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作品中的佛学意蕴及“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合集下载

许地山散文的创作特色分析

许地山散文的创作特色分析

许地山散文的创作特色分析作者:郭文静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1期摘要: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也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虽然他创作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但是他的艺术创作与文学创作对于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针对许地山散文的创作来源与创作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许地山散文;创作来源;创作特色许地山笔名落花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其创作风格、思想见解都可以用独树一帜来评价。

一、许地山散文的创作来源许地山的散文作品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哲理性和神秘的宗教情怀以及异域风情。

他用个人的睿智对人生和社会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虽然深受宗教的影响,但对命运的透视非常清晰。

他熟知佛道经典但却不消极避世。

他同情弱者,想着凭借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的不平和世道的不公,他的这种忧患意识是建立在当时的社会现实基础上的,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我们可以想见,腐朽社会的摧毁和新世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那么容易做到的。

他的那种佛宗禅理都只是他对现实无奈的一种寄托,所以说他的作品带有很浓厚的宗教和异域色彩。

他的作品《命命鸟》直接取材于佛教,而《空山灵雨》中空和灵本就是佛家经常用到的两个词,而且其整个散文集都弥漫着“生本不乐”的思想意识和情绪,这一思想意识与佛教的教义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无论是《债》还是《愿》,我们最后都可以体会到佛教所阐释的道理,普度众生也好,还债人生也罢,都是通过平凡的人世生活一点一点剖析出来的。

然而许地山绝不是悲观消极主义者,他总是以改变社会和改变世界为人生目标的。

在《海》这篇文章当中虽然他把人生比作苦海,但却鼓励人们“尽管划吧”,只有努力奋进才能在茫茫大海中博取希望和自由,所以他的散文作品才这样具有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二、许地山散文的创作特色许地山的散文联想丰富灵活,想象瑰丽奇特,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具有很深刻的哲理和思辨的味道。

《空山灵雨》是他的散文集,非常著名。

许地山乡土小说独特美感

许地山乡土小说独特美感

许地山乡土小说的独特美感09师本(2)班090101242 许雅颖许地山是现代作家、学者,也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以小说与散文见长,但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散文,读来都别有一番奇特浪漫滋味,那是许地山式的美感。

他的小说以其卓然不群的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今天,让我们一起初探许地山乡土小说的风格,品其小说的独特之美。

一、异域神韵的无限风情许地山的作品受其求学及游历经历的影响,多以闽、台、粤、港和南亚、东南亚、印度等地为背景,充满了地域特色和异国风韵。

《命命鸟》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加陵和敏明的爱情悲剧外,还有就是独特的缅甸风光和地方习俗了。

头戴苹果绿丝巾,身着雪白短褂和紫色丝裙的缅甸男子直令人感慨中缅文化的差异,而那“散发金色光芒并衬着湖边的椰树、蒲葵,真像王后站在水边,后面有几个宫女持着羽葆随着她一样”的瑞大光塔和岸旁长满了奇珍树木的绿绮湖也引起人无限遐想和向往。

还有那生肖相克不得结婚的文化陋习和能够做法拆散姻缘的蛊师都能让人对缅甸民间文化产生好奇。

另一部作品《商人妇》中,许地山描绘的则是新加坡和印度的风光。

那与封建旧中国相似的一夫多妻制度,读来多么令人厌恶。

而“克尔塔”(回妇上衣)、“马拉姆”(胸衣)、“埃撒”(裤),和印度妇人的记号——鼻环又如此充满印度特色,,这一切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标记将我们领进了另一个陌生的国度。

还有《海角的孤星》中独特的海葬仪式及《醍醐天女》中充满险恶也独具温情的原始森林等等。

许地山的笔带读者领略诸多国家的景致,了解他国文化,读他的作品似是在进行一番免费的异域游,收获的不仅是对于外域的了解,更是那份探索未知地域的好奇与期待的心情。

他的笔描绘了神秘浪漫的世界,这世界充满了不可知的诱惑,令其小说别有一番魅力。

二、宗教哲思的独特诱惑翻看许地山的小说,浓郁的宗教气息扑面而来,其小说的宗教意识涉及儒、佛、道及基督多派,兼收并蓄几大宗教的教旨精神是其散文最大的特点。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意蕴及其现实意义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意蕴及其现实意义

娄成荩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意蕴及其现实意义“五四”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多姿多彩的时期,在中西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作家对于“人生”的探究,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和勇气。

作为“五四”时期的人生派作家,许地山同样对“人生”问题给予了深切的关注。

然而,与其他新文学先驱者关注人生时思考维度不同的是,许地山既不用“爱”与“美”的理想来解释人生,也不用“苦闷”与“悲哀”来总结人生,而是以宗教思想为基点,借助宗教符号系统抒写情感话语,揭示生存的困境与人生的真谛,并以此形成了独特的人生感悟,在创作文本中,构筑了一种具有鲜明宗教色彩的人生派风格。

