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和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的结果怎么样
太原会战的结果怎么样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合称为太原会战。
中方伤亡100000人,确仍然输了战役。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太原会战的结果,希望你喜欢。
中方战败。
十一月六日,日军开始围攻太原。
十一月七日,阎锡山行营转移至隰县大麦郊。
十一月八日,日军侵占太原,傅作义率第三十五军及其他守军突围向西山转移。
十一月九日,日军进占交城。
十一月十日,日军进占平遥。
十一月二十三日,阎锡山行营转移至临汾。
太原会战结束。
太原会战中的战役太原会战是在太原发生的几个战役的简称:天镇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这些加起来统称为太原会战。
在平型关战役中也就是在九月下旬日军第五师团开始攻击我军17军,经过我军抗击之后日军开始增援兵力,我国守军34军的203旅誓死抵抗日军,以至于最后旅长阵亡,次日平型关沦陷。
忻口战役是一次很成功的战役,在防御忻口的过程中,我国军队主动出击炸毁日军20架飞机由于忻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日军一时半会也没办法突破无奈日军开始增援大部队进行攻击11月2日日军攻破忻口,忻口的守军退回太原。
在之后的娘子关战役中,我国军队派出很多的兵力去夺回旧关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却还是没能拿下,日军在之后逼近太原,我军只好进行战略性撤退,退回太原防守。
在最后的太原守卫战中,阎锡山被任命为这次的总指挥官,他下令忻口退回的队伍防守住东北,娘子关退下的队伍防守住西南,自己带着队伍去进行夹击日本,但是日军进度过快,导致我军军心不稳,秩序也是比较混乱,战斗力没有达到巅峰,在与日军的最后一次作战中,不断的失利,虽全力奋战,但是太原还是沦陷了。
太原会战中的娘子关战役简介太原会战中的著名战役有很多,娘子关战役是其中一个。
娘子关一战,国军失守,导致太原岌岌可危,并最终失陷。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这场著名战役。
日军第1军于1937年10月10日占领河北省石家庄后,令第20师团沿正太铁路(正定至太原)向山西进攻,以配合由晋北南下的日军会攻太原。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一、平津保卫战(1937.07.07--07.30)日军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约5万余人。
日军死亡127人,负伤384人;第29军阵亡5000余人。
二、南口会战(1937.08.07--08.27)日军第5、第20师团、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等部共计7万余人;中国第13军、第17军、第72师、第94师、独立第7旅、炮兵第27团等部共计6万余人。
日军伤亡2600余人,国军伤亡29376人。
三、凇沪会战(1937.08.13—11.12)日军9个师团和2个旅团28万余人,中国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日军伤亡4万余人,国军伤亡333500余人。
四、南京保卫战(1937.12.5--12.13)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师团先遣队、第9师团、第16师团、第13师团一部)、第10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第五师团歩兵第九旅团)、第3飞行团共计20万人;中国第2军团、第66军、第71军、第72军、第74军、第78军、第83军、教导总队、宪兵部队、陆军装甲兵团、江宁要塞部队等部共计15万人。
日军伤亡12000余人;国军伤亡50000余人,另有近100000万人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日军进城后,展开长达数月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城内军民共计300000多万人丧生。
五、平型关大捷(1937.09.25)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1个中队、骑兵小队加大行李;八路军115师3个团1万余人。
日军死伤1000余人,八路军伤亡900余人。
重创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余枝、机枪20余挺、步兵炮1门、炮弹3000余发、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六、忻口会战(1937.10.13—11.2)日军3个师团7万余人;国军第二战区31个师13个旅28万人。
山西抗战故事
山西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许多英雄儿女在这里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尊严,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
以下是一些山西抗战故事:
1. 平型关大捷:1937 年 9 月 25 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 115 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2. 夜袭阳明堡:1937 年 10 月 19 日夜,八路军第 129 师第 769 团以一个营的兵力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毁伤敌机 20 架,歼日军 100 余人,创造了步兵打飞机的经典战例。
3. 百团大战:1940 年 8 月至 1941 年 1 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
由于参战兵力达 105 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这些故事只是山西抗战历史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铭记。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表现概述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 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中正为了把日军 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 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 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 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 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 争。即使当时国力远高于中国的日本,也动员全日本,马上 投入全面战争。
影响
以军事面来说,国民政府不但战败以外还让其军事 实力大幅受创,使得多年建军付诸流水;淞沪会战 后大量的游勇散兵,国民政府无力加以收编,因此 成为各地土匪游击队造成后方百姓的困扰,或者被 中国共产党加以吸收,使得八路军与新四军的实力 急速强化。
