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润泽学生的生命
用“生命化评价”激起灵动的数学课堂
用“生命化评价”激起灵动的数学课堂好的评价能给学生信心与快乐,让他们在快乐中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好的评价还能给学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扬起生命的风帆,推动他们的个性向着自由灵性的方向发展。
生命化评价,重在激励、唤醒、鼓舞,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开创“别有洞天”的新境界。
一、尊重差异——让评价折射人文的光辉新的教育理念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
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充满真挚的爱与真切的情,追求人文性的教学评价。
“尊重差异,价值多元”是课程评价的一个基本特征,教师在真诚赞美的同时,更要巧用善意的批评,尊重学生在理解上的差异。
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如一缕阳光,给数学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带来关爱、激励、鞭策和鼓舞,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记得在《探索规律》一课中,我在引导学生探索3×3方框中的日历的一般规律时,大多数学生是把中间方框的日期设为n,然后根据规律写出其余空格的数,如图1有个学生是把方框的第一个日期设为n,如图2,与大家的方法不一样,而且显得复杂,其他同学表示反对,这位学生顿时觉得有些羞愧。
我发现了这位学生脸上难过的表情,立即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再问他:“如果已知九天日期的总和,你觉得哪种表示方法更简便?”他选第一种。
我马上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都像这位同学一样,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改进。
”看到这位学生脸上转悲为喜的表情,我的脸上也出现了欣慰的笑容。
以上案例,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当第二种学生正确的做法遭遇一部分人否定时,我没有用教师的权威立即下结论,因为我知道这样会挫伤这些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及时地抓住这个资源,善待学生的思维“错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思索的台阶,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
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与生命化方式
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与生命化方式作者:杨新建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3年第12期【关键词】数学教育价值目标生命化【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06-03数学教育是以数学为载体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这个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潜在的、缄默的,是一个趋之弥高的教育境界。
因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就不应局限于书本上的显性知识,而要充分地把握和体会数学缄默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将缄默知识作为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应地,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应深入到学生的生命领域,追求让学生的生命在场,随顺生命自然,引发心灵觉悟,采用范本教育的方式,以更加自然和本真的教育方式,切实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
一、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学习者的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柏拉图说:“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是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
”由此可见,教育是遵循人的自然,引发人的潜能,使人尽可能成长与发展的活动。
数学教育,乃教育的一部分,本是以数学为媒介实现对人的教育的活动,但我们的数学课堂却越来越有脱离教育本意的倾向,数学教育被简单化为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被简单化为数学书本知识的传授,仅以分数来评判数学教育的优劣。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结合数学教育来看,“学校所学”当然是指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而当我们努力专注于传授知识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那“剩下的”是什么?数学教育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积累,还应包括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数学精神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还有更深层的心灵的教育、精神人格的教育。
数学文化如何润泽课堂
我们对数学文化 的理解 。
一
、
数学概念教学 中全 面提 概念 的形成 、 展 、 发 生成 , 都经历 了数学家无数次 的观察 、 分析 、 猜测 、 实验 、 断 、 判
以及不断超越 、 执着奋进 的探 索精神等浸润到学生 内心
深 处
3 — 3—
含有 1 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之外 , 含有其 它的约数 , 还 我们
把 这类数叫做合数 。讨论 : 针对学生课前 预习提 出的问 题 :l “ 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数 与合数有什 么区别?” 组织 学生研究讨论 。 ③经历研究过程 , 感悟数 学文化 。教师请学生独立想方设法 寻找 出 10 内所有 0以 的质数 。教 师鼓励 学生想 出方法来找 , ( 根据每个学生 的 思 维水 平和思考策略形成解决 问题 的差异 , 成方法优 生 化 的资源 , 为下一步感悟数学文化价值 的魅力 做情感的 渲 染和智慧 的启迪 。预计有部分学生 : 一会用 一个一个
的数 ( 、 、 、P ) 除2 3 57 b 一个一 个划掉 的方法 找 , 剩下 的数
即是 ; 三是胡乱地找 出一些 , 但不全 面。 教师组织学生 比
悟 ,尤其是 关于质 数和合数 在数学 历史 中的文 明成果 和蕴含 的人 文精神 不易体验 ,再加 上学生对 于质 数 的 判 断方法没 有系统 的认知结 构 ,因此 这些都 应该 成为 本 节课课 堂教学资 源 的生成 点 。引 导学生在 经历 过程
规则 学习很容易使学生 陷入死记硬背 、单 纯模 仿 、
反 复操 练的情形 。 如何将 学生置身于规则发生 、 发展 、 形 成 的生动过程 , 引导他们亲历观察 、 猜想 、 验证 、 建模 、 应 用等数学 活动 , 而获得一种更有力度充满张力 的数学 进
曹一鸣 上通数学下达课堂心得体会
曹一鸣上通数学下达课堂心得体会生命化课堂以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把学生作为生命的整体来看待,注重开发每一个生命蕴藏的潜能,让课堂上的每一个生命都焕换发出活力,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在提升学生生命活力的时,教师也因自己的生命实践而不断确认工作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生命本身的丰富感和成就感,下面就是数学课堂的生命化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生命化数学教学是对学生生命的唤醒,是对生命精神,生命活力的激发,也是对创新潜能的诱导,对生命发展的奠基一句话,生命化数学教学把点化或润泽生命、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生命化数学教学理念来,数学教育有三件事要做:授受数学知识,开启学生智慧,点化和润泽生命,这三件整改是相互贯通的,既要逐层递进,又要相互制约,点化或润泽生命是数学教学的深层命意,而不是停留,陷于数学知识授受的泥沼。
