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情况,并学习了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能够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直观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实例图片: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图片,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3.练习题:挑选一些典型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自行车的轮子、太阳的位置等,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展示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直线与圆的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情况。
讲解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实例,运用所学的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九年级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高档题型解析及思路拓展
例题3
解析
思路拓展
已知直线$l_{1}$和圆$O_{1}$相切于点 $P$,直线$l_{2}$过点$P$且与圆 $O_{1}$相交于另一点$Q$,求直线 $l_{2}$的方程。
由于直线$l_{1}$和圆$O_{1}$相切于点 $P$,因此点$P$是切点,且直线 $l_{1}$在点$P$处的切线斜率与直线 $l_{2}$的斜率相等。我们可以通过求 出点$P$的坐标和切线斜率,再利用点 斜式求出直线$l_{2}$的方程。
若直线与圆相切,则直线到圆心的距 离等于半径,由此可求出切线方程。
直线与圆的交点坐标
联立直线方程和圆方程求解,可得交 点坐标。若有两个交点,则它们关于 圆心对称。
0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类
相离关系
定义
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称为相离。
判定方法
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 半径大小来判断。若圆心到直线的 距离大于圆的半径,则直线与圆相 离。
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
通过观察图形或计算,确定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若有两个交点,则直线与圆 相交;若有一个交点,则直线与圆相切;若没有交点,则直线与圆相离。
综合应用举例
解法一
联立直线l和圆C的方程,消去一 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判别式的值判断位置关系 。
解法二
计算圆心(a,b)到直线l的距离d,根 据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判断位置关 系。
圆的性质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 离等于半径;圆的任意弦 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弦所对 圆心角的一半。
圆的切线
与圆有且仅有一个交点的 直线称为圆的切线,切线 与半径垂直。
直线与圆的交点问题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切线问题
初三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初三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①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这时说这条直线和圆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②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这时说这条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点叫做切点.③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这时说这条直线和圆相离.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1)定理:若⊙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直线l与⊙O相交d﹤R;直线l与⊙O相切 d =R;直线l与⊙O相离d﹥R;(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数量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对应与等价关系列表如下:例1、1.在Rt△ABC中,∠C=,AC=3cm,AB=6cm,以点C为圆心,与AB边相切的圆的半径为_________cm.2.如图,⊙O的半径OD为5cm,直线l⊥OD,垂足为O,则直线l沿射线OD方向平移_________cm时与⊙O相切.3.已知⊙O的直径为6cm,如果直线l上的一点C到圆心的距离为3cm,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4.⊙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与R是方程x2-6x+9=0的两个实数根,则直线l和⊙O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三.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①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②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③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④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综上所述,在解决有关圆的切线的问题,连接圆心和切点的线段是最常见的辅助线.四、切线长的定义及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如图所示,PA,PB 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线段PA,PB的长即为点P到⊙O的切线长.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例2、如图,AB是⊙O的直径,BC切⊙O于点B,AD∥CO.求证:CD是⊙O的切线.1、⊙O的半径为R,直线l和⊙O有公共点,若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是d,则d与R的大小关系是()A.d>RB.d<RC.d≤RD.d≥R2、点A为直线l上任一点,过A点与直线l相切的圆有()个.A.1 B.2C.不存在 D.无数个3、在Rt△ABC中,∠A=,BA=12,CA=5,若以A为圆心,5为半径作圆,则斜边BC与⊙A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相离C.相切 D.不确定4、等边△ABC的边长为6,点O为△ABC的外心,以O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ABC的三边()A.都相交B.都相离C.都相切D.不确定5、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3cm和5cm,作大圆的弦MN=8cm,则MN与小圆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相切C.相离D.无法判断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的半径为1,则直线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 B.相交C.相切 D.以上三种情形都有可能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B.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C.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D.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8、已知Rt△ABC的直角边AC=BC=4cm,若以C为圆心,以3cm的长为半径作圆,则这个圆与斜边所在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相切C.相离 D.