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施妙法救了齐景公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谏景公(二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晏子谏景公(二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景公手酒于泰山之上,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日:“臣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弃是国也而死,其孰可为乎!”晏子独搏其脾,仰天而大笑曰:“乐哉!今日之饮也。
”公怫然怒曰:“寡人有哀,子独大笑,何也?"晏子对日:“今日见怯君一,谀臣三,是以大笑。
”公曰:“何谓谀怯也?“晏子曰:“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
若使古之王者如毋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
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
曷为可悲?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助哀者,谀也。
怯谀聚居,是故笑之。
”公惭而更替日:“我非为去国而死哀也。
寡人闻之,彗星出,其所向之国,君当之,今彗星出而向吾国,我是以悲也。
"晏子曰:“芨之红义旦邪无德于国穿也沼则欲其深以广也;为台榭,则欲其高且大也;赋致如为夺,诛戮如仇雒。
自是观之,希[注]又将出,彗星之出,庸可悲乎!”于是公惧,乃归,填池沼,废台榭,停赋效,缓刑罚,三十七日而彗星亡。
(节选自《晏子春秋•卷第七•外篇》)【注】箱:通“学”,指彗星。
材料二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馆,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
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
"晏子曰:“君过矣!夫厚藉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停寿不恤,死狗有棺。
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
”公曰:“善。
”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节选自《晏子春秋•卷第二•内篇谏下》)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鸟阅读答案晏子

篇一:鸟阅读答案晏子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有胆有识的人,面对侮辱不急不躁,以巧妙的方式和惊人的智慧予以反击,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巧劝齐景公,以救烛邹.要学会用智慧解决问题,不能意气用事.期待您的好评哟!篇二:鸟阅读答案晏子篇三:鸟阅读答案晏子关于晏子的《鸟》的故事。
基训上答案关于晏子的《鸟》的故事。
基训上答案狗子ta0176 2014-11-12 我忽然看见维护软件维护任务计划软件维护任务和软件维护惹我家人和我家人和危机而华为计划任务居然和绝望而环境维护任务齐景公特别喜欢鸟。
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
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
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
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
”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
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
这... 博博0050 2014-11-12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
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
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
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
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
”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
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
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
所以现在要杀死你。
”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
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
”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
晏子进谏的故事

