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0522高中物理模型专题

合集下载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学生版)--2024年高三物理二轮常见模型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学生版)--2024年高三物理二轮常见模型

专题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特训目标特训内容目标1圆锥摆模型(1T-5T)目标2圆锥筒、圆碗和圆筒模型(6T-10T)目标3转弯模型(11T-15T)目标4圆盘转动模型(16T-20T)【特训典例】一、圆锥摆模型1如图(a)为游乐场中的“空中飞椅”项目。

“空中飞椅”结构示意图如图(b),转动轴带动顶部圆盘转动,悬绳一端系在圆盘边缘,另一端系着椅子。

若所有椅子质量相等,悬绳长短不一定相等,忽略悬绳质量与空气阻力,则坐在椅子上的游客与椅子整体随圆盘匀速转动的过程中()A.任一时刻,所有游客的线速度都相同B.所有游客做圆周运动的周期都相同C.悬绳越长,悬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就越大D.悬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与游客质量无关2智能计数呼啦圈轻便美观,深受大众喜爱。

如图甲,腰带外侧带有轨道,将带有滑轮的短杆穿入轨道,短杆的另一端悬挂一根带有配重的轻绳,其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

可视为质点的配重质量为0.5lg,绳长为0.5m,悬挂点P到腰带中心点O的距离为0.2m。

水平固定好腰带,通过人体微小扭动,使配重随短杆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运动过程中腰带可看作不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速转动时,配重受到的合力不变B.匀速转动时,腰带受到的合力不变C.当θ稳定在37°时,配重的角速度为15rad/sD.当θ由53°缓慢减少到37°的过程中,配重机械能守恒3市面上一种旋转“飞蜓”玩具的结构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连接蜻蜓,穿过手柄后与重物连接,人们可以通过旋转手柄让蜻蜓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第一次玩耍,蜻蜓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重物与手柄底端的距离为H,外部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第二次玩耍,蜻蜓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重物与手柄底端的距离小于H。

两次运动过程中,重物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一切阻力,则相比第一次,蜻蜓第二次运动时()A.外部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不变B.蜻蜓运动的周期不变C.蜻蜓运动的角速度变大D.蜻蜓运动的线速度变大4如图所示,现有一光滑角形框架OAB ,OA 边竖直放置,夹角θ=30°,质量m 的小球套在OB 杆上,并通过长为l 的轻绳悬吊于M 点,小球静止时轻绳与OA 杆的夹角也为θ,现让框架以OA 为轴,以不同的角速度ω匀速转动,小球均能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模型专题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专题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专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模型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物理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应用技巧;3. 能够运用物理模型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重点:1. 物理模型的定义和分类;2. 物理模型的建立方法;3. 物理模型的应用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建立物理模型;2. 如何合理地应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高中物理教程》;2.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物理模型的概念和作用,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理论讲解:(1)物理模型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物理模型是通过对实际现象的简化和抽象来建立一个具有相似性质的模型,分为几何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等。

(2)物理模型的建立方法:讲解建模的一般方法,包括选取问题、建立假设、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验证模型等步骤。

(3)物理模型的应用技巧:介绍如何通过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包括选择适当的模型、合理简化问题、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物理模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4. 练习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模型建立和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模型的应用技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模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1. 完成《高中物理教程》中相应的练习题;2. 按照课上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建立物理模型并解决该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物理模型的概念、建立方法和应用技巧,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讨论,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物理模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模型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高中物理新教材讲义:弹簧—小球模型 滑块—光滑斜(曲)面模型

2024年高中物理新教材讲义:弹簧—小球模型 滑块—光滑斜(曲)面模型

专题强化3弹簧—小球模型滑块—光滑斜(曲)面模型[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的技巧(重点)。

2.掌握两类碰撞问题的解题方法(重难点)。

一、弹簧—小球模型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一质量为m 2的刚性小球B ,左端与水平轻质弹簧相连,另有一质量为m 1的刚性小球A 以速度v 0向右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两球半径相同,问:(1)弹簧的弹性势能什么情况下最大?最大为多少?(2)两球共速后,两球的速度如何变化?弹簧长度如何变化?(3)小球B 的速度什么情况下最大?最大为多少?答案(1)当两个小球速度相同时,弹簧最短,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0=(m 1+m 2)v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 1v 02=12(m 1+m 2)v 2+E pmax 解得E pmax =m 1m 2v 022(m 1+m 2)(2)如图所示,两球共速后,A 减速,B 加速,A 、B 间的距离增大,故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弹簧的长度增加。

(3)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小球B 的速度最大,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0=m 1v 1+m 2v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 1v 02=12m 1v 12+12m 2v 22解得v 2=2m 1v 0m 1+m 2。

拓展延伸(1)系统动能何时最小?求系统的动能的最小值。

(2)从小球与弹簧相互作用至弹簧恢复原状的过程,系统动能何时最大?求系统的动能的最大值。

答案(1)弹簧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两球共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系统的动能最小。

E kmin =12(m 1+m 2)v 2=m 122(m 1+m 2)v 02(2)弹簧和小球组成系统机械能守恒,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系统的动能最大,E kmax =12m 1v 02。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若系统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

高考物理模型专题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模型专题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模型专题归纳总结一、引言高考物理考试中的物理模型是学生们备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物理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包括力学模型、电磁感应模型、光学模型等等。

本文将对这些物理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二、力学模型1. 牛顿运动定律模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力学模型中最基础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则给出了物体力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则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并方向相反的关系。

2. 弹性模型弹簧弹性模型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通过应用胡克定律和弹簧势能公式进行计算。

胡克定律描述了弹簧伸长或缩短的变形与所受力的关系,F=kx,其中F为作用在弹簧上的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

弹簧势能公式为E=1/2kx²,其中E为弹簧的势能。

3. 圆周运动模型圆周运动模型中,角速度、角加速度、圆周位移与线位移的关系是基础内容。

角速度ω定义为角位移θ与时间t的比值,单位为弧度/秒。

角加速度α定义为角速度的变化率,单位为弧度/秒²。

圆周位移和线位移之间的关系为s=rθ,其中s为圆周位移,r为半径,θ为角位移。

三、电磁感应模型1. 法拉第电磁感应模型法拉第电磁感应模型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应用于电磁感应的计算和分析。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指出,通过导线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产生感应电动势,其大小和方向由导线所围成的回路和磁场变化率决定。

可以通过Faraday公式ε=-dΦ/dt进行计算,其中ε为感应电动势,Φ为磁通量,t为时间。

2. 毕奥-萨伐尔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描述了通过导体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与导体所受磁场力的关系。

根据该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电流方向,其大小与电流强度和导线到磁场中心的距离正比。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20套精讲)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20套精讲)

= 1 mv2 − 0 2
物体 A 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Wf
=
mg

g
(2
−µ 4
)t
2
+
L

m3g 2 8q 2 B 2
4、如图 1.05 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运动的平板小车, 车上固定一个盛水的杯子,杯子的直径为 R。当小车作匀加速运动 时,水面呈如图所示状态,左右液面的高度差为 h,则小车的加速 度方向指向如何?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2)、加磁场之前,物体 A 做匀加速运动,据牛顿运动定律有:
mg sinθ + qE cosθ − Ff = ma 又FN + qE sinθ − mg cosθ = 0, Ff = µFN
解出 a = g(2 − µ) 2
A 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
s = 1 at2 = g(2 − µ)t2
2
4
加上磁场后,受到洛伦兹力 F洛 = Bqv
C. 物体前 10s 内和后 10s 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2:1
D. 物体所受水平恒力和摩擦力大小之比为 3:1
答案:ACD
三、斜面模型
1、相距为 20cm 的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如图 1.03, 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 37° ,现在导轨上放一 质量为 330g 的金属棒 ab,它与导轨间动摩擦系数为 µ = 0.50 ,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 B=2T 的竖直向上的匀 强磁场中,导轨所接电源电动势为 15V,内阻不计,滑动变 阻器的阻值可按要求进行调节,其他部分电阻不计,取 g = 10m / s 2 ,为保持金属棒 ab 处于静止状态,求:
解析:设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为 (v1 − v2 ) 、加速度为 a 的匀减速运动。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板块模型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板块模型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板块模型研究必备:物理模型之“滑块-木板”模型滑块-木板”模型是力学的基本模型之一,经常出现在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复中。