不能确定9、如右上图,在△ABC中,AB=2,AC=1,以AB为直径的圆与AC相切,与边BC交于点D,则AD的长为()10、如下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过点D作⊙O的切线,切点为C,若∠A=25°,∠D=__________.11、如图,⊙O的半径为1,圆心O在正三角形的边AB上沿图示方向移动,当⊙O移动到与AC相切时,OA=__________.12、设⊙O的半径为R,⊙O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若d、R是方程x2-6x+m=0的两根,则直线l 与⊙O相切时,m的值为__________.13、已知∠ABC=60°,点O在∠ABC的平分线上,OB=5cm,以O为圆心,2cm为半径作⊙O,则⊙O与B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14、如图,Rt△ABC中,∠B=90°,∠A的平分线交BC于D,E为AB上一点,DE=DC,以D为圆心,DB的长为半径作⊙D.求证:(1)AC是⊙D的切线;(2)AB+EB=AC.15、如图,以边长为4的正△ABC的BC边为直径作⊙O与AB相交于点D,⊙O的切线DE交AC于E,EF⊥BC,点F是垂足,求EF的长.16、如图,PA是⊙O的切线,切点是A,过点A作AH⊥OP于点H,交⊙O于点B.求证:PB是⊙O的切线.17、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B=2,∠BAC=30°,点C在⊙O上,过点C与⊙O相切的直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求线段BD的长.1.弧长公式: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公式不要死记硬背,可依比例关系很快地随手推得:2.扇形面积公式:(1)和含n°圆心角的扇形的面积公式同样不要死记硬背,可依比例关系很快地随手推得:.(2)将弧长公式代入扇形面积公式中,立即得到用弧长和半径表示的扇形面积公式:。
初中数学——(5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5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d<r(二)相切:直线与圆有一个公共点,d=r1、切线:垂直于半径且与圆相切的直线就是切线2、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3、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三)相离:直线与圆有没有公共点,d>r二、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即:PA,PB是两条切线,且PA=PB,那么OP平分∠BAP三、圆幂定理定理图形结论相交弦定理PA·PB=PC·PD相交弦定理推论PC2=PA·PB 切割线定理PT2=PA·PB切割线定理推论PA·PB=PC·PD圆幂定理P'C·P'D=r2-OP'2 PA·PB=OP2-r2四、圆柱计算(一)S 表 = S 侧+2S 底 = 2πrh +2πr 2 (二)V 体 = πr 2h五、圆锥计算(一)S 表 = S 侧+S 底 = πRr +πr 2(二)V 体 =31πr 2h六、练习题(一)以等边三角形ABC 的BC 边为直径画半圆,分别交AB 、AC 于点E 、D ,DF 是圆的切线,过点F 作BC 的垂线交BC 于点G .若AF 的长为2,则FG 的长为多少?B1RrCBO(二)AB为⊙O的直径,C为⊙O外一点,过点C作⊙O的切线,切点为B,连结AC交⊙O于D,∠C=38°。
点E在AB右侧的半圆上运动(不与A、B重合),求∠AED的大小(三)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CD=,且AE:BE =1:3,求AB的长(四)已知AB是⊙O的直径,AD⊥l于点D1、如图①,当直线l与⊙O相切于点C时,若∠DAC=30°,求∠BAC的大小;2、如图②,当直线l与⊙O相交于点E、F时,若∠DAE=18°,求∠BAF的大小(五)如图,AB为的直径,点C在⊙O上,点P是直径AB上的一点(不与A,B重合),过点P作AB的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Q。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 九2年01级2)数九学年上级册数直学线上和册圆的位24置.2关.2系直线精和品圆pp的t 课位件置关系(2) 课件(25张ppt)
归纳分析
例1与例2的辅助线、证法有何不同?
〖例1〗已知:直线AB经过 ⊙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O
A
C
B
〖例2〗已知:O为∠BAC平分上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和圆的位 置关系 精品ppt 课件
判 断×
×
1. 过半径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
2. 与半径垂直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3. 过l 半径的rO 端点与半径垂直rO的直线l 是圆的切线rO(
l)
A
A
A
利用判定定理时,要注意直线须具备以 下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直线经过半径的外端; (2)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
O.
那过点O可作OB⊥ l 于点B,
则OA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AB l
OB的长就是圆心0到切线l的距离,即OA=OB,
这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直角边”相矛盾,
所以半径OA与切线 l 不垂直的假设不成立。
那半径OA与切线 l 垂直成立。
人教版( 九2年01级2)数九学年上级册数直学线上和册圆的位24置.2关.2系直线精和品圆pp的t 课位件置关系(2) 课件(25张ppt)
九年级 上册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和圆相切
.
O
切
切点 A
线
利用切线的定义: 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利用d与r的关系作判断: 当d=r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九年级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A B C
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圆的半径为r,则: 点在圆外 点在圆上 点在圆内 d>r; d=r; d<r.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地平线)
● ● ●
O
● ●
O
O
a(地平线)
O
O
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用公共点的个数来区分)
特点: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 叫直线和圆相离 特点: 直线和圆有惟一的公共点, 叫做直线和圆相切。 C
C
x
A
图形 直线与圆的 位置关系
.O r d ┐ l
.o d r ┐ l .
A
. B
.O d r ┐ . lC
相离
0 d>r
相切
1 d=r
相交பைடு நூலகம்
2 d<r
公共点的个数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与半径 r 的关系
公共点的名称 直线名称
切点
切线
已知⊙O的半径r=7cm,直线l1 // l2, 且l1与⊙O相切,圆心O到l2的距离为9cm. 求l1与l2的距离m.
.A
.A
.B
这时的直线叫切线
惟一的公共点叫切点。 特点: 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 叫做直线和圆相交。
a(地平线)
观察太阳落山的照片,在太阳落山的过程中,太阳与 地平线(直线a)经历了哪些位置关系的变化?
看图判断直线l与 ⊙O的位置关系
(1) (2)
· O · O
l
(3) l l
· O
相离
相交
相切
课堂练习:
2、已知⊙O的半径为5cm, 圆心O与直线AB的距 离为d, 根据条件填写d的范围: 1)若AB和⊙O相离, 则 d > 5cm ; ; 2)若AB和⊙O相切, 则 d = 5cm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圆知识复习第二部分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证明: (1)如图,正五角星中AC=a, 求该五角星外接圆的直径.(用三角函数表示) (2)圆内接四边形两组对边乘积之和等于两条对角线 的乘积。(提示:构造相似形)
(3)若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过对角线 的交点所作任一边的垂线将对边平分. A
B
E
•
O
C
D
中考试题精选
O• 5 A 4P B
【及时巩固】
7、如图,AB是ʘO的直径,AC是弦,∠CAB=30º, 过C点作ʘ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D,如果 OD=12cm,那么ʘO的半径为 6 .