一许地山一生的作品并不多,其小说创作大都集中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内在的宗教意蕴是许地山小说一以贯之的审美品质。

在他为数不多的小说中,均蕴含着一种仁慈、宽容、泛爱、超俗的宗教气息。

那种同情弱者、乐善好施;那种忍耐宽容、仁厚慈悲;那种相知相容、超脱世俗,无不作为许地山人生探讨中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所坚守的人生信条,在小说中充分地展示出来,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命命鸟》是许地山的处女作,这篇小说一发表,便以独特的宗教思想与奇异的浪漫色彩引起了文坛瞩目。

小说以缅甸仰光的社会为背景,描写世家子弟加陵和梨园女儿敏明自由恋爱无法结合双双携手投湖而死的故事。

女主人公敏明深爱加陵,而父亲的百般阻挠,受到强烈刺激后,从宗教幻想中寻找精神寄托。

作者用了相当篇幅描写敏明游历幻境的情景,最后她和加陵双双携手进入湖水。

“好象新婚的男女携手入洞房那般自在,毫无一点畏缩”。

并且加陵还说:“咱们是生命的旅客,现在要到那个世界,实在叫我快乐得很。

”故事的结局,如果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当然是悲剧,然而作者并没有把它处理成悲剧,也没有以传统的殉情来表现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主题。

却让他们怀着虔诚的宗教感情,恬静自若地来处理自己的生命,以宗教的方式实现了爱的完美,这显然是作者涅磐归真的佛学思想在作品中的反映。

基督、佛教、儒教多重教义下的真情诠释——试论许地山的小说创作

基督、佛教、儒教多重教义下的真情诠释——试论许地山的小说创作

基督、佛教、儒教多重教义下的真情诠释——试论许地山的小说创作(付元红中国现当代文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坛上,许地山无疑是独特的一位。

他是一位基督徒,又对佛教有着很深的研究,同时,东方文化对他的影响又处处存在。

他以自身的哲学思辨与细腻情感融入到作品中,通过作品来诠释其人生体验。

在现当代的文学史中,将宗教的意识体现在作品中的作家本就屈指可数(如张承志、北村),但在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并不太多元化的“文学的革命”及“革命的文学”的时代中,能够独立特行,坚持以至真性情进行写作的作家更是少之又少,但许地山是其中一位。

20世纪初,当人们更多的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追求人生时,许地山却以宗教情结为核心,并把这种宗教的“灵性”赋予和渗透到作品中来,以探究人生及其感悟,并在更深刻的文化层面上来弘扬人格精神和救世思想。

那么,体现在许地山文学作品中的是何种宗教思想呢?有论者认为许地山是受过洗礼的宗教徒,作品中渗透的是基督教的教义。

也有论者认为其小说中渗透的是“生者不乐”的佛教思想。

笔者认为,许地山意在通过其小说创作来引导世人消除生之痛苦,其思想核心在于通过对各种教义精神的糅合,形成了作家独特宗教思想体系。

概言之,体现出基督教、佛教和儒教等在作家主观意图下的杂合与借鉴。

一、《命命鸟》:此生即苦,佛教教义的体现许地山未满三岁便随父颠沛流离到闽粤一带,弱冠之年便外出谋生,辗转于缅甸仰光等地,中年又经历了丧妻之痛,个人的不幸遭遇,使得佛教中的“人生无常”的宿命论观点深深刻在了他的思想印痕中。

许地山的母亲和舅父都是佛教徒,他本人也有渊博的宗教知识,1917-1923年在燕京期间,他研习佛经和梵文,1923年赴美国研究宗教史,1924年转入伦敦研究印度哲学,后来又两次到印度研究佛学。

他的这些人生经历以及他所处的家庭和社会外部环境(缅甸仰光是佛教信仰之地),使他在创作中从佛教文化的视角为切入点来观照人生。

“幸福在彼岸”的宗教世界观在《命命鸟》等作品中得到了很深的体现。

许地山宗教理想化身[论文]

许地山宗教理想化身[论文]

许地山宗教理想的化身摘要:现代作家许地山,一生致力于宗教的学习和研究,涉及到基督教、佛教、印度宗教、道教等多种宗教。

对于许地山最终的宗教信仰,学术界看法不一。

本文试从许地山《缀网劳蛛》中主人公尚洁三个侧面:圣母形象、生本不乐的女性形象、虚静无为的蜘蛛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总结许地山的宗教理想。

