 体 外 有 直 接 或 间 接 抗 内 发 蒲 黄 毒 素 作 用 ; 心 莲 、 公 英 、 蓝 根 和 玄 参 4种 中 药 在 试 管 中 穿 蒲 板
有明显抗 内毒 素 作 用 ; 豆根 和黄 连 有轻 度抗 内毒 素作 用 。 山
进 行 了 大 量 的研 究 , 综 述 如 下 。 现 1 内毒 素 血 症 的发 生 机 制 1 1 现 代 医 学 方 面 肠 源 性 内 毒 素 血 症 的发 生 机 制 主 要 是 . 肠 道 内 的 内 毒 素 ( P ) 破 了肠 黏 膜 一Ku f r 胞 一血 浆 3 L S突 pf 细 e
毒 素 血 症 引 起 的微 循 环 障 碍 , 轻 肝 脏 损 害 程 度 , 临床 治 疗 减 是
肠 源 性 内毒 素 血 症 的 常 用 中药 。 2 22 复 方 研 究 汪 承 柏 [ ] 辨 证 的 基 础 上 重 用 活 血 化 .. 1在 1
加 , 腔 淋 巴管 一胸 导 管 成 为 L S进 入 体 循 环 的 重 要 代 替 途 腹 P
慢性重 型肝 炎( 慢重肝 ) 病情重 , 发展变化快 , 病死率 高达
5 % , 其 原 因 与 其 并 发 内毒 素血 症 密 切 相 关 , 文 献 报 道 慢 0 究 据
性 重 型 肝 炎 患 者 内毒 素血 症 发 生 率 为 10 … 。肝 病 患 者 一 0% 旦 发 生 内毒 素 血 症 后 , 可 加 重 原 有 的 肝 损 伤 , 可 诱 发 全 身 既 又
丁 荣 华 等 _ 。 究 发 现 , 芍 有 扩 血 管 作 用 , 利 于 改 善 肝 脏 l研 。 赤 有
L S增 多 , 脉 高 压 时肠 道 血 管 扩 张 、 曲 , 膜 充 血 、 肿 、 P 门 扭 黏 水 糜 烂 、 透 性 增 加 ; 肝 脏 枯 否 细 胞 功 能 失 调 , 症 肝 病 在 肝 通 ② 重 实质细胞损 害的同时也伴有枯 否细胞的损害 , 功能受损 , 其 不 仅 不 能清 除 L S 还 可 被 其 激 活 , 过 释 放 各 种 细 胞 因 子 和 炎 P , 通 性 递 质 引起 肝 细 胞 损 害 _ ; 门体 分 流 , P 3③ L S绕 过 肝 脏 涌 人 体 循 环 ; 淋 巴液 生 成 增 加 , ④ 门脉 高 压 时 肝 脏 、 系 膜 淋 巴 液 增 肠

内毒素血症治疗药物进展论文

内毒素血症治疗药物进展论文

内毒素血症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307-02【摘要】目的对于疑难杂症,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从传统中药中寻求解决之道。

方法查阅文献和期刊对于内毒素血症治疗药物进行评价和对比。

结论传统中药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可以攻克诸多疑难杂症等世界性难题。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抗内毒素因子血必净注射液中西医结合一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

内毒素血症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1)内毒素血症发生的原因。

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侧枝循环直接入体循环;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2)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症状:内毒素血症临床症状主要决定于宿主对内毒素的抵抗力。

症状和体征有:发热,白细胞数变化,出血倾向,心力衰竭、肾功能减退、肝脏损伤、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休克等。

内毒素可引起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等的释放,导致微循环扩张,静脉回流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组织灌流不足,缺氧及酸中毒等。

(3)内毒素血症的后果:内毒素血症可以出现在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中,通常导致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极高。

内毒素血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①发热反应: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或作用于白细胞使之释放内原性致热原;②促使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等释放,使血压下降,导致微循环障碍;③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激活凝血、纤溶系统,产生出血倾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经c3旁路或经典途径激活补体;⑤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引起糖代谢紊乱及酶学、蛋白代谢的改变;⑥激活白三烯、前列腺素、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活性。