C
30º • 60º 30º
AO
BD
【及时巩固】
8、如图,PB、PC分别切ʘO于B、C两点,A 是ʘO上一点,∠CAB=50º,则∠P等于 80º .
6、如图,△ABC内接于⊙O,AB的延长线 与过C点的切线GC相交于点D,BE与AC相 交于点F,且CB=CE.求证:(1)BE∥DG; (2)CB2-CF2=BF·FE.
A
O•
E
FB
G CD
中考试题精选
7、如图,PC为⊙O的切线,C为切点, PAB是过O点的割线,CD⊥AB于点D,
若 tan B 1,PC=10cm,求△BCD的面积. 2
A
对应的一个基本图
E O• C D
P
形,其中有很多关
系,你能找出多少?
B
弦切角:圆的切线和过切点的弦所夹的角。 P
O•
O•
B
A
M
(5)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 的圆周角.
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 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6)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三角形的内切圆。 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内心(即三角形三内角 平分线的交点)。各边都和圆相切的三角形叫圆 的外切三角形。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020-2021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课堂帮帮帮(苏科版)(解析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如下所示: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根据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判断;(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判断. 知识点二、切线的判定定理与切线的性质定理1.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如图所示,OA 的一条半径,直线l 经过点A 且OA ⊥l ,则l 的切线.判定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共有以下三种方法:(1)定义法:当直线与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切;(2)数量关系法: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时,直线与圆相切;(3)判定定理法: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如图所示:直线l的切线,切点为点A,则OA⊥l.例:如图,AB为⊙O的直径,PD切⊙O于点C,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D,DE⊥PO交PO延长线于点E,连接PB,∠EDB=∠EPB.(1)求证:PB是的切线.(2)若PB=6,DB=8,求⊙O的半径.【解答】(1)见解析;(2)3【解析】(1)证明:∵在△DEO和△PBO中,∠EDB=∠EPB,∠DOE=∠POB,∴∠OBP=∠E=90°,∵OB为圆的半径,∴PB为圆O的切线;(2)在Rt△PBD中,PB=6,DB=8,根据勾股定理得,∵PD与PB都为圆的切线,∴PC=PB=6,∴DC=PD﹣PC=10﹣6=4,在Rt△CDO中,设OC=r,则有DO=8﹣r,根据勾股定理得:(8﹣r)2=r2+42,解得:r=3,则圆的半径为3.知识点三、三角形的内切圆1.定义: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2.性质: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性的交点,内心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任意三角形的内心都在三角形的内部.3.三角形的内切圆的作法:作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平分线,它们的交点就是内切圆的圆心,过圆心向任意一条边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内切圆的半径.补充:三角形外心与内心对比:例: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8和15,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最大能容纳一个直径为几的圆?【解答】6【解析】如图所示:由勾股定理可求出三角形斜边AB=17,设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即,解得半径,则直径为6.知识点四、切线长及切线长定理1.切线长定义: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2.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外一点P引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连接OA、OB、AB,延长PO并延长交圆于点E,则:①垂直:OA⊥PA,OB⊥PB,OD⊥AB;②全等:△OAP≌△OBP,△OCA≌△OCB,△ACP≌△BCP;③弧相等:.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A、B两点,点C为⊙O上一点,连接AC、BC,若∠C=65°,则∠P的度数为()A.50°B.65°C.70°D.80°【解答】A【解析】连接OA 、OB ,∵PA 、PB 是⊙O 切线, ∴PA ⊥OA ,PB ⊥OB , ∴∠PAO =∠PBO =90°,∵∠P +∠PAO +∠AOB +∠PBO =360°, ∴∠P =180°﹣∠AOB , ∵∠ACB =65°,∴∠AOB =2∠ACB =130°, ∴∠P =180°﹣130°=50°, 故选A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的圆心坐标为(﹣4,﹣5),半径为5,那么⊙P 与y 轴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相离 C .相切 D .以上都不是【解答】A【解析】∵⊙P 的圆心坐标为(﹣4,﹣5), ∴⊙P 到y 轴的距离d 为4 ∵d =4<r =5 ∴y 轴与⊙P 相交 故选A .3.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6,8,10,则它的边与半径为2的圆的公共点个数最多为( ) A .3 B .4 C .5 D .6【解答】B【解析】∵62+82=100,102=100, ∴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设内切圆半径为r ,则12(6+8+10)r =12×6×8, 解得r =2,所以应分为五种情况:当一条边与圆相离时,有0个交点,当一条边与圆相切时,有1个交点,当一条边与圆相交时,有2个交点,当圆为三角形内切圆时,有3个交点,当两条边与圆同时相交时,有4个交点,故公共点个数可能为0、1、2、3、4个.