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18
18.永生的眼睛
![18.永生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2e46ecd6a58da0116c174970.png)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任务分解
对应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
快乐学习单设计
带着问题,进入课文
进入课文,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
1.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
2.学生情况分析: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是本单元的重点,在本课中继续教学生用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方法。尝试在说的基础上写一写。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尝试写一写。
学习总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丰士小学教学任务单
年级四(3)学科语文设计者顾新峰
课题
18.永生的眼睛
学情分析
1.学习材料分析:本单元课文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学习本组课文一是感受生命的美好,二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从课文中,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二是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2.说说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18《永生的眼睛》课件PPT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8《永生的眼睛》课件PPT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cbed3ee7c1cfad6195fa76a.png)
课文中几次出现带有“骄傲”的句 子,体会含义:
⑵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 的温迪而骄傲! 再次使用“骄傲”,表达“我”对女儿 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与前文14岁 的“我”进行对照,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 者的深刻思考。
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 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 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学完 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 算做些什么?
生字学习
捐 juān 捐赠 屡 lǚ 屡次 盲 máng 盲人 眶 kuàng 眼眶 搂 lǒu 搂着
遵 zūn 遵守
认识生词
永生
角膜
给予 搂住
不假思索 捐赠 屡屡获奖
热泪盈眶 遵从 重见天日
振聋发聩 天壤之别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溘然长逝 策马扬鞭
萦绕 慷慨 捐赠
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 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 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 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 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 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 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 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 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 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 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 的感受朗读全文。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 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 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 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18.永生的眼睛(完美版)
![18.永生的眼睛(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a58b7a02768e9951e738b4.png)
• • • • • • • • •
近义词: 呵护——爱护 领悟——领会 珍贵——宝贵 悲哀——哀伤 骄傲——傲慢 酷爱——热爱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反义词: 悲哀——喜悦 完整——残缺 骄傲——谦虚 遵从——违背
自学提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的眼睛得到永生?
2、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 做的?对于亲人的做法,“我”的态度是怎样 的?
父亲的心愿是: 捐赠器官,造福他人。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
痛
苦吗?”
盲童只能用双耳感受节日的快乐。
老师,这叶子是什么颜色的?
谁能告诉我郁金香究竟有多美?
盲童的世界里哪能看到一丝丝阳光呢!
谁能告诉我网络世界究竟有多么精彩?
我什么时候才不用摸这盲文呢?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
失去温迪两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 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 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 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 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 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 芒。
受捐者写的感谢诗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 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 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 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 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 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 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 命。
我会读:
juān máng lǚ kuàng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 冲
chònɡ
chōnɡ
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妈妈!”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8永生的眼睛》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8永生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e9c9402b2b160b4e767fcff8.png)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在我们的帮助下重 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 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角膜起了作用, 你们会为我自豪!
•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 一切感到骄傲。”
• “这令你骄傲吗?”
• “当然,你想过 什么也看不见会 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 将眼镜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 们重见天日。”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 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习
一、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 宁可……也不…… 因为……所以…… 虽然……可是…… 1.《永生的眼睛》一课( )使我感
动,( )引起我许多的想法。 2.父亲( )死去了,( )他那话
那些盲人是多么的痛苦,
他们看不见五颜六色的鲜
花,看不见
,看不
见 ,也看不见 ……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 的远非一副角膜!我紧紧地搂住温迪, 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次,我为自己 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句话的意思是琳达觉得父亲不仅留 下了一副眼角膜,还留下了为他人着想 , 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的高尚品质,这 种品质已经根植于后人的心中,并将世 代相传。 。
父亲( )地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 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5、你认为这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 吗?
