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出血性休克50例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作者:郎学莲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5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方法: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引发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依据资料进行分析可知,引发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产道因素和羊水栓塞。

4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皆抢救成功,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并无身体不适状况。

结论:造成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有很多,在护理救助过程中,及时采取救治,有助于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几率。

关键词女性;产科出血;休克;护理出血性休克是产科中最为常见的危及产妇生命安全的急症.产科出血性休克与患者自身的身体抵抗力和耐受力有着很大关系。

只有了解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才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施救和护理。

因此,为探明原因,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病患,现将在我院接受护理的4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40例,孕周30~42周。

其中,产前出血20例,产后出血20例。

年龄20~42岁,平均(27.11±3.6)岁。

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23例;有流产史和引产史者分别为10例和8例。

21例失血量400~1000mL,11例失血量1000~1500mL,8例失血量>1500mL。

出血原因:引发产科出血的单种因素主要为宫缩乏力、全身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产道因素和羊水栓塞。

而其中产妇宫缩乏力导致出血性休克65%。

引发产科出血的多重因素有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和产道因素、宫缩乏力和重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胎盘因素。

其中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所占比例最大,接近50%。

护理方法:在临床救治过程中,面对产科出血性休克,首要目的便是通过抢救护理措施控制住产妇的出血量,纠正休克。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研究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研究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研究目的对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选我院收治的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54例患者进行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的研究,在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出血性休克原因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治疗。

结果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包括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产道破裂及局部性子宫因素等;经治疗之后,53例患者救治成功,成功率为98.15%,1例患者救治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85%。

结论对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对策,有助于减轻产科出血性休克对产妇的危害。

标签: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治疗对策出血性休克是临床产科常见的一种的并发症,具有病理变化较为迅速、预后效果较差的特点,严重者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1]。

因此,加强对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的分析,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笔者探讨了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实施了针对性的治疗对策,效果较好,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4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产后出血。

患者年龄在21~38岁,平均年龄(29.5±1.4)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25例,在对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患者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为依据,采用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

54例患者均表现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反应迟钝以及疲惫感等临床症状,且患者的脉搏频率在110次/min以上,血压在90 mmHg以下。

1.2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分析在本次研究中,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是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产道破裂及局部性子宫因素等,其中宫缩乏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造成产妇宫缩乏力的原因通常是产妇的精神太过紧张,合并症的出现及镇静剂的使用对其机体状况产生影响;胎盘因素主要包括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胎盘难以彻底剥离及及胎膜残留等几类;凝血功能障碍是因为生产的时候产妇受到严重肝炎或者血小板相关疾病的影响;产道破裂主要有会阴、宫颈及阴道裂伤等;局部性子宫因素是指产妇出现子宫畸形、子宫膨胀异常及子宫腔壁出现水肿现象[2]。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Part Four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期并发症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保持心情愉悦,有利于胎儿发育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吸烟、饮酒、辐射等,降低胎儿畸形风险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Part Two
原因: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防:加强孕期保健、合理使用宫缩剂、及时处理产后出血等
治疗措施:加强子宫收缩、使用宫缩剂、手术治疗等
症状:子宫收缩乏力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不良等症状
手术治疗:进行手术止血,如子宫切除、子宫动脉结扎等
酸中毒原因:产科出血性休克时,血液中的酸碱平衡受到破坏,导致酸中毒
注意事项:在纠正酸中毒的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平衡
效果评估: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电解质水平和临床症状,评估纠正酸中毒的效果
纠正方法:通过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使血液中的酸碱平衡恢复正常
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出血情况:评估出血量、出血速度、出血部位等
意识状态: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反应能力等
皮肤颜色:评估皮肤颜色、温度、湿度等
尿量:评估尿量、尿色、尿液性质等
实验室检查:评估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浅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分析