但在政治面上却是成功的,淞沪会战将中日冲突成 功的台面化宣传到国际媒体。也让世界清楚中华民 国政府对日本的立场,也间接影响日后英美对中国 战场的支持。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 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 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 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 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 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 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 计52个师(旅)共28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 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 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 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 会太原,最后虽然会战以失利告终, 但会战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其留给我们 的重要启示并不会因为会战失利而改 变。 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 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 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 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但从 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 结束。
太原会战的名词解释
太原会战的名词解释太原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的一次重要战役。
太原会战发生在山西太原一带,是中日双方在该地区展开的一场激烈战斗。
本文将对太原会战涉及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场战役的意义和影响。
一、太原太原,古称晋阳,是中国山西省的省会城市。
太原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
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太原成为中日冲突的重要前线据点。
太原会战正是以太原为中心,展开对日军的全面抵抗。
二、会战会战是一种规模较大的战斗形式,常用于指代两军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全面对抗的战役。
太原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会战,具有极高的战略和历史意义。
会战的持续时间较长,除战斗之外,也包括了军事战略、后勤保障和人员安排等多方面的工作。
三、中日双方太原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场重要战斗,参与会战的主要双方是中国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
中方以中国国民党军队为主力,由中国领导的军队组成。
而日方则以日本侵略军为主,由日本指挥。
双方在太原地区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对抗。
四、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民族解放战争。
太原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一环,标志着中国国民党军队在全国范围内对日本侵略者的有力抵抗。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太原会战则是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篇章。
五、意义和影响太原会战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了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太原会战是中国国民党军队一次成功的防御战役,证明了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的勇敢和顽强。
同时,太原会战也是中国人民统一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标志之一,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其次,太原会战对军事战略和战术的演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军队采用了多种战术手段,包括地下工事的建设、伏击和游击战等,这些经验对后来的战斗起到了示范作用。
最后,太原会战对于中日双方的策略和利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太原会战是中国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的一次大规模冲突,双方在太原地区力量的消耗和优劣的竞争,直接影响到双方在华北地区的地位和战略部署。
太原会战简介 抗战中国共两军第一次携手抗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太原会战简介抗战中国共两军第一次携手抗日
导语: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
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部共1500余人于1937年9月13日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
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
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共5万余人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城发展进攻。
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
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
战役背景
1937年夏末;在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指挥下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后称蒙疆兵团)在多伦设立指挥部,以四个旅团附有伪蒙军九个骑兵师由察哈尔(分内蒙古东南部)沿平绥路进犯蒙疆。
平汉路之日本侵略军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由怀来经蔚县、涞源向保定
生活常识分享。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1937.8淞沪会战 ②1937.9太原会战 ③1938.1徐州会战 ④1938.6武汉会战 ⑤1941.12第三次长沙会战
一、平型关大捷(正面战场、太原会战)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地点:平型关 3、双方部队: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八路军一一五师 4、八路军指挥:林彪 5、战果:歼敌1000多人 P97 6、意义: 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 个胜利 P97 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徐州会战)
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英勇献身
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 主义精神。 四、国民政府抗战政策的变化和原因 1、变化: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 P104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 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不抵抗—坚决抵抗—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结果:1944年初,豫湘桂战役,国民党一溃千里,丢失了豫、 湘、桂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的一部分。?
