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新理念
中小学德育指南内容 最新
中小学德育指南内容最新
在新的学年开始时,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中小学德育指南》。
该指南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为办学宗旨。
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质为导向,坚持德育与本科教学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
二是强化家校合作。
学校要加强同家长和社区的沟通,携手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义工服务等方式,让家长真正参与其中。
三是创新德育教学方式。
除传统的课堂德育教学外,还要采取实践活动、全í监护、德育论坛等多样化方式,把德育融入到各学科和各活动中去。
四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
可以通过朗诵经典,学习传统艺术,了解祖国文化,培养学生崇尚传统美德的态度。
五是关注个性差异帮助发展。
要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采取差异化的辅导与指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要注重德育工作评估与反馈,保证德育指南贯彻实施,不断补充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二、德育目标1.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道德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 增强法制意识,树立规则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国旗、国歌、国徽、国家版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诚信、友善、尊重、感恩等品质,强化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3. 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引导中小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4.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5. 生命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6. 环保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德育实施1. 课程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注重学科育人价值。
2. 实践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环境育人:创设优美校园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发挥环境对学生德育的熏陶作用。
4. 家庭和社会协同: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德育合力。
五、德育评价1. 建立健全德育评价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德育成果。
2. 强化德育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六、组织保障1. 加强德育工作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责任。
2.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3. 加大德育经费投入,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期以来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中小学德育工作亟需创新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目标(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提高道德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社会交往能力,塑造健康的人际关系。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三、实施内容(一)课程设置1.德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增设德育课程,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课程内容涵盖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培养等方面。
2.创新课程:通过设置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课程内容包括创新方法、团队合作、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二)活动组织1.德育活动:举办德育活动,包括道德讲堂、品德展示、道德实践等,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2.创新活动:组织创新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实践项目等,鼓励学生尝试新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师资培训1.德育培训: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德育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
2.创新培训: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创新教育培训班,提升教师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四)家校合作1.家庭德育:加强家长对学生德育的引导和监督,开展家长学习班,提高家长的德育意识。
2.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成长。
四、实施步骤(一)制定实施计划1.成立德育创新发展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2.制定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工程实施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师资培训、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二)开展德育课程和创新课程1.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增设德育课程和创新课程,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培训教师掌握教学方法和教材,开展德育课程和创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组织德育活动和创新活动1.定期举办德育活动,如道德讲堂、品德展示、道德实践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关于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
关于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强化德育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核心地位。
3. 坚持协同育人,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4. 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
三、主要任务1.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加强德育课程内容研究,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生活化。
(2)改进德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提高德育课堂教学质量。
2. 丰富德育活动,增强学生道德实践能力。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2)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3)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品质。
3. 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德育能力。
(2)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推动德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加强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激发德育工作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 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3. 加大经费投入,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4. 加强德育工作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五、实施步骤1. 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2. 组织开展德育工作培训和研讨,提高德育队伍业务能力。
3. 深入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德育课堂教学质量。
4. 加强德育活动组织和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5. 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和反馈,不断优化德育工作。
六、预期成果6. 通过系列德育活动的开展,预期学生在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方面有明显提升。
小学德育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小学德育创新工程的实施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奋好学、乐观进取等,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德育创新工程的实施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增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项目实施内容1.构建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在小学德育创新工程的实施中,我们将构建一个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包括德育理论课程、品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以及德育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和深化,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全面化的德育教育资源。
2.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在项目实施中,将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如“诚信守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绿色环保”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人生观。
3.推进德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在德育创新工程的实施中,将推进德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自立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建设德育宣传平台在实施过程中,将建设德育宣传平台,包括校园文化墙、德育教育网站、德育教育微信公众号等,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德育教育资源和信息,宣传德育成果和经验,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交流平台。
