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术
腰椎融合与非融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合理选择
腰椎融合与非融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合理选择周英杰【期刊名称】《中医正骨》【年(卷),期】2014(26)10【摘要】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术式,疗效确切,但该术式10年以上远期疗效的优良率有所下降。
由于对髓核摘除术后远期疗效下降的原因认识不足,加之一些临床医生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腰椎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中出现滥用;理念先进、操作简便且可保留脊柱节段运动功能、维持腰椎稳定性的腰椎非融合术亦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其应用也出现了扩大化现象。
因此,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腰椎融合与非融合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利于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笔者认为:1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术式,疗效确切,仍应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方法。
2腰椎融合的目的是避免椎间盘的再突出和维持腰椎的稳定,对于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须常规进行腰椎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行腰椎融合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3和腰椎融合术相比,非融合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慎重选择,避免盲目扩大手术适用范围,造成滥用。
4微创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腰椎非融合术的概念和范畴进一步完善和扩大;而腰椎融合术的应用逐渐减少,且进一步微创化、有限化、精确化和多样化。
【总页数】4页(P3-6)【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脊柱融合术;述评【作者】周英杰【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相关文献】1.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式的选择 [J], 吉浩宇;杨勇;王跃文;赵建民;王建华2.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 [J], 李跃飞3.改良TLIF加单边固定、融合在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J], 樊彦伟;吕宏乐;刘全喜;卫星4.单边固定融合与双边固定融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J], 周志刚; 廖建平; 周松; 周欢斌; 何嘉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非融合技术
腰椎后路非融合技术进展发布时间:2009-3-22治疗下腰痛和腰椎不稳的的手术方法较多。
传统的脊柱融合术(spinal fusion)被认为是治疗该种疾病的金标准。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融合后存在腰部活动的限制,脊柱动力学的改变,和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可导致腰椎不稳和椎管狭窄的复发。
在此背景下,探索一种更符合生理需要的手术方法,即非融合技术开始受到大家的重视。
“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又称“软稳定”(soft stabilization)的概念遂提出。
目前治疗腰椎疾病的非融合技术大致主要有几类:1、前路手术人工椎间盘置换和人工髓核置换,2、后路非融合技术(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PDS)有(1)棘突间内固定撑开装置、(2)经椎弓根固定的动力稳定装置、(3)关节突关节置换术。
本文就后路非融合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作综述如下。
一、棘突间内固定撑开装置1.1 概念及发展历程棘突间撑开器或稳定器(interspinous process,ISP)是放置于腰椎棘突间获得椎体分离的一种内置物。
总的设计理念是产生撑开(distract)棘突和防止腰椎后伸的力学目的,内固定产生的撑开力可在手术节段产生相对的后凸,使内折的黄韧带反向张开以减少其对椎管的侵入;椎体间产生的纵向撑开力还可增加椎间孔的大小,从而影响相邻椎体间的相对关系。
尽管冠以现代技术的名称,ISP撑开器出现于上个世纪50年代。
Fred Knowle当时设计了称为“塞子”的金属移植物插入到棘突间,和X STOP系统的原理一样,用于治疗椎管狭窄。
术后装置容易脱落,从而必须取出,导致了该手术的终止。
Senegas[2]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发展了第二代腰椎棘突间内固定物—Wallis系统。
近年来,自从X STOP应用于临床以来,随着其他脊柱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其他的内固定DIAM系统、Coflex系统等开始在腰椎内植物市场出现,CoRoent Devices和ExtenSure系统是分别于2005和2006年开始出现的,其中X-STOP和ExtenSure已被FDA批准在美国用于临床。
脊柱非融合技术在腰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13 观 察 指 标 : 切 观 察 临 床 症 状 、 中 出 血 、 膜 后 脏 器 损 . 密 术 腹 伤 、 经 根 损 伤 、 中硬 膜 修 补 、 后 2周 下 床 活 动 、 动 度 神 神 术 术 活
2 结 果
带来 相当多 的远期并发症 , 因而 , 非融合技 术就成 为最佳选 择。
与融合手术相 比, 非融合 技术 保持 了脊 柱 的活动 度 , 使之 更加
2 1 两组患者术 中出 血 、 膜后 脏器 损伤 、 经根 损伤 、 中 . 腹 神 术 硬膜修 补 比较 , 治疗组 明显 低于对照组 , 异有统计 学意 义(P 差
便、 保持 了脊 柱的活动度 , 使之 更加接近生理状 态, 有效 地避免 或延缓 了融合手 术后 相邻 节段 退 变的发生 等特 点, 【 关键词 】 非 融合技 术 ; 腰椎手术 ; 治疗
脊柱非融合技术 是 目前 国际上 治疗腰 椎疾 病 比较先 进 的 方法, 包括人 工椎 间盘置换 、 核置换 、 间弹性 固定等 多种手 髓 椎 术技术 … 。对于很多腰椎疾病 的患者 , 传统 的脊 柱融合 手术会 经压迫 情况 、 直腰综合 征 、 腰椎生理 活动度 、 良好率 、 治愈率 。 14 统计学方法 : 用 S S 15统计软件 , . 使 P S1. 采用 x 检验进 行 分 析 , < .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0
・
6 ・ 6
医刊 2 1 年 l 第 3 01 O月 8卷 第 1 9期
c ieeJ u n l f rci l dcn c 2 1 hl s o r a ata l oP c Me i e0 t 0 1.V0 . 8. .1 i 1 3 N0 9
.
