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花粉体外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研究

合集下载

花粉管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

花粉管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

花粉管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花粉管是在花粉萌发后,从花粉颈向雌蕊生长的管状结构。

花粉管生长的目的是完成花粉粒的授粉任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花粉管的分子机制,以期解开这个生命现象的奥秘。

花粉突破表皮层的过程中,花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喷射捕获。

某些压力条件下,花粉颈壁就会断层,花粉粒就会被弹射到一段距离之内,然后开始萌发。

花粉起初的生物学转化包括离子、分子、蛋白质和核酸。

这种转化会引发花粉管的破裂和内部的细胞溶酶体释放。

经过化学信号传递,细胞壁的加强和细胞壁腐蚀剂的自身输出让花粉管突破表皮层。

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步骤:1. 感知与去向决定花粉管生长开始于感知和定向远程信号的阶段。

它们通过子孔和花粉表面进行接受。

感知这些信号的蛋白质用来激发花粉管的相应适应性和运动反应。

2. 细胞壁腐蚀剂的释放花粉管生长的下一个的阶段是需要细胞壁长期的腐蚀素放到环境中。

利用这个,花粉管就能够开始切入紧张的花粉。

腐蚀剂释放过程中,细胞壁被氧化酶反应加强,而增强的细胞壁可以限制花粉管在底层花粉颈部分裂。

3. 细胞伸长和细胞形态学改变花粉管的下一个阶段是伸长探头。

这个过程需要激发物理力学的必要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花粉管一些阶段会出现细胞形态的特殊变化,这是视觉物理学学科介入的领域。

这个过程需要摄像与形态学分析技术,以解剖伸长活动和细胞结构特征。

4. 细胞硬化和拐角转移花粉管的下一个阶段是需要细胞硬化,以摆脱曲折处的外部力。

在弹性区和硬化区发生的细胞强度变化,是细胞去适应应变条件的过程。

此外,细胞层和细胞壁的摩擦强度也会随着硬化程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以改变花粉管的方向。

5. 聚合物分布与生物矿化花粉管的生长也需要聚合物的特殊分布和生物矿化的作用。

在聚合物的分布中,可采用细胞化学技术和基因组学分析准确阐述聚合物的分布和作用;而在生物矿化中,比较先进的是利用纳米生物外壳处理过的纳米材料。

总的来说,花粉管的生长是一个极其繁琐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生物化学、细胞学等学科。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导向的调节机制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导向的调节机制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导向的调节机制花粉是植物繁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导向是花粉在花粉管内向花药植物性器官发展的过程,是植物繁殖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调节机制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多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导向的角度,探讨其中的调节机制。

一、花粉萌发花粉萌发是花粉囊内花粉粒生成成花粉管的过程。

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吸水、芽细胞形成、壁裂和芽伸长。

其中,吸水是花粉萌发的第一步。

花粉粒由于水分的吸引力而变得膨胀和湿润。

剪切力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它可以帮助花粉粒将管胞穿过厚的子壁层。

接下来,膜受体和细胞质柱结构的变化会导致花粉粒的萌发。

花粉粒成长成花粉管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资源,平均花粉管长度需要约20倍的细胞体积,同时需要很多信号分子、货物和细胞器来支持其生长。

花粉萌发的机制非常复杂,而且受到许多调节因素的影响。

首先,花粉管必须以正确的方向向着卵细胞发展,这需要依赖于导向因子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另外,细胞中的蛋白质和RNA分子还会对萌发起到关键的作用。

除此之外,其中一个调节因素是活性氧的含量。

活性氧,如超氧和过氧化氢,是一种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小分子。

最近的研究表明,花粉管方法会释放活性氧物质,从而达到调控萌发的目的。

二、花粉管导向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发育过程中,花粉管导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它是指花粉管在生殖道中向着卵细胞发展的过程。

花粉管导向由多个因素控制,包括细胞间相互作用、信号传导、营养状况和激素信号等。

另外,花粉管开发所引发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的变化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花粉管导向研究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发展,其中,最新研究表明,植物激素可以调节花粉管的导向。

例如,生长素和乙烯可以通过酸性磷酸酯酶的调控来影响细胞外基质的改变性,从而改变细胞间相互作用。

同时,赤霉素和细胞壁草酰转移酶也可以通过细胞壁改变细胞间信号的传递来影响花粉管导向。

除了激素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花粉管导向。

小黑杨花粉离体萌发和细胞学分析

小黑杨花粉离体萌发和细胞学分析
Ab t a t sr c :

T e e f c s o i u d c lu e me i m o o i o h fe t flq i u t r d u c mp s t n,t mp r t r i e e a u e,p v l e o p l s smo i x P. i r o l n H a u n Po u u i n i n g a p le
在 单 因 子试 验 中 , 糖 、 , O 蔗 H B 和 C C 在一 定 的 浓 度 范 围 内对 小 黑 杨 花 粉 萌 发 及 花 粉 管 生 长 起 促 进 作 用 , 超 过 aI 但

