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01ec6a4b73f242336c5fba.png)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据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记载:“奉电旨,饬令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线电报已为晚清政府所用 B.该电旨发布于甲午战争之后C.清廷此举意在缓解财政危机 D.此举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近代中国不乏勇立历史发展潮头的新锐人物。
其中,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是A.方举赞 B.荣德生 C.陈启源 D.张謇3.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A.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工业 B.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轻工业比重大,重工业基础薄弱 D.主要工业部门已超过外国资本4.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损失惨重,最主要的内因是A.外国资本的压迫 B.日伪的经济掠夺C.官僚资本的经济统制 D.封建主义的排挤5.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读图可知1843-19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1838—19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A.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6.洋务运动中最成功最有远见的活动是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C.创办近代新式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7.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近代军事工业出现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D.近代民用工业出现8.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情况》。
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棉纺织业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9.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https://img.taocdn.com/s3/m/f72845d0d15abe23482f4db5.png)
口岸相继开放。1845 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
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 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 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
革命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6.使中国的外交和军事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为中国培养了
一批近代化人才。
【针对练习】 2.(2012 年江苏南通期末)“(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 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 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 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
2.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 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中国原料和商品生产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相联系, 中国的出口贸易多被外商操纵,并服从于外国资本的需要,中 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外商企业、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诞生。 4.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买办发展成为一个新的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 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
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__________后,洋纱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列强大 鸦片战争 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和“织”分离;中国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测试题 (1)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复习测试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3a557dcd80eb6294dd886c60.png)
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1.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2. 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中国旧时政府法定货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3. 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
这一观点表明作者A. 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B. 站在近代化的角度C. 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D. 站在革命者的角度4.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5.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A. 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 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C. 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D. 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6.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大量进口钢铁、炼钢、冶铁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另一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
上述现象最能说明当时中国A. 工业布局不合理B. 外资所占比重过大C. 工业结构不合理D. 缺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7.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cae11dc336c1eb91b375d79.png)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859—1879年||,注册棉纺企业的机器织机数量增长了46倍||,而手工织机减少了23%||。
两种生产设备的比例为3.2∶1||。
”这些数据表明()A.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机器生产得到推广B. 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手工纺织缺乏人员C. 棉纺织业是农奴制改革后的新兴行业D. 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2、1844年||,清政府曾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并特别强调“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可使“民生国计||,两有裨益”||。
这一做法是为了( )A.应对白银外流带来的危害B.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C.缓解西南地区的社会矛盾D.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困难3、1866年6月||,左宗棠向清廷上奏||,他认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我国家建都于燕、津、沽实为要镇||。
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
为此||,他主张()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建立海军||,加强海防C. “师夷长技以制夷”D. 实业救国||,保护商贸4、阅读以下据中国海关报告统计的主要农产品出口数据||,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取得对外贸易优势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D.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5、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局C、发昌机器厂D、继昌隆机器丝厂6、江苏川沙的女工本来纺织土布||,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7a4b8190c69ec3d4bb7549.png)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练习题一、单选题1.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这--历史现象表明A.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沉重打击B.列强经济侵略使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国外市场的扩大加速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因出口扩大得到增加2.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
华商的这种行为A.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3.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4.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南制造总局曾积极从事西方书籍的翻译活动,他们认为“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
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说可寻。
”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方便引入西方工业B.建立近代外交C.掌握核心制造技术D.全面学习西方5.19世纪60年代,广东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艰难B.国货工艺水平低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C.半殖民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贸易的窘境D.外国商品税务负担轻成本低6.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9e68646bd97f192379e912.png)
B.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3.同清末中国人开办的和外国人开办的工厂一样,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开办的工厂(和矿场)大都集中在上海、天津,以及江苏、辽宁、河北、广东、山东和湖北的一些地方。出现该现象的根源在于()
A.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27.经济发展程度与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与否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经济曾长期领先世界,造就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但是中国近代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种模式至何时开始瓦解?