数学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老师应与时俱进,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探究者、开发者、在民主教学氛围中,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摆脱过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上,让学生在创设的问题中满怀兴致的自主学习;在分享经验的同时进行有序的合作学习;在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养成具有探究精神的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思维能力,形成宽松的课堂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程,使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可持续成长的沃土。
二、根据个性差异,复印件的生命化的学习方式高质量的教学依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而非智力因素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只有当学生以负责作的态度参与学习时,学习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通过智力因素的调动,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由的发展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命活力才能得以充分展现,智力因素得到较好的发展,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呢?一方面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是通向科学大门的金钥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军事学等都越来越需要数学,数学也是应用技术、生产建造、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数学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使你思考问题时更符合逻辑、更有条理、更严密精确、更简洁深入、更善于创新……三、选择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忽视了学生生命体验,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要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显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方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授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也就是人的认识方式,是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学生建构知识,理解意义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对话”活动,通过相互的演说和倾听,交流彼此的见解,并提出质疑,进行讨论,学会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我”和“你”的世界融合。
让多彩生活润泽数学课堂
让多彩生活润泽数学课堂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
”因此,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多彩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润泽数学课堂。
关键词:生活资源;数学课堂;小学数学一、以生活资源为依据,增强学习兴趣我们生活的周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而针对“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这一现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挖掘生活资源,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引生活之活水,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
二、以生活实际为情境,激活数学课堂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就会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1.家庭生活中的数学。
家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而在此也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无论是数的认识、计算还是图形的认识和数据的统计等数学知识都蕴涵在家庭生活情境中。
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整理家庭生活中的数学题材,以此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问题,使它充满浓浓的家庭生活味道。
2.校园生活中的数学。
校园生活是学生最为热爱和喜欢的,他们对校园生活的感受甚至要超过家庭生活。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生活这个大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到真实、亲切、有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社会生活中的数学。
社会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是极为丰富的,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国内、国际的重要事件,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情境。
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极为丰富多彩。
数学课堂教学中,以生活实际为背景,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追寻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面积》一课教学片断:
生5(遗憾的):假如我们能把半块黑板取下来的话,用它 来量就好了。 师:同学们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用一个物体的面来做 标准,量出黑板面的大小,再比大小,很好的策略。(学生 已经有意寻找面积单位了,我心中暗喜。)我们用橡皮的面 来量,可以吗? 生大笑: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6:橡皮的面太小了。你量出来可能会有非常多个,不好 数清,而且也很慢。 师:那你会选择哪个物体的面呢? 生7:(见讲台前面放着小黑板,大喊):有,有,用小黑 板的面来量。 生8:对呀,对呀!这个小黑板大小适中,而且就地取材, 也不用破坏公物!我们就用它来量一量!
一节练习课让学生铭记一生
我说道:“大家说说玉洁的方法叫什么?”“试试 法。”我笑了说:“说得好,叫做实验法。大家看如 何?”“可以。”“你看这种方法,大家都明白了 吗?”“明白。”“对呀,当我们遇见不会的问题时, 我们完全可以向玉洁学习呀,试试嘛。从最大的开始, 48、45、42、39,就这样我们也可以找到答案的。 多好的方法呀。”孩子们又一次的鼓掌。权玉洁笑着 回到了座位。“奖100元。谁还想讲?”权玉超登上 了讲台,说道;5个5个数,余4个,只有两种情况, 个位上是4或者9,我们试过了4不行,所以个位上一 定是9.我们要从最大的开始49,他在黑板上边写边讲, 49除以3,不行。试试39,可以,所以结果就是39。 大家也抱与热烈的掌声。他也得了100元。
追寻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上过、听过甚至研究过不少的数学课。其教 学设计之严谨,知识传承之准确,学生活动之丰 富,似乎无懈可击,但细细品味又好像少了些许 东西。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生命的气息!是学 生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所绽放出的生命的气息!从 “真实、有效、互动、生成”到佐藤学先生提出 的“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从“自然人上自然课” 到“木匠式教学法”,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学课堂? 我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并不停地追问自己:“你 究竟想追寻什么样的课堂?”