答: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 生。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 有助于世界。
同学们,照片上这个 小女孩叫杨帆,就在不久 前,小杨帆在青岛人民医 院离开了我们,小杨帆的 生命只有3岁半。这是她 爸爸带着她在海洋纪念馆 留的最后一张相。杨帆死 后,她的父母替她把角膜 捐给了两位盲人。小杨帆 留下了光明,也留下了爱 心。
四下《18.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下《18.永生的眼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9b0302bceb19e8b8f6bad4.png)
四下《18.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2.问答法;3.演示法。
三、重点难点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让中国众多人熟知的歌词,是1989年,由中国著名歌手韦唯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一首首歌曲。
她也因为这首歌曲而逐渐走红。
一曲《爱的奉献》洋溢着人间最美的温情,这首歌曲不仅脍炙人口,更成为公益歌曲的标签。
对与爱、对于奉献,一直是我们人类所倡导的主题。
那么我们今天要接触的这个故事呢,就和爱有关的。
那么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不如让我们赶快走进故事中,去亲自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1.找人读文。
2.纠正字音。
3.标注拼音。
三、课文讲解题解(1)《永生的眼睛》: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
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我十四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将她的眼角膜捐献。
1.词语不假思索:假:凭借、依靠。
不经过考虑就作出反应。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18 永生的眼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18 永生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5307fd0176c66137ef061907.png)
第 1 讲课题18 永生的眼睛课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琳达一家人无私捐赠眼睛角膜的感人故事。
3、品析人物的语言,体会其精神品质,理解课题的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与精神品质。
3、自学为主,合作探究,深入体会,有所感动。
主备学校实验小学主备人易秋华审核人再备课记录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资料。
2、谈话导入:如果是你或你的父母死后是否愿意捐献器官去帮助他人恢复健康呢?3、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想法。
4、教师小结、导入:从传统观念上来讲,我们都希望自己或亲人完整地来到世上,也能完整地离去,这是对死者的敬意,也是对生者的慰藉,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相信它能给我们带来震撼与启示。
5、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本。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主要讲了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无私捐献眼睛角膜的故事。
)3、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捐献眼睛角膜”为线索给文章分段。
三、整体感知课文1、回忆本单元导读中的学习要求:(课件出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来表达人间真情的。
)2、回忆自读课文学习方法引入:“批注式阅读”(所谓“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学法指导:(课件出示)批注式阅读画:用你喜欢的符号,将文中你喜欢或感动的词句勾画出来。
读:把勾画出的内容读一读。
批注:对勾画内容的概括。
自己的联想。
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
对重点内容的质疑或提出不同的看法。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捐赠母亲的角膜)1、自学提纲: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
18永生的眼睛[1]
![18永生的眼睛[1]](https://img.taocdn.com/s3/m/83f2214633687e21af45a9ba.png)
捐 出 了 自 己 的 眼 角 膜 。
敬 爱 的 邓 爷 爷 也 在 去 世 后
我心飞翔
你读了这篇课文受到了什 么启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谈一谈。
永生的眼睛
பைடு நூலகம்
自学要求
1、圈画字词。 2、自读课文,理 解课文内容。
读一读
捐赠 盲人 屡屡获奖 遵守 搂抱 热泪盈眶
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 为题?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 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 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 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 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 是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 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 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 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大学生也纷纷填写了角膜捐赠书。
同学们,照片上这个小女孩叫 小杨帆,就在不久前,小杨帆 在青岛人民医院离开了我们, 小杨帆的生命只有3岁半。这 是她爸爸带着她在海洋纪念馆 留的最后一张相。杨帆死后, 她的父母替她把角膜捐给了两 位盲人。小杨帆留下了光明, 也留下了爱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df2ce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d.png)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
的眼睛课文
《永生的眼睛》
一天,凤凰的一对巨大的金色翅膀背着牠,飞翔在大自然的天空中。
就在此时,大地上突然发生了一场火灾,整个山林都被熊熊燃烧的火焰吞噬。
凤凰看到这一幕,为大地上的生灵们感到深深的忧伤和同情。
牠决定向火源飞去,用自己的翅膀把火扇灭。
凤凰飞到了火源旁边,摇动着金色的翅膀,火焰在牠的翅膀上熄灭了。
但在牠离开的瞬间,火焰又重新燃烧起来。
凤凰飞了又飞,熄灭了又熄灭,但火势仍然无法消除。
牠看到了这些火焰背后的恶魔们,在努力助长火苗。
凤凰明白了,想要彻底扑灭这场火灾,必须找到恶魔们的眼睛。
因为只有眼睛才是火焰的源头。
于是,凤凰来到恶魔们聚集的地方。
牠发现了一只只蜘蛛,它们的眼睛都流淌着红色的火焰。
凤凰扑向那只距离自己最近的蜘蛛,牠不顾一切地要把这只蜘蛛的眼睛抓下来。
与此同时,蜘蛛却用尽全身力量要阻止凤凰。
凤凰和蜘蛛斗智斗勇,激烈地交战着。
终于,凤凰把蜘蛛的红火眼睛抓在了爪子里。
恶魔们痛苦地尖叫着,他们流淌出的鲜血竟然是红色的火焰。
恶魔们的力量迅速减弱,火焰也渐渐熄灭了。
凤凰胜利了。
罗盘指引着,凤凰命运的脚步停下,迅速凤凰将火团投向滚滚的海潮之中。
凤凰转瞬间化作了一个人。
在海潮中多处,凤凰浑身的箭刻着流盼。
她一下子沈入水流,恼怒的让水火相纷的合为了一体。
18 永生的眼睛课件
![18 永生的眼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e6078d83d049649a665805.png)
“当然可以。”爸爸痛 快地回答。 爸爸居然不假思索地答 应了。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 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 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
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 去。”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 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 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
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 去。”
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 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我紧紧地搂住温迪,激动的 泪水夺眶而出。这次,我为自己 骄傲 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 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 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 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 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两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角膜中心 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 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 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 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 着,她的碧眼依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那会儿,我的内心一直笼 罩着巨大的悲哀与苦痛。一想 到从此以后我再也得不到妈妈 的呵护了,泪水便不由自主地 流淌下来。我无法面对没有妈 妈的孤零“先生,您同意医院 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