定浓 度 时 则 起 抑 制 作 用 ,温 度 和 p 值 也 是 如 此 。在 正 交 试 验 中 , 糖 、 , 0 、a l、 度 和 p 值 对 小 黑 杨 花 H 蔗 H B C C:温 H 粉 萌 发 均 有 极 显 著 的 影 响 ,小 黑 杨 花 粉 萌 发 最 适 的 培 养 基 为 10g 蔗 糖 + 2 g L H B ,+ 4 g L 5 ・L 0m ・ , 0 0m 。 c c,在 2 a 1, 1℃ 和 p 60条 件 下 , 粉 的 萌 发 率 可 以 达 到 4 .3 , 粉 管 生 长 状 态 良好 。 细 胞 学 观 察 结 果 表 明 : H. 花 62% 花 小 黑 杨 成 熟 花 粉 为 2一 细 胞 型 , 着 培 养 时 间 的延 长 , 粉 萌 发 率 逐 渐 提 高 , 粉 管 不 断 伸 长 。 随 花 花 关 键 词 : 小 黑 杨 ; 粉 ; 体 萌 发 ;液体 培 养 基 ; 发率 花 离 萌
2 .黑 龙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作 物 育 种 所 哈 尔 滨 10 8 ) 5 0 6 ( .东 北 林 业 大 学 教育 部 林 木 遗 传 改 良 和生 物 技 术 重 点 实 验 室 哈 尔 滨 104 1 50 0;

花粉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

花粉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

花粉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花粉是由植物雄性生殖细胞产生的,它们是植物繁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粉产生的过程被称为花粉发育,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花粉发育的分子机制的研究都非常重视。

花粉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鞘膜分生组织的形成、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四分体形成、花粉粒的形成和花粉管的生长。

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基因的调控和表达,它们密切相互作用,共同完成了花粉发育的过程。

首先,在花粉发育早期,鞘膜分生组织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鞘膜细胞将花药域划分成不同的小室,这些小室中的小孢子母细胞会完成减数分裂和四分体形成,形成花粉粒。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转录因子参与了鞘膜分生组织的形成和维持。

例如,转录因子DYSFUNCTIONAL TAPETUM1(DYT1)和TAPETAL DETERMINANT1(TPD1)在花粉发育早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花粉粒形成过程中,许多基因参与了花粉壁的合成和花粉粒内部结构的形成。

例如,RTS-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1(RTS1)是一个在花粉粒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

它能够调控花粉粒的壁合成和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在花粉壁合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而另一个基因,MYB97,在花粉形成和花粉粒内部结构的发育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MYB97参与了花粉壁中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的合成,为花粉壁的形成和花粉粒内部结构的发育奠定了基础。

最后,在花粉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花粉管开始生长,许多基因参与了花粉管的生长和导向。

例如,氨基酸流动感知蛋白家族是一类在花粉管生长和导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

它们能够感知氨基酸浓度、调控离子通道的活性以及成胶酶的表达等诸多生物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激素和生长素与花粉管的生长和导向密切相关。

例如,赤霉素和吲哚-3-乙酸等激素能够影响花粉管的生长,而生长素则能够调整花粉管的导向。

综上所述,花粉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植物花粉出芽和管胞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植物花粉出芽和管胞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植物花粉出芽和管胞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植物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体,各个部位之间的生长和发育都需要各种分子信号的参与,并通过分子调控机制进行协调。

花粉的出芽和管胞的生长是植物生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步骤,对植物繁殖能力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这个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

花粉是植物生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雄性生殖细胞的前体。

花粉在某些条件下会萌发成为花粉管,然后通过花粉管向雌性生殖器官传递精子。

花粉出芽过程中,掌控其命运的主要是轴突发生素和表皮生长因子。

轴突发生素是一种内源性植物激素,这种激素主要参与植物中细胞极性发生和胚胎发育等过程。

在花粉出芽过程中,轴突发生素的信号能够使花粉在细胞壁上切出花粉管生长的方向,并且使其胞质骨架极性化,推动花粉的生长方向。

表皮生长因子也是控制花粉发育和生长的重要分子,它们能够参与花粉管的细胞壁代谢和构建,调节花粉的质量和生长速度。

花粉萌发后,会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是由管胞组成的。

管胞的生长对花粉管消化花丝和向子房进入的两个生精细胞具有重要意义。

在管胞中,不同的细胞器和相关的生物分子都必须有序地调控才能保证花粉管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管胞的细胞壁和质膜做为花粉管和花粉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和逐渐发育的关键要素,质膜和细胞壁不断地伸长、变形,来适应生长和发育需求。

同时,在花粉管生长的过程中,细胞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等植物的花粉管中,质膜应该从生长锥中微小胞体的发出和运输网络而来,并被获取和塑造,不断变形,以适应数量和空间的变化。