精雕细琢 融情寓理 润泽生命---孙明教学风格初探
精雕细琢融情寓理润泽生命——孙明教学风格初探孙明是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数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
孙明从教十三年,她把数学课堂看作是人生一段生命活动的历程,从中感受着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这段路途是她走向成功的通道,影响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她把课堂看作是一个精神生活的空间。
在这里她过着一种平淡的、充实的、全面的、沸腾的精神生活。
无论是吸取与创造、激动与思考、烦恼与兴奋,都是在培育一种对智慧的钟爱、对创造的渴望和对完善自我的追求。
她体验到了活泼的智慧操练,深切的情意投入,真挚的关爱互助,完整的人格涵育,充分的行为参与。
这里有最充足的心理享受和精神营养。
她把课堂看作是一幅社会存在的缩影。
课堂就是“小社会”,这个小社会不断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社会所需求的学习与智能、品行与人格、适应与创造都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而实现。
这里蕴含着社会的需求,折射出学校的文化。
她把课堂看作一张色彩缤纷的画卷。
这幅画卷是展示特色的舞台,体验到了认识事物的多种角度,把握知识的多元智能,理解教材的不同层面,认识方式的各自特点,学习资源的重组整合。
是她成长的沃土、创新的天地。
孙明的教学理念是:要关注品味数学教学的美感;要关注体验师生情感碰撞的愉悦;要关注享受同伴间资源共享的欢乐。
回顾和总结孙明的数学教学,把她身上最持久、最经常、最稳定、最鲜明的独特的数学教学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教学风貌和格调进行总结、归纳、挖掘、提炼,我们认为孙明的数学教学具有如下风格:一、珍视生成性教学资源,打造动态生命课堂体现润泽生命的教学风格。
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永恒的,教学过程不是预设不变的。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封闭的系统,也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
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是生成的过程。
孙明在课堂教学善于领悟教学真谛,捕捉生成信息,珍视动态过程,凭借教学机智、打造成师生真诚交流、动态延伸的生命课堂,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文化润泽课堂滋润学生成长
个数 ,得第一个余数; 再用第一个余数除小的一个数,
数学的价值 中感悟人生的价值,学生才会真正地爱上数
。 。 ( 作 者单 位 福 建省 南安 市大新 小 学 )
得第二个余数 ; 又用第二个余数除第一个余数 , 得第三个 学 , 学好数学 , 享受数学 。 余数 ; 这样逐次用后一个数去除前—个余数 ,直到余数是
在黄 金分 割点 上 奏 出的声 音最 悦耳 。还 可 以证 明 ,科
学实验中求某 目标取值的最优点时,采用 0 . 6 1 8 法来 选择 ,就可以用最少的实验次数达到 目的,此法被称 为0 . 6 1 8 法或优选法。在学生 叹数学 的奇妙时,教 师出示 : 比例来历 ,请先眼望东方。中国比冽算法出
三、链接数学历史。流淌数学精神 在数学文化 的长河 中,有一个个灿若星辰 的
数 学 大 师 ,有 一个 个催 人 奋进 的数 学 故事 。整 个
0 . 6 1 8 律!如今设计大师与艺术家们已 经利用这一规 车 律创造出了 许多令人心醉的建筑和无价的艺术珍品。 。 助
无怪乎德 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 “ 几何学的
数 学 美 、 欣 赏 数学 美 、再 现 数 学 美 的 同 时 ,产 生 创 造 数 学课堂时 ,也是数学变得和蔼可 亲、平易近人之 时,学
学美的冲动和欲望 。“ 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还有一种叫 生 才 会从 数 学 中学 会 审 美 ,才会 在 领 悟 数 学 思想 中走 进
做 “ 用 辗 转 相 除求 最 大公 因数 ”: 先用 小 的 一个 数 除 大 的 思考的人生,才会从数学身上汲取生命的力量,才会从
+
“ 比率”或简称 “ 率” 。在我国最古老的数学专著 《 九 章算术 》中,有 “ 粟米” 、“ 衰分 ” 、“ 均输 ”三章专讲
启迪智慧,润泽生命
启迪智慧,润泽生命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确立生命意识,以我们的“心”和“情”来感化学生的“心”和“情”,努力构建生命化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建构生命化的数学课堂教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水平的提高,教师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不仅教学成绩有明显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着眼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程标准,怎样来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构建有效的生命化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构建“润泽”的数学课堂“润泽的数学课堂”是相对那些缺少人情味的硬梆梆、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课堂(如那些让学生表面活跃地不断叫着“是的”“是的”、高高地举手的课堂;那些空气沉闷、学生的身体坐得笔直笔直的课堂)而言,在“润泽”的数学课堂里,教师和学生都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每个人的存在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
例如,在教学《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课中让学生从铅笔盒里拿出两枝笔,比较他们的长短,在学生摆弄一会儿后,问:“你是怎么比的?”这时,在开学的一个星期里从未主动发言的一个小女孩举起她的小手,请她发言时,只见她举起小手,手里的铅笔一端对得非常整齐,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脸涨得通红。
我没有说:“谁能帮帮她?”而是利用她的学习材料让其他小朋友猜一猜这位小朋友这个动作表示的意思,当我问及她,小朋友说的想法是否跟她的想法一样,她幸福地点头,一脸的灿烂。
这样老师给了她一个机会并让她体面地坐下去,让她的存在得到大家的尊重。
这样的数学课堂给学生以无拘无束的感觉,感觉到教室里的每个人都是那么亲切。
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敞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
用数学文化的魅力润泽孩子的心灵——《比多少》中的“一一对应”
用数学文化的魅力润泽孩子的心灵——《比多少》中的“一
一对应”
唐文春
【期刊名称】《师资建设》
【年(卷),期】2016(029)002
【摘要】一、缘起数学新教材把原来的“比多少”放到了准备课,“一一对应”的思想也很重要,但学生不愿意用。
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心甘情愿地用呢?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旧知和经验之上的,我们的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行。
就《比多少》这一课而言,的确存在老师们所说的现象,
【总页数】2页(P108-109)
【作者】唐文春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让孩子的心灵徜徉在数学的文化氛围中 [J], 嵇宪长
2.展开心灵碰撞共享文化润泽r——浅议师生同背语文教材中的美文 [J], 陆燕萍
3.展开心灵碰撞共享文化润泽r——浅议师生同背语文教材中的美文 [J], 陆燕萍
4.展开心灵碰撞共享文化润泽——浅议师生同背语文教材中的美文 [J], 陆燕萍;