内毒素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内毒素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v n in l R I a i gi r a n y u gc i r n w t d o ahi d v l e t a o M m g n nom li o n h l e ih i ip t c e e ・ s d
岁 以上 言 语 发 育 落 后 患 儿 右 侧 大 脑 半 球 激 活 频 率 高 于 对 照
较 快 , 也 存 在 以 下不 足 : 方 面是 现 有 D I、 S f I 但 一 T MR 、 MR 技术 本 身 的不 足 , 比如 硬 件 方 面 磁 场 不 均 匀 性 等 噪 声 使 图 像 扭 曲 变形 , 处 理 软件 的开 发 制 约 。另 一 方 面 , 于 小 儿 尤 其 是 严 后 对
如 B rn等 对 1 言 语 发 育 落 后 的儿 童 ( 7岁 , 均 4 yo 7名 2~ 平 岁 , 排 除 了 听力 障碍 ) 3 均 和 5名 同龄 健 康 儿 童 对 照 研 究 , 儿 患 均 在镇 静 后 接 受 检 查 , 用 被 动 区组 范 式 设 计 , 务 刺 激 源 为 采 任 事先 录制 的儿 童母 亲 的 声 音 。研 究 结 果 统 计 后 显 示 : 组 全 两 体年 龄 段 的儿 童 的 偏 侧 激 活 方 式 比较 并 无 明 显 差 异 , 是 3 但
重 智 力落 后 的患 儿 来 说 严 格 的头 部 制 动 实 施 较 难 ; I 一 f MR 的 些 任 务设 计 的完 成 必 须 得 到 患 儿 的理 解 、 合 , 有 研 究 大 部 配 现 分 尚处 于 预试 验 阶 段 , 本 量 普 遍 偏 小 ; 少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磁 样 缺 共 振 随访 资 料 。尽 管 还 存 在 一 些 问 题 , 作 为 发 展 最 迅 速 的 但 脑 功 能成 像 技 术 , 能磁 共 振 已经 在 脑 科 学 、 床 等 领 域 的 应 功 临 用 中 获得 了 巨大 成 功 , 得 了 很 多 突 破 性 的 研 究 成 果 。今 后 取 的研 究 趋 势是 将 上 述 多 种 技 术 联 合 的 方 向 发展 。

肝病内毒素血症中医辨治初探

肝病内毒素血症中医辨治初探
引起 的发热 。
达等 。 为 中 医 的 “ ” 西 医 的 “ 认 毒 与 内毒 素” 共 同之 有 处 ; 在临 床和动 物 实验 中证 实 ,热 毒 证 ” 且 “ 发生 时血 中 内毒 素水 平 明显 升 高 , 明热 毒 内盛 是 内毒 素 血 症 的 说 基本病 机 。汪 承柏 认 为肝 病 内毒素 血 症 普遍 存 在瘀 血 阻滞 ,血 滞 成瘀 , 血 内郁 而化 热 ” 将 其 病 因病 机 “ 瘀 , 归 为血热 。吴 锐等 [ 认 为热 毒 炽 盛 为 内毒 素 血症 的根 5 本病 机 。笔 者认 为肝病 内毒 素血 症 相 当于 中医热 毒 证 范畴, 毒瘀 互结 、 于肠 腑 是其 基 本 病机 , 滞 清热 解 毒 、 活 血 化瘀 、 通腑 泄浊 是其 治疗 大法 , 以下 具体论 述 之 。
指 出的“ 故 无 殒 , 无 殒 也 ” 有 亦 的道 理 。药物 常选 用 大
1 1 热灼 津液 , 行瘀 滞 : 为 阳邪 , 邪 伤 人 , 方 . 血 热 热 一 面 迫津 外泄 , 另一 方 面消 灼煎 熬 阴津 , 从而 耗 伤 人体 阴 液 。津 血 同源 , 津液 大量 损 耗 , 不仅 渗 入 脉 内之 津液 不
1 毒瘀 互 结 、 于肠腑 是基 本病 机 滞
2 2 凉血活血 , . 化瘀 通 络 : 由于 毒邪 主要 在肝 , 邪 深 毒 伏肝 脉血 络 , 活 血 凉 血 又 须 入 肝 络 。活 血 可 加 速 血 故
液 的流 畅 , 液 的 运 行 , 可 随 之 而 降 , 《 津 热 故 内经 》 : 谓
溢 出脉 外 , 旦 脉 络 受 损 , 液 便 离 经 而 行 , 为 离 经 一 血 成 之 血 , 离经 之 血 便 是 瘀 , 血 留而 不 去 , 血 液 不 能 而 瘀 使 循 常道 而行 , 又会 造成 新 的出血 与瘀血 。