(2)北宋时期,“市”的发展有何新特点?明清时期,在江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出现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C.使用机器生产D.产品完全投放市场
16.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59946
760522
290417
上表信息反映了
A.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C.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
18.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中国
A.小农经济日益陷入了破产的窘境B.传统轻工业贸易顺差越来越大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2分 )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d18709fb0717fd5370cdc20.png)
一、单选题1.有一首打油诗写道:“米涨钱,面涨钱,一个煤球十几元,……叫皇天,哭皇天,您倒瞧瞧这眼前,别光骂汉奸。
你也翻,我也翻,一日价钱加一翻,东西涨得酣……怨不休,涨不休,胜利年头只发愁。
”由此判断,这首打油诗出现在()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B.抗战全面爆发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
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
这一变化()A.未能突破传统丝织业的技术瓶颈B.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C.标志着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D.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3.(题文)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但它一直被视为一种临时性机构,士大夫顾清议多耻于任职其间,国史馆于总理衙门任事者,独无年表。
1901年总理衙门被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清末总理衙门的设立与遭遇不能表明()A.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遭到打击,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B.它有被迫适应列强侵略需要的一面,带有半殖民地的印记C.总理衙门后被改为外务部,结束了其作为临时性机构的尴尬局面D.其职权有限,且带有屈辱色彩,士大夫普遍对其持排斥态度4.1901 年,张之洞在《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说:“世人多谓西国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国之富实以工,盖商者运已成之货,工者造未成之货,粗者使精,贱者使贵,朽废者使有用。
有工艺然后有货物,有货物然后商贾有贩运。
”这种认识()A.针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 B.体现了以工业为立国之本C.客观上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批判了“中体西用”论5.洋务派举办的民用工业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点是()A.都是私人投资兴办的 B.都是适应军事工业需要而兴办的C.管理上封建性极强 D.都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6.1948年7月,国民政府虽发行了面额25万元的纸币,但城市中的大宗买卖基本上都使用黄金、美元结算,农村中则恢复了银元交易,甚至用实物粮食来计价。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35e7014afe04a1b171de63.png)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鸦片战争前,粮食商品率只占总产量的10%以下。
到光绪二十年(1894)全国粮食商品率为16%。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A.外国资本的冲击B.通商口岸的开放C.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D.世界市场的影响2、我国较早创立的民族工业大多集中于沿海地区,这在客观上反映了()A.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B.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集中C.沿海地区农业、手工业发展水平高D.列强侵略使该地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3、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旦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4、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5、“近日洋布火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生,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棉纺织技术的下降B.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C.洋货的涌入D.人民生活的贫困化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A.以军事企业为主B.采用机器生产C.没有雇佣劳动力D.自给自足7、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2019年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9年春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dabc8f169dc5022aaea0097.png)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 )A.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 B.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C.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 D.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2.1953年9月,王崇伦响应毛主席增产节约的号召,制订了一年完成三年工作量的先进计划……创造拐形工具代替手松螺丝零件,使每生产一个零件就节省30分钟,一天多生产137个零件。
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发明C.“大跃进”的浮夸风 D.生产技术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3.下面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化(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C.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 D.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4.下面是1949-1956年国民收入构成表(单位:%)根据上表内容可知( )A.中国的工业化拉开序幕 B.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C.人们物质生活逐步改善 D.各经济部门比重渐趋平衡5.20世纪50年代,江浙地区农村某次变革中出现“地主哭死,中农气死,贫雇农争死,干部走死,工作队讲死”的现象。
这一现象( )A.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实施时的场景 B.体现了人们对这次变革广泛不满C.折射出小农私有观念的落后狭隘 D.造成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解析:选C 农业合作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6.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由193家增加到997家,增长4.2倍,产值增长5.2倍;在上述企业中,公股所占比重,1949年为70.7%,1952年则为60.7%。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复习练: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复习练: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02b62b448d7c1c709a14527.png)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马克思在《欧洲的金融危机——货币流通史片断》中说,“对亚洲的商品输入在1697年不到英国出口总额的五十二分之一,而1822年已经达到约十四分之一,1830年达到九分之一,1842年达到五分之一强”。
这一变化使()A.中国自然经济受到冲击B.洋务派开始创办了近代民用企业C.中英贸易逆差日益扩大D.西方棉纺织品完全占领中国市场2.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
这种变化反映了()A.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3.下图反映的是1912年—1921年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B.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张謇等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4.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直隶(含天津)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其余省份58%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C.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5.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
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6.1945年11月2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要求全部敌伪纺织厂由国营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经营。
据此可知当时()A.国民政府以抗战大局为重B.民族工业得到政府的支持C.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D.官僚资本垄断了全国工业7.下图是20世纪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新增厂矿及资本额示意图。
高中人教版本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卷
![高中人教版本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1e63724804d2b160a4ec04f.png)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A. “清王朝自救运动”B. “近代工业的起步”C. “实业救国的浪潮”D. “民族工业的春天”2.《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A.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D.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4.1925年华资最大的两家水泥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与华商上海水泥公司达成为期5年的联营协议。
双方规定联营区域,在联营区域内约定销售比例和售价。
这一协议()A.加剧了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B.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C.是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结果D.体现了国家的统制经济政策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
该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A.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B.重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内地工业发展超过了沿海地区6.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7.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
它们()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8.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07933d49649b6649d7476a.png)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831年,广州附近两个地区的居民……他们大声疾呼,说洋纱剥夺了他们家中原来从事于纺纱的妇女儿童的生计;与此同时,黄浦东北的那些贫困人民曾在各乡镇贴标语提出警告,凡在广州购纱入乡者,已经拿获,立即处死。