脊 柱 非 融 合 技 术 在 腰 椎 手 术 患者 中 的应 用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Harrington脊柱矫形和融合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Harrington脊柱矫形和融合术
术前准备:
9.术前定位 常规消毒皮肤后,在预定的 切口中心棘突侧面插进注射针头,经拍X 线片证实椎体部位,然后注入1%亚甲蓝液 0.5ml。待翌日手术时,即可准确显露椎 板范围。如术中发现亚甲蓝液已被吸收 (没有将亚甲蓝液注入骨膜组织),最好 术中摄片进一步定位。
手术资料:Harrington脊柱矫形和融合术
概述:
、神经肌肉接头处或肌肉丧失了正常功能。 一般认为,脊柱柔软且发育很快的幼年病 儿丧失肌肉的力量或对随意肌的控制,或 丧失感觉功能如本体感觉都是出现这类侧 弯的因素。多数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是较 长的“C”形侧弯,累及骶骨,并且常见 骨盆倾斜,即使很小的神经肌肉型脊柱侧 弯在骨骼成熟后还持续发展,
手术资料:Harrington脊柱矫形和融合术
手术步骤:
动牵钩分别将脊椎凹凸侧椎 旁肌牵开以扩大显露范围 (图12.29.1.1.1-5)。
然后用咬骨钳和刮匙清除所 有融合区的软组织。用刮匙 刃面朝上,自外向内、从上 而下地清除两侧椎板软组织。 在清除椎间关节表面软组织 时刮匙的刃面向上,自外向
手术资料:Harrington脊柱矫形和融合术
手术资料:Harrington脊柱矫形和融合术
手术步骤:
轻轻锤入,检查位置是否合 适,能否承受压力,再换用 钝圆钩,置入关节间隙内 (图12.29.1.1.1-7)。
上钩安置完毕后暂时用纱布 压迫上端切口止血。然后进 行安置下钩的操作,用窄而 锐的骨刀从椎板上缘剥去黄 韧带,直到看清蓝色的硬脊 膜,然后刮去椎板上缘骨质
手术资料:Harrington脊柱矫形和融合术
概述:
12.29.1.1.1-0-1~12.29.1.1.1-0-3)。 脊柱侧弯是一个临床诊断而不是一个病因 诊断,可由许多疾病所引起,根据其病因 可分为 两大类别。第一类为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 脊柱侧弯,也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初次 发病年龄大多在10~13岁,诊断依靠病史、 症状、体征和必要的影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devices)[3-6]。动力化固定又称为软固定或柔
性固定,其目的是保证可控制范围内的脊柱运动,改变运动节 段的负荷模式,并限制该节段的异常活动,可以单独使用,也 可以与坚强内固定同时使用,以防止融合节段相邻的运动单位 可能发生的退变加速。动力化固定装置现主要分为棘突间撑开 装置、棘突间韧带装置、经椎弓根螺钉韧带装置和经椎弓根螺 钉的半坚强金属内固定装置4种类型。
在因腰椎失稳引起的下腰痛的治疗中,以往对非手术治疗 无效的患者通常是采用融合固定术。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椎间融
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科研立项课题(200902038) 作者单位:518054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华明路7号深圳市南山区慢 性病防治院
合器植骨融合是最常用的技术,融合率可达到90%一 100%…。部分患者虽然获得了成功融合,慢性下腰痛却没有 明显缓解,而且有证据显示融合后增加了相邻节段的负荷压 力,从而导致其加速退变。旧1有鉴于此,Graf于1989年设计了
X—Stop是惟一经过多中心完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非
融合性棘突间内置物,己被FDA批准临床使用。主要适用于 有神经症状如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NIC)的高龄退变性腰椎 管狭窄(LSS)患者。X—Stop系统由椭圆形衬垫、组织扩张 器、挡翼组成,材料为钛合金。术中将X—Stop穿过棘间韧带 塞入棘上韧带和黄韧带间,并尽量靠近椎板后部,椎板和挡翼 可防止前移,棘上韧带可为器械提供遮挡,防止后移。它分散 了脊椎间的压力,不破坏棘间一棘上韧带复合结构,从而使脊 柱处于轻度屈曲位,避免后伸,允许患者保留相对正常的体位 而非过度屈曲。有些患者有1~2节段的椎管狭窄,当坐位时 症状缓解或腿痛重于腰痛时,可应用X—Stop进行治疗。该装
Center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Shenzhen back pain
先天性脊柱侧弯罕见病诊疗规范
先天性脊柱侧弯一、诊疗规范(一)概述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 CS)是在胚胎期脊柱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分节不全或形成不良所致的一种先天畸形。
临床定义为由椎体结构异常导致的脊柱侧方弯曲超过10°。
先天性脊柱侧弯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系统畸形包括心脏、肾脏、脊髓、食管、肛门等共存,或与其他先天性异常导致的器官缺陷综合征伴发,如脊柱肋骨发育不全、Alagille综合征、Klipp el-Feil综合征、V ACTERL综合征等。
新生儿先天性脊柱侧弯症状不明显,但随着患儿年龄增长,相关症状会逐渐明显并不断加重。
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包括发病时间、侧弯部位及畸形类型等。
