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郭守敬精神,推动科技创新
守正创新 敬天爱人 河北省邢台市郭守敬小学
河北省邢台市郭守敬小学位于素称“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的河北省邢台市,创建于1993年。
学校以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名字命名,以培养郭守敬的科学精神作为育人目标,将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作为课程开发的独特资源,引导孩子们从小“知守敬”“学守敬”。
学校基于“守正创新,敬天爱人”的办学思想,本着制度与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历经二十多年的拼搏奋斗,建起了一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无私奉献的教职工队伍,形成了“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良好校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进行深度合作,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例研讨、读书分享、送教下乡等教研活动。
近年来,学校有3名教师入选国家教育人才资源库,14节优秀课例获得国家级奖励。
在“第四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小学课堂教学重构研讨会”和“第三届世界课例大赛”上,学校均有教师获奖。
为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阅览室,铺设了校园网、电视网,实现了“三机一幕”进课堂;翻新了操场,重修了跑道,增加了草坪、绿地和郭守敬塑像,建成了高标准的花园式学校。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校开发了人文类、游戏类等校本课程共14门,每年举办“我爱阅读”系列读书活动。
优雅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流的师资队伍,为郭守敬小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邢台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团中央红领巾小记者校园电视台首批实验学校”“河北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广泛认可。
(文 | 曹春梅)史玲玲校长与孩子们孩子们表演校本课程老师编排的武术操六一活动守正创新 敬天爱人—— 河北省邢台市郭守敬小学 ——。
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由古至今一直以其独特的创新性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明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体现在科技方面。
古代中国的发明可谓繁多,例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都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了浑仪,成为当时最精密的天文仪器;古代数学家华罗庚在数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近代科学家钱学森在航天科技方面的突出贡献也广为人知。
这些科技创新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还体现在思想观念的更新上。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社会变革的压力下,儒家思想也不断进行改革和更新。
明朝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人的内在道德和精神世界的建构;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在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思想的变革和更新使得中国社会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现代化的挑战。
此外,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还在于社会制度的改革。
古代中国历经多次社会制度的变革,例如商代的封建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等。
近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创新,推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构和发展也是对传统制度进行创新的一种尝试,旨在与时俱进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而言之,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体现在多个领域。
科技创新、思想观念更新以及社会制度的改革都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崛起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不仅仅体现在科技、思想和社会制度方面,还在于艺术、文学、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创新。
在艺术领域,中华文明拥有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如京剧、曲艺、书法、绘画等。
然而,中华文明并不止步于传统形式,而是与时俱进地融入了现代元素,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以科学家精神引领高校科技创新
以科学家精神引领高校科技创新作者:谭天伟来源:《科学导报》2020年第70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高等学校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荡爱国情怀,矢志创新创造,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科学技术长足发展进步注入强劲动能。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要时刻牢记“科学家有祖国”,解决好科研为谁做的问题。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
育人者需先自育,高校科技工作者在技术攻关过程中,要高扬爱国旗帜,擦亮爱国底色,时刻以知民需、解民忧、化民难为责任和使命,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学问做到人民的心坎里,把深沉的家国情怀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创新实践中。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要不断提高“创造性思辨的能力”,解决好科研怎么做的问题。
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关键内核。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作为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高等教育是我国应对全球人才竞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
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聚焦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加快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甘坐冷板凳,勇做栽树人、挖井人,努力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持。
大力弘揚科学家精神,要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解决好科研做什么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事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要聚焦世界前沿科技,深入推进大生命、大信息、大物质、大生态等领域多向联动,不断催生甚至领跑前沿科技;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让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培养规律;要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下大力气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中国具有创造精神的人物事例
