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三章第四节脊柱、骨盆、胸廓检查技术

合集下载

高职x技术胸廓、骨盆 ppt课件

高职x技术胸廓、骨盆 ppt课件

(六)肋骨呈弧形走行,常规摄影位置不能使各部平面展开显示, 应根据病变部位采取尽可能使病变贴近胶片的体位进行摄影。
(七)肋骨呈弧形走行,常规摄影位置不能使各部平面展开显示, 应根据病变部位采取尽可能使病变贴近胶片的体位进行摄影。
(八)膈下肋骨摄影条件与腹部相似,需使用滤线器。
(九)肋软骨要在骨化后,方能在X线下显影。 (十)胸廓整体片摄影时,焦-片距可用90cm—150cm,局部片可用
4、照片要求 (1)此位置显示膈上肋骨 的正位影像。
(2)照片包括第7前肋及 第10后肋以上全部肋骨, 不与膈肌重叠。
(3)肋骨骨纹理显示清晰。
膈下肋骨前后位
1、临床应用 用于检查第8-12肋骨病变。 2、体位分析 为尽量增加膈下肋骨的显示范围,可采用中心射线 向头侧倾斜10-15°角和深呼气后屏气曝光,或中 心射线入射点下移,利用斜射线将膈肌推向上方, 使膈下肋骨充分显示。
4、照片要求
(1)此位置显示膈下肋骨的正位影像。 (2)照片应包括8-12肋骨,显示在膈肌下方。 (3)肋骨骨纹理清楚。
肋骨斜位
1、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检查腋中线附近肋骨的骨质病变。
2.体位分析
(1)肋骨呈后上向前下弧形走行,在常规正位上,位 于腋中线处肋骨弧度最大,其走行方向与射线入射方 向近似平行,呈压缩的轴位影像。取斜位,使射线入 射方向与肋骨弧形走向近似垂直,从而使腋中线处肋 骨呈平面展开显示。
(2)一般取立位,根据被检部位决定摄前后斜位或后 前斜位,以被检部位贴近并平行于胶片为原则,选择 适当的身体倾斜角度。
胸廓摄影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影像教研室 ---王飞
胸廓应用解剖
胸廓正面观
胸廓摄影注意事项
(一)胸骨与胸椎及纵隔前后相重叠,标准正位摄片显示不佳。胸骨正位摄 影应倾斜中心线; (二)胸骨后前位可应用近距离摄影,使背部肋骨及胸椎影像放大模糊。摄 影条件采用低千伏.低毫安.长时间曝光,以增加胸骨的背景模糊度。 (三)一摄影位置均系吸气后屏气曝光,个别摄影位置采取相应的呼吸方 式。; 肋骨摄影应注意屏气;膈上肋骨应深吸气后屏气曝光膈下肋骨应深呼气后屏 气曝光; (四)由于膈肌所处的解剖位置,膈上肋骨前1~6肋及后1~9肋与肺组织重 叠,膈下肋骨前7肋以下及后10肋以下与膈肌及腹腔脏器重叠,上下两部分 对X线的吸收差别很大,摄影时可用高千伏技术或上、下部分别摄片。 (五)肋骨左右成对,不宜采用侧位摄影,以免两侧肋骨相互重叠,可摄正、 斜或切线位。

影像技术学(骨盆胸廓摄影)

影像技术学(骨盆胸廓摄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骨 盆 摄 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骨盆前后位(正位)
摄影目的:观察骨盆的骨质、形态 及双髋关节的情况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骨盆正位
体 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
线重合并垂直。两下肢伸直,脚尖向上。胶 片上缘超过髂嵴,下缘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向 下10cm,包括坐骨 。 中心线: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 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处垂直射入。
对侧下肢弯曲,保持身体稳定 。
中心线:经髂前上棘向内2.5cm处垂直 射入。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显示部位:一侧 (抬高侧)骶髂关 节间隙的骶髂关节 切线位影像。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髂骨
骶 髂 骶髂关节 关 节 骶骨 正 位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L
左 侧 骶 髂 关 节 正 位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膈上肋骨正位
体 位:采用常规胸部正位体位。
中心线:经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水平
射入。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显示部位: 膈上肋骨影像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膈下肋骨正位
体 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
线一致并垂直。胶片上缘超过肩胛骨下角, 下缘超过脐孔 。 中心线:经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中心与脐孔连
体 位:同骨盆正位摄影。
中心线:经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
联合连线中点处垂直射入。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显示部位: 双侧骶髂关节 影像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摄影体位:病人仰卧在摄影台上,双下肢伸 直,上肢放在身旁,暗盒下缘与耻 骨联合相平 中 心 线:头向10~20°,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医学影像—脊柱、骨盆、胸廓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脊柱、骨盆、胸廓检查技术
影像 。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腰椎正位
体 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 一致并垂直。两上肢平放在身体两旁,冠状面 与床面平行。下肢弯曲,脚踏床面。 中心线:对准脐上3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显示部位: 腰椎正位影像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腰椎侧位
突尖连线垂直台面。曝光时尽量张口,保持头
部稳定。
中心线:经两口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显示部位:寰枢关
节对称的第一、二
颈椎前后位影像 。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颈椎正位
体 位: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站立于摄影架前, 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胶片)中线一致,并
垂直于床面。头稍后仰,颌部抬起。
中心线:经下颌角向下2cm处水平射入。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显示部位:
颈椎侧位影像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颈椎斜位
体 位:俯卧,头颅呈侧位,被检侧向下,下颌前 伸。被检侧上肢放于身后伸直,对侧上肢肩部尽量沿 身体长轴向下。胸部冠状面与探测器面成55°角。下 肢弯曲,膝部支撑使身体稳定 。 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处的颈部中间垂直射入。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脊柱摄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脊柱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5节骶椎以 及3至5节尾椎组成。椎骨之间由小关节、韧带和椎
间盘连接。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第一、二颈椎张口位
体 位:仰卧,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
致并垂直于床面。头稍后仰,牙齿咬合面与乳
第四节 骨骼系统摄影