关键词:尚洁宗教理想许地山尚洁是许地山在《缀网劳蛛》中着力塑造的形象。

小说《缀网劳蛛》讲述了一个如蜘蛛补缀的尚洁的故事。

她从小沦为童养媳,仗着长孙可望的帮助,逃脱残暴的婆家,为了报恩与长孙可望维持着无爱的婚姻。

当尚洁处于流言的漩涡之中,外间传说她与别人有暧昧关系,丈夫因此也几天不回家时,她沉毅地去面对,并不去解释什么。

她为了救半夜闯进家而受伤的盗贼,遭到长孙可望的误会而被刺伤。

长孙可望污蔑尚洁有外遇,对他不忠,提出离婚,尚洁依然镇静,大度地听由长孙可望的处置,视财产为“累赘”,女儿佩荷的抚养权也不和他争,选择独自一人离开。

在史夫人的帮助下,她一个人蛰居在土华海滨三年,毫无怨怼。

长孙可望知错忏悔后,她不惊不喜,坦然相迎。

总之,一切事情她“都用一种宗教底精神去安排”,以听其自然的态度,不喜不怒。

由于作者许地山出生于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1913年在缅甸仰光任教并研习梵文;1920年入燕山大学宗教学院学习,获得学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印度哲学和宗教比较学;1924年进牛津大学研究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宗教、哲学、土俗学以及人类学;1933年再赴印度研究宗教,一年后回国仍任教于燕京。

所以,本文将从基督教、佛教、道教这三个方面论述许地山在尚洁身上所赋予的宗教理想。

一、光辉照耀下的圣母形象由于许地山早期信仰基督教,所以《缀网劳蛛》中的尚洁从名字、外貌到言行举止都严格恪守着基督教教义。

首先,在小说主人公名字上就赋予了“高尚纯洁”的美好意蕴。

其次,在尚洁的形象刻画上,许地山用“流动的眼睛,软润的颔颊,玉葱似的鼻,柳叶似得眉”和“凡形体上各样的美都凑合在她头上,她的身体,修短也很合度。

论许地山创作的回归意向

论许地山创作的回归意向

reasons士’or lts
regressiVe硫ent.7I№u曲aIl analysis of Xu Dishall’s life,
away丘.0m home to
丘.om舰Veling
aIld poetic
retuming home spiritually,me
al曲or
po桃out tllat恤re印ssiVe intent is廿1e compromise of remistic world
proper哆and ttle reSult of

恤e
me
f.o姗s of
t11e啦ssive访tent
t0
pamml
soul.Ch印ter
TvV,o analyses
n狐爬,retulming
tme
Dishan’s州血g:retunling to humani吼ret啪ing to flexil时of human
of Xu
bemgs・It is proved mat t11e regressive intent of Xu Dishan,s writing is
m士aCt

retrospeCt to origillal
life.Chapter
Three analyses t11e regressive
intent of Xu Dishan’s writing in perSpective of poetq to show that me regress
in们duction,main
part and conclusion.
ir炯duCtion iI咖duces
慨ds of Xu Dishan’s删tillg,and de6nes some tems such

论《空山灵雨》与印度佛学

论《空山灵雨》与印度佛学

论《空山灵雨》与印度佛学摘要:印度佛学的佛义是许地山创作《空山灵雨》选择性接受的第一个对象,是他探索生命、思考人生的一个工具。

“多苦”、“虚空”使他试图从佛教信仰中推演出一套立身处世之道。

他想通过佛教研究而找到人生希望。

《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对人生进行探索而写下的一份独特的答卷,它的文本充满了许地山研究佛学而不迷信佛学的质疑,在质疑中,他由“谈佛”走向了“反佛”之路,由信士而斗士。

关键词: 《空山灵雨》印度佛学佛学研究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675(2006)01 - 150 - 03 印度佛学是指产生和流传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哲学。

许地山是“五四”新文学拓荒者之一,也是一名佛学研究者,曾撰写《大乘佛教之发展》、《陈那以前中观派与瑜伽派之因明》等佛学著述。

他被人称为“饮过恒河圣水的奇人”:曾在佛国缅甸工作了近三年,实地考察了不少佛教圣地、古迹;后来又两赴佛教发源国印度本土专门研究梵文、佛学。

《空山灵雨》(以下简称《空》)是许地山早期代表作,最初连载于1922年的《小说月报》,1925 年结集出版,是最早成书的现代散文集之一,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印度佛学”文化内涵,是一部值得研究的现代文学作品。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文章发表,这些文章对于我们认识许地山思想和艺术的复杂性很有启发,但很多文章过分强调其柔弱而忽略其刚强(尤其是对其早期作品) ,这种做法是有失公允的。