这一史实表明()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B.农民守旧意识浓厚C.传统生产方式顽强D.大批商品倾销中国2、“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材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3、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
”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依次是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5、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精选教学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3f5a90587c24028915fc3b5.png)
1、下列各项有利于近代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或新的阶级力量出现或成长的是()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出现③洋务企业的创办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⑤《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下列诗句中能够比较恰当的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3、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后,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工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4、一篇历史论文对鸦片战争结束后的初期,中国农村社会状况进行了描述,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①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②“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③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出口连续下降,受制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松太布市,销减大半”,“印度等处茶叶,行销日滞”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5、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认为,“中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强敌,处境大非昔比,不仅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神州,甚至存亡系予旦夕。
”近代中国与西洋的对抗一直处于劣势,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之外,优势还在于()①制度先进②技术领先③资源优势④国民素质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因税则裁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何堪设想?……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饷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从材料中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A.发展本国经济,并辅助军事工业 B.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C.发展本民族的工业 D.养船练兵,军国大利7、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洋务派与顽固派的阶级本质相同②洋务派和顽固派维护清朝专制统治的目的相同③洋务派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8、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人教版必修2高一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
![人教版必修2高一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3d6c62b2b160b4e767fcff5.png)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一、选择题1.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2.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
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B.封建主义的束缚C.官僚资本的侵蚀D.股票市场的紊乱3.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发起趣旨》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表明()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如图所示是一则报纸广告。
文中有“真正国货……‘请国民每年挽回四千五百余万之权利’”等字样。
作为直接证据,它最适用于研究课题()A.“洋务运动卅年”B.“早期工人阶级生存状况”C.“实业救国热潮”D.“近代首批民族企业产生”5.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A.利用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B.促使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C.促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6.上海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较早兴办的民族工业之一,发展过程中发生过这样的怪事:机器厂造了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B.清政府支持民族企业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D.抢占国内外市场的需要7.鸦片战争以后,素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太仓一带因洋布畅销而“布市消减大半”。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https://img.taocdn.com/s3/m/00f5184c84254b35effd349d.png)
运 内业
动
容 筹 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
划 海
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防 成立海军衙门
新
式 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教 育
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看图 说史
曾国藩
1861年,曾国藩创 办安庆内军械所, 这是中国最早的近 代军事企业。
天津机器局
江南制造总局 安庆内军械所
看图 说史
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看图 说史
1872年清政府派遣的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
材料八:到1898年,除“四大局(江南制造总局、金 陵机器局、福建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局)”之外,还创办 了25个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办的新式军事企业,共雇佣 工人一万余人,支出经费数千万两,引进西方技术与设 备,主要生产军用钢材、火药、轻武器、火炮、地雷、 水雷及船舰等。这些产品在数量和质量的总体上与当时 世界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促使中国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也 使近代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买办阶层。
(3)是封建政权统治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 解体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有利于瓦解晚清 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
◆“买办”(葡萄牙语的音译)原指欧洲殖民者在当地雇佣的中间
人和代理人。鸦片战争后,外商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洋行,雇佣通 晓外语、熟悉商情、有一定实力的中国商人代办进出口业务(推销 商品,收购原料),这些人习惯上被称之为“买办”。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思考8】“官办”自古就有,主要是指政府对盐、铁、生产工具、 货币等实行专营专卖。结合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对比洋务运动 时期的“官办”与传统官办的特征,归纳二者有何本质意义上的 不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复习质量检测试卷: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复习质量检测试卷: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6dea9bb3186bceb19e8bb8d.png)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2.下图是中共中央作出的某项重要决议的内容,当时作出该决议主要是为了( )A.保证“一五”计划建设的顺利实施 B.尽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解决急躁冒进带来的经济困难 D.缓解“文化大革命”后的经济压力3.中国的“一五”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2年形成草案,1953年开始执行,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建设中急于求成 B.中共摸索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国家对工业建设十分慎重 D.法制欠缺,国家制度不完善4.毛泽东在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该讲话的发表( )A.确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 B.为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C.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 D有利于指导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建设5.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下表中“二五”计划与“三五”计划出现间隔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大跃进”运动C.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D.着力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6.下表是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济成份的比重。
统计资料所反映的1956年国AC.新民主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7.1959年在第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报告:“1959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为2 970亿元,比1958年的2 050亿元增长40%,即增加820亿元。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五单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五单](https://img.taocdn.com/s3/m/7c02c7eac281e53a5902ff4e.png)
专题八近代中国经济构造的改动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 从《 1876 ~ 1911 年中外糖料贸易表》中能够反应出,当时中国()年份入口数目 (担 )入口价值 (两 )出口数目 (担 )出口价值 (两 ) 1876 ~ 1881(均匀 )154 148596 571 1 007572 2 662 237 1882 ~ 1891(均匀 )155 029748 712 1 000667 2 617 646 1892 ~ 1901(均匀 ) 1 706 9818 312 830722 566 2 403 042 1902~ 1911(均匀 ) 4 658 18522 538 554307 256 1 200 921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农产品商品化趋向日趋加强C. 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D. 日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 阅读《 1838~ 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表》。