分析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此外,这个模型也经常作为高考或模拟考试的压轴题出现,因此同学们需要重视。

这个模型在多个角度下都可以进行命题,例如多过程定性分析、多过程相对运动、相对运动与力与运动图像应用临界问题的分析等。

在解题时,需要注意判断是否相对运动、滑离时的速度、相对运动的时间、相对运动的位移和损失的机械能等问题。

以下是三个“滑块-木板”模型的例题:1.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

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不变,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

2.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当F2μmg时,A相对B 滑动;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

3.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t=时刻滑块从板的左端以速度v水平向右滑行,木板与滑块间存在摩擦,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滑块的v-t图像可能是图中的一种。

总之,这类问题的解答有一个基本技巧和方法:在物体运动的每一个过程中,若两个物体的初速度不同,则两物体必然相对滑动。

和物块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F,使得它们一起沿斜面向上运动,求:1)当F=10N时,木板和物块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2)当F逐渐增大时,木板和物块的加速度如何变化?3)当F达到一定值时,物块将会脱离木板而单独向上运动,求这个临界值F4)当F继续增大时,木板的运动情况如何?给出合理的解释。

2025版高考物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强化五传送带模型和“滑块_木板”模型课件

2025版高考物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强化五传送带模型和“滑块_木板”模型课件
() A.开始时行李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行李经过2 s到达B处 C.行李到达B处时速度大小为0.4 m/s D.行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摩擦痕迹长度为0.08 m
答案:AC
考向2 动力学中的倾斜传送带问题 例2 (多选)某快递公司用倾斜传送带运送包裹,如图所示.包裹被轻 放在传送带的底端,在经过短暂的加速过程后,与传送带达到共速, 最终被运送到传送带的顶端.若传送带运行速度一定,包裹与传送带 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 ) A.在包裹加速运动阶段,传送带对包裹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传送带倾斜角度越大,包裹在传送带上所受的静摩擦力越大 C.传送带倾斜角度越大,包裹加速所需时间越长 D.包裹越重,从传送带的底端运送到顶端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则:
(1)在F的作用下,长木板的加速度为多大?
答案:3 m/s2 解析:(1)对长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F−Mμmg,解得a=3 m/s2.
(2)刚撤去F时,小物块离长木板右端多远?
答案:30.5 m 解析:(2)撤去F之前,小物块只受摩擦力的作用故am=μg=2 m/s2 Δx1=12at2-12amt2=0.5 m.
答案:0.7 m
解析:
(4)在t′内,小物块和长木板的相对位移Δx2=v22−av′′2

v′2−vm2 2am
,解得Δx2=0.2
m
最终小物块离长木板右端x=Δx1+Δx2=0.7 m.
[教你解决问题] 审题图解
考向2 斜面上的板块问题 例5 (多选)滑沙运动是小孩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其运动过程可类比为如 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37°的斜坡上有长为1 m的滑板,滑板与沙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μ1=2410.小孩(可视为质点)坐在滑板上端,与滑板一起由静止开始 下滑,假设图中小孩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小孩的质量与滑板 的质量相等,斜坡足够长,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孩在滑板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小孩和滑板脱离前滑板的加速度大小为0.8 m/s2 C.经过1 s的时间,小孩离开滑板 D.小孩离开滑板时的速度大小为0.8 m/s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归纳--超好用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归纳--超好用

两车等速时恰好追及 两车只相遇一次
间距会逐渐增大
两车等速时 车 动 车前面
能再次相遇 即能相遇两次
二、先 速后减速模型
模型概述
物体先加速后减速的问题是 动学中典型的综合问题,也是 几年的高考热点,同学在求
解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如能画出速度图象就更明确
过程了。
模型讲解
d

0 − (v1 − v2 )2 = −2ad
a = (v1 − v2 )2 2d
故 相撞的条
a ≥ (v1 − v2 )2 2d
2
两物体相距 s 在同一直线 同方向做匀 速 动 速
零 就保 静 动 物
体在前 初速 v1 速 大小 a1 物体在 初速 v2 速 大小 a2 知 v1<v2
但两物体一直没有相遇 求
第六章 电磁场 ............................................................................................................................ 10
一 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10 电磁流 计模型............................................................................................................16 回旋 速模型 ................................................................................................................19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

高中物理总复习经典物理模型归纳全解全析

l v 0 v Sv 0 A Bv 0 A B v 0 l 滑块、子弹打木块模型之一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

μNS 相=ΔE k 系统=Q ,Q 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

②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 :包括小车上悬一单摆单摆的摆动过程等。

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系统有共同速度(或有共同的水平速度);系统内弹力做功时,不将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因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题: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初速v 0射入木块,穿出时子弹速度为v ,求子弹与木块作用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如图,设子弹穿过木块时所受阻力为f ,突出时木块速度为V ,位移为S ,则子弹位移为(S+l)。

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v+MV ①由动能定理,对子弹 -f(s+l )=2022121mv mv - ② 对木块 fs=0212-MV ③ 由①式得 v=)(0v v M m - 代入③式有 fs=2022)(21v v Mm M -∙ ④ ②+④得 f l =})]([2121{21212121202202220v v Mm M mv mv MV mv mv -+-=-- 由能量守恒知,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而产生的内能。

即Q=f l ,l 为子弹现木块的相对位移。

结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且等于摩擦力与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

即 Q=ΔE 系统=μNS 相其分量式为:Q=f 1S 相1+f 2S 相2+……+f n S 相n =ΔE 系统1.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 ,一质量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 0=2.00m/s 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 ,金属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g 取10m/s 2。

求两木板的最后速度。

2.如图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块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M ,现以地面为参照物,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如图),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B 板。

高中物理模型(完整资料).doc

高中物理模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一.行星模型[模型概述]所谓“行星”模型指卫星绕中心天体,或核外电子绕原子旋转。

它们隶属圆周运动,但涉及到力、电、能知识,属于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模型要点]人造卫星的运动属于宏观现象,氢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属于微观现象,由于支配卫星和电子运动的力遵循平方反比律,即21F r ∝,故它们在物理模型上和运动规律的描述上有相似点。

一. 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质量为m ,卫星在半径为r 的轨道上运行,其线速度为v ,可知22GMm v m r r =,从而v =设质量为'm 、带电量为e 的电子在第n 条可能轨道上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则有222n n ke v m r r =,从而1v v =∝即 可见,卫星或电子的线速度都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二. 动能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卫星运动的动能,由22GMm v m r r =得12k k GMm E E r r=∝即,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动能为:212k k n n ke E E r r =∝即,可见,在这两类现象中,卫星与电子的动能都与轨道半径成反比三. 运动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对卫星而言,212224m m G mr r T π=,得232234,r T T r GM π=∝即.(同理可推导V 、a 与半径的关系。

对电子仍适用)四. 能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运动物体能量等于其动能与势能之和,即k p E E E =+,在变轨问题中,从离地球较远轨道向离地球较近轨道运动,万有引力做正功,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总能量减少。

