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教案

合集下载

《有趣的测量》(教案)-数学 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数学 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使用升、毫升等度量单位测量容积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先出示两个容器,让学生猜猜哪个容器的容积更大。

之后教师测量两个容器的容积并对比,引入体积的概念。

2.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到体积是指物体内部所占的空间大小,是用来度量空间大小的。

3.演示教师现在用不同形状的容器出示,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容器的容积,并让学生自己测量以验证答案。

4.练习教师向学生提供几个不同形状的容器,要求学生测量其容积,并计算其容量的数值,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巩固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对所遇到的困惑进行提问。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根据学生上机实践表现,集中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适当的辅导。

2.教师可对学生学习笔记以及课堂提问的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建议1.在实际操作上,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测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2.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度量单位,了解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在本节课之前让学生再次复习计量单位换算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教案教案八、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堂课的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

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篇1知识技能: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感觉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法,归纳法。

学法:实验法,交流探索法。

教学准备:水槽、量筒、水、不规则石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那么不规则物体体积怎么测量呢?引入课题。

二、自学指导:为了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石头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

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

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三、精讲点拨: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

让学生说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

四、当堂训练:1、第4题:本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

一粒黄豆比较,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五、课堂小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六、作业布置:练一练1——3题板书设计:有趣的测量“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实例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测量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的知识,对测量工具和单位换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测量方法不够熟悉,对单位换算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单位换算的应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实例等。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如一个房间,询问学生:“我们如何知道这个房间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如米、厘米、千克等。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教室的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水果的重量是200克,换算成千克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28)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28)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28)教案:有趣的测量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通过直尺、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 面积的测量:通过面积尺、模板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面积。

3.体积的测量:通过量筒、容积杯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地使用测量工具,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面积尺、模板、量筒、容积杯等测量工具。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教室的长度是多少吗?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吧!”二、新课讲解:1. 长度的测量:讲解直尺和卷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 面积的测量:讲解面积尺和模板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教室内的不同物体的面积,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3. 体积的测量:讲解量筒和容积杯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三、随堂练习:1. 用直尺测量课本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 用面积尺测量课本封面的面积,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3. 用量筒测量一瓶水的体积,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四、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教室的长度是10米,宽度是8米,求教室的面积。

1. 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测量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用面积尺和模板来测量教室的面积。

3. 讲解如何将测量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答教室的面积。

五、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测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课题“有趣的测量”和各个部分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用直尺和卷尺测量家中的床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第117页,第三章《测量与图形》的第三节《有趣的测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2. 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难点:理解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之间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三角板、量筒、橡皮泥、计时器。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情景:小明想知道他家客厅的面积和体积,但是不知道如何测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小明解决问题。

2. 讲解测量方法(10分钟)教师分别讲解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直尺、三角板、量筒等工具。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每组选择一个测量项目(长度、面积或体积),使用教具和学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测量方法解决问题。

例题: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8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测量方法。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六、作业设计2.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家里某个物品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并记录数据。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可以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如电子秤、温度计等。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传统测量工具,如尺子、量杯进行长度和容量的测量。

2.能够理解并运用不同度量单位进行长度和容量的换算。

3.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合理运用测量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运用传统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容量的测量。

2.理解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运用测量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不同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理解不够透彻。

2.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测量技能不够熟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导入环节,老师将先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出测量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场景:•班级里的某个同学,请他或她举起自己的手臂,由其他同学估测它的长度。

•请学生估测一下课桌的面积、容积等。

•站在黑板前,让学生自愿上来,用尺子测一下自己的身高,然后将结果标在黑板上。

通过引出这些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加准确地测量长度、面积、容积等。

2. 学习传统测量工具传统测量工具是测量长度、容积最常见的工具。

我们需要教导学生什么是尺子,什么是量杯,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进行测量。

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尺子的读数方法、量杯的使用方法等,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试验。

3. 理解度量单位换算原理在学习测量原理之后,让学生探究不同的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类比和绘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单位换算的原理。

例如,在学习长度换算时,我们可以把小学生比喻成厘米,初中生比喻成米,高中生比喻成千米,然后通过类比方式,让学生可以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4. 练习与拓展在学习了测量和单位换算知识之后,需要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拓展,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技能。