∴则它的边与半径为2的圆的公共点个数最多为4个,故选B.4.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PC与圆O相切,切点为C,连接OC,BC,如果∠P =40°,那么∠B的度数为()A.40°B.25°C.35°D.45°【解答】B【解析】∵PC与圆O相切,切点为C,∴OC⊥PC,∴∠OCP=90°,∵∠P=40°,∴∠POC=90°﹣∠P=90°﹣40°=50°,∵OB=OC,∴∠B=∠OCB,∵∠POC=∠B+∠C,∠POC=25°.∴∠B=12故选B.5.如图,已知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线段OP交⊙O于点M.给出下列四种说法:①PA=PB;②OP⊥AB;③四边形OAPB有外接圆;④M是△AOP外接圆的圆心.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1 B.2 C.3 D.4【解答】C【解析】∵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PA=PB,所以①正确;∵OA=OB,PA=PB,∴OP垂直平分AB,所以②正确;∵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OA⊥PA,OB⊥PB,∴∠OAP=∠OBP=90°,∴点A、B在以OP为直径的圆上,∴四边形OAPB有外接圆,所以③正确;∵只有当∠APO=30°时,OP=2OA,此时PM=OM,∴M不一定为△AOP外接圆的圆心,所以④错误.故选C.6.如图,点D是△ABC中BC边的中点,DE⊥AC于E,以AB为直径的⊙O经过D,连接AD,有下列结论:AC;④DE是⊙O的切线.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①AD⊥BC;②∠EDA=∠B;③OA=12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解答】D【解析】∵AB是⊙O直径,∴∠ADB=90°,∴AD⊥BC,选项①正确;连接OD,如图,∵D为BC中点,O为AB中点,∴DO为△ABC的中位线,∴OD∥AC,又DE⊥AC,∴∠DEA=90°,∴∠ODE=90°,∴DE为圆O的切线,选项④正确;又OB=OD,∴∠ODB=∠B,∵AB为圆O的直径,∴∠ADB=90°,∵∠EDA+∠ADO=90°,∠BDO+∠ADO=90°,∴∠EDA=∠BDO,∴∠EDA=∠B,选项②正确;由D为BC中点,且AD⊥BC,∴AD垂直平分BC,AB,∴AC=AB,又OA=12AC,选项③正确;∴OA=12则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④.故选D.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4,以CD为直径作⊙O.将矩形ABCD绕点C旋转,使所得矩形A'B'C'D'的边A'B'与⊙O相切,切点为E,边CD'与⊙O相交于点F,则CF的长为()A.2.5 B.1.5 C.3 D.4【解答】D【解析】如图,连接OE并延长交CF于点H,∵矩形ABCD 绕点C 旋转得矩形A 'B 'C 'D ', ∴∠B ′=∠B ′CD ′=90°,A ′B ′∥CD ′,BC =B ′C =4,∵边A 'B '与⊙O 相切,切点为E , ∴OE ⊥A ′B ′,∴四边形EB ′CH 是矩形, ∴EH =B ′C =4,OH ⊥CF ,∵AB =5,∴OE =OC =12AB =52, ∴OH =EH ﹣OE =32,在Rt △OCH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H =√OC 2−OH 2=√(52)2−(32)2=2,∴CF =2CH =4. 故选D .8.如图,△ABC 内接于⊙O ,BD 切⊙O 于点B ,AB =AC ,若∠CBD =40°,则∠ABC 等于( )A .40°B .50°C .60°D .70°【解答】D【解析】∵BD 切⊙O 于点B , ∴∠DBC =∠A =40°, ∵AB =AC , ∴∠ABC =∠C ,∴∠ABC =(180°﹣40°)÷2=70°.故选D.9.如图,PA,PB切⊙O于A、B两点,CD切⊙O于点E,交PA,PB于C,D.若△PCD的周长等于3,则PA 的值是()A.32B.23C.12D.34【解答】A【解析】∵PA,PB切⊙O于A、B两点,CD切⊙O于点E,交PA,PB于C,D,∴AC=EC,DE=DB,PA=PB∵△PCD的周长等于3,∴PA+PB=3,∴PA=32.故选A.10.如图,A、B、C、D为⊙O上的点,直线BA与DC相交于点P,PA=2,PC=CD=3,则PB=()A.6 B.7 C.8 D.9【解答】D【解析】∵PB,PD是⊙O的割线,∴PA•PB=PC•PD,∵PA=2,PC=CD=3,∴2PB=3×6解得:PB=9.故选D.11.如图,这条花边中有4个圆和4个正三角形,且这条花边的总长度AB为4,则花边上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A.√33B.23√3C.1 D.√3【解答】A【解析】如图,选择一个等边三角形和其内切圆,圆O是等边三角形ACE的内切圆,圆O切三角形的边CE于点D,∵这条花边的总长度AB为4,∴CE=2,连接OC,AD,则AD过点O,∴CD=DE=12CE=1,∵△ACE是等边三角形,∴∠ACE=60°,∵圆O是等边三角形ACE的内切圆,∴∠OCD=30°,∴OD=CD•tan30°=√33.∴花边上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33.故选A.二.填空题12.在矩形ABCD中,AB=6,BC=8,点O在对角线AC上,圆O的半径为2,如果圆O与矩形ABCD的各边都没有公共点,那么线段AO长的取值范围是.【解答】103<AO<203【解析】在矩形ABCD中,∵∠D=90°,AB=6,BC=8,∴AC=10,如图1,设⊙O与AD边相切于E,连接OE,则OE⊥AD,∴OE∥CD,∴△AOE∽△ACD,∴OECD =AOAC,∴AO10=26,∴AO=103,如图2,设⊙O与BC边相切于F,连接OF,则OF⊥BC,∴OF∥AB,∴△COF∽△CAB,∴OCAC =OFAB,∴OC10=26,∴OC=103,∴AO=203,∴如果圆O与矩形ABCD的各边都没有公共点,那么线段AO长的取值范围是103<AO<203,故答案为103<AO<203.13.如图,⊙O的半径为6cm,B为⊙O外一点,OB交⊙O于点A,AB=OA,动点P从点A出发,以πcm/s 的速度在⊙O上按逆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回到点A立即停止.当点P运动的时间为时,BP与⊙O相切.【解答】2秒或10秒【解析】连接OP∵当OP⊥PB时,BP与⊙O相切,∵AB=OA,OA=OP,∴OB=2OP,∠OPB=90°;∴∠B=30°;∴∠O=60°;∵OA=6cm,=2π,弧AP=60π×6180∵圆的周长为:12π,∴点P运动的距离为2π或12π﹣2π=10π;∴当t=2秒或10秒时,有BP与⊙O相切.故答案为2秒或10秒.14.在Rt△ABC中,∠C=90°,AC=BC,若以点C为圆心,以2cm长为半径的圆与斜边AB相切,那么BC的长等于.