大黄牡丹汤对外科急腹症患者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大黄牡丹汤对外科急腹症患者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口囫
2 0 1 3 丽 N O . 2 5 … …
中 医中 药
大黄 牡丹汤 对外科 急腹症患者 内毒素血症 的作 用
郅树 升
中医院普外科 , 河南周 口 4 4 6 0 0 0
【 摘要】 急腹症患 者内毒 素血症 的发病原 因是患者体 内的存 在的细菌释放 出大量 的 内毒素扩散 到身 体其它部位而 产生的一 种 病理生理 表现 。 一般 分为 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 用传统 中医药 的方式治疗 这种疾病 时 。 主用是通过清热解毒药 、 活血化瘀 药等通过抑菌 、 稳膜 的途径来发 挥作 用 , 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抗拒 患者体 内内毒素的毒性 , 增强机体免疫力 。该文着重介绍大
噬细胞作用 降低 ,或者吸收入 门静脉 的内毒素功能 比肝脏 的排
毒 能力强 ,那 么人体 中 门静脉血液 中的内毒素就可 以通过肝脏
进 入到人体循环系统 中。 发生 内毒素血症 。 在患者受 到严 重创 伤
以及感染 的应激 状态下都会 出现这种 情况 。肠道 吸收的 内毒 素
1 4 0 中外 医疗 C h i n a & F 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患者初得肠痈 , 多是 由湿热郁 蒸 , 气血凝 聚, 热结不散引起。湿热
些 中医药 的研究 学者认为 ,内毒素 血症 的中医辨证治 疗
法变幻莫测 , 虚实复杂 , 临床常见症状 有血瘀脾虚 、 热毒 旺盛 、 阴 虚潮热等等 , 也有一部分 患者阳 明热盛 。面对 这种情况 , 现 阶段 中医对 内毒 素血症的疗法主要是采用具 有抑菌 、防害的 中医药 进行治疗 。鉴于大黄 、 芒硝 、 丹参等 中药具有一定 的抗毒性 , 医学 专家认 为大黄牡丹汤对 内毒素血症 患者的病情缓解 具有重要 作 用。 对 内毒素血症患者致病机制 的研究表 明, 内毒素诱发的炎性 细胞 因子 对身体组织细胞 的损害远远 超过 了内毒 素本身 对机体 的直接 影响 , 进 而诱 发 的细胞 因子 引发了一系列 的连 锁反应 。 从 而会导致患 者身体各个器 官功 能衰竭或者出现障碍卿 。 3 . 2 大黄牡 丹汤治疗 内毒 素血 症的作 用 大黄牡丹汤可 以改善溃 疡性结肠炎患 者的炎症 ,提高患者 机 体的免疫力 , 抑制炎症性 细胞 因子的生成 , 起到很好 的治疗炎 症 功效 . 从而增强患者免疫力 。大黄牡丹汤如果联合西药使用可 以明显降低外科急腹症 患者 的体 内毒 素含量 ,减少 炎症介质 的

金多靶对内毒素血症作用的实验研究

金多靶对内毒素血症作用的实验研究

金多靶对内毒素血症作用的实验研究金惠铭;张国平;张明;焦东海【期刊名称】《中国微循环》【年(卷),期】1999(3)4【摘要】目的研究减肥降脂中药金多靶防治内毒素血症的疗效及机理。

方法用静脉注射内毒素(LPS0.5mg/1ml/100gB.W.)的方法复制急性内毒素血症家兔(n=12)模型,事先灌服金多靶(1.5mg/100gB.W.)后观察0h、1h、2h、4h平均动脉血压(MBP,颈动脉插管法)、血清内毒素浓度(赏试验法)、血清TNFα浓度(ELISA法)及肠内容物移动距离(美兰法)。