针对课程内容,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他们利用所学的技能解决问题。

例如:1.某种饮料公司准备出售一种新型饮料,为此宣传启动了味道测量,为了尽快推向市场,需要知道1000升饮料大概有多少瓶。

5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4章《有趣的测量》

5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4章《有趣的测量》

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是研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是在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不规则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从而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从隐性方面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乐于在课堂学习中表现自己,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存在惰性,兴趣不高。

所以本节课教师采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验证方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前四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体积的含义、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学生来说运用已有知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仍有些难度,希望通过本课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探求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五、教具准备:长方体水槽、烧杯、水、尺子、土豆、课件、多媒体展台六、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个故事,好吗? (播放视频)看后问学生:为什么乌鸦会喝到水?上升水的体积和小石子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上升水的体积=小石子的体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测量单位的使用方法。

2.能够用所学测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3.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单位的表示方法和使用方法。

2.长度单位的换算。

3.质量单位的换算。

4.时间单位的换算。

2. 教学方法1.布置个人或小组作业,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2.配合示范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运用教具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常见测量工具,让学生能够知道这些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学习新知识(1)单位的表示方法和使用方法现在,让我们看一下最基本的测量单位——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基本单位。

长度有多种单位,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米(m)。

质量也有多种单位,我们通常使用的是克(g)。

时间也有多种单位,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秒(s)。

当我们测量任何物品时,我们需要确定带有这些单位的对应数值。

(2)长度单位的换算我们所熟知的长度单位是米(m),然而,有很多情况下,米不太实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它的分数或常见倍数。

•1 公里 = 1000 米•1 毫米 = 0.001 米•1 厘米 = 0.01 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常用于测量购物袋的大小、电视机和书橱的尺寸等。

所以,请你接下来为我们展示一些你家里的物品经过测量之后所得的计量单位。

并且,让我们一起计算一下它们相当于多少米。

(3)质量单位的换算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来测量质量。

•1 千克 = 1000 克•1 毫克 = 0.001 克•1 克 = 1 毫升让我们假设孩子们每天一份食物需要25克的蛋白质,那么我们需要使用多少克的蛋白质来满足其所需。

(4)时间单位的换算最后一个单位是时间。

通常,我们使用秒作为标准单位,但我们也可以使用其他单位来测量时间。

•1 分钟 = 60 秒•1 小时 = 3600 秒那么,让我们接下来用小时作为单位算算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少时间?3. 巩固练习分小组将学生按照一定的题目难度来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配合讨论并解决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学生的难度。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5 有趣的测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设计了多种测量活动,如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以及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尺子、卷尺、量筒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对于一些基本的测量工具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面积、体积,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快速地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卷尺、量筒、实物等。

2.学具:学生自带尺子、卷尺、量筒等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测量现象?”引发学生对测量知识的回忆。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测量?测量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如尺子、卷尺用于测量长度,量筒用于测量体积等。

同时,教师解释测量的重要性,以及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幽默的测量〔求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

教材剖析:本节课是在先生曾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看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出现的。

要使先生经过观察、比拟,掌握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先生的知识面,浸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剖析:本班级先生,大局部学习仔细、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局部男生生动好动,爱思索。

关于探求数学效果有着极端浓重的兴味,喜欢自己入手处置效果。

在他们身上还清楚地存在着儿童的天分,好动、猎奇等。

关于本单元的知识,大局部先生掌握得比拟扎实。

教学目的:1、阅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进程,探求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浸透转化的思想。

2、掌握不规那么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

3、在实际与探求进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处置实践效果,提高灵敏处置实践效果的才干。

教学重点:让先生掌握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灵敏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处置实践效果。

教具预备: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假定干瓶教学进程:一、导入1、同窗们,周末教员在整理房间的时分,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平面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可以直接经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那么物体。

〔板书:规那么物体〕4、如今请同窗们再观察教员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外形的物体呢?。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涵盖了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的知识,对于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量筒等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测量方法的不规范,单位换算的混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快速地进行测量和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家的新房子装修”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材中的图形长度、面积、体积,并完成单位换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行测量和换算?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拓展知识运用。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4.7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有趣的测量》这一章节。

我们会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包括米、厘米、毫米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并能够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实际测量。

