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数据链路层PPT课件
3.2 点对点协议 PPP—4帧格式
先发送
首部
FAC 7E FF 03
字节 1 1 1
协议 2
IP 数据报
信息部分 不超过 1500 字节 PPP 帧
尾部
FCS
F 7E
2
1
3.2 点对点协议 PPP—4帧格式
当 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 ,采用比特填充。
在发送端,只要发现有 5 个 连续 1,则立即填入一个 0 。接收端对帧中的比特流进 行扫描。每当发现 5 个连续 1时,就把这 5 个连续 1 后 的一个 0 删除,
1. 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2. 对数据进行缓存 3. 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4. 实现以太网协议
40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概述
IP 地址
计算机
硬件地址
CPU 和 存储器
并行 通信
适配器 (网卡)
至局域网 串行通信
生成发送的数据 把帧发送到局域网 处理收到的数据 从局域网接收帧
(1) 封装成帧 (2) 透明传输 (3) 差错控制 (4)最大传送单元 (5)网络层地址协商
1. PPP 协议不需满足的需求 (1) 纠错
(2) 流量控制
3.2 点对点协议 PPP—3组成部分
PPP 协议有三个组成部分 1. 一个将 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2. 链路控制协议 LCP (Link Control Protocol) 3. 网络控制协议 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3.2 点对点协议 PPP—1应用范围
现在全世界使用得最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点对 点协议 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
数据链路层培训教程PPT课件( 60页)
2019/5/31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4.5.2 网桥
网桥工作在OSI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
网桥可以将局域网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网段,它 通过隔离每个网段内部的数据流量,从而增加了 每个节点所能使用的有效带宽。
网桥是一种将网络上的不同网段连接在一起的 互联设备,用来实现不同网段之间的数据帧的过 滤和转发。
接收端 接收装置 校验码
译码器
信宿
反馈信号 控制器
发送端 1
2
2
3
ACK
NAK
ACK
接收端 1
2
2
3
停止等待方式:
2019/5/31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连续工作方式:
重传
拉回方式
发送端
01234523456
接收端
01234523456
ACK1
ACK0
NAK
丢弃
ACK3 ACK2 (a)
流量控制的关键是需要有一种信息反馈 机制,使发送方能了解接收方是否具备足够 的接收及处理能力。
停止等待协议也可以实现流量控制,但 效率低。
2019/5/31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3版)
窗口机制
发送窗口WT=5,接收窗口WR=1
图(a):刚开始发送时的情况, 在发送窗口内的序号的数据帧就 是可以发送的数据帧,若发送方 发送完5个帧(0~4号帧)后,仍 未收到任何确认信息,则停止发 送,进入等待状态。 图(b):接收方已正确接收0号帧 并发送确认帧,同时接收窗口向 前滑动,准备接收1号帧;发送方 收到确认信息,发送窗口向前滑 动1个序号,5号帧落入发送窗口, 可以发送5号帧。 图(c):接收方已正确接收0~3 号帧并发出确认帧,接收窗口继 续向前滑动,准备接收4号帧;发 送方收到确认信息,发送窗口向 前滑动3个序号,6、7、0号帧落
计算机网络第3章 数据链路层ppt课件
生成方法:发送方和接收方依据一事先约定的r次生成 多项式G(x) (最高项xr和最低项的系数为1),用 G(x)去除xrK(x)得到的余式就是R(x),即得冗余位。
3.2.3 循环冗余校验(2/3)
例如 设信息位为1010001,即 K(x)= x6+x4+1,取G(x)= x4+x2+x+1〔对应的代码为 10111),则x4 K(x)= x10+x8+x4〔对应的代码为 10100010000),那么
3.3.1 基本链路控制协议(7/7)
选择重传ARQ协议的缺点: 选择重传减少了浪费,但要求接收方有足够大的缓冲
区空间,这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够经济的。
以上三种协议各有利弊,停等ARQ协议最简单,但信 道利用率最低;选择重传ARQ协议信道利用率最高, 但它要求接收端的缓冲容量相当大;连续ARQ协议介 于两者之间。
生成过程:(假设k=4,则r取3,信息位a6a5a4a3, 冗余位a2a1a0)
(1〕构造监督关系式表
S2S1S0 000 001 010 100 011 101 110 111
错码位置 无错 a0错 a1错 a2错 a3错 a4错 a5错 a6错
3.2.4 海明码(3/4)
(2〕写出监督关系式
所以冗余位为1101,
R(x)= x3+x2+1。
T(X)=x4K(x)+R(x)=
x10+x8+x4 + x3+x2+1
对应的发送代码为:
10100011101
3.2.3 循环冗余校验(3/3)
检测方法:接收端用接收到的码字多项式除以生 成多项式G(x),若余式不为0,则传输有差错; 否则,认为传输无差错。
3.2.3 循环冗余校验(2/3)
例如 设信息位为1010001,即 K(x)= x6+x4+1,取G(x)= x4+x2+x+1〔对应的代码为 10111),则x4 K(x)= x10+x8+x4〔对应的代码为 10100010000),那么
3.3.1 基本链路控制协议(7/7)
选择重传ARQ协议的缺点: 选择重传减少了浪费,但要求接收方有足够大的缓冲
区空间,这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够经济的。
以上三种协议各有利弊,停等ARQ协议最简单,但信 道利用率最低;选择重传ARQ协议信道利用率最高, 但它要求接收端的缓冲容量相当大;连续ARQ协议介 于两者之间。
生成过程:(假设k=4,则r取3,信息位a6a5a4a3, 冗余位a2a1a0)
(1〕构造监督关系式表
S2S1S0 000 001 010 100 011 101 110 111
错码位置 无错 a0错 a1错 a2错 a3错 a4错 a5错 a6错
3.2.4 海明码(3/4)
(2〕写出监督关系式
所以冗余位为1101,
R(x)= x3+x2+1。
T(X)=x4K(x)+R(x)=
x10+x8+x4 + x3+x2+1
对应的发送代码为:
10100011101
3.2.3 循环冗余校验(3/3)