结果与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比,金多靶组MBP下降不明显,内毒素及TNFα浓度均明显下降(P<O.05),肠内容物移动距离明显加快(P<0.05),与血清内毒素浓度间呈显著负相关(r=-0.94,P<0.05)。

结论金多靶能降低内毒素浓度,减少TNFα的生成,有效维持动脉血压,对内毒素血症有一定防治效果。

上述作用与金多靶引起肠内容物移动距离加大、大便排出增多有关。

【总页数】3页(P197-199)【关键词】金多靶;内毒素血症;肿瘤坯死因子α;中医药疗法【作者】金惠铭;张国平;张明;焦东海【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肥胖病医疗协作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153【相关文献】1.黄芪多糖对内毒素血症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J], 王胜红;邱斌;徐志红;李银萍2.纤维连接蛋白对内毒素血症小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吴勇;陈元仲;吕联煌3.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鼠的作用及机制 [J], 王昆鹏;刘贵明;丁学琴;裴凌;王俊科;宫建4.双歧杆菌对内毒素血症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唐秋雨;陈素清;黄妙辉5.谷氨酰胺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小肠营养作用的实验研究 [J], 秦环龙;张彩华;崔恒贵;吴敦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 制核 蛋 白 N — B的活 性 . 而抑 制 各种 炎症 细胞 因子 FK 从
毒 索及 炎症 因子 水平 ,提 高 与机 体免 疫 功能相 关 的细胞 因子 . 发挥 免疫 调节 及遏 制 全身 炎症 反应 的作用 , 一 步 进
防治 MO DS发生 。 223 凉 血活 血法 严重 的 E M 可引 起 血小 板 聚集 、 .. T 血
在 临床 观察 中发 现 ,T 之病 因病 机 多 为血瘀 血 热 所致 。 EM 蒲 晓 东【 为 热毒 内盛 、 血 阻滞 、 阴 两虚 是 E M 的主 | 】 认 瘀 气 T 要 病 机 。陈 云等【 为 E M 乃 因湿 热疫 毒 之邪 入 侵人 体 5 l 认 T
阻遏 气 机 , 滞 血瘀 , 久 化 热 ; 毒 炽 盛 , 斥 内外 , 气 瘀 热 充 犯 及气血 , 致瘀 致 热 , 外窜 经 络 , 内伤 脏 腑 , 阴耗 伤 , 里 气 表 三焦俱 病 。张雪 等阎 为 肝病 E M 相 当于 中医热 毒证 范 认 T 畴, 毒瘀 互结 、 滞于 肠腑 是 其基 本 病 机 , 热 解毒 、 清 活血 化 瘀 、 腑泄 浊是 其治 疗大 法 。杨 超 等f 究发 现 , 通 7 】 研 腹腔 注射
内毒素 后 .大 鼠出现符 合 中医热 毒 血瘀 证 证 候 的舌 象 和 体征, 其生 物学 表 现是一 个动 态过 程 。首先 是 波及血 液 内
[ 稿 日期 ]0 0 0 — 6 收 2 1- 3 1
素 的有 效成 分 为 赤芍 总 苷 。其 抗 内毒 素 作用 主要 是 直接
( 金项 目 】 基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0 0 4 3 ; 南 省 自然 科 学 基金 ( JY2 3 )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重 点 学 科 资 助 。 3 8 1 7 )湖 OOJ 04 ; ( 者简介] 作 胡久 略 (9 7 )男 , 南 信 阳人 , 师 , 17 一 , 河 讲 主要 从 事 方 剂 学 教 学 、 研 及 临 床 工 作 。 科
