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造成环境危机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造成环境危机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我国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但与此伴生的是日渐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开发利用能源所产生的环境约束正成为能源战略和能源决策越来越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当前一项日益迫切的要求就是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有效控制不断增加的能源供给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我国当前能源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污染为典型的能源消费型污染,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是造成能源环境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
虽然我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结构,但是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65%左右仍为煤炭,在今后几十年中这种格局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能源的使用和消费结构、方式是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大气污染中仅二氧化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GDP的2.2%。
专家分析,目前我国主要面临以下能源环境问题:一是燃煤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严重的酸雨污染。
我国在1995年就已经成为全球二氧化硫排放最多的国家,超过了欧洲和美国。
目前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的40%,预计到2010年将占60%。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因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农作物、森林和人民健康等方面的经济损失约为1100多亿元,已接近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占全世界的13%。
据专家估计,以煤炭为主的矿物能源消费的增长,将使我国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未来10年内有明显的增长,在随后的20年可能趋于平稳,2030年将达到相当于美国目前的排放水平。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能源引起的环境污染治理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并将制约未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能源发展。
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及应对策略

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及应对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但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储备不足,能源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这导致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能源危机将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来解决能源危机。
1、能源依赖度高我国能源主要来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而这些化石燃料的储备量是有限的,因此我国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显得尤为不合理。
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石油、天然气进口大国,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使我国在国际油价波动等形势下非常容易受到能源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国内经济的动荡。
2、煤炭等传统能源污染严重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依靠煤炭等传统能源,传统能源的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居全球第一位,而这种排放量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我国传统能源的燃烧。
另外,传统能源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会损害水、土壤等生态环境。
3、可再生能源开发总量不足相对于煤炭等传统能源,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储备量相对较少,而且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还比较落后,这导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总量不足,无法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成本也相对较高,这也限制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速度。
二、应对策略1、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为了降低我国的能源依赖程度,必须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
具体来说,应该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大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减排力度,推广清洁能源,使其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逐渐提高。
此外,还应该大力发展核能和天然气等新型能源。
2、加强能源节约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同时,我国还需要加强能源节约。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节能环保型产品,减少消耗化石燃料和能源的浪费。
此外,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可以推广生产和使用能源高效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将面临的八大危机:信仰、教育、地缘政治、人与人关系、地方矛盾、水资源、粮食、外交危机

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成绩的光辉下我们也看到了多重危机正在向我们袭来。
如果不能早作出预防,那么后果将是不可设想的。
下面我们对这些危机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信仰危机想要改变一个国家,就要改变他的国民,想要改变国民,就要改变他的思想。
而中国面临的就是信仰危机的变迁。
三十年前,中国从上到下都信仰,只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成为一个世界上民族之林之一。
后来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人们的思想变得现实,变得拜金,变得互相猜忌,在金钱万能的信仰下,铤而走险者有之,勾心斗角者有之,****者有之,甚至为了金钱残害同胞,忘记生身父母者也有之。
孰不知,一旦人们的信仰从过去的主义变成现实的金钱至上,那么想要再变过来,不流血,不牺牲,是不可能的了。
中国想要变强,就要有信仰;想要有信仰,就要变思想!2.教育危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句曾经耳熟能详的口号,已经湮灭在历史的烟云里。
现在教育产业化,已经让金钱的观念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植入到头脑中了。
而中国教育的没落,更多的是源于金钱,毁于人为。
过去知识就是力量,陷在知识就是重量。
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的书包,没有十几斤是下不来的。
是什么造就了天真的孩子沦为学习的机器?是什么造成了,同时国家的花朵,却一个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一个生长在贫瘠的悬崖?一个国家的公平公正,首先就是教育的公平公正。
在这一点上,即便是封建王朝,对贫富的读书子弟,都是一视同仁的。
中国的这种教育模式和体制,即便大学毕业了,与三十年前,初中毕业的人,有什么区别呢?除了多消耗了一些资源之外,是就业有优势,还是思想得到升华,还是信仰得到确认,都没有。
甚至现在的一个大学生的素质,都比不上,三十年前的一个初中生。
所以教育的根本不是在于读了多少书,而是在于获得了多少知识——有用的知识!这才是教育的真谛!3.地缘政治危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里,基本上和中国现在周边的国家都发生过战争。
但是现在面临的是更多的地缘政治危机。
应对资源危机 教学设计