“当然可以。”爸爸痛 快地回答。 爸爸居然不假思索地答 应了。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 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 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 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 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两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角膜中心 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 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 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 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 着,她的碧眼依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四年级下册语文18永生的眼睛
![四年级下册语文18永生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2fcf1a9fb9d528ea81c779a5.png)
18、永生的眼睛教材分析: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我们拥有她,是多么幸福,多么方便,她是无法比拟的财富。
当某个人失去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这个人的眼睛也将得到永生,这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本文具有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刻画了让人难忘的形象: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省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我”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
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感动、让人怀念,让人学习。
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读了本篇课文后,应该能够感受到这其中体现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够涌起很多的感动。
但因受年龄所限,学生对器官移植非常陌生,对其意义更是不理解,因此,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另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
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课型与学法:阅读课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词6个: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
学习多音字:给。
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读课文,感知语言。
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一、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老师也喜欢名言,送给大家三句。
(出示:毛主席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生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三句名言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情境入课:前些天,程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四年级语文 18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语文 18永生的眼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946e004a7302768e993974.png)
四年级语文18 永生的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器官捐献行为的看法,以及琳达思想转变的过程,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一)导入课题。
简介眼角膜移植手术
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包括老师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读了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篇回忆文章(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之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
(二)提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自读提示,看看给我们学习提出了几个要求?
学生读,交流明白:第一个要求就是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
第二个要求就是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第三个要求就是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词,理清脉络
(一)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
18、永生的眼睛
![18、永生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de67c92d4b73f242336c5f25.png)
板书设计:18、永生的眼睛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教学反思:师:你已经读懂了温迪的爱心。
同样是14岁但两个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预设4:琳达。
因为他先开始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样去做,后来她把她爸爸和心爱的女儿的角膜捐献出去了。
师:我们为琳达的巨大改变而骄傲。
师:我为父亲,琳达,温迪而骄傲。
他们一家三代为了帮助别人,捐献眼睛角膜的善举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使我们懂得了生命的价值,要有意义。
3、琳达一家三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善举呢,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重点感悟:“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你妈妈和我都觉得,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1)师:这是父亲在什么时候所说的一段话?(2)生:这是琳达的父亲面对失去母亲悲痛的女儿,面对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眼角膜的女儿时说的这段话,去安慰女儿、去教育女儿的。
(3)师:课文哪儿表现了琳达的这种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的心情?(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父亲的那番话给一开始极力反对捐献母亲角膜的琳达上了重要的一课。
父母的言传身教改变了“我”,使“我”重新认识死亡,重新认识器官捐赠,重新审视人生。
4.谈谈你对父亲这段话的感受。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父亲非常有爱心,他不仅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而且也希望他死后,他的女儿和外孙女也能捐献眼睛角膜。
生:我的感受是:父亲他和妈妈决定死后把自己的眼睛角膜捐献出去,他一直在为别人着想。
生:父女对母亲的爱是不同的,父亲不仅爱母亲也爱别人,而琳达只爱自己的母亲。
父母是无私奉献的大爱,琳达的爱是小爱。
师:你能找出这句中最重要的词语,谈谈体会吗?生:我找到的是“有意义”,因为,如果我们的死后能帮助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是有意义的,帮助了别人,别人获得的光明,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师:是的,父亲认为这是有意义的。
生:我找到的是“最珍贵”,因为他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且这是用钱买不到的,所以最珍贵。
四年级下册18.《永生的眼睛》说课稿(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18.《永生的眼睛》说课稿(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01e63abe23482fb5da4c3c.png)
四年级下册18课《永生的眼睛》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永生的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二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
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编者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二是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温迪一家三口的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