大部分病例会持续进展,造成严重外观畸形及多个脏器功能受损。
(二)病因及流行病学CS的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约为(0.5~1)/1000。
目前认为以散发较为多见,但也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有学者报道家族遗传倾向者可占3%。
此外,CS患者同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同胞神经管缺陷的概率约在4%。
目前最大的CS流行病学调查来自Wynne-Davi es,该研究对337名CS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分析,发现多发椎体异常的患者同胞出现类似表型的概率为2%~3%,而没有单一椎体异常的同胞。
这些发现提示遗传因素在CS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Giampietro等根据人鼠共线性分析,推荐了PAX1.WNT3A、DLL3.SCL35A3.T(B rachyury)和TBX6作为研究散发CS的候选基因。
近年来,最大宗揭示CS遗传学病因的证据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领导的“系统解析脊柱侧弯及相关合并症(Deciphering Disorders Involvi ng Scoliosis&Comorbidities,DISCO)国际协作组,研究者发现TBX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可解释汉族人群约10%的CS发病,该遗传致病模式随后得到来自美、日、法的多人种队列验证及转基因小鼠验证。
脊柱融合手术中的骨缺损修复技术
脊柱融合手术中的骨缺损修复技术脊柱融合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广泛用于治疗脊柱病变、肿瘤、创伤等疾病。
在脊柱融合手术中,通常需要加入人工假体和自体骨髓等物质,以促进椎体间的骨愈合。
但是,在部分病人中,因为先前的骨质疏松等疾病导致部分椎体缺陷过大,难以有效的完成手术。
因此,本文将从骨缺损修复技术这一细节层面,探讨在脊柱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一、骨缺损的概念和分类骨缺损是指在椎体的骨质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骨缺陷或骨组织失去性质的缺损状态。
常见的骨缺损疾病有骨折、骨瘤、骨质疏松、椎体骨坏死等。
根据骨缺损的分布部位,可分为椎体前缘缺损、中央缺损和后方缺损等几类。
二、骨缺损修复技术在脊柱融合手术中,如果病人的骨缺损面积较大,将难以使用传统的人工植骨方式进行修复。
定制化的骨缺损修复技术,成为此类患者的新选择。
1. CAD/CAM 太阳能数控切割技术CAD/CAM 太阳能数控切割技术,是近年来应用在脊柱外科领域的一种数字化技术。
其通过先对患者进行 CT 检查获取相应数据,再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建模与设计。
最后,运用自动化机器人完成精准的骨缺损修复。
2. 立体打印技术立体打印技术是一种三维快速成形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广泛。
在脊柱骨缺损修复中,立体打印技术提供了高度人性化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它根据具体病人的 CT 数据,快速并精准地打印一个仿生骨质模型,并根据患者实际骨缺损形态设计出个性化的植入物。
这种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生成真实三维的模型以及类型自由的支架。
3. 结构填充物技术结构填充物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脊柱融合手术中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人工植骨材料、支架等填充骨缺损区,使其具有稳定的支撑能力。
其中,硅灰岩(Bioglass)和氧肽聚合物(PEEK)等材料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
三、骨缺损修复技术的应用评价以上三种骨缺损修复技术各有其特点,并且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立体打印技术和 CAD/CAM 太阳能数控切割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制造,确保手术效果的最佳化。
非融合技术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合 术 治 疗 腰 椎 退 行 性 疾 病 均 有 良好 的 临床 效 果 . 非 融 合技 术在 保 持 椎 间 活 动 度 方 面优 于腰 脊柱 融合 术 , 有 利 于防 止 退 变加 速 , 值 得 进 一 步 研 究
和 临床 推 广 应 用 。 关键词 : 非融合技术: 腰 脊 柱 融合 术: 腰 椎 退 行 性 疾 病; - 临床 疗 效
药房 , 1 9 9 6 + 7 ( 5 ): 2 1 5
¨ 3 】 杨伟 , 武杰雄. 2 0 0 1 年一 2 0 0 3 年广 东省部分 医院糖尿病治疗用药分析Ⅱ 】 中国
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 0 0 5 , 5 ( 1 ) : 2 5 — 2 7 .
