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润滑与密封概述(《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3版)
4机械基础陈立德版教案
![4机械基础陈立德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ac7be85ef7ba0d4a733b43.png)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教案首页年月日第周第四课润滑与密封一、相关知识(一)润滑润滑的作用主要是:(1)减少摩擦,减轻磨损(2)降温冷却(3)清洗作用(4)防止腐蚀(5)缓冲减振作用(6)密封作用2.2.1润滑剂的性能与选择生产中常用的润滑剂包括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气体润滑剂及添加剂等几大类。
其中矿物油和皂基润滑脂性能稳定、成本低,应用最广。
固体润滑剂如石墨、二硫化钼等耐高温、高压能力强,常用在高压、低速、高温处或不允许有油、脂污染的场合,也可以作为润滑油或润滑脂的添加剂使用。
气体润滑剂包括空气、氢气及一些惰性气体,其摩擦因数很小,在轻载高速时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当一般润滑剂不能满足某些特殊要求时,往往有针对性地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来改善润滑剂的粘度、油性、抗氧化、抗锈、抗泡沫等性能。
1.润滑油润滑油的特点是:流动性好,内摩擦因数小,冷却作用较好,可用于高速机械,更换润滑油时可不拆开机器。
但它容易从箱体内流出,故常需采用结构比较复杂的密封装置,且需经常加油。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粘度、油性、闪点、凝点和倾点。
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
它反映了液体内部产生相对运动时分子间内摩擦阻力的大小。
润滑油粘度越大,承载能力也越大。
润滑油的粘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温度和压强而变化的。
当温度升高时,粘度降低;压力增大时,粘度增高。
润滑油的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相对粘度,各粘度的具体含义及换算关系可参看有关标准。
油性又称润滑性,是指润滑油润湿或吸附于摩擦表面构成边界油膜的能力。
这层油膜如果对摩擦表面的吸附力大,不易破裂,则润滑油的油性就好。
油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油的吸附能力越低,油性越差。
润滑油在火焰下闪烁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它是衡量润滑油易燃性的一项指标,另一方面闪点也是表示润滑油蒸发性的指标。
油蒸发性越大,其闪点越低。
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低于闪点20~30℃。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润滑油冷却到不能流动时的最高温度,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5~7℃。
机械设计基础(任务驱动)任务6 传动装置 (减速器) 的润滑与密封
![机械设计基础(任务驱动)任务6 传动装置 (减速器) 的润滑与密封](https://img.taocdn.com/s3/m/a4ecb0d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6.png)
子任务2传动装置 (减速器) 的润滑
• 2.刮板润滑 • 当浸入油中齿轮的圆周速度v < 1.5 ~2.0 m/ s 时, 油飞溅
不起来; 下置式蜗杆的圆周速度即使大于2 m/ s, 但因蜗杆的位 置太低,且与蜗轮轴线成空间垂直方向安置, 故飞溅的油难以进入 蜗轮轴承, 此时可采用刮板润滑,如图6 -2 -4 所示。图6 - 2 -4 中则把刮下的油直接送入轴承。 • 3.浸油润滑 • 下置式蜗杆的轴承常浸在油中润滑。此时, 油面一般不应高于轴承 最下面滚动体的中心, 以免油搅动的功率损耗太大。 • 4.润滑脂润滑 • 当减速器中浸油齿轮圆周速度太低(v <1.5 ~2.0 m/ s)时 , 油难以飞溅形成油雾, 或难以导入轴承, 或难以使轴承浸油润滑 时, 可采用润滑脂润滑。
子任务2传动装置 (减速器 的润滑
• 浸油润滑的油池应保持一定的深度和储油量。油池太浅易激起箱底沉 渣和油污, 引起磨料磨损, 也不易散热。一般齿顶圆至油池底面的 距离在30 ~50 mm, 如图6 -2 -1 所示。
• 2.喷油润滑 • 当齿轮圆周速度v >12 m/ s 或蜗杆圆周速度v >10 m/ s
• 为了避免浸油润滑的搅油功耗太大及保证轮齿啮合区的充分润滑, 传动件浸入油中的深度不宜太深或太浅, 合适的浸油深度见表6 - 2 -1。
• 对蜗杆减速器, 当蜗杆圆周速度v≤4 ~5 m/ s 时, 建议蜗杆 置于下方(下置式); 当v >5 m/ s 时, 建议蜗杆置于上方( 上置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6 传动装置 (减速器) 的润滑 与密封
• 子任务1 概述 • 子任务2 传动装置 (减速器) 的润滑 • 子任务3 润滑剂的选择 • 子任务4 减速器的密封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94d1ddda38376bae1fae00.png)
绪论本章学习后,要使学生能解决三大问题,学什么,为啥学,怎样学三大问题。
01 机器的组成人们广泛使用过,接触过机器,放一课件(单缸内燃机、颚式破碎机),图01,02所示,但定义如何,为什么称它为机器,学生们是不大清楚的。
它要有三个特征,才能称上机器。
1)是一种人为的实物组合。
2)各部分形成运动单元,各单元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关系。
3)能实现能量转换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什么叫能量转换,指的是机械能转换成电能,或反之。
这样具备三个条件者就称为机器,这样学生就可说出车床是机器吗?电动机是否也是机器,电动机根据三个条件可得出一定为机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出各种新型机器,故对机器的定义也有了更广泛的定义,什么叫机器,是一种用来转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的,能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那么一台机器由什么组成,从装配角度来看:由零件→构件→机构→机器,因此设计制造一台机器必有零件开始,组装成构件,再由构件组装成机构,加上原动件装置就成为一台机器了。
接下来说说什么叫机构、构件、零件。
什么叫机构:具备前二个条件的称为机构,即为多个实物的组合,又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例齿轮机构、连杆机构等,放课件(连杆机构、齿轮机构)。
什么叫构件,构件为组成机械的各个相对运动的实物。
例连杆,放课件(构件)从中可看连杆为多个零件装配而成的。
什么叫零件,零件是机械中不可拆的制造单元,因此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多个零件组成的。