难点是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尺子、绳子等,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卷尺、量角器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大家感受到测量的重要性。

接着,我会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例题来让大家理解和掌握。

然后,我会组织大家进行实际操作,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在操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大家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准确地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

我会组织大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换算关系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厘米 1厘米=10毫米毫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米、厘米、毫米分别测量你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2. 请用米、厘米、毫米分别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1. 身高: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填写)2. 客厅长度: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客厅宽度: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客厅高度:米、厘米、毫米(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在实际操作中,大家能够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学习厘米、米、千米三种长度单位,以及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2. 面积的测量:学习平方厘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以及如何使用尺子、面积计等工具进行面积测量。

3. 体积的测量:学习立方厘米、立方米等体积单位,以及如何使用尺子、量筒等工具进行体积测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单位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单位进行实际物体的测量。

难点:理解不同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卷尺、面积计、量筒等测量工具。

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长度、面积和体积。

2. 长度测量:讲解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示例测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的其他物品长度,并进行记录。

3. 面积测量:讲解如何使用尺子、面积计等工具进行面积测量,示例测量桌子的面积,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的其他物品面积,并进行记录。

4. 体积测量:讲解如何使用尺子、量筒等工具进行体积测量,示例测量垃圾桶的体积,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的其他物品体积,并进行记录。

5. 测量结果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全班同学,大家互相评价、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测量:尺子、卷尺面积测量:尺子、面积计体积测量:尺子、量筒七、作业设计(1)桌子:长度、面积、体积(2)椅子:长度、面积、体积(3)黑板:长度、面积、体积2. 答案:(1)桌子:长度(数据)、面积(数据)、体积(数据)(2)椅子:长度(数据)、面积(数据)、体积(数据)(3)黑板:长度(数据)、面积(数据)、体积(数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测量,达到了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
其次,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积极互动,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如何准确地使用工具进行测量。这提示我,在实践活动前,可能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具体的操作指导,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
另外,小组讨论部分,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时间有限,不是所有的小组都有机会分享他们的成果。我考虑在下次的课堂中,是否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不规则图形面积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有趣的测量》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理解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通过实例掌握利用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绳子等)测量不规则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梯形等)面积的基本方法。
2.探索并掌握测量的步骤和技巧,如用拼接法、分割法、等分法等对不规则图形进行测量,以及如何通过计算得出准确面积。结合实际情境,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使用工具测量和不同测量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圆形面积的测量,我会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规则图形面积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2.能够熟练使用厘米尺、计时器等测量工具;3.能够合理地估算长度和时间;4.提高解决测量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计量单位的转换;2.测量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长度和时间的估算;2.复杂问题的测量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测量题目,引起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小明用30秒钟走过150米的距离,那么他的速度是多少?大象的身高有多高?2. 计量单位的转换(25分钟)1.线上教学时,老师可通过PPT讲解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线下教学时,可通过黑板、白板等展示。

从小班时学过的长、宽、高开始,到四年级学习的面积和体积,再到本学期学习的长度单位的转化,知识点层层递进。

2.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计量单位转换题目,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

3. 测量工具的使用(30分钟)1.让学生熟悉常见测量工具的名称、特点和使用方法,如:厘米尺、卷尺、计时器、天平等。

2.让学生自己手持测量工具,去实地测量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4. 长度和时间的估算(20分钟)1.让学生通过图形、场景等方式,估算物体的长度和面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估算能力。

2.让学生通过情境,估算事件的时间长度,如:一场电影的时间长度、一次长途旅行的用时等,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和估算能力。

5. 综合运用(30分钟)1.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复杂的测量问题。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布置一些计量单位转换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巩固;2.布置一些测量工具使用的题目,让学生熟悉操作方法;3.布置一些测量估算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感性认识和估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测量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5 有趣的测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知识,但对一些特殊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可能还不熟悉。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

2.难点:特殊情况下测量工具的选择,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测量工具(尺子、卷尺、量筒等),教学课件。

2.学具:学生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测量场景,如建筑工人测量房屋、厨师测量食材等,引导学生关注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测量场景?测量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测量过程,注意测量准确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给定的长度、面积、体积。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4.7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有趣的测量》。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4.7节《有趣的测量》。