本文试以《空》为例,略谈印度佛学对《空》的影响以及《空》对印度佛学的超越。

一、从“虚空”、“多苦”中寻找人生希望虚空观是印度佛学本体论的核心。

佛家认为,人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的,在这样的集合中,没有常住不变的“我”,即“人无我”;一切事物和现象,其本性都是空的,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一些假象,即“法无我”。

《空》写人时没有空间、容貌、体质、时间、年龄、特征、情态,只有一个名字,完全抽象到“无我相”。

中国佛学思想对许地山文学创作的影响

中国佛学思想对许地山文学创作的影响

中国佛学思想对许地山文学创作的影响摘要:笔者试图从现代文学作品中寻觅到中国佛学思想对许地山文学创作的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佛学;许地山;文学创作;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355-01佛教传到中国内地后,开始不断地和中国地方文化习俗想融合,成为中国的佛教。

一开始,佛教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最初只被皇室贵族们当成追求长生不老的奇门偏方。

当时很少有普通百姓出家,汉族更少。

为数不多的几所佛寺也是为了满足西域的僧人居住和宗教的需要。

但是到了魏晋时期,佛教在中原地区以及初具规模。

在当时皇族和贵族统治者的鼓励和支持下,佛教在广泛的社会阶层开始流传。

在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冲突、相互交融中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而同时佛学研究也更加兴盛,出现了道安,慧远,支遁等一批佛学研究者,一直发展到隋唐时代,中国佛教文化达到鼎盛。

佛教宗派林立,佛学思想极其深刻活跃,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等等。

为中国佛学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中国佛学的特质是什么呢?佛学大师太虚认为,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什么叫特质?无论什么东西,都有许多因缘和合乃成,而所在的东西,一个有一个的特质,一类有一类的特质,因为他各有不同的特殊质素。

现在讲到中国佛学,当然有同于一般佛法的,然所以有中国佛学可讲,即在中国佛学史上有特殊质素,乃和合一切佛法功用,而成为有特殊面目与系统的中国佛学。

其特殊质素为何?则“禅”是也。

(引自《佛学入门》太虚著浙江古籍出版社)而佛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古已有之,唐代“俗讲”和“变文”等传奇小说都是从佛经中演变发展而来,而以说唱为主的宋代“宝卷”,在宋代出现并在明清时盛行是佛学文学艺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特点,“宝卷”可以说是由“变文”直接发展而来的一种佛教通俗文学,其题材多为佛教故事,宣扬因果报应。

以用七字句,十字句的韵文为主,间以散文。

现存的《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是北宋善明禅师的作品,甚至到明清章回小说,从体裁结构到思想内容,都深受佛教的影响。

许地山作品的道家文化意蕴

许地山作品的道家文化意蕴

许地山作品的道家文化意蕴——以《暗途》为例黄林非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多种宗教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中留下了较为清晰的佛、道、耶、乃至伊斯兰教文化的印痕。

而在这众多的宗教文化之中,道家文化对许地山的影响可谓沦肌浃髓,已不止于表面意义上的语汇或意象的借用。

在《道教史》一书中,许地山对道家思想十分推崇。

他指出,"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在中国,"道家思想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①作为一个深受中国古老传统浸染且对道家有深入思考和系统研究的作家,许地山的创作与老庄学说有斩不断的内在关联。

《暗途》这篇作品,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证。

《暗途》篇幅不长,全文共六百余字。

作品写的是吾威要在夜间走山路回家,他的朋友考虑到路途崎岖,"难保没有危险",便执意要他带上一盏灯。

吾威却坚辞不受,他说:"满山都没有光,若是我提着灯走,也不过是照得三两步远;且要累得满山底昆虫都不安。

""这一点的光可以把那照不着的地方越显得危险,越能使我害怕。

"因此,"不如我空着手走"。

吾威于是在密林的暗夜里前行,不仅没有一点恐慌,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蔓草中飞出来点点萤火,那是他的朋友不能为他点的小小灯笼。

那天晚上,他既没有跌到,也没有遇到毒虫野兽。

吾威安然地回到了家里。

要把握这篇作品的思想意蕴,不妨从分析作品中的"灯"这一意象入手。

有些论者仅凭作品中出现了"灯"这一意象,即推知作者受佛教思想影响很深,其实不然。

佛家对于师徒之间传授衣钵,确实有所谓的"传灯"之说。

佛家智慧的"灯"可以让人从"无明"中解脱,从而自拔于烦恼与昏朦之境。

而在《暗途》中,均哥执意要替吾威点上一盏灯,吾威却以灯为累赘,他宁肯在暗途中无所羁绊地行走,最终却得以"安然地到他家里"。

许地山文学作品中佛教色彩的异化

许地山文学作品中佛教色彩的异化

许地山文学作品中佛教色彩的异化作者:史荣帅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7期摘要:许地山的文学作品中佛学色彩浓厚,多体现为对佛理的阐发和弘扬,然而他的很多作品体现出对教义的质疑,并被许地山用自己的人生观加以改造,这突出地体现为对妇女形象的抬高和对情爱的推崇。