编辑/ 鬲小雅
非融合技术 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 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 骨科 常见 疾病 , 临床治疗 以融合固定术 、 椎体 间融合器植 骨融合 术 、 椎 弓根螺 钉固定为 主l 】 1 。近年来非 融合技 术
( 脊柱 运动保 留技术 ) 迅速发展 , 逐渐成 为腰椎退行性 疾病新 的治疗 策略 。非融合技术可通过稳定 固
例, 可 4例 , 差 1 例, 优 良率 8 7 . 5 %。对照 组优 2 7例 , 良7 例, 可3
例, 差 3例 , 优 良率 8 5 . 0 %。 x线 片检查 提示 , 观察组无 明显退变 , 接
近 自然 退变 ; 对照 组患者 植骨 融合 良好 , 退 变明显 , 无 假关 节形 成 表 现。观察组手术 时间为( 1 O 7 . 5 ± 1 5 . 7 ) mi n , 术 中出血量( 1 5 2 . 8  ̄ 8 0 . 7 )
医学信息 2 0 1 3 年 2月第 2 6卷第 2 期f 下半月) Me d i c a l I n  ̄r m a t i o n . F e b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2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作者:霍纪宝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关键词】非融合术;融合术;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51—02椎间融合手术是目前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融合术后会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
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对目前临床应用的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以及新的非融合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1 人工椎间盘置换1.1 颈椎人工椎间盘技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人工假体,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Brvan[1]椎间盘是一种片状的有两个关节的金属聚合体,半限制的结构内有一个可在瞬间变化的轴。
它的组成包括两个钛合金的外壳,在壳的植入界面有多孔的涂层,以利于骨组织的长入获得长期的稳定性。
上下金属壳前方各有一个金属突起,是假体植入时的把持部分,同时也防止假体向后移位。
两个外壳之间的聚亚氨酯被封闭形成一个腔内容纳核,核内的盐水作为润滑剂。
轴向负荷下水压的衰减保证了Bryan椎间盘的振动吸收特性。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需要进行前路减压者可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
目前以Bryan椎间盘系统为代表的各型人工椎间盘系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2腰椎人工椎间盘技术Link SB CharireⅢ型椎间盘假体是目前的最新改进型,它的盖板由钴铬钼合金制成,为椭圆形,与人体椎间盘面积及形状更吻合;盖板上的齿突可防止其术后移位及脱落等并发症;盖板表面喷涂有羟基磷灰石,使得骨组织和假体的结合率明显提高。
该术式既保留了腰椎节段活动,又恢复了椎间高度,对避免后柱迅速退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一定好处。
脊柱外科医生揭示脊柱外科医生在脊椎手术中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
脊柱外科医生揭示脊柱外科医生在脊椎手术中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脊柱外科医生是一类专门从事脊柱相关疾病治疗的专业医生。
他们通过手术和非手术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
在脊椎手术中,脊柱外科医生需要具备与众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
一、专业知识要求1. 解剖学知识:脊柱外科医生需要深入了解人体脊柱的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肌肉、神经和其他重要结构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这些知识对于确定手术入路、避免损伤重要结构以及进行术后评估非常重要。
2. 病理学知识:脊柱外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类脊柱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如骨折、肿瘤、退行性改变等,以便准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 影像学知识:脊柱外科医生需要熟练运用各类影像学技术,如X 光、CT、MRI等,对脊柱疾病进行全面评估和术前规划。
4. 脊柱病理生理学知识:脊柱外科医生需要了解脊柱疾病对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的影响,预测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
5. 活体解剖学知识:许多脊柱手术需要在患者体内进行,因此脊柱外科医生需要具备熟练的活体解剖学知识和技能,以准确鉴别和保护重要结构。
二、技术要求1. 手术技能:脊柱外科医生需要精通各类脊椎手术技术,包括微创手术、椎间盘置换术、脊柱融合术等。
