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杠杆的应用教案设计
杠杆的应用 教案
杠杆的应用刘韶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与等臂杠杆。
2.能从常见工具中辨认出杠杆,并指出其属于哪一类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作图法,建立直观物理图形,对实际杠杆进行分类。
2.通过对三种杠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杠杆图示,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2.通过杠杆在实际中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及判定教学难点:对生产、生活中常见杠杆进行分类教学准备:天平、镊子、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及引入1.当杠杆平衡时,动力一定等于阻力吗?2.什么情况下使用杠杆能够产生巨大的力?以撬棒为例,师生确定其五要素。
二、新课1.讲述三种杠杆师:在使用撬棒撬石头时,通常人们所用的动力比石头给撬棒的阻力要小,为什么?生讨论回答,师结:因为F1L1=F2L2,而L1>L2,所以F1<F2,产生了省力效果。
总结:省力杠杆(F1<F2)――L1>L2费力杠杆(F1>F2)――L1<L2等臂杠杆(F1=F2)――L1=L22.分析实际的杠杆(1)思考: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的?怎么判断?生讨论回答,师结:找力臂,并比较力臂的大小。
(2)学生活动:逐个分析教材P194图13-5中四个杠杆并分类。
(事先在黑板上作好以上四个杠杆示意图,指名作出力臂,并写明是哪种杠杆,师巡视指导)(3)点评,纠正,强调力臂的确定。
(4)师:省力杠杆的优点是明显的,但使用费力杠杆有什么好处呢?以缝纫机踏板和撬瓶盖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省距离。
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距离。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5)引导学生针对具体实物,如镊子、剪刀等工具进行观察、分类。
思考:踩缝纫机踏板感到费力时,脚往前放好,还是往后放好?用镊子夹东西时,怎样能夹得更紧?3.天平和秤(1)观察天平实物,指名说说其五要素,并分类。
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
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3.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 利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2. 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2. 杠杆模型或图片;3. 实验器材:钩码、杠杆尺、支架等。
学生准备:1. 预习杠杆的相关知识;2. 准备好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杠杆?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环节二:探究杠杆的分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杠杆模型,提问:杠杆有哪些分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环节三: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15分钟)1. 教师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环节四: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
环节五:应用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杠杆的相关知识;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模型和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提升。
《杠杆》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杠杆》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杠杆》教学设计《杠杆》教学设计与反思江桥中心中学陈海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生1:我使用过铁锨、镊子、钳子、锤子。
生2:我使用过剪刀、指甲刀、瓶盖起子、自行车。
生3:我看见别人使用过播种机、悬耕犁、收割机、缝纫机。
生4:我看见过农民修房时用的滑轮,看见过轧制面条的面条机。
师: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
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第五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可以完成直接用手不能完成的工作。
第六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都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
师:同意他们说法的同学举手。
(全体学生举手)师:同学们的发现很好,那么谁能针对刚才的发现提出一个问题?生5:我想知道:为什么使用这些机械时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呢?师:大家想知道吗?生(齐答):想知道。
杠杆的应用教案设计
杠杆的应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五要素: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支点。
(2)学会使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简单的杠杆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运用合作交流,探讨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
(2)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
(2)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杠杆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1)杠杆实验器材:杠杆、钩码、滑轮等。
(2)教学课件。
2. 学具:(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2)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相关知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杠杆现象吗?2. 新课导入:(1)介绍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
(2)讲解杠杆平衡条件。
3.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应用拓展:(1)举例说明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练习: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杠杆的概念、五要素及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杠杆概念和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记录能力,以及他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练习册: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运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杠杆在工程、物理等领域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拍摄照片或视频,进行展示和分享。
杠杆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概念及其分类。
- 学生能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验证杠杆原理的正确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 学生学会运用图表、公式等工具分析杠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概念和分类。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3. 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杠杆模型或实物。
3. 计算器、白板、粉笔。
4.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剪刀等)引入课题。
2. 讲解杠杆的概念和分类-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杠杆(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
- 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杠杆的五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杠杆在不同情况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变化)的平衡状态。
- 引导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4. 应用练习- 给出几个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进行分析和计算。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 学生回顾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