5.智慧润泽心灵美雅培育个性——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特色文化展示 [J], 陈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建数学“生命课堂”提升教学品质
感 反 映 ,形 成 师 生 情 感 交 融 的 氛 围 ,小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就 会 伴 随 着 积 极 主 动 探 求 新 知 的 活 动 而 不 断 地 被 激
如 民 间 童 话 、艺 术 童 话 、拟 人 体 童 话 、科 学 童 话 、 童 活 。 同 时 应 注 重 学 生 的 个 性 培 养 ,在 教 学 中鼓 励 学 生 话 剧 和 童 话 片 等 , 以 激 起 学 生 的好 奇 心 和 求 知 欲 望 。
如教 学 “ 长方形和正 方形 的周长 与面积 的关系 ”时 , 标 新 立 异 ,另 辟 蹊 径 ,不 受 思 维 定 势 等 心 理 因 素 的 干
小 学 生 创 新 精 神 生 长 的土 壤 ,是 以 民 主 的 师 生 关
需 的 、小 学 牛 能 够 接 受 的 最 基 础 的 数 学 知 识 作 为 教 学
内容 。 其 中 的 许 多 知 识 ,贴 近 学 生 的 生 活 ,可 以根 据 系 为 基 础 的课 堂 教 学 环 境 。 经验 告诉 我们 , 心情舒畅 、 需 要 编 成 童 话 ,用 童 话 的形 式 来 生 动 形 象 地 呈 现 给 学 乐 观 开 朗 的情 绪 能 使 人 思 维 活 跃 , 浮 想 联 翩 。 因 此 教 士 。 冈 此 ,教 师 要 深 入 钻 研 ,根 据 数 学 知 识 的 不 同 特 师 应 努 力 以 自己 对 学 生 的 良好 情 感 引 发 学 生 的 积 极 情
信心 。 =、创建 “ 润泽的数学课堂”
一
题 多 解 的 题 目 ,让 学 生 解 答 , 比 一 比谁 的解 法 多 ,
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春色[论文]
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的春色学校教育是面对鲜活的生命,为了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群体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
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活力的活动。
充满智慧与挑战,呈现着流动美、生命美和创造美的活动。
而数学课堂学习是一个学生成长必须的训练途径。
一、数学课的激情源于教师的导引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法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应该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特点。
师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积极心态、健康的情感世界和丰富人文思想,使课堂成为一个富含诗意和创造的理想天堂,教学过程变成一曲富有独特生机活力的和鲜明目的交响乐。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课前分给每小组两份木棒,其中一份能摆成三角形,而另一份不能摆成三角形,上课时我要求每组学生用其中的一份木棒帮小兔子的家搭建一个三角形的房顶。
学生兴致很高,有的小组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可有的小组怎么摆弄都搭不起,搭好的组想帮忙,摆弄了一阵也无功而返,我叫每个组都换一份木棒,结果倒过来了。
为什么?问题来了,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起来,经过探究学生很快就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是木棒的长短不同造成的。
于是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要完成这个任务,这三根木棒的长度有一定的要求吗?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呢?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用尺去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分①组、②组列在本子上,然后寻找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从数量关系中得出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结论;有的小组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结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不同方面解决了问题,显现出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里,学生首先是按自己的喜好,接着是从自已的理解水平出发,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并不随意作出定性评价,而是让他们一一展示出来,再对学生加以指导。
让生命绿舟行驶在灵动的数学课堂上
清晰 。 此时 , 只有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 动与交 流 , 用他 们 自己的语言来理解 和体会 , 才能在不知不 觉中 掌握立体 图形 长方体 、 正方体 、 圆柱 和球 的概念 。 由此 看来 , 生生互动 ” “ 在教 学过程 中是 不可缺 少 的重要 的教学方法 。只有加强 学生之 间 的交流 与互 动, 才是促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 3转换 角色互 动 。新课 程要 求教师 放下 “ . 师道 尊 严” ,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 者 、 者。更需要 合作 引导 放下成人 的心态 , 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让 学生当一当
“ 老师 ”教师则 自己做一做 “ , 学生 ” , 这是多 么有意思 、
有意义 的角 色转换 。 在新 课 的教 学 中 , 时常会 安排 一个 “ 是优 秀 我 我 小记 者 ” 的活动 。学 生板演 结束 后 , 急于 回到座 位 不 上, 而是等待下 面各位小记者 的发 问。 如学 了“ 两位数 减两 位数” 一课 , 有一位小朋 友板演 完一道竖 式 5 — 4 2 , 面的小朋友便 以小记者 的身 份提 出疑 问 :1 个 8下 () 位上 的 4 8 减 不够 减时 , 你是怎样想 的?接下来 又用 几减几 呢? 2 列竖 式的时候 , () 我们应该 注意什 么? 3 () 十位上 的 5减 2 应该 等于 3 , , 呀 怎么能得 2 7…… 由 于学 生之间 的差异 , 能提 出不同层次 的问题 。但 这 可 也不影 响小记者 和小老师出色表 现。 如果上面的小老 师 回答有 困难 , 师可 以适 当引导 。 教 可见 , 教师给学生 个质疑 的机会是 多么重要 , 它不但使学生思维得到 淋漓尽致 的展现 , 更增添 了孩子 战胜 困难 的信心 。 教学互动需要师生 角色 的互换 。做“ 小老师” 也是 种 学习 , 是一种更 主动 、 积极的学习 ; “ 更 做 学生 ” 也 是一 种教学 , 教师从学 生的角度和视野去体验 和感受 学 习, 从而更好地教学 。 ( 者单位 : 苏省太仓 市沙溪镇 归庄小学 ) 作 江
引领孩子徜徉在数学的“意义世界”里
引领孩子徜徉在数学的“意义世界”里作者:周卫东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1期何谓意义?“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包括内容、价值等方面的含义。
在哲学中,意义是“客体对主体精神活动的一种指向”。
什么是意义世界?意义世界是一个“人”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世界,也是一个价值理念的世界。
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询和追问一直是哲学的核心话题。
正如哲学家赫舍尔所说,人的存在总是牵涉到意义,“他可能创造意义,也可能破坏意义,但他不能脱离意义而生存”。
意义世界是人的精神家园,是支撑人生命实践活动的价值理念系统。
数学知识作为儿童生命成长的重要媒介,同样也是一个蕴含着丰富意蕴的意义世界。