第三章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

第三章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

颈部特殊检查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正坐,头颈偏向健 侧,医生一手放于患侧 头部,另手握住患侧腕 部使上肢外展,呈相反 方向牵拉。若出现颈部 疼痛加重,患肢疼痛、 麻木则为阳性征。常见 于颈椎病,说明神经根 受压。
颈部特殊检查
深呼吸试验
又称艾迪森(Adson)征。用于 前斜角肌综合征的检查,即 锁骨下动脉是否因前斜角肌 肥大或痉挛而受到压迫。患 者坐位,两手臂放在膝上, 深吸气后屏住呼吸.仰头并 将下颌转向患侧,医生一手 下压患侧肩部,另一手摸患 侧桡动脉。若出现桡动脉搏 动明显减弱或消失,疼痛增 加.即为阳性征。
胸腰部特殊检查
胸廓挤压试验
患者坐位或站位,医生两手在胸廓一侧的前后对称位或 胸廓两侧的左右对称位作轻轻挤压胸廓动作,若损伤部 位出现明显的疼痛即为阳性征.提示有肋骨的骨折和胸 肋关节脱位。
胸腰部特殊检查
屈颈试验
患者仰卧,医生一手置于病人头部枕后,一手置于病人 胸前,然后将患者头部前屈,若出现腰痛及坐骨神经痛 即为阳性征。颈部前屈时可使脊髓在椎管内上升l一2cm ,神经根亦随之受到牵拉,出现放射性疼痛。常用于腰 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
颈部特殊检查
椎间孔挤压试验
患者正坐,头稍向患侧 的侧后方倾斜。医生立 于患者后方,双手交叉 放于患者头顶向下施加 压力,使椎间孔变小, 若出现颈部疼痛,并向 患侧上肢放射痛则为阳 性。常见于颈椎病。
颈部特殊检查
椎间孔分离试验
患者正坐,检查者双手分 别托住患者下颌和枕部, 向上牵引。如患者能感到 颈部和上肢疼痛减轻,即 为阳性。
颈部特殊检查
超外展试验
用于超外展综合征的检 查,即锁骨下动脉是否 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 患者坐位或立位,上肢 从侧方被动外展高举过 头,桡动脉搏动减弱或 消失,即为阳性征。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检查操作规程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检查操作规程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检查操作规程1 摄影前准备摄影前应做好如下准备:——脊柱X线摄影图像中一定要包括邻近具有明确标志的椎体,以便鉴别椎体的序列。

——上、下部脊柱X线摄影要注意性腺、甲状腺、眼晶状体等部位的辐射防护。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均应使用滤线栅。

——脊柱外伤受检者,搬动时易损伤脊髓和血管。

因此,动作要谨慎避免二次损伤。

——除无呼吸训练外其它同胸部摄影检查。

2 第1、2颈椎开口位2.1 操作方法——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影像探测器中线重合。

——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第1、2颈椎上下缘。

——站立位摄影距离150cm~180cm减少肩部与颈椎部分椎体放大、重叠。

——源-像距离为100cm;——中心线经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影像探测器。

——曝光时,受检者口尽量张大并发“啊”声。

2.2 图像显示要求——第1、2颈椎及寰枢关节间隙、齿状突于上、下齿列之间清晰显示,第2颈椎位于其正中。

——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相重,第2颈椎齿突不与枕骨重叠,单独清晰显示。

——寰枢关节间隙及齿状突清晰显示;齿突与第1颈椎两侧块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切线状显示。

——影像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体外异物伪影、运动伪影和切割伪影等。

1.1.2.3 注意事项——颈椎开口位摄影时,应除去口内的活动假牙。

——外伤受检者的检查应尽量减少头的搬动,必要时应有临床医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损伤。

3 颈椎前后正位3.1 操作方法——受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影像探测器中线重合。

——头略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影像探测器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一胸椎。

——源-像距离为100cm;——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角,通过甲状软骨下缘射入影像探测器。