他们需要熟练操作手术器械,并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2. 麻醉管理:脊椎手术一般需要麻醉,脊柱外科医生需要了解不同麻醉方法的优缺点,并与麻醉医生密切合作,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3. 准备和规划:脊柱外科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指征,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并与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和决策。
他们需要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有清晰的认识,并做好充分准备。
4. 团队合作:脊椎手术一般需要多个医护人员的协同合作,脊柱外科医生需要与麻醉医生、护士、放射技师等密切配合,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5. 术后管理:脊柱外科医生不只关注手术过程,还需要进行术后的全面管理,包括术后康复指导、并发症的处理等。
微创脊柱外科——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
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脊柱融合术用于治疗比如感染、创伤、畸形、退变以及脊柱肿瘤切除后等各类疾病,已有近一个世纪了。
典型的融合术是后路、后外侧及前路椎间融合。
传统观念认为,此类手术要获得足够的显露需要开放的手术入路,然而,伴随外科解剖学理解的增强的新技术的到来,使得微创技术得以发展。
一些常用于的腰椎间融合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被提出。
后路主要包括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而前路主要是腹膜后及经腹膜的椎间融合(ALIF)术;其它还有近来被提出的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及轴向腰椎间融合术(AxiaLIF)。
接下来讨论每种手术的历史回顾、手术适应证、简要概述及手术技术。
历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Capener及其同事首次描述了腰椎间融合术。
最初是用前路方法来治疗腰椎滑脱,即ALIF,行椎间盘完全切除、峡部复位,并用尸体骨及辅助自体骨移植。
后来到来五十年代,Cloward描述了一种经后路椎板切除的椎间融合术,即PLIF。
最初PLIF程序设计是保留腰椎小关节、神经根需后拉以允许有充分空间行椎间盘切除及椎间植骨或安装cage。
为降低神经根损伤及刺激的危险,并提高椎间盘的可视化,TLIF方法出现了。
随后的几年中,极外侧/经腰大肌入路的XLIF方法被报导了,这一技术是经腹膜后脂肪及腰大肌的外侧入路抵及腰椎。
从理论上说,该方法避免了前路腹膜后及经腹膜入路的潜在并发症,因而避开了传统ALIF入路可能会遇到的大血管。
最近,通过骶前间隙的经皮至腰骶椎前的入路已被描述。
手术适应证腰椎间融合微创手术的适应证与开放手术相似。
尽管适应证在不同医生及不同患者间有轻微变化,但是大多情况下,决定行椎间融合术需明确有术前节段性不稳、畸形引起的椎管狭窄在减压后可致畸形进行性加重、可致医源性失稳的广泛减压以及有可能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患者。
手术技巧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概述及优缺点TLIF技术最开始是由Blume及Rojas提出,然后由Harms等推广,它是对Cloward最先描述的PLIF技术的改进。
plif手术步骤
plif手术步骤PLIF手术步骤PLIF(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间盘融合手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骨刺、脊柱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PLIF手术的步骤。
1. 麻醉:在手术开始前,患者会被全身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
2. 体位:患者被安置在手术台上,通常是俯卧位,以便外科医生能够更好地接近脊柱。
3. 切口:外科医生会在腰椎部位进行切口,通常是在中线稍微偏向一侧的位置。
切口的大小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
4. 暴露脊柱:外科医生会小心地移开皮肤、软组织和肌肉,以便暴露腰椎骨。
5. 切除棘突和椎板:外科医生会使用电动刀或锉刀去除腰椎骨上的棘突和椎板。
这样可以为后续步骤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
6. 钉子固定:外科医生会在融合段的椎体上钻孔,并将螺钉放入椎体内。
这些螺钉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并帮助恢复椎体的高度。
7. 骨移植:外科医生会从患者的骶骨或髂骨中取出一小块骨组织,然后将其填充到融合段的间隙中。
这个骨移植将促进融合段的愈合。
8. 放置椎间融合器:外科医生会在融合段的间隙中放置一个椎间融合器,它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这个融合器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并帮助加速融合过程。
9. 闭合切口:手术完成后,外科医生会小心地缝合切口,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