1、背景: 2、时间:19:国民党军队
3、战果:歼敌1万余人 P100 4、意义: ①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P100
二、武汉会战 1、时间:1938年6月—10月 指挥官:蒋介石 2、地点: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3、著名战役: 万家岭战役 4、结果: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 5、影响: 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P93 ②1938.10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原因:①日军战线太长②兵力不足③国内资源紧张P104 抗日战争三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八上历史20课21课笔记bill
八上历史20课21课笔记bill一、正面战场的抗战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1.台儿庄战役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时间——1938.3地点——山东台儿庄指挥——李宗仁结果——胜利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注: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2.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背景——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日本企图通过占领武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时间——1938.6战术——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重要战役——万家岭大捷(江西)战场形势——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结果——1938.10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意义——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注:1938.6花园口决堤事件,“以水代兵”,给黄河下游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注: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
战场范围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
3.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牵制中国军队支援太平洋战事,并策应香港、南洋各地的作战,防止中国军队乘机收复失地,日军集结重兵约12万人第三次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
)时间——1941.12地点——长沙结果——胜利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注:1941.12.8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注:1942.1.1,世界上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美国华盛顿集会,发表联合宣言,中美英苏作为四大强国,领衔在宣言上签字。
抗日战争重要战役
抗日战争重要战役一、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 1937年8月13日)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结果:日本获胜,上海论陷。
指挥官:蒋介石。
二、太原会战: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1]、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参战军队,是中国军队58万人,日军14万.。
伤亡情况:中方10万,日本30000余人。
结果:中方战败。
指挥官:阎锡山、卫立煌。
三、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13日)参战军队中国80万,日本24万。
伤亡中国军民35万,日本1万结果:日方获胜。
指挥官:唐生智。
原因淞沪会战的恶梦,还未消除。
四、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参战兵力中国60万、日军24万。
伤亡情况,中国10万。
日军16000余人。
指挥官:李宗仁。
徐州会战包括台儿庄战役。
结果:徐州沦陷。
五、兰封会战: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5月爆发的兰封会战,参战情况:日军一个师团,一个集团军。
最后迫不得已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意图以此阻滞日军进攻,结果使当地百姓遭受了巨大伤害。
蒋介石称兰封会战为“千古笑柄”。
指挥官:薛岳。
六、武汉会战(1938年6月11日-1938年10月25日),参战兵力中国军队110万,日军35万人。
伤亡日军14万,国军40万。
结果:日军惨胜,战争转入长期相持阶段。
主要指挥官,蒋介石、陈诚。
七、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民国28年)9月至10月),参战兵力中国,24万,日军15万。
伤亡不详,结果中方获胜。
主要指挥官,薛岳。
八、桂南会战:(1939年11月)参战兵力,日军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第5舰队,中国第5、第99、第36军。
击溃来援的第21旅团,打死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昆仑关大捷。
结果:中国军队苦战多日,伤亡很大,需要休整,遂结束会战。
史料实证——平型关大捷属于敌后战场抗战吗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军事文选》,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年 , 第 170 页。
[11][12]《中国革命史》编写组:《中国革命史》,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 年,第 265、267 页。