细胞质中各种有机质和离子在细胞间环境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被运输到远离细胞核的区域,为花粉发育和管胞生长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养分。

总的来说,花粉的出芽和管胞的生长过程非常复杂,不同的细胞器和分子参与其中,协同完成整个生长过程。

通过对这个研究的探究,可以更好地揭示分子调控机制,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规律。

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植物发育和科技创新探索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种辐照源对黑松花粉萌发对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三种辐照源对黑松花粉萌发对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822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8月三种辐照源对黑松花粉萌发对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李国平,杨鹭生,陈素英,黄志明,胡文英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福建莆田 351100)
摘 要: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束、紫外线与γ射线辐照对黑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对黑松花粉的损伤效应与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氮离子束剂量-萌发率曲线呈“马鞍型”和氮离子束注入诱发花粉管顶端肿胀,这说明低能离子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γ射线和紫外线的不同.认为花粉和花粉管是研究离子注入生物学效应机制的理想模式系统.
甘蓝型油菜Fa d2基因RNAi载体
无选择标记转化研究
李兰玉1,陈 苇2,杨清辉1,罗延青2,董云松2,李根泽2,王敬乔23
(1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2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昆
明 650223)
摘 要:利用甘蓝型油菜‘Wester’的cruciferi n启动子及NOS终止子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
且含有反义结构的油酸脱饱和酶基因(Fad2)的RNAi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
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再生植株的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高频率地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
8。

《林业科学研究》第1~6期总目次

《林业科学研究》第1~6期总目次




















































































宋会 兴 , 章 成 (9) 钟 7
麻竹山地笋用林 施用有 机肥 和生长调节剂 的产量效应 邱尔发, 陈卓梅, 郑郁善 , 8 ) 等(4 采 后 N CO 水 浴处 理 对 板 栗 沙 藏 效 果 的影 响 aI 梁 丽 松 , 贵 禧 , 小 胡 (2) 王 杨 9 浙 江 天 目山 两 种 新 的 阔 叶树 心 材腐 朽 病 崔 宝 凯 , 向 前 , 建新 , (7 孙 陈 等 9) 毛 竹 蒸 腾 动 态 研 究 …… … … … … … … 施 建敏 , 起 荣 , 光 耀 (0 ) 郭 杨 1 1 干旱及种内竞争胁迫对树体电指标 影响的研究 粱 军, 智巍 , 秀贞, (0 ) 屈 贾 等 15 酸 、 胁 迫 对 马 尾 松 种 子 萌 发 与 芽 苗生 长 的影 响 铝
… … … … … … … … … … … … …

植物花粉萌发的研究进展

植物花粉萌发的研究进展

-----------------------------------Docin Choose -----------------------------------豆 丁 推 荐↓精 品 文 档The Best Literature----------------------------------The Best Literature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4005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405135)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汤红明(1973-),男,浙江磐安人,工程师,从事植物学和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6!03!101硼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硼就被证明是高等植物必须的微量营养元素,一般认为,硼实现其生物学功能是其与含有顺式邻羟基的化合物,如果胶、糖蛋白和糖脂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结构稳定的硼酸脂。

在质外体中,硼绝大多数与细胞壁中的果胶类物质鼠李半乳糖醛酸-II(RG!II)形成B!RG!II二聚体结构,参与构成细胞壁的果胶网络,稳定细胞壁的结构。

携带有负电荷的B!RG!II二聚体复合物可以作为Ca2+的结合位点,而硼亏缺使这些结合位点减少,导致细胞壁区域结合钙数量减少,使游离Ca2+浓度增加。

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一般保持较低的稳定态,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就会打破这一稳定态,使Ca2+由胞内Ca2+库或胞外Ca2+库进入胞质内,增加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然后诱发下游一系列依赖Ca2+的生理生化反应[1,2]。

所以硼是花粉萌发和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生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该体系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作研究细胞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

近年来许多的研究证明胞外的Ca2+参与了这一过程[3,4],而硼对质外体结合Ca2+和游离Ca2+有影响,硼对细胞作用的早期效应是明显增加胞内的游离Ca2+,使其达到启动花粉萌发的最佳浓度。

不同园艺植物花粉离体培养生活力的测定分析

不同园艺植物花粉离体培养生活力的测定分析

【方法】 采集植物的花粉,取少许放在干洁的载玻片上,
含淀粉或积累淀粉较少,I2-KI溶液染色呈黄褐色。因此,可用
I2-KI溶液染色来测定花粉活力。
【器材与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与盖玻片;镊子;棕色试剂瓶;烧 杯;量筒;天平。 【试剂】 I2-KI溶液
【步骤】 采集成熟花药,取一花药于载玻片上,加一滴蒸
馏水,用镊子将花药捣碎,使花粉粒释放,再加1~2滴I2-KI
力,但在极干燥的条件下,花粉失去水分,
也不利于保存。