10. 恢复和康复: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到恢复室进行观察。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运动,以帮助恢复脊柱功能。
总结:PLIF手术是一种复杂的腰椎间盘融合手术,它需要外科医生的精确操作和丰富经验。
通过切除棘突和椎板、固定融合段、进行骨移植和放置椎间融合器等步骤,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症状,并促进融合段的愈合。
术后的康复训练将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PLF PLIF TLIF ALIF DLIF XLIF的技术对比
DLIF & XLIF
DLIF/XLIF 是从侧方将间盘摘除,植入椎间融合器 配合椎体侧方钛板固定或后路经皮螺钉固定
DLIF & XLIF
• 适应症:
1. 目前DLIF&XLIF已经扩展到脊柱的各种退变、畸形、滑脱、肿瘤以 及翻修手术,并且为胸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入路。
AxiaLIF经皮经骶前入路轴向椎间融合 (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AxiaLIF 2004 年Cragg等报道: • 在尾骨旁切开一个4mm小口,经钝性分离进入骶
前直肠后间隙,在透视引导下将导针沿此间送 至骶1、2 水平并建立工作通道。 • 经此通道可切除腰5骶1间盘并进行椎间植骨及 轴向内固定操作。手术可同时辅以后路经皮椎 弓根螺钉或关节突螺钉固定以获得即刻稳定。
• 对于因局部解剖结构异常而无法行传统前路手术的患 者, AxiaLIF 是一种可选择的替代的方法。
DLIF & XLIF
DLIF--- 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 直接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XLIF---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借助于生物力学的椎间隔板的植入,植骨将取代在手术中被完全 移除的椎间盘。
背景介绍
脊柱融合术是脊柱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比如滑脱、 脊柱侧凸、重度椎 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
一般在采用广泛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融合 治疗。
PLF/PLIF/TLIF 手术方法
麻醉:全麻或脊麻 体位:
a) 俯卧位 b) 胸、膝俯卧
ALIF前路腰椎椎间融合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脊柱融合术在腰椎疾患中的应用与争议
( 2 ) 依 据 融合 器 形状 可 分 为 圆柱 形 、 长方形、 椭 圆形
( 子弹形 ) 及 不规 则形 。 融合器 的材 质 与形 状设 计对 融合 率 均 有 影 响 。2 0世 纪 9 0年 代 早 中期 应 用 的 T F C及 B A K 圆柱形 融合 器 材质 为钛 合 金 , 弹性 模 量 远高于 骨 质 , 在椎 体 间置 入前 需 先行椎 体 间攻 丝 , 造 成 融合 器 术后 沉入 椎体 并发 症 较高 ,故 很快被 临床 淘 汰。 随后应用 于 临床 的纤 素材料 制备 的 B r a n t i g a n 融合 器 外形长 立方 体状 ,置 入 椎 间应力 分布 相对 均 匀, 下沉 等并发 症减 少 , 融合 率 提高 。 目前 临床 最 常 用 的是 新型 高分 子材 料 聚醚 醚 酮( P E E K) 融合 器 , 其 最 突 出的优 点是材 料 弹性模 量 与骨相近 似 ,生物相
・
2 9 2・
中国骨伤 2 0 1 5 年 4月第 2 8 卷第 4 期 C h i n a J O  ̄ h o pT r a u m a , A p r . 2 0 1 5 , V o 1 . 2 8 , N o . 4
的干扰 ,伴 随微 创 技 术 与理 念 的发 展 , 2 0 0 1年 P i - me n t a首 次报 道 了 X L I F技 术 , 即在 通道 技 术 下达 椎 间盘侧 前方 , 切 除椎 间盘 置入 融合 器 , 同时后路 微创
技术 置 入椎 弓根 螺 钉 固定 [ 1 4 - 1 5 ] o 同样 由于 适 应证 有
突 出对腰 椎 功 能活 动节 段 ( F S U) 的“ 三 足 鼎立 ” 结 构 破 坏 不 大 ,在 完 成 一 侧 椎 间盘 髓 核 摘 除 同 时给 予 c a g e椎 间融合 ,而对 侧 小关 节结 构及 生 物力 学稳 定
bridwell 骨融合标准
主题:bridwell 骨融合标准内容:1. bridwell 骨融合标准是指评估患者接受脊柱手术后骨骼愈合情况的一种标准,该标准由著名脊柱外科医生 Lawrence G. Lenke 提出。
2. bridwell 骨融合标准旨在通过临床和影像学的评估,确定患者脊柱手术后是否达到了理想的骨骼愈合程度。
这一标准的提出对于脊柱手术后的愈合情况评估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bridwell 骨融合标准的评估主要包括了临床评估和影像学评估两个方面。
临床评估主要是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手术创口的愈合情况等进行判断;而影像学评估则是通过 X 光片、CT 或 MRI 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患者的骨骼愈合情况。
4. 根据 bridwell 骨融合标准的评分系统,骨骼愈合情况主要分为愈合(fusion)、可能愈合(potential union)和不愈合(nonunion)三种情况。
其中愈合表示患者的骨骼已经达到了理想的愈合程度,而不愈合则表示患者的骨骼未能达到预期的愈合标准。