因此可以看出从运动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是无什么差别的,例如缝纫机本身为机构,由多种机构所组合起来的,再加上能量转换就成为机器了,如加上电动机或加上人力都可以成为机器了,在习惯上把机器与机构总称为机械。
因此机器,机械这二个名称都可统起作用的。
零件又可分为二大类:1)通用零件:各种机器中都经常使用,并完成同一功用的零件,例螺钉等。
2)专用零件:只适用于一定类型机器使用的零件,例曲轴等。
02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二条:1)机械中常用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4c913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e.png)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熟悉机械设计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意义。
2. 机械设计的过程和阶段。
3.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4. 机械设计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机械设计的概念和过程。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
2. 案例资料:典型机械设计案例。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机械设计概念和过程的理解。
第二章:机械零件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和方法。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寿命预测。
3. 熟悉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
教学内容:1. 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和标准。
2.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3. 机械零件的寿命预测技术。
4. 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机械零件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零件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强度计算和寿命预测技术。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
2. 案例资料:典型机械零件设计案例。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要求和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机械传动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传动的设计原理和类型。
2. 掌握机械传动的选用方法和设计计算。
3. 熟悉机械传动的安装和维护要求。
教学内容:1. 机械传动的设计原理和类型。
2. 机械传动的选用方法和设计计算。
3. 机械传动的安装和维护要求。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机械传动的设计原理和类型。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传动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掌握选用方法和设计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章全)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章全)](https://img.taocdn.com/s3/m/f4f1edf528ea81c758f57890.png)
a目录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 (1)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3)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2)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 (16)第5章凸轮机构 (36)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 (46)第7章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48)第8章带传动 (60)第9章链传动 (73)第10章齿轮传动 (80)第11章蜗杆传动 (112)第12章齿轮系 (124)第13章机械传动设计 (131)第14章轴和轴毂连接 (133)第15章轴承 (138)第16章其他常用零、部件 (152)第17章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156)第18章机械设计CAD简介 (163)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1.1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1.2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1.3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
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1.4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2.1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目录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c3ae8787f01dc281e43af04b.png)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目录牡丹江大学教学日历(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任课教研室机械工程系授课教师闫国华课程总学时108 周学时 6 考试形式考试授课班级09数控选用教材机构与机械零件应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主编石晓波一.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该课程是一门机械类各工种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以研究机器和机构为对象的入门学科。
《机构与机械零件应用》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是:整个课程知识面广,理论性较强,内容反而枯燥乏味,知识零散而相互间联系性不强。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