反之呢?五. 地球同步卫星1.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非同步人造地球卫星其轨道平面可与地轴有任意夹角且过地心,而同步卫星一定位于赤道的正上方2. 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3.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002,GMm m r r r ωω==得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所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一定,其离地面高度也是一定的4. 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为定值,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误区点拨]天体运动问题: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与中心天体半径的区别;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卫星的稳定运行和变轨运动;赤道上的物体与近地卫星的区别;卫星与同步卫星的区别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是指把卫星从地球上发射出去的速度,速度越大,发射得越远,发射的最小速度,混淆连续物和卫星群:连续物是指和天体连在一起的物体,其角速度和天体相同,双星系统中的向心力中的距离与圆周运动中的距离的差别二.等效场模型[模型概述]复合场是高中物理中的热点问题,常见的有重力场与电场、重力场与磁场、重力场与电磁场等等,对复合场问题的处理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物理思维方法 [模型要点]物体仅在重力场中运动是最简单,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运动类型,但是物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又是我们在综合性试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化“复合场”为“重力场”,不仅能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同时也是一种思想的体现。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动力学中的两类常见模型课件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动力学中的两类常见模型课件
2. 位移关系:如图所示,滑块由木板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滑
块和木板同向运动时,位移之差Δx=x1-x2=L(板长);滑块和木
板反向运动时,位移大小之和x2+x1=L。
目录
高中总复习·物理
3. 解题关键
目录
高中总复习·物理
【典例1】
如图所示,右侧带有挡板的长木板质量M=6 kg、放在
水平面上,质量m=2 kg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上,小物块与长木板
第17课时 动力学中的两类常见模型
CONTENTS
01
着眼“四翼”·探考点
题型 规律 方法
02
聚焦“素养”·提能力
巧学 妙解 应用
02
着眼“四翼”·探考点
题型 规律 方法
目录
高中总复习·物理
模型一
动力学中的滑块—木板模型
1. 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
运动,且滑块和木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传送带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左
右两端相距L=10 m,以v=5 m/s的速度运行。水平传送带的右端
与一光滑斜面平滑连接,斜面倾角θ=30°。一物块由静止轻放到
传送带左端,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匀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然后
冲上光滑斜面。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重力
右侧的挡板的距离为L。此时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长木板上,长木
板和小物块一起以v0=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已知长木板与水平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6,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0.4,某时刻撤去力F,最终小物块会与右侧挡板发生碰撞,最大静
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

微专题Ⅰ 动量守恒定律几种模型分析(学生版) 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第一册)

微专题Ⅰ 动量守恒定律几种模型分析(学生版) 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同步(人教版选修第一册)

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中的几种重要考试模型,清晰如何分析及进行运用。

[例题1](2024春•高新区期末)如图所示,一小车静止于光滑水平面,其上固定一光滑弯曲轨道,例题3]如甲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用两颗钉子的小车,小车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是光滑的,半径为切,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kg的物块从(1)两小球速度相同时,弹簧最短,弹性势能最大A.m B=4mB.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0.6m v20C.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弹簧压缩量的最大值为0.768v0t0D.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弹簧压缩量的最大值为1.128v0t0例题5](2024•黄陂区校级一模)质量为2kg的小球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左端连接一水平A.π+2m,π―2mA.球A沿槽C下滑过程中,槽B.整个过程中球A、球B和槽C.球A第一次滑至槽C最低点过程中,球D.球A与弹簧作用后,能够追上槽[例题7](2024春•天河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水平桌面光滑,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A.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例题10](2022秋•历下区校级期中)向空中发射一枚炮弹,不计空气阻力,当此炮弹的速度恰好例题12]有人对鞭炮中炸药爆炸的威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设计如下实验,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两个大小相等(可视为质点)紧挨着的1.(多选)(2024•济南三模)质量为A.子弹击中物块后瞬间,物块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变为B.子弹击中物块后瞬间,物块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变为C.物块下落的总时间为A.滑块从A到B时速度大小等于A.滑块C与弹簧脱离的瞬间获得的速度v c=1m/sB.轻弹簧长度最短时,所具有的弹性势能E p=12JC.滑块C在传送带上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1=8J(2024春•温州期中)为了探究物体间碰撞特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水平直轨道AB、CD和水平传送带平滑无缝连接,两半径均为管道DEF与轨道CD和足够长的水平直轨道2m的滑块c用劲度系数k=100N/m的轻质弹簧连接,静置于轨道的滑块a以初速度v0=17m/s从A处进入,经传送带和(1)物块a到达D点的速度;(2)物块a刚到达与O1等高的E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的大小;(3)若a、b两物块碰后粘在一起,则在接下来的运动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2025高考物理备考教案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一 动量守恒中的四类典型模型