浅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分析

硬膜外阻滞联合基础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周 健 ( 沅陵县中医医院 湖南 怀化 419600 )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疝气手术中采用的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基础麻醉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3 月 - 2013 年 6 月我院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基础 麻醉( 观察组) 和单纯采用基础麻醉( 对照组) 施行手术治疗的疝气患儿病例资料各 31 例, 观察两组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 切口疼痛出现时间分别为( 24. 3± 5. 9) min 、 ( 35 1 . 4± 31 . 7) min 、 ( 26. 4± 14. 8) min , 对照组分别为( 44. 9± 8. 5) min 、 ( 9182. 6± 42. 6) min 、 ( 49. 5± 12. 4) min ,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疝气手术实施硬膜 外组滞联合基础麻醉的安全性、 麻醉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基础麻醉 小儿疝气 麻醉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726.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04 - 4949 ( 2015 ) 05 - 0289 - 02 小儿疝气俗称” 脱肠“ 。即小儿腹股沟疝气, 是普外科常见疾病, 其治疗一般采用保 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需要麻醉处理, 过去麻醉方式常单一的采用氯胺酮基础麻 醉或持续的硬膜外麻醉, 每种麻醉方式都有各自优缺点, 单一氯胺酮或持续的硬膜外麻 醉虽醉或持续的硬膜外麻醉虽诱导迅速、 镇痛良好, 但用药剂量大, 安全性相对差, 术中 患儿合作性差,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本文就我院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 麻醉联合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探讨,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 31 例患儿中男孩 23 例, 女孩 8 例, 年龄为 3 - 9 岁, 平均年龄 5 . 2 岁, 平均体 重( 30. 1± 7. 24 ) kg. 两组患儿的年龄、 性别、 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8年8月A第5卷/第22期Aug. A. 2018 V ol.5, No.2216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王艳红(昌邑市人民医院产二科,山东潍坊 261300)【摘要】目的 对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对应的临床治疗方法。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整体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

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体质量进行控制以及开展止血等治疗内容,通过这些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临床原因;治疗【中图分类号】R714.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2.16.02Clinical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WANG Yan-hong(people's Hospital produces two families,Shandong Weifang 261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Methods In this study,65 ca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Results In this study,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satisfaction was higher.Conclusion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body mass of the patients and to carry out the treatment of hemostasi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Key words】Hemorrhagic shock;Clinical causes;Treatment对于产科临床治疗,其中出血性休克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同时也是孕产妇在分娩期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之一,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1]。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摘要:目的研究总结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以及对症措施,为临床提供可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分娩产妇中发生出血性休克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出血量与出血性休克发生关系。

结果抽取23383例分娩产妇中,发生分娩出血1261例,出血发生率5.39%。

出血产妇中有31例发生出血性休克,出血性休克发生率2.46%。

进行多因素Logistic恢复分析法统计结果显示,产道撕裂、凝血功能不全、宫缩发力和胎盘问题、产前子宫破裂(P<0.05),是导致产科发生出血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通过总结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高危因素,对产前检查产妇进行评估,对高危产妇进行预见性治疗,在分娩过程中密切监测出血情况,及时输血,保证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对策产科是出血性休克高发科室,患者在产前或产后可能发生大量出血现象,导致身体内的有效循环血量迅速减少,造成患者身体外周的循环衰竭、内部含氧量降低,严重者会发生身体多种器官衰竭而死亡。

本文研究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病原因和对策,选取31例出血性休克产妇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分娩产妇23383例,进行分析,其中发生分娩出血事件产妇1261例,发生出血性休克产妇31例。

选取发生出血性休克产妇为危险评估对象,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9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12例,包括:单胎妊娠29例,双胎妊娠2例;疤痕子宫9例。

1.2出血量评估方法[1] 产科出血量估算方法,平产以记血量纸、记血量盆计量,剖宫产手术术中纱布浸血量为1 mL/cm2血量,手术中积血量、积液量和出血量为引流瓶内总液体量减去冲洗液用量的差值。

1.3观察指标调取患者治疗资料,分析出血性休克产妇出血原因、出血量以及院内抢救方案。

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门诊诊治医药卫生2015年8月·65·门诊诊治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杨明丽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分析造成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因大出血引发休克的原因,并找出相应治疗方式,保障产妇生命安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的存在产科出血患者共88名,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出血因素与出血量,分析其出血主要原因,并研究采用的治疗方式,得出不同情况下的治疗注意事项。

结果导致产妇大量出血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子宫收缩乏力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出血量的多少也可能引发产妇休克。

结论对于不同出血原因,医护人员应注意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产妇休克几率,保障其生命安全。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原因;治疗措施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08(2015)08-0065-01失血性休克是产妇面临的最危险并发症之一,当产妇大量出血时,体内血小板急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若没有及时为产妇输血并止血,极易引发出血性休克。