3.2 图像显示要求——显示第3~7颈椎正位影像,第3~7颈椎与第1胸椎显示于图像正中。

3-4脊柱PPT课件

3-4脊柱PPT课件

.
27
右前斜
左前斜
.
28
颈椎动力位(过伸、过屈)
.
29
胸椎应用解剖
第1~8胸椎椎体两侧上下方分别 有上肋凹与下肋凹,第9~12胸椎椎体 两侧各有一个肋凹。
各胸椎横突前面有横突肋凹,只 有第12胸椎因横突变短而缺如。
.
30
胸椎正位
• 1、临床应用:用于检查胸椎及椎旁软组 织病变,了解胸椎形态、骨质及椎间隙 情况。
(此体位用于检查颈椎椎间孔和椎弓根病 变,应摄左右两侧,以作对比。
.
25
.
26
• 4、照片要求:
• (1)此位置显示近胶片侧椎间孔 斜位影像。
• (2)第1~7颈椎序列于照片正中显 示。近胶片侧椎间孔呈卵圆形清晰 显示于椎体与棘突之间,下颌骨不 与颈椎重叠。
• (3)构成椎间孔诸骨及椎间孔显 示清晰。
颈段和腰段弓向前c1c2c3c4c5c6c7t23t45t6t7t11l1l3l4l5s2尾骨熟悉脊柱解剖知识和定位标志利用调整中心线投射方向或体位等方法适应脊柱的生理或病理弯曲使x线与椎间隙平行尽量减小或避免影像失真
第三节 脊椎摄影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研究室 王雪梅
.
1
脊柱应用解剖
脊柱:7节C、12节T、5节L、5节S、 4块尾骨借韧带、椎间盘及椎间关节 连接组成。
• c)颈椎斜位可取后前斜位或前后斜 位,后前斜位显示同侧椎间孔,前 后斜位显示对侧椎间孔。
• d)常规摄取左右双侧以资对比。
.
24
3、摄影方法
1)患者面向摄影架,被检侧靠近摄影架 面板,使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约成 45°~55°角。下颌稍前伸,上肢尽量下 垂。

临床学习之一文读懂脊柱骨盆参数(上)

临床学习之一文读懂脊柱骨盆参数(上)

临床学习之一文读懂脊柱骨盆参数(上)一文读懂常用的脊柱—骨盆参数(上)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脊柱在矢状面呈“S”形,上承头颅,下连骨盆,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不但扩大了躯干重心基底的面积,而且加强了直立姿势的稳定性,具有缓冲震荡和力学传导的作用,是维持脊柱平衡的重要因素。

脊柱X线片相关参数准确的测量和评估,对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按照冠状面和矢状面二个层面对脊柱-骨盆的X线参数的测量及临床意义展开系统描述。

本篇章为您解析冠状面!01Cobb角常用于评估脊柱畸形的严重程度,如脊柱侧弯、脊柱后凸等,临床上对其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测量方法:脊柱侧弯站立位X线片上,侧弯头侧和尾侧倾斜角度最大的椎体,即Cobb角端椎(EndVertebrae,EV),沿上端椎的上终板和下端椎的下终板各画一条直线,两线的夹角或者其垂直线的交角,即Cobb角。

Cobb角度数的测量存在3°~5°的个体误差。

▲?诊断:特发性脊柱侧凸,上端椎为T11,下端椎为L4,主弯为腰弯,Cobb 角约为47°02骶骨中垂线(CSVL)CSVL是分析脊柱侧弯最重要的一条线,堪称生命线,准确地画出并测量CSVL对脊柱侧弯手术方案的制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测量方法:经过S1上缘的中点垂直于水平地面方向向上的直线。

CSVL是有方向的,即由尾侧端指向头侧端,永远和水平地面垂直,当骶骨有倾斜时,CSVL和骶骨上缘并不垂直。

▲?诊断:特发性脊柱侧凸,上端椎为T11,下端椎为L4,主弯为腰弯,Cobb 角约为47°,骶骨中垂线03颈7铅垂线(C7PL)C7PL是脊柱畸形冠状面测量与分析时非常重要的一条线,它与CSVL的位置关系用来定义冠状面是否有失平衡,当C7PL偏移CSVL左侧或右侧的垂直距离超过2cm时,即为冠状面失平衡。