(3)使学生具备机械设计实验技能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技能2.知识目标(1)让学生从初步认识零件着手,要使同学们对《机构与机械零件应用》这门学科有个整体上入门认识(2)通过对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这三个有代表性的常用机构的构成条件,运动原理,运动特性及规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一台机器都由机构组成,而机构又由构件组成。
(3)通过机械传动,使学生了解掌握各种机械传动的形式(4)通过轴系零件,让学生对这些结构简单,应用广泛的零件的作用、性能、特点能够很快熟练掌握3.素质目标学生必须逐步培养把理论计算与机构设计,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而机械基础课就是机械原理课的一部分。
要使同学们对《机构与机械零件应用》这本书有个整体上入门认识。
虽然只涉及到几个概念,但就这几个概念就是对这门课程的高度概括。
(2)螺纹、轴、销、轴承、联轴器及离合器等这些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大量使用的各种机械零件。
同学要结合刚刚学过的“机械制图”“公差配合”课后对这些结构简单、应用广泛的零件的作用、性质、特点能够很快熟练掌握。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829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0.png)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了解机械设计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机械设计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设计的实例,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
2. 案例材料:机械设计实例。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失效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原因。
3. 学会分析机械零件的失效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
2.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原因。
3. 失效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和失效形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理解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
2. 案例材料:机械零件失效案例。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原则和失效分析方法。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零件的应力分析方法。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3. 学会根据强度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机械零件尺寸。
教学内容:1. 机械零件的应力分析方法。
2.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3. 尺寸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2. 练习法:学生进行强度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
2. 练习题:提供强度计算练习题,辅助学生练习。
XXXX-最新陈立德版机械设计基础第1、2、3章课后题答案
![XXXX-最新陈立德版机械设计基础第1、2、3章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c5574c5727a5e9856a61f9.png)
目录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 (1)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3)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2)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 (16)第5章凸轮机构 (36)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 (46)第7章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48)第8章带传动 (60)第9章链传动 (73)第10章齿轮传动 (80)第11章蜗杆传动 (112)第12章齿轮系 (124)第13章机械传动设计 (131)第14章轴和轴毂连接 (133)第15章轴承 (138)第16章其他常用零、部件 (152)第17章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156)第18章机械设计CAD简介 (163)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1.1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1.2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1.3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
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1.4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2.1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
《机械设计基础》 项目14 机械的润滑和密封简介 项目14 机械的润滑和密封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 项目14 机械的润滑和密封简介 项目14 机械的润滑和密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2d439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b.png)
任务14.1 润滑剂及其选择
3. 固体润滑剂
用固体粉末代替润滑油的润滑,称为固体润滑。固体润滑剂呈粉末或薄膜状态,隔离摩擦表面 以达到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的目的。常用的固体润滑剂有无机化合物(如石墨、二硫化钼、氮化 硼等)、有机化合物(如蜡、聚四氟乙烯、酚醛树脂等)还有金属(如Pb、Zn、Sn等)及复合材 料。
其中石墨和二硫化钼在实际中应用最广,使用时将石墨和二硫化钼用气流输送到摩擦表面上, 利用其良好的粘附性充填不平表面的波谷,增大了接触面积,减少了压强,易于滑动。
复合材料是将固体铁合金粉末和其他固体粉末,如塑料粉、金属粉混合、压制、烧结制成润滑 复合材料,具有摩擦小、磨损少的特性。
固体润滑剂还可用作添加剂以改善润滑油、润滑脂的性能。
任务14.1 润滑剂及其选择