检测方法:接收端用接收到的码字多项式除以生 成多项式G(x),若余式不为0,则传输有差错; 否则,认为传输无差错。
第4章---数据链路层ppt课件(全)
一个n位的二进制序列,它的码多项式为: Xn-1 到 X n次多项式的系数系列。
例如:110110的码多项式
循环码的定义:如果分组码中各码字中的码元 循环左移位(或右移位)所形成的码字仍然是 码组中的一个码字(除全零码外),则这种码 称为循环码。例如n长循环码中的一个码为 [C]=Cn-1Cn-2……C1C0 ,
(3)在串行通信中通常使用的三种生成多项式G (X)来产生校验码。
(4)编码特点
由于码的循环性,它的编解码的设备比 较简单。
纠错能力强,特别适合检测突发性的错 误,除了正好数据块的比特值是按除数 变化外,循环冗余校验(CRC)将检测出 所有的错误。
所以在计算机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差错控制方式
新加入的码元愈多,冗余度愈大,纠错能力欲 强,但效率越低。
分组码:将信息码分组,并为每个组附加若干 监督的编码,称为“分组码”。在分组码中, 监督码元仅监督本码组中的信息码元。
分组码一般可用符号(n,k)表示,n是码组中 的总位数,k是每组码二进制信息码元的数目。
n-k = r是监督码元的数目。
(3) 流量控制 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必须使得收方来得 及接收。当收方来不及接收时,就必须及时控制发方 发送数据的速率。这种功能称为流量控制(flow conctrol)。采用接收方的接收能力来控制发送方的发 送能力这是计算机网络流量控制中采用的一般方法。
(4) 差错控制 在计算机通信中,一般都要求有极低的 比特差错率。为此,广泛采用了编码技术,编码技术 有两大类。一类是前向纠错,也就是收方收到有差错 的数据帧时,能够自动将差错改正过来。这种方法的 开销较大,不大适合于计算机通信。另一类是差错检 测,也就是收方可以检测出收到的数据帧有差错(但 并不知道出错的确切位置)。当检测出有差错的数据 帧就立即将它丢弃,但接下去有两种选择:一种方法 是不进行任何处理(要处理也是有高层进行),另一 种方法则是由数据链路层负责重传丢弃的帧。
例如:110110的码多项式
循环码的定义:如果分组码中各码字中的码元 循环左移位(或右移位)所形成的码字仍然是 码组中的一个码字(除全零码外),则这种码 称为循环码。例如n长循环码中的一个码为 [C]=Cn-1Cn-2……C1C0 ,
(3)在串行通信中通常使用的三种生成多项式G (X)来产生校验码。
(4)编码特点
由于码的循环性,它的编解码的设备比 较简单。
纠错能力强,特别适合检测突发性的错 误,除了正好数据块的比特值是按除数 变化外,循环冗余校验(CRC)将检测出 所有的错误。
所以在计算机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差错控制方式
新加入的码元愈多,冗余度愈大,纠错能力欲 强,但效率越低。
分组码:将信息码分组,并为每个组附加若干 监督的编码,称为“分组码”。在分组码中, 监督码元仅监督本码组中的信息码元。
分组码一般可用符号(n,k)表示,n是码组中 的总位数,k是每组码二进制信息码元的数目。
n-k = r是监督码元的数目。
(3) 流量控制 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必须使得收方来得 及接收。当收方来不及接收时,就必须及时控制发方 发送数据的速率。这种功能称为流量控制(flow conctrol)。采用接收方的接收能力来控制发送方的发 送能力这是计算机网络流量控制中采用的一般方法。
(4) 差错控制 在计算机通信中,一般都要求有极低的 比特差错率。为此,广泛采用了编码技术,编码技术 有两大类。一类是前向纠错,也就是收方收到有差错 的数据帧时,能够自动将差错改正过来。这种方法的 开销较大,不大适合于计算机通信。另一类是差错检 测,也就是收方可以检测出收到的数据帧有差错(但 并不知道出错的确切位置)。当检测出有差错的数据 帧就立即将它丢弃,但接下去有两种选择:一种方法 是不进行任何处理(要处理也是有高层进行),另一 种方法则是由数据链路层负责重传丢弃的帧。
网络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汇总PPT课件
4.2 停止等待协议
• 理想的链路:
• 链路很可靠,数据帧不会出错与丢失;
• 不管发送方以多快的速率发送,接收方都能 来得及接收而保证不丢失数据帧。
• 此时不需要链路层协议。 主机
节点A
主机
节点B
链帧帧路层
链路层
停止等待协议
不可靠的链路导致可能出现的情况:
• 数据帧出错(噪声干扰) • 数据帧不能到达(链路错误) • 接收溢出(结点差异) • 数据帧重复(链路阻塞)
• ⑻if (data_r=ACK) vs=1-vs ,goto ⑵ {正确}
• ⑼if (data_r=NAK) goto ⑷ {出错重传}
• ⑽if (time_out( )=1) goto ⑷ {超时重传}
停止等待协议接收算法
• ⑴vr←0 {接收序号初始化} • ⑵data_r=recive( ) • ⑶if (data_r=null) goto ⑵ {等待接收} • ⑷if CRC(data_r) send(NAK),data_r=null,
• 链路管理 链路的建立、维持与释放。
• 帧同步 保证接收方能从比特流中分离出数据帧
• 流量控制 协调发送方与接收方同步工作
• 差错控制 接收方能检验出有错误的帧,并采取相 应措施。
数据链路层功能
• 透明传输 数据链路层并不关心所传数据内容,按 一定规则能从帧中区分数据与控制信息。
• 寻址 在多点连接时保证帧被准确送达目的节 点。
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
解决“数据帧出错”方法:
• 可对欲发送的帧进行差错编码,接收方 通过差错校验,可判断出接收的数据帧 是否发生错误。如果接收错误,就向发 送方发送一出错标识帧,称为否认帧 NAK,通知发送方重新传送原数据帧。
第5讲数据链路层-PPT精品
局域网
H1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仅从数据链路层观察帧的流动
R1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R2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R3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H2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河海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4
4.2 数据链路层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2)成帧(framing) 3)差错控制(error control) 4)流量控制(flow control)
河海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26
纠错码的能力(1)