测量方法:C7椎体中点垂直向下的直线,可位于CSVL的右侧、左侧或者与CSVL重叠。

第三章 躯干

第三章  躯干

颈椎(七节)——从侧面看向前弯曲,第 一颈椎为寰椎,第二颈椎为枢椎,上接头颅, 头颅的前腑后仰、左右旋转大多数为寰枕关 节和寰枢关节的运动。第七颈椎棘突外表显 著隆起,称为隆椎,是颈部与背部的分界点。
青年雕像
古罗马
寰椎上面和下面观
颈椎上面观
第2颈椎又名枢推(axis) 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齿突, 与寰椎齿突凹相关节。 齿突原为寰椎椎体,发育过 程中脱离寰椎而与枢椎体融合。
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胸骨柄与胸骨 体之间有微小的拱起。
胸 骨 前 面
肩骨——包括锁骨、肩胛骨。 锁骨clavicle位于胸廓上方前面的皮下,呈“S” 字形,内侧2/3凸弯向前,外侧1/3凸弯向后。 锁骨可分为内、外侧两端和体等3部分。内 侧端膨大称为胸骨端,借关节面与胸骨的锁骨切 迹相关节。外侧端为肩峰端,略扁,借关节面与 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锁骨体较细而弯曲,位置 表浅,受暴力时易发生骨折,一般多见于内中 1/3交界处。
肋骨——为长形、偏骨,肋骨角是躯干背面与侧面的 分界线。12对,左右对称,后端与胸椎相关节,前端仅第 1-7肋借软骨与胸骨相连接,称为真肋;第8-12肋称为假 肋,其中第8-10肋借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形成肋 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肋。 第1肋骨短小而弯曲,头和颈稍低于体,肋体扁,可 分为上、下两面和内、外两缘。上面内缘处有前斜角肌附 着形成的前斜角肌结节,结节的前、后方各有浅沟,是锁 骨下静脉和锁骨下动脉的压迹。下面无肋沟,前端借肋软 骨直接与胸骨相结合。第2肋比第1肋稍长,更近拟一般肋 骨。第11、12肋无肋结节,体直而短,末端钝圆。
第7颈椎称岬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活体易于触及,常作为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胸椎(十二节)——从侧面看向后弯曲,椎体上小下大, 脊柱逐渐增粗,胸椎为保护器官,椎体之间活动量很小, 每个胸椎左右连接两条肋骨。

脊柱、四肢、肛门检查

脊柱、四肢、肛门检查

体格检查——脊柱、四肢、肛门检查脊柱检查主要介绍脊柱的生理弯曲、活动度、压痛和叩击痛,以此了解脊柱是否存在病变;四肢主要检查各关节的活动度,了解骨骼有无畸形,运动障碍;而肛门检查主要了解指诊的检查步骤和内容。

第一部分——脊柱检查脊柱侧弯检查被检者站立,充分暴露躯体,检查者以右手示指、中指用适当压力分别沿脊柱两侧从上向下滑行,以此判断脊柱是否有侧弯。

脊柱曲度检查形等。

损。

20°,同浮髌试验检查检查时,被检者取平卧位,下肢伸直放松,检查者一手虎口卡于膝关节髌骨的上极,并施加一定压力,另一手示指按压髌骨并迅速抬起,按压时髌骨与骨面有碰触感,松手时髌骨浮起,即为浮髌试验阳性。

常提示关节积液量大于50ml。

浮髌试验的原理检查浮髌试验时,检查者一手虎口卡于膝关节髌骨的上极,并加压压迫髌上囊,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使关节液集中于髌骨的下方,当另一手示指按压髌骨时,易于感受到明显的浮动感,以提高检出率。

第三部分——肛门指诊检查时,被检者取肘膝位或左侧卧位,保持肌肉松弛,避免肛门括约肌紧张。

被检者站立于右侧或后面。

检查者以右手戴手套,示指涂以润滑油,嘱被检者深呼吸,先用示指轻轻按摩肛门外口,待被检者肛门括约肌适应松弛后,再轻柔、缓慢的插入肛门内触诊。

检查时要感受肛门括约肌的紧张度,在检查肛管和直至内壁,注意直肠黏膜是否光滑,有无触痛、包块等,男性被检者还可同时检查前列腺,检查完成后还需观察指套上有无分泌物及血迹,必要时送检。

常见考官提问:1.请描述膝内翻和膝外翻的特点答:膝内翻患者直立时,小腿内旋偏斜、膝关节向内形成角度,双下肢小腿呈O形。

膝外翻患者直立时,小腿外旋偏斜、膝关节向外形成角度,双下肢呈X形。

2.颈椎前屈后伸的最大角度是多少?答:颈椎前屈和后伸的最大角度均为35~45°3.什么情况下应避免脊柱活动度的检查?答:脊柱骨折、脊柱关节脱位时应避免做活动度检查。

4.5.6.视诊脊柱活动度检查1)颈椎活动度检查检查者双手固定被检者双肩,嘱被检者作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运动,观察被检者颈椎活动度。

腰背骨盆部检查

腰背骨盆部检查

第四节腰背骨盆部检查检查体位:可采取立、坐、卧不同的位置,循序进行望诊、触诊、叩诊、运动功能和特殊检查。

基本要求:①检查要全面、细致;②卧位检查时须在硬板床上进行;③充分暴露(只穿短裤);④注意脱衣服时患者弯腰的姿势和程度,能否自己脱鞋袜等。

一、望诊首先进行站立位检查,然后还可进行坐位或卧位的望诊检查。

望诊时注意:(1)脊柱有无侧弯。

(2)有无后凸以及后凸的程度和形状。

(3)有无前凸畸形。

(4)行走步态。

(一)人体的对称性:正常人的躯干前、后和左、右对称。

1、背面检查:注意两肩、两肩胛骨下角、两侧股骨大粗隆、两侧臀皱襞是否对称。

2、侧面检查:病人站立时姿势是否良好,胸、腰的生理曲度是否正常。

3、前面检查:肩与胸廓是否对称、两侧髂嵴是否相平,膝关节有无内、外翻,有无扁平足或外翻足。

(二)脊柱力线的检查脊柱正常力线:直立时从枕骨结节处向下画一条垂线,所有棘突点均应在此线上,此线通过肛门沟。

脊柱所形成的生理曲度使身体的重心落在第2骶椎上。

(三)脊柱畸形1、脊柱侧弯畸形:从后面观察,脊柱在额状面上应为一条直线,若有左右侧弯,则谓之侧弯畸形。

检查时注意原发性侧弯是发生在胸部抑或是腰部,侧弯凸向何侧,该侧之胸廓有无畸形,是否向后隆突。

若脊柱侧弯畸形不明显,可让患者向前弯腰,两个上肢交叉于胸前,双手放于对侧肩上,作这种姿势,不明显的畸形便会充分暴露出来。

(1)脊柱侧弯分类:A、根据脊柱的解剖结构是否发生改变,将脊柱侧弯分为功能性和结构性两类;B、根据脊柱侧弯发生原因将其分为原发性、先天性、肌肉性、神经性和其它五类;还有根据病理分类者。