中国具有创造精神的人物事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具有创造精神的人物,他们在不同领域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例。
一、李时中(16世纪)李时中是明代数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以其在数学和工程领域的创新而闻名。
他发明了水运斗轮,使水运更加高效。
此外,他还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水力水钟,用于监测时间和气象条件。
李时中的创造精神为中国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郭守敬(13世纪)郭守敬是明代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在天文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观测和记录了很多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规律,为中国的天文学奠定了基础。
此外,郭守敬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浑天仪,用于观测天体位置。
他的创造精神对中国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钱学森(20世纪)钱学森是中国现代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被誉为中国的“火箭之父”。
他在航空航天领域做出了许多创新,包括设计和发展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钱学森的创造精神为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被誉为中国科学界的传奇人物。
四、马云(20世纪至今)马云是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他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界的创造精神代表之一。
马云通过阿里巴巴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崛起,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使阿里巴巴成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公司,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创业文化的发展。
这些人物的事迹表明,中国具有丰富的创造精神。
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创新和发明,为中国科技、航空航天、商业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新一代的中国人,激励他们勇于创新,并为中国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科技助燃梦想 成就学生未来——邢台市郭守敬小学实施科技校本课程纪实
区域·治校53科技助燃梦想 成就学生未来——邢台市郭守敬小学实施科技校本课程纪实文 | 史玲玲如今,培养创新创造性人才,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备受关注。
邢台市郭守敬小学近年来将科技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融合,开发了实践操作、学科统整、人工智能三大科技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实践操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小学科技类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实践操作活动为主,因为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特定任务去探索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让学生“动手做”,既能提高其动手动脑能力,也可使其获得实践经验,这与郭守敬小学“勇实践、善合作、敢创新”的校风相吻合。
在“科学”这一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郭守敬小学开发了“科学实践”校本课程。
这是一套“科学知识+动手制作”的课程体系,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多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兴趣、理解知识、记忆知识的过程。
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发了“星象仪”“日晷”“地震报警仪”等科技课程。
如“星象仪”课程,以郭守敬观测的星象图为依据,在星象图上标出北斗七星,配上灯泡、灯罩,组成一个密闭空间,方便学生观测。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制作各种仪器学习天文知识,探究发现科学世界,了解郭守敬的科技成就。
“科学实践”课程提倡学生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从实践中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在造物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
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具体要求,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实践创新”培养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与落实。
学科统整:为学生综合发展搭建平台科学是需要长时间观察和体会方能了解的。
如果科学课程过于“正规”,会影响孩子对课程的体会和发现。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说课稿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前言科学家是时代的精神领袖,是人民的楷模。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解决了许多科学难题,使人类受益匪浅。
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些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钟南山钟南山是中国的肺炎防控专家,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誉。
在疫情期间,他始终坚守在一线,领导团队进行调研、指导防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舍小家,顾大家,代表着人民科学家的精神,让我们为他点赞!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的航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
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中国的航天梦想。
他的成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激发了人民学术探索的激情。
屠呦呦屠呦呦是中国的药学家,因研制抗疟疾新药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
她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的热爱,以及对实现民族健康的不懈努力,都是人民科学家的精神所在。
郭守敬郭守敬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家,他提出了截头法求圆周率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知识是无国界、无时间限制的,只要心怀梦想,就可以成为人民科学家的一分子。