【解答】2√2cm【解析】过C点作CD⊥AB于D,如图,∵⊙C与AB相切,∴CD为⊙C的半径,即CD=2,∵∠C=90°,AC=BC,∴∠B=45°,∴△CD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2CD=2√2(cm).故答案为2√2cm.15.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6,BC=4,以CD为直径作⊙O,将矩形ABCD绕点C旋转,使所得矩形A′B′C′D′的边A′B′与⊙O相切,切点为M,边CD′与⊙O相交于点N,则CN的长为.【解答】4√2【解析】连接OM,延长MO交CD于点G,作OH⊥B′C于点H,则∠OMB′=∠OHB′=90°,∵矩形ABCD绕点C旋转所得矩形为A′B′C′D′,∴∠B′=∠B′CD′=90°,AB=CD=6,BC=B′C=4,∴四边形OMB′H和四边形MB′CG都是矩形,OE=OD=OC=3,∴B′H=OM=3,∴CH=B′C﹣B′H=1,∴CG=B′M=OH=√OC2−CH2=2√2,∵四边形MB′CG是矩形,∴∠OGC=90°,即OG⊥CD′,∴CN=2CG=4√2,故答案为4√2.1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E为AB中点,F为BC边上的动点,连接EF,以点F为圆心,EF长为半径作⊙F.当⊙F与AD边相切时,CF的长为.【解答】8﹣4√3【解析】当⊙F与直线AD相切时.设切点为K,连接FK,如图:则FK⊥AD,四边形FKDC是矩形.∴FE=FK=CD=2BE,∴BE=4,FE=8,在Rt△FBE中,FB=√FE2−BE2=√82−42=4√3,∴CF=BC﹣FB=8﹣4√3.故答案为8﹣4√3.17.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两对角线之比是4:3,则该菱形的内切圆的半径是cm.【解答】125【解析】如图所示:菱形ABCD,对角线AC,BD,可得菱形内切圆的圆心即为对角线交点,设AB与圆相切于点E,可得OE⊥AB,∵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cm,两对角线之比是4:3,∴AB=5cm,设BO=4x,则AO=3x,故(4x)2+(3x)2=25,解得:x=1,则AO=3,BO=4,故EO•AB=AO•BO,解得:EO=12.5.故答案为12518.以正方形ABCD的AB边为直径作半圆O,过点C作直线切半圆于点F,交AB边于点E,若△CDE的周长为12,则直角梯形ABCE周长为.【解答】14【解析】设AE的长为x,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CE与半圆O相切于点F,∴AE=EF,BC=CF,∵EF+FC+CD+ED=12,∴AE+ED+CD+BC=12,∵AD=CD=BC=AB,∴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在Rt△CDE中,ED2+CD2=CE2,即(4﹣x)2+42=(4+x)2,解得:x=1,∵AE+EF+FC+BC+AB=14,∴直角梯形ABCE周长为14.故答案为14.19.如图,在△ABC中,∠C=90°,AC=3,BC=4,则△ABC的内切圆半径r=.【解答】1【解析】在△ABC中,∠C=90°,AC=3,BC=4,根据勾股定理,得AB=5,如图,设△ABC的内切圆与三条边的切点分别为D、E、F,连接OD、OE、OF,∴OD⊥AB,OE⊥BC,OF⊥AC,∵∠C=90°,∴四边形EOFC是矩形,根据切线长定理,得CE=CF,∴矩形EOFC是正方形,∴CE=CF=r,∴AF=AD=AC﹣FC=3﹣r,BE=BD=BC﹣CE=4﹣r,∵AD+BD=AB,∴3﹣r+4﹣r=5,解得r=1.则△ABC的内切圆半径r=1.故答案为1.20.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b+|c﹣3|+a2﹣8a=4√b−1−19,则△ABC的内切圆半径=.【解答】1【解析】∵b+|c﹣3|+a2﹣8a=4√b−1−19,∴|c﹣3|+(a﹣4)2+(√b−1−2)2=0,∴c=3,a=4,b=5,∵32+42=25=52,∴c2+a2=b2,∴△ABC是直角三角形,∠ABC=90°,设内切圆的半径为r,根据题意,得S△ABC=12×3×4=12×3×r+12×4×r+12×r×5,∴r=1,故答案为1.21.如图,在Rt△AOB中,OB=2√3,∠A=30°,⊙O的半径为1,点P是AB边上的动点,过点P作⊙O 的一条切线PQ(其中点Q为切点),则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为.【解答】2√2【解析】连接OP、OQ,作OP′⊥AB于P′,∵PQ是⊙O的切线,∴OQ⊥PQ,∴PQ=√OP2−OQ2=√OP2−1,当OP最小时,线段PQ的长度最小,当OP⊥AB时,OP最小,在Rt△AOB中,∠A=30°,=6,∴OA=OBtanA在Rt△AOP′中,∠A=30°,OA=3,∴OP′=12∴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32−1=2√2,故答案为2√2.三.解答题22.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过点A和点D的圆,圆心O在线段AB上,⊙O交AB于点E,交AC于点F.(1)判断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D=8,AE=10,求BD的长.【解答】(1)BC与⊙O相切,理由见解析;(2)BD=1207【解析】(1)BC与⊙O相切,理由:连接OD,∵OA=OD,∴∠OAD=∠ODA,∵AD平分∠BAC,∴∠BAD=∠CAD,∴∠ODA=∠CAD,∴OD∥AC,∵∠C=90°,∴∠ODC=90°,∴OD⊥BC,∵OD为半径,∴BC是⊙O切线;(2)连接DE,∵AE是⊙O的直径,∴∠ADE=90°,∵∠C=90°,∴∠ADE=∠C,∵∠EAD=∠DAC,∴△ADE∽△ACD,∴AEAD =ADAC,10 8=8AC,∴AC =325,∴CD =√AD 2−AC 2=√82−(325)2=245, ∵OD ⊥BC ,AC ⊥BC ,∴OD ∥AC ,∴△OBD ∽△ABC ,∴OD AC=BD BC , ∴5325=BD BD+245, ∴BD =1207.23.如图,CD 为⊙O 的直径,弦AB ⊥CD ,垂足为H ,P 是CD 延长线上一点,DE ⊥AP ,垂足为E ,∠EAD =∠HAD .(1)求证:AE 为⊙O 的切线;(2)已知PA =2,PD =1,求⊙O 的半轻和DE 的长.【解答】(1)见解析;(2)DE 的长为35,⊙O 的半径为32 【解析】(1)证明: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点M ,连接MD ,如图,∵AB ⊥CD ,∴AD̂=BD ̂, ∴∠M =∠BAD ,∵∠EAD =∠HAD .∴∠M =∠EAD ,∵AM 为直径,∴∠ADM =90°,∴∠M +∠MAD =90°,∴∠EAD +∠MAD =90°,即∠MAE =90°,∴AM ⊥AE ,∴AE 为⊙O 的切线;(2)∵∠EAD =∠HAD ,DH ⊥AH ,DE ⊥AE ,AD =AD ,∴△AHD ≌△AED (AAS )∴DE =DH ,AH =AE ,设DE =x ,AH =y ,则DH =x ,AE =y ,∵∠EPD =∠HPA ,∠PED =∠PHA =90°,∴Rt △PED ∽Rt △PHA ,∴DE AH =PE PH =PD PA ,即x y =2−y 1+x =12, ∴解得x =35,y =65,即DE 的长为35,AH =65,设圆的半径为r ,则OH =r −35, 在Rt △OAH 中,(r −35)2+(65)2=r 2,解得r =32, 即⊙O 的半径为32.