(2)润滑脂的种类 钙基润滑脂 这种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抗水性,但耐热能力差,工作温度不宜超过55~65℃,常 用于露天条件下工作的轴承,价格比较便宜。 钠基润滑脂 这种润滑脂能抗水,耐高温性好,其最高温度可达120℃,比钙基润滑脂有较好的 防腐性,但抗水性差。 锂基润滑脂 这种润滑脂既能抗水,又能耐高温,可在-20℃~150℃的条件下长期工作。有较 好的机械安定性,是一种多用途的润滑脂,有取代钙基润滑脂的趋势。 铝基润滑脂 有良好的抗水性,对金属表面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防锈作用。在70℃时 开始软化,适用于50℃以下的工作。 常用润滑脂的主要性能和用途可查询相关设计手册。
4. 气体润滑剂
空气、氢气、水蒸气及液态金属蒸气等都可作为气体润滑剂。常用的为空气,其价格低廉,适 用于高速、高温、低温的场合。
任务14.1 润滑剂及其选择
14.1.2 润滑剂的选择
在生产设备事故中,由于润滑不当引起的事故占很大的比重,因润滑不良造成的设备精度降低 也比较严重。应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润滑剂。润滑剂的选用原则为: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陈立德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陈立德](https://img.taocdn.com/s3/m/3e56f53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1.png)
11-6 现有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齿数z1=21,z2=53,模数m=2.5 mm。 分别求两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基圆直径、中心距、 齿距、齿厚、齿槽宽、传动比以及渐开线在分度圆处的曲率半径和齿顶圆上的压力角。
齿顶圆 轮齿顶端所确定的圆,其直径符号为da。 齿根圆 轮齿根部所确定的圆,其直径符号为df。
基圆 产生渐开线的圆,其直径符号为db。 分度圆 为了确定齿轮端面各部分的几何尺寸,在齿轮上选择的一个基准圆。其直径符号为d。
齿顶高 介于分度圆与齿顶圆之间的部分称为齿顶,其径向高度称为齿顶高,符号为ha。
问答题
10-1 影响链传动速度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由于链条绕在链轮上形成多边形啮合传动而引起传动速不均匀的现象, 称为多边形效应。链轮的节距越大,链轮齿数越少,链速的不均匀性越明显。 10-2链传动中,链条的链节数通常选 A 链节数。 A 偶数 B 奇数 C质数 D整数
第11章 齿轮机构
齿根高 介于分度圆与齿根圆之间的部分称为齿根,其径向高度称为齿根高,符号为hf。
全齿高 从齿根到齿顶的径向距离称为全齿高,符号为h,则有
h ha hf
齿厚 在任意直径的圆周上,轮齿两侧间的弧长,齿厚符号为si。 齿槽宽 在任意直径的圆周上,相邻两齿间的弧长,齿槽宽符号为ei。 齿距 在任意直径的圆周上,相邻两齿上同侧齿廓之间的弧长,齿距符号为pi。
正误判断(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 处于死点位置的机构是不可能运动的。 ( ) 2) 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摇杆为从动件时,机构才有死点位置出现。
() 3)曲柄摇杆机构中死点位置可能出现在曲柄与连杆共线的位置
机械设计(陈立德版)
![机械设计(陈立德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714571f242336c1eb95e5e.png)
机械设计基础思考题绪论1.机器的三特征是什么?2.构件、零件、机构的概念?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包含哪几方面?2.机械零件常见失效形式?3. 机械设计计算准则主要有哪几种?第二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1. 摩擦副的摩擦状态有哪几种?2. 磨损过程分哪几个阶段?3. 润滑剂选用基本原则?第三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1. 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2.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3.各类机构自由度计算第四章平面连杆机构1. 铰接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有哪三种?曲柄存在条件?2. 四杆机构的演化方法有哪几种?3. 机构死点位置概念?4.曲柄摇杆机构中,什么情况下无死点出现?什么情况下有死点出现5.四杆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反映了机构的什么特性?6.设计一摆动导杆机构,已知机架长50mm,行程速比系数K=2,求曲柄长度?7.设计一曲柄摇杆机构,已知摇杆CD长100mm,摆角ψ=30°,该机构行程速比系数K=1.2。
8.图1为曲柄摇杆机构,AB=120mm,BC=500mm,CD=300mm,AD=400mm。
1)用作图法画出极位夹角θ和最小传动角γmin。
2)若此机构要成为双曲柄机构,应改用哪杆为机架?3)若此机构要成为双摇杆机构,应改用哪杆为机架?9.在铰接四杆机构ABCD中,已知BC=50mm,CD=35mm,AD=30mm,AD为机架。
1)要得到曲柄摇杆机构,且取AB杆为曲柄,求AB的最大长度。
2)若AB=10mm,试作出该曲柄摇杆机构当曲柄为主动件时的极位夹角θ,并求出行程速比系数K(作图比例1:1)10.在图2铰接四杆机构中,已知摇杆长度CD=75mm,行程速比系数K=1.5,机架长度AD=100mm,摇杆CD的一个极限位置与机架的夹角成45°,试求曲柄AB和连杆BC的长度。
11.图3导杆机构中,已知AB=50,AC=100,试求:1)当AB杆为主动件时,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及极位夹角θ。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35a8b07aeaad1f347933f76.png)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机电学院)一、考试性质与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考试(以下简称“插班生考试”)《机械设计基础》科目的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班和各类成人高校从普通高考招生的普通班)应届和往届专科毕业生,以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国民教育系列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人员,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汽车工程服务工程”等专业就读的考试科目。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初步具有简单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设计、常用机械设备装拆、分析、调试、检测、使用、维护、技术改革和创新能力,二、试题命制的原则1.命题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和考核内容,考试命题应具有一定覆盖而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试卷中四种难易程度试题的分数比例:易约占20%,较易约占35%,较难约占35%,难约占10%。