5. bridwell 骨融合标准的提出旨在促进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的进步,有效地评估患者手术后的骨骼愈合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6.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应当充分了解 bridwell 骨融合标准,合理运用该标准进行患者的骨骼愈合情况评估,以期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7. bridwell 骨融合标准是评估脊柱手术后患者骨骼愈合情况的重要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和研究。
结尾:bridwell 骨融合标准的提出和应用,为脊柱手术后的患者提供了更准确、更科学的骨骼愈合评估方法,临床医生应当加强对该标准的学习和应用,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我们也期待未来医学界能够进一步完善 bridwell 骨融合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评估工具。
脊柱融合术相关的编码辨析
脊柱融合术相关的编码辨析摘要:在骨科相关疾病中基本上都会涉及到手术,其中脊柱相关的手术是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脊柱融合术就是其中的代表。
脊柱融合术中包含了很多内容,包括:部位、入路、融合方式。
当然还有需要另编码的加在一起就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另编码的漏编和错编的情况也是比较严重的。
下面就对脊柱融合术的相关编码进行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骨科;脊柱融合术;编码一、脊柱融合术的定义脊柱退变引起的功能紊乱所使用的融合,就是目前用以少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不伴有脊椎滑脱性,让原先的脊柱活动节段不能活动,长成一个整体。
通常是在脊柱稳定性遭到破坏或需要矫形时应用,需配合内固定。
简单来说就是将脊柱关节连接生长在一起,使之不能活动。
二、脊柱常见的融合方式1.颈、胸、腰椎体间融合椎体间的融合就是在椎骨之间置入融合器(cage)有时候会伴随自体骨的移植或者人工骨的移植。
1.关节表面融合在脊柱关节表面使用钛网、钢板、椎弓根钉固定等材料进行固定,同时还伴有脊柱关节间植骨。
因此,脊柱关节手术中使用融合器的肯定是融合术,有骨移植、内固定也是融合术。
还有一些少见的没有骨移植,只有内固定的关节表面融合术,比如脊柱的恶性肿瘤、脊柱感染等情况。
三、脊柱融合术在ICD-9-CM3中的具体编码在 ICD-9-CM-3(2011 版)分类中,脊柱融合术是按融合与方法(入路)的解剖位置进行的分类。
对于融合,分为前柱、后柱,所谓前柱是指椎间融合;后柱是指后部结构的融合[1],包括横突、椎板、关节突等部位。
对于融合部位,临床主要类型有:颈椎融合、胸椎融合、胸腰椎融合、腰椎融合、腰骶椎融合。
对照 ICD-9-CM-3(2011 版),以“融合术”为主导词,查找相应编码,其分类对应分为三组。
1.颈椎融合术颈椎分为寰-枢椎(C1-C2)、C2 以下(C2-C7)两个区段;C2以下颈椎融合以手术入路为子轴心进行分类。
2.胸椎融合术这一组包含了胸椎(T1-T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是所有病人都适合做非融合治疗。早期
椎间盘病人采用后方弹性固定,间盘突出 时采用间盘或髓核置换,后期病人采用椎 间植骨融合固定术。
非融合技术能改变相邻节段退变吗? 袁文 • 在脊柱融合术应用的半个多世纪里,
“融合”早已成为脊柱外科广为接受的 “金标准”。在大多数脊柱手术中,融合 与否已成为判断手术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 之一。 • 然而,脊柱在融合以后其正常生理功能 及生物力学行为发生了改变,许多问题接 踵而至,例如邻近节段的退变、继发性失 稳、生理活动的丧失等等,这些问题让学 者们重新思考,是否可以在常规减压手术 后不于融合。
• 颈椎后路手术 • 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手
术 • 后路开门手术
• 2.前路融合术 • 前路腰椎椎间盘切除和椎体间融合术 • 适应证:结核病灶清除、肿瘤切除、脊柱
畸形的矫正、腰椎滑脱、椎间盘内紊乱及 无法施行后路融合但脊柱必须获得稳定时。 •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间融合术 • 前路钢板及椎间及融合器固定术
疾患 • Straub将棘突钢板用于腰骶部融合; • Harrington 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研制了 Harrington 系统,提高了脊柱畸形的矫正 能力和脊柱融合的成功率 • 椎弓根螺钉 历史里程碑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可
防止植骨块的移位,但仍未解决植骨块的 塌陷及椎间高度的丢失等问题,因此,椎 间融合器(Cage)便应运而生了。
• 非融合最主要目的是减少术后临近脊柱节
段的退变,但脊柱非融合手术后远期是否 能完全避免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融合术后 的临近节段退变是手术造成还是自然病程? 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答案。
• 随着对脊柱融合的研究,融合术后增加了
相邻节段的负荷压力,从而加速其退变, 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晚期出现退变症 状 。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 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 一。
• 非融合技术保留了脊柱的运动性,临床应