2. 深入讲解杠杆的应用- 通过课件展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杠杆原理在机械、建筑、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 分析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3. 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利用杠杆原理的简易工具,并制作出来。
- 分组展示并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4.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杠杆的应用教案示例
杠杆的应用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了解杠杆的概念和原理•理解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掌握杠杆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公式•能够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内容1.杠杆的概念和原理•介绍杠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杠杆的分类和工作原理2.杠杆的应用场景•展示杠杆在物理、工程、金融等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不同杠杆对系统的影响和调节能力3.杠杆的计算方法•讲解静态平衡条件下的杠杆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演示如何利用杠杆公式计算实际问题4.杠杆的实际应用案例•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如杠杆放大器、杠杆平衡、杠杆比例等•引导学生使用杠杆原理解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析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杠杆的概念、原理和应用2.实践演练:让学生进行杠杆计算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分组进行问题解答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引入杠杆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知识讲解(20分钟)•介绍杠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分类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杠杆的应用场景3.实例分析(25分钟)•展示不同领域中的杠杆应用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对系统的影响和调节能力4.杠杆计算(20分钟)•讲解杠杆公式及推导过程•演示如何利用杠杆公式计算实际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演算5.实际应用(30分钟)•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杠杆原理解答•分组讨论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展示给全班6.总结(10分钟)•总结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强调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和应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五、教学评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进行观察和评价•对学生在杠杆计算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估六、教学资源•杠杆的概念和原理讲义•杠杆应用案例集•杠杆计算练习题集七、拓展阅读•《杠杆原理与应用》•《杠杆增长:如何撬动你的才能》注意:以上教案为示例,具体教学内容和流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杠杆的应用教案设计
杠杆的应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教具:杠杆模型或图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章: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和定义。
1.2 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介绍杠杆的概念,即能够在固定点旋转的硬棒。
2. 杠杆的分类:根据力臂的长度关系,分为一、二、三类杠杆。
3. 杠杆的基本要素:支点、力点、负载点。
1.3 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
2. 填空题:请根据定义,填写下列空格:杠杆是一能够在固定点旋转的____,它包括支点、力点和____。
第二章:杠杆的平衡条件2.1 导入通过实验或教具,演示杠杆的平衡状态,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平衡的条件。
2.2 教学内容1.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平衡,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2. 力矩的概念:力臂与力的乘积。
3. 杠杆平衡的判断方法:根据力矩平衡原则,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2.3 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杠杆是否平衡,并说明原因。
第三章:杠杆的应用3.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 杠杆的应用实例:如撬棍、剪刀、钳子等。
2. 杠杆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如机械杠杆、滑轮组等。
3. 杠杆原理在人体运动中的应用:如骨骼、肌肉系统。
3.3 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的例子。
2. 应用题:请运用杠杆原理,计算并解答下列问题。
第四章:杠杆的计算4.1 导入通过展示杠杆计算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杠杆计算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1. 杠杆的计算公式:力臂与力的关系,负载臂与负载的关系。
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
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计算和推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道具:杠杆模型、钩码、平衡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杠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杠杆例子。
2. 展示杠杆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杠杆的基本结构。
二、杠杆的分类(5分钟)1. 讲解杠杆的分类:一阶杠杆、二阶杠杆和三阶杠杆。
2. 展示不同类型的杠杆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10分钟)1.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力与力矩的平衡。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思考,发现和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3. 举例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如天平、撬棍等。
四、杠杆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杠杆的应用:力的放大和方向的改变。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思考,了解和掌握杠杆的应用原理。
3. 举例说明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
五、解决问题(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讨论和分享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平衡条件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杠杆的力臂和力矩(10分钟)1. 讲解力臂的概念:力臂是力的作用线到杠杆支点的垂直距离。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图示,理解力臂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3. 讲解力矩的概念:力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
4.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思考,了解力矩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杠杆》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杠杆》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应用》教案《杠杆的应用》教案《杠杆的应用》教案《杠杆的应用》教案一、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对身边的各种杠杆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热爱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使知识的传承在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从而缩短生活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学生知道省力、费力、等臂等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特征,能从身边的物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硬棒,并能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从而分辩其类型。