亚达姆斯试验发现苹果花粉在干燥状态下, 可保存3个月;如放在2~8℃,湿度80%的条 件下,经过5个星期即失去生活力。维霍夫试 验中,丁香的花粉贮藏在干燥器中,15d以后 发芽率降到50%;至20d时,仅有个别花粉发 芽;到30d时,即全部死亡。
(1)采集花朵
选择正常的无病虫害的园艺植株上含苞待 放正常的花朵,采集后带回实验室剔除过大及 过小的以及一些叶子和杂质。
(2)收集花药及散粉
用镊子取出花药(每个园艺植物取20个花蕾的 花药)置于培养皿(纸盒-花粉量多)中,写上 标签,进行必要的加温处理(培养箱温度25℃ 使其散粉。
(3)花粉的储藏
实习三
不同园艺植物花粉 离体培养生活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园艺植物的花粉收集、并掌握利用不 同方法进行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2.观察花粉在离体条件下的萌发情况,认识花 粉萌发形成花粉管的外形和伸长过程以及萌 发的长度,为理解园艺植物的生殖过程及杂交 育种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
正常的成熟花粉粒具有较强的活力,在适宜 的培养条件下便能萌发和生长,在显微镜下可直 接观察计算其萌发率,以确定其活力。
溶液,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凡是被染成蓝色的为含有淀粉的活力较强的花粉粒,呈黄褐 色的为发育不良的花粉粒。观察2~3张片子,每片取5个视野, 统计花粉的染色率,以染色率表示花粉的育性。】 具有活力的花粉呼吸作用较强,其产生的NADH2或 NADPH2可将无色的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还原成

花粉体外萌发条件

花粉体外萌发条件

花粉体外萌发条件分析花粉体外萌发是植物繁殖的重要过程,也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

花粉体外萌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介质、酸碱度、光照、植物激素和其他因素。

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花粉体外萌发的条件。

1. 温度温度是影响花粉体外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植物的花粉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但大多数植物的花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萌发。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范围在15℃-30℃之间,不同植物的最适温度可能略有差异。

在适宜的温度下,花粉的萌发率会明显提高,从而促进植物的繁殖和生长。

2. 湿度湿度也是影响花粉体外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花粉需要一定的湿度才能萌发,一般来说,适宜的湿度范围在40%-80%之间。

在过干或过湿的环境下,花粉的萌发率会明显下降。

因此,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促进花粉的萌发,从而促进植物的繁殖和生长。

3. 介质介质是指花粉所处的环境中的物质,如空气、水分等。

介质中的化学成分对花粉萌发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花粉萌发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适量的氧气可以促进花粉的萌发,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可能抑制花粉的萌发。

此外,一些离子和营养物质也可以影响花粉的萌发。

4. 酸碱度酸碱度也是影响花粉体外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植物的花粉对酸碱度的要求不同,但大多数植物的花粉在接近中性的环境下才能萌发。

过酸或过碱的环境可能会抑制花粉的萌发。

因此,了解不同植物花粉所需的酸碱度范围对于促进花粉体外萌发非常重要。

5. 光照光照也是影响花粉体外萌发的一个因素。

一些植物的花粉需要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而另一些植物的花粉则可以在黑暗条件下萌发。

光照可以影响花粉萌发的速度和萌发率。

对于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的花粉,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花粉的萌发,而黑暗条件则可能抑制花粉的萌发。

6. 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一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花粉的萌发。

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通道法简述

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通道法简述

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通道法简述高中生物选修三中讲到基因工程操作程序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提到了花粉管通道法;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讲元素的重要作用时,教师一般会举例微量元素硼(B)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高中学生对花粉粒和花粉管的知识了解得很少,而对于花粉管通道法的具体内容中学教师也知之甚少。

下面将通过文字配图简述之,以期对中学师生学习相关内容有所帮助。

1 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1.1 花粉粒的萌发植物授粉是受精的前提。

具有生活力的花粉粒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被柱头表皮细胞分泌的黏液吸附后,花粉壁中的识别蛋白与柱头乳突细胞表面的特异蛋白质表膜相互识别。

如果二者是亲和的,则花粉粒可得到柱头的滋养并从周围吸收水分,代谢活动加强,体积增大。

吸水后的花粉粒呼吸作用迅速增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数量增多,蛋白质的合成也有显著的提高,其营养细胞的液泡化增强,细胞内部物质增多,细胞的内压增大,这就迫使花粉粒的内壁向着一个(或几个)萌发孔突出并继续伸长,形成花粉管,这一过程称作花粉粒的萌发(图1)。

实验证明此过程中,硼(B)元素起着重要作用,硼元素可以减少花粉的破裂,提高花粉的萌发率,并促使花粉管生长。

1.2 花粉管的伸长由于花粉粒的外壁性质坚硬,包围着内壁的四周,只有在萌发孔的地方留下伸展余地,所以花粉的原生质体和内壁,在膨胀的情况下,一般向着一个萌发孔突出,形成一个细长的管子,称为花粉管。

