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亚砷酸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亚砷酸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亚砷酸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4-08T11:37:01.2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作者:郭秀辉朱业军林爱军[导读] 平度市人民医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指白血病细胞在骨髓等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

郭秀辉朱业军林爱军平度市人民医院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采用亚砷酸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APL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采用维甲酸联合化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砷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中,完全缓解率为85.7%(24/28),治疗总有效率为96.4%(27/28),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为57.1%(16/28),治疗总有效率为78.6%(22/2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DIC、高白细胞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在APL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亚砷酸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具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亚硝酸;临床疗效;高白细胞综合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指白血病细胞在骨髓等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并侵入外周血液系统中,对其他正常血细胞的生长发育进行抑制的白血病[1]。

APL是一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特殊亚型,与其他白血病相比,APL并发DIC的可能性更高,且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极易造成死亡。

采用维甲酸进行治疗,能够使APL的缓解率得到明显提高,但复发率也较高,且高白细胞综合征的发生率也较高,从而降低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APL患者,采用亚砷酸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进行如下分析与报道。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采取亚砷酸联用维甲酸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维甲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外周血象水平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占比均降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较单用维甲酸更为显著,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更少。

关键词:亚砷酸;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前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FAB协作组将其定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1]。

其特点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存在大量无限制性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抑制正常造血且释放大量凝血物质,导致各种出凝血及感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发生于年轻人,起病迅速,病毒感染、电离辐射、有毒物质等均有可能诱发,绝大多数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2]。

维甲酸是体内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主要用维甲酸治疗,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3]。

为验证该疗法的有效性,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样本,观察亚砷酸在M3治疗中是否能够起到一定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中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7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随机分别为40例和38例。

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占27例和13例,年龄14~48岁、平均(32.62±6.61)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实验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男女分别占20例和18例,年龄15~46岁、平均(33.59±6.97)岁。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作者:李方枚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04期[摘要] 目的探讨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6例。

联合组给予亚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进行双诱导治疗,亚砷酸组给予亚砷酸治疗,维甲酸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化疗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

结果联合组、亚砷酸组的所有患者(100%)完全缓解,无死亡病例,维甲酸组13例(81.2%)患者达到完全缓解,1例死亡,化疗组仅6例(37.5%)完全缓解,2例死亡,前3组的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化疗组(P[关键词] 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73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084-0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其发病率较高,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总数的1/10左右,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贫血、发热等。

APL患者往往起病急,在发病早期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现象,很有可能引发出血性感染,使这类患者的早期死亡率较高,因此,应积极采取早期诱导治疗[1]。

20世纪80年代,临床医学开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效果明显但复发率高。

亚砷酸属于新合成的治疗白血病的新药物,可明显加快缓解患者的病情,但依然有患者用药后出现凝血异常而终止生命[2]。

为了研究更加可行的治疗APL的方法,本院对16例患者采用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进行双诱导治疗,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APL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组,每组各16例。

联合组:男9例,女7例,年龄9~43岁,平均(30.07±4.85)岁;临床表现:发热7例,口舌溃疡10例,皮肤黏膜出血9例,阴道流血3例。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诱导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护理进展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诱导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护理进展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19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起病急,症状重,其虽是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预后最好的一种,但常合并DIC,且此种情况为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

目前,临床使用亚砷酸(ATO)联合维甲酸(ATRA)双诱导分化治疗APL 后,完全缓解率大大提高[2],明显降低了死亡率。

但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DIC,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很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对APL合并DIC双诱导分化治疗期间的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度过DIC 期,降低早期死亡率,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方案、提高缓解成功率的关键。

现将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双诱导分化治疗APL 合并DIC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ATO和ATRA联合在APL 中的应用ATO 和ATRA 均可单独用于治疗APL,具有死亡率低、CR率高等优点[3]。

两药联用有协同促分化作用,无交叉耐药性,可提升相互间的敏感性,对APL 治疗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表明,ATO 和ATRA 联合与单用ATO 或单用ATRA 治疗APL 初发患者相比较,可降低复发率,有效缩短CR 时间,使无病生存率获得提高,可获得90%以上的完全缓解率。