2025高考物理备考教案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一 动量守恒中的四类典型模型

第七章动量守恒定律专题十一动量守恒中的四类典型模型核心考点五年考情命题分析预测子弹打木块模型本专题是本章的难点,滑块+弹簧模型和滑块+滑板模型是高考的热点.预计2025年高考会出现考查滑块+滑板模型的选择题或滑块+弹簧模型的计算题.滑块+弹簧模型2023:辽宁T15,浙江6月T18;2022:全国乙T25;2021:天津T10;2019:全国ⅢT25滑块+斜(曲)面模型2023:湖南T15,山东T18滑块+滑板模型2023:辽宁T15;2022:山东T18,河北T13题型1子弹打木块模型1.模型图示2.模型特点(1)子弹水平打进木块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2)系统的机械能有损失.3.两种情境(1)子弹嵌入木块中,两者速度相等,机械能损失最多(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mv0=(m+M)v.能量守恒:Q=F f s=12m02-12(M+m)v2.(2)子弹穿透木块动量守恒:mv0=mv1+Mv2.能量守恒:Q=F f d=12m02-(12M22+12m12).1.[子弹未穿透木块/2024江苏淮安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0.45kg的木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0.05k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100m/s打入木块并停在木块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子弹打入木块后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v=10m/sB.子弹对木块做的功W=25JC.木块对子弹做正功D.子弹打入木块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175J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0=(M+m)v,解得子弹打入木块后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v=B0+=10m/s,故A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子弹对木块做的功为W=12Mv2-0=22.5J,故B错误;由于子弹的动能减小,根据动能定理可知,木块对子弹做负功,故C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子弹打入木块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Q=12m02−12(M+m)v2=225J,故D错误.2.[子弹穿透木块]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静止放置一个质量为980g的匀质木块,现有一颗质量为20g的子弹以大小为300m/s的水平速度沿木块的中心轴线射向木块,最终留在木块中没有射出,和木块一起以共同的速度运动.已知木块沿子弹运动方向的长度为10cm,子弹打进木块的深度为6cm.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保持不变.(1)求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以及它们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内能.(2)若子弹是以大小为400m/s的水平速度从同一方向水平射向该木块,则在射中木块后能否射穿该木块?答案(1)6m/s882J(2)能解析(1)设子弹射入木块后与木块的共同速度为v,对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解得v=6m/s此过程系统所增加的内能ΔE=12m02-12(M+m)v2=882J.(2)假设子弹以v'0=400m/s的速度入射时没有射穿木块,则对以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解得v'=8m/s此过程系统所损耗的机械能为ΔE'=12mv'20-12(M+m)v'2=1568Jd由功能关系有ΔE=F阻x相=F阻ΔE'=F 阻x'相=F 阻d'则ΔΔ'=阻阻'='解得d'=1568147cm因为d'>10cm ,所以假设不成立,能射穿木块.题型2滑块+弹簧模型模型图示水平地面光滑模型特点(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若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2)在能量方面,由于弹簧形变会使弹性势能发生变化,系统的总动能将发生变化;若系统所受的外力和除弹簧弹力以外的内力不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3)弹簧处于最长(最短)状态时两物体速度相等,弹性势能最大,系统动能通常最小(完全非弹性碰撞拓展模型);(4)弹簧恢复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系统动能最大(弹性碰撞拓展模型,相当于碰撞结束时)3.[滑块与弹簧连接/多选]如图甲所示,一个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物块A 、B 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使A 以3m/s 的速度向B 运动压缩弹簧,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则有(CD)A.在t 1、t 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m/s ,且弹簧都处于压缩状态B.从t 3到t 4时刻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原长C.两物块的质量之比为m 1:m 2=1:2D.在t 2时刻A 与B 的动能之比E k1:E k2=1:8解析由题图乙可知t1、t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m/s,且此时系统动能最小,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可知,此时弹性势能最大,t1时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而t3时刻处于伸长状态,故A错误;结合图像弄清两物块的运动过程,开始时A逐渐减速,B逐渐加速,弹簧被压缩,t1时刻二者速度相同,系统动能最小,势能最大,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然后弹簧逐渐恢复原长,B仍然加速,A先减速为零,然后反向加速,t2时刻,弹簧恢复原长状态,由于此时两物块速度相反,因此弹簧的长度将逐渐增大,两物块均减速,在t3时刻,两物块速度相等,系统动能最小,弹簧最长,因此从t3到t4过程中弹簧由伸长状态恢复原长,故B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t=0时刻和t=t1时刻系统总动量相等,有m1v1=(m1+m2)v2,其中v1=3m/s,v2=1m/s,解得m1:m2=1:2,故C正确;在t2时刻A的速度为v A=-1m/s,B的速度为v B=2m/s,根据m1:m2=1:2,求出E k1:E k2=1:8,故D正确.命题拓展命题条件不变,一题多设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t1~t2时间内B的加速度在减小B.t1和t3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C.t2时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D.t3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解析由v-t图像可知t1~t2时间内B的加速度在减小,A正确,不符合题意;t1和t3时刻,A和B的速度均相等,则A和B系统的总动能相等,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B正确,不符合题意;t2时刻,A和B的加速度均为零,说明弹簧弹力为零,则弹簧在t2时刻处于原长状态,C错误,符合题意;t3时刻,A和B的速度相等,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D正确,不符合题意.4.[滑块与弹簧不连接]如图所示,一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的右端与一根沿水平方向放置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自由端在Q点.木板的上表面左端点P与Q点之间是粗糙的,P、Q之间的距离为L,Q点右侧表面是光滑的.一质量为m=0.2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0=3m/s从木板的左端沿板面向右滑行,压缩弹簧后又被弹回.已知木板质量M=0.3kg,滑块与木板表面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10m/s2.(1)若L=0.8m,求滑块滑上木板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2)要使滑块既能挤压弹簧,最终又没有滑离木板,则木板上P、Q之间的距离L应在什么范围内?答案(1)0.22J(2)0.675m≤L<1.35m解析(1)滑块滑上木板后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此时滑块、木板共速,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共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 p =12m02-12(m+M)共2-μmgL解得E p=0.22J(2)滑块最终没有离开木板,滑块和木板具有共同的末速度,设为u,滑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mv0=(m+M)u设共速时滑块恰好滑到Q点,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μmgL1=12m02-12(m+M)u2解得L1=1.35m设共速时滑块恰好回到木板的左端P点处,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μmgL2=12m02-12(m+M)u2解得L2=0.675m所以P、Q之间的距离L应满足0.675m≤L<1.35m.题型3滑块+斜(曲)面模型模型图示水平地面光滑、曲面光滑模型特点(1)最高点:m与M具有共同水平速度v共,m不会从此处或提前偏离轨道,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0=(M+m)v共;系统机械能守恒,12m v02=12(M+m)v共2+mgh,其中h为滑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不一定等于圆弧轨道的高度(完全非弹性碰撞拓展模型);(2)最低点:m与M分离点,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0=mv1+Mv2;系统机械能守恒,12m02=12m12+12M22(弹性碰撞拓展模型)5.[滑块脱离曲面]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静置一质量为m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滑块,圆弧半径为R,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0自滑块的左端A处滑上滑块,当二者共速时,小球刚好到达圆弧上端B.若将小球的初速度增大为2v0,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能达到距B点的最大高度为(C)A.RB.1.5RC.3RD.4R解析若小球以水平速度v0滑上滑块,小球上升到圆弧的上端时,小球与滑块速度相同,设为v1,以小球的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02=12×2m12+mgR,代入数据解得v0=2g,若小球以水平速度2v0冲上滑块,小球上升到圆弧的上端时,小球与滑块水平方向上速度相同,设为v2,以小球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v0=2mv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2v0)2=12×2m22+mgR+12m2,解得v y=6g,小球离开圆弧后做斜抛运动,竖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则h=22=3R,故距B点的最大高度为3R,故选C.命题拓展情境不变,一题多设问以水平速度v0自滑块的左端A处滑上滑块,小球与滑块分离时的速度是多少?