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生成充满灵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生成充满灵性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预设弹性的、合理的目标,也应有能力瞄准目标以外的生成。的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被教案牵着鼻子走,对学生课堂以外的生成问题,总是显得力不存心,慌了阵脚,课下还抱怨学生没有配合他。出现更尴尬的是: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提出一种疑意等。这时,放弃既定预设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末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不能完美处理这些问题。是呀!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会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因为他们相信,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不能节外生枝。教师要通过动态的引导、启发、点拨和互助的“非预设性提问”,把学生的疑惑、灵感、错误和冲突因势利导为教学所用,使游离于“规划”之外的“节点”催发为“生成性资源”。那么,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因非预设性的提问而让课堂生成充满灵性呢?

一、捕捉富有价值的问题,让课堂生成柳暗花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我们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应该在教学中敏锐地捕捉课堂生成以外的问题,借"题"发挥,及时调整预设方案,通过巧妙的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生成柳暗花明,成就精彩纷呈的生命课堂。在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一课,我采用披文入情,抓住重点句段感悟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后,正当我小结时,有个学生站起来提问,“老师,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什么不叫叶老先生?一疑激起千层浪,这完全超出了我备课的预设。思忖片刻,我发现,这个疑问就是这堂课要突破的一个亮点,如果学生的疑问没有得到回应或只是惯常敷衍了事一些,那我的教学就是对文本的简单“拷贝”,根本无法让学生真正弄懂文章的意图。我立刻改变了备课预设,是呀,这篇文章只有两处写到爬山虎,其余的地方都没有写到爬上虎,为什么课题叫爬上虎?接着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层层推进引导、启发、点拨和互助,使学生明白,课题叫“绿绿的爬上虎”,表面上看它长得绿,茂盛。实际上它象征着一种希望,也就是叶老先生对“我”的希望,希望“我”的作品和人品都堪称一流的,因此我一见到绿绿的爬上虎,就想到叶老先生。这样一解答,学生真正明白它的含义。是呀!面对一些富有

价值的问提,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疑问,根据实际需要灵动地“非预设性”提问,让学生散尽疑云柳暗花明,新生成的课程资源在提问下熠熠闪光,使课堂充满灵性。

二、敢于发现质疑,让课堂生成更加璀璨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而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来的质疑是意想不到的,当他们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一旦出现时,往往让课堂更加璀璨。当然,难免也会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于这些,教师如果简单加以否定,不仅剥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疏于思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能够通过“非预设性”的提问进行引导、激发和提升,从而使学生敢于发现质疑,让生成更加璀璨,让课堂更加精彩。记得在讲《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文中有个句子:“喝了一会了茶,公鸡叫明了”。当我们感悟这个句子后,有一个学生迫不及待提出异议,说:“老师!我认为这个句子中的“叫明”作者写错了,因该是这个“叫鸣”。我怔住了,心想:“不可能出错,这些教材都是专家们经过认真审阅核对才编排出版的,怎能有错?”但仔细一看,确实是这个“叫明”,我心里埋怨自己备课时为什么不认真,怎能没发现?一直以为是这个“叫鸣”。同时也为这个学生提出的疑问感到佩服!思索片刻后,我首先对他的敢于发现,善于动脑的精神提出表扬,接着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是这个“叫鸣”呢?学生面面相觑,看来都没注意

这个问题,于是,我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引导学生,从课题和整篇文章联系看总理工作的时间,再来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叫明”,学生马上茅塞顿开,呆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学生说:“这里的‘叫明’作者没写错,从这个‘叫明’可以看出总理整整工作了一个夜晚,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了,说明总理工作很辛苦。而这个‘叫鸣’只是看出公鸡鸣叫了,并不能看出总理是工作了整整一夜,所以我认为作者没有写错,而且用词真实贴切。”此时我瞅了一眼刚才提问的哪位学生,他脸上流漏出满意的笑容。是呀!这些都是我在预设时并没想到的。我深感我的粗心和挖掘教材不深,同时深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课堂上学生灵光咋现的疑问,里面有亮点也会有晦面,却都包含了无穷的生本资源,教师不能漠视更不能无视。教师精当地把握住了其中蕴含的一个亮点,用“非预设性”提问使课程从动态“预设”到即时“生成”,使文章的主题强化和升华,突破了教学传统,活化了教材,寓教育于无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

三、产生问在错误时,让课堂生成构筑美丽的风景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经常看到的是消极的一面,因此往往会千方百计地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其实,“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学生课堂上的错误往往蕴含着教学的极大资源。教师应该允

许学生犯错,关键是通过自己的非预设性提问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把放错的“垃圾”酿化成有效生成,拨开迷雾,使学生的认知建构、心知模式得到一次新的挑战和质的飞跃。

如在进行一道练习题时,对学生的评价,一种看法是只看分数,分数高就是优秀的学生,另一种看法是要看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思想、习惯、能力情感等,你同意那种观点?说说你的看法。这时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觉得第一种看法对,因为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都是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坏,不是吗?如果成绩考得差,在老师和家长心目中都认为是差生,根本不看其他的方面,话没说完,班内还有几位学生窃窃私语,点头称赞。这样反常规的错误回答大大出乎我预先设定的答案范围,我临时改变了教学设计,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能从实际出发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了鼓励,然后我反问了那位同学,“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成绩好,但他思想品质恶劣,爱做坏事,勾心斗角算计人,语言不文明等,你认为他优秀吗?这样的学生走入家庭社会,危害性很大,给家庭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认为他优秀吗“还有,反过来看,危及家庭社会的行为,你认为还优秀吗?现在虽然小考大考都以成绩来衡量学生,这是一种考核制度,现在的教育在改革,趋向于综合评价,难道不是吗?学生低下了头,陷入沉思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