答:⊙O 的半轻和DE 的长分别为:32,35.24.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 =6,OC ⊥AB ,OC =5,BC 与⊙O 交于点D ,点E 是BD ̂的中点,EF ∥BC ,交OC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EF 是⊙O 的切线;(2)CG∥OD,交AB于点G,求CG的长.【解答】(1)见解析;(2)CG=173【解析】证明:(1)连接OE,交BD于H,∵点E是BD̂的中点,OE是半径,∴OE⊥BD,BH=DH,∵EF∥BC,∴OE⊥EF,又∵OE是半径,∴EF是⊙O的切线;(2)∵AB是⊙O的直径,AB=6,OC⊥AB,∴OB=3,∴BC=√OB2+OC2=√9+25=√34,∵S△OBC=12×OB×OC=12×BC×OH,∴OH=√34=15√3434,∵cos∠OBC=OBBC =BHOB,∴√34=BH3,∴BH=9√3434,∴BD=2BH=9√3417,∵CG∥OD,∴ODCG =BDBC,∴3CG =9√3417√34,∴CG=173.25.如图,△ABC中,BC=14,AC=9,AB=13,它的内切圆分别和BC,AB,AC切于点D,E,F,求AE,BD 和CF的长.【解答】AE=4,BD=9,CF=5【解析】设AE=x,∵△ABC的内切圆分别和BC,AB,AC切于点D,E,F,∴AF=AE=x,BE=BD,CD=CF,而BE=BA﹣AE=13﹣x,CF=CA﹣AF=9﹣x,∴BD=13﹣x,CD=9﹣x,而BD+CD=BC,∴13﹣x+9﹣x=14,解得x=4,∴AE=4,BD=9,CF=5.26.已知PA、PB分别切⊙O于A、B,E为劣弧AB上一点,过E点的切线交PA于C、交PB于D.(1)若PA=6,求△PCD的周长.(2)若∠P=50°求∠DOC.【解答】(1)△PCD的周长=12;(2)∠COD=65°【解析】(1)连接OE,∵PA、PB与圆O相切,∴PA=PB=6,同理可得:AC=CE,BD=DE,△PCD的周长=PC+PD+CD=PC+PD+CE+DE=PA+PB=12;(2)∵PA PB与圆O相切,∴∠OAP=∠OBP=90°∠P=50°,∴∠AOB=360°﹣90°﹣90°﹣50°=130°,在Rt△AOC和Rt△EOC中,{OA=OEOC=OC,∴Rt△AOC≌Rt△EOC(HL),∴∠AOC=∠COE,同理:∠DOE=∠BOD,∠AOB=65°.∴∠COD=1227.已知PA、PB、DE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F,PO=13cm,⊙O的半径为5cm,求△PDE的周长.【解答】24cm【解析】连接OA,则OA⊥PA.在直角三角形APO中,PO=13cm,OA=5cm,根据勾股定理,得AP=12cm.∵PA、PB、DE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B、F,∴PA=PB,DA=DF,EF=EB,∴△PDE的周长=2PA=24cm.28.如图,⊙O是梯形ABCD的内切圆,AB∥DC,E、M、F、N分别是边AB、BC、CD、DA上的切点.(1)求证:AB+CD=AD+BC;(2)求∠AOD的度数.【解答】(1)见解析;(2)∠AOD=90°【解析】(1)证明:∵⊙O切梯形ABCD于E、M、F、N,由切线长定理:AE=AN,BE=BM,DF=DN,CF=CM,∴AE+BE+DF+CF=AN+BM+DN+CM,∴AB+DC=AD+BC;(2)连OE、ON、OM、OF,∵OE=ON,AE=AN,OA=OA,∴△OAE≌△OAN,∴∠OAE=∠OAN.同理,∠ODN=∠ODF.∴∠OAN+∠ODN=∠OAE+∠ODE.又∵AB∥DC,∠EAN+∠CDN=180°,×180°=90°,∴∠OAN+∠ODN=12∴∠AOD=180°﹣90°=90°.。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二节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之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和图形的相互关系。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后续解析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直线与圆相切、相交两种情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通过数学推导证明相关结论。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和图形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相交和相切的判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判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形、实例分析、数学推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对相交和相切的判断,以及相关数学推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数学推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直线与圆的例子,如自行车轮子、地球表面的经纬线等,引导学生关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P
4cm l
A
P 4cm
l A
O .
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
O
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
l
我指你答
快速判断下列各图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O1
.O2
l
.O
l
.O
.O
l
l
小组合作探究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数量特征
d: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r :半径
Or
d
l
直线 l 和⊙O相交
d<r
O
r
d
直线 l 和⊙O相切
l
O r
d
l
直线 l 和⊙O相离
d=r d>r
知识要点
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有__两__种: (1)根据定义,由_直__线___与__圆__的__公__共__点__ 的个数来判断; (2)根据性质,由_圆__心__到__直__线__的__距__离__与__半__径__ 的关系来判断. (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第二种方法判定)
我问你答
分别请三位同学提问以下1、2、3中的 其中一项内容,让 其他同学回答另两项内容。
1、直线和圆位置关系, 2、公共点个数, 3、d与r的关系,
挑战一:我会说,我来说
1、已知⊙O的半径为5cm,O到直线a的距离为 3cm,则⊙O与直线a的位置关系是_相__交__.直线a 与⊙O的公共点个数是_两__个_.