产妇休克不仅会让婴儿长时间在子宫或阴道中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威胁到婴儿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产妇因大出血死亡。

这种症状短时间内变化较大,且预后效果不佳。

我院针对这种现象展开研究,旨在优化治疗方式,提高产妇及婴儿生命安全。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患者资料所有研究的患者都是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生产并出现产科出血症状的患者,共有88例。

在这些患者中,产前出血36例,占总人数40.91%;产后出血52例,占总人数59.09%。

患者大多妊娠正常,只有7例为异位妊娠,占总人数7.95%,有2例患者流产。

这些患者最大36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为28.3岁。

一次妊娠患者52例,占总人数59.09%;二次妊娠患者30例,占总人数34.09%;三次及以上妊娠患者为6例,占总人数6.82%。

50例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论文

50例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论文

50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进行总结分析其预防和防治的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全部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750毫升,剖腹产患者相对于阴道分娩产妇的出血量高,且具有人工流产、引产的产妇出血量较多。

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患者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50例产妇均健康出院。

结论生活常识和产后出血知识的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情况,针对防治产后出血有着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防治措施产后出血属于妇科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特指胎儿产出后,产妇在二十四小时内出血大于五百毫升。

产后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疾病严峻时将造成产妇的死亡。

故认清产后出血的因素并掌握其防治措施具有及其重要意义[1]。

现针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析,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常规资料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50例产后出血患者,其年龄分布在17-45岁,平均年龄为24.5±3.5岁。

50例患者的孕周为33-45周,平均孕周为38.3±1.8周。

其中,34例初产产妇,16例为经产产妇;35例经阴道分娩,15例患者进行剖腹产;26例患者具有人工流产史和引产史,占全部产妇的52%。

1.2出血量的计算方法二十四小时内出血量的测量方法为胎儿产出后,经阴道产出的产妇马上把积血器放在产妇屁股下检测出血量;剖腹产的产妇在子宫壁划开后使用负压瓶尽量吸完羊水后实施空的负压瓶收集血量,采用容积法计算器皿内的出血量。

然后使用血浸透纱布和染单,使用面积法1ml/cm2来计算失血量。

1.3防治措施防治方法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的出现。

其可分为两个步骤,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

根据我院临床资料的总结,预防措施主要分为四点:①提高产妇的孕期检测,及时发现威胁产后出血的症状。

5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

5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

5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目的:分析5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因素及相应的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的发病原因并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果:5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发病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自身因素、凝血功能不全、子宫局部或产道撕裂等,通过采取及时抢救休克病症等积极治疗后,患者全部成功止血并抢救成功。

其中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有1例,占2%;行部分子宫切除术的有2例,占4%。

结论:产妇生产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就是出血性休克,因此,应在产妇生产后,注意观察产妇的机体生命体征,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止血、给氧、使用利尿药、使用心血管药物、预防感染等,尽量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降低死亡概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标签:出血性休克;产科;出血原因;治疗措施产科临床上,产妇生产后,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病症就是出血性休克,当患者出现这样的症状后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结合多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产妇产后出血性休克的病因有宫缩乏力、胎盘自身因素、凝血功能不全、子宫局部或产道撕裂等。

出现出血性休克,病情通常都是急性,病情发展快速,因此一发现此症状,则应在短时间内进行抢救。

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50例患者中,年龄为(23~40)岁,平均为(28.7±3.2)岁。

所有患者入院均进行相应检查,临床上的病症表现为脸色发白、四肢冰冷等。

其中,有28例属于初产妇,有10例有流产史,有8例属于异位妊娠,有4例是经产妇;属于产后出血的有35例,属于产前出血的有15例。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关键词】产科;孕产妇;失血性休克;危险因素;急救措施产科出血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居于首位,相关报道称死亡孕产妇中,约有50%左右与产科出血相关,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

产科出血性休克为妇产科常见并发症,出血速度、失血量和孕产妇机体耐受能力决定了病情严重程度,妊娠晚期出血和产后出血通常具有出血速度迅猛且量大的特点,可引发严重的失血性休克,表现为血压异常下降,同时伴末梢循环障碍、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旨在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及急救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产妇作为观察组,本组患者年龄17岁~45岁,平均年龄(25.15±3.25)岁,孕周36周~40周,平均孕周(38.15±1.11)周,阴道分娩75例,剖宫产25例;初产妇63例,经产妇37例。