3.试卷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各种题型的具体式样见题型示例)。
根据考核要求,适当安排各种题型数量的比例,达到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水平和能力。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
四、参考书目指定参考书:陈立德, 罗卫平.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五、考试内容和要求内容目标1.机械设计概述1.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1.2 机械设计的内容与过程了解1.3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掌握1. 4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掌握1. 5 机械零件的标准化了解1. 6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概述了解2.润滑与密封概述2.1 摩擦与磨损了解2.2 润滑了解2.3 密封了解3.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3.1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掌握3.2 运动副、运动链及机构掌握3.3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掌握3.4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掌握3.5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分类与结构分析理解3.6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与实例分析理解4.平面连杆机构4.1 概述了解4.2 用图解法作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理解4.3 用图解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理解4.4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理解4.5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掌握4.6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掌握5.凸轮机构5.1 概述了解5.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掌握5.3 盘形凸轮轮廓设计掌握5.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理解5.5 凸轮机构的结构和精度理解6.间歇运动机构6.1 棘轮机构掌握6.2 槽轮机构掌握6.3 不完全齿轮机构理解6.4 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掌握7.螺纹连接7.1 螺纹连接的基本知识了解7.2 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了解7.3 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掌握7.4 螺栓组连接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掌握7.5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掌握7. 6 螺旋传动掌握8.轴毂连接8.1 概述了解8.2 键连接理解8.3 花键连接理解8. 4 销连接理解8. 5 过盈配合连接理解8. 6 键连接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理解9.带传动9.1 概述了解9.2 带和带轮理解9.3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理解9.4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理解9.5 V带传动的张紧、正确安装与维护理解9.6 同步带传动设计理解10.链传动10.1 概述了解10.2 链传动的结构和标准理解10.3 链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理解10.4 链传动的合理布置和润滑理解10.5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理解11.齿轮传动11.1 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理解11.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理解11.3 渐开线及渐开线齿轮掌握11.4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掌握11.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掌握11.6 渐开线齿廓切削加工的原理掌握11.7 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与标准外齿轮的少齿数理解11.8 变位齿轮传动理解11.9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理解11.10 齿轮的常用材料及许用应力理解11.11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掌握11.12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掌握11.13 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掌握11.14 直齿锥齿轮传动理解11.15 齿轮结构设计理解11.16 齿轮传动的润滑与效率理解11.17 标准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理解12.蜗杆传动12.1 蜗杆传动的特点与类型了解12.2 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12.3 蜗杆传动的相对滑动速度与效率掌握12.4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与结构掌握12.5 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掌握12.6 蜗杆传动的润滑与热平衡计算掌握12.7 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掌握12.8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选择及安装与维护了解13.齿轮系13.1 轮系的分类了解13.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掌握13.3 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掌握13.4 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掌握13.5 轮系的应用掌握13.6 其他类型行星转动简介理解14.