以ATRA 联合ATO 为主的双诱导缓解方案应用于临床后APL 并DIC 发生率显著降低,初治病死率降至10%以下。

目前,我国也将ATO 和ATRA 联合治疗列入不能耐受蒽环类治疗的一线治疗[4]。

APL 合并DIC 的发病机制DIC 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病理状态,会呈现出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主要是由于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释放到血液中,其主要临床表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综合征。

而常见以急性白血病居首,尤其是APL [5]。

APL 易并发DIC,其原因除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外,更主要为早幼粒细胞被大量破坏时,其颗粒将大量促凝物质释放入血循环,激活纤溶酶原,激发或使DIC 加重,危险期为治疗2周内[6]。

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7例分析

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7例分析

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7例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M3亚型,发病机制是由染色体异位导致t(15:17(q22;q21)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干扰了维甲酸作用的信号传导,ATRA活性受到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分化被阻滞在早幼粒细胞阶段,APL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

维甲酸为维生素A 的衍生物。

1986年上海瑞金医院首创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APL 取得成功。

ATAR系作用于PML/RARα融合基因,使APL细胞异常RARα基因转录下调,从而启动APL细胞分化。

张鹏等报道亚砷酸(ATO)可用于复发和难治的APL患者,其完全缓解率达52.3%。

ATO与ARTA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PML/RARα融合蛋白,两者联合有协同效应,且没有交叉耐药,化疗在治疗APL的作用机制上与ATO与ARTA不同,因此我们在2007年10月到2014年5月以ATO与ARTA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HA)或柔红霉素(DA)方案治疗1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結果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临床对象1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均经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确诊。

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16-70岁,中位年龄40岁,入院时血常规WBC>10.0×109/L2例,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例,初发病例16例,1次复发1例,1例入院时合并肺部感染,其余治疗前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胸片均正常。

1.2治疗方法诱导缓解亚砷酸10mg/d连续静脉注射28天,或亚砷酸10mg/d连续静脉注射28天联合维甲酸30mg/d口服,WBC>10.0×109/L时加用米托蒽醌5mg/d、柔红霉素40mg/d或阿克拉霉素10mg/d和阿糖胞苷100mg/d联合化疗。

1.3巩固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序贯治疗,及至少2个疗程的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待融合基因转阴后进入序贯维持治疗,即ATO/ATRA/化疗(DA/HA/中剂量Ara-c)交替治疗。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与阿克拉霉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与阿克拉霉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与阿克拉霉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王玲【摘要】目的:观察亚砷酸(H3As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APL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维甲酸联合阿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H3AsO3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完全缓解时间及外周血象水平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时间为(30.12±2.1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0.46±2.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水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甲酸联合阿克拉霉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基础上加用H3AsO3,可明确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缩短完全缓解时间及外周血象水平恢复时间,且安全性好.【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9(031)007【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亚砷酸;维甲酸;阿克拉霉素;外周血象水平【作者】王玲【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死率较高[1]。

病发后患者可出现贫血、出血、感染、发热等临床表现,如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患者甚至会在发病半年之内死亡。

维甲酸联合阿克拉霉素治疗是APL最常用的化疗方案,但是停药后容易复发。

亚砷酸联合常规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许多研究报道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2]。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意义王萍【摘要】目的:探究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例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0例。

给予甲组患者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给予乙组患者亚砷酸单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完全缓解、死亡患者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完全缓解时间短于乙组(P<0.05)。

结论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rsenic trioxide combined with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Methods20 case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10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A were given arsenite combined with al trans retinoic acid treatment,patients of group B were given arsenite monotherapy,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ete remission,death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group A of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miss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group B(P<0.05).ConclusionArsenic trioxide&nbsp;combined with al trans retinoic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ith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and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ime of symptoms.【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8【总页数】3页(P99-101)【关键词】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者】王萍【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南焦作 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属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多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等,引起严重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早期死亡[1]。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分析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分析