张衡张衡是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在地震研究、造纸术、水位测量技术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他提出了浑天仪的概念,为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立了重要基础。
他的成就告诉我们,科学是不断前行的,每个时代都需要有人来推动科学的进步。
结语人民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先锋,在各自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他们用执着的精神、卓越的才华创造出一座座丰碑,表现着科教兴国的伟大成就。
让我们向人民科学家们致敬,激励自己不断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中国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
中国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我国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许多杰出的人物在不同领域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以此激励和感动着每一个我国人,也为世界所敬仰。
1. 我国古代科学家郭守敬郭守敬(1231-1316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发明家,他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郭守敬最著名的成就之一就是他改进了古代的浑天仪,并发明了新的浑天仪,使它更加精确地测定和表示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他还发明了水运装置和测量水势的仪器,这些发明在当时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和灌溉系统的建设中,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的发展。
郭守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就一定能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2. 我国近代女性医学家吴君如吴君如(1912-2003年)是我国近代具有影响力的女性医学家,她为国家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吴君如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教育家,她在妇产科领域有着很高的成就,并为妇女健康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她不仅开创了我国妇产科教育的新局面,还将妇产科的科研成果付诸实践,推动了国家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
吴君如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执着的医学精神和卓越的医疗技术,就一定能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
3. 我国现代科技创新者马化腾马化腾(1971年-)是我国现代科技领域的杰出创新者,他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马化腾是著名的互联网企业家,他创办的腾讯公司成为了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在他的领导下,腾讯公司推动了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发展,不仅在即时通讯、网络游戏、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还为国家的数字经济极大地带来了发展机遇。
马化腾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创新的科技理念和前瞻的市场眼光,就一定能为国家的科技产业做出杰出的贡献。
在全文的回顾性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杰出人物的故事,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领域,都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古代科技耀我中 华》古代科技,创新典范
《古代科技耀我中华》古代科技,创新典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犹如璀璨繁星,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前行之路。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堪称古代科技的一项伟大创举。
在造纸术出现之前,人们主要在竹简、丝绸等材料上书写。
竹简沉重且不便携带,丝绸则价格昂贵,无法广泛使用。
而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利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原料,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制造出了轻便、廉价且易于书写的纸张。
这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使得知识不再被少数人垄断,为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印刷术的发展同样意义非凡。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让书籍的复制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但雕版印刷存在着刻板费时、保存不便等缺点。
后来,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则克服了这些问题。
他用胶泥制成活字,排版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印刷成本。
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传承,使得人类的智慧能够跨越时空,流传后世。
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早在夏朝,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
此后,经过历代天文学家的不断观测和推算,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历法体系。
例如,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其精度与公历相当,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天文历法的发展,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准确的时间依据。
在数学领域,古代中国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分数运算、比例问题、面积体积计算等丰富的内容,形成了以筹算为基础的数学体系。
祖冲之更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长达千年之久。
数学的发展为其他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医学方面,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构建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注重整体观念,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治疗疾病。
科技创新的推动者:教案二中的发明家与实业家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的推动者:教案二中的发明家与实业家。
发明家以独创性的创造和发明为主要特征,而实业家以落地实现为主要特征,二者的结合为科技创新的推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实现了从具体创新到实际应用的转化。
一、发明家发明家是科技创新的前端力量,擅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索新技术和新途径,其创造性的思想和方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头动力。