机械传动设计14.1 概述了解14.2 机械传动的类型理解14.3 机械传动的特性和参数理解14.4 机械传动的方案设计掌握14.5 机械传动的设计程序掌握15.机械的调速与平衡15.1 机械的运转过程及速度波动的调节掌握15.2 飞轮的近似设计方法掌握15.3 机械的惯性载荷及平衡掌握15.4 刚性回转体的平衡掌握16.轴16.1 概述了解16.2 轴的材料及选择掌握16.3 轴的结构设计掌握16. 4 轴的强度计算掌握16. 5 轴的刚度计算掌握16. 6 轴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理解17.滚动轴承17.1 概述了解17.2 滚动轴承的代号掌握17.3 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理解17.4 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掌握17. 5 滚动轴承尺寸的选择掌握17. 6 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理解17. 7 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与分析掌握18.滑动轴承18.1 概述了解18.2 滑动轴承的结构了解18.3 滑动轴承的材料了解18.4 滑动轴承的润滑了解18.5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了解18. 6 液体动压润滑的形成及基本方程了解18. 7 其他滑动轴承简介了解18. 8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性能比较了解19.联轴器和离合器19.1 联轴器掌握19.2 联轴器的选择设计与实例分析理解19.3 离合器理解20.弹簧20.1 概述了解20.2 圆柱螺旋弹簧的结构和几何尺寸了解20.3 弹簧的材料与制造了解20.4 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了解六、题型示例(见附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插班生《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姓名成绩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6分)1.机器具有三个共同特征是:、、。
机械设计基础第2章 润滑与密封
![机械设计基础第2章 润滑与密封](https://img.taocdn.com/s3/m/db10fe5f3b3567ec102d8a58.png)
总目录
(二) 添加剂
为改进润滑剂的性能而加入的某些物质。 添加剂的种类:油性添加剂、极压添加剂、 分散净化剂、消泡添加剂、抗氧化添加剂、 降凝剂、增粘剂等。
添加剂的作用: 1)提高润滑剂的油性、极压性; 2)推迟润滑剂的老化,延长其正常使用寿命; 3)改善润滑剂的物理性能。
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压力高、滑动速度低时,选择 针入度小的脂; 反之,选择 针入度大的脂; 润滑脂的滴点一般应高于轴承 工作温度约20—30℃。
总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润滑剂的作用: 降低摩擦、减少磨损、散热、防锈、 缓冲、密封等。 润滑剂的种类: 气体、液体、半固体、固体
1. 润滑油 有机油、矿物油、化学合成油
上一页
内摩擦 外摩擦
§2-1 摩
静摩擦 动摩擦
擦
干摩擦 边界摩擦 流体摩擦 混合摩擦
滚动摩擦 滑动摩擦
(一) 干 摩 擦—最不利
干摩擦 两摩擦表面直接接触,表 面间无任何润滑剂的摩擦。
由于金属表面直接接触,故干摩擦的摩擦阻力最大, 磨损最严重,零件的使用寿命最短。工程上对有相 对运动的两零件表面间不允许干摩擦。 实际上,工程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干摩擦,因为任何零 件的表面不仅会因氧化而形成氧化膜,而且多少也 会被含有润滑剂分子的气体所湿润。 因此,在机械设计中,通常把未经人为润滑的摩擦状 态看作干摩擦。
u=v O
A
F=1N x
v=1m/s
u
y
u=0
1m
B
1m
1m
2、粘度常用单位 (1)动力粘度η 单位:N·s/m2 (2)运动粘度v
1m
F=1N
机械设计基础(机电类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机电类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c6c8cd7375a417876f8fd5.png)
机械设计基础(第3版)复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2-1 答: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并能保证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平面高副是点或线相接触,其接触部分的压强较高,易磨损。
平面低副是面接触,受载时压强较低,磨损较轻,也便于润滑。
2-2 答: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机构中的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
2-3 答: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要处理好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2-4 答:1. 虚约束是指机构中与其它约束重复而对机构运动不起新的限XXX用的约束。
2. 局部自由度是指机构中某些构件的局部运动不影响其它构件的运动,对整个机构的自由度不产生影响,这种局部运动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3. 说虚约束是不存在的约束,局部自由度是不存在的自由度是不正确的,它们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5 答:机构中常出现虚约束,是因为能够改善机构中零件的受力,运动等状况。
为使虚约束不成为有害约束,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几何条件,如同轴、平行、轨迹重合、对称等。
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要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制造和安装精度。
2-6 答:1.在分析和研究机构的运动件性时,机构运动简图是必不可少的;2.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应用规定的线条和符号表示构件和运动副,按比例绘图。
具体可按教材P14步骤(1)~(4)进行。
2-7 解:运动简图如下:2-8 答:1. F =3n -2P L -P H =3×3-2×4-0=1。
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
2.机构的运动简图如下:2-9答:(a )1.图(a )运动简图如下图;2.F =3n -2P L -P H =3×3-2×4-0=1,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ABCD 123(b )1.图(b )运动简图如下图;2. F =3n -2P L -P H =3×3-2×4-0=1。