㊃专题研究㊃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分析Effect Analysis of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combined with Arsenic Triox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邱瑞萍(QIU Rui-ping)1,朱㊀童(ZHU Tong)1,张含花(ZHANG Han-hua)2,李㊀娜(LI Na)2(1.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医学检验中心,西安,710061;2.西安市儿童医院消化科,西安,710000;1.Medical examination Center,The women s and children s Hospital of Northwest,Xi an,710000,China;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Children s Hospital of Xi an,Xi an,710000,China)摘㊀要:㊀目的㊀探究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㊂方法㊀研究对象为7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独组,各39例㊂观测治疗疗效㊂结果㊀联合组有效率为87.18%(34/ 39),高于单独组[66.67%(26/39);χ2=4.622,P=0.032]㊂联合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及凝血指标恢复时间较快,且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短于单独组(P<0.05)㊂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㊁早幼粒细胞比例水平均降低,联合组低于单独组(P<0.05)㊂联合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6/39),低于单独组[35.90%(14/ 39);χ2=4.303,P=0.038]㊂结论㊀将全反式维酸钾与亚砷酸联合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对提升治疗疗效具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较好㊂关键词:㊀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图分类号]R733.73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B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6213(2020)06-1000-02㊀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主要以凝血功能异常及急性早幼粒细胞增多为特征[1]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起病迅疾,在发病的早期会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而引起出血性感染,增加死亡的发生率[2]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为染色体异位形成了融合基因,对全反式维酸钾的信号通路造成干扰,影响全反式维酸钾的活性[3]㊂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以早发现,早治疗为主㊂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有全反式为酸钾及亚砷酸等,治疗的疗效确切,可降低终点事件的发生率[4]㊂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发现,采用一种药物单独治疗,易出现耐药性,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是以联合治疗成为目前医学界探索的热点㊂已有细胞实验证实,利用全反式维酸钾与亚砷酸合用可增强药物敏感性,且未发现药物交叉耐药,为二者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了理论依据[5]㊂本文对此作一临床观察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研究对象选自2018.6~2019.1我院救治的7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㊂纳入标准:(1)经过血生化㊁骨髓检查等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符合‘白血病诊断学“[6]中相关诊断标准;(3)首次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预计生存时间ȡ6个月;(5)入选病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㊂排除标准:(1)其他白血病如急㊁慢性髓系白血病;(2)对全反式维甲酸㊁亚砷酸存在禁忌症;(3)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4)重度㊁心肝肾功能障碍者㊂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独组,各39例㊂联合组男20例(51.28%),女19例(48.72%),平均年龄(40.36ʃ2.58)岁,心率(75.34ʃ3.54)次/min,体质量指数(BMI)(22.83ʃ3.20)kg/m2㊂单独组男22例(56.41%),女17例(43.59%),平均年龄(40.83ʃ2.70)岁,心率(76.08ʃ3.71)次/min,BMI(22.65ʃ3.18)kg/m2㊂联合组与单独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㊂1.2㊀方法㊀单独组患者给予亚砷酸治疗(6mg/m2,溶于300mL葡糖糖溶液,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4~6h,1次/d㊂联合组给予亚砷酸㊁全反式维甲酸治疗(30~60mg/d,2次/d),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周㊂治疗期间每周检测两次血象,白细胞计数㊃0001㊃㊀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2020Vol26No6㊀高于5ˑ1010/L,增加羟基脲治疗,血小板计数低于3ˑ1010/L㊂输注红细胞㊂1.3㊀观察指标㊀疗效评价: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早幼粒细胞及原粒细胞ɤ5%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比例在5%~20%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20%为无效㊂不良反应㊂1.4㊀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㊂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㊂计量资料用(ʏxʃs)表示,采用t检验㊂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㊀果2.1㊀两组临床疗效接受药物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7.18%(34/39),其中显效20例(51.28%)㊁有效14例(35.90%)㊁无效5例(12.82%);单独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66.67% (26/39),其中显效15例(38.46%)㊁有效11例(28.21%)㊁无效13例(33.33%)㊂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单独组(χ2=4.622,P=0.032)㊂2.2㊀两组血液指标改善情况对比(表1)㊀治疗前,联合组与单独组的白细胞计数㊁早幼粒细胞比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两项指标水平均降低,联合组低于单独组(P<0.05)㊂2.3㊀两组不良反应对比㊀联合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6/39),其中胃肠道反应4例(10.26%)㊁骨髓移植1例(2.56%)㊁肝功能异常1例(2.56%)㊂单独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90%(14/39),其中肝功能损害3例(7.69%)㊁消化系统反应7例(17.95%)㊁骨髓移植4例(10.26%)㊂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独组(χ2 =4.303,P=0.038)㊂表1㊀两组血液指标改善情况对比组别n 白细胞计数(ˑ109/L)前后早幼粒细胞比例(%)前后联合组3923.48ʃ1.2911.26ʃ1.090.76ʃ0.090.24ʃ0.04单独组3923.43ʃ1.2516.54ʃ1.130.75ʃ0.110.42ʃ0.063㊀讨㊀㊀论临床上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药物主要为诱导分化及凋亡的药物,如全反式维酸钾及亚砷酸㊂亚砷酸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该药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消除PML-RARα,进而达到诱使细胞程序性凋亡;此外亚砷酸尚可对人体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行调节,阻断血管的形成,减少白细胞异常增生的发生㊂全反式维酸钾可直接作用于融合基因发挥治疗作用㊂两者具有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单独用药治疗时易出现耐药性,且治疗后复发率较高㊂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联合用药已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主流趋势㊂动物实验表明,全反式维酸钾和亚砷酸联合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鼠的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并且二者不存在交叉耐药性㊂本研究发现,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控制情况及血象改善情况优于单独组,结果与此前研究结果相符[6]㊂参考文献[1]㊀刁连君.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9):99-101.[2]㊀吴雅雪,胡晓慧,陈苏宁,等.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诱导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27(4):1033-1039.[3]㊀周吉,赵佳炜,郑迎春,等.伴ins(15;17)隐匿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检测及临床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9,40(10):843-847.[4]㊀刘仁涛.小剂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8,28(2):142-144.[5]㊀马爻芳,王锐,聂泽强,等.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9):41-44.[6]㊀李彦毕,张艺.砷剂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M3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4): 2296-2299.(收稿日期:2020-06-25)㊃1001㊃㊀血栓与止血学2020年第26卷第6期。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2 0 08 t o S e p t e mb e r 2 0 1 3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f o u r g r o u p s a n d t h e r e we r e 1 6 c a s e s i n e a c h
药 物与 临床 ・
中 国 当 代 医 药2 0 1 4 年 2 月 第 2 1 卷 第 4 期
亚砷酸联 合全反式维 甲酸 治疗急性 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的临床分析
李 方 枚
江西 省德 兴市 人 民 医院 血液 内科 , 江 西德 兴
3 3 4 2 0 0
【 摘 要】目的 探 讨亚砷 酸联合 全反 式维 甲酸治疗 急性 早幼 粒细 胞 白血病 的 临床效 果 。 方法 将 本 院 2 0 0 8年 1 月~ 2 0 1 3年 9月 收治 的 6 4例 急性 早幼 粒 细胞 白血 病患者 随机 分 为 4组 , 每 组各 1 6例 。联合 组 给予 亚 砷 酸和全 反 式 维 甲酸进 行 双诱 导 治疗 , 亚砷 酸组 给 予 亚 砷 酸 治疗 , 维 甲酸 组 给 予全 反 式 维 甲酸治 疗 , 化 疗 组 给 予 常规 化疗 治
合维 甲酸治疗 急性早 幼粒 细胞 白血 病短 期效 果 显著 , 完全 缓解 率 高 , 并 可 缩短 患者 的完全 缓解 时 间 。
【 关键 词】亚 砷酸 ; 全反 式 维甲酸 ; 急性 早 幼粒 细胞 白血病 ; 临床 分析
[ 中图 分类 号】 R 7 3 3 . 7 1
[ 文献 标 识码】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a r s e n i o u s a c i d c o mb i n e d w i t h a l l — t r a n s r e t i n o i c a c i d t r e a t i n g a c u t e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分 别 对 患 者 性 别 、 龄 、 发 时 外 周 血 的 WB 年 初 C计 数 、M / P L
R R A a融 合 基 因 分 型 及 2组 治 疗 方 案 进 行 单 因 素 分 析 , 果 显 结
治疗组 : ①诱 导缓解治疗 阶段 :T 0m / 脉点滴联 合 A O 1 gd静 A R 0m T A3 #d口服治疗, 疗程 最少 2 8d或达到 完全缓解(R 为 C 1 至; ②缓解后 巩同治疗阶段 : 所有 病例在诱导治疗结束后 复查骨
22 预 后 因素 对 生 存 率 的 影 响 .
用 A O、 T A 及 I Aa c方 案 等 序 贯 治 疗 :0 4年 1月一 T AR D— r— 20
20 0 8年 1 2月 的 3 3例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用 A R 诱 导 分 化 及 单 T A
D H 等方案化疗 。 A、 A
13 疗 效 评判 标 准 及 随访 .
依 据 张之南 主编 的血 液病 诊断 及疗 效 标准 评判 疗效 C R、
P N 。通 过 电话 或病 人 来 院复 查 随 访 , 访 截 至 2 1 R、 R 随 0 2年 3月 ,
中 位 随访 时 间为 3 ( — 7) 月 。 857 个
分别在 人院第 6 1 、 0天 因脑 出血 而死 亡 , 疗 组 达 C 的 中位 时 治 R 间为 2 (1 3 d 对 照 组 3 8 2 — 5) 。 3例 诱 导 后 3 0例 获 C C 率 为 R, R 9 .%, C 的 中 位 时 间 为 3 ( 8 4 ) 。 两 组 C 09 达 R 42~0 d R率 数 据 差 异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 料 .