与此同时,许地山大量运用的佛学意象、词汇的内涵和用途也发生了转变。

二者共同构成了许地山文学作品中佛学色彩的异化成分。

这些异化有的是时代思想造成的必然结果,有的是爱妻去世造成的偶然结果。

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反思许地山文学思想的内在矛盾。

关键词:许地山佛教教义佛学意象异化当代学者王富仁曾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分为三种类型,许地山代表着那些用终极关怀的态度和眼光探索人生奥秘的带有一些神秘性的作家。

a谭桂林认同这一观点,并在其著作《现代中国佛教文学史稿》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许地山的作品在二三十年代就引人注目并且几十年来一直不失光彩的原因,就在于他创作的散文、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深邃的宗教感。

b这种深邃的宗教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佛教给予的,因为许地山自幼即受佛教的影响,后来的求学进修、教学乃至科研,无不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许多佛理,也许早已经成为他的潜意识了。

c 他的文学作品流露出佛理,饱含佛学意象是再正常不过的。

尽管这些作品中大部分是阐发、弘扬佛理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他的很多作品明显是质疑教义的,并被许地山用自己的人生观加以改造。

这些被改造的部分构成了许地山文学作品佛学色彩中的异化。

对此,郑炜明在论文《许地山的佛教文学》d中做出了初步探索。

另一方面,许地山还大量运用佛学固有的意象、词汇来进行文学创作,而其用途和内涵也发生了转变。

二者共同构成了许地山文学作品中佛学色彩的异化。

以往学者在处理许地山文学思想中的这种矛盾时,要么认为许地山的人格是成熟的,所谓的矛盾是外在的,其内结构是融通的,所以这种矛盾并不真正存在;要么认为这种矛盾的确真实存在,但这只是特定情况下的产物,无关大体。

许地山文学创作的佛教意蕴

许地山文学创作的佛教意蕴

许地山文学创作的佛教意蕴作者:陈福川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11期摘要:许地山的文学观念深受佛教精神的影响,其“三宝”“四依”理论将佛理与文学进行了广泛的类比。

许地山将“人的文学”与佛家“苦谛”观相结合,在关注日常人生的同时,也纾解了人生的种种悲戚和苦难。

此外,禅宗的怀疑精神和叛逆品格也成为了许地山阐扬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传统资源,成为其寻求个性修养与社会改良、最终实现“爱与美”理想的文学方式。

关键词:许地山文学佛教在文学研究会诸作家中,许地山是最具浪漫色彩和传奇性的一位,这主要与其强烈的宗教意识密切相关。

许地山对基督教、道教、佛教都有深入的研究,并深刻地影响到了他的人生和创作。

其中,佛教对其创作的影响最为深远。

许地山终身信奉佛教,在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以后,他的作品里饱含着丰富的佛教意蕴,并与基督教和道教一起,营构了其作品的独特风格,正如沈从文所说的:“这调和,所指的是把基督教的爱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学与古旧情绪,揉合在一处,毫不牵强地融成一片。

”可以说,佛教精神是许地山文学作品精神气质的基本底色,并以基督教与道教为调和,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和博爱精神。

这不仅在现代文学史上,即使将其置于整个中外文学史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一、在佛理与文学观念之间在许地山为数不多的文论中,最能代表着他文学观念的是《创作底三宝和鉴赏底四依》一文。

而正是在这篇文章中,许地山充分阐释了佛教精神与文学的关系。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对文艺理论建设极为重视,提出了许多具有创见的文学观念,但借用佛学精神来阐释文学创作论和鉴赏论的,大概只有许地山了。

虽然,五四以来的许多新文学作家的创作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的文学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宗教精神的影响,但像许地山的这篇文章那样,从题目到内容将文学与佛教进行广泛的类比,则是绝无仅有的。

许地山提出文学创作的“三宝”是:智慧宝、人生宝和美丽宝,并将之比附于佛教的“三宝”,即“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

以《命命鸟》为例分析许地山小说中的佛教因素

以《命命鸟》为例分析许地山小说中的佛教因素

以《命命鸟》为例分析许地山小说中的佛教因素作者:张裕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1期摘要: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写作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中能看到很多充满异域色彩和宗教色彩的地方。

而其中的宗教因素并不是单一的,他的创作受到了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多元影响,呈现出宗教色彩浓厚的特征。

本文将分析许地山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中的《命命鸟》一文,以探求许地山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佛教因素。