有些植物的花粉具有几个萌发孔,可同时长出几个花粉管,但其中只有一个能继续生长下去,其余都停止生长。

花粉管必须伸长才能进入胚囊(图2)。

花粉管实际上是一种有多个核的单细胞结构。

花粉粒萌发后,花粉管进入柱头,穿过花柱而到达子房。

当花粉管生长时,花粉粒中的内容物几乎全部集中在花粉管的亚顶端。

如果是三核期花粉粒,则包括1个营养核和2个精细胞、细胞质和细胞器。

如果是二核期花粉粒,生殖细胞在花粉管中再分裂一次,形成2个精细胞。

两种黑牡丹花粉萌发特性研究

两种黑牡丹花粉萌发特性研究

a d ‘ e u n b i ) tei u ne f iee t o c n ai s f u r e n o c c ntei l e o e em n t no ee w n Y g a g e ’ , h f e cso d f n c n e t t n c s db r i o oa dp l ng r ia o fh s t o n l fr r o os o a ia d h s t l i t
w i a f Y gage’w s .8g Lbr c + 5 / urs. h et t r‘ eunbi a 0 / oi ai l h o 0 c d 0g Lscoe
Ke r s y wo d :Blc e n ‘ iu k i ;‘ g a g e ’ oln;G r n t n r t a k p o y; Heh a u ’ Ye u n b i ;P le e mi a i ae o
培养所必需的成分 , 能为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提供 营 养 , 本研究发现, 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 , 两种牡丹花 粉 的萌发率均呈下降趋势 , 明过多的蔗糖将抑制牡丹 说 花粉的萌发 , 而蔗糖的最佳处理浓度仍需一步进行研究 。 硼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一 但就“ , 黑花 魁” 而言, 同种蔗糖浓度下 , 随硼酸浓度 的增加 , 花粉萌 发率降低 , 而针对“ 夜光杯 ” 同种蔗糖浓度下 , , 花粉萌发 率随硼酸浓度增加而升高, 可见针对不同牡丹品种 , 硼酸
[]李嘉珏 , 2 张西方 , 赵孝庆 , 中国牡丹 [ . 等. M]北京 : 中国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 , 1 :. 2 13 0
[]陈德忠. 3 中国紫斑牡丹 [ . M]北京 : 出版社 , 0 . 金盾 22 0

花粉萌发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花粉萌发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花粉萌发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一直是植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花粉萌发是花粉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生长出芽管和胚珠进行授粉的过程。

而花粉萌发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则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植物的繁殖和发育,对于植物学研究和应用都有着重要意义。

1. 花粉萌发的基本过程花粉萌发的基本过程包括吸水、萌发、生长和穿透四个阶段。

首先,花粉吸水后会使细胞迅速膨胀,花粉壁变软,并形成凸起的管口,从而进入萌发阶段。

在萌发过程中,花粉管端面积增大,细胞质和细胞壁也逐渐增厚。

而且,花粉管内液压力的上升也给花粉管伸长提供了生理基础。

接下来,花粉管的扩展生长和穿透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萌发后的花粉管须要通过胚珠外露区域,向着花心位置生长,逐渐接近生殖器官,最后完成它的使命——授粉。

2. 细胞膜对花粉萌发过程的影响花粉管萌发的过程中,细胞膜是起着核心调控作用的基本细胞组成部分之一。

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等构成的一个薄层,它不仅包住了细胞本身,还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交流信息的重要界面。

实验表明,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细胞膜提供了必需的组分和活力,可以调节花粉管生长方向、萌发靶标和生长步伐等。

此外,关于花粉萌发及其调节的分子机制还有大量的研究。

一些蛋白质因子和小分子物质被确认可以通过调节花粉萌发的细胞信号传递、细胞壁代谢和基因表达实现对花粉管萌发的调节作用。

例如,蛋白激酶和蛋白酶等分子相互协同,决定花粉管的方向和萌发速度;一些生长素和细胞壁松弛素可以唤醒花粉管的生长程序,协助花粉深入胚囊。

3. 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对于植物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它对于理解植物繁殖和发育的分子机制、调控机理和信号传递机制等,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花粉萌发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可以促进植物生殖改良、抗性选育和栽培技术开发。

在现代农业中,运用花粉萌发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相关分子手段,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4. 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目前,依旧是植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植物花粉萌发的分子机制

植物花粉萌发的分子机制

植物花粉萌发的分子机制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花粉则是植物繁衍后代的关键因素,花粉的生长和萌发对于植物的种族繁衍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植物花粉萌发的分子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虽然植物花粉萌发过程较为复杂,但是最终的过程可以分为花粉萌发和花粉管形成两个部分。