然而,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 作却遇到了诸多困难。据《聂荣臻回忆录》,这些 困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太原失守后,晋 察冀地区社会秩序混乱、悲观情绪弥漫;(2)冬 季来临,部队缺乏给养,尤其是棉衣;(3)兵力 过于单薄(只有约 3000 人),缺乏武器装备。面 对这些困难,聂荣臻深刻分析了建立晋察冀抗日根 据地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艰巨性,使留下来的同志 对坚持敌后斗争有了必胜的信心。[21] 在此情境下, 创建工作艰难地展开。从 10 月 10 日始,在聂荣臻 领导下,杨成武率一一五师独立团先后从敌人手中 收复河北涞源县、山西广灵、灵丘二县以及察哈尔 的蔚县,“开辟了以蔚县、涞源、广灵、灵丘为中 心的抗日游击区”[22]。骑兵营则挺近冀西,收复多 座县城,建立了以阜平为中心的冀西抗日游击区。 11 月初,聂荣臻又派舒同、赵尔陆等人前往晋东北 协助宋邵文、胡仁奎组织抗日游击队,逐渐形成了 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东北抗日游击区。在此基础上, 11 月 7 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 , [23] 正式成立了晋 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为参谋 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的成立,标志 着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初步形 成,也标志着敌后战场的初步开辟。“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八路军粉碎二万日军对晋察冀边区的围 攻,为发展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24]
平绥铁路沿线作战要图(来自《中国抗日战争史地 图集》,61页)
平型关战役简介_平型关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平型关战役简介_平型关战役的指挥者是谁平型关战役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由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所领导,历时一个月,是一次中等规模战役,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平型关战役简介和平型关战役的指挥者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平型关战役的简介平型关战役简介中提到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这是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的指挥官是国民政府的第二战区的司令阎锡山和林彪,参战方是日本和中国,这是国共合作、共同抵御外敌且配合相当默契的一次战役,平型关战役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集中兵力想三个月内消灭中国,气焰相当嚣张。
1937年9月,进军开始进攻太原,中华民族就到了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
平型关战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的,平型关是山西东北的一个要塞,地势险要,日军想进攻平型关,以此来打开通往太原的道路。
平型关正面战场是第六集团的总司令杨爱源头指挥的33军和高桂滋的17军、73师,主要任务是消耗敌人,然后向南方转移。
雁门关北侧的战场是34军101师,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守住五斗山、马兰口、虎峪口至雁门关、阳方口间的主要阵地。
平型关战役的决战地带是沙河及繁峙城间地区,主要是刘潭馥200独立旅附山炮营置于沙河镇东,占取广大正面,东连孙楚的兵团,北连的刘茂恩军,他们要将敌人诱引到繁峙,这样就可以为南北昂的机动兵团的出击做好充足的准备。
最后的机动兵团就是由傅作义指挥的31军、15军,主要负责气短敌人后路,完全碾压日军。
最后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终于迎来了振奋人心的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战役的指挥者是谁平型关战役是国共两党一起指挥打败日军的一次伟大的战役,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时期太原会战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发生在1937年9月中旬。
日军攻占了张家口,日军的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山西,可是山西的地形复杂,四面环山,有“华北屋脊”之称,日军很难攻战下来,日军把目标锁定在了平型关,因为平型关在山西省的东北部,是晋东北的关键地区,所以日军向平型关发起了进攻。
平型关战役——精选推荐
平型关战役,或称平型关战斗,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民国26年)中的一段小插曲,由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所领导,历时一个月(从当年9月3日制定作战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撤退),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中国方面投入兵力11个军共计十余万,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属中等规模战役。
基本信息∙名称平型关大捷∙地点中国晋东北∙时间1937年9月25日∙参战方八路军115师,日本第5师团21旅团一部∙结果歼灭日军1000余人∙参战方兵力第18集团军115师3个团日军一个中队、骑兵小队加大行李∙伤亡情况第18集团军115师约500人日军死1000余人∙主要指挥官林彪,新庄淳、桥本顺、目录1 战前形势2 部署计划3 地形介绍4 战斗经过5 战果统计6 战役影响展开1 战前形势2 部署计划3 地形介绍4 战斗经过5 战果统计6 战役影响+11 战前形势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攻入中国内地,进展神速。
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虽然全力抵御,但不敌装备精良、作风彪悍的日军,屡屡后撤,士气受到严重打击。
日军士气高涨,扬言“三月解决中国事变”。
南口会战后,日军主力沿平汉线南下寻找在保定的中国主力决战,奉命防守侧翼的板垣征四郎却联合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违反日本大本营和华北方面军的战役规划,紧随败退的中国军队,独断向绥远发起追击。
把战场扩大到华北屋脊的山西。
阎锡山判断,日军为运送部队、军火,展开机械化部队,发挥其优势,必然把锋芒指向大同。
据此,他部署了大同会战计划。
置重兵于大同南北,形成口袋阵,坐等日军进攻,东条英机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沿平绥线(北京——包头)主攻目标直指大同,9月上旬,东条纵队和伪蒙军沿平绥线击破李服膺部防守永嘉堡、天镇间的国防工事,直抵阳高城下。
成功吸引了中国军队主力、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的却行动飘忽不定,他考虑到平型关是山西和河北的交界地,兵力薄弱,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扼守着灵丘至大营的公路,是进攻雁门关的必经之路,走这里可以尽快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五年级作文】五次战役_300字
【五年级作文】五次战役_300字
五次战役,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是抗日战争中的五次重大战役。
这五次战役分