•纠错码的能力 •Hamming距离为2d+1的纠错编码,只能纠正 d位数据错误。 •判断:出现d位错误的概率大于d+1位错误。
•纠错码的功能 •在接收方发现并纠正差错数据帧。
纠错码的能力(2)
例:
Hamming距离=5的4个有效码字
0000000000, 0000011111, 1111100000, 1111111111
数据位 检验位
1 0 0 1 1 01 1 1 11011 1111
010001000
传输差错
传输差错
传输差错
只能检测奇数位数据错误。
河海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25
检错码的能力(2)
检错码的能力
Hamming距离为d+1的检错编码,只能检测出 d位数据错误。
检错码的功能
通过检验位判断接收的数据帧是否出错。
问题
控制字符的数值错误造成发送与接收不同步
河海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12
字符流举例
帧头:说明帧的字符数
待发送数据 5 1 2 3 4 5 0 1 2 3 8 0 1 2 3 4 5 6 5 0 1 2 3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假定1:链路是理想的传输信道,所传送的任何数据既不 会出差错也不会丢失。 ▪ 假定2:不管发方以多快的速率发送数据,收方总是来得 及收下,并及时上交主机。
❖ 这个假定就相当于认为:接收端向主机交付数据的速 率永远不会低于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
3.2.2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现在去掉上述的第二个假定。但是,仍然保留第一个假 定,即主机A向主机B传输数据的信道仍然是无差错的理想 信道。然而现在不能保证接收端向主机交付数据的速率永 远不低于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 由收方控制发方的数据流,是计算机网络中流量控制的 一个基本方法。
H2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 层物理层
3.2.1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续):
主机 H1 向 H2 发送数据
主机 H1路ຫໍສະໝຸດ 器 R1电话网局域网
路由器 R2
广域网
路由器 R3
主机 H2
局域网
H1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仅从数据链路层观察帧的流动
R1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基本内容: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工 作原理: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滑动窗口,选择 ARQ协议,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重点掌握:
❖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 滑动窗口原理。
3.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 链路(link)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 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 数据链路(data 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 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 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逻辑链路=物理链路+通信规程
➢ 数据链路层的模型
❖ 该层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有差错的线路上,进行无差 错传输。数据链路层协议功能图示。
➢ 数据链路层像个数字管道
常常在两个对等的数据链路层之间画出一个数字管道, 而在这条数字管道上传输的数据单位是帧。
结点
帧
帧
结点
早期的数据通信协议曾叫作通信规程(procedure)。因此 在数据链路层,规程和协议是同义语。
R2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R3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H2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3.2.1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两台计算机通过一条通信链路进行通信的筒化模型:
发送方
主 机 AP1 A
接收方
主 AP2 机
B
高层
缓存
帧
帧
数据链路
缓存 数据链路层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所基于的两个假定
➢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3)流量控制-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必须使收方来得及接收。当收 方来不及接收时,就必须及时控制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 (4)差错控制-在计算机通信中,一般都要求有极低的比特差错率。 为此广泛地使用了编码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前向纠错, 即收方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帧时能自动将差错改正过来。这种方法 的开销较大,不适合于计算机通信。另一类是检错重发,即收方 可以检测出收到的帧中有差错,于是就让发方重复发送这一帧, 直到收方正确收到这一帧为止。这种方法在计算机通信中是最常 用的。
➢在数据链路层上传输数据帧
?发送方: 以多快的速度发送数据帧,即每帧之间相隔 多长时间?如何确认对方是否收到数据?
?接收方: 是否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帧?如何告诉发送方? 能及时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帧吗?
?传输过程: 会出错吗?会丢失数据帧吗?
!解决这些问题,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
!针对这些问题所制定的通信规程就是数据链路层的通信 协议。