花粉萌发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那么,植物花粉萌发的分子机制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花粉萌发的过程。

当花粉颗粒靠近花药时,它们会释放出一种叫做管道溶酶体(TP)的细胞器,TP会吞噬花粉颗粒表面的物质,并使其释放出萌发因子(PFs)。

一旦PFs被释放,它们就会与花粉管上的受体结合,并诱导花粉管迅速成长。

这个过程中还涉及到细胞壁松散素(OGs)、钙等离子体等多种物质的作用,这些细节我们将在下文中逐一解析。

首先,TP在花粉萌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花粉进一步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其功能类似于人体免疫细胞中的溶酶体。

TP有大小不一的空泡,目前认为空泡内的大分子是TP的主要成分,小分子被认为是TP的次要成分(如ATP、卟啉、抗氧化物等)。

当TP被释放时,其成分会与已经附着在花粉表面上的果糖和葡萄糖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就是萌发因子(PFs)。

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依然在努力地探究TP和Pfs的作用及成分。

其次,OGs在花粉萌发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OGs是壁松解产物,其作用是在花粉管中钙离子的参与下,促进新芽的生长。

OGs可以与花粉上的确切结合位点结合,并在钙离子的帮助下调节钠离子通道,进而调节花粉管的生长。

最后,花粉管形成是花粉萌发过程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花粉管在向子房生长的过程中,最终在子房下部的胚珠上形成管束,然后跟随花粉管继续生长。

花粉管的生长速度与子房中的激素水平和胚囊液情况等因素有关。

总之,花粉萌发是植物生命繁衍的关键环节,对于了解花粉萌发的分子机制,有助于促进植物繁殖技术的生长,帮助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松树的花粉种植方法

松树的花粉种植方法

松树的花粉种植方法引言松树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作为常绿树种的代表,松树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松树的繁殖主要依赖于花粉传播,本文将介绍松树的花粉种植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松树的繁殖机制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松树花粉的特点松树属于裸子植物,其花粉不具有外包裹结构,也不依赖于昆虫等载体进行传播。

相反,松树的花粉是由风进行传播的。

这也是松树繁殖的一种适应性进化,通过风传播可以较好地适应开阔环境和缺少昆虫等传粉介体的情况。

松树的花粉颗粒较小,一般直径只有几十微米左右,形状呈椭圆形。

花粉颗粒外表有着均匀的纹路和条纹,这种形态特征有助于花粉在风中悬浮并传播。

花粉的采集为了进行松树的花粉种植实验,首先需要采集成熟的花粉。

松树在春季开花,这一时期是花粉产生最为丰富的时候。

选择合适的松树在采集花粉前,需要选择一棵健康、生长繁茂的松树作为种植材料。

优选选取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树势较好、花芽饱满的松树进行采集。

这样能够保证采集到的花粉质量更好,种植实验的成功率更高。

采集花粉当松树的雄蕊中的花粉颗粒呈黄色时,代表花粉已经成熟。

此时可以使用细长的竹签等工具轻轻刮取花粉,然后将其收集在干燥、清洁的容器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花粉采集时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无风状态。

避免杂质和外界因素的干扰。

花粉的储存与保存采集到的花粉需要进行储存和保存,以便后续的种植实验。

花粉的储存要求干燥、通风,避免受潮和发霉。

适当的储存温度花粉的储存温度是影响储存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花粉储存的最佳温度为-20到-30。

在这一温度范围内,花粉可以长时间保持活力和可行性。

合适的包装容器选择适当的包装容器也是保障花粉储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包装容器有玻璃瓶、塑料瓶等,需要确保容器干燥、无异味。

另外,在包装花粉时,可以在容器中加入一些干燥剂,如硅胶,以吸附容器中的湿气,保证花粉的干燥状态。

花粉的种植实验获取到储存好的花粉后,可以进行相关的种植实验。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信号调控机制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信号调控机制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信号调控机制
张鹏;张文超
【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040)005
【摘要】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是植物生殖过程中的重要生理现象,它关系到植物能否正常完成受精过程.该过程涉及大量的信号通路介导,包括小G蛋白调控、磷酸肌醇信号调控及Ca2+信号通路等.这些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花粉萌发与生长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花粉管的极性生长及细胞骨架变化等.综述了不同信号通路对花粉萌发与生长过程的影响,重点关注各个信号分子的作用基础和原理,旨在更深入地展现花粉萌发全过程中信号通路调控下的胞内全景,结合现有试验结果,提供关于花粉萌发与生长的新模式.
【总页数】4页(P138-141)
【作者】张鹏;张文超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5.6
【相关文献】
1.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发育的信号转导 [J], 孙颖;孙大业
2.钙和钙调素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调控 [J], 龚明;曹宗巽
3.钙源对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J], 戴雨沁;程梦雨;顾佩乾;薄雨心;陈佳
豪;齐开杰;吴巨友;张绍铃;王鹏
4.不同培养基组分对5个蜡梅品系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J], 沈植国;孙萌;丁鑫;程建明;陈迪新
5.几种植物激素对4种山茶属植物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J], 刘林秀;曾海涛;徐皓;姚小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粉的体外萌发实验2