关键词:许地山;《命命鸟》;佛教[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1许地山成长的环境赋予给他参悟佛教观念的根性,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先生字号“留法头陀”和“毗舍耶客”,“头陀”是佛家术语,意思是抖擞衣服、饮食、住处三种行法,被称为是行脚乞食的苦行僧或行者。

母亲吴氏也笃信佛教,曾经阅读过很多佛经典籍,另外许地山有一位自幼就接近佛说、阅读佛经的舅父,并且很早就教导许地山阅读佛经。

由此看来许地山的家庭为他营造了一个佛教思想的温床,这种耳濡目染使许地山的人生观念和文学思想都被渗透进深刻的佛教文化色彩。

而后来的求学进修过程中,许地山曾经撰写了多篇关于佛教研究的学术论文,与佛教缔结下了密切的联系。

《缀网劳蛛》是许地山发表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1921—1924年创作的十二篇短篇小说。

这些小说在很大程度流露出许地山汲取佛教观念的痕迹。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许地山并不单单信仰佛教,他还受到基督教以及道教等宗教的影响,因此不能将他看成是某一特定宗教的纯粹的宗教信仰者。

小说《命命鸟》是许地山本人小说创作的处女作。

这篇小说的背景设置在充满异域情调和浓厚佛教色彩的缅甸。

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加陵和敏明以坦然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表达反抗父母之命和世俗成见的决心。

加陵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去做一名苦行僧,敏明的父亲介意两人的生肖不合而特意请“制造命运”的僧侣施法破坏二人的姻缘。

艺术与宗教的缠绕和融合——浅谈许地山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缠绕和融合——浅谈许地山与宗教文化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缠绕和融合——浅谈许地山与宗教文化的关系【论文关键词】:许地山;宗教文化;救己救世;善恶报应论文摘要】:作为一个对宗教经典十分熟悉的学者型作家,许地山在他的小说里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宗教意象,他的作品中艺术与宗教可说是互相墟绕、互相融合、密不可分。

他既不用爱与美的理想来解释人生,也不用苦闷和悲哀来总结人生,而是以宗教思想为核心来探讨人生,并借作品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

无论是他的人生态度还是他的作品.都体现了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三者融合的影响。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作家都受到了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他们仅止于有限度的触及而已,谈不上与宗教有什么特别深的关系。

许地山则与他们不同。

他不仅为研究佛学与宗教比较学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而且无论是立身行事还是各种创作中,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宗教的影子。

一、自度救己许地山曾说:“凡宗教必不满于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病害的,不完全的,都是要想法子,去驱除他,或改正他。

”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皆以此为起点,认为一切皆苦,人生如苦海,不论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任何人都逃不开痛苦的命运。

佛教的四圣谛中,最基本的观点就是苦谛。

多苦观是佛教的中心思想,它将人生视为苦难的历程。

佛家还认为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是生、往、异、灭四相,演变相续,故是无常。

道家思想也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悲剧的而且是不可确定的,(庄子·至乐》谓:“人之生也,与优俱生。

”在《庄子·德充符》中又谓:“生死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名之行也。

”而作为受难的基督,耶稣的生活不是胜利,而是屈辱;不是成功,而是失败;不是欢乐,而是苦难。

许地山曾经明确表达过“生本不乐”的观点,他说:“生本不乐,能够使人觉得稍微安适的,只有躺在床上那几小时,但要在那短促的时间中希冀极乐,也是不可能的事。

《蝉》里面那只可怜的小虫,先是被雨水淋到不能再飞,等好不容易爬到松根上,雨珠又从高处滴在它湿透的翅膀上,于是它“嘶了一声”,又掉到了地上,面临着被蚂蚁和野鸟吞噬的危险。

谈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doc

谈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doc

谈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摘要]:许地山作为人生派的重要作家,同时又与佛教、基督教和道教等诸种宗教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并有着深刻的关系。

这已经成为他区别于其他新文学作家的一个特殊标志。

[关键词]:许地山小说创作宗教色彩人物性格在许地山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文学创作之中,佛教文化思想占有更突出的位置。

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充满了异常浓郁的宗教情节和宗教意识。

佛教的多苦观对许地山启发很大。

但他对于人生之苦的认识与佛教的多苦观也是不一样的,佛教认为包括动植物在内的“一切有情”皆苦,而许地山则更多的把眼光注视着社会现实,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

作为中国新文学最初一批现实主义人生派的重要作家,同时又与佛教、基督教和道教等诸种宗教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并发深刻的关系,许地山是一个少有的特例。

某种文化思想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一般都与其家庭关系、教育背景和人生经历紧密相关,宗教文化的影响往往更是如此。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深受宗教文化影响的作家,绝大多数其影响首先来自家庭的熏陶和早年所受到的教育。