因此,作为生命实践形态的数学课堂教学,绝对不仅仅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促进完整的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个体生命潜能多方面得以彰显、丰富的过程。
由此来审视当下的数学教学,我们常常发出“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忘却了为什么而出发” 的憾叹。
一、究本溯源,寻获“意义”之根在教育场域中,数学不仅是事实性的“符号存在”(数学的概念、原理、法则等),更是儿童“生命实践”的活动存在,不仅是无可怀疑的真理汇集,更是儿童“有意义”的创新建构。
意义是“客体对主体精神活动的一种指向”,这种指向只有在人的体验、理解中才能显现出来。
数学教学的意义就在于数学活动对儿童精神活动的一种指向。
生成意义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本质所在。
1.儿童,追寻意义的存在。
海德格尔说:人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人所栖居的世界是一个意义的世界。
教学活动中的儿童,无疑是一种寻求意义的存在,儿童学习数学本质上就是儿童寻求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
这是对被压迫者教育学的一种颠覆和解构,这使课堂教学在儿童立场上又朝前迈进了一大步。
课堂是为了儿童的,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也是从儿童出发的,而“追寻意义”则让这样一种理念化作了实际的行动。
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与生命化方式
【 中图分 类号 】 G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 章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3 ) 1 2 B 一
00 06 -0 3
们 的数学课 堂却 越来越有脱 离教育本意 的倾向 ,数学教育被简单化为数学教学 , 数学教学被 简单化为数学 书本知识 的传
为了 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 , 它是能使
累, 还应 包 括 数 学 的 思 维 方法 、 研 究方 法 、
数学 教育的 内容就 不应局限 于书本上的 显性 知识 ,而要充 分地把握 和体 会数学 缄默知识 的内涵与外延 , 将缄 默知识作为 数学 教育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 之一。相应 地 ,数学 的教学方 式也应深入 到学生的 生命 领域 , 追 求让学生 的生命 在场 , 随顺 生命 自然 , 引发心灵觉悟 , 采用 范本教育 的方式 ,以更加 自然和本 真的教育方式 ,
二、 数学知识 的内蕴与存在 方式 很多人将数学教学理解为“ 数学书本 知识 ” 的教学 , 这样 的知识观是片面的 、 落 后的。 早在 1 9 5 8年 , 匈牙利哲学家波 兰尼 就在其《 个人 知识》 一书 中明确 提出缄默
知识 的概 念 ,把 能 用 书面 文 字 或 地 图 、 数
中在 授 受 知 识 、 开启智 慧 、 点 化 或 润 泽 生
生活 、 情感和生命 体悟 。数学教学内容是
缺 少 情 感 的 冰冷 的知 识 , 数 学 学 习成 为 外
力驱使下的任务甚至负担。 事实上 , 缄默知识 远比显性知识多得 多, 波兰尼打 了个 形象 的比喻 : 若将 整个
学 校 所 学全 部忘 光 之 后 剩 下 的 东 西 。 ” 结
学公式等方式 明确表述 出来 的知识称 为
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者:李玲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9期摘要:数学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三点:1.学习数学知识技能促进思维提升;2.学习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能发展数学能力;3.学习数学文化能培育数学素养。
本文针对这三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旨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学育人价值终身发展一、数学的育人价值教书最终是为了育人。
数学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三点:1.学习数学知识技能促进思维提升;2.学习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能发展数学能力;3.学习数学文化能培育数学素养。
二、如何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1.关注学习方式转型,开发数学学科的育人资源在新课改提倡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1)基于合作的学习以合作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学生将个体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沟通、合作中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实现资源共享。
(2)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多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学习活动,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掌握和确立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
(3)基于实践的学习实践活动是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的基础和生长点,要在实践活动中发掘学习资源,展开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感受,评价学习成果,由此形成一种基于实践的、以实践为依托的新的学习方式。
(4)基于探究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在探究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学习探究方法,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
(5)基于个性的学习“基于个性的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特征,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并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让数学课堂成为润泽“生命栖息地”
让数学课堂成为润泽“生命的栖息地”[摘要]本文主要从转变观念、开放教学过程、关注情感因素、注重课堂评价四个方面来谈谈一些认识。
[关键词]课堂环境快乐数学情感因素学习方武“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再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课堂再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让数学课堂成为润泽“生命的栖息地”。
一、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教学时要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让学生学有“活力”的数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最终回归生活,回归人才。