5.构建德育师资队伍在项目实施中,将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德育教师岗位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三、实施方式和手段1.开展专题研讨和培训通过开展专题研讨和培训,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传授,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开展集体备课和观摩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和观摩课活动,教师们通过观摩和交流,借鉴他校优秀的德育教学经验和案例,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024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2024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总则2024年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指南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和要求,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摆在首位,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注重德育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坚持协同育人。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5.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6. 坚持依法治教。
遵循法律法规,保障学生合法权益,规范学校德育工作,确保德育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全国中小学应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健康心理和法治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包括:(1)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诚实守信、爱国敬业、团结友善、敬老尊贤等优良品质。
(2)文明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
(3)健康心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抗挫折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4)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具备法治观念,知法、懂法、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备法治素养。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
长田中心小学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要求,我校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推动德育工作全面开展,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成人、成才、成杰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师资队伍学习,深入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牢固树立“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观念,增强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规范制度,强化管理。
2、定期开展班主任例会,加强班主任之间优秀管理经验和管理案例的交流,在学习、交流和思考中博采众长,积淀经验,更新观念,引领实践。
鼓励人人都做智慧型的班主任,推荐优秀班主任交流自己的管理经验和做法,鼓励班主任勤写德育随笔,把自己与学生、家长的故事及时的记录下来,加以总结。
以进一步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让“孩子的习惯是我的责任,孩子的智慧是我的品味,孩子的未来是我的动力”成为全体班主任的共识。
二、继续深化德育管理,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站在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抓好常规工作,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文明礼仪训练中,关注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持之以恒地反复抓,提高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努力做到抓细节不含糊,抓问题不手软,优化育人情境,提升学生文明形象。
让人人都能自觉做到“三好”:在学校,做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里:做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有教养,有责任,守公德的好公民。
1、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把语言文明作为抓学生规范的切入点,要求校园内外使用礼貌用语,倡导主动问好、排队礼让等“礼仪行动”。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特制定本指南。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正确方向。
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循规律。
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三)坚持协同配合。
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坚持常态开展。
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三、德育目标(一)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培养学生良好人格为核心。
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以个别差异化为原则。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德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差异化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培养与教育。
4.以学校与家庭的密切合作为保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德育工作负责。
5.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德育工作应该充分发动和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学校氛围,使德育工作成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工作。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4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4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指南。
二、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情绪调节能力。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德育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2.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体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强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形成德育合力。
4.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
四、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仁爱互助、公平正义等道德品质。
3.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
4. 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法守法的自觉性。
5.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行为习惯。
6. 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德育实施途径1. 课程教学: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 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班主任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5. 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6. 社会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格局。
六、保障措施1. 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要求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要求一、引言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要求。
二、德育的主要内容1.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校应通过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如课堂教育、主题班会、德育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法制教育:教育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法制教育课程、模拟法庭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3.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区服务等方式,促使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4.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心理测试、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解决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中小学德育的相关要求1.全员参与:德育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学校要确保全员参与德育工作。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德育内容整合:学校要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类教育活动中,使其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将德育观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3.因材施教: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
不同学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德育教育,以达到个别化的德育目标。
4.多元评价:德育评价应多样化,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综合考虑其品德、行为举止等方面的表现。
学校可通过学生品德评价表、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德育水平。