在这一点上许地山也不例外,他10岁左右即在福建加入新教教会,并开始接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后来他得以完成燕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神学院以及英国牛津曼斯菲尔德学院的学业,均得到了教会组织的大力协助,其间他还专门从事过有关宗教史即宗教比较学的研究。

而这些学业的完成对家道中落,历尽人生磨难的许地山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无论许地山是出于何种缘故与基督教结缘,有一点是肯定的:许地山对基督教文化的透彻了解和卓有成就的研究不可能不对其实际人生及思想发展产生某种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不可能不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中,尽管他并不一定是个真正信仰基督教的人。

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许地山对道教文化也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他所撰写的《道教史》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而道教文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见解,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实质内容上,都相当丰富地体现在许地山的文学创作中。

许地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许地山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许地⼭⼩说创作的独特性许地⼭⼩说创作的独特性在众多新⽂学作家中,鲁迅是⼀座不可逾越的⾼峰,郁达夫的⼩说也在现代⽂学史上占据⼀席之地。

然⽽,新⽂学中最独特的⼩说却是出⾃许地⼭之⼿。

秉承“为⼈⽣⽽艺术”的⽂学研究会继承了俄国现实主义的深沉、冷峻风格,旗下作家创作出⼤量揭露社会,探讨⼈⽣的问题⼩说和写实⼩说。

作为⽂学研究会的⼀员,许地⼭却是⼀枝独秀,在1921年在《⼩说⽉报》上发表了处⼥作《命命鸟》后,⼀举轰动⽂坛。

我认为许地⼭⼩说的独特性表现在三个⽅⾯,以下以⼩说《命命鸟》为例进⾏分析。

⾸先,许地⼭⼩说的独特性体现在作品中的异域情调和宗教⾊彩。

从许地⼭的⽣活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地⼭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

从⼩接受佛教的熏陶,曾经在佛教圣地仰光任教(这与⼩说《命命鸟》发⽣地在仰光不⽆关系),系统地研究道教,⼀度加⼊基督教成为⼀名基督徒。

与宗教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为许地⼭的⼩说蒙上了⼀层神秘的宗教外⾐,再加上⼩说总是发⽣在神秘传奇的异域,使看惯了描写⿊暗的现实社会的读者不由⾃主地想探求⼩说中所讲的故事。

在《命命鸟》的开篇作者便写到故事发⽣的地点和氛围,“那所屋⼦是佛教青年会的法轮学校。

……壁上挂的都是释迦应化的事迹,当中悬着⼀个卍字徽章和⼀个时计。

⼀进门就知那是佛教的经堂。

”①这样的独特的环境描写使⼈不得不怀着好奇的⼼情读下去。

许地⼭的作品总是带有浓重的宗教⾊彩不仅是为了在内容上显得独特,他“将宗教伦理化,以为⼈⽣多恶,借助宗教弃恶扬善。

”②。

利⽤宗教的教化意义平静⼼灵,造化社会。

第⼆,许地⼭⼩说所阐释的⼈⽣观与当时多数⼈格格不⼊。

虽说是独特性,这⼀点也是许地⼭作品备受争议的焦点。

“五四”新⽂学强调“⽂学应反映社会的现象,并且讨论⼀些有关⼈⽣的问题。

”③。

提倡以积极进步的态度进⾏⽂学创作。

然⽽许地⼭的作品中直接成为了他抒发主观感情的渠道,他提出“智慧宝、⼈⽣宝、美丽宝”,认为⽂学是表现⼈⽣观的。

④很多学者认为许地⼭的⼈⽣观过于消极,与“五四”新⽂学的时代精神不符。

佛教对鲁迅、许地山及其作品的影响

佛教对鲁迅、许地山及其作品的影响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寻找精神家园——论佛教对鲁迅、许地山及其作品的影响姓名:刘安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蓝露怡2001.4.1±垡塑塑查里一一!寻求精神家园——论佛教对鲁迅、许地山及其作品的影响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蓝露怡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t刘安平摘要铗教与文学自产生以来便紧密相连。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随处都可以找到佛教的印迹,无数的文学家都曾从佛义中汲取过养分,找到过灵感。

新文学作家们的古典文学修养相当深厚,而且对那些明显受到佛学影响的作家及其作品情有独钟,这样,他们本人、,一∥+。

也就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状态中接受了佛学的影响。

J从现代作家鲁迅和许地山的思想/和作品中不难发现佛光禅影,这是因为他们的经历,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受到佛学的影响。