二、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快乐的数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让学生体验“快乐”的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享受,在“享受学习”中,逐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1、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品味数学的“好玩”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我们只要善于让学生发现这些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品味到数学知识的“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案例:在概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实验:一个袋子里放入一些黑色的棋子,10颗白色的棋子,搅拌均匀,让几个学生从袋子中随意抓出一些棋子,分别数一数白子和黑子的颗数,并记录下来,若干次以后,学生自己就发现规律。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到了新知识,增强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让数学课堂因“生命化”而激情飞扬
6 - = 4还 可 以得 出 7 -7 6 06 5 0 = 3,七 九 六 十 三 。
有联 系的场景 、实例 、新 闻等生 活现象 ,瞄准 数学 内容与 学生生 活的最佳 联结 点 ,化 “ 冷 ”为 “ 冰 火 热” ,让学生体验到身边 “ 熟悉 的风景” 中蕴 涵着数 学知识 ,感受 到数 学 内容 的 “ 活化 ” 例如 在教 生 。
谭衽 免
E C 鼗 } W {狂 { {i } S A; { { £ { 鼓 }
毒 =
:
让数学课堂因 生 “
而激情飞扬
◇ 浙 江 黄 岩 区北 洋 镇 潮 济 小 学 董 江 霞
[ 摘
要】学生是 充满生机与活 力的人 ,不是知识 的容器 ,是课 堂教 学的真 正主体 。数学课 堂不仅仅要 体
现知识 的授 受、智慧的开启 ,还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 和人格 的润泽。 由师生所构建 的数 学课 堂应该充满生命的
灵性、智慧的 火花 、情感的流动和价值 的体现 。本文从 注入 情感 ,营造 和谐的生命化课 堂 ;体验数 学生活化 , 构建生命化教 学 内容和尊重个性差异 。倡导生命化学习方式等三方面探讨 了生命化数 学课 堂构建的 问题。 【 关键词】小学数 学 生命化课 堂 构建途径
乐 、亦思 、亦 惑……新课标 指 出 :人人学有价 值 的 数学 ,人人都 能获得必需 的数学 ,不同 的人在 数学 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 。这 正是生 命化数 学教育 的最好
注 解 。数 学 课 堂 作 为 学 生 成 长 的 重 要 平 台 ,应 该 融
教师是数学学 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 ,在 民 主的课堂里 。师生都是课程资源 的享用者和开发者 ,
追求“以学生为主”的数学课堂生活
追求“以学生为主”的数学课堂生活摘要:课堂是师生共同探讨新知识,是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力和丰富个性的过程,在学生心目中,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生活是他们的期待,多姿多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课堂生活的“以学生为主”,由师生所构成的课堂就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和生命碰撞产生火花以及情感的流动。
从教育学的角度,数学课堂要留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的感受,智慧的开启,还有更重要的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一、给每个学生以平等和互享生命需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沟通,体验中才能快乐成长。
而师生关系的平等,师生间资源(包括人的思想、活动、能力等)的互动共享正式“快乐成长”的源泉。
在数学课堂中积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质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谐特征为目标,与学生平等相处,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教学,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平等关系。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驾驶室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平等,共享”是我课堂里,师生同是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和开发者,师生的和谐互动为快乐学习增添羽翼。
教师不强制学生听从老师的理解与认识,不是施展权威的否决,而是积极引导带领。
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学生互动;通过学生的展示,使他们享受一份自尊,一份成功。
二、立足生活和经验,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数学内容生活丰富多彩,每个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不同,通过数学课堂与数学知识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
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了解,观察,猜测,实验。
在学生生活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以学生为主”的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的心灵,迎合学生的期待,激活它们的兴趣和经验,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化的数学。
例:《设计线路问题》这一内容为改善市民吃水问题,市政府决定从新建的a水厂向b、c供水站供水,已知abc之间距离相等。
为节约成本降低造价,请你设计一种方案,使铺设的输水管最短。
“生长数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愿景
“生长数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愿景【作者简介】卜以楼,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南京,*****)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笔者提出“生长数学”的教学主张,一是源于对关注学生生命自觉的责任。
数学的学习愿景,归根结底还是定位于学生生命的绽放,所以要从生命的视角播种数学,让其发芽、生根、枝繁叶茂,直至长成参天大树,用数学的精巧来演绎生命的精彩。
二是给数学以生命,让生命教育着生命。
生长源于内在渴望与外部环境的作用,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系也要让其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地“生长”。
教师要深层次地寻觅思维活动轨迹,高标准地架设知识生长结构,才能教给学生具有生长力的数学,数学教学才能迸发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量。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毋庸置疑,基于高品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高水平理解数学学科教学、高起点创造数学生长过程的“生长数学”,便是对这种教育信念的践行。
本文就“再探幂的运算”这一教学活动,谈谈笔者思索“生长数学”这一教学主张的立意。
一、从问题中生长思维生命的本质特征是自然生长、必然生长。
数学教学的价值在于思维教学,思维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思维必然的场景,从而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学会数学思维,进而学会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再探幂的运算”这节课在江苏南通借班上课,他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这节内容被安排在八年级上册最后一章中,笔者上课时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到这一内容,所以借用九年级学生开启“再探幂的运算”这一学习之旅。