●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杠杆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教育。
三、教学器材1.教师备用:剪刀(两种)、羊角锤(木板、钉子)、电工钳、订书机、镊子、瓶盖起子、啤酒一瓶(没开启)。
2.学生自备:每个学生自备2~3件属于杠杆的生活用品。
四、教学重、难点从具有复杂的'机械外形的生活用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硬棒。
五、教学过程1.杠杆的识别:(板书)(复旧引新)教师:上次课我们了解到了杠杆的有关知识,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杠杆,请大家标出动力F1和阻力F2的力臂。
图1教师肯定学生正确的画法,并说明:其实,老师画的这根杠杆就是从图1(甲)中抽象出来的硬棒,去掉石头、不考虑棒的形状和粗细,得到了理想的杠杆模型──硬棒,这样我们简化了研究对象,容易识别杠杆。
图2 图3教师:大家能从图2和图3的剪刀中抽象出简单的杠杆模型吗?学生各自画出了带半圆形手柄剪刀的杠杆模型。
教师:剪刀上的半圆形手柄是起什么作用的?对于我们研究杠杆是否有实际意义呢?学生:半圆形手柄是为操作方便设计的,对研究杠杆无实际意义。
教师:对,这是我们研究杠杆的次要因素。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 学会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描述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2.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标尺;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的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知识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五要素,重点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例题讲解:运用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的正确示例?a. 撬棒撬起石头;b. 剪刀剪断纸张;c. 钳子夹住螺丝;d. 人的手臂举起重物。
答案:a、b、c、d都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的正确示例。
2. 题目: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下列问题的答案。
a. 一根杠杆,动力为10N,动力臂为2m,阻力为15N,阻力臂为1m,求杠杆的平衡状态;b. 一根杠杆,动力为6N,动力臂为3m,阻力为8N,阻力臂为2m,求杠杆的平衡状态。
杠杆的应用 教案示例
杠杆的应用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 学会使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 利用数学知识,计算杠杆的力臂和力的作用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杠杆的力的作用效果的计算。
难点:1. 杠杆的力的作用效果的计算。
2. 利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具:1. 杠杆模型。
2. 力臂模型。
3. 力的作用效果计算工具。
学具:1. 杠杆图纸。
2. 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向学生展示杠杆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杠杆的定义和分类:3. 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计算: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的计算方法。
4. 练习:给学生发放杠杆图纸和计算器,让学生自主练习力的作用效果的计算。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一个杠杆图纸,并计算力的作用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准确,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看是否能够正确计算力的作用效果。
七、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翘板、剪刀、钳子等。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杠杆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也应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程延伸:1.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如开瓶器、撬棍等,并展示其工作原理。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杠杆在现代科技和工程中的应用。
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力的作用效果的计算方法。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1.学生自备的工具。
(剪刀、直尺、木棍等)2.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3.杆秤、水果、汽水瓶、多媒体、光盘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学生如何打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的话题。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工具,说明它们的用途和好处。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羊角锤、订书机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学生回答,教师予以鼓励,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汽车、飞机、轮船等)。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
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多媒体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教师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教师提问: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探究杠杆的共同特征,认识杠杆:学生活动1 让学生观察桔槔(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2 学生观察教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学生活动3 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其中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学生活动4 找到上述桔槔、木棍撬重物的固定点。
学生活动5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学生活动6 教师让学生用杆秤称水果。
提问:杆秤是不是杠杆?它的固定点在哪里?并由此导入以下内容。
杠杆教学设计4篇
四、课后练习
1、画出节后练习第3题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巡回指导,最终进展讲评。
2、分析指甲剪刀有几个杠杆?分别是省力还是费劲?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中从活动竞赛拔钉子引入,通过你能用手把它拔出来吗?来激发学生的动手愿望。在活动中熟悉人类对工具的了解与依靠。然后给学生供应羊角锤、螺丝刀等工具,让同学们自己选择工具参与竞赛。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沟通争论哪一种方法更便利、省力,从而引出简洁机械的使用,杠杆的定义、熟悉杠杆的几个要素,并通过观看试验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步步深入教学。
3、出示砖块、木块、木棍、细绳等,请一位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激发学生激情。
二、讲授新课
1、依据刚刚同学演示的情景,说说什么是杠杆。学生得到杠杆的定义。
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假如能围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练习:分析一个同学拿一根木棍拖着走,这根木棍是杠杆吗?
(2)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展猜测与假设,并设计出试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展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探究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依据目标和本节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力臂概念的建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熟悉过程
争论:1、用一只弹簧测力计能测出一头大象的重吗?
2、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杆子我能撬动地球”,他的说法能实现吗?