花粉的体外萌发实验2

三、花粉的体外萌发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花粉粒的培养方法2.探究不同植物在不同培养基上花粉萌发率3.了解花粉萌发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植物花粉的活力4.学习单玻片悬滴培养法二、实验原理:正常的成熟花粉粒具有较强的活力,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便能萌发和生长,在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计算其萌发率硼能够促进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蔗糖提供萌发时所需营养三、材料与用品1.实验材料:不同植物的花粉2.实验用品:蔗糖,0.01%硼酸,1%碘-碘化钾溶液,蒸馏水,恒温培养箱,大培养皿,棉球,盖玻片若干,凹载玻片若干,凹载玻片支架四、实验步骤:1.前期准备:2%蔗糖:取2g蔗糖,加水溶解,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蔗糖:取5g蔗糖,加水溶解,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0%蔗糖:取10g蔗糖,加水溶解,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5%蔗糖:取15g蔗糖,加水溶解,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0%蔗糖:取20g蔗糖,加水溶解,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5%蔗糖:取25g蔗糖,加水溶解,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0.01%硼酸: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进行稀释2.培养液:取培养液a=蒸馏水、b=0.01%硼酸、c=2%蔗糖+0.01%硼酸、d=5%蔗糖+0.01%硼酸、e=10%蔗糖+0.01%硼酸、f=15%蔗糖+0.01%硼酸、g=20%蔗糖+0.01%硼酸、h=25%蔗糖+0.01%硼酸,各1滴3.单玻片悬滴培养法: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上并铺展开,将花粉粒均匀散在培养液上,每种培养液上的花粉量应保持大致相同,将盖玻片翻转放于凹载玻片上,将载玻片放在支架上,周围放几个浸透清水的湿棉球,加盖密封,至于恒温培养箱中,在25℃条件下培养1~2h(视具体情况而定)4.镜检和统计:取出盖玻片,在每处培养液上加1滴1%碘-碘化钾溶液,扣置于载玻片上,显微镜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科学研究 2007,20(2):224~229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21498(2007)022*******黑松花粉体外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研究李国平1,2,黄群策13,杨鹭生2,秦广雍1(1.郑州大学离子束生物工程省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52; 2.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福建莆田 351100)摘要: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研究了黑松花粉和花粉管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黑松成熟花粉含2个退化的原叶细胞、1个生殖细胞和1个管细胞;花粉水合12h后才开始萌发,花粉萌发后管细胞核移动进入花粉管内,而生殖细胞仍留在花粉粒内;伸长的花粉管可分淀粉粒区和透明区;花粉管内原生质的流动呈喷泉式;花粉管壁具纤维素层;年青的花粉管壁有胼胝质沉积,而较老的花粉管壁不具胼胝质层,花粉管内亦不具胼胝质塞;花粉管易于形成分枝,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与分枝的形成有关;培养基中高浓度蔗糖可抑制花粉管的伸长。

裸子植物在花粉结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形态结构方面与被子植物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裸子植物;黑松;花粉;花粉管中图分类号:S791.256文献标识码:AIn V itro Pollen Ger m i n a ti on and Pollen Tube Growth of P inus thunbergiiL I Guo2ping1,2,HUANG Q un2ce1,YANG Lu2sheng2,Q I N Guang2yong1(1.Pr ovincial Key Laborat ory of I on Beam B i o2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He’nan,China;2.Depart m ent of Envir onment and L ife Science,Putian University,Putian 351100,Fujian,China)Abstract:The on of pollen and pollen tubes of P inus thunbergii was studied by using a conf ocal laser scan2 ning m icr oscope after fluorescence labeling.A P inus thunberg ii pollen was42celled pollen with t w o degenerated p r o2 thallial cells,one generative cell and one tube cell.I n culture,pollen ger m inati on occurred after app r oxi m ately12 h of hydrati on.During tube gr owth,the tube cell nucleusmoved int o the el ongating tube,but the generative cells re2 mained within the pollen grain.There are t w o distinct z ones in el ongating pollen tubes.One began in the pollen and extended t owards the pollen tube ti p,containing abounding a myl op lasts.The other z one was the clear z one lacking a myl op lasts at the el ongating pollen tube ti p.The cyt op las m ic2strea m ing type in the tube cell was a regular fountain2 like pattern,with organelles moving t owards the ti p in the center of the tube and a way fr om the ti p al ong the cell cortex.Fluorescence m icr oscopy indicated that the pollen tube wall contained cellul ose m icr ofibrils and,call ose was p resent in the younger pollen tubes,but disappeared fr om the older tubes.No call ose p lug was detected within the pollen tube.The pollen tube generally devel oped t w o t o six branches.The sucr ose concentrati on in culture medium affected the for mati on of tube branching and the gr owth rate of tubes t o a great extent.The p 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 opment and cellular organizati on of gy mnos per m s pollen tubes wer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fr om those of angi os per m pollen tubes.Key words:gy mnos per m s;P inus thunbergii;pollen;pollen tube收稿日期:2006206208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资助项目(B0610031);福建省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N17)作者简介:李国平(1966—),男,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植物生殖生物学与离子束植物生物技术研究.3通讯作者第2期李国平等:黑松花粉体外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研究在植物界中,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均可产生花粉,以花粉管为通道输送精子,完成受精过程[1.2]。