别是: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
淞沪战役发生在1937年10月下旬,日本军队入侵上海并骚扰淞江,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双方激烈战斗近100天,最后中国军队赢得了胜利。
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40年3月,日本军队在山东半岛的台儿庄地区大举进攻中国军队。
虽然日本军队与中国军队兵力相当,但中国军队以擅长地形、战术等优势,最终战胜了日军。
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月,中国近百个抗日武装团体一起发动了对日本军队的攻击。
尽管百团围杀了不少日本军队,但由于未能持续,最终失败了。
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6月,日军在中国西北的平型关附近攻打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坚决抵抗,日本军队惨败,此役被勇士们誉为“平型关大捷”。
太原保卫战发生在1949年春天,国共内战中,中共军队攻打了太原城,国军守军奋勇抵抗,虽然最终太原失陷,但守军的英勇表现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这五次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们都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
牺牲和斗争的勇气与决心。
这些战役的牺牲与胜利,为我们敲响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之钟,
也为我们包括后来的中国军队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平型关大捷和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和太原会战历史教科书经常提到的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平型关大捷并不是日本侵华后中方第一次胜仗,第一次胜仗是1933年由宋哲元、佟麟阁指挥的喜峰口大捷,但平型关大捷却是红军第一个胜仗。
太原会战发生在平津作战、南口战役之后、与淞沪会战同时。
对于中方,虽然有卫立煌的忻口大捷,阻击并歼敌过万,但总体来说是失败了。
战役的主要指挥官简历、战斗序列、战争经过如下:人物介绍板垣征四郎:祖上为南部利直和盛冈藩的武士,1931年和石原莞尔策动了九一八事变,协助土肥原建立满洲国。
太原战役中,孤军深入第二战区,气焰及其嚣张。
徐州会战的台儿庄战役中,打开缺口,救出矶谷廉介第10师团。
1938年-1939年回日本任陆相。
1939年-1941年,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策划汪精卫政府的成立。
1940年5月,枣宜会战中诈败逃往襄北,诱杀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上将。
1941年7月7日,板垣晋升陆军大将,调任日本朝鲜军司令。
1945年9月间,板垣率第7方面军在新加坡向英军投降。
卫立煌:1917年进入孙文的卫队充当卫士,1931年任14军军长,抗战初期任第二战区副司令,第一战区司令,1944年任中国远征军司令,打通中印公路。
郝梦龄:1926年跟随魏益三归属冯玉祥的国民军,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他作战英勇,升任第四军第二师少将师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战役殉国。
刘家麒: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年仅17岁的刘家麒参加学生军,1919年,刘家麒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分配到西北边防军第1师任职,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战败,混三旅遥处库伦,孤立无援,遭蒙俄匪帮袭击,部队溃散,魏益三、刘家麒等人前往东北,投奔了张作霖的奉军,1925年,奉军将领郭松龄率部响应冯玉祥的国民军,魏益三率部入关,投奔冯玉祥,1926年,他在魏益三将军下,在豫南驻地响应北伐,加入了北伐军的战斗序列。
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的几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的几次大规模战役张正强李建星孔维贤一.平型关大捷1.名称:平型关大捷。
2.地点:中国晋东北。
3.时间:1937年9月25日。
4.参战方:八路军115师,日本第5师团2 1旅团一部。
5.结果:歼灭日军1000余人。
6.参战方兵力:第18集团军115师3个团,日军一个中队、骑兵小队加大行李。
7.伤亡情况:第18集团军115师约500人,日军死1000余人。
8.主要指挥官:林彪,新庄淳、桥本顺。
9.平型关大捷是指在抗战中八路军115 师于1937年9月25 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第5师团21 旅团辎重队,歼其 1000余人的战斗,这是中日开战以来中方取得的第一次完胜。
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人心。
10.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1937年9月26日,115师参谋处发出告捷电:九月二十五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勉无前,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
敌军被击毙者尸横山野。
中共领袖毛泽东在大捷次日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国民政府领袖蒋中正两次致电祝贺嘉勉,国内各党派团体纷纷致电祝贺,欧美、东南亚媒体也报导了第十八集团军11 5师胜利的消息。
平型关战斗消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
第一,抗战以来,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但没有获得很好的战绩。
其时,南线的淞沪会战一直处在胶着状态,中国军队伤亡严重。
保定、石家庄等大城市和平汉、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沦陷,阎锡山的晋军也是连续丧师失地。
平型关战斗干净利索地消灭千馀日军,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
因此,国民党政府称:“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
”它给予在侵华以来横冲直闯的日军沉重的打击,尤其因为打击的是日军的王牌师团,因此这个打击就对日军特别沉重,也就特别有意义。
而它更重大的意义,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正如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续范亭所指出的:平型关战役的特别意义,“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军
司令官西尾寿造
第10师团:矶谷廉介(1937.3.1-1938.6.18)
第16师团:中岛今朝吾(1937.8.2.-1938.7.15.)