答案0解析从小球滑上滑块至小球离开滑块的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12m02=12m球2+12m块2,小球和滑块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v0=mv球+mv块,解得v球=0.6.[滑块不脱离曲面/2024广东广州部分学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m0=5g的小球用长l=1m的轻绳悬挂在固定点O,质量m1=10g的物块静止在质量m2=30g的14光滑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悬点O在物块m1的正上方,将小球拉至轻绳与竖直方向成37°角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下摆至最低点时与物块发生弹性正碰,碰后物块恰能到达圆弧轨道的最上端.若小球、物块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小球与物块碰撞前瞬间小球的速度v0;(2)小球与物块碰撞后瞬间物块的速度v1;(3)圆弧轨道的半径R.答案(1)v0=2m/s(2)v1=43m/s(3)R=115m解析(1)小球下摆至最低点,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0gl(1-cos37°)=12m002解得v0=2g(1-Hs37°)=2m/s(2)小球与物块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0v0=m0v01+m1v112m002=12m0012+12m112解得v1=43m/s(3)物块滑到圆弧轨道最高点的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则有m1v1=(m1+m2)v212m112=12(m1+m2)22+m1gR解得R=115m.7.[滑块与斜面结合]如图,光滑冰面上静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斜面体右侧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块均静止于冰面上.某时刻小孩将冰块以相对冰面3m/s的速度向斜面体推出,冰块平滑地滑上斜面体,在斜面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3m(h小于斜面体的高度).已知小孩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1=30kg,冰块的质量为m2=10kg,小孩与滑板始终无相对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1)求斜面体的质量;(2)通过计算判断,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能否追上小孩?答案(1)20kg(2)不能,理由见解析解析(1)规定向左为正方向.冰块在斜面体上上升到最大高度时两者达到共同速度,设此共同速度为v,斜面体的质量为m3.对冰块与斜面体,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2v0=(m2+m3)v①12m202=12(m2+m3)v2+m2gh②式中v0=3m/s为冰块推出时的速度,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1m/s,m3=20kg ③.(2)设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为v1,对小孩与冰块,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0=0④代入数据得v1=-1m/s⑤设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分别为v2和v3,对冰块与斜面体,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2v0=m2v2+m3v3⑥12m202=12m222+12m332⑦联立③⑥⑦式并代入数据得v2=-1m/s⑧由于冰块与斜面体分离后的速度与小孩推出冰块后的速度相同且冰块处在小孩后方,故冰块不能追上小孩.题型4滑块+滑板模型示意图木板初速度为零且足够长木板有初速度且足够长,板块反向地面光滑地面光滑v -t 图像8.[滑块、滑板同向运动]如图所示,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也为M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如果长木板是固定的,物块恰好停在木板的右端,如果长木板不固定,则物块冲上木板后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C)A.LB.34C.2 D.4解析设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f ,物块的初速度为v 0.如果长木板是固定的,物块恰好停在长木板的右端,对物块的滑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F f L =0-12M 02,如果长木板不固定,物块冲上木板后,物块向右减速的同时,木板要加速,最终两者一起做匀速运动,该过程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动量守恒,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 +M )v 1,对系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有F f L'=12M 02−12(2M )12,联立解得L'=2,C 正确,A 、B 、D 错误.9.[滑块、滑板反向运动]质量为M =1.0kg 的长木板A 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 1=0.5m/s 的速度向左运动,某时刻质量为m =0.5kg 的小木块B 以v 2=4m/s 的速度从左端向右滑上长木板,经过时间t =0.6s 小木块B 相对A 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求:(1)两者相对静止时的运动速度v ;(2)从木块滑上木板到相对木板静止的过程中,木板A 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3)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答案(1)1m/s,方向水平向右(2)1.5kg·m/s(3)0.5解析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1)从开始到相对静止,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1+mv2=(M+m)v解得v=1m/s,方向水平向右.(2)长木板的动量变化量大小Δp=Mv-(-Mv1)=1.5kg·m/s.(3)对小木块B,根据动量定理得-μmgt=mv-mv2解得μ=0.5.10.[多个滑块综合考查/2024辽宁沈阳模拟]如图,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两个相同的木板B和C,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以初速度v0冲上木板B.已知A质量为2m,与B、C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B、C质量均为m,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12μ.当A运动至B最右端时,A、B速度相同且B、C恰好相撞(碰撞时间极短),撞后B、C粘在一起.重力加速度为g.求:(1)开始时B、C间的距离;(2)A最终离C右端的距离;(3)从A冲上木板B到最终C静止的整个过程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答案(1)029B(2)230272B(3)3536m02解析(1)A在B上滑动时,对A有2μmg=2ma A故a A=μg对B有2μmg-32μmg=ma B故a B=12μg设经过t1时间A、B速度相同,则有v0-a A t1=a B t1解得t1=203B由于x B=12a B12,解得x B=029B,此即B、C的初始距离(2)木板B的长度等于A、B共速时的相对位移,有L=(v0t1-12a A12)-12a B12解得L=023B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A滑到B最右端时,A、B共速的速度v1=13v0此时B与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有mv1=2mv2故碰撞后瞬间B、C的速度为v2=16v0A以13v0的速度滑上C,继续以a A=μg的加速度减速,而此时B、C整体所受合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经过时间t2后A与B、C共速,则有v1-a A t2=v2解得t2=06B此过程中A相对C的位移大小为x AC=(v1t2-12a A22)-v2t2解得x AC=0272B此后A、C相对静止,故A最终离C右端的距离为L-x AC=230272B(3)B、C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12m12-12×2m22=136m02整个过程系统的总机械能损失为12×2m02-0=m02因此整个过程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3536m02.1.[滑块+曲面/2023山东]如图所示,物块A和木板B置于水平地面上,固定光滑弧形轨道末端与B的上表面所在平面相切,竖直挡板P固定在地面上.作用在A上的水平外力,使A 与B以相同速度v0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B的左端经过轨道末端时,从弧形轨道某处无初速度下滑的滑块C恰好到达最低点,并以水平速度v滑上B的上表面,同时撤掉外力,此时B右端与P板的距离为s.已知v0=1m/s,v=4m/s,m A=m C=1kg,m B=2kg,A与地面间无摩擦,B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1=0.1,C与B间动摩擦因数μ2=0.5,B足够长,使得C 不会从B上滑下.B与P、A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不计碰撞时间,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1)求C下滑的高度H;(2)与P碰撞前,若B与C能达到共速,且A、B未发生碰撞,求s的范围;(3)若s=0.48m,求B与P碰撞前,摩擦力对C做的功W;(4)若s=0.48m,自C滑上B开始至A、B、C三个物体都达到平衡状态,求这三个物体总动量的变化量Δp的大小.答案(1)0.8m(2)0.625m≤s(3)-6J(4)(6N·s解析(1)C下滑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 C gH=12m C v2,解得H=0.8m(2)设C滑上B以后,C的加速度大小为a C,B的加速度大小为a1,B、C共速时间为t1,s的最小值为s1,B、C共同的加速度大小为a2,经过t2时间A追上B,s的最大值为s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 C g=m C a C解得a C=5m/s2μ2m C g-μ1(m B+m C)g=m B a1解得a1=1m/s2又v0+a1t1=v-a C t1解得t1=0.5s由运动学规律有s1=v0t1+12a112联立解得s1=58m=0.625mB、C共速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 B+m C)g=(m B+m C)a2解得a2=1m/s2由运动学公式得s2=s1+(v0+a1t1)t2-12a222s2=v0(t1+t2)联立解得s2故s的范围为0.625m≤s(3)由题意知s<s1,所以B与P碰撞时,B与C未共速.设C在B板上滑动的时间为t3,B与P相碰时C的速度大小为v1,则由运动学公式得s=v0t3+12a132解得t3=0.4s(另一解舍去)v1=v-a C t3解得v1=2m/s对物体C从刚滑上B到B与P碰撞前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W=12m C(12-v2)解得W=-6J(4)设B与P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2,B与P碰撞后瞬间的速度为v3,B向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3,B向左运动时间t4与A相遇.