教案二中的发明家郭守敬、锺万仇等人均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发明创造是他们最擅长和最喜欢的事情。
郭守敬,中国明代科学家,他发明了浑天仪,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一项创举,在古代已经具有了现代天文仪器的特点,既能同时观测地、天、星、月、日等多种信息,又能精准地测量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这一发明对于后来的天文学、物理学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锺万仇,是明代著名发明家,他创造性地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使中国古代的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保存。
早在几百年前,中华古国就拥有了世界上先进的印刷技术,更好地保护了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二、实业家实业家是科技创新的后端力量,擅长于将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并为产品和服务寻找市场。
他们注重市场的落地实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在市场中不断地寻找机会和挑战,促进产业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
教案二中的实业家李嘉诚、郭广昌等人,都是中国现代企业家中的代表人物,在科技与商业之间找到了独特的融合。
李嘉诚,是香港的著名商人,他关注商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他的万科企业注重以创新为驱动力,在房地产领域引领潮流。
他从无到有地打造了一家世界著名的企业,并带领企业进行多个领域的拓展,同时注重社会效益的提升,是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郭广昌,是中关村著名的企业家,他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开创者之一,他热衷于将中国的科技成果走向世界。
他的科技公司中兴通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了中国通信技术,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发明与社会变革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发明与社会变革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五个重要的朝代,这些朝代在科技发明和社会变革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和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技发明对于社会变革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发明较为繁荣的一个时期。
唐朝的科技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之一是造纸术。
纸张的发明使得文字的传播更加方便,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知识的普及。
此外,唐朝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高效和便捷。
这些科技发明不仅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革。
宋朝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宋朝的科技发明涉及多个领域,如农业、医学、航海等。
宋朝的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例如水稻的推广种植和农田灌溉系统的改进,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解决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粮食问题。
此外,宋朝还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等重要的科技,推动了军事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宋朝的科技发明对于社会的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发明相对较少的一个时期。
然而,元朝在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手工业方面仍有一定的进步。
元朝推广了水稻种植技术,并发展了新的纺织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元朝还引进了蒙古的畜牧业和马背文化,对于草原民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发明较为繁荣的一个时期。
明朝在航海、农业、冶金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突破。
明朝科学家郭守敬发明了仪象台,提高了天文观测和预报的准确性。
此外,明朝还发明了瓷器和火炮等重要的科技,对于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明朝的科技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科学素养。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发明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重要的突破和进步。
清朝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
此外,清朝还发展了医学和药物学,提出了许多创新的医疗理论和疗法,对于人民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古代科学家看中国人的求知精神
从古代科学家看中国人的求知精神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存在于科学领域,也渗透在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
在古代,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无穷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古代中国最著名的一位科学家是张衡。
公元78年,汉朝的官员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这台地震仪由一个八面形的青铜器和八个青铜龙组成,每个龙头上都装着一个球。
当地震来临时,就会使其中的龙头移动,并且会使其中的球掉落进蛇口下的嘴中,从而指示地震的方向和程度。
这一发明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被后人所称道。
另一位伟大的古代中国科学家是郭守敬。
郭守敬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天文学家,在其鲁班山天文台上通过观测星体的运动和轨迹,成功地将中国历法改革和精确到分钟的日食预测带入了新时代。
郭守敬的科学成就被视为中国古代天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
从这些古代科学家的发明和成就可以看出,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具备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在他们所处的年代中,科技水平和实验设备都非常有限,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需要有强烈的探索力和超越自己的勇气。
此外,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成功也在于他们具备宽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他们能够以世界观和人类文明为参照,将本土科学知识发挥到极致,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对于那些认为古代科学受限制而无法发展的人而言,他们之间的竞争、目标以及为群众考虑的方式,都标志着他们的独立思考、精确观察和实践技能。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世界里,中国人的求知精神更是异常强烈,与古代相比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科技创新也迅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极,拥有了人类极为稀缺的一流人工智能人才和技术。
