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历史的教育垂训功能 但是他与李维一样,并没有强调历史研究直接服务于现 实政治的功用(即为治国方略提供借鉴),而主要是从道德 教育的角度出发,强调历史著作的立意应当有所褒贬、以此 来促进个人和公共道德水平的提高。他明确地写道:"我认 为,历史之最高职能就在于赏善罚恶,不要让任何一项嘉言 懿行湮没不彰,而把千秋万世的唾骂,作为对奸言逆行的一 种惩戒"。讲究历史学对于后世的垂训教育意义,注重历史 的经世致用,这是古今历史学发展过程中延续不断的传统。 在继承和发展这个传统的历史长河中,塔西佗的著作和思想 是汇成这条大河的重要支流,尤其他以道德家的尺度来衡量 历史的做法,对后来的西方史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塔西佗是想通过对罗马帝国建立以来的专制统治及其造 成的恶果的揭露和批判,来引起人们的深思,希望人们从他 的著作中明辨善恶、择善而从。
然而,如果按照塔西佗自己 提出的所谓"去除爱憎之情" 这是因为:他在专制君主的 统治下所遭受到的心理压抑 和痛苦太深,使得他陷入情 感的波澜之中却不能自知和 自拔。另外,塔西佗也没有 真正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的 内容和动力。在他看来,个 人的因素始终主宰着历史的 发展,统治者的开明与否、 军队的强大与否,始终决定 着帝国的局势和命运 。
塔西佗
塔西佗(Tacitus,约 A.D.55~120年)是古代 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 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 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 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 地位。
塔西佗生活在一个文网日密、但时张时弛的政治环境里,共 和与专制、求实与实用的思想因素此消彼长重要时期。这个 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对社会进行全面彻底的控制, 实用史学随之得以迅速发展。塔西佗切实感受到了思想专政 的恐怖,亲眼目睹了当代罗马史学的腐败(即一味地为当朝 元首唱赞歌)。作为共和制度的拥护者和古典史学传统的继 承者,他对专制统治和歪曲历史真实的行为表现出强烈的不 满,同时他也发现:以往罗马史学中之所以存在着"失真"现 象,其主要关键就在于史学家的主观情感(如个人的爱憎好 恶以及偏私之见等等)。因而他认为,史学家如果要想为子 孙后代负责,那就应该摒弃个人情感、始终保持超然中立的 客观立场
《演说家对话录》 《日耳曼尼亚志》 《阿格里巴传》 《罗马史》)
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 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 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 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 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 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 做坏事,这一定律在近年来 的社会群体突发事件中有充 分的体现。
他认为:共和制度下的罗马公民享有高度的自由,因此他们 忠勇爱国、崇尚道义,罗马才得以发展壮大;而到了帝制时 期,专制统治日益加强,公民的自由受到压抑,因此人们变 得唯唯诺诺、因循苟且,昔日罗马的立国精神逐渐亡丧、世 风日下。他追慕罗马历史上那些建立功勋的英雄人物,痛恨 那些专制君主以及宫中一群奴颜婢膝、阿谀奉承的佞臣。因 此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无情地揭露了专制政体的罪恶,谴责 了专制君主的专断、昏庸和残暴,揭露了宫廷阴谋的卑鄙和 无耻;也揭露了元老院的元老们在帝王面前摇尾乞怜、百般 谄媚、极尽虚伪吹捧之能事、以求在专制统治机构中谋得一 席之地的卑怯行为;同时他还论述了帝制所导致的社会风气 衰败的具体表现和过程。
写作技巧高超 文字风格独特 尤其在《历史》和《编年史》中,集中地体现了他那含 蓄凝炼、灵活多变的文风:词汇丰富而雅驯,文笔多变而不 繁,语言精炼、结构紧凑,文约事丰、言简意远。有些短语 和警句犹如格言,启人心智,被后人广泛传诵。 塔西佗很擅长塑造个性人物,他笔下所描绘的历史人物 无不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他把帝国初期的几个君主描写得 栩栩如生,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们可以从他的 著作中看到提比略的阴郁、克劳狄的懦弱、尼禄的荒诞、加 尔巴的昏庸。塔西佗的这种描述效果,甚至打动了以文笔优 美而著称的近代英国史学家麦考莱,他的评价是:“在刻画 人物性格这方面,塔西佗是古今无所匹敌的”。
塔西佗曾出任过古罗马最高 领导人——执政官,此外还 先后干过保民官、营造官、 财务官、行政长官和外省总 督等,他曾经这样谈论执政 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的 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写史原则 塔西佗在西方历史学史上第1次明确地提出了“抽离自 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写史原则,这是塔西佗史学成就 的最高体现,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对史学本体的认识上达到 了一个新的高度。 提出这种治史原则的前提,是对历史真实的执著追求。 塔西佗之前的西方古典史学家,尤其是古希腊史学家,已经 成功地从具体的感性实践中抽象地概括出了历史学家应当秉 持的最一般原则,即"求真求实"的原则;也归纳出史学的基 本目标,这些古典史学家很少涉及历史的理论问题,即使讨 论到某些理论问题,也都集中于探讨实现"历史真实"的具体 方法、特别是有关如何处理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的问题上。 他们中的有些人也发现了一些涉及史家本身的、妨碍再现历 史真实的问题,但是往往只局限于从史学家个人的知识面的 狭隘或者修养不足上去寻找答案,始终未能从中概括出造成 史家记述失实的一般内在原因。
在塔西佗的笔下,罗马帝国 上层统治者们的腐败和丑恶、 人君大臣们被服儒雅而行若 狗彘的伪善面目,都遭到了 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就塔西 佗揭露批判暴君专制的深刻 程度而言,在西方史学史上 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少 有来者的。普希金曾把塔西 佗的著作称作为"惩罚暴君 们的鞭子",伏尔泰、孟德 斯鸠等人都把塔西佗当作反 对专制制度和暴君的楷模, 因而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塔西 佗的著作倍受推崇。
在塔西佗的时代,由修昔底德所开创的、在历史著 作中穿插大段演说辞的做法,已经成为希腊罗马史 学的传统,演说辞已经成为历史著作的一个组成部 分。在塔西佗的历史著作中,也有大量的长篇演说 辞。它们既是一篇篇的艺术作品,又与整体叙述有 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演说人(往往都是重要的历 史人物)之口,表达了塔西佗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 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