➢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5)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由于数据和控制信息都是在同一信 道中传输,在许多情况下,数据和控制信息处于同一帧中,因此 一定要有响应的措施使收方能够将他们区分开来。 (6)透明传输-所谓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 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巧与 某一个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收方不 会将这样的数据误认为是某种控制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链路 层的传输是透明的。
➢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数据链路层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 协议,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其 主要功能可归纳如下:
(1) 链路管理 (2) 帧定界 (3) 流量控制 (4) 差错控制 (5)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6) 透明传输 (7) 寻址
➢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7)寻址-在多点连接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每一帧都能送到正确 的地址。双方也应当知道发方是哪一个站。
3.2 停止等待协议
3.2.1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3.2.2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3.2.3 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 3.2.4 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 3.2.5 停止等待协议的算法 3.2.6 停止等待协议的定量分析
3.2.1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
主机 H1
主机 H1 向 H2 发送数据
路由器 R1
电话网
局域网
路由器 R2
广域网
路由器 R3
主机 H2
局域网
H1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从层次上来看数据的流动
R1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R2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R3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3.2.2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在发送结点: (1) 从主机取一个数据帧。 (2) 将数据帧送到数据链路层
的发送缓存。 (3) 将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帧发
送出去。 (4) 等待。 (5) 若收到由接收结点发过来
(1) 链路管理-当网络中的两个结点要进行通信时,数据的发方 必须确知收方是否已处在准备接受的状态。为此通信的双方必须 先要交换一些必要的信息, 用术语讲必须先建立一条数据链路。 在传输数据时要维持数据链路,而在通信完毕时要释放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就叫做链路管理。 (2) 帧同步-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时帧。数据一帧一 帧地传送,就可以在出现差错时,将有差错的帧再重传一次,避 免了全部数据的重传。帧同步是指收方应当能从受到的比特流中 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
❖ 这个假定就相当于认为:接收端向主机交付数据的速 率永远不会低于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
3.2.2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现在去掉上述的第二个假定。但是,仍然保留第一个假 定,即主机A向主机B传输数据的信道仍然是无差错的理想 信道。然而现在不能保证接收端向主机交付数据的速率永 远不低于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 由收方控制发方的数据流,是计算机网络中流量控制的 一个基本方法。
H2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 层物理层
3.2.1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续):
主机 H1 向 H2 发送数据
主机 H1路ຫໍສະໝຸດ 器 R1电话网局域网
路由器 R2
广域网
路由器 R3
主机 H2
局域网
H1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仅从数据链路层观察帧的流动
R1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基本内容: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工 作原理: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滑动窗口,选择 ARQ协议,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重点掌握:
❖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 滑动窗口原理。
3.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 链路(link)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 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 数据链路(data 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 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 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逻辑链路=物理链路+通信规程
➢ 数据链路层的模型
❖ 该层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有差错的线路上,进行无差 错传输。数据链路层协议功能图示。