应对资源危机教学设计本课结构分析:本课主要讨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材首先提出了全方位解决资源问题。
接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大的方面,探寻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途径。
除此之外,还针对我国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提出了资源空间调配的措施。
最后针对当前的现实,提出了立法的重要性。
本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设计复习我国的资源问题:人均资源少,重要资源短缺,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中损失浪费严重。
二、新课教学设计1、小组讨论:如何才能缓解资源危机?相互交流:如开源节流,依靠法律,依靠科技,综合利用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当学生谈到“南水北调”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应对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办法。
2、资料(1)、《中国水系分布图》设问:我国天然水系分布的特点。
(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关数据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在时空、地区上极不均衡。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极不匹配。
我国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集中分布着81%的水资源,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7%,土地占45%,而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
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可以相差十倍。
(3)设问:我国天然水系分布会对带来哪些问题?资料:根据预测,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北方缺水形势将更加严峻。
到2010年前后,如遇连续干旱,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华北地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用水有可能出现硬缺口,几乎无潜力可挖。
而滔滔长江每年将一万亿立方米的水送进大海。
因此,要从根本上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
3、合作探究“南水北调”工程(1)、“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解决中国水危机的调控和配置的战略性工程,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中国战略水资源的调控和配置体系和水安全保障体制,是将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连成全国水网,是世界规模最宏伟的战略资源工程。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2)

1
中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面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我国环境质量虽在进一步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
B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
C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D .我国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认识。
A 、B 、C 认识正确,D 是对我国环境现状的错误认识,故选D 。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危机是什么?
(1)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12月4日 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危机与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危机与对策指导教师:张慧学院:资环学院班级:城划0801姓名:刘媛媛学号:A03080231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危机与对策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
土地是我们的主要粮食来源,还是我们的衣物、纺织品等原料的来源。
没有了土地,人类就无法生存。
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
这主要表现在近年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土壤污染等。
其中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严重危机。
1土地资源危机的现状1.1耕地减少的现状中国耕地面积1996年为19.51亿亩,2003年减少到18.51亿亩,7年间减少了1亿亩。
2003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J:截至2003年10月31日,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农用地98.6亿亩,占69.1%;建设用地4.7亿亩,占3_3%;其余为未利用地。
2003年,全国耕地净减少量为3806万亩。
这意味着中国耕地面积由2002年年末的1 8.89亿亩下降到2003年年末的18.51亿亩,人均耕地由1.47亩降为1.43亩。
中国土地资源形势日趋严峻。
中国不仅人均耕地少,而且总量持续减少,总体质量下降,后备资源不足。
1.2水土流失的现状水土流失是中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中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
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
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据估计,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约为230亿t/a。
1.3 土地沙漠化的现状中国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包括湿润地区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退化土地)共861600 km ,占国土面积8.97%。
浅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一、我国在能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既是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位居前列的国家。
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具体而言,主要有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约束日益加剧。
我国能源资源虽然较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过于偏低,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
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能源消费将保持持续增长,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不受节制的大规模能源需求将产生不可接受的能源环境成本。
例如,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就已占到了GDP的3%-7%。
二是矛盾比较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目前,煤炭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量中占到了6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2个百分点。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比较初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给我国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致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三是国际市场剧烈波动,能源安全隐患不断增加。
从石油供给来看,中国石油国内产量最多为2亿吨,而按最低标准预测,在2020年石油至少需要约4.5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
最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国内各种生产形式也不容乐观,维护能源安全的任务将异常艰巨。
四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过大。
这主要表现为在“十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
我国1980到2000年的单位GDP能耗,与相同或者相近的经济体,如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相比,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但是近几年出现了能源消费强度迅速上升的情况,特别是“十五”期间的能源消费系数已经超过了1,如果按这一趋势放任发展,能源消费将难以满足。
三、我国应对能源危机问题的主要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初见曙光。
我国资源危机危在哪里

