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促成课堂有效生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预设促成课堂有效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一个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和谐统一的整体,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不可能有课堂的精彩生成。

精彩生成虽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更多的则是精心预设的必然结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方面,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没有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是很难令人满意的。

另一方面,预设并不是为了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个字斟句酌、滴水不漏的剧本,也不是为了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着固定起点、拐点和终点的“行进路线”,而应该着力于形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充分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问题、新思路、新见解的一种极具包容性和成长力的教学方案。

事实上,只有在预设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堂教学的生成性特质,充分考虑因师生多元互动而产生的不确定因素,课堂才能真正生成各种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应对才会得心应手,学生的思维水平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教学也才会呈现出生动活泼的状态。

凸显有效生成的教学预设,通常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深层次地理解和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前因后果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要把每节课所要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的知识体系之中,注重数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以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要从
不同角
度、不同层次分析和理解相关知识,注意同一个知识的不同表达,注意把握知识延伸和拓展的方向,以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要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意相似知识的细微差异以及不同知识的内在关联,注意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利于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预设的:想一想,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有关。

”“圆的面积和它的直径有关。

”“圆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周长有关。

”“圆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圆心有关。

”其中前三个问题我课前都预设,而第四个问题是即时生成的。

尽管思维有点发散开来,但我认为学生思维很活跃,因而调整了原来的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继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

结果,学生探索热情高涨,对圆的面积的内容掌握的更为牢固。

第二,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真分析学情,以便于课前预设能够真正融人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

要从学生需要学习什么知识、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以及可以怎样学习这些知识出发,考虑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的问题;要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弄清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的必要基础和相关能力,是否接触过与新知相关的内容,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何种程度,
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障碍,通过怎样的点拨与引导能够克服它们;还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存在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信息有机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课前我是这样预设的: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图说出几个7,再一步步归纳得出7的乘法口诀。

可是让我意外的是课刚开始,一个学生一看课题就站了起来说:“老师,7的乘法口诀我会背。

”这下可好了,其他学生也跟着叫嚷起来,还有几个学生干脆叽里呱啦地背了起来。

这可怎么办?我当机立断,放弃原教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教学流程。

让会背口诀的学生指着插图来教;还有的在黑板上画小棒来教;还有的索性拿自己的手指比划……课上我的预设根据生成性资源及时调整,不仅充分凸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生动地彰显“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地、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第三,要为课堂生成的不确定性留出空间,预先做好准备。

要全面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理解、模糊认识乃至错误想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备有一个或多个应对措施;要有积极面对甚至主动激发教学意外的开放心态,视各种教学意外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弹性安排教学进程,灵活设置教学环节,真正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善于总结以往课堂教学的经验,
反思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水平,提高面对课堂意外生成的信心和能力。

当然,要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一方面需要教师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学情特点,努力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相关内容的教育价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教学起点和教学流程。

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及时把握课堂上由师生互动而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以灵动的教育机智巧妙处理生成信息,及时调整、灵活驾驭教学过程。

只有这样,学生发展的潜力才能得以释放,思维的水平才能得到实质性提升,课堂也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