患者以口唇发绀、面色惨白、肢端发冷、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量850mL~2400mL。

并选取同期100例未发生失血性休克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本组产妇年龄20岁~43岁,平均年龄(26.03±3.87)岁,孕周36周~41周,平均孕周(38.64±2.05)周,阴道分娩77例,剖宫产23例;初产妇61例,经产妇39例。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生育经历等方面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出血性休克的诊断(1)早期休克:患者有失血诱因,继而表现为恶性呕吐、烦躁不安、疲乏、频繁哈欠,查体可见面色苍白,肢端发冷,脉搏加快扪及有力,血压正常或偏低,脉压下降,低于30mmHg,尿量略减少,低于30ml/h。

(2)中期休克:意识尚为清除,但表情淡漠、口渴、反应持续、呼吸表浅急促、脉搏细而快、皮肤发干、收缩压低于60~80mmHg,尿量少于20mL/h。

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产科出现出血性休克10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提出治疗措施。

结果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主要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妇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对出血性休克患者给予抢救,休克症状得以纠正,104例患者均抢救成功。

结论临床针对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给予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子宫切除术等方法,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治疗措施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出血量较多,出血较急,若产后出血不能及时发现和抢救,会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后出血主要表现产道少量出血或者急性大出血,严重时会发生出血性休克[1]。

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产科出血性休克,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产科出现出血性休克10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为临床的治疗奠定基础。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产科出现出血性休克106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26~38岁,平均年龄(25.23±1.67)岁;初产妇75例,经产妇31例;孕周29~42 w;自然分娩80例,剖宫产16例,阴道助产10例;出血量740~2500 ml,平均出血量(1045±520)ml。

1.2临床表现临床患者表现为出冷汗、乏力、面色苍白、皮肤缺少弹力、手脚冰凉;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上升、脉搏加速;部分患者伴随意识障碍、昏迷症状;部分患者发生少尿、无尿现象[2]。

1.3方法1.3.1出血性休克原因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出血原因如下:1.3.1.1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

由于产妇分娩过程中精神高度紧张,加之疼痛,分娩疲劳、子宫过度膨胀、羊水过多等造成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壁血窦不能及时关闭。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一、概述产科出血性休克是产妇在分娩期间或产后出血过多所致的严重病症,是危及产妇生命的急危重症。

其发生率随着分娩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经阴道分娩有1-5%的发生率,而剖宫产则有2-10%的发生率。

因此,了解产科出血性休克的预防、治疗及处理方法,对于保障产妇的坐月子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临床因素分析1.分娩方式由于剖宫产的剖腹手术对子宫产生的影响,使得剖宫产后易发生子宫出血。

而经阴道分娩则因难以施行手术,所以出血的程度相对较轻。

2.孕产妇基础健康状态患有高血压、贫血等基础健康问题的孕产妇,由于身体的抗病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产科出血性休克。

3.经产次数多次分娩的产妇,由于子宫肌肉已经松弛,因此出血量较大,易发生休克。

4.分娩年龄青少年和老年产妇分娩时,由于身体生理状态差异,都有较大的出血危险性,易发生产科出血性休克。

三、治疗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的产科出血性休克,需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1.产后定时检查每天至少进行一次产后检查,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阴道分泌物的情况、血压及生命体征等,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

2.保持通畅产后排尿需及时,保持排便通畅。

同时还需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更换产褥垫,避免感染。

3.给予输液、输血及使用药物对于产妇出现严重出血,需要给予输液、输血及使用药物进行干预。

常用的药物有醋酸甲羟孕酮、前列腺素等,其作用为稳定子宫收缩、促进止血等。

4.产科手术干预当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子宫动脉栓塞、球囊压迫等。

四、预防措施除了及时的治疗措施,还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1.产前检查产妇在怀孕期间进行产前检查,分娩前应做好孕检,确保孕产妇身体健康。

2.预防感染产妇在分娩时,如果发现产道有感染迹象,需及时进行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3.保持个人卫生分娩后,产妇需要定期更换产褥垫或者使用卫生巾,保持个人卫生。

4.产后休息产后需要好好休息,保持饮食营养丰富,补充体力。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余丹浙江省瑞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省瑞安市 325208【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并分析其治疗方法和措施。