21 00年 5月 第 3 0卷 第 5期
Ma .2 1 o . 0 N . y 0 0 V 13 o 5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o r a f TCM i .o n n Unv f Hu a 7 9
中医药 防治 内毒素血症 的研究进展
Pr g e s i t d f Ch n s e i i e o d t x m i o r s o e a
HU Ju le i - u ,HE Yo - h n u su
(C nvri fHua ,C agh ,H nn 4 0 ,C ia T M U i syo nn h nsa u a 07 hn) e t 1 0
的损伤 具有 重要 临床 意 义 , 传 统 中 医药 以其 多 途径 、 而 多 环节 、 多靶 点发挥 作用 的特 点 , 此方 面具有 独 特 的功效 , 在 本 文拟 简要 介绍 相关领 域 的研究 进 展如 下 。
同程 度 存 在 E M, 中医病 因病 机无 外 乎热 、 、 、 4 T 其 毒 虚 瘀
E M 与 中医学 “ T 温病 ” “ 疫 ” “ 、瘟 、 热毒 ” 过程 中 的一 些 症状 相似 , 医家对本 病 的病 机曾作 过具体 的阐述 。 各 李筠[
2 中药 对 E M 的 治 疗 T
E M 在 病 机上 属 于 “ 虚 邪 实 ” 对 应 的治 疗 原则 则 T 正 , 是“ 正” “ 扶 与 祛邪 ” 举 , 并 清热 解 毒 、 里攻 下 、 通 凉血 活 血 、
取 液有 明显 的减毒作 用 ,电镜下 观察 到其 作 用机 制是 以
破 坏降 解 内毒 素形 态 的直 接方式 减 毒 .而且 还 可通 过提
高网状 内皮 系统 (E ) 噬 能力 , 速 内毒 素 的廓 清来 R S的吞 加
发 挥作用 。常 明 向等【研 究发 现利 胆排 毒 口服 液f 茵陈 3 1 含 蒿、 栀子 、 黄 、 大 甘草 、 硝 等药 ) 细 菌 内毒 索 的直 接 破 芒 对
坏、 中和为 其主 要作 用方式 . 非 是对 内毒 索 活性 的暂 而并 时性 抑 制。姚 晓瑜等 ㈣运 用胰 炎灵 颗粒 剂f 黄 、 子 、 大 栀 败
酱草、 黄芩 、 朴 等) 重症 急性胰 腺 炎 E M模 型 大 鼠体 厚 对 T 内内毒素 、 炎症介 质 和细胞 因子进 行观 察 , 炎灵 组 和抑 胰 肽酶 组大 鼠的血浆 内毒 素 比手术 组 均 明显 降低 ,存 在显 著 性 差 异 ,血 清 T — 、L 6 I 一 NF a I 一 、L 8和 细 胞 黏 附 因 子 C 8C 5 D1 、 D 4与手术 组 相 比较 , 抑肽 酶组 、 炎灵 组均 显著 胰 减少 , 异有统计 学 意义 。说 明运 用清热 解毒 泻下方 可 降 差 低体 内内毒素 、 性 介质 和细胞 因子水 平 。 使 内毒 素血 炎 可 症 明显减轻 。 慧等【发现 凉膈散 可减少 模型 动物 血浆 内 林 嘲 毒 素含 量 , 降低 血浆 T F a L o水 平 , 高 血 清 S D活 N — 、e 提 O 性 , 轻脏 器组织 病 理损 害 。通过 实 验还 发现 , 减 各剂 量 中 药 凉膈 散 均 能有 效 抑 制 L S损 伤 小 鼠肺 组 织 N — B活 P FK 化 , 中低 、 其 中剂 量 凉膈 散 对 N — B 的活 化抑 制 作 用较 FK 低 , 剂量组 抑 制作 用最 为 明显 , 一 定 的量 效关 系 。表 高 呈 明凉膈散 保护 机体 免 受 L S损 伤 的作 用机 制可 能 是通 过 P
[ 键 词 ] 内毒 素 血 症 ; 医药 预 防 ; 疗 关 中 治
[ 中图分类号 ] 5 53 R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o 1 . 6 ̄i n1 7 - 7 X2 1.5 2 .7 . d h 03 9 .s. 4 0 0 .0 0 . 60 9 3 9 s 6 00 0