此外,中国的大数据、移动智能化、虚拟现实等领域也都在快速发展。
不仅如此,许多创新领域以及创新型企业也出现了。
这些成就不仅证明了中国人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也展现了中国开放、包容、进取的时代精神。
郭守敬的科学成就
郭守敬的科学成就说到郭守敬,大家可能一开始会想:“这不是个古代科学家吗?咋听起来有点陌生啊?”郭守敬可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超级大人物。
他不是那种大家只在课本上看到的“远古人物”,而是实实在在改变了当时世界面貌的大人物!你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科技水平要比今天差得远,想要做一个精密的天文观测,得靠手工和眼力,结果郭守敬不但做到了,还一做就是改变历史。
他从小聪明伶俐、机智过人,小时候的郭守敬就有点“怪才”的潜质。
你看,他年轻时竟然能准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这可不是件轻松事,得多么精密的眼力和脑力才能做到。
你想啊,当时的天文学可不像今天这么方便,连望远镜都没几个。
可郭守敬偏偏就能用一根简单的木杆,凭着自家对天文的理解,确定星星的轨道,搞得那帮学者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赞不绝口。
最令人称奇的,是他发明的“大明历”。
“大明历”是郭守敬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天文现象和制定历法,结合了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成果和一些新的观测方法,精确度简直让人咋舌。
你想,那个时候世界各国的历法都不太精准,甚至有些地方年份都错乱得离谱,郭守敬的“大明历”却成了当时全球最准确的历法之一!它简直是天文领域的“黄金标准”,直到很多年后其他国家才逐渐赶上。
话说回来,郭守敬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历法上,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文仪器专家。
要知道,那时的科技手段还很落后,测量天文数据几乎全靠手工工具,简直是考验人的耐性和智慧!但是郭守敬偏不信邪,他设计并改进了许多天文仪器,比如简易的水准仪、浑天仪、太极仪等。
这些工具帮助他和他的团队能更精确地观测天体。
你想啊,那时候的工具都没咱现在那么高大上,郭守敬就靠这些“原始”设备完成了超乎想象的工作,真是技惊四座,算是“以一当十”的典范。
此外,郭守敬也非常注重实践,他常常亲自上山观测,整夜整夜地对着星空发呆,调试仪器。
你说,这样的人,肯定是对天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沉的爱。
他不仅有天文的才能,还有实实在在的那股“劲头”,有时候为了观测星象,他甚至一呆就是好几天不回家,吃的只是些简单的干粮,睡的也是露天。
我国杰出科学家精神研究
我国杰出科学家精神研究科学家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各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这些杰出科学家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特有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本文将就我国杰出科学家的精神品质进行研究,探讨他们成功的原因,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启示,激励更多的科学家走上科研道路,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我想谈谈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
华罗庚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他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华罗庚先生的成功离不开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在他年轻时,曾有一段时间他的数学研究没有太大的突破,但他并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
终于,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之后,华罗庚先生成功解决了数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难题,这一成就使他成为了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
华罗庚先生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走向成功。
我们来谈一谈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女士是我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
她在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帮助世界各国有效地治疗疟疾。
屠呦呦女士之所以取得这一成就,与她内心的坚韧不拔密不可分。
在她长期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曾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过。
她坚信,只要有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品质,使得屠呦呦女士能够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再来,我们来说说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先生是我国的核武器和氢弹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的国防事业和核能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邓稼先先生在科研领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执着不倦。
在他进行核能研究的时候,遇到了许多技术和理论方面的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最终成功地研发出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者征文不少于八百字
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者征文不少于八百字摘要:一、引言1.我国科学精神的内涵2.新时代对科学精神的要求3.科学精神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二、科学精神的历史传承1.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2.近现代科学家的创新发展3.我国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三、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者1.热爱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2.敢于创新,勇攀科学高峰3.勤奋学习,提升自身科学素养4.学以致用,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四、科学精神在新时代的实践与创新1.在科技领域的突破与创新2.在社会事业中的科学应用3.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实践五、结论1.科学精神对新时代的指导意义2.个人在新时代弘扬科学精神的使命3.积极投身新时代科学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正文:在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在我国发展的各个阶段,科学精神始终是我们克服困难、走向辉煌的重要动力。
首先,我们要了解我国科学精神的内涵。