方法:选取本院2013 年2 月至2014年5 月在我院被诊断为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48 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4 例和对照组24 例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出血因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比例为67%、休克比例为17%、失血量为730ml-1120ml、发生率为35%;对照组患者出血因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比例为75%、休克比例为22%、失血量为1130ml-1175ml、发生率为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治疗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产科出血;休克;临床原因;措施;临床价值近年来,产科出血性休克已经成为孕产妇分娩时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因素有很多,因其病理十分复杂,如何有效治疗产科出血性休克已经成为临床广泛重视的问题。

[1-2] 本文选取本院2013 年2 月至2014 年5 月在我院被诊断为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48 例进行分析,现研究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 年2 月至2014 年5 月在我院被诊断为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48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 例,观察组患者产前出血为11 例,产后出血为13 例,孕产妇年龄为23 ~ 40 岁,平均年龄为(29.18±3.42)岁,体重60 ~ 75kg,平均体重(62.51±3.71)kg,孕周为35 ~43 周,平均孕(40.12±0.94)周,失血量为730ml—1120ml,平均失血量为(1000.32ml±203.15)ml;对照组患者产前出血为14 例,产后出血为10 例,孕产妇年龄为25 ~ 42 岁,平均年龄为(30.21±3.78)岁,体重67 ~ 78kg,平均体重(65.38±4.12)kg,孕周38 ~45周,平均孕周(42.41±1.12)周,失血量为1130ml—1175ml,平均失血量为(1127.21±217.54)ml。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摘要:产科出血性休克是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本文就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在临床原因方面,主要包括子宫颈、阴道及子宫的各种疾病、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

在治疗措施方面,早期干预和积极处理是关键,包括补液、输血、紧急手术等,同时也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包括严密监护、早期预判、适度分娩等。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原因、治疗措施、补液、输血、紧急手术、预防措施1.背景虽然人们越来越注重产科安全,但是产科并发症仍然居高不下。

其中产科出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具有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因此对其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2.临床原因(1)子宫颈、阴道及子宫的各种疾病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子宫颈癌的早期病变,也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一个原因。

阴道炎、宫颈炎、宫颈息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均可导致产后出血。

在分娩中,因育龄妇女肌肉组织松弛、阴道、骨盆发生生理变化,加上阴道会被分娩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量挤压,肌肉组织损伤、受损而引起产后出血。

(2)胎盘前置胎盘前置是一种引起妊娠出血的重要原因。

胎盘的贴附部位移至宫颈开口以下,以致于子宫颈首先被撕裂而引起妊娠出血。

少数胎盘前置的孕妇在哺乳期内,其胎盘位置会继续移位更高一些,因此如果在分娩过程中,许多女性会感到有不正常的宫缩。

而这在许多情况下就会造成了大量的出血。

(3)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孕妇分娩过程中娩出胎儿之前,胎盘过早从子宫壁剥离,发生黑暗赤色阴道流血,腹痛,胎儿宫内窒息更生等危急情况。

治疗方法:如早期诊断,胎儿尚能承受时,应先剖腹横会胎儿取出和清创,改用更适当的麻醉、更大而便于阻断子宫全的两根以上50--60号的柔韧可曲性大钢丝阻断各自出口处,尽早进行病房内治疗。

(4)羊水栓塞羊水栓塞是胎儿分娩过程中胎盘血管破裂,羊水进入血管,形成血栓并堵塞肺动脉使孕妇颜面苍白,呼吸促迫,静脉血压迅速下降,在救治措施无效时形成严重的产科出血性休克。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目的:分析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并探讨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产科42例出血性休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因素,并观察相应的治疗措施后的效果。

结果: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因素包括胎盘早剥、胎盘滞留、血凝机能障碍、产道裂伤、宫缩乏力等,其中以宫缩乏力为最常见因素。

经强心、利尿、止血、补充血容量、吸氧、保温、纠正酸中毒等综合治疗后,40例孕产妇休克症状得到控制,2例孕产妇行子宫切除术后休克症状得到控制,未发生1例孕产妇死亡。

结论: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治疗中应分析引起休克的原因,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必要时可切除子宫,以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标签: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因素分析;治疗措施【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555-01失血性休克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病情危重、病势凶猛、进展迅速等临床特点。