开始上课时就直接提出“活动1”:“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了幂的运算,从幂的运算这个课题上看,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问题?”这个直击本节探究中心的问题,它不是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am·an=am+n、am÷an=am-n、(ab)n=anbn、(am)n=amn这四种幂的运算性质重述一遍,而是要靠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真审题,自然地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数学润泽学生的生命——对建构数学生命化课堂的思索文登初级实验中学夏世珍曾听过泰戈尔的一句诗,“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这句话向我们诠释了一种诗意的、灵动的生命教育智慧——教育无痕、教学相长、水石相伴,共享和谐幸福的教育生活,这就是我们所鼎力追求的生命化课堂。
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把教育的使命归结为三大层面:“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他说:“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
”字里行间,透析着一种发人深省的辩证理念:回到生命,才意味着找到了教育表达的本源,数学知识其实只是教育的载体而已。
几年来,我怀着对生命的尊崇与敬畏,寻找数学生命化课堂的落脚点,至今才觉略有感悟。
一、用尊重,唤醒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意识记得我曾上过一节市级公开课,课题是《可能性》。
那节课让我至今难忘的不是掌声与赞扬,而是一个学生的发言。
课堂按预设顺利进行,不料一学生对“同一年出生的367名同学中至少有两名同学生日相同”这一问题的正确答案(必然事件)提出质疑:“老师,我觉得不一定有两名同学生日相同,因为每个人出生的年月日虽然相同,但是时辰可能不相同。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不确定事件。
”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让我一怔,会场一片哗然。
为了课程环节能顺利推行,我可以选择忽略这个貌似数学又非数学的问题,但是我却不能对学生内心的疑问置之不理。
于是,我果断放弃推进预设的下一个教学环节,而是调动全班学生集体参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一位平日不起眼的学生举起了手,他的回答让我震撼不已:“请问这位同学,你的生日是按年月日和时辰来过的,还是按照年月日来过的呢?”绝妙的回答!台下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仅是对解疑学生的赞赏,还是对质疑学生的褒奖,这掌声更让我深深意识到尊重学生的重要。
反思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课堂环节控得死、教学预案绑得细、学生思维捆得紧,仿佛所有问题非黑即白,一定要给个定论才行,学生的疑惑都要服从于所谓的正确答案,他们活生生的情感、个性、思考能力都因为被忽略而缺失被尊重的自豪感,慢慢的他们自己也习惯了做课堂教学的承受者,失去了自我参与意识。
我想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用尊重唤醒他们每一个人的自我生命意识。
在数学生命化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由已知探求未知的过程,而是师生一同去发现真理,寻回自我的途径。
“一同去发现真理”是认知的过程,而“寻回自我”则是学生成长的生命活动。
就学生而言,生命化课堂其实就是建构人生的活动。
二、用对话,焕发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活力数学知识多数都是理性的、抽象的、固定的法则、定理、方法,如何能让这些缺少“人气”的数学知识,缺少“变化”的呆板数学符号,变成能让学生体验生命的载体?这是我们数学人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叶澜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时,曾经强调了两点:一是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
二是充实的课,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收获。
换言之,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
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
那么,怎么使数学课堂呈现出生命态?我认为要完成几个对话过程:首先,引导学生主动与知识对话,体现数学知识生命态。
数学知识都是由浅入深学习的,这种编排本身符合学生的年龄发展特征,也符合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
我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递”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乘法》时,可以由学生自主发现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进一步研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在此基础上进而研究什么是有理数乘法,怎样计算有理数乘法?有没有什么运算规律?运算过程中会有哪些容易出现的问题?这就好比学生在生活中做某一件事情,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符合生命发展的需要,生命总是在不断的体验中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质量,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
另外要对数学知识做精心的选择,通过知识与学生发展的对话,使数学知识同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同学生的经验世界相沟通,在对话中激发他们探知数学世界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的大小》一节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摸黄球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摸得的黄球最多,在暗箱内黄色小球数量不一致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从而进一步探索其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现实情境也把静态的教材资源转化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态的活动资源,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
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认识可能性的大小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
真正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知识和学习的方法,而在于学习的过程所给予学生的生命体验。
这既包含了知识所带来的新奇和乐趣,也包含了克服学习困难不断进步的自豪,还有交流、碰撞中智慧的生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养成,这种激发学生亲身体验、与知识直接对话的学习过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并会受用终生,感受比学习更加重要的内容。