个方 面 。 中医药 对 内毒 素 导致 的 机体 损伤 主要是 通 过 清
除体 内的 内毒 素 、拮 抗 中 和或 抑 制 内毒 素及 其诱 发 的 细 胞 因子 或炎 性 因 子 、改 善微 循 环 和血 液 流变 学 及保 护脏
器 细胞 的作 用而 起到 防治 效果 嘲 。
1 E M 的 中 医病 因病 机 T
的发生 而导 致死 亡I 1 t 。拮抗 内毒 素及 阻 断 或减 弱 其介 导 - 2 成分 变化 和 凝血 变 化 的 炎症 反 应 ,然后 表 现 为 引起 微 循
环障 碍和 血液 流变 学 异常 ,这说 明 E M 与 中医的温 病热 T
毒血 瘀 证 有 着 非 常 密 切 的关 系 。综 合 各 医家 之 说可 知 , E M 由 内毒 索 引 发 。 中 医学 的“ 毒 ” “ 毒 ” T 与 温 、热 相符 , 即 所谓 “ 由毒生 , 由毒起 ” 病 卫 、 、 、 热 变 , 温 气 营 血各 阶段 均不
22 中药复 方及其 成分 对 E M 的防治 . T
素及 外周血 急性期 蛋 白含 量 明显 下降㈣, 通里攻 下法 对 故 MO S的防治有 一定 的临床疗 效 。 D 通里攻 下法首 推大 承气
汤。 张继 东等[采 用通里 攻下 法观察 MO S动 物模型 内毒 1 9 1 D
素 变化 .发 现大 承 气颗 粒 能够 控 制严 重创 伤 所致 MO S D 或 SR I S模 型 动物 E M, 出大承气 颗粒 所起 消 除肠 源性 T 指 内毒 素作用 的途 径包 括 : 肠道 常见 G 菌 的抑 杀 , 其产 对 一 对 生 的 内毒 素 的灭 活和 向肠道 外 的清除 。实验研 究证实 , 大 承气 颗粒 对肠 黏膜 的完整 性具 有保 护作 用 。能增 强肠 屏 障功 能 , 有阻止 肠道 细菌 移位 的效 应 。张友祥【临床 观察 捌 通 腑逐 瘀 法( 黄 、 参 、 大 丹 穿心 莲) 对肝 硬 化 患者 血 浆 内毒 索 及 T F a的影 响 , N— 结果 表 明 , 通腑 逐瘀 法在 降低肝 硬化 患 者肠 源性 内毒 素及 T F a方 面 疗效 优 于对 照组 ( N— 微生 态 制剂培非 康胶 囊) .提示 该法 有一 定 的降低血 浆 内毒素 及 T F a水平 的作用 。谢 晓华 等 采用 通 腑泻 热灌 肠方 N— 治 疗腹部 外科 疾病 并发 SR ,结果 显示 患者 血浆 内毒 素 IS 含 量及 并发症 发 生率均 明显 降低 , 临床治 愈率 明显升 高 。 可 见 , 里 攻下 法 能 促进 肠 道 功 能恢 复 , 护肠 道 屏 障 , 通 保
[ y w r s n o xmi; ra n i hn s dcn ; u ay Ke o d ]E dt e a t t tw t C ieeme iie s mm r o e me h
内 毒 素血 症 (T ) 由于 血 中细 菌 或 病 灶 内细 菌 释 EM是
放 出大量 内毒素 至血 液 。或 输 人大 量 内毒 素污 染 的液 体 而 引起 。E M 可引起 全 身炎 症 反应 综 合征 (I S 、 T SR )弥散 性 血 管 内凝 n( I )脓 毒性 休 克 及 多 器官 功 能 衰 竭( D  ̄D C、 l MO
管 内皮 细胞通 透性增 加 、 浆外渗 而产生播 散性 血管 内凝 血
血。 凉血活血 类 中药具有 改善微循 环 , 降低全血黏 度 、 血浆 黏度 。阻止 纤维 蛋 白原 及血 小板 聚集 及 血栓 的形成 的作
胡 久略 , 又 舜 贺
( . 南 中 医药 大 学 2 0 级 博 士研 究 生 班 , 1 湖 08 湖南 长 沙 4 00 ;. 阳 理 工 学 院 张 仲 景 国 医 学 院 , 南 南 阳 4 3 0 10 7 2南 河 70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