如急救处理措施不当,甚至可危及孕产妇生命,已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

结合近年来我院产科失血性休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常见临床因素和治疗措施分析如下。

1.选择2009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产科42例出血性休克孕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孕周38-40周;出血量500~2000ml,其中初产妇34例,经产妇8例;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28例、阴道助产10例、自然分娩4例。

多胎妊娠高于单胎妊娠;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宫缩乏力占66.23%,胎盘因素占24.03%,软产道损伤占9.74%。

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2.失血性休克的原因1)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为首位原因,而宫缩乏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样化的,胎产次、多胎、巨大儿、产程延长、各种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及产妇心理因素等会影响子宫收缩。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血液浓缩,导致组织缺氧、水肿、微血管病变及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产后出血。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分析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分析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深入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讨论有效的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8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治疗分析的方法探究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结合具体情况尝试采取治疗措施。

结果由于产妇在待产或者分娩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凝血功能性障碍、子宫收缩困难,生殖道出现损伤,子宫胎盘异常等症状,这些症状直接影响产妇实际出血量,当产妇实际出血量持续升高时就容易导致出血性休克。

80例患者中经抢救有2例子宫次切除,1例子宫全切除,2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经抢救和治疗均脱离生命危险。

结论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临床治疗中应结合具体原因采取及时有针对性地治疗措施,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育能力。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原因;治疗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331-02产科出血性休克是产妇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症状,为了充分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和生育能力,必须详细了解导致产妇出现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文就选取本院自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治疗分析的方法探究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结合具体情况尝试采取治疗措施,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自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治疗分析的方法探究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

所有产妇年龄在20-39周岁间,初产妇为44例,36例为经产妇。

其中22例产妇出血量为750ml-1150ml,37例产妇出血量在1500ml-1800ml间,19例出血量在1800ml-3500ml间,2例产妇出血量3500ml<8000ml。

同时,80例产妇中有9例为产前出血,其余为产后出血。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研究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研究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并探讨相应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产科收治的出血性休克患者186例,分析导致其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探讨出相应的治疗措施,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经统计分析,导致产妇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占58.60%),其次为产道裂伤(15.59%)、胎盘因素(12.37%)、凝血功能障碍(9.68%)及过度紧张(3.76%)等。

经治疗,185例患者抢救成功(占99.46%),1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约0.54。

结论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及心理因素等均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临床应及早全面掌握出血性休克病因,早期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产妇死亡风险,提高临床预后。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治疗措施产科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危害产妇身心健康。

通常情况下,失血过度将导致休克,即出血性休克[1]。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危害不容小觑,若临床判断失误或不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患者将面临生命危险。

故早期对产科出血性休克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早采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本研究特分析导致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病因,并探讨相应治疗对策,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产科收支的出血性休克患者186例,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2]中产科出血性休克相关诊断标准;均为产后出血;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病例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合并心、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患者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8.69±2.74)岁;孕周在27-42周,平均孕周(38.96±2.35)周;其中初产妇135例,经产妇51例;其中阴道分娩81例,剖宫产105例。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措施与病因分析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措施与病因分析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措施与病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措施与病因。

方法以我院产后出血休克产妇33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观察治疗的效果。

结果失血休克的发生原因:其中15 例产妇发生胎盘滞留,7 例发生宫缩乏力,3 例发生子宫破裂或感染,3 例发生软产道损伤,5 例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在所有早期出血性休克的产妇当中2 例行子宫切除,在所有晚期出血性休克的产妇当中4 例行子宫切除,无死亡病例,总治疗率为100%。

结论在临床产科当中,为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的现象,确保患者与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医生必须要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另外,医生也需要使自身操作水平得到提高,有效避免或降低出现出血性休克的现象。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的去找出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原因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与预防,使患者死亡率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降低。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治疗病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251-01引言:产后出血指的是产妇在分娩胎儿后出现24h 出血量大于500ml 的情况,在产科临床中这属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同时这也是导致产妇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产后出现出血性休克现象对于产妇而言更危险,因为它能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对产妇生命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因此,在临床表现中找出发生产后出血休克的主要原因与治疗方法对于降低产妇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院对33 例产后出血休克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3 例,均为产科出血休克产妇,其中23 例发生早期出血性休克,10 例发生晚期出血性休克,年龄在19-39岁之间,所以产妇的平均年龄大约为28.9 岁。