维A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

维A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医刊2020 年12 第47 卷第24 期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Dec. 2020,Vol. 47,No. 24•101 •维A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许伟丁现超河南省郑州颐和医院血液内科450000通信作者:许伟,Email :kengzhu3@ yeah, net【摘要】目的探讨维A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 P L)的效果。

方法抽取郑州颐和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 P L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41例给予维A酸诱导化疗,研究组41例给予维A酸联合亚砷酸诱导化疗。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完全缓解率,诱导缓解时间,白细胞水平峰值,高白细胞血症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3、6个月复发率及再次治疗完全缓解率。

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完全缓解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诱导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白细胞水平峰值低于参照组,高白细胞血症维持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〇. 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复发率与再次治疗完全缓解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

研究组治疗6个月复发再次治疗,完全缓解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中,以维A酸联合亚砷酸诱导化疗,有利于缩短诱导缓解时间,提高完全缓解率,但存在一定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维A酸;亚砷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01:10. 3760/cm a. j. cnl 15689 -20200830-04216Efficacy of retinoic acid combined with arsenious acid o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Xu Wei, Ding Xianchao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Zhengzhou Yihe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Xu Wei, Email:kengzhu3@yeah, net【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retinoin combined with arsenious acid o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Methods 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APL in Zhengzhou Yihe Hospitalfrom December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and study group byrandom number table. Forty-one case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given tretinoin Induction chemotherapy,and 41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tretinoin combined with arsenous acid induction chemotherapy,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remission induction time, peak white blood cell level, maintenance time of hyperleukocytosis,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currence rate after 3, 6 months oftreatment and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after re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reference group (P< 0. 05 ) ;the induced remiss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reference group, the peak white blood cell level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maintenance time of hyperleukocytosis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 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P >0. 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in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 )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was lower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 05). There was no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0. 05). Conclusion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the use of tretinoin• 102 •屮实用厌N2020 年12 月第47 卷第24 期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Dec. 2020, Vol. 47, No. 24combined with arsenous acid to induce chemotherapy is beneficial to shorten the induction time and improvethe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but there are certain drug side effects.【Keywords】Retinoic acid; Arsenite;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DOI : 10. 3760/cm a. j. cnl 15689 - 20200830 -04216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 病的一类,临床症状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并发弥散 性血管内血凝或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等症状时易造成 严重出血,早期死亡率较高,且预后质量较差[|<。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姚伟;殷献录;李静【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0(028)003【摘要】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ATRA联合As2O3治疗初治APL共16例,As2O3 0.1%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滴注,持续4~6 h,1次/d;ATRA25 mg/(m2*d)分3次口服,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观察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16例初治患者中,仅1例因剧烈头痛(排除脑出血)退出,其余15例均达到CR,CR率达到93.8%,取得CR的平均时间是(26.9±4.3)d,均无早期复发并持续完全缓解,且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毒副作用并未增加.