●
●
O
O
(地平线)
●
O
a(地平线)
九年级数学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九年级数学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 种,若圆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的距离为d 。
则:点P 在圆内⇔ ;点P 在圆上⇔ ;点P 在圆外⇔ 。
2、过三点的圆:⑴过同一直线上三点 作圆,过 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⑵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 ,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 ,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 。
⑶三角形外心的形成:三角形 的交点, 相等。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 种:○1当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 ,这时直线叫圆的 线,; ○2当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 ,这时直线叫圆的 线; ○3当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 ,这时直线叫圆的 线。
2、设⊙O 的半径为r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直线l 与⊙O 相交r d _____⇔直线l 与⊙O 相切r d _____⇔直线l 与⊙O 相离r d _____⇔3、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⑴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 。
【谈重点】根据这一定理,在圆中遇到切线时,常常连接圆心和切点,即可得垂直关系。
⑵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 且 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谈重点】在切线的判定中,当直线和圆的公共点标出时,用判定定理证明。
当公共点未标出时,一般可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 来判定相切。
4、 切线长定理:⑴切线长定义: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 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⑵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 相等,并且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 的夹角5、 三角形的内切圆:⑴与三角形各边都 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 ;⑵三角形内心的形成:是三角形 的交点;(3)内心的性质:到三角形各 的距离相等,内心与每一个顶点的连接线平分 。
【谈重点】三类三角形内心都在三角形若△ABC三边为a、b、c面积为s,内切圆半径为r,则s= ,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则r=考点一:切线的性质例题1已知直线PD垂直平分⊙O的半径OA于点B,PD交⊙O于点C、D,PE是⊙O的切线,E为切点,连结AE,交CD于点F.(1)若⊙O的半径为8,求CD的长;(2)证明:PE=PF;(3)若PF=13,sinA=513,求EF的长.对应训练1.如图,△ABC内接于⊙O,弦AD⊥AB交BC于点E,过点B作⊙O的切线交DA的延长线于点F,且∠ABF=∠ABC.(1)求证:AB=AC;(2)若AD=4,cos∠ABF=45,求DE的长.考点二:切线的判定例题2如图,点B、C、D都在⊙O上,过点C作AC∥BD交OB延长线于点A,连接CD,且∠CDB=∠OBD=30°,DB=63cm.(1)求证:AC是⊙O的切线;(2)求由弦CD、BD与弧BC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对应训练2.如图,以△ABC的BC边上一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A,B两点,且与BC边交于点E,D为BE的下半圆弧的中点,连接AD交BC于F,若AC=FC.(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BF=8,DF=40,求⊙O的半径r.知识点三、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种,若⊙O1半径为R,⊙O 2半径为r,圆心距为d;○1当⊙O 1 与⊙O 2 外离⇔;○2当⊙O 1 与⊙O 2 外切⇔;○3当⊙O 1 与⊙O2相交⇔;○4当⊙O 1 与⊙O2内切⇔;○5当⊙O 1 与⊙O 2内含⇔。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相交和相离三种情况,并学习了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学会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展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4.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等方面。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了解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初中数学 如何判断一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如何判断一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判断一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相离、相切、相交。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情况以及判断的方法:
1. 直线与圆相离:
当直线与圆没有交点时,它们被认为是相离的。
判断直线与圆相离的方法有两种:-计算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如果距离大于圆的半径,则直线与圆相离。
-判断直线与圆的方程是否满足不相交的条件。
2. 直线与圆相切:
当直线与圆有且仅有一个交点时,它们被认为是相切的。
判断直线与圆相切的方法有两种:
-计算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如果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则直线与圆相切。