初产妇19 例,经产妇14 例,单胎31 例,双胎2 例。

1.2 诊断标准早期产后出血指的是产妇在分娩胎儿后出现24h出血量大于500ml 的情况;晚期产后出血指的是产妇分娩结束24h,在产褥期发生大量子宫出血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出血性休克50例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产科收治的5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整体上找出患者发生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进行护理措施的总结。

结果通过分析可得出产前出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生殖道裂伤。

结论在产科发生出血性休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产前、产后均可发生,在抢救的过程中应分清发生原因再给予有效的抢救,通过全方面的护理降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obstetric hemorrhagic shock,and to propose a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two years.Results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occurrence of hemorrhagic shock in the pre-and post-production were mainly caused by placenta,placenta and the main factor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ic shock.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in obstetrics are many,and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ause of death is effective.
Key words:Obstetrics;Hemorrhagic shock;Cause analysis;Nursing measures
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出血性休克是产科较为常见的急症。

出血与产科本身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与患者自身的机体抵抗力及耐受力有密切关系。

只有弄清患者发生出血休克的原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抢救与护理。

我院回顾性分析了5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资料,并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近两年我院产科收治的5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岁,平均孕周为38w。

50例产妇中共有初产妇15例,经产妇35例,流产史产妇12例,引产史9例;产前出血24例,产后出血26例,其中28例患者出血量在400~1000mL,15例患者出血量在1000~1500mL,7例患者出血量>1500mL。

1.2出血原因产前出血的原因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生殖道裂伤。

产后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所占比例最大。

2护理措施
2.1抢救准备对于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首先应进行抢救准备,采取相应的措
施控制产妇的出血量,及纠正患者的休克状态[1]。

具体方法如下:使患者处于平卧位,检查患者的血型,并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给予患者吸氧,注意在为患者输注氧气的浓度应在40%左右,流量最好控制在2~4L/min 的输送量,同时做好保暖工作。

2.2迅速输血对患者进行止血完成后应立即输血,补充患者的血量。

迅速开放2条静脉通道,采用9~12号针头穿刺,穿刺动作一定要快、准、稳,防止耽误最佳的抢救时间。

如果出现穿刺不能的情形,可以请医生将静脉切开,一定要保证输液和输血的速度。

另外,输液前应当查明产妇的血型,然后进行输血,输血的量要大于失血量,以保证血液有足够的携氧能力。

2.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监护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血压、脉搏、尿量、中心静脉压和血细胞比容等数据,根据产妇的全身状态进行药物配置和输液量。

3结果
3.1出血原因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产前出血性休克24例,主要原因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性休克26例中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生殖道裂伤,存在单一因素的出血及多因素出血,且多因素导致出血的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因素导致出血的患者,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同时,产妇出血量越大其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几率越大。

3.2护理效果50例出血性休克的患者经过正确的抢救与护理均成功,在护理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补液量及用药种类,所有患者的休克症状得以纠正,无1例死亡。

4讨论
出血性休克在产科中是一种常见的急症,一旦发生产妇的血液流失量较大,且流失速度较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及处理将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产妇生命[2]。

而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单一因素和多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对产妇进行抢救前应分清发生原因,提高检验技术水平。

通过本次研究可得出,出血性休克发生的主要包括产前出血性休克和产后出血性休克,其中产前出血休克的原因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休克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生殖道裂伤。

其中,宫缩乏力的出血情况最多且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几率最高。

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失血性休克通常表现为在生产过程中,产妇并没有随着生产进程而增强子宫收缩,导致生产时间拖长,产后出血症状严重。

而全身因素所造成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主要表现:产妇产前出现紧张情绪、镇定剂使用出现偏差、产妇产后衰竭和合并急慢性病导致产妇在产后过度失血,引起休克。

失血量越大,产妇出现休克的几率就越高。

对于发生出血性休克的产妇应做好抢救工作,应迅速为产妇补液和止血。


产前应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备好血液,以对产妇发生大出血实施及时抢救;在救治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全程做好抗感染措施。

在实施救治后,使用床旁监护仪,时刻观察产妇体征,做好护理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抢救产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寒英.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01).
[2]吴君梅,张有新,刘晗.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