功能性脊柱侧弯:脊柱本身无结构性异常,脊椎骨质、韧带、肌肉、神经等无器质性改变。

这类凸出为可逆性,可以在某些姿势下矫正,如脊柱前屈或卧位时侧弯即消失,胸廓无畸形。

单杆试验:让患者双手悬垂于单杆之上,脊柱之侧弯即可消失,若为结构性脊柱侧弯,单杆试验侧弯畸形依然存在。

功能性脊柱侧弯一般发生在腰段或胸腰段,只有一个曲度。

X线摄影技术之X线摄影基本知识

X线摄影技术之X线摄影基本知识

背腹方向(D-V)或后前方向(P-A):X线中心线从病
人身体的后面射入,由前面射出。
第一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四.摄影方向 (一)一般摄影方向 2.冠状方向:X线束从被检者身体的左、右方向 射入,中心线并与冠状面平行。 左右方向(left-right direction):X线中心线从病 人身体的左侧射入,由右侧射出。 右左方向(right-left direction):X线中心线从病 人身体的右侧射入,由左侧射出。
第一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一、X线摄影专用术语
(六)胶片与照片名词
屏-片组合 :根据不同的摄影要求,选用不同感色域胶片时应于 相应的增感屏匹配使用。 整体片:照片范围包括肢体或器官全貌的X线照片为整体片,便 于观察病灶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局部片:照片范围包括肢体或器官中某一重点观察部分的X线照 片。 功能片:能显示关节活动情况及器官生理功能情况的X线照片。 点片:在透视下用胶片记录所发现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部位 影像的过程。
3、内收、外展位:关节沿冠状面运动,使肢体靠近正中矢
状面的移动称为内收运动,使肢体远离正中矢状面的移动称为 外展运动。
第一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三.摄影体位: (一)根据X线摄影方向(探测器的位置)命名
1.前后位(正位) 前后位(anteroposterior position),探测器置 于病人后面,X线中心线呈前后方向,自前方射入后方。 2.后前位(正位) 后前位(posteroanterior position),探测器置 于病人前面,X线中心线呈后前方向,自后方射入前方。 3.侧位 侧位(lateral position),探测器置于病人一侧,X线中心 线呈冠状方向。病人左侧靠近探测器,中心线自右侧射入,左 侧射出称左侧位。病人右侧靠近探测器,中心线自左侧射入, 右侧射出称右侧位。 4.右前斜位 右前斜位(right anterior oblique, RAO),又称第一斜位。 探测器置于病人前面,右侧靠近探测器,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 呈小于90°(45-55°)的角度,X线中心线自左后射向右前

体育保健学_体格检查【健康保健】

体育保健学_体格检查【健康保健】

健康人生
60
评定方法
根据负荷后心率、血压变化的幅度及恢 复的时间评定,一般有五种反应:
A:正常反应型 负荷后,收缩压、心率适度平行上升,
舒张压适度下降(5--30毫米汞柱)或不 变,心率、血压变化在运动后3-5分钟恢 复。
健康人生
61
B:紧张性增高反应型
负荷后,收缩压明显上升,可达180—200毫 米汞柱,舒张压上升10—20毫米汞柱,心率上 升,恢复时间延长。
五、心律失常 心律不齐
➢ 窦性心律不齐
➢ 窦性心动过速 ➢ 窦性心动过缓 ➢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 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早搏)
➢ 室性 ➢ 室上性
健康人生
51
第四节 健康检查
心脏杂音
➢ 定义:心脏在收缩或舒张期间出现不正常的声 音。
➢ 生理性杂音和病理性杂音
➢ 临床一般分为6级,3级以上一般有临床意义
➢ 运动员生理性杂音特点:收缩期、二级以下、 吹风样、肺动脉区、运动后增强
健康人生
52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利用 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图期所产生电 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一、心电图定义:
健康人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3
健康人生
54
(二)各波段的组成及命名 1:P波: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波,反映 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
➢ 安静状态检查评价 ➢ 负荷试验检查评价
健康人生
57
一次运动负荷试验
30秒钟20次蹲起
测试方法:受试者静坐10分钟,测定安静时脉搏和血
压,然后起立,在30秒钟之内匀速地蹲起20次。注意 深蹲,足跟不离地,两臂前平举。蹲起结束时,立即 测10秒钟的脉搏,其后50秒内测血压。如此连测3分钟。