自古以来,我国就不乏探索自然、揭示真理的科学家。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近现代的量子通信、高铁技术,我国科学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新时代对科学精神的要求更加明确,那就是要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服务国家,造福人民。
其次,科学精神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具备科学精神的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勇攀人生的高峰。
我们要热爱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把科学精神融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之成为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精神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
古代科学家如张衡、郭守敬等,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现代科学家如钱学森、邓稼先等,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新时代的实践中,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者。
中国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例子素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例子素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概述部分,我们将探讨中国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例子素材。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科技发展,并在历史上取得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发明和创新。
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加快,中国人在实现科技自立的道路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人实现科技自强的例子,探讨其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同时展望着中国科技自立的未来发展。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人在科技领域的努力和成就,以及中国科技自立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描述: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中国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将首先讨论中国人实现科技自立的历史背景,然后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展示中国人如何实现科技自强。
最后,将探讨科技自立对中国的影响。
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中国人科技自立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中国科技自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结语结束整篇文章。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可以全面而系统地呈现中国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例子,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和思考的空间。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人如何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方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历史背景分析,展示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同时,通过研究中国科技自立对国家整体发展的影响,以及展望未来中国科技自立的发展方向和挑战,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关注和思考,进一步推动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中国人科技自立的历史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科技发展的国家。
在古代,中国就有着许多科技发明和创新,比如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些发明不仅改变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在近现代,由于外部势力的入侵和殖民统治的影响,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多才多艺,涌现出众多杰出的科学家。
在这个繁荣的时期,科学技术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科技文化得到广泛的推广,成为中国不断发展的动力。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承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中国就开始发展铁制工具、青铜器等物品,奠定了物质生活的基础。
汉代以后,中国开始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大力推进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
著名的大科学家张衡创造了“地动仪”和“天球仪”等重要科学仪器。
程颐的“气”学说在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产生很大影响。
科技传承方面,中国常常通过家族传承、手抄本、经书等途径实现。
这也就要求科学家不仅要有强大的思想力和实践经验,还需要有良好的传授与教育能力,为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承打下重要的基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古代中国的创新从汉代开始就开始发生,其创新理念主要体现在一种理性、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之中。
在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不断推出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
其中不乏四大发明,如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
较为著名的科学家有李冰、沈括、郭守敬等人。
李冰被誉为“水利之祖”,他在治理黄河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水浒形云的观点,回答了世界上的许多数学问题,展示了其自然科学的卓越能力。
郭守敬则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天文学家之一,对中国的天文学和科学技术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新不仅在于科技技术领域,更在于思想道德领域。
道教、佛教、儒家等文化和智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都有很深的渗透。
这些思想教导人们如何处事、怎样生活、在社会中如何相处。
例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不用做蓝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主张从自身出发改变社会,具有独具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古代科学技术的创新,不断引发各领域的争辩和思考。
但无论争议多么激烈,也不能忽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和重要价值。
郭的现代意义