设A、B碰撞前瞬间B的速度大小为v4;A、B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为v5,B的速度为v6,C的速度大小为v7,则由运动学公式得v2=v0+a1t3解得v2=1.4m/s由于P固定在地面上,B与P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所以有v3=v2=1.4m/sB与P碰撞后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 C g+μ1(m B+m C)g=m B a3解得a3=4m/s2自B、P碰撞后至A、B发生碰撞的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s-v0t3=v0t4+v3t4-12a342解得t4=3-225s(另一解舍去)v4=v3-a3t4解得v41)m/sv7=v1-a C t4解得v7=(22-1)m/s以向右为正方向,A、B发生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0-m B v4=m A v5+m B v6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A02+12m B42=12m A+12m B62联立解得v5=(1m/s、v6=(1m/s(另一组解舍去)即A、B碰撞后,A以速度v5向左运动,B以初速度v6向右运动经分析可得,B、C最终静止,A最终以速度v5向左运动,故自C滑上B开始至三物体达到平衡状态,这三个物体总动量的变化量为Δp=m A v5-[(m A+m B)v0+m C v]解得Δ=(6N·s2.[滑块+弹簧/2022全国乙]如图(a),一质量为m的物块A与轻质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向A运动,t=0时与弹簧接触,到t=2t0时与弹簧分离,第一次碰撞结束,A、B的v-t图像如图(b)所示.已知从t=0到t=t0时间内,物块A运动的距离为0.36v0t0.A、B分离后,A滑上粗糙斜面,然后滑下,与一直在水平面上运动的B再次碰撞,之后A再次滑上斜面,达到的最高点与前一次相同.斜面倾角为θ(sinθ=0.6),与水平面光滑连接.碰撞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求(1)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2)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弹簧压缩量的最大值;(3)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图(a)图(b)答案(1)0.6m02(2)0.768v0t0(3)0.45解析(1)水平面光滑,故在水平面上两物块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从B与弹簧接触到弹簧第一次压缩到最短过程中有m B v1=(m B+m A)v0其中v1=1.2v0可得m B=5m该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E p,得E p+12(m A+m B)02=12m B12由上式得E p=0.6m02(2)由图像知0~t0内物块B与物块A的位移差等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也就是题图中该段时间物块A、B图像所夹面积,物块A在0~t0时间内的位移S A=0.36v0t0,即为0~t0内,v-t图像中A线与t轴所夹面积.解法1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物块A、B所受弹簧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物块A的加速度始终是物块B加速度的5倍,有a A=5a B若两者均做初速度为零的变速运动,则两者的位移满足S A=5S'B在图1中深灰色阴影面积为S A,浅灰色阴影面积为S'B.最大压缩量为X=1.2v0t0-S A-S'B=0.768v0t0图1图2解法20~t0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A+5mv B=(m+5m)v0结合运动学知识有mS A+5mS B=6mv0t0解得S B=1.128v0t0(B在0~t0内的位移)最大压缩量为X=S B-S A=1.128v0t0-0.36v0t0=0.768v0t0(3)设物块A第一次从斜面滑到平面上时的速度为v x,物块A(含弹簧)回到水平面,第二次与B相互作用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则有m B v2-m A v x=m B v3+m A·2v012m B22+12m A2=12m B32+12m A(2v0)2其中v2=0.8v0可得v x=v0(另一解舍去)物块A第一次从斜面底端滑到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gμs cosθ-mgs sinθ=0-12m(20)2物块A第一次从最高点滑到水平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gμs cosθ+mgs sinθ=12m02-0由上式得μ=0.45.1.[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两个小球A和B,mA>m B,B球上固定一轻质弹簧.A球以速率v去碰撞静止的B球,则(BD)A.A球的最小速率为零B.B球的最大速率为2+vC.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B球的速率最大D.两球的动能最小值为222(+)解析A球与弹簧接触后,弹簧被压缩,弹簧对A球产生向左的弹力,对B球产生向右的弹力,故A球做减速运动,B球做加速运动,当B球的速度等于A球的速度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此后A球继续减速,B球继续加速,弹簧压缩量减小,当弹簧恢复原长时,B球速度最大,A球速度最小,此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m A v=m A v1+m B v2,12m A v2=12m A12+12m B22,解得v1=−+v,v2=2+v,因为m A>m B,可知A球的最小速率不为零,B球的最大速率为2+v,故A、C错误,B正确;两球共速时,弹簧压缩到最短,弹性势能最大,此时两球动能最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m A+m B)v共,E k=12(m A+m B)共2,联立可得E k=222(+),故D正确.2.[2024北京八一中学校考/多选]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物块A和B用一轻质弹簧拴接在一起,弹簧处于原长.一颗子弹沿弹簧轴线方向射入物块A并留在其中,射入时间极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D)A.子弹射入物块A的过程中,子弹和物块A的机械能守恒B.子弹射入物块A的过程中,子弹对物块A的冲量大小等于物块A对子弹的冲量大小C.子弹射入物块A后,两物块与子弹的动能之和等于射入物块A前子弹的动能D.两物块运动过程中,弹簧最短时的弹性势能等于弹簧最长时的弹性势能解析子弹射入物块A的过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有动能损失,则子弹和物块A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子弹射入物块A的过程中,子弹对物块A的作用力与物块A对子弹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而且两个力作用时间相等,由I=Ft知,子弹对物块A的冲量大小等于物块A对子弹的冲量大小,故B正确;子弹射入物块A后,两物块与子弹的动能之和小于射入物块A前子弹的动能,因为子弹射入物块A过程中有动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两物块运动过程中,弹簧最短时与弹簧最长时都是两物块具有共同速度时,有(m A+m子)v1=(m A+m子+m B)v2,ΔE p=12(m A+m子)12−12(m A+m子+m B)22,则弹簧最短时的弹性势能等于弹簧最长时的弹性势能,故D正确.3.[2024河南三门峡模拟/多选]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质量为m、装有光滑弧形槽的小车,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0沿槽口向小车滑去,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右端,图甲小车放置在无阻碍的光滑水平面上,图乙小车靠墙停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BC)A.图甲中小球返回右端将向右做平抛运动B.图乙中小球返回右端将向右做平抛运动C.图甲中小球在弧形槽内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24D.图甲中全过程小球对小车压力的冲量为mv0解析题图甲中,小球离开小车时,设小球的速度为v1,小车的速度为v2,整个过程中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以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1+mv2,对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02=12m12+12m22,联立解得v1=0,v2=v0,所以题图甲中小球返回右端将做自由落体运动,A错误;题图乙中小车静止不动,因此小球返回右端将向右做平抛运动,B正确;设题图甲中小球在弧形槽内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v0=2mv,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02=12×2mv2+mgh,解得h=024,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题图甲中小球返回右端将做自由落体运动,小车将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0,对小车水平方向,由动量定理可得I x=Δp=mv0,由于小球对小车一直有竖直向下的压力分量,故全过程小球对小车压力的冲量不等于mv0,D错误.4.[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M、半径为R(R足够大)的14光滑圆弧曲面C,质量为M的小球B置于其底端,质量为2的小球A以v0=6m/s的速度向B运动,并与B发生弹性碰撞,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则(AD)A.B的最大速率为4m/sB.B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率为34m/sC.B能与A再次发生碰撞D.B不能与A再次发生碰撞解析A与B发生弹性碰撞,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v0=2v A+Mv B,12·202=12·22+12M2,解得v A=-2m/s,v B=4m/s,故B的最大速率为4m/s,A正确;B冲上C并运动到最高点时二者共速,设为v,则Mv B=(M+2M)v,得v=43m/s,B错误;B冲上C然后又滑下的过程,设B、C分离时速度分别为v'B、v'C,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v B=Mv'B+2Mv'C,由机械能守恒有12M2=12Mv'2B+12·2Mv'2C,联立解得v'B=-43m/s,由于|v'B|<|v A|,所以二者不会再次发生碰撞,C错误,D正确.5.[设问创新/2024江苏盐城模拟]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3.0kg的长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木块A.同时给A和B大小均为v=5.0m/s、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A始终没有滑离B.在A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内,B的速度大小可能是(C)A.1.8m/sB.2.4m/sC.2.8m/sD.3.5m/s解析以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因为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选择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从A、B开始运动到A的速度为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m)v=Mv B1,解得v B1=103m/s,从A、B开始运动到A、B共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m)v=(M+m)v B2,解得v B2=2.5m/s,木块A加速运动的过程为其速度减为零到与B共速的过程,此过程中B始终减速,则在木块A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内,B的速度范围为2.5m/s≤v B≤103m/s,故C正确,ABD错误.6.[2024湖南长沙南雅中学校考]质量为M,长度为d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块的右边有一个销钉把木块挡住,使木块不能向右滑动,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静止的木块,刚好能将木块射穿.现拔去销钉,使木。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