结论双诱导治疗APL具有疗效好,达CR时间短,副作用少,无病生存时间长得优点.【总页数】2页(P253-254)【作者】姚伟;殷献录;李静【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相关文献】1.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J], 丁静;戴海滨;张延清;吴闯;于杏宝2.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6例疗效观察 [J], 朱贵华;林圣云;李秀梅;韩秀华;庄万传;胡致平3.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J], 卢红;陈娟4.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分析 [J], 邱瑞萍;朱童;张含花;李娜5.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分析 [J], 胡萌;席晓平;杨海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反式维甲酸、砷剂及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全反式维甲酸、砷剂及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全反式维甲酸、砷剂及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刘东芳;张成侠;冯志刚【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09(018)014【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或两者交替、单用ATRA诱导方案的疗效比较;诱导缓解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含中剂量阿糖胞苷方案+ATRA+砷剂)和对照组(传统方案DA/HA/MA+ATRA+As2O3)进行巩固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ATRA+As2O3或者两者交替组获得CR中位时间分别是34d、35.5d,单用ATRA 获得CR中位时间是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05).治疗组3年复发率3.6%,6年持续缓解率(CCR)93.6%,对照组3年复发率30.5%,6年持续缓解率(CCR)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05).结论:应用ATRA+As2O3或者两者交替组获得CR 中位时间明显缩短;含中剂量阿糖胞苷方案+ATRA+砷剂组3年复发率低,6年持续缓解率高,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轻.【总页数】2页(P24-25)【作者】刘东芳;张成侠;冯志刚【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北,唐山,063000;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相关文献】1.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J], 陈满强2.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 杨绍灵;凌如芳;许志金3.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 陶晓明;冯翠;李虎生;宾燕成;张华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观察[J], 王瑾;贾鹏5.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加砷剂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 祝丽杰;萨仁格日乐;马淑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1. 背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血液肿瘤,其典型表现是骨髓中早幼粒细胞比例达到20%以上。

近年来,维甲酸和亚砷酸在APL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数据,目前关于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

2.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初诊APL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54例患者接受了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 (实验组),58例患者接受了传统化疗方案 (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3.1 治疗反应实验组中,完全缓解 (CR) 率为92.6%,而对照组 CR 率为84.5%。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CR + PR) 更高,为98.1%,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9.7%。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3.2 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9.3%,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1.0%。

实验组的骨髓抑制 (19.2%)、肝损害 (18.5%) 和消化道反应 (17.6%) 等副作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但是,实验组的全身综合症状发生率较高,为25.9%。

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3.3 安全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和3.4%,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中断率分别为3.7%和13.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4. 讨论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是一种新的治疗APL的方案,本研究显示了该方案的显著疗效。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所提高。

此外,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然而,本研究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全身综合症状发生率较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其原因。

5. 结论综合分析本研究的结果,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在治疗初诊APL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观察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

观察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

观察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统计发现,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观察组(11.34±2.74)d,对照组(18.25±2.63)d;达CR时间:观察组(31.16±4.28)d,对照组(45.27±5.28)d;CR率:观察组25例(83.33%),对照组19例(63.33%);3年死亡情况:观察组1例(3.33%),对照组4例(13.33%)。