郭的现代意义摘要:一、引言:郭的现代意义背景介绍二、郭的现代意义:勇敢、担当、创新三、郭的现代意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四、总结:郭的现代意义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正文:在我们的社会中,郭这个姓氏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现代意义。
郭姓起源于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
如今,郭的现代意义已经深入人心,代表着勇敢、担当和创新。
首先,郭代表着勇敢。
在现代社会,勇敢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面对挑战和困难,我们需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
郭姓人士在历史上屡次展现出勇敢的一面,如郭子仪、郭靖等。
他们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英勇抗敌,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种勇敢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其次,郭代表着担当。
在家庭、工作和社会中,担当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郭姓人士一贯秉持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勇于担当,不负众望。
他们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如今,在我们国家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发扬这种担当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最后,郭代表着创新。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郭姓人士在科技创新领域成绩斐然,如郭守敬、郭沫若等。
他们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勇于探索,为人类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创新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助力国家发展。
郭的现代意义不仅在历史人物中有体现,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从郭姓人士的优秀代表身上学到勇敢、担当和创新的精神。
这些品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郭的现代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学习的榜样。
勇敢、担当和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品质,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明代科技与发明创造——以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为例
明代科技与发明创造——以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为例1. 引言在明代,科技与发明创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天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领域,在明代也有许多杰出的贡献者。
本文将以郭守敬为例,探讨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并展示明代科技与发明创造的辉煌。
2. 郭守敬的生平和背景2.1 生平概述郭守敬(1236年-1310年),字伯玉,是明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数学和天文方面的才华。
后来,他进入京城读书,深入研究了古代天文学著作,并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工作。
2.2 其他背景信息除了郭守敬个人背景外,我们还需要介绍一下当时明朝社会对于科技和发明创造的重视程度。
这可以包括明代推崇理学思想以及鼓励科技创新等方面。
3. 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3.1 浑仪的改进与运用郭守敬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对浑仪的改进和运用。
浑仪是一种古代天文观测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观测星体位置和运动规律。
但是在当时,浑仪存在精度不高、操作复杂等问题。
郭守敬通过对浑仪结构和使用方法进行改进,使之更加准确可靠,并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
3.2 发现了土星环郭守敬还发现了土星环这一天体现象。
他利用自己改进后的浑仪进行了深入观察,并绘制出土星周围的光环图案。
这项发现对于后来地行星环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4. 郭守敬对明代科技与发明创造的意义4.1 推动了天文学研究郭守敬通过改进浑仪和发现土星环等贡献,推动了明代天文学研究的发展。
他为后来的天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为整个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彰显了明代科技水平郭守敬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彰显了明代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他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时中国科学家在天文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展示了明代在科技与发明创造方面达到的高峰。
5. 结论郭守敬作为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通过对浑仪的改进和发现土星环等贡献,推动了明代天文学研究的发展。
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彰显了个人才华,更展示了明代在科技与发明创造领域的辉煌。
纪念郭守敬诞辰780周年活动方案【最新范本模板】
纪念郭守敬诞辰780周年活动方案郭守敬(1231-1316)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我国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和仪表制造专家。
他以多方面杰出的科学成就,丰富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财富,受到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敬仰.今年是郭守敬诞辰780周年,邢台是郭守敬的故乡.为缅怀先贤,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纪念郭守敬诞辰780周年系列活动。
活动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弘扬继承郭守敬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建设科技文化之城为主线,通过开展纪念郭守敬诞辰78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对郭守敬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进一步打造“守敬故里”城市文化名片,提升邢台的知明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用郭守敬科学创新精神激发邢台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用科学创新精神指导工作,加快实现“转型升级、赶先进位、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推动邢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活动时间2011年8月至10月三、活动内容(一)主体活动1、纪念郭守敬诞辰78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暨《风情太行》文艺演出拟于8月下旬,在冶金俱乐部举办《中国·邢台第三届太行山文化节开幕式暨纪念郭守敬诞辰78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