构建复合运动模型解析物体运动问题抽象物理模型是解答物理问题的关键.在对简单问题进行模型化处理时,常可把它抽象为一个已知的物理模型,然而在对某些比较复杂问题进行模型化处理时,常常通过联想旧模型、创造新模型来构建复合模型(或称模型链).构建复合物理模型能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组合,使问题得到顺利解答.本文通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就如何构建复合运动模型来巧解物理竞赛中复杂运动问题.一、构建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1.构建同一平面内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解答摆线运动问题例1 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试求带电小球下落的最大高度h.图1分析与解可以证明这个问题中带电小球运动轨迹是比较复杂的摆线,对高中学生而言从合运动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比较困难.现构建小球有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初速度v10、v20,所构建的这两个分运动与小球原有初始运动条件等效.现使小球的分运动v10产生的洛伦兹力为qv10B=mg则v10=mg/qB,因而小球的运动可视为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10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平面内以速度v20做逆时针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合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mv20/qB=g(m/qB)2,因而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下落的最大高度为Hm=2R=2g(m/qB)2.通过构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复合模型,巧妙地解答了这个复杂问题.2.构建不同平面内的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解答螺旋运动问题例2 如图2所示,两个平行板内存在互相平行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强度为E,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在平行板的右端处有一荧光屏MN,中心为O,OO′既垂直电场方向又垂直荧光屏,长度为L.在荧光屏上以O点为原点建立一直角坐标系,y轴方向竖直向上,x轴正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现有一束具有相同速度和荷质比的带正电粒子束,沿O′O方向从O′点射入此电场区域,最后打在荧光屏上.若屏上亮点坐标为(L/3,L/6),重力不计.试求:(1)磁场方向;(2)带电粒子的荷质比.图2分析与解带电粒子在相互平行的匀强电场与磁场中运动为比较复杂的三维运动(螺旋线运动),根据力和运动独立作用原理,可以把此螺旋运动构建为y轴方向上的加速直线运动和xOz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在xOz平面内构建出如图3所示的几何图景,由图3运用物理知识和三角形知识可得:磁场方向竖直向上,且图3R=2L/3,sinθ=/2,θ=π/6.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T/6=πm/(3qB),结合y=Eqt2/(2m)=L/6得粒子的荷质比为q/m=Eπ2/(3B2L).二、构建简谐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1.构建简谐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巧解“狗追击狼”的问题例3 如图4所示,一只狼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边缘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跑动.当狼经过A点时,一只猎狗以相同的速度v从圆心O点出发追击狼.设追击过程中,狼、狗、O点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问:狗沿什么轨迹运动?在何处追上狼?分析与解由于狗、狼、O点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狗与狼沿运动轨道的切向的角速度相等,因而可以把狗的运动构建为径向运动和切向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设当狗离开圆心距离r时,狗的径向速度为v r,切向速度为v t,则图4v t=ωr=v0r/R,由图4可知v r=.由此可知,狗在径向相对圆心O做简谐运动,狗的运动为径向简谐运动和切向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由简谐运动知识可知r=Rsinωt,任意时刻狗的直角坐标为x=rcosθ,y=rsinθ,结合θ=ωt,得x=Rsinωtcosωt=(1/2)Rsin(2ωt),y=Rsin2ωt=(1/2)R[1-cos(2ωt)],因而得狗的轨迹方程为x2+(y-R/2)2=(R/2)2.即狗的轨迹为一个半径为R/2的圆,在圆形轨道的B点追上狼.有关例3问题在很多参考书上有各种不同解法,笔者认为上述运用构建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的方法解答此问题最简捷.2.构建简谐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复合运动模型,巧解“有心力作用”问题例4 如图5所示,两个同轴的带电无限长半圆柱面,内外圆柱面的半径分别为a、b.设在图中a<r <b区域内只有径向电场,电势分布为U=klnb/r,其中k为常量.由此电势分布可得出电场强度分布为E =k/r.现有一质量为m、初速为v0、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左方A处射入,且v0既与圆柱面轴线垂直又与入射处的圆柱的直径垂直(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图5(1)试问v0为何值时可使粒子沿半径为R(R>a)的半圆轨道运动?(2)若粒子的入射方向与上述v0偏离一个很小的角度β(仍然在图5所示的纸面内),其它条件不变,则粒子将偏离(1)中的半圆轨道.设新轨道与原半圆轨道相交于P点.试证明:对于很小的β角,P 点的位置与β角无关,并求出P点的方位角θ=∠AOP的数值.分析与解(1)根据带电粒子在径向电场中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即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等于粒子沿径向指向圆心O的向心力,得(mv02/R)=qE=(qk/R),则v0=.(2)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看似比较复杂,但考虑到β较小,粒子沿切向的分速度为v t=v0cosβ≈v0,径向的分速度v r=v0sinβ≈v0β很小.若运用力和运动独立性原理,则把此复杂的运动可构建为沿着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和径向的振幅较小的简谐运动的复合运动.粒子沿径向做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为r0=R,设振动时的微小位移为x,回复力F r满足-qk/(r0+x)=Fr-mv2t/(r0+x),即F r=-[qk/(r0+x)-mv2t/(r0+x)],由角动量守恒,得mv0r0=mv t(r o+x),由于x r 0,运用数学近似处理,有1/(r0+x)≈(1-x/r0)/r0,1/(r0+x)3≈(1-3x/r0)/r03,结合qk/r0=mv20/r0,得F r=-2mv02x/r02.令k′=2mv20/r02.粒子沿径向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T=2π=πr0/v0.粒子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P点时经过时间为t=T/2,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转过的角度为θ=v0t/r0=π(/2).三、构建两个简谐运动模型1.构建两条直线上的复合简谐运动模型例5 如图6所示,一弹性细绳穿过水平面上光滑的小孔O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P,另一端固定于地面上A点,弹性绳的原长为OA,劲度系数为k.现将小球拉到B位置使OB=L,并给小球P以初速度v 0,且v0垂直OB.试求:(1)小球绕O点转动90°至C点处所需时间;(2)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图6分析与解(1)设OB为x轴方向,OC为y轴方向,当小球和O点的连线与x轴成θ角且与O点相距为r时,弹性绳对小球的弹力为F=kr.将力F沿着x、y两个方向分解,有F x=-Fcosθ=-krcosθ=-kx,F y=-Fsinθ=-krsinθ=-ky.由此可知,小球在x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简谐运动,在y方向上做初速度为v0的简谐运动,小球运动可视为两个简谐运动组成的复合运动模型.小球到达C点时,Fx=0,即小球恰好经过x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故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所经过的时间为小球沿x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周期的四分之一,即t=T/4=(π/2).(2)因为小球到达C点时在y轴方向上速度为零,所以小球在C点的速度就是在x轴方向上的最大速度,则v C=v xmax=ωL=L.2.构建双振子复合模型,解答多体振动问题例6 如图7所示,质量为2m的均匀带电球M的半径为R,带电量为+Q,开始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通过直径的直线上开一个很小的绝缘、光滑的水平通道.现在球M的最左端A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N.若只考虑两电荷间的相互静电力.试求点电荷运动到带电球M的球心时两带电体的速度.图7分析与解均匀带电球M在球内离球心距离为x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kQx/R3,点电荷N在此处所受的电场力为FN=kQ2x/R3,此时带电球M所受的电场力也为F M=kQ2x/R3,因而可将此系统构建为类似如图8所示的双振子相对质心O′点做简谐运动.由质心运动定理可知,系统的质心O′点静止不动,质心O′点距开始静止的球心O点的距离为x′,则图8x′=(mR/M+m)=(R/3).以质心O′为双振子振动的平衡位置,令k0=kQ2/R3,N相对质心振动等效弹簧劲度系数为kN=3k0/2、振幅为AN=2R/3;球M相对质心振动等效弹簧劲度系数k M=3k0、振幅为AM=R/3.N到达球心时对应于两振子都到达平衡位置,由简谐运动知识得,此时点电荷N、球M的速度分别为vN=AN=2R/3,v M=AM=R/3.连接体问题的求解思路【例题精选】【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着紧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A和B(如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m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BD
[针对训练] 4.(2013· 北京高考)如图所示,倾角为 α、 质量为 M 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质量 为 m 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D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mg cos α B.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 mg sin α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 mg sin αcos α 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 (M+m)g
可简化为一个“做功”的模型等。 物理模型是同类通性问题 的本质体现和核心归整。 高中物理学中常见的物理模型有质 点、斜面体、连接体、传送带、点电荷、电容器、导轨、速 度选择器、霍尔元件等。现将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模型 ——板块模型、斜面模型、传送带模型和导轨模型做进一步 的阐述。
物块与木板(或物块)组合在一起,是高中力学中常见的 物理模型。在这一模型中考查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根 据运动状态可分为:平衡状态下的物块与木板、做匀变速运 动的物块与木板、做变加速运动的物块与木板。 解答本类问题的思路是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功能关 系分析。
A.M 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B.物块 m 受到的摩擦力对物块 m 不做功 C.推力做的功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 D.开始相对滑动时,推力 F 的大小等于 200 N
解析:选 C 对 m 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向右 的弹簧弹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由于弹簧在缩短,所以 弹力越来越大,由于缓慢地向墙壁移动,物体处于平衡 状态,M 对 m 的摩擦力也在增大,所以 M 受到的摩擦力 在增大,A 错误;物块 m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m 向 左运动,所以摩擦力做正功,B 错误;
(2)解答本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功能关系分析。 受力分析 的关键是判断 Ff 的方向,功能关系分析的关键 是明确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
[例3]
(2014· 廊坊二模 ) 水平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
动下始终以速度 v 匀速运动。 某时刻在传送带上 A 点处 轻轻放上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体,经时间 t 小物体的速 度与传送带相同,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大小为 x,A 点未 到右端,在这段时间内( )
解析:(1)由图象可知,物块和木板在 0~1 s 内 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a1=2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 解得 μ1=0.2 在 1 s~3 s 内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减 速运动,对整体分析,加速度大小为 a2=1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2(M+m)g=(M+m)a2 解得 μ2=0.1
[答案] AD
[题后感悟] (1)当 v 物与 v 传同向时,只要传送带足够长,无论 v 物与 v 大小关系如何,最终一定一起匀速运动。 (2)当 v 物与 v 传反向时,只要传送带足够长,当 v 物<v 传时, 物块返回到滑入端,速度大小仍为 v 物;当 v 物>v 传时,物块返回 到滑入端,速度大小为 v 传。 (3)Q=Ffx
相对 传
中x
相对
为全过程的相对路程,注意 v 物与 v 传同
向和反向时的区别。
[针对训练] 7.(2014· 自贡模拟)如图甲所示,以速度 v 逆时针 匀速转动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 现将 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的上端,小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μ<tan θ), 则图乙中 能够正确地描述小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 是( )
[例2]
(2013· 广东高考) 如图所示,物
体 P 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 P 的上表面水 平。现把物体 Q 轻轻地叠放在 P 上,则( A.P 向下滑动 B.P 静止不动 C.P 所受的合力增大 D.P 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
[解析]
设 P 的质量为 m,P 静止于斜面上,则有
mgsin θ=Ff≤μmgcos θ,当把 Q 轻放于 P 之上,相当于 P 的质量变大,设 P、Q 的总质量为 M,则有 Mgsin θ ≤μMgcos θ,故 P 仍静止不动,A 错误,B 正确;P 静止 不动,其所受合力为零,C 错误;对 P、Q 整体有 F′f =Mgsin θ,由于 M >m,故 P 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变大, D 正确。
A.FN 保持不变,FT 不断增大 B.FN 不断增大,FT 不断减小 C.FN 保持不变,FT 先增大后减小 D.FN 不断增大,FT 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 D 由于缓慢地推动斜面体,小球 处于动态平衡,小球受到大小方向不变的重 力,方向不变的斜面支持力,还有绳的拉力, 三力构成封闭三角形,如图所示,开始时绳 的拉力与支持力的夹角为锐角,随着绳的拉力 FT 按顺时 针转动,其大小先减小后增大,而支持力 FN 一直增大, D 正确。
贵州六校联考)如图所示,质量 m=1 kg 的 [例1] (2014· 小滑块放在质量 M=1 kg 的长木板左端,木板放在光滑的水 平面上,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木板长 L=75 cm, 开始时两者都处在静止状态。 现用水平向右的恒力 F 拉 小滑块向木板的右端运动, 为了在 0.5 s 末使滑块从木板右端 滑出,拉力 F 应多大?此过程产生的热,将系统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系统的内 能,摩擦生热 Q=Ffx,对物体运用动能定理有 Ffx1 1 2 1 2 =2mv ,又 x1=x,故 Q=Ffx=2mv ,C 错误;在这 段时间内,电动机要多做功以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 W=Ffx2=2Ffx=mv2,D 正确。
6.(2012· 浙江高考)如图所示,与水平面 夹角为 30° 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 m=1.0 kg 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 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 物体静止 在斜面上, 弹簧秤的示数为 4.9 N。 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 g=9.8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把 m 和 M 看成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向右 的弹簧弹力和向左的推力,当移动 40 cm 时,两物块 间开始相对滑动,根据胡克定律得 F=kx=100 N,对 整体研究,根据动能定理得 WF+W 弹=ΔEk=0,弹簧 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WF=-W