鲁迅的《祝福》中满篇弥漫着佛教的袅袅轻烟,祥林嫂的遭遇使她受尽了人生的苦难,体现了佛教所宣扬的“人生皆苦”:在《伤逝》中,涓生在子君活着和死后都始终感到人生的空虚,无法摆脱;小说《药》结尾处借用佛教显灵的艺术手法抒发作者的情感,为革命者鸣不平;《孤独者》更是体现了内心的孤独和痛苦,表现了佛教生即死、死即生的轮回观点:《野草》、《呐喊》既感叹人生的虚无,又强烈地反抗虚无。

许地山在《空山灵雨》中也表现出人生虚无的观点,与鲁迅强烈反抗虚无不同的是,他主张顺其自然。

‘香》、《愿》等篇用夫妻对话来阐明佛理;许地山还在其作品中大量借助佛教意象。

因此,鲁迅和许地山的思想和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佛教对现当代毫鸶家及槛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鲁迅、许地山;影彬4-找塑塑窒璺——:——————————————————————————————————————一。

relation8with。

8。

hAbstract:Religi。

nandliteraturehavemaitainedc1。

汉语言文学-论许地山人生观的双重性

汉语言文学-论许地山人生观的双重性

摘要许地山是五四时期的文坛名将,他的创作不仅以异域情调,宗教色彩和传奇情节在文学界独树一帜,丰富哲理性和强烈的主体意识是许地山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璀璨群星中醒目的标识,这一点也一直为研究者所重视。

本文选择许地山作品中典型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处于苦难命运中的女性对待命运的不同态度,探究作者心灵世界和独特的人生哲学观。

希望读者对许地山曾被认为是“消极”的思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养分。

关键词:许地山;人生观;达观与悲观;双重性AbstractXu Dishan is the literary world name in the May 4th period, his creation is not only unique in the literary world with exotic mood, religious color and legendary plot, rich philosophical rationality and strong sense of subject is Xu Dishan's works in The bright group of Chinese modern novels, which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researcher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ypical female image in Xu Dishan's work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these women in the fate of suffering to their fate, and explores the author's spiritual world and unique philosophy of life. It is hoped that the reader will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thought that Xu Dishan was once considered "negative" and draw more spiritual nutrients from it. Keywords: Xu Disan; Philosophy ; The view and pessimism ; Duality目录一、引言 (1)二、“双重性”从何而来 (1)三、基调:生本不乐 (3)(一)命运的无常不定 (3)(二)无法消除的漂泊感 (4)四、复调:以苦为乐 (5)(一)对死亡的赞美与超脱 (5)(二)从苦难到超越 (6)五、“双重人生观”的现实意义 (8)六、结语 (8)注文 (9)参考文献 (9)致谢 (11)论许地山人生观的双重性一、引言茅盾曾评论道:“在人生观上,许地山的‘人生观是二重性的,一方面是积极的昂扬意识的表征,另一方面却又是消极的退隐的意识’”,他力图用带有宗教色彩的人生观、宇宙观来解决现实中的人生矛盾,因此在作品中一方面是对社会人生的大胆探索和真实表现,蕴含着强烈的反封建情绪和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消极的退隐的因素,表现出他的宇宙观人生观与现实世界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统一构成了他独有的人生哲学观。

许地山作品宗教色彩的显与隐

许地山作品宗教色彩的显与隐

许地山作品宗教色彩的显与隐摘要:宗教色彩是许地山小说创作中独有的风格。

独特的生活经历使许地山从小就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给小说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其作品带有宗教色彩。

在前期小说创作中,其宗教思想表现的非常明显,韵味深刻的语言,主人公恬淡的心境,让人有超脱的感觉。

在后期的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对其影响颇深,其宗教色彩表现的相当隐秘。

关键词:许地山;宗教色彩;显;隐Religious overtones of the works of Xu Dishan explicit and implicit Abstract :religious overtones is a unique style of novel writing in the Promised Land Hill. Unique life experience to the Promised Land Hill forged a bond from an early age and religion. To novel writing had a profound impact, so that it works with religious themes. Early Literary Works,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religious thought is very obvious the profound charm of the language, the hero tranquil state of mind, people have a feeling of detachment.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novel creation, creative style of realism, the effect of deep, very secretive of their religious performance.Key words:Promised Land Mountain;religious;explicit-implicit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引言 (1)第一章许地山与宗教文化的渊源 (2)一、家庭影响 (2)二、人生经历 (2)三、对宗教文化的学习与研究 (3)第二章许地山作品宗教色彩的显与隐 (4)一、许地山作品宗教色彩的显 (4)二、许地山宗教色彩的隐 (7)三、许地山由显变隐的原因 (9)结语 (12)参考文献 (13)引言许地山是现代作家,学者,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一开始就汇入了问题小说的热潮之中,出手不凡,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