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亚砷酸;维甲酸;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患者常表现为出血、贫血、易感染、白血病细胞浸润等情况,甚至出现皮肤瘀斑、齿龈出血、食道出血、颅内出血[1]等不良症状。

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研究APL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本院现选取60例APL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APL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入院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烧、口腔溃疡、阴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

随机将APL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17~44岁,平均年龄(31±2.58)岁;观察组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18~44岁,平均年龄(30±2.72)岁。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闻艳【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6(22)9【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rsenite combined retinoicacid and chemotherapy on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Methods:90 cases of acute early promyelocytic leukemia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8 to April 2015 were selected to retrospective analyse, and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tinoic acid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jointly arsenit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romyelocytic ratio and total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05) . 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the treatment method of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arsenite and retinoic acid has a satisfactory effect.%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行亚砷酸和维甲酸、化疗联合治疗效果。

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AT、TM、PIC水平的影响

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AT、TM、PIC水平的影响

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AT、TM、PIC水平的影响金英【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22(35)10【摘要】目的探究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AP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维甲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亚砷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TAT、TM、PIC)、临床指标(临床症状缓解、高白细胞血症持续和异常凝血指标恢复时间)、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比例)、治疗后1年和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AT、TM、PI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异常凝血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APL效果确切,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白细胞计数和早幼粒细胞比例,缩短临床症状缓解、凝血功能异常恢复以及高白细胞持续时间,且不会增加临床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页数】4页(P126-129)【作者】金英【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相关文献】1.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2.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3.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4.维甲酸、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5.小剂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6例。

联合组给予亚砷酸和全反式维甲酸进行双诱导治疗,亚砷酸组给予亚砷酸治疗,维甲酸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化疗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

结果联合组、亚砷酸组的所有患者(100%)完全缓解,无死亡病例,维甲酸组13例(81.2%)患者达到完全缓解,1例死亡,化疗组仅6例(37.5%)完全缓解,2例死亡,前3组的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化疗组(P <0.05);联合组患者用药至完全缓解的时间明显短于亚砷酸组、维甲酸组(P<0.05);联合组患者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所用的时间短于亚砷酸组、维甲酸组(P<0.05);肝功能损伤情况:联合组最严重,亚砷酸组次之,维甲酸组较轻,化疗组最轻(P<0.05),化疗组的胃肠道反应、皮肤损伤情况较严重,受影响患者明显多于其他3组(P<0.05)。

结论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短期效果显著,完全缓解率高,并可缩短患者的完全缓解时间。

标签: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其发病率较高,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总数的1/10左右,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贫血、发热等。

APL患者往往起病急,在发病早期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现象,很有可能引发出血性感染,使这类患者的早期死亡率较高,因此,应积极采取早期诱导治疗[1]。

20世纪80年代,临床医学开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效果明显但复发率高。

亚砷酸属于新合成的治疗白血病的新药物,可明显加快缓解患者的病情,但依然有患者用药后出现凝血异常而终止生命[2]。

为了研究更加可行的治疗APL的方法,本院对16例患者采用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进行双诱导治疗,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作者:王洁李叶青牛兆青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20期[摘要] 目的观察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

实验组应用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及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应用维甲酸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的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为(10.21±3.63)d,完全缓解(CR)率为96.0%,3年内死亡率为4.0%,达CR时间为(30.21±5.31)d,对照组分别为(16.21±5.32)d、88.0%、12.0%、(44.62±6.32)d,观察组的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CR率高于对照组,3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达CR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维甲酸;亚砷酸;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图分类号] R73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b)-0133-03[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ouble induction of retinoic acid and arsenious acid combined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in 2011,50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In experimental group,double induction of retinoic acid and arsenious acid combined chemotherapy was applied,while in control group,induced retinoic acid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was adopted.The clinical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In experimental group,duration time of high white blood cell disease was (10.21±3.63) d,the complete remission (CR) rate was 96.0% and mortality rate within 3 years was 4.0%,the time of achieving CR was (30.21±5.31) d.These indexes in control group was (16.21±5.32) d, 88.0%,12.0% and (44.62±6.32) d respectively.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uration time of high white blood cell disease was shorter,CR rate was higher,mortality rate within 3 years was lower,time of achieving CR was shorter(P0.05). Conclusion double induction of retinoic acid and arsenious acid combined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an obtain a satisfactory effect,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Key words] Retinoic acid;Arsenious acid;Chemotherapy;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M3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给予早期诱导治疗,可改善预后。