➢ 数据链路层像个数字管道
常常在两个对等的数据链路层之间画出一个数字管道, 而在这条数字管道上传输的数据单位是帧。
结点
帧
帧
结点
早期的数据通信协议曾叫作通信规程(procedure)。因此 在数据链路层,规程和协议是同义语。
R2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R3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H2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3.2.1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两台计算机通过一条通信链路进行通信的筒化模型:
发送方
主 机 AP1 A
接收方
主 AP2 机
B
高层
缓存
帧
帧
数据链路
缓存 数据链路层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所基于的两个假定
➢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3)流量控制-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必须使收方来得及接收。当收 方来不及接收时,就必须及时控制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 (4)差错控制-在计算机通信中,一般都要求有极低的比特差错率。 为此广泛地使用了编码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前向纠错, 即收方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帧时能自动将差错改正过来。这种方法 的开销较大,不适合于计算机通信。另一类是检错重发,即收方 可以检测出收到的帧中有差错,于是就让发方重复发送这一帧, 直到收方正确收到这一帧为止。这种方法在计算机通信中是最常 用的。
➢在数据链路层上传输数据帧
?发送方: 以多快的速度发送数据帧,即每帧之间相隔 多长时间?如何确认对方是否收到数据?
?接收方: 是否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帧?如何告诉发送方? 能及时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帧吗?
?传输过程: 会出错吗?会丢失数据帧吗?
!解决这些问题,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
!针对这些问题所制定的通信规程就是数据链路层的通信 协议。
➢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5)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由于数据和控制信息都是在同一信 道中传输,在许多情况下,数据和控制信息处于同一帧中,因此 一定要有响应的措施使收方能够将他们区分开来。 (6)透明传输-所谓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 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巧与 某一个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收方不 会将这样的数据误认为是某种控制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链路 层的传输是透明的。
➢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数据链路层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 协议,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其 主要功能可归纳如下:
(1) 链路管理 (2) 帧定界 (3) 流量控制 (4) 差错控制 (5)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6) 透明传输 (7) 寻址
➢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7)寻址-在多点连接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每一帧都能送到正确 的地址。双方也应当知道发方是哪一个站。
3.2 停止等待协议
3.2.1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3.2.2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3.2.3 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 3.2.4 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 3.2.5 停止等待协议的算法 3.2.6 停止等待协议的定量分析
3.2.1 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
主机 H1
主机 H1 向 H2 发送数据
路由器 R1
电话网
局域网
路由器 R2
广域网
路由器 R3
主机 H2
局域网
H1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从层次上来看数据的流动
R1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R2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R3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3.2.2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在发送结点: (1) 从主机取一个数据帧。 (2) 将数据帧送到数据链路层
的发送缓存。 (3) 将发送缓存中的数据帧发
送出去。 (4) 等待。 (5) 若收到由接收结点发过来
(1) 链路管理-当网络中的两个结点要进行通信时,数据的发方 必须确知收方是否已处在准备接受的状态。为此通信的双方必须 先要交换一些必要的信息, 用术语讲必须先建立一条数据链路。 在传输数据时要维持数据链路,而在通信完毕时要释放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就叫做链路管理。 (2) 帧同步-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时帧。数据一帧一 帧地传送,就可以在出现差错时,将有差错的帧再重传一次,避 免了全部数据的重传。帧同步是指收方应当能从受到的比特流中 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