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连续增添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列强的商品畅销D.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据了中国市场3. 下表为《某一期间重庆地域重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以致这一期间各样比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由是()统计项目1937 年1942 年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比率18%58%资本占全国资本总数比率 4.4%78%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比率7.3%49%A. 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工业发展快速B. 公民政府展开公民经济建设运动C. 公司内迁以及政府推行战时系统D. 公民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域的开发4. 1929 年 7 月 (民国十八年 ),公民政府宣布《特种工业奖赏法》;次年二月又宣布《特种工业奖赏标准》, 1934 年 (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改正为《工业奖赏法》。
这些做法()A. 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应急举措B.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 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D. 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5. 下是“中国近代几种主要形式的展走表示”。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下册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下册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7fb329e5022aaea998f0f88.png)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2.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B.抵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C.引进了大量近代科学技术D.增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力量3.清末工商业政策的变化:由“官方控制”的模式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管理方式,从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实行新工商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发展近代工商业。
清政府调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B.鼓励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C.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D.摒弃“重农抑商”政策4.“一战”期间,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A.橡胶工业和军工业B.化工业和卷烟业C.面粉业和纺织业D.纺织业和化工业5.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直接原因是()A.迫于列强的压力B.决定实业救国C.洋务运动的推动D.解决财政危机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A.以军事企业为主B.采用机器生产C.没有雇佣劳动力D.自给自足7.“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生,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棉纺织技术的下降B.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C.洋货的涌入D.人民生活的贫困化8.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实行废银两改银元的金融改革。
据资耀华回忆:当时银号、钱庄坚决要求慎重处理,新式银行则一直要求早日实行,而外资银行则明确表示赞成。
1933年4月1日,废两改元的法令正式实施。
这一政策最终能得以出台,究其根源在于()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客观要求B.中国民族工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C.西方列强统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努力D.民国政府控制金融、巧取豪夺的图谋9.下图是19世纪中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示意图,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A.中国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B.中国已完成工业革命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D.农村比城市更能吸引人口10.以下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79年,清政府派遗广东试用道张鸿禄、候补知县温宗彦赴南洋、新加坡一带考察航运,同时招徕华侨资本,成效显著。
此举()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彰显了朝廷奖励实业的决心
D.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2.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A、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
C、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D、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业受到很大的冲击 B.五口开始通商
C.中国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D.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19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南方3个省份住过10年的一位英国人说:“我还没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B.外国的布料质量不如当地土布
C.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进口 D.中国农民生活贫困购买力下降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6.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7.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候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8.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不断侵华。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C.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9.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这一措施()
A.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有效抵制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10.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
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
……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
”这说明,当时中国()
A.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11.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蓗。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由此可知松太布市衰败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B.纺织业原料的匮乏
C.外国向中国倾销商品 D.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2.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13.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
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
B.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C.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
D.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
1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科技人员D.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15.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保兴面粉厂
C.大生纱厂
D.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
16.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17.“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
D.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18.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干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
此人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C D.左宗棠
19.郑观应在《商务叹》中云:“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实业教国思潮的兴起 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20.《南京条约》签订后,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像潮水一般涌进来的西方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得不到广泛的销路,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报告承认:近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B.中国关税税率偏高
C.英国商品质量不佳
D.没有开放通商口岸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摘自茅盾《春蚕》
材料二夫计划之确切,组织之严密,技术之专精,会计之优良,以及一切管理之科学化,因为经营工业应备诸条件。
然此仅能指环境优越而一时便利之某一地,或某一业而言,或指资本雄厚之某一工厂或某一公司而言。
若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
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
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
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
曰政治清明。
曰农村繁荣。
——摘自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老通宝所处时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翰笙对“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的认识。
答案
1.D
2.D
3.A
4.A
5.C
6.C
7.B
8.D
9.A10.C11.C12.C13.C14.D15.A16.D17.A18.A19.B20.A
21.(1)变化: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侵占了中国传统的商品市场;列强的经济侵略使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或侵蚀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列强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认识:某一行业、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与整个国家民族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是有差异和侧重的;经营管理、计划技术、产品质量等因素,是制约地区或行业或某具体企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民族工业根本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的独立、政治清明以及农村繁荣以提供原材料及消费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