在对话中培养学生去建构精神世界的生命过程,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第二,创设师生平等对话原则,体现数学知识生命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要允许学生推翻自己的理论,重新注入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学生自主探索、创新,进而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组织者出现,也可以以旁听生的身份出现,在与学生生命的不停对话中,教师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时而为师,时而为生,与此同时,教师也在进行着自己的生命体验,体味着职业幸福。
什么是“生命化课堂”?用叶澜教授的话说,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的理想状态。
数学生命化的课堂不应该再是教师“一言”的讲坛,而应该是一个鲜活的、动态的、促进师生共同交流与成长的学堂。
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让每一个生命成长的愿望在课堂上得到满足,这是我们对生命化课堂的本质追求。
第三,形成真正意义的生生对话交流,体现数学知识生命态。
我们一直都在倡导小组合作,这种合作其实更多意义上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智慧碰撞。
让学生与情境、与学生、与教师、与其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进行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交流与“对话”,可以创造一个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的课堂环境。
生命化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要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不是仅仅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对一对答案,而是让学习小组成为一个小课堂,变成学生讨论、研究、互动的地方。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必须有探究的实质和探究的内容,探究要在学生可操作、可实现的前提下进行,让学生能够体验探究的快乐,了解探究的方法。
数学生命化课堂就应该是“合作探究的课堂”。
应做到“三不讲”:学生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学生未讲之前老师坚决不讲。
另外,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个人魅力,是实现数学知识生命态的重要力量。
用肖川老师的话说,数学生命化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是层层深入的。
教学过程用形象的比喻来说,它不是到处挖坑,而是着力打井,打出一汪清泉滋养生命。
课堂上虽然学生是主角,但是教师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生命化课堂模式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策划。
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丰富的,这种丰富包括活动的丰富、语言的丰富、信息的丰富、方式的丰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美好。
生命化的课堂要求教师要真诚,教师对文本有个性化的理解,课堂有感染力,能使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切肤之感,我比较赞赏这样的一种观点:“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震撼,以及震撼之后带来的长久的思考”。
这些要求都揭示了一个道理:数学教师必须具备杰出的智慧和个人魅力。
并且,对于数学知识生命态,我认为不是简单的将知识变成生活,或者将生活变成知识,而是真正赋予数学知识生命,是学习数学知识变成生命的体验。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出现这几种误区:一是过于功利性。
新课改以后的数学教材,从编排上已经注重了数学情境的创设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有很多老师去其精华、取其糟粕,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率而把这些生成知识的过程省略,矛头直指生成的结果。
这种做法无异于让数学知识变成了僵化的教条,失去了生命化的意义。
二是过于花样化。
曾经听过一节数学课,授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授课伊始请两位同学讲了《小马与老牛的故事》,将教材中的情境导入问题变成了故事形式,这种课堂表面看热热闹闹,实则没有深度和内涵,学生被表象中的故事内容所吸引,很难透过表象看到数学已知和数学问题的实质。
三是误解生命化。
过于追求数学知识生活化,很多老师煞费苦心,甚至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去创设生活情境。
曾经有一位学者形容这种教学现象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站在二楼,明明可以直上三楼,教师非得让学生先回到一楼再上三楼。
”这句话形象的点出了我们的错误,这些浮华的做法其实都是需要摒弃的。
三、用人性化评价,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绽放华彩我欣赏叶澜教授的一句话:要追求“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堂。
课堂教学生命化的建构采用了生命对话的方式进行,以此实现生命主体的话语权力平等、真情流露和多元交流等,所以生活化课堂的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过程应该更加人性化和生活化。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必须做到:(一)生命化课堂评价要延时。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知识水平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时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顿悟”与“灵感”,如果我们过早对一个可能有多种答案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会扼杀其它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性评价,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二)生命化课堂评价要深刻。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要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看学生在学习知识、主动探究、体验生命的过程中的表现,对真正做到了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思维有了一定深刻度、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诚挚的赞扬。
(三)生命化课堂评价主体要多样化。
一直以来,评价学生的多数都是老师,在生命化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是在变化的,在文化反哺日趋常态、文化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学生也成为教学中很重要的评价主体。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特别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让课堂的生机活力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