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野下的人肉搜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传播视野下的“人肉搜索”现象

摘要:在今天这个媒体和传播媒介告诉发展的新局面下,每一天都可能有新的传播载体出现,而且以很快的速度得到传播,有的甚至会在媒体传播中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这是现代媒体的日新月异带来的进步,可是另一方面人们的隐私在新媒体时代,也受到了一定得威胁。比如“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在中国大陆地区迅速蹿红的网络现象,随着其对相关新闻事件的不断介入,以及所形成的相应社会舆论影响,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8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相关报道即称“人肉搜索”对于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而言,就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山。我们只能说这种影响,有利也有弊。时代的产物,有时哦反映了媒体的需要。

关键词:新媒介传播人肉搜索相关制度

新媒介视野下的今天

随着网络传媒的日益发展,也反映了人们生活也在追求更多更好的资讯。以便捷的方式,轻轻敲几下键盘,似乎整个世界都可以了如指掌,这是一个时代的要求,“网络时代”不如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网络的进步,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想当初那些研究出电脑的人,肯定也不会想象的到,到今天又有多少人,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上衍生了多少财富和智慧[1]!媒介作为传播的手段,在网络日益进步的今天,就尤为显得重要,因此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要,也有很多

的“网络新生代”诞生了,“人肉搜索”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何为“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引擎就是帮你发动天下所有会上网的高手,让他们免费来帮你解决问题。任何一个论坛,都可以带有人肉搜索引擎的性质和功能。人肉搜索引擎是2006年以来由于各引擎的发达以及各类沸沸扬扬的事件而被提出的概念,影响较大的有:新浪爱问搜索、百度帖吧、百度知道、猫扑论坛、天涯论坛、腾讯搜搜等。

人肉搜索在某种程度上说其实侵犯了隐私权,但是如今还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法则法规来规范“人肉搜索”。这也是由于它自身的利弊性限制的。很多事件的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也引起了群众在道德领域的反感[2],但是也有一些案件也是在“人肉搜索”的帮助下水落石出了。所以到底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网络“新生代”,还有待考虑。

人肉搜索事件

自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由猫扑网首先使用了“人肉搜索”这一概念后,随之而来的“虐猫”事件、“华南虎照”事件、“死亡博客”事件、“辽宁骂人女”事件、“周至尊”事件等一系列新闻事件中,也一次次将“人肉搜索”现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人肉搜索”的概念及现实影响也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会焦点。

事件分析:

2001年的某月某日,有一非女性网民在猫扑网贴出一张美女照片,并吹嘘该女子是自己的女朋友云云。可是出来吹,迟早要破的!

立时就有狼友鉴定出,此女的真实身份是微软第一美女,其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

微软陈自瑶事件开创了人肉搜索的先例,是第一次真正意义的人肉搜索事件。从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被人称为“人肉搜索”的互联网搜索行动诞生了。

自人肉搜索有了这个起源,便开始一系列的人肉搜索事件。

2006年4月,网民“锋刃透骨寒”在猫扑论坛发帖,后被网友转贴至天涯社区,称妻子在玩网游的过程中,与游戏中某工会的会长“铜须”发生网恋并出轨,依据“锋刃透骨寒”提供的聊天记录中的关键词,“燕山大学”、“魔兽世界守望者公会会长”、QQ号码,网民很快就查出铜须的真实身份:真名郑某,秦皇岛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即将毕业,家住廊坊,郑某的照片、国外的女友姓名、手机和家里的电话等被一一曝光。

在网民不断的“正义讨伐”下,郑某不得不登出澄清声明,他在视频里否认了偷情事件:“在这里我告诉大家,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不知道是哪位朋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来编这个故事诽谤我……还有对于我的朋友吧,有影响。有一个0034的电话号码,是我的朋友UP的,那个照片也是UP的,就是胖胖的,我希望你们也不要再打扰他。我也希望媒体记者朋友也不要往我家里、朋友那里打电话啦,或者有其他想法的人,今天我们家里接了一个电话,是要钱的,是敲诈。”

事后,郑某就消失了,而直到现在,有关“铜须门”真假的谜底依然并不清楚。但2007年底“华南虎事件”的层层推进,则显示了网民们难得的群体理智和相对克制。

2007年10月3日,陕西农民周正龙称在巴山拍到华南虎照片;同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发布会展示华南虎照片。数小时后,质疑“虎照”真伪的帖子即出现在色影无忌论坛,此后网民不断从光线、拍摄角度、现实年画搜索等角度提出质疑。

11月15日,网民“攀枝花”称虎照中的虎和自家所挂年画极其相似,此后几天,全国各地网民不断报告发现“年画虎”,遂引发了虎照真假的网上讨论,认为造假的声音逐渐占据了上风。

在“虎照事件”中,曾在“虐猫事件”发挥重要作用的“西方不败”,通过百度“华南虎吧”仔细分辨了年画照片左下角的商标,并分辨出一个繁体的“龙”字。西方不败遂用“龙年画”、“龙壁画”、“龙墙画”等关键字在网上搜索。

结果,他竟然找到了有同样商标的浙江义乌威斯特彩印包装公司的“鑫龙墙画”。“去义乌!去义乌!”西方不败激动得在“打虎QQ群”和论坛里高呼。

事件分析:

从这些事件来看,在很多参与到人肉搜索行列里来的人,无疑都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当搜索一直是个谜时,其实就有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思想在里面了。其实他们获得不了什么大的好处,也不得不说,这是网络现在发展的成果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而新媒介下,

这样的平台也在大众视野内得到了应用。而且,在“人肉搜索”已经风行网络的今天,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热衷于“人肉搜索”。

但是在当下,有人热衷也有人抨击,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也有带来一些其他方式不能解决的问题。关于“人肉搜索“除了对社会问题、道德问题的揭露外,“人肉搜索”也是联系亲情、寻找亲友的有效工具。就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以“Google”为代表,包括天涯来吧、百度贴吧、搜搜搜吧、新浪和网易等网站的数千个相关网页,紧急启动的专项搜索引擎——“寻找灾区的亲人”,彰显出“人肉搜索”前所未有的人文关怀和凝聚力。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人也是利用“人肉搜索”这一方式也的确帮助了很多人寻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地方破案把罪犯的特征放在网上,也得到了很多有利的线索,从这些方面来看,也不能否认它的可存在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人进入论坛、社区、BBS等互动栏目,网上发帖寻求帮助,搜索相关信息,对社会事件发表评论。“人肉搜索”这一网络特有词汇也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人肉搜索的威力、杀伤力也不断显现。人民网8月27日报道称,“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人肉搜索这种由“猫扑”首创的搜索方式,正在逐渐成为网民关注和参与的焦点。猫扑人肉搜索的运作方式为:当某人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在猫扑发帖并给予一定数量的Mp(猫币)作为酬谢,很快就会有赏金猎人看到这个帖子,他们就会去用搜索引擎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