5.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家校共育讲座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并与学校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西南大学《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298)《学校德育》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在近代,我国教育史上用过和等概念以示德育。
2、我国解放以来,在德育概念的表述上表现出的状态。
1982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用表述德育概念,反映了比较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倾向。
3、在外国教育发展史上,比较长的时间内是将德育混同在概念之中。
4、使“德育”这一概念风靡全球者,当是英国学者。
他在(1860年)一书中,把教育明显划分为、、。
从此,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5、德育的进行,需要有三个要素组成活动,即、、三方发生联系,产生矛盾运动。
6、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关于教育和德育主体问题,主要存在着三种观点,即:、、。
7、对德育主体作用的认识,归纳起来看,大体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态度:、、。
8、一般来说,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应由三个基本维度构成,即:、和。
9、教师德育素养的“三个尺度”是指、、的尺度。
10、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主要应当通过和两大途径进行。
11、德育主体的自修除了一般在道德、专业和教育上的修养方法之外,还特别应当注意以下三个策略:、、。
12、重视德育是办教育的重要原则。
13、德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起着作用。
14、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作用。
15、学校道德教育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即、、、。
16、古代学校德育是指、的学校德育。
这是一个、和的德育发展阶段。
17、近代学校德育的主要变化是:、、、。
18、现当代学校德育是指以来的学校德育。
这是一个的时代、的时代、的时代。
19、习俗性德育的主要特点是:、、、和。
20、简言之,德育的功能就是。
21、德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德育的、和。
22、道德可分为和。
23、个体道德是由、、、、和构成的,是个人在具体的、终身的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表现方式。
24、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和等特性。
二、名词解释1、德育2、品德3、德育主体的个人道德修养4、教师职业道德5、教育信念6、教育观念7、教育技能8、道德9、社会道德10、个体道德11、课程12、德育课程三、问答题(包括简述题和论述题)1、德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以“美”的尺度要求教师作为德育主体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3、制定德育任务的依据是什么?4、我国当前德育的总任务是什么?5、简述习俗性德育的主要特点。
2024年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2024年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2024年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1. 强化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通过开展德
育课程和主题活动,加强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2. 提倡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 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课堂管理和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等
方式,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好的习惯和品质。
4.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组织家长参与学生德育活动,使家
庭和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互动,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 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6.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安
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
7.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就和挫折:培养学生正确的成功观和失败观,教育他们勇敢面
对挫折,崇尚努力奋斗精神,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总之,2024年小学德育工作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通过综合措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汉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武汉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18.03.19•【字号】•【施行日期】2018.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各区教育局,局直属有关单位: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教育思想,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教基〔2017〕8号)(以下简称《指南》),聚力推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德育站位,把《指南》学起来。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指南》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的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
各级教育部门、各中小学校要以十九大精神的高标准、新时代的新方位来衡量德育工作,切实把学习《指南》作为全体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的育人基本功与必修课,对本单位学习《指南》以及《指南实施手册》进行专题部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安排学习时间,把握学习重点,严格学习要求,突出学习实效。
通过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拓宽德育工作“细、小、实”的视界;通过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避免德育工作“迷、盲、乱”的困境。
全市集中学习时间为2018年3月至8月。
市教育局将适时举办《指南》学习研讨会,采取专家解读、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方式,推动《指南》学深学透。
二、改进德育实践,把《指南》用起来。
学以致用是《指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各级教育部门、各中小学校要将《指南》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教育规律,加强《指南》与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接,与《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评价体系》(试行)的衔接,形成用学习成果指导一线实践、用实践收获检验育人成效的良性工作格局。
从2018年起,市教育局、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分别把《指南》落实情况纳入有效德育等级(星级)评价和各类督导评估范畴,以期撬动《指南》落地。
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2)
小学德育工作思路小学是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习惯等方面正在形成,所以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思路。
首先,建立健全的德育体系至关重要。
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明确目标,构建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包括德育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
确立校园文化,让良好的道德风尚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其次,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得到充分的关爱和认可。
德育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德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际关系。
再次,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共融度。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师生座谈会、家庭访问、学生评优表彰等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共鸣,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信心。
此外,注重德育课程的设置和创新。
德育课程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和核心,通过科学合理的德育课程设计,才能真正达到德育目标。
学校可以设计德育主题课程、开设德育讲座、组织德育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全方位体验德育教育的魅力。
最后,重视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成长的三大支柱,家校合作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家校联谊活动、家校共育研讨会等形式,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思路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建立健全的德育体系,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师生互动,创新德育课程,重视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稳定、有爱的成长环境,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中小学最新设计理念是什么
中小学最新设计理念是什么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的教育设计
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中小学最新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个性化教育、综合素养培养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
首先,个性化教育是中小学最新设计理念之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以班级