用而生。理论上减轻了融合后,临近节段 的应力,而且保持了脊柱的活动性,避免 了临近节段的退变发生。 • 全椎间盘置换技术 全椎间盘置换(total • disc replacement,TDR)原理是将椎间盘切 除后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人 工假体,代替原来的椎问盘行使功能,实 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 变。
• 髓核置换后并不能恢复纤维环,小关节的
力学传导,而是重建力学冲到来恢复的。 • 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体重指数不高 于30.不伴随退变及不稳表现,椎间盘源性 下腰痛或伴下肢疼痛。 • Delamerter对6个月以上的融合和置换病人 进行随访,6个月时疼痛未有明显区别,但 是活动度置换组更好。
• 存在问题,脱落、松动、下沉、退变。翻
修2次手术、异位骨化、自发融合。后突畸 形。
Charite自1984年起将自己发明的人工腰椎 间盘假体进行多次改良,其中ChariteⅢ型 假体已经给4 ooo余例患者进行了椎问盘置 换,优良率在86% 一97%。 Park等发现5.2%以上的病人存在临近节段的 退变。 Che等对5年腰椎融合病人随访42.5%的病人 临近节段发生退变。
• (2)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 • :①后路减压,要进入椎管及椎间盘后方,通常需要行全 •
•
椎板减压,包括去除上位椎板的下 缘和几乎全部的下关节突。②椎管内血管的处理,将神经 根与硬膜囊拉向中线后,尽早用双极电凝控制硬 膜外出血。③椎间盘切除,用尖刀在纤维环后方开口,用 髓核钳切除椎间盘。手术操作一定要限于椎间隙 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前方血管的损伤。④椎体软骨终板的 准备,用大小逐渐增加的扩张器撑开椎间隙,并用 刮匙刮除骨性终板。⑤植入骨块,植入大小合适的自体髂 骨三面皮质骨或充满自体骨的椎间融合器,摄片 证实骨块的位置合适。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 (3)后路Cage 融合术
• 1932 年,Capener 首先采用前路椎体间融
合术治疗腰椎滑脱 • 1934 年,Ito 描述了旁正中腹膜后入路及 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的方法 • 1946 年Jaslow 首次报道后路腰椎椎体间融 合术(PLIF) • 发现只是融合效果差,于是产生了
• Toumey 应用关节突螺钉和融合术治疗腰椎
•
即“非融合”,给予手术节段接近正常 的生理活动,从而减少由于“融合”带来 的一系列问题。 • 历经30余年的临床实践,非融合技术在 得到令人鼓舞的临床数据的同时,一些问 题无可避免的浮现,例如,人工椎间盘置 换后的自发性融合、异位骨化、假体塌陷 移位等等,后路非融合如人工韧带,棘突 间撑开装置植入术后出现的植入物疲劳断 裂、医源性椎管狭窄等等。
•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
疗的常用方法。发生应力性退变,根据关 节置换的经验,人们发明了颈椎间盘的置 换。 • 间盘置换手术适应症:单间隙间盘突出, 不伴颈椎不稳,未有钙化,椎管狭窄表现。 • Roberter 报道了76例关于前路融合和间盘 置换之间的10年比较研究,融合组临近节 段退变率34.6%,置换组为17.5%。
• 由于椎间之间活动是个三关节复合体,除
了椎间盘还有后方双侧的小关节,随着时 间的延长很快小关节发生退变。
• 后柱功能重建技术 • 棘突间撑开系统 棘突间韧带样装置 • 经椎弓根螺钉韧带 • 经椎弓根螺钉的半坚强金属内固定装置
。
• 脊柱非融合技术应用时问短,远期效果还
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讨,而伴随它的是价 格昂贵的进口医疗器械
•
•
• •
• (4)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的并发症,Harms 开创了TLIF 手术。 该手术具有行单侧关节突关节不完全切除 即可实现椎体间融合、 • 保护硬膜囊及神经根、减少相邻节段失代 偿、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早期制动及避免 逆行射精的特点,故近 • 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
脊柱融合 与非融合术
胡萍萍
• 脊柱融合术是指以病椎为中心,从病损区
上位的正常脊椎到下位的正常脊椎做植骨 术,使多个脊柱节段发生骨性融合,形成 一个力学整体,从而达到治疗脊柱疾患、 消除疼痛、控制畸形发展、重建脊柱稳定 性及保护脊髓神经的目的。
• 脊柱融合术
广泛应用于治疗脊柱畸形和其他脊柱疾患, 如脊柱侧凸、后凸,脊柱骨折、脱位,脊 柱滑脱及椎间盘疾病。
• 1、后路融合术 • (1)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标准
• • • •
•
•
后路融合技术,包括关节突间、横突间及椎板 间植骨融合。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清除小关节突的关节囊, 可使用“ ” 截骨法,咬除关节软骨,在 V形 上下关节突的“ ” 槽内嵌入植骨块。横突间植骨融合,在 V形 骶棘肌外侧缘处向深部分离暴露至横突, 将其表面凿成鱼鳞状,再将剪成火柴棒样的植骨块置于横 突之间。此操作较困难,但是对于脊柱先天性发 育畸形(如有椎板缺如)的患者可以达到植骨融合的效果。 椎板间植骨融合,用骨刀将椎板表面皮质凿 成鱼鳞状粗糙面,之后将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剪成火 柴棒状,均匀铺在椎板表面,并稍许压紧。在胸 椎处,要对椎板行铰链式的去皮质,即把后皮质掀起不折 断,其中植入骨块并与相邻椎板相连(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