骨盆位投照方法

骨盆位投照方法

骨盆出口位
• 体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将X线球管向足 侧倾斜35°~40°, 暗盒上缘超过髂嵴,下缘 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向下10CM,包括坐骨.
• 中心线: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至胶片中点.
• 显示部位:显示骨盆前环,侧壁和后环的 情况,前环的裂纹骨折,后环的骶骨骨折 和髂骨骨折均可清晰显示.
骨盆投照方法
骨盆应用解剖
• 骨盆由两块髋骨,骶骨,尾骨联结而成,髋 骨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上大底小,类 似盆形,称为骨盆.两侧耻骨在骨盆前下 方组成耻骨联合.
男、女性骨盆图谱
骨盆附着处肌肉图谱
骨盆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 骨盆的最高点髂嵴两侧连线为第4腰椎棘突 水平处. • 骨盆两侧前上方,最突出的骨位髂前上棘,为 重要骨性标志之一. • 耻骨联合与尾骨在同一平面上. • 尾骨尖端也是骨盆摄影的重要标志.
• 骶髂关节前后位 • 目的:观察双侧骶髂关节的情况
• 体位:仰卧位,双下肢伸直,上肢放在身 旁,暗盒下缘与耻骨联合相平 • 中心线:头向15—20°角,髂前上棘连线中 点 • 照片显示:两侧骶髂关节的正位影像
• 骶髂关节斜位 • 目的:观察一侧骶髂关节切线位 • 体位:仰卧位,被检侧抬高至15-20°角, 双下肢稍弯曲,暗盒下缘与耻骨联合上缘 相平 • 中心线:头向15—20°角,髂前上棘与正中 线的中点 • 照片显示:骶髂关节的正位影像,关节间 隙显示清晰
X线摄影位置
• 骨盆正位 • 体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 与床面正中线重合,并垂直.两下肢伸直,双脚 尖稍内旋.暗盒上缘超过髂嵴,下缘超过耻骨 联合上缘向下10CM,包括坐骨.
骨盆正位
中心线: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上缘连 线的中点处垂直射入.

骨盆与胸廓摄影技术

骨盆与胸廓摄影技术

胸骨正位
1、体位 病人站立于摄影床外侧,然后俯卧于床面上,身体正中矢 状面与床面长轴正中线垂直,两肩尽量内收,前胸紧贴床 面,冠状面平行床面,胸骨中点放在床面正中线上。颌部 前伸贴床面,支撑头部,两臂自然放在身旁,保持身体平 稳。 2、中心线 向左侧倾斜20°角,入射点距棘突6.5cm(前后径越大,入 射点距离棘突距离越远,中心线倾斜角度越小),其目的是 避开心脏。中心线经胸骨射入暗盒中心。曝光时平稳浅慢 呼吸,保持胸骨位置固定不动。
胸廓摄影注意事项
①胸骨正位摄影应倾斜中心线; ②肋骨易摄取正位、斜位或切线位;
③肋骨摄影应注意屏气;
④膈上肋骨应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⑤膈下肋骨应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⑥需使用滤线器。
胸骨摄片的特殊方法
1、倾斜X线管,使胸骨贴近片盒。
2、曝光时浅呼吸,使肋骨与肺纹理影像产生运动 模糊,获得自体断层的效果。 3、采取近距离摄影,使背部肋骨及胸椎影像有放 大模糊,以增加胸骨的背景模糊度。 4、摄影条件采用低千伏、低毫安、长曝光时间, 以增加背景的运动伪影。
显示部位:胸骨倾斜的正位影像
胸骨侧位
1、体位 病人侧卧于摄影床上或 侧立于摄影架前,让身 体挺胸向前,两肩向后 背,使两肩后移避免与 胸骨柄重叠。暗盒上缘 超过胸骨颈切迹,下缘 超过剑突。 2、中心线 经胸骨颈切迹与剑突连 线中点距前胸壁约4cm 处垂直射入。
显示部位:胸骨侧位影像
膈上肋骨正位
骨盆正位
1、摄影体位 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 面正中线重合,并垂直。两下肢伸直,双脚 尖直立朝上。暗盒上缘超过髂嵴,下缘超过 耻骨联合上缘向下10cm,包括坐骨。 2、中心线 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上缘连 线的中点处垂直射入。

躯干观察实验报告

躯干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躯干骨,了解人体躯干骨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2. 掌握脊柱、骨盆、胸廓的结构特点及相互连接方式。

3. 增强对人体解剖结构的认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器材1. 骨标本2. 显微镜3. 解剖图谱4. 记录本5. 针、镊子、剪刀等解剖工具三、实验步骤1. 观察脊柱(1)首先观察脊柱的整体形态,了解其组成和结构。

(2)分别观察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的形态特征。

(3)观察脊柱与颅骨的连接方式,了解椎骨与椎间盘的结构特点。

2. 观察骨盆(1)观察骨盆的整体形态,了解其组成和结构。

(2)分别观察髂骨、坐骨、耻骨和骶骨的形态特征。

(3)观察骨盆的连接方式,了解髋关节、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的结构特点。

3. 观察胸廓(1)观察胸廓的整体形态,了解其组成和结构。

(2)分别观察肋骨、胸骨和胸椎的形态特征。

(3)观察胸廓的连接方式,了解肋椎关节、胸骨与肋骨的连接方式。

4. 观察肌肉(1)观察躯干肌肉的整体形态,了解其组成和功能。

(2)分别观察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的形态特征。

(3)观察肌肉的连接方式,了解肌肉与骨骼的连接方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脊柱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组成,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颈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胸椎和腰椎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脊柱与颅骨通过枕骨大孔连接,椎间盘连接相邻椎骨,起到缓冲和稳定脊柱的作用。