为单位,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往往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个性化教育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通过个性化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其次,综合素养培养也是中小学最新设计理念之一。
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学科
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素养对学生的综合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中小学最新设计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也是中小学最新设计理念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了21世纪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因此,中小学教育也在不
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总的来说,中小学最新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个性化教育、综合素养培养和创新创
造能力培养。
这些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
希望未来中小学教育能够更好地贯彻这些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一、引言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对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讨论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帮助学校制定更有效的德育计划。
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是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及良好德育的必要基础。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热爱祖国,了解民族历史,尊重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通过丰富的爱国教育资源和活动,如升旗仪式和纪念活动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
三、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应建立合理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结构化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品德修养。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道德教育活动,如班级讨论和德育主题演讲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应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校还应该注重文化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人兴趣爱好。
五、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校合作对德育教育的成功至关重要。
学校要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定期举行家长会,提供家教资源,促进学校和家庭的良好互动。
学校还可以通过家校活动,如亲子健康运动和趣味读书会等,增强师生家庭之间的交流合作。
六、德育评价和管理德育评价和管理是持续改进德育工作的基础。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德育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学校还应定期开展德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七、结论小学德育工作是引领学生向良好人生迈进的重要工作,牵涉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文讨论了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合作和德育评价和管理。
中小学德育新理念
中小学德育新理念纵观古今中外发展史,德育的每一次深化改革,都首先要更新德育观念。
一、生活的德育这里的生活概念是意义上的“生活世界”。
自从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之后,狄尔泰、海德格尔、赫勒、哈贝马斯等人又从多个角度阐发了传统对生活世界的遗忘和当代人回归生活世界的迫切性。
生活的德育观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而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以僵死凝固的知性逻辑为基础的、纯粹科学的客观世界。
生活世界是基础性的、本源的,同时也是真实的,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任何试图脱离生活世界的德育的努力,都将在抽掉人性之丰富性的同时,也抽掉了德育自身的生命力。
因此,德育要从纯粹的理性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来,回归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构建生活的德育。
二、生态的德育所谓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新德育观,主张不仅要构建生态道德“规范”,更要转变以往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盲目破坏行为。
生态德育的这样一种追求已经成为21世纪道德发展的新境界。
三、关怀的德育关怀伦理学是当代西方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
大量实证研究资料证明,德育实效性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
教师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
四、智慧的德育完整的德育应该是智德统一的,而不能分离,智德分离的德育,责权利就无法统一。
智德分离的德育,是一种被动的、盲从的德育,是一种弱者的德育。
这种德育导致行善的人,不能保护自己,不敢创造,也不能承担责任。
智慧的德育是追求智德统一的德育,它有丰富而独特的学校文化,是尊重和张扬师生个性人格的德育。
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制度
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前言中小学是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因此,中小学德育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念德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使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德育工作原则教育为本,以人为本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化的德育方式和形式需要深入学生内心,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正直、勇敢、宽容、自信、责任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以课程为主线,注重实效德育推进必须以课程为主线。
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精品德育课程,要挖掘课程背景中的德育意义,将德育融入科学、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相关课堂教学内容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
打造共育格局,形成全员育人家庭、学校、社会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和成长环境。
德育行政化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家校共同教育的需求,建立家校合作的共育管理机制。
除开设家长学校之外,学校还应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商讨和解决德育教育问题。
同时,学校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让社会资源更好地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
先进经验互通有益,开展优秀校园特色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应互相割裂,而应该互通有益、互相借鉴、有共同点的学校应公开校园德育特色。
开展高效、先进的校际德育交流,以促进全面、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形成以思想引领、学术优势、人才资源、服务特色等为支撑的特色德育体系。
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德育目标学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德育目标。
对于小学生,主要是有礼貌、讲卫生、尊重他人、勤劳、诚实;对初中生则要培养他们学会自我认知、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同学相处、有社会责任感。
德育课程通过开展德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社会风俗、物质文明、文化底蕴和正常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德育新理念
中小学德育新理念
纵观古今中外发展史,德育的每一次深化改革,都首先要更新德育观念。
一、生活的德育
这里的生活概念是意义上的“生活世界”。
自从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之后,狄尔泰、海德格尔、赫勒、哈贝马斯等人又从多个角度阐发了传统对生活世界的遗忘和当代人回归生活世界的迫切性。
生活的德育观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而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以僵死凝固的知性逻辑为基础的、纯粹科学的客观世界。
生活世界是基础性的、本源的,同时也
是真实的,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任何试图脱离生活世界的德育的努力,都将在抽掉人性之丰富性的同时,也抽掉了德育自身的生命力。
因此,德育要从纯粹的理性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来,回归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构建生活的德育。
二、生态的德育
所谓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新德育观,主张不仅要构建生态道德“规范”,更要转变以往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人对盲目破坏行为。
生态德育的这样一种追求已经成为21世纪道德发展的新境界。
三、关怀的德育
关怀伦理学是当代西方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
大量实证研究资料证明,德育实效性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
教师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
四、智慧的德育
完整的德育应该是智德统一的,而不能分离,智德分离的德育,责权利就无法统一。
智德分离的德育,是一种被动的、盲从的德育,是一种弱者的德育。
这种德育导致行善的人,不能保护自己,不敢创造,也不能承担责任。
智慧的德育是追求智德统一的德育,它有丰富而独特的学校文化,是尊重和张扬师生个性人格的德育。
这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德育,是生机勃勃的德育,是使学生成为生活主人的德育。
它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清醒的理性能力,对公正、正义的判断能力,也注重对内心情感体
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