届时邀请国家、省及有关部门领导,省内外文化艺术、科技、旅游等方面知名人士与我市领导及社会各界代表参加。
启动仪式后,进行开幕式主题晚会《风情太行》大型文艺演出.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城管局具体负责。
2、郭守敬诞辰780周年纪念大会启动仪式次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郭守敬诞辰780周年纪念大会,拟由市长主持,市委书记作“弘扬郭守敬创新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邢台步伐”主题讲话。
邀请中央、省领导,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天文、水利、城市建设方面的院士、专家出席,并请一位专家作“科学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报告。
我市四大班子领导及各部门代表约计1000人参加. 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城管局等部门具体负责。
(二)相关活动3、纪念郭守敬780周年书画作品展以纪念郭守敬789周年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著名书画家作品,于2011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分别在北京和邢台举办展览,以进一步增进文化交流,扩大郭守敬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郭守敬精神,推动科技自主创新
——纪念郭守敬诞辰780周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郭守敬就是中华民族创新的杰出代表,他是我国元代著名的科学家,在天文学、数学、水利和仪器制造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17项发明创造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水平。
为了纪念郭守敬的科技成就,1970年国际天文学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里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星”。
2010年4月,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口径兼具大视场天文望远镜,在国家天文台被命名为“郭守敬望远镜”。
郭守敬的故乡邢台及其曾建功立业的北京、河南、宁夏等地,先后为其塑像,建造纪念馆、纪念祠、纪念碑、纪念亭等。
郭守敬的科技发明创造为近现代若干领域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郭守敬的精神被历代后人奉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弘扬。
弘扬郭守敬科学精神,对于提高民族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弘扬郭守敬勤奋好学,孜孜追求的精神,
人才的成长,从根本上讲,只有顺应时代的需要,才能具备成功的可能性。
但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
就一个人才的成长而言,客观可能性是条件,是外因,外因只有动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郭守敬从小具有勤奋好学,孜孜追水的进取精神,是他能梦成才的主观条件。
据齐履谦在《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中所说,郭守敬从小“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认为他有什么天生的智慧,不爱玩耍。
其实,这只是他从小就把主要情力用到学习上,不贪玩戏耍罢了。
因为他从小热爱学习,而且肯于钻研,所以当他在十五六岁时得到一个构造比较复杂的莲花漏图的石刻拓本,就能根据这张图,弄清这种古代计时器的构造、用法和原理。
郭守敬的祖父郭荣,学识渊博,“通五经,精于算术、水利”,十分关心对郭守敬的教育,从小就使他有着良好的家庭影响。
但就当时总的情况来讲,郭守敬青少年时代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是很差的。
当时找国北方政局混乱,生产衰败,人民大量逃亡,古代传统的乡间痒序之教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郭守敬十八岁时从刘秉忠学,就不得不避居于邢台西南一百四十多里的紫金山。
但是,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并不能动摇郭守敬虚心好学,孜孜追求的决心。
据记载,他青年时代还曾得到过一张《璇玑玉衡图》。
所将旋玑玉衡,就是我国古代用来观测日月星辰运转的铜制仪器——浑天仪。
当时铜很缺少,是国家的垄断物资。
郭守敬不满足于单单从书本上学到知识。
他为了“亲口尝尝梨子的滋味,就因陋就简,用竹蔑依图仿制了一架简单的浑天仪,并且“积土为台”,亲自观测二十八宿及诸大量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这种精神是极其难得可贵的。
郭守敬这种勤奋好学,孜孜追求的进取情神,是他一生在科学技术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基础。
由于他从青年时代就逐步掌握了比较踏实的、而又广泛的天文、水利、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他在二十一岁时,就能率领群众修复了邢州城北被淤塞多年的旧河道和石桥,开始在兴修术利方面崭露头角。
当他三十一岁随张文谦在大名、彰德一带工作时,又能够将他十几岁时曾研究过的莲花漏加以改进,铸成了名为“宝山漏”的新型漏壶,后进献给忽必烈,被置放于大都的灵台之上,成了元初国家的标准计时器。
他年青时用竹蔑仿制过的璇玑玉衡即浑天仪,后来也被他加以革命性的改造和简化,制成了使用更加方便、观测精度更加提高的简仪,成了他创制的领先世界水平三百多年的十多种天文仪表中的重要代表作。
二、躬行实践,锲而不舍
郭守敬任太史令改制新历,制造仪器时,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的主张。
这种观点,充分反映了郭守敬注重实践的科学思想
三、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推进科学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
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就缺乏继承的活力。
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极好的继承。
”
郭守敬在设计制造简仪时,对前人制造的浑仪进行改革创制,使观测更便捷、更精确。
特别是简仪的赤道装置,领先当时世界300多年。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说:“对现代望远镜广泛使用的赤道装置来说,郭守敬的做法实在是很早的先驱。
”在机械制造上,他对宋代制造的水运仪象台进行大胆改革,将计时器首次从天文仪器中独立出来,创制了七宝灯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机械自鸣钟。
郭守敬从十五、六岁开始直到七十高龄研究制造了近20多种天文仪器,力求简易,观测精度高,又方便实用。
在水利方面,无论是兴修农田水利,还是引水、修凿航道,郭守敬总是以正确认识水文地理条件为基础,辩证客观地利用原有的水利条件,坚持灌溉、航运、防洪兼顾的指导思想,既继承前人的成果,又富于创新开拓进取。
在西夏治水中,郭守敬提出了“因旧谋新”的方法,根据当时已经变化了的地形和水文条件,采用新技术和新措施,通过“更立闸堰”,出色地完成了这项灌田万顷的水里工程。
当前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多出点子、多想法子、多找路子、多寻求破解难题的对策措施、多研究推进工作的具体方法、多探索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营造学习创新、适应创新、支持创新、培育创新的环境,善于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失败的基础上创新,把握创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在发展战略中突出创新,在体制机制上保障创新,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创新,在工作落实中抓好创新,做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这样创新思维就会得到舞台,创新智慧就会迸发,创新成果就会不断涌现,创新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