第108师团: 元熊弥(1937.8.26-1938.6.22)
中方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中正兼
第1集团军宋哲元
第2集团军刘峙
第14集团军卫立煌(第二战区副总指挥)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6集团军 杨爱源
第7集团军 傅作义
第18集团军 朱德(红军的战斗序列如下)
总司令朱德
副总司令彭德怀
115师林彪/聂荣臻
120师贺龙/萧克
129师刘伯承/徐向前
预备军 阎锡山(兼)
1937年11月5日,日军从东、北两面逼近太原城郊
1937年11月9日,太原陷落。
此役日方占领太原取得战役的胜利。中方卫立煌第14集团军忻口战役歼敌最多,红军首次与日军交火,并伏击得手。
1937年9月,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攻占河北省阳原、蔚县、山西省广灵后,挺进山西浑源、灵丘,企图突破平型关、茹越口,与察哈尔派遣兵团进行协同,欲歼灭中国第二战区主力。
1937年9月中旬,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逼近内长城,中国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平型关、雁门关一线组织防御,决心与东线平型关当面日军决战。
刘家麒: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年仅17岁的刘家麒参加学生军,1919年,刘家麒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分配到西北边防军第1师任职,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战败,混三旅遥处库伦,孤立无援,遭蒙俄匪帮袭击,部队溃散,魏益三、刘家麒等人前往东北,投奔了张作霖的奉军,1925年,奉军将领郭松龄率部响应冯玉祥的国民军,魏益三率部入关,投奔冯玉祥,1926年,他在魏益三将军下,在豫南驻地响应北伐,加入了北伐军的战斗序列。1937年忻口战役中随郝军长殉国。
战斗序列
日方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
直辖兵团
第5师团:板垣征四郎(1937.3.1-1938.5.25)
第109师团:山冈重厚(1937.8.26-1938.11.9)
第一军
司令官香月清司
第6师团: 谷寿夫(调入上海战场)
第14师团:土肥原贤二(1937.3.1- 1938.6.18)
1937年10月26日,中国守军主力仓促后撤,日军攻破第26路军的娘子关防线。
1937年10月30日,占领晋东阳泉。
1937年11月2日,晋东方向的日军占领昔阳,形成与晋北日军会攻太原之势,忻口中国守军当夜南撤保卫太原。第2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命令主力撤至太原以南,以傅作义率领35军守太原。
卫立煌:1917年进入孙文的卫队充当卫士,1931年任14军军长,抗战初期任第二战区副司令,第一战区司令,1944年任中国远征军司令,打通中印公路。
郝梦龄:1926年跟随魏益三归属冯玉祥的国民军,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他作战英勇,升任第四军第二师少将师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战役殉国。
地理
山西在河北、关中、河南之间,俯瞰三面。东面和南面有绵延千里的太行山。战争中,太行山关隘的得失是关键。河北的政权如果丢失了他们在太行山西侧的军事据点,将导致太行山关隘的防守失去依托。
经过
1937年9月,日军为确保华北主力南下平汉线作战的侧翼安全,并获取煤炭等战略物资,以华北方面军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联合川岸文三郎第20师团为主力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分两路从北面进攻山西。日本大本营命令华北方面军迅速完成平汉、津浦线北段作战任务并占领太原,以抽调兵力增援上海。
1937年9月下旬,红军朱德第十八集团军林彪115师、贺龙120师配合第2战区作战。林彪115师在平型关歼灭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辎重部队。
1937年10月初,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从河北石家庄转赴晋北增援,与忻口多次重创日军。
1937年10月21日,日军川岸三郎第20师团从河北石家庄沿正太路分两路进攻山西。
人物介绍
板垣征四郎:祖上为南部利直和盛冈藩的武士,1931年和石原莞尔策动了九一八事变,协助土肥原建立满洲国。太原战役中,孤军深入第二战区,气焰及其嚣张。徐州会战的台儿庄战役中,打开缺口,救出矶谷廉介第10师团。1938年-1939年回日本任陆相。1939年-1941年,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策划汪精卫政府的成立。1940年5月,枣宜会战中诈败逃往襄北,诱杀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上将。1941年7月7日,板垣晋升陆军大将,调任日本朝鲜军司令。1945年9月间,板垣率第7方面军在新加坡向英军投降。
平型关大捷和太原会战
历史教科书经常提到的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平型关大捷并不是日本侵华后中方第一次胜仗,第一次胜仗是1933年由宋哲元、佟麟阁指挥的喜峰口大捷,但平型关大捷却是红军第一个胜仗。太原会战发生在平津作战、南口战役之后、与淞沪会战同时。对于中方,虽然有卫立煌的忻口大捷,阻击并歼敌过万,但总体来说是失败了。战役的主要指挥官简历、战斗序列、战争经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