我们将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来巩固和运用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次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够准确地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刻度尺、直尺、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供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个实际的长度测量场景,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

我会让学生观察我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2. 讲解与示范: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讲解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我会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来示范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如何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3.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并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们可以互相讨论他们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刻度尺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客厅的长度为9米,宽度为6米,高度为3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可以拓展延伸,引入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比如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测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有趣的测量》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正确的测量方法、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能够正确地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篇一】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紧贴于生活,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目标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难点:设计测量方案教具准备:透明容器、不规形状的石头、大豆、乒乓球等。

三、学情分析五(1)班学生他们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一般,好学上进,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基础差、底子薄、生源杂,学习比较被动。

对数学毫无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年龄小,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

所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比较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法分析我先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创设情境,开启他们的智慧。

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有趣和测量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着眼点。

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不规则的图形中,思维跨度大,具有挑战性。

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我采取以下四个环节结束本课的教学任务:1、创设情境,开启智慧。

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跟语文老师学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

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

(板书:规则物体)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

(板书:不)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设计意图: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

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一)测量芒果的体积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学生汇报)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为什么?(选择量杯,因为它有刻度)3、这样做确实能比较快的求出芒果的体积,你来看(ppt演示)量杯中装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体积)仔细观察,将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那么,现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体积)现在,你知道芒果的体积是多少吗?100是芒果的体积,它也是什么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4、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转化。

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呢?(将芒果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芒果转化成了规则的圆柱体)5、像刚才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实验:用量杯和水试一试、测一测芒果的体积。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明白应用转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二)测量石头的体积1、现在老师也想进行一次测量,我想测的是这块石头的体积。

我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呢?为什么?(选择长方体容器,因为石头太大了)2、用这个长方体容器怎样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呢?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讨论后,学生汇报)3、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强调:要从里面测量)出示数据:长25cm,宽18cm,水面高度8cm。

慢慢将石头放入水中,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这样放行不行(竖着)?为什么?(石头没有完全浸入水中)石头已经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水面的高度是10cm4、你能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学生动笔计算)5、刚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测得了这块石头的体积。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将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石头转化成了规则的长方体)【设计意图: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教师调换实验用品进行第二个实验,把量杯换为长方体容器来进一步探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会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可计算的长方体的体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适时强调,测量时要把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转化的思想求体积。

】6、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测量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运用)【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7、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过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方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出示“数学万花筒”,学生读。

(三)测量苹果醋瓶的体积1、现在你们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机会就在眼前,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苹果醋。

在大家动手之前,请你先猜猜看“这个瓶子的体积是多少?(净含量:260mL)2、现在就动手来验证一下吧。

将记录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中。

【设计意图: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

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3、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谁能来说一说?(四)总结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是“排水法”还是“溢出法”,实际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什么呢?(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实质。

】三、质疑看书页,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四、课堂练习(一)填空1、一个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个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2、一个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底面长8dm,宽5dm,高3dm,放入一个不规则物体后,溢出30升的水,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

3、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块小长方体放入水中,小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体积是()。

【练习目的:强化“转化”思想的实质。

】(二)解决问题第一组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4dm,宽2dm,放入一个石块后水面上升了0.5dm,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一个正方体的容器,棱长20厘米,现装有深度为5厘米的水。

在放入一个物体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练习目的:通过对比练习,由直观到抽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第二组1、一个长方体容器,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

将一块铁块放入容器中,装满水,再将铁块取出,这时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有多大?★★2、一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当放入一个长方体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长方体长8分米,宽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棱长为15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深8厘米,浸入一个不规则的钢块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厘米处,这个钢块的体积是多少?★★★★★【练习目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五、全课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2、生活中有许多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规则的物体来计算出体积。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用一种变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练习:那么,你能想办法测出一粒黄豆的体积吗?(学生汇报)一粒黄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们很难看出水面的升高情况,也就很难算出它的体积。

我们可以先测量出一定数量的黄豆的体积,再除以黄豆的数量,就能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了。

板书设计:转化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规则物体的体积V正=a3 芒果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V长=abh 石头下降瓶子溢出篇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 能力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

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

(板书)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 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

分工协作: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2. 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

(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3. 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说说看,我们班是不是会出现曹冲第二呢?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预设二:把石块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捞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