=ΔEp,
所以推力做的功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C 正确, D 错误。
3.(2014· 开封模拟)质量为 1 kg 的木板 B 静止在水 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A 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 表面水平冲上木板,如图甲所示。A 和 B 经过 1 s 达到同一速度,后共同减速直至静止,其 v t 图象 如图乙所示,g=10 m/s2,求:
(1)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1, B 与水平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 μ2; (2)A 的质量 m。

解析:选 D 开始时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故 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故物体的加速度 a1=gsin θ+ μgcos θ,当物体的速度等于传送带的速度时物体的加速
[解析] 分析 m,水平方向受拉力 F 和滑动摩 擦力 F1 作用, 设其加速度为 a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1=ma1 分析 M,水平方向受滑动摩擦力 F1 作用,设 其加速度为 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2
[题后感悟] (1)板块模型一般需求解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相对 滑动路程、摩擦生热、多次作用后的速度等。 (2)平衡状态下的木板与滑块:破题关键是受力分 析。 (3)非平衡状态下的木板与滑块:破题关键是受力 分析、运动分析和牛顿第二、三定律。
设在 0.5 s 时间内 m 的位移为 x1,M 的位移为 x2, 根据运动学关系有 1 2 x1=2a1t 1 2 x2=2a2t 根据几何关系有 x1-x2=L 又 F1=μmg 代入数值解得 F=8 N 此过程产生的热量 Q=μmgL=0.75 J
[答案] 8 N 0.75 J
[针对训练] 1.(2014· 宝鸡一模)如图所示,木板质量为 M,长 度为 L,小木块质量为 m,水平地面光滑,一根不计质 量的轻绳通过定滑轮分别与 M 和 m 连接,小木块与木 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开始时木块静止在木板左端, 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 F 将 m 拉至右端,拉力 F 至少做 功为( )
解析:选 D
对 m 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
方程得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FN=mgcos α,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 Ff=mgsin α,A、B 错误;对 M 和 m 进行整体受力分析,可得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 大小是零,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 (M + m)g,C 错误,D 正确。
5. (2013· 天津高考)如图所示, 小球用细绳系住, 绳的另一端固定于 O 点。现用水平力 F 缓慢推动斜 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 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 平, 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FN 以及绳对小球 的拉力 FT 的变化情况是( )
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 4.9 N,方向沿斜面向 上 C.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 4.9 3 N, 方向竖直向 上 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 4.9 N,方向垂直斜面 向上
解析:选 A 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 细绳的拉力作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mgsin θ=4.9 N,其沿斜面方向所受的合力为 零,所以物体没有沿斜面运动的趋势,摩擦 力大小为零,A 正确,B 错误;斜面对物体 的支持力大小 mgcos θ=4.9 直斜面向上,C、D 错误。 3 N,方向垂
A.小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 x B.传送带上的 A 点对地的位移大小为 x C.由于小物体与传送带相互作用产生的热量为 mv2 D. 由于小物体与传送带相互作用, 电动机要多做的功为 mv2
[解析] 在这段时间内,物体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相 1 对地面的位移为 x1=2vt, 传送带(或传送带上的 A 点)相对地面 1 的位移为 x2=vt,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大小 x=x2-x1=2vt, 显然 x1=x,x2
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 形式,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抓住其主要的 特征,而舍去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的理想 化“模型”,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 事物的合理的简化。如运动员的跳水问题是一个“竖直上 抛”运动的物理模型;人体心脏收缩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