《晏子进谏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古代的故事,是关于晏子进谏的。
晏子呀,是一个很聪明很勇敢的人。
有一次,齐国的国王齐景公特别喜欢一匹马,对它可好了,给它吃最好的草料,住最舒服的马棚。
可是这匹马太任性啦,有一天它发脾气,把养马的人给踢死了。
齐景公可生气啦,他说要把养马的人给杀了。
这时候晏子站出来说话啦。
他对齐景公说:“国王呀,您不能这样做。
这个人犯了错,但是罪不至死呀。
”齐景公听了不太高兴,说:“我的马死了,我就要他偿命!”晏子不慌不忙地说:“国王,让我来告诉您该怎么惩罚他。
”然后晏子就开始说了:“先把这个人绑起来,让他从大王面前走过。
然后大声宣布他的罪行,说他把国王最心爱的马给养死了。
”齐景公说:“好,就这么办!”晏子接着说:“但是呀,这样还不够。
还要把他砍头,让大家都知道他的罪过。
”齐景公这时候觉得不太对劲了,问晏子:“这样是不是太过分啦?”晏子笑着说:“国王,您看,您都觉得过分啦。
那这个人本来就不应该死呀。
”齐景公听了,恍然大悟,就把养马的人给放了。
小朋友们,晏子聪明不聪明呀?《晏子进谏的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晏子进谏的故事。
有一回呀,齐景公想要盖一座特别大特别豪华的宫殿。
很多老百姓都被抓去干活,累得不行,也没有时间种地。
晏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去见齐景公。
他对齐景公说:“国王呀,我听说有一个地方,那里的国王盖了一座特别大的宫殿,花了好多好多钱,老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
后来呀,那个国王就被老百姓给赶走啦。
”齐景公听了,心里有点害怕,问晏子:“那我该怎么办呢?”晏子说:“国王,咱们别盖那么大的宫殿啦,让老百姓好好种地,过上好日子,这样大家才会更爱您呀。
”齐景公想了想,觉得晏子说得有道理,就取消了盖宫殿的计划。
老百姓们都特别高兴,都夸晏子是个好官。
小朋友们,晏子是不是很厉害呀?《晏子进谏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讲晏子进谏的故事。
齐景公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
有一天,晏子又去见齐景公。
晏子智救马夫_儿童小故事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儿童小故事-晏子智救马夫
春秋时期,齐景公一匹最心爱的马,突然病死了。
齐景公失掉爱马,立即命令武士把马夫推出去斩首。
齐相晏婴得知此事后,对齐景公胡乱杀人很是不满。
可是,怎样才能制止景公的残暴行为呢?直言劝说,他可能不听;当面阻止,他会因失君面而恼怒,马夫更要被杀掉。
晏子思前想后,想出一个主意,他对景公说:“有个问题向陛下请教,尧舜肢解人时,是从谁身上开始的?”齐景公不知如何回答,心想:“尧舜是贤明君主,人们世代传颂,从未肢解过人,怎么能说从谁身上开始呢?”他猛然醒悟过来,这是晏子在开导自己。
于是很不高兴地说:“相国,我明白了,肢解人不应该从我开始。
”当即命令把马夫关到监狱里。
晏子见此,知道景公这口气没出来,马夫早晚还得遭杀。
于是就严肃地对景公说:“陛下,我把马夫的罪行列举出来吧?其罪行有三条:第一,他把国君的马养死了。
第二,死的马是国君最心爱的马。
第三,他让国君因死了一匹马而杀人,百姓听说了,会怨恨国君;官员们听说了,会以为国君残暴,不通情理,而蔑视国君,远离国君。
这样,举国上下,朝廷内外,都会对国君不满、失望,这是马夫最严重的罪行,完全应该杀掉。
”齐景公听着晏婴的话,非常羞愧,赶紧打断晏婴的话,说:“好了。
”于是,齐景公立即派人把马夫释放了。
文言文《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先秦-晏子春秋《晏子谏齐景公》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晏子春秋《晏子谏齐景公》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晏子谏齐景公先秦-晏子春秋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侧阶。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哉!奇怪啊!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对曰:“晏子回答说:“天不寒乎?”天气不冷吗?”公笑。
景公笑了。
晏子曰:“晏子说:“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公曰:“景公说:“善!好!寡人闻命矣。
”我受到教诲了。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于是就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这些挨饿受冻的人。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闻之曰:“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
晏子是如何妙劝齐景公节制饮酒的

晏子是如何妙劝齐景公节制饮酒的?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少不了走亲访友应酬酒局,但在严查酒驾的今天,过多的饮酒又会让家人极其的不放心,所以就出现了这样怪异的一幕——很多家属不再劝让多喝酒,反在尽兴之后劝说少喝点。
你有没有劝过家人及亲朋少饮酒呢,先来看一下晏子是如何妙劝齐景公节制饮酒的吧。
齐景公,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国君,同时他也是齐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五十八年)。
作为一国之君,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一面,又有大多数国君贪图享乐的一面。
而且齐景公还有一个男人们几乎都有的爱好——喝酒。
喜欢喝酒没有错,但凡事都要有个度。
你要是没有个节制,谁都会喝醉。
有的人还好,喝醉了就会睡觉,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耍酒疯、制造事端。
要是平常人家也就罢了,但相对于国君就不可以了。
不管你喝醉了是睡觉也好,闹事也罢,但总之一句话,你是在贻误朝政。
而对于贻误朝政的国君,有些正直的大臣又是不会同意的,比如晏婴同志。
晏婴(前578-前500),春秋后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一生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国君,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后世尊称其为晏子。
有一次,齐景公趁晏婴外出视察的机会(很会选时候),就和自己宠幸的一位大臣闲来无事喝了起来。
两个人是从早喝到晚,喝了整整一天。
要说你喝醉也没关系,只要第二天正常上班(上朝),绝对没人会说什么。
但景公却是是喝了一天,睡了三天。
睡的那是一个天昏地暗、头晕脑胀。
说来也巧,等晏婴回来了,齐景公也睡醒了,而且也有点清醒了。
外出视察,回来自然是要向国君汇报工作的。
在进入景公宫殿之前,晏婴就已经多少的听说了景公最近的相关情况。
于是,在汇报完工作之后,晏婴开始给景公同学上起了政治课。
晏婴老师告诉景公同学:喝点酒是没什么的,但是你却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喝酒的(因为景公喜欢学习古代贤人,所以晏婴常常拿古人来说事)?古人喝酒,喝到气脉通畅为止(古人知道少量饮酒可以起到活通血脉的作用),一旦喝多,就会耽误工作,就像您现在这种情况。
晏子的故事介绍