(让学生学会猎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育学生将所学学问与生活相结合的力量;此环节表达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杠杆》教案优秀3篇
《杠杆》教案优秀3篇《杠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
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计算和推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道具(如杠杆模型、钩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杠杆的日常生活应用,如撬棍、剪刀、钳子等。
2. 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有哪些分类?二、杠杆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能够绕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硬棒。
2. 介绍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3. 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15分钟)1.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力与力矩的乘积相等,即F1×L1=F2×L2。
2. 解释力矩的概念:力矩是力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
3. 演示实验:用道具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杠杆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杠杆的应用:介绍杠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实际应用。
2. 举例说明:如剪刀、钳子、撬棍等工具的使用原理。
3.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想法?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原理。
六、杠杆的力臂和力矩(10分钟)1. 讲解力臂的概念:力臂是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垂直距离。
2. 解释力矩的概念:力矩是力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
教案: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 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3. 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杠杆的五要素,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标尺。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杠杆、钩码、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杠杆的平衡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杠杆的五要素。
3.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实例进行解释。
4. 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现象。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讲解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工具。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3. 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动力和阻力的变化、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变化。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各组工具中,哪些是杠杆,并说明其五要素。
答案:剪刀、钳子、撬棍等是杠杆,其五要素分别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题目:根据下列情况,判断杠杆是处于平衡状态还是不平衡状态,并说明理由。
答案: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判断杠杆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杠杆的五要素和平衡条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杠杆的应用教案设计
杠杆的应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等。
2. 学具:杠杆图、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杠杆现象。
2. 学生举例:剪刀、钳子、翘板等。
3. 总结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二、杠杆的分类(10分钟)1. 一级杠杆:动力作用在支点的一侧,阻力作用在另一侧。
2. 二级杠杆:动力作用在支点的另一侧,阻力作用在支点的一侧。
3. 三级杠杆:动力作用在支点的一侧,阻力作用在支点的一侧。
4. 学生练习:识别不同类型的杠杆。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15分钟)1. 定义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3. 学生实验:使用杠杆模型进行实验,观察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杠杆的应用(10分钟)1. 剪刀和钳子:剪刀和钳子是常见的杠杆应用,学生观察和分析其杠杆原理。
2. 翘板:讨论翘板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学生练习:解决杠杆应用问题,如剪刀剪纸、钳子夹物等。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总结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2. 教师点评学生实验和练习情况。
3. 布置作业:练习解决杠杆应用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杠杆的力臂(10分钟)1. 力臂的定义:力臂是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垂直距离。
2. 学生实验:使用杠杆模型进行实验,测量和画出不同力的力臂。
3. 练习:解决力臂问题,如给定力和力臂,求解阻力等。
杠杆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杠杆教学设计通用3篇杠杆教学设计篇一《杠杆》教学设计台安县第二初级中学邢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杠杆的构造(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难点:会画出杠杆的力臂;二、教具: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学生:(1)剪刀、纸;钳子、铁丝;镊子、砝码,筷子、豆子,(2)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 量程)教学环境: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三、复习请画出下面点到线的距离。
(学生演板)四、导入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真能如此吗?为什么他敢于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呢?想了解其中的道理吗?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板书课题)五、新课讲授师:那么什么是杠杆呢?(一)杠杆定义师:生活中还有那些杠杆?你能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过的杠杆吗?(学生举例)出示投影片:起子、剪刀、羊角锤、抽水机柄、指甲刀等。
教师指出,这些都是杠杆,然后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一支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
需要注意的是杠杆并非一定是直的。
(二)杠杆的五个要素:师要了解杠杆是如何工作的,首先要了解杠杆的五个基本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用红笔标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注意:动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是杠杆,动力)●(作用点在杠杆上。
(教师演示)3、阻力:阻止杠杆转动的力。
(F2)同样,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受力物体同样是杠杆,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
(教师演示)还有那些因素会影响到杠杆的工作呢?演示实验:请学生挑书包,感受力臂的变化对杠杆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的应用教案设计
1.知道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分三种情况及三种杠杆的特点,会举例说明。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羊角铁锤、木板、铁钉。
天平和砝码。
杠杆实验器和支架、钩码、弹簧秤、线。
1.什么叫杠杆?什么叫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教师演示用羊角铁锤拔钉子并画出这个杠杆的示意图,在图上标出支点、动力和阻力。
要求学生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并结合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杠杆示意图如图2所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上题中如果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6∶1,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1.三种杠杆
(1)提问并演示:要求如图3装置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点或B点或C点施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动力?图中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克。
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回答以上问题。
用弹簧秤的拉力当作动力F1,分别测量各点动力的大小,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教师总结:
在杠杆的A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0.5牛的动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是用较小的动力克服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杆。
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抽水机的柄,撬石头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杆。
板书:“1.三种杠杆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
在杠杆的B点施加一个1.5牛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它的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这是费力杠杆。
板书:“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
在杠杆的C点需施加一个1牛的竖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使用这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这种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这是等臂杠杆。
板书:“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
(3)组织学生画出课本图135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
学生在课本上画力臂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纠正,然后由学生说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费力杠杆的好处。
以缝纫机踏板为例说明,使用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给我们的作用带来了方便。
以课本图124中撬箱盖的撬棒为例,这类省
力杠杆虽然省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长。
省了力,费了距离。
(1)观察托盘天平,找到支点。
教师指出,等臂杠杆重要的应用是天平。
提问:用天平称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为什么砝码的质量就等
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要求学生答出:天平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据杠
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等于阻力。
动力和阻力就是砝码和被称物体对杠杆的压力,其压力的大小在杠杆水平平衡时等于它们各自的物重。
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可知,砝码的质量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
板书:“2.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
”
(2)看课本图136。
指出:杆秤、案秤是称物体质量的工具。
杠秤、案秤是根据杠
杆原理制成的。
注意它是不等臂杠杆。
杆秤、案秤用几个不重的砝码
就能平衡秤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
(秤盘离支点近,砝码离支点较远,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
课本节后1、2、3题,其中3题要求答出哪个是省力杠杆,哪个是费力杠杆,并说明理由。
注:教材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作者刘崇灏。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