2. 骨盆骨盆由髂骨、坐骨、耻骨和骶骨组成,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骨盆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髋关节,后部为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

骨盆的稳定性对于人体直立行走和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3. 胸廓胸廓由肋骨、胸骨和胸椎组成,具有保护胸腔内脏器和参与呼吸运动等功能。

肋骨呈弓形,与胸骨和胸椎相连,形成胸廓。

胸廓的稳定性对于呼吸运动至关重要。

4. 肌肉躯干肌肉包括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等,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背肌主要负责脊柱的屈曲和伸展,胸肌负责胸廓的扩张和收缩,腹肌负责腹部的屈曲和伸展,膈肌参与呼吸运动。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大纲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大纲

医学影像学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大纲《医学影像检查技术》部分绪论【重点掌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发展历程。

第一章 X线摄影条件【重点掌握】X线感光效应基本概念;影响X线感光效应的主要感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CR、DR曝光条件的制定和应用方法;优质X线照片的基本标准.第二章 X线检查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重点掌握】X线摄影方向、基本体位及命名方法;脊柱、头颅、胸部和腹部体表定位标志、定位线.X 线照片标记内容、标记方法及标记原则。

第三章 X线常规检查技术【重点掌握】X线摄影各位置的要领、特点和显示内容,包括手正侧位、手后前斜位、拇指正侧位、腕关节正侧位、尺桡骨正侧位、肘关节正侧位、肱骨正侧位、肩关节正位、肩胛骨正侧位、锁骨正位、足正侧位、足内斜位、跟骨侧位、跟骨轴位、踝关节正侧位、胫腓骨正侧位、膝关节正侧位、髌骨轴位、股骨正侧位、髋关节正位、髋关节水平侧位、头颅后前位、颅骨侧位、颅底上下轴位、汤氏、蝶鞍侧位、颧弓轴位、鼻骨侧位、视神经孔位、柯氏位、瓦氏位、许氏位、梅氏位、下颌骨侧位、1、2颈椎开口位、颈椎正侧位、颈椎斜位、胸椎正侧位、腰椎正侧位、腰椎斜位、腰骶关节正侧位、骶尾骨正侧位、骨盆正位、骶髂关节正斜位、胸骨正侧位、膈上肋骨正位、膈下肋骨正位、胸部正侧位、胸部右前斜位、胸部左前斜位、腹部仰卧前后位、腹部站立后前位、腹部倒立正侧位。

各系统、儿科、急诊X摄影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掌握】X线摄影的步骤、原则;DR操作步骤;数字X线检查调谐处理和空间频率处理对输出影像质量的影像;动态范围控制与能量减影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第四章乳腺X线检查技术【重点掌握】软X线摄影的概念;乳腺摄影的注意事项;乳腺内外斜位、头尾位、90°侧位的摄影位置和意义。

【掌握】数字乳腺X线摄影的特殊检查技术;乳腺摄影的质量控制.第五章 X线造影检查技术【重点掌握】造影检查的概念;对比剂的分类和引入人体的方法;离子型对比剂与非离子型对比剂的特点;数字减影程序与临床应用,包括头颈部血管造影、胸部血管造影、躯干大血管造影、腹部血管造影、四肢血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的术前准备、检查技术与摄影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胸椎正位
体 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一 致并垂直于床面。两上肢放于身旁,身体保持稳定 中心线:对准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处垂直射入探 测器中心
显示部位: 胸椎正位影像
6、胸椎侧位
体 位:侧卧,两臂上举,抱头,头枕上臂。 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胸椎棘突后缘距床 面中线6cm,下肢弯曲,保持身体稳定。 中心线:经肩胛骨下角第七胸椎处垂直射入。 T7侧面观体表定位:对肩胛下角
体 位:侧卧,身体正 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冠 状面与床面垂直,腰骶关 节、腰椎棘突应包括在胶 片内,腰骶部位于床面正中线,腰骶关节与床面垂 直。髂嵴下3cm处置于探测器中心 。
中心线:经髂嵴向下3cm垂直射入。
显示部位: 腰骶关节侧位
12、骶尾骨正位
体 位:仰卧,身体正中矢 状面与床面正中线一致并垂 直。胶片上缘包括髂嵴,下 缘包括耻骨联合 。
2、C1前弓、枢椎齿突、C1两侧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 面构成寰枢关节(头部旋转)
枢椎(C2)特点:1、椎体上方伸出一个突起称为齿突 隆椎(C7)特点:1、棘突特别长(临床上通过C7棘突确定下位的椎骨)
椎体体表定位标志
一、第1、2颈椎张口位
体 位: 1、仰卧 2、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
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3、头稍后仰 4、牙齿咬合面与乳突尖连线
骶髂关节正位
体 位:同骨盆正位摄影。 中心线:经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连
线中点处垂直射入。
显示部位: 双侧骶髂关节影像
骶髂关节斜位
体 位:仰卧,被检侧髂骨抬高,身体冠状面与 床面成15°角,将骶髂关节置于床面正中线处, 被检侧下肢伸直,对侧下肢弯曲,保持身体稳定 。
中心线:经髂前上棘向内2.5cm处垂直射入。
第三章第四节脊柱、 骨盆、胸廓检查技