-判断直线与圆的方程是否满足切线的条件。
3. 直线与圆相交:
当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时,它们被认为是相交的。
判断直线与圆相交的方法有两种:-计算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如果距离小于圆的半径,则直线与圆相交。
-判断直线与圆的方程是否满足相交的条件。
在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使用以下工具和方法:
-距离公式:计算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可以使用距离公式来求解。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可以用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结合使用上述方法,以确保准确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关于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和步骤的介绍。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你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了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PPT精品课件
情景2:用砂轮磨刀时擦出的火花,:是沿着什么方向飞出的?
知识回顾
推进新课
回顾直线与圆相切:
切线
切点
判断直线和圆相切
有哪两种办法?
.
.O
直线与圆
相切
新知探究
切线具有的性质
1. 定义法:
和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 数量关系法(d=r ):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
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一不可: (1)直线经过半径的外端; (2)直线与这半径垂直.
归纳
切线的判定方法
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 三种方法
O
1.定义法: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l
A
2.数量关系法:圆心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即d=r;
3.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
O r
d
l
A
O
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又AP=AC,所以∠P=∠ACP=30°,
所以∠OAP=∠AOC-∠P=90°.
所以OA⊥PA,所以PA是⊙O的切线.
人教版 数学 九年级上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切线长的定义及切线长定理.
2. 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
复习引入
问题1
在同一个平面内,有一点 和⊙,过点 能否作
1
• ∴MN= 2 OM=2.5cm.
• 所以(1)⊙M与直线OA相离,因为r<MN.
• (2)⊙M与直线OA相交,因为r>MN.
• (3)⊙M与直线OA相切,因为r=MN.
综合应用
• 6.已知⊙O的半径为 2 ,直线l与点O的距离为d,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4.4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和相离两种情况,并通过判定来求解相关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圆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直观理解能力较强。
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判定定理和公式理解不深,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相切和相离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2.如何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直线与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提问:你们认为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直线与圆的两种位置关系:相切和相离。
给出判定方法,并用图示进行解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与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4.2.2 第1课时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件
2.已知⊙O的半径为5 cm,圆心O与直线AB的距离为d,根据条
件填写d的范围:
(1)若AB和⊙O相离,则 d > 5 cm
;
(2)若AB和⊙O相切,则 d = 5 cm
;
(3)若AB和⊙O相交,则 0 cm≤d < 5 cm .
典例精析
例1 在Rt△ABC中,∠C=90°,AC=3 cm,BC=4 cm,
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为什么?
(1) r=2 cm;(2) r=2.4 cm; (3) r=3 cm.
B
分析:要了解AB与⊙C的位置关系,只要知
道圆心C到AB的距离d与r的关系.已知r,只 4
需求出C到AB的距离d. C
D A
3
解:过C作CD⊥AB,垂足为D.
在△ABC中,
dD
(2) 当r=2.4 cm时,有d=r, 因此⊙C和AB相切.
(3) 当r=3 cm时,有d<r, 因此⊙C和AB相交.
d D
dD
变式题:
1.在Rt△ABC中,∠C=90°,AC=3 cm,BC=4 cm,
以C为圆心画圆,当半径r为何值时,圆C与直线
AB没有公共点?
B
解:当0 cm<r<2.4 cm或r>4cm
A. r < 5 B. r > 5 C. r = 5 D. r ≥ 5
3. ☉O的最大弦长为8,若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5,
则直线l与☉O ( C )
A. 相交
B.相切
C. 相离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 ☉O的半径为5,直线l上的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是5,
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