特别是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
(三)、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以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崇高精神。
3、学会会认字“辍”,读读记记“给予、捐赠、酷爱、领悟、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认为教学的重、难点有以下两点: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五)说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人体器官捐赠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我采用的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展开教学。
重点指导读好第一部分,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与学生总结作者是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永生的眼睛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永生的眼睛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48821589eb172dec63b730.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永生的眼睛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WTT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
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
结合本单元主题“眼睛”,使学生理解:如果能给失明者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个眼睛将得到永生。
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心灵,升华感情,熟悉文章内容。
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对朗读很感兴趣。
他们合作意识强,有一定合作学习的能力。
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很多学生会依据文章提问题。
大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个别学生学习时主动精神还不够,讨论时不够积极。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四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借助多媒体课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这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使学生感到层次清晰,以解决文章内容离生活实际较远的问题。
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逐渐理解内容,使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会到器官捐献的意义,达到感情的升华。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导学案预备年级语文科编号:18 日期:2011年01月18日
编制人:张新权审核:罗晔先审批人:韩仕杰班级:姓名:
《永远的眼睛》学习案
【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
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琳达一家人无私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
并体会琳达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热爱生命,正确对待死亡,无私奉献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品质。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什么是器官捐赠?
器官捐赠就是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配偶。
2.什么是角膜捐献?
角膜捐献是指在逝世后捐出眼角膜以帮助因角膜病变而失明的人重见光明。
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薄膜,可让光线进入眼内,眼角膜会因为外伤或感染而受损。
损伤的部分因损伤而浑浊的角膜可以由叫做角膜移植的手术来替换,手术过程中,浑浊有病的角膜由捐献者健康的角膜代替。
成功的角膜移植可以使视力恢复正常。
所以,捐献眼角膜可以使因角膜病变而失明的人重见光明。
3.角膜捐献的意义:
角膜病是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
有关数据表明:“角膜盲人”占全部盲人总数的
1/4,人数约为800万,其中我省约有两万多人;在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是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40-69岁的青壮年人,而复明的唯一手段就是角膜移植手术。
但是,由于眼角膜的捐献者太少,全国各大医院每年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2000-3000例,绝大多数的失明者目前只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
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
不幸的是,有16个人会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二、自主学习
1.先注音再组词。
给()()遵()屡()
丧()享()署()
萦()辍()烁()
膜()捐()酷()
2.解释本课词语到书上相应词语旁边。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与世长辞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ì才华横()、文()、回()、容()、翻()、()思、友()
jiāo ( )阳、()傲、()花、()气、上()、香()
zǔ ( )挡、()织、()力、()国、()成
4.简要概括课文讲述的感人故事。
5.围绕不同人物,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给每部分安小标题。
三、交流展示
1.解读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父亲捐献角膜、女儿捐献角膜这三件
2
事态度的句子,体会“我”的态度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父亲自己有什么心愿?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心愿?他说那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3)“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这流露了温迪怎样的思想感情?(4)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2.品析关键句子的含义。
(1)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2)“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曾经失明的女儿也能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
当你得知是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谁感到自豪?为什么自豪?)
(3)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在这一刻,我才真正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第 3 页共5 页
(5)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光明。
他们成为你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儿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谁是“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儿”?为什么这样说她?“活的纪念”是什么意思?“有幸分享她的美丽”该怎样理解?)
(6)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谁感到骄傲?为了什么而骄傲?)
3.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四、拓展训练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领悟()酷爱()珍贵()捐赠()
萦绕()不辍()遵从()辉映()
(二)选词填空
仍然居然骤然果然突然
1.一场()降临的疾病夺去了母亲年轻的生命。
2.温迪虽然已经离去,但她的碧眼()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3.女儿小小年纪()就懂得捐献眼睛角膜帮助他人。
4.角膜移植手术成功后,昔日的盲人()重见了光明。
(三)阅读材料: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命的重要手段。
器官移植被列20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
4
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非常可观,然而器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目前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
结合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器官捐献,(一句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写出广告宣传语向家长及亲友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五、反思提升
1.本课目标达成情况:
2.老师评价:
第 5 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