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
B2-10 答:(a)n=9 P L=13 P H=0F=3n-2P L-P H=3×9-2×13-0=1该机构需要一个原动件。
机械设计基础第14章 机械润滑与密封第十四章 机械润滑与密封-文档资料
![机械设计基础第14章 机械润滑与密封第十四章 机械润滑与密封-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2d579153968011ca200910e.png)
如果油的压力是在满足若干条件下由流动着的油自身内部产 生,称为流体动力润滑,适用于构成低副的两不平行表面间 的润滑。 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条件是:①摩擦表面间必须有一定的相 对运动速度;②顺着相对运动速度方向,润滑油从大口进, 从小口出,即油层必须呈楔形;③润滑油要有一定的粘度, 且供油充足;④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值要小。
润滑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机械润滑实行“五定”和“三级过滤” 制度。 1.“五定”
所谓“五定”是指对机械润滑实行“定点、定质、定量、定 时、定人”。
(1)定点 指按规定的润滑部位注油。 (2)定质 指按规定的润滑剂品种、牌号注油。 (3)定量 指按规定的剂量注油。
(4)定时 指按规定的时间加油、添油、换油。
(2)在潮湿或与水、水汽直接接触的工作部位,宜选用耐水 性好的润滑脂。钠基耐水性差,易于乳化,不能选用。
(3)在低温或高温下工作的部位,所选用的润滑脂应满足其 允许使用温度范围的要求。 (4)无合适牌号的润滑脂时可用滴点、锥入度相近的润滑脂 代用,同时皂分含量也应符合要求,当工作温度在60℃以下 并在干燥的环境中,所有润滑脂可相互代用,当工作温度在 60℃以上和其他条件相同时,应根据滴点选择代用润滑脂。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5
3)表面疲劳磨损
即疲劳点蚀。摩擦表面材料的微观体积受循环应力作用, 产生重复变形而导致表面疲劳裂纹形成,并分离出微片或 颗粒的磨损。 其表现为在摩擦表面出现“麻坑”,故称之为“点蚀”。 即使润滑良好的齿轮传动和滚动轴承,也可能产生点蚀。
4)腐蚀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引 起的磨损。 其表现为表面腐蚀破坏,如化工设备中与腐蚀介质接触的 零部件的腐蚀磨损。
磨损是摩擦体接触表面的材料在相对运动中由于机械作用,间 或伴有化学作用而产生的不断损耗的现象。磨损会降低机械运 动的精度和可靠性,是机械零件报废的主要原因。 润滑是向承载的两摩擦表面之间注入润滑剂,以降低摩擦阻力 和减缓磨损的技术措施。良好的润滑还可降温冷却、防止锈蚀、 清洁冲洗、减少振动和噪声,显著提高机械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并减少能量消耗。 密封的目的是阻止机器内部的润滑剂和工作介质从两零件的结 合面间泄漏,防止灰尘、杂物、水分等侵入机械,防止环境污 2 染,保持机械零件正常工作的必要环境。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https://img.taocdn.com/s3/m/992dcf0a804d2b160b4ec05e.png)
目录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 (1)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3)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2)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 (16)第5章凸轮机构 (36)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 (46)第7章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48)第8章带传动 (60)第9章链传动 (73)第10章齿轮传动 (80)第11章蜗杆传动 (112)第12章齿轮系 (124)第13章机械传动设计 (131)第14章轴和轴毂连接 (133)第15章轴承 (138)第16章其他常用零、部件 (152)第17章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156)第18章机械设计CAD简介 (163)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1.1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1.2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1.3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
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1.4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2.1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已标准化,可查阅手册选取适当的形式。 综上所述,在设计机械时,选择适当的润滑装置和密封装置是必
不可少的,在使用机械时,更应注意机械的润滑和维护。还应注意密封 情况,如有漏油现象,应查找原因,及时更换密封件。
在一般常用的机械中,用得较多的密封装置是密封圈和填料。
第2章 润滑与密封概述
§2.1 摩擦与磨损 §2.2 润滑 §2.3 密封装置
2.1 摩擦与磨损
摩擦是机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世界上1/3~1/2的 能源消耗在摩擦上,各种机械零件因磨损失效的也占全部失效零件的一 半以上。磨损是摩擦的结果,润滑则是减少摩擦和磨损的有力措施。
一、摩擦及其分类
(3)条件粘度 以 0 E t 表示恩氏粘度(即为条件粘度)。 运动粘度和恩氏粘度之间可通过下式进行换算: 当1.35≤E≤3.2时 当E>3.2时
8 .0 E -
8.64 E
7.6E -
4.0 E
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粘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加大,但当压强小于 20MPa时,其影响甚小,可不予考虑。 润滑剂的最主要性能指标:凝点、闪点、燃点、油性 常用润滑油的性能和用途见表2.2。
(a)
化学吸附膜 中等载荷、速度和温度
化学反应膜 重载、高速和高温 三、混合摩擦(润滑) 膜厚比
hlim /( Ra1 Ra 2 )
(b)
λ越大,油膜承载比例大,,f越小
四、流体摩擦(润滑) 膜厚比λ >5 全液体摩擦
摩擦与磨损
3.边界摩擦
两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
4.混合摩擦
润滑脂对载荷和速度变化不是很敏感,有较大的适应范围,但因其摩
擦损耗较大,机械效率较低,故不宜用于高速传动的场合。 (1)滴点 是指润滑脂受热后从标准测量杯的孔口滴下第一滴油 时的温度。 (2)锥入度 即润滑脂的稠度。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钙基润滑脂,其耐水性强,但耐热性差。 钠基润滑脂,其耐热性强,但耐水性差。 锂基润滑脂,性能优良其耐水性、耐热性均好。