被子植物的花粉落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穿越花柱到达胚珠,受精作用为双受精;而裸子植物的胚珠裸露,传粉时花粉直达胚珠,花粉在珠孔室内萌发,除买麻藤类外[3],受精作用为单受精。

裸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代表一种较原始的有性生殖方式,研究裸子植物的花粉和花粉管发育对于了解植物界有性生殖方式的这一重要进化阶段和雄配子体发育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花粉管的生长与根毛、苔藓及蕨类植物的原丝体、真菌菌丝及动物神经轴突细胞的生长相似,是一种典型的极性顶端生长,即生长部位仅限于花粉管的顶端区域。

由于花粉管便于培养和离体操作,一直是研究细胞极性生长、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信号传导等细胞学问题的理想模式系统。

关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顶端生长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多数集中在被子植物方面[4~6]。

裸子植物在进化上较被子植物原始,裸子植物的花粉发育、传粉和受精过程有别于被子植物的[7],目前对于裸子植物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研究较少。

黑松(P inus thunbergii Parl.),别名日本黑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原产于日本和朝鲜,我国东南沿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及辽东半岛等地均有栽培[8]。

本研究以黑松花粉为材料,应用荧光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研究其花粉管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点,并与被子植物的进行比较,为揭示裸子植物花粉管顶端生长机制提供资料。

1 材料和方法1.1 花粉采集与保存2005年4月中上旬黑松花粉散发期,在河南郑州市滨河公园内人工栽培的成熟黑松树上采集刚开始散粉的雄球花,置室内自然干燥24h,让花粉散出。

收集的花粉置-20℃冰箱保存。

1.2 花粉与花粉管形态结构的观察2005年6月,花粉培养于含0.01%硼酸+ 0.01%氯化钙+0.25%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28℃下振荡培养,定时取样并用配置有Leica DM I RE2研究型电动倒置显微镜的Leica TCS2SP2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 icr oscope, LSC M)观察花粉与花粉管形态结构,方法为:萌发花粉不经固定与染色,直接制成水装片用LSC M的透射光模式观察活体花粉管顶端原生质流动情况;萌发花粉经4%戊二醛固定,10μg・mL-1DAP I(4’,62 dia m idino222phenylindole,Sig ma产品)染色,LSC M下UV激发以显示细胞核移动情况,LSC M下488nm 激发以显示花粉和花粉管的整体形态结构;萌发花粉经4%多聚甲醛固定,P BS(pH值7.2)洗3次,以0.01%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B rightener28,Sig ma 产品)染色,LSC M下UV激发观察细胞壁纤维素分布,以0.05%水溶性苯胺篮(0.15mol・L-1K2HP O4缓冲液配制,pH值8.2)染色,LSC M下UV激发观察细胞壁胼胝质分布。

上述实验以不进行荧光染色过程作为对照。

1.3 蔗糖浓度对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影响2005年10月,花粉培养于含0.01%硼酸+ 0.01%氯化钙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附加0.00%、0.10%、0.25%、0.50%、1.00%、5.00%、10.00%蔗糖,28℃下振荡培养,72h后以4%戊二醛固定并检查花粉萌发率、分枝花粉管的百分率、花粉管的长度以及花粉管生长速率,重复3次。

检查花粉萌发率时,每处理至少观察5个以上视野,统计花粉总数不少于300个。

花粉管长度大于花粉粒体高的被视为萌发花粉。

花粉萌发率=萌发花粉数/花粉粒总数×100%。

在统计花粉萌发率时,同时统计具分枝花粉管的百分率。

检查花粉管的长宽度时,每处理至少随机测量25个花粉管。

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把在含5%蔗糖的培养基中生长的花粉管以DAP I染色,LSC M下488nm激发以观察花粉管的各种分枝情况。

2 结果与分析2.1 黑松花粉与花粉管的形态结构黑松成熟花粉为42细胞花粉,包含2个退化原叶细胞、1个生殖细胞和1个管细胞(图版Ⅰ, 1)。

在成熟花粉中,管细胞占据花粉粒大部分面积,生殖细胞呈椭圆型,具1个较大的扁圆形细胞核,2个原叶细胞已退化成线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