20XX年晏子的故事介绍晏子聪颖机智,能言善辩,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司马迁甚至将晏子比为管仲。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晏子的故事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晏子的故事介绍折冲樽俎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
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
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
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
”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
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
”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
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被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
”范昭认为齐1/ 14国有这样的贤臣,当前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
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当下“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
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南橘北枳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最能言善辩的人,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回答:‘(他)是齐国人。
’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
’“楚王觉得是个妙计。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最新推荐】晏子巧谏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晏子巧谏阅读答案篇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谏齐景公阅读课外文言文《晏子谏齐景公》,完成1一4题。
晏子谏齐景公景会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②,公被孤白③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出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雪:下雪,“雨”作动词,音yù。
②雾(jì):雪止天晴。
③狐白:狐腋下的白毛。
④闻命:听从教诲。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有间:_____________逸: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乃令出裘发栗,与饥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景公为何会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一会儿 (2)安逸、清闲2.于是下令拨出皮衣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百姓。
3.因为他身披着最好的狐狸皮毛做成的衣服(或:“被狐白之裘”)。
4.关心百姓,善于言辞(能够了解老百姓的要求,并巧妙地借古之贤君来说服国君)。
篇二:《晏子谏杀烛邹》阅读答案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关于晏子和齐景公的故事

关于晏子和齐景公的故事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
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
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
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
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
”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
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
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
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
所以现在要杀死你。
”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
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
”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东汉人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
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
莱太守。
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冒邑。
冒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吏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到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
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荐举表示感谢,二是想通
过贿赂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
可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说:“幕夜无知者。
”意思是说晚上又有谁能知道呢?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
晏子的说话艺术

晏子的说话艺术
作者:章涵
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21年第02期
晏婴,字仲,谥号平,也称晏子,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齐国大夫。
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于眾诸侯。
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齐景公喜欢打猎,并将捕获的珍稀鸟类都养了起来。
他派一个名叫烛邹的人,专门饲养后花园的鸟。
有一天,园中的鸟儿都飞走了。
齐景公知道了,大怒,命人去捉拿烛邹。
晏子很同情烛邹,打算救他。
他对齐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我请求君王让我逐条指出他的罪过,再杀死他,让他死个明白。
”
齐景公说:“可以。
”
于是,晏子招来烛邹,当着齐景公的面数落他:“烛邹!你为国君饲养鸟儿,却让鸟儿飞走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过;你迫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过;这件事如果让诸侯们知道了,他们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因过于看重小鸟而草菅人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过。
”
晏子说完,对齐景公说:“我把烛邹的罪状讲完了,请求您杀了他吧!”
齐景公听了,连忙说:“我不杀他了!”
晏子灵活善辩,语言个性十足,绵里藏针,正话反说,旁敲侧击,含沙射影,既救了烛邹一命,又警醒了君王,令人叹服。
这个故事表现
了晏子的大智大勇。
(皮皮)。
景公好弋晏子的劝谏方式