2、磨粒磨损
由于摩擦表面上的硬质突出物或从外部进入摩擦表面 的硬质颗粒,对摩擦表面起到切削或刮擦作用,从而引起 表层材料脱落的现象,称为磨粒磨损。这种磨损是最常见 的一种磨损形式,应设法减轻这种磨损。 为减轻磨粒磨损,除注意满足润滑条件外,还应合理 地选择摩擦副的材料、降低表面粗糙度值以及加装防护密 封装置等。
3
ρ为密度,单位为 kg / m
ν 为运动粘度,单位为 m s 。
一般润滑油的牌号就是该润滑油在40C(或100C)时运动粘度
2
(以
mm2 s 为单位)的平均值。
2、粘度常用单位 (1)动力粘度η
F =1N
v=1m/s
单位:N· s/m2
1m
1m
(2)运动粘度v
v ( Pa s) / (kg / m )
F f f Fn
新理论:分子—机械理论、能量理论、粘着理论 简单粘着理论:
b a Fn A ri
F f Ar B
Fn
sy
B
B f Fn sy
Ff
干摩擦
机械摩擦啮合理论 分子机械理论 粘着理论 能量理论
二、边界摩擦(边界润滑) 物理吸附膜如图 常温、轻载、低速
3
物理单位:cm2/s,—1St(斯)
(3)条件粘度(相对粘度)—恩氏粘度
1m
3、影响润滑油粘度的主要因素 (1)温度 润滑油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粘度指数VI (2)压力
p 0 e
p
P>10MP时,随P↑→ηP↑
三、流体润滑简介 1 流体动力润滑 液体动力润滑 、气体动力润滑
润滑
润滑
润滑
续表
润滑脂
稠厚的油脂状半固体。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 起润滑和密封作用。也用于金属表面,起填 充空隙和防锈作用。主要由矿物油(或合成 润滑油)和稠化剂调制而成。
润滑
2.润滑脂
润滑脂是在润滑油中加入稠化剂(如钙、钠、锂等金属皂基)而形
成的脂状润滑剂,又称为黄油或干油。
润滑脂的流动性小,不易流失,所以密封简单,不需经常补充。
一、润滑剂的性能与选择
润滑剂种类:润滑油、润滑脂(常用) 固体润滑剂 气体润滑剂 1.润滑油 主要有矿物油、合成油、动植物油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为 矿物油。 润滑剂的最主要性能指标:粘度 粘度的大小表示了液体流动时其内摩擦阻力的大小,代表液体稀稠程度 粘度愈大,内摩擦阻力就愈大,液体的流动性就愈差。
两物体接触区产生阻碍运动并消耗能量的现象,称为摩擦。 有些情况下却要利用摩擦工作,如带传动,摩擦制动器等。
摩擦与磨损
根据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将摩擦状态分为四种: 1.干摩擦 两物体的滑动表面为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的纯金属。 2. 液体摩擦 两摩擦表面不直接接触,被油膜隔开。
一、干摩擦 摩擦理论: 库仑公式
粘性定律与润滑油的粘度
1、粘性定律
u y
u=v
牛顿粘性定律 η——流体的动力粘度
A F =1N x u
O
y
u=0
B
润滑
粘度可用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条件粘度(恩氏粘度)等表示。
我国的石油产品常用运动粘度来标定。 (1)动力粘度
η为动力粘度,单位为Pa•s (2)运动粘度
密封
2.3 密封装置
1、密封的作用 防止泄漏,使润滑连续可靠; 防止外界脏物进入机器设备内部。 2、密封装置的结构 密封表面,密封件,辅助件 3、密封装置的基本要求 1)规定工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2)摩擦阻力小,摩擦系数稳定;
3)磨损小,工作寿命长;
4)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价格低廉。
密封装置
润滑剂
液体润滑剂:石油润滑剂、合成润滑剂 润滑脂: 气体润滑剂:空气、氢气、氦气、氮气、一 氧化碳和水蒸气 固体润滑剂:石墨、二硫化钼、氮化硼、尼 龙、聚四氟乙烯、氟化石墨
润滑油
2.2 润 滑
润滑的主要作用是:
减小摩擦系数,提高机械效率;
减轻磨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还可起到冷却、防锈、密封、 吸振等作用。
常用润滑脂的性能和用途见表2.3。
润滑
3.润滑油和润滑脂中的添加剂
抗氧化添加剂
降凝点添加剂
极压添加剂 油性添加剂
4.润滑剂的选用
润滑剂选用的基本原则是: ⑴低速、重载、高温、间隙大的情况下,应选用粘度较大的润滑油;
⑵高速、轻载、低温、间隙小的情况下应选粘度较小的润滑油。
⑶润滑脂主要用于速度低、载荷大、不需经常加油、使用要求不高 或灰 尘较多的场合。
⑷气体、固体润滑剂主要用于高温、高压、防止污染等一般润滑剂
不能适用的场合。
润滑
二、润滑方法和润滑装置
机械设备的润滑,主要集中在传动件和支承件上。 油润滑的方法大概有四种: 集中润滑或分散润滑 连续润滑或间歇润滑 压力润滑或无压力润滑 循环式润滑或非循环式润滑。 脂润滑的装置较为简单,加脂方式有: 人工加脂 脂杯加脂 集中润滑系统供脂
4、腐蚀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摩擦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 产生物质损失的现象,称为腐蚀磨损。腐蚀磨损可分为氧化 磨损、特殊介质腐蚀磨损、气蚀磨损等。腐蚀也可以在没有 摩擦的条件下形成,这种情况常发生于钢铁类零件,如化工 管道、泵类零件、柴油机缸套等。
2.2 润滑
相对运动物体表面加入第三种物质—润滑剂, 降低摩擦、减少磨损。 改善摩擦副的摩擦状态以降低摩擦阻力、减 缓磨损的技术措施。一般通过润滑剂来达到 润滑的目的。 另外,润滑剂还有防锈、减振、密封、传递 动力等作用。
3、表面疲劳磨损
两摩擦表面为点或线接触时、由于局部的弹性变 形形成了小的接触区。这些小的接触区形成的摩擦副 如果受变化接触应力的作用,则在其反复作用下,表 层将产生裂纹。随着裂纹的扩展与相互连接,表层金 属脱落,形成许多月牙形的浅坑,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磨损,也称点蚀。
合理地选择材料及材料的硬度(硬度高则抗疲劳磨 损能力强),选择粘度高的润滑油,加入极压添加剂或 MoS2及减小摩擦面的粗糙度值等,可以提高抗疲劳磨 损的能力。
磨损量q
t
O
2、稳定磨损阶段 经磨合的摩擦表面加工硬化,形成了稳定的表面粗糙度,摩 擦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磨损较缓,该段时间长短反映零件的寿命
时间t
3、急剧磨损阶段 经稳定磨损后,零件表面破坏,运动副间隙增大→动载振动 →润滑状态改变→温升↑→磨损速度急剧上升→直至零件失效
q
二、磨损的类型 1、粘着磨损 当摩擦副受到较大正压力作用时,由于表面不平,其顶峰 接触点受到高压力作用而产生弹、塑性变形,附在摩擦表面的 吸附膜破裂、温升后使金属的顶峰塑性面牢固地粘着并熔焊 在—起,形成冷焊结点。在两摩擦表面相对滑动时,材料便从 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成为表面凸起,促使摩擦表面进 一步磨损。这种由于粘着作用引起的磨损,称为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按程度不同可分为五级:轻微磨损、涂抹、擦伤、 撕脱、咬死。 合理地选择配对材料(如选择异种金属),采用表面处理(如 表面热处理、喷镀、化学处理等),限制摩擦表面的温度,控制 压强及采用含有油性极压添加剂的润滑剂等,都可减轻粘着磨 损。
处于摩擦、液体摩擦与边界摩擦的混合状态。
干摩擦—最不利
弹性变形
液体摩擦
塑性变形
边界膜
边界膜
液体
液
边界摩擦—最低要求
混合摩擦
边界膜
液体
磨损
物体表面物质在摩擦过程中不断损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