研究[1]指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缓解率,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维甲酸与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10月入住本院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

全部患者均经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确诊。

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5∶10,年龄15~46岁,平均(34.22±2.1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4∶11,年龄16~46岁,平均(34.44±2.17)岁。

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皮肤黏膜出血、口腔溃疡、阴道出血,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内容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内容患者或代理人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维甲酸+化疗进行诱导缓解。

维甲酸总剂量控制在30~60 mg,分次口服,2~3次/d;凝血异常改善或初始白细胞正常后改为化疗,化疗方案:单用柔红霉素40~60 mg,共3 d,直至疾病完全缓解为止。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砷酸治疗,将10 mg亚砷酸加入至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时间以3~4 h为宜,1次/d,坚持治疗28 d。

治疗过程中,患者白细胞增高>10×109/L,需减少亚砷酸、维甲酸用量;出现明显骨髓抑制时,应停药并给予细胞因子支持治疗。

疾病缓解后应用化疗和维甲酸、亚砷酸交替循环巩固治疗,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1次,治疗期间对PML-RARα融合基因进行监测,并给予抗感染、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

两组患者均规律随访3年。

1.3 观察指标两组的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完全缓解(CR)率、达CR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3年死亡率。

1.4 评价标准[2]完全缓解评价标准:临床无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症状和体征。

血象:男性Hb≥100 g/L,女性≥90 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5×109/L;外周血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象: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2 结果2.1 两组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CR率、3年内死亡率、达CR时间的比较实验组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为(10.21±3.63)d,CR率为96.0%,3年内死亡率为4.0%,CR时间为(30.21±5.31)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两组高白细胞、骨髓抑制、心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由于特异性染色体易位,导致PML-RARα融合基因干扰ATRA 作用的信号传导,抑制ATRA活性,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3-4],化疗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临床单纯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虽然可杀伤肿瘤细胞,但总体疗效欠满意;单用维甲酸诱导+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获得较高的CR率,但CR的持续时间短暂,少数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分化综合征[5-6],影响临床疗效。

近年来,亚砷酸及ATRA的应用使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有学者[7]观察了ATRA 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结果显示,全部患者疾病均完全缓解,无严重或不可逆的毒性反应,3年内无死亡病例,提示ATRA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可靠,毒性反应小。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为(10.21±3.63)d,CR率为96.0%,死亡率为4.0%,达CR时间为(30.21±5.31)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亚砷酸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味中药,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具有细胞凋亡和诱导分化的作用[10-11]。

维甲酸能与嵌合受体结合,去除对细胞分化的阻滞,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被诱导分化为成熟细胞。

ATRA可通过作用于PML-RARα融合蛋白RARα部位,诱导早幼粒细胞成熟,进而发挥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12-13]。

ATRA诱导治疗,一般不会使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此外,该疗法还能降低患者出血率及感染率,但ATRA治疗也有自身局限性,其容易增加患者对ATRA的耐药性,使患者出现维甲酸综合征。

亚砷酸可作用于PML部分,降低PML-RARα融合蛋白。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进行诱导治疗,可产生协同促分化作用,增加相互之间的敏感性,且无交叉耐药性。

有研究数据显示[13],亚砷酸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可达95.2%~100.0%。

本研究的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比较少见,认为与治疗过程中合用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相关(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镇吐作用)。

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维甲酸综合征,经短暂停药或加用地塞米松后缓解。

两组病例均出现了高白细胞,但未发生高白细胞综合征,认为与化疗药物应用持续时间短、高白蛋白被早期控制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