绿 岩 带 型金 矿储 量显 著 增 加 , 陆续 发 现 了土 屋 、 龙 、 玉 阿舍 勒 、 金 山 紫
等 大 型一 超 大型铜 矿 和金矿 。2 0 01 年 发现 的甘肃 阳山金 矿 , 目前 已探
目前 , 内外特 别 关 注 超 大型 国
岩一斑 岩 型 、 状 硫 化 物 型 、 温 块 低 热 液 型 的 贵 金 属 、有 色 金 属 、 稀
铜、 、 金 铀和铂族矿床。
已开采 达百年历史 的美 国西部 Bnh 斑岩 型铜 矿 ,储量 为斑 岩 ig锄 型铜矿 中的佼佼 者 。2 纪 9 O世 O年
代 发 现 的 印 尼 G abr 岩 型 铜 rseg斑 矿, 既是 超大型铜 矿 , 也是 超大型 金
并开 发 了钾 镁煌 斑 岩 中 的金 刚 石 ,
明为超 大型金 矿 ,黄金 储量 在 30 5 吨 以上 。近几 年金 价 的持续 上 扬 , 激发 了我 国 的找金 热 潮 , 我 国扬 在 子 大陆 边缘 的西南 、西 北地 区 , 发
铁矿型 、 古老条带状铁矿 型 , 只 但
维普资讯
H 点 ui oi鸣o 热 ssn t争s c D
从实际情况看 , 国东部的山 我
东 是 黄 金 生 产 基 地 ,华 南 盛 产 钨
246 0 ̄ 期 0第 。 7
我 国 的大陆 构 造 与成 矿域 , 多
为小 板块 、 多条 造 山带 。很 多 板块
与造 山带 相 问 ,方 向为 自北而 南 , 主 要 有 中亚 跨 洲 巨 型 造 山 带 、 华
北一 塔 里木 板 块 、 岭祁 连 昆仑 中 秦
央 造 山 带 、 子~华 夏 板 块 、 藏 扬 青 褶皱带 、 雅鲁 藏 布 江一三 江 缝合 造 山带 等 。这 些 板块 和造 山带 , 西 是 伯 利 亚 大 板 块 与 印度 板 块 长 期 拉 张 、挤 压后 对 接统 一 的复 杂 产物 。 我 国东 部受 太平 洋 板块 的 影 响 , 成 矿情 况 更 加 复 杂 ,造 山 带 中夕 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
资源现状;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
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之间不匹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将愈来愈大。
后备资源供给不足,潜伏着更大的资源危机。
如果不能在地质勘探方面强化投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石油、天然气、关健矿产资源将严重衰竭。
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矿产资源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
国经济发展
资源危机的乌云多次在世界的上空弥漫。
1973年、1979年两次能源危机,人类至今惊魂未定。
资源危机的冷风曾多次悄悄掠过中国疆土,而国人几乎无动于衷。
中国没有经受1973年和1979年危机冲击,国人至今未有资源危机的切身体会。
然而,1988年中国科学院的国情报告却昭示,中国的资源危机十分严重。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有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分母。
其结论如下
(1)中国是缺水大国,水资源并不丰富,地下水开采过量,用水浪费,供需问题十分突出。
(2)耕地贫乏,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3)中国是贫林大国,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成熟林赤字采伐消耗,森林资源锐减趋势十分明显。
(4)中国是贫草大国,长期重用轻养,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草原,退化草原已达可利用草场的1/3。
(5)我国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浪费程度惊人,目前我国对矿产的需求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如不采取有力措施,矿业资源形势将会走向全面严峻。
(6)我国稀土资源虽然在世界上是储量大国,但也面临着枯竭的危机。
中国是世界资源小国。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潜在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前苏联、美国和印尼而居第6位,绝对量是丰富的。
但由于人口多,人均资源非常少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我国海域辽阔,总计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总计32647公里;岛屿众多,达6536个;大陆架宽广,黄、渤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大陆架宽200-600公里,南海大陆架宽180-250公里;海深资源丰富,现有海深面积计14.07万平方公里;鱼类繁多,经济鱼类捕捞量400-470万吨;海底石油可观,总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100亿吨;海滨矿砂矿床多,达124个,探明储量4.36亿吨,等等,绝对数量都不少。
但与上述情况一样,若按12亿多中国人口的人均计算,上述各项指标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仍然是很低的。
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我国是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必须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倡导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合理的消费模式,在发展理念上不能依据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来判断我国的现代化与否,在消费模式上不能以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来衡量我国的消费水平。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如果人均消费水平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不仅我国自身的资源环境支撑不起,全世界的资源承载和环境容量也难以支撑。
根据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资源环境相对脆弱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应致力于考虑以下方面: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设节约型社会包括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资源环境、发展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适度节制消费。
3.3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源头控制
3.4 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稳妥地探索管理机构的调整改革
推进资源环境管理工作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应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加强各资源环境相关管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统筹协调我国内陆和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防灾,统筹负责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
必要时对涉及全局性工作的资源环境保护的主要管理部门予以行政级别升级,实行部门垂直管理,甚至考虑整合调整部门间的职能和机构设置,提高我国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效能。
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打破不同部门对监测数据的垄断,促进监测数据和信息共享,促使政务公开和决策的科学化。
3.5 健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资源环境工作的市场化监管、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责任追究、行政复议、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权力运行和监督都应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操作的轨道,应加强资源环境方面的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以及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建设工作。
3.6 加强和完善市场化调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