景公好弋晏子的劝谏方式景公,咳,咱说这位大王啊,他真是个奇葩,喜欢打猎的劲头那是杠杠的!有点像咱们现在人喜欢健身,不知道啥原因就是爱在大自然里晃悠,追逐猎物。
可是,景公的“健身”不光是放松,还是种权力的象征,咱说的就是打猎!这不仅是为了消遣,更像是对他大权的展示。
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位大王和晏子之间的那段有意思的故事,看看晏子是怎么巧妙劝谏他,别总想着拿弓箭搞事了,得把心思放到国家大事上去。
话说那时候,景公可是真热衷打猎。
天不亮就带着一帮随从出门,搞得像是在演一出电视剧里的大场面,拉风得不得了。
可你知道,人在打猎的时候,心里可就没什么正事儿了,景公每次出门都把国家的政务丢在脑袋后头。
晏子这个时候可就坐不住了,他是个聪明人啊,看出景公的这种态度后,心里头挺着急的。
咋办呢?晏子想了想,决定给景公来个“心灵鸡汤”。
有一天,景公又出门打猎,晏子心一横,跟着去了。
到了山上,景公正乐呵呵地追着一只兔子跑,晏子见状,突然说了句:“大王啊,您看,今天这兔子,能追得上吗?不如把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不然我们这国家可能会被别人笑话。
” 景公一愣,停下来看看晏子:“你说的什么意思?”晏子笑着回道:“大王,每天打猎,虽然有趣,但这跟治理国家有什么关系呢?是时候把精力放到国家发展上了。
您天天跑山林,可这国家的事务就像是那只兔子一样,可能越丢越远,最终被别人给逮住了。
”景公听了这话,心里有点发毛,毕竟他知道,晏子这话不是空口无凭,他一向说话直白,可又是个有眼光的智者。
晏子接着又说:“您说打猎能锻炼身体,增进气力,是吧?没错,锻炼身体好,但您要记住,治理国家可是更需要精力和智慧的,咱们得专心致志,别让国家的根基摇摇欲坠。
”景公听了,心里有点儿触动,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不难看出,他被晏子的言辞给打动了。
晏子接着说:“大王,咱们国家的百姓就像这片草原上的动物,您如果天天盯着打猎,而忽略了治国安民,岂不是放任草原上的小动物乱跑,最后难免会被猛兽吞噬?”景公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真是有点偏离正轨了。
《晏子答梁丘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晏子答梁丘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晏子答梁丘据》讲述了晏子和齐景公之间有关梁丘据的故事。
作品原文晏子答梁丘据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
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
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
”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
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
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
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
”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
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
”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
故难及也?”重点注释1、夫子:对晏子的尊称。
2、垄:坟墓。
3、具:备办。
4、蔽:蒙蔽。
5、及:比得上。
6、置:放弃。
7、而已:罢了。
8、至:到9、为:只是10、休:停作品译文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得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
”晏子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吗?”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
每每刮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候好,因此我知道他热爱我。
”晏子说:“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应对呢!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上,叫做不孝。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译文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译文赏析晏子谏齐景公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阅读练习1.解释(1)雨:(2)霁:(3)被:(4)间:2.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
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
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
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
3.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参考答案1.①下,降②放晴③同“披”④一会儿2.C3.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二: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晏子谏景公()⑵晏子对曰()⑶公被狐白之裘()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10.以下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1)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2.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13.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学过的古文中的话来回答)(2分)参考答案:9.(2分)(1)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
(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⑵回答。
⑶身穿(通:披)⑷挨饿受冻的人。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晏子谏齐景公》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选自《晏子春秋》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晏子谏齐景公今日的领袖们应该好好地借鉴古人治国的经验,因为那些古人的治国思路和智慧,至今仍能为后人所用。
在中国历史上,齐国的晏子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
他曾经以其才智和思想,为齐国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晏子谏齐景公的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对今天的领袖们有所启迪。
昔在齐,有晏子者,与景公为友。
晏子尝谏景公曰:“臣观君之政,众皆称之,而在寡人心,未易也。
臣愿陈其短,虽不足以教君,亦难以自安。
故不敢不陈之。
”晏子说:“陛下的治国之道,众人都夸赞。
但是在我的心里,却仍觉得不够完美。
我想述说一下主要的不足之处,虽说不能教导陛下,但如果不说出来,我也很难安心。
”景公曰:“愿闻所言。
”景公回答:“我希望听一听你的意见。
”晏子曰:“臣以为君之所以受之父母也,养之师友也。
君之所以能够养成稳固的基础,受到与众不同的待遇,是因为德高望重,而非出于纯粹的幸运。
故君之所以成为天下贵胄者也,非特以智计而言之也。
今日君之所以能领导万民,建功立业,辅佐先祖,得到旁人的赞誉,纯粹因为君德高尚。
如君能以德治国,则受国之贵也;如不能,则不过粉饰行廉,殃及百姓,而威名渐颓矣。
”晏子说:“我认为,陛下所受到的父母和师长的栽培,以及身为王者的德行,都是当今齐国的稳固基石。
虽然文治武功、智慧谋略也很重要,但陛下成为明君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德行端正高尚。
如果陛下继承古人良好传统,以德治国,就能赢得下民舆论的赞同;反之,如果要想通过浮华的表面掩盖贪婪的本质,任意侵犯百姓权益,那么您的名声将会逐渐下降。
”景公曰:“善。
”景公回答:“你说得很好。
”晏子曰:“夫在国家之政,惟德可守。
然和气节俭,可以生民宁,而厚德载物,可以长国久。
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今君之所为改易常方,处置大事,常不依法而为,行自欲之己,这样做的危害甚大。
如此害令曾祖、考祖之业破败,齐国亡国不久,也无人可依归,场面满目荒凉。
”晏子说:“一个国家,只有以德治国才能始终保持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