7

12

5
5 3-5
椎骨
椎体 椎弓
问题:1、椎孔的构成? 2、椎管的构成? 3、椎弓根的位置? 4、什么是椎间孔?
寰椎(C1)特点:1、环形 2、3无(无椎体、无棘突、无关节突)
组成:1、前弓 2、后弓 3、两个侧块(上关节面、下关节面)
关节:1、上关节面与枕髁形成寰枕关节(头部前俯、后仰和 侧屈)
中心线:经两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的连 线中点处垂直射入。疑尾骨病变时中心线向足侧 位倾斜10°角。
显示部位: 骶尾骨正位影像
13、骶尾骨侧位
体 位:侧卧,将骶尾骨置于床面正中 线处。两腿弯曲,保持身体稳定 。
中心线:经髂前上棘向下2.5cm处垂直 射入。
显示部位:骶尾骨侧位影像
骨盆摄影
髂骨
耻骨 坐骨
骨盆
骶骨
骨盆正位
体 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重合 并垂直。两下肢伸直,脚尖向上。胶片上缘超过髂 嵴,下缘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向下10cm,包括坐骨。
中心线: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上缘 连线的中点处垂直射入。
显示部位: 两侧髂骨、耻骨、
坐骨、闭孔与髋关节、 骶髂关节对称 的骨盆正位影像 。
垂直台面。 5、曝光时尽量张口,保持头部稳定。 中心线:经两口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显示部位:寰枢关节对称的第一、二颈椎前后位影像。 用途:主要观察颈椎1、2关节,也就是说C2的齿状突与 C1侧块间距离,正常两侧应相等,以此判断C1是否侧脱位。
二、颈 椎 正 位
体 位: 1、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站立于
鼻线与探测器上缘平行。 3、两肩下垂,颈部正中矢状
面与探测器面平行。 4、胶片后缘包括颈部后方软组织,胶片上缘包括 外耳孔, 下缘平胸骨颈切迹。
中心线:经下颌角向下2cm处水平射入。
显示部位: 颈椎侧位影像
4、颈椎斜位
体 位: 1、俯卧 2、头颅呈侧位,被检侧向下,下颌前伸 3、被检侧上肢放于身后伸直,对侧上肢肩部尽量沿身体长轴 向下。 4、胸部冠状面与探测器面成55°角。 5、下肢弯曲,膝部支撑使身体稳定 。 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处的颈部中间垂直射入。
显示部位:颈椎椎间孔及 颈椎斜位影像。
左前斜位
右前斜位
胸骨体中点 胸骨剑突
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 双侧乳头连线中 点(男)
胸椎(T1-T12):椎体似心形,椎孔相对较小, 呈圆形。由于胸椎两侧与肋骨相接,故椎体两侧 的上、下和横突末端均有小的关节面,分别称上 肋凹、下肋凹和横突肋凹。棘突细长并向后下方 倾斜。
显示部位: 靠近摄影床一侧 的椎弓根、上、 下关节突及腰椎 斜位影像 。
10、腰骶关节正位
体 位:仰卧,身体正中 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一致, 并垂直。双膝弯曲,胶片 上缘包括脐孔,下缘达耻 骨联合 。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角,经双侧髂前 上棘连线中点射入。
显示部位: 腰骶关节
11、腰骶关节侧位
显示部位: 腰椎正位影像
8、腰椎侧位
体 位:侧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 行,腰椎棘突向前6cm处置于床面中线上。 两腿弯曲,保持身体稳定。
中心线:经髂嵴向上6cm处垂直射入
显示部位: 腰椎侧位影像
9、腰椎斜位
体 位:仰卧,身体冠状面与床面成45° 角,棘突向后2.5cm处置于床面正中线上。 中心线:经脐孔向上3cm处垂直射入。
显示部位:一侧(抬 高侧)骶髂关节间隙 的骶髂关节切线位影 像。
问题:切线位???
胸廓摄影
胸方
摄影架前 2、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胶
片)中线一致,并垂直于 床面。 3、头稍后仰,颌部抬起。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角,对准甲状软骨 下方射入探测器中心。
显示部位:第三至七 颈椎正位影像
3、 颈 椎 侧 位
体 位: 1、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站立于
摄影架前 2、头稍后仰,下颌抬起,听
显示部位: T4-T12侧位影像 。
腰椎(L1-L5):椎体最大,椎弓发达,椎孔较大近 似三角形。棘突宽大,呈矢状位后伸,末端圆钝。
7、腰椎正位
体 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 一致并垂直。两上肢平放在身体两旁,冠状面 与床面平行